资源简介 (…………○…………外…………○…………装…………○…………订…………○…………线…………○…………)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内…………○…………装…………○…………订…………○…………线…………○…………)登陆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内蒙古包头市昆都仑区2020年中考化学二模试卷一、单选题1.(2019·毕节)中国古诗词既蕴含人文思想,又闪耀理性光辉。对下列古诗词划线部分隐含的化学现象解释不合理的是( )A.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煅烧石灰石,不发生化学变化B. 花气袭人知骤暖 , 鹊声穿树喜新晴——温度升高,分子运动加快C. 何意百炼钢 , 化为绕指柔——生铁经不断煅烧捶打氧化,降低碳的含量后变成钢D. 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金的化学性质稳定,在自然界中以单质形态存在【答案】 A【考点】金属元素的存在及常见的金属矿物,常见金属的冶炼方法,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解析】【解答】A、烈火焚烧是石灰石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是化学变化,符合题意;B、花气袭人知骤暖说明分子的运动与温度有关,温度高,分子的运动快,不符合题意;C、炼钢的过程是不断减少生铁中的含碳量的过程,不符合题意;D、尽是沙中浪底来说明金的化学性质稳定,在自然界中以单质存在,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分析】A、根据化学变化有特征——有新物质生成分析;B、根据分子运动的性质分析;C、根据炼钢原理分析;D、根据金属在自然界的存在形态分析。2.(2020·昆都仑模拟)用75%的酒精(乙醇的水溶液)5分钟即可杀灭甲型H1N1流感病毒,以下关于乙醇(化学式为C2H5OH)的说法错误的是( )A. 乙醇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6B. 一个乙醇分子是由2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1个氧原子构成C. 乙醇中C,H,O三种元素质量比为2∶6∶1D. 75%的酒精属于混合物,可用作消毒剂【答案】 C【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解析】【解答】A、根据乙醇的化学式C2H5OH,乙醇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2+1×6+16=46,选项A不符合题意;B、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该元素的原子个数,根据乙醇的化学式C2H5OH,一个乙醇分子是由2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1个氧原子构成,选项B不符合题意;C、根据乙醇的化学式C2H5OH,乙醇分子中C、H、O三种元素原子个数比为2∶6∶1,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2) ∶(1×6) ∶16=12∶3∶8,选项C符合题意;D、75%的酒精中含有乙醇和水,属于混合物,可用作消毒剂,选项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A、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方法分析B、根据化学式的意义分析C、根据元素质量比的计算方法分析D、根据混合物的概念分析3.(2020·昆都仑模拟)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 化合反应的生成物只有一种,所以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B. 同种元素的粒子质子数相同,所以含有相同质子数的粒子一定属于同种元素C. 酸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所以能使紫色石蕊变红的溶液一定显酸性D. 有机化合物都含有碳元素,所以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有机化合物【答案】 C【考点】元素的概念,化合反应及其应用,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解析】【解答】A、化合反应的生成物只有一种,但是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不一定是化合反应,如氧气和臭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生成物只有一种,但是不符合“多变一”的特点,不属于化合反应,不符合题意;B、同种元素的粒子质子数相同,但是含有相同质子数的粒子不一定属于同种元素,如水分子和氖原子质子数相同,但是不属于同种元素,不符合题意;C、紫色石蕊试液遇酸变红,因此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一定呈酸性,符合题意;D、有机化合物都含有碳元素,但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有机化合物,如二氧化碳、碳酸等虽然含碳元素,但是属于无机物,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A、根据化合物的概念分析B、根据元素的概念分析C、根据紫色石蕊溶液能使酸性溶液变红色分析D、根据有机物的概念分析4.(2019·宿迁)下列有关物质的检验、鉴别、分离、除杂的实验方案正确的是()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A 检验二氧化碳气体 用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观察火焰是否熄灭B 除去CO2中少量的CO 通入氧气后点燃C 分离MgCl2、NaCl固体混合物 依次加入水和适量Ca(OH)2溶液,过滤后向沉淀中加入适量盐酸,再蒸发两种溶液得到固体D 鉴别CaCO3、NaCl、NaOH、CuSO4四种固体 分别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水,观察现象A. A B. B C. C D. D【答案】 D【考点】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酸碱盐的溶解性,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物质的鉴别、推断【解析】【解答】A、不支持燃烧的气体不一定是二氧化碳,检验二氧化碳气体,应使用澄清石灰水,实验方案不符合题意;B、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通氧气点燃,这是因为除去气体中的气体杂质不能使用气体,否则会引入新的气体杂质,实验方案不符合题意;C、加入水,氯化镁溶液能与适量Ca(OH)2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钙,过滤后向沉淀中加入适量盐酸,氢氧化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再蒸发两种溶液得到固体,能得到氯化镁,但另一种得到的是氯化钠和氯化钙的混合物,实验方案不符合题意;D、分别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水,难溶于水的是碳酸钙,易溶于水形成无色溶液的是氯化钠,溶于水放热的是氢氧化钠,溶于水形成蓝色溶液的是硫酸铜,可以鉴别,实验方案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A、理解检验二氧化碳必须用澄清石灰水和不支持燃烧气体不只有二氧化碳;B、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如果通入氧气则易引入新杂质,据此分析;C、理解氯化镁和氢氧化钙反应除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外,还会生成可溶性的氯化钙,则会引入新杂质氯化钙;D、把 CaCO3、NaCl、NaOH、CuSO4 四种物质加水溶解,不溶于水的是碳酸钙,溶于水呈蓝色的是硫酸铜,溶于水温度升高的是氢氧化钠,剩余的则为氯化钠。5.(2020·昆都仑模拟)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 向等质量的氧化钙、氢氧化钙中分别加入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至过量B. 向一定质量氯化亚铁和氯化铝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镁粉至过量C. 向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纯碱溶液至过量D. 向等质量的镁、铝中分别加入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至过量【答案】 D【考点】金属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生石灰的性质与用途【解析】【解答】A、氧化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氢氧化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利用化学方程式,根据反应的质量比可知等质量的氧化钙和氢氧化钙分别和稀硫酸反应,氧化钙消耗的盐酸的量更多,不符合题意;B、镁先与氯化亚铁反应生成铁和氯化镁导致溶液的质量减少,镁将氯化亚铁中的铁完全置换出来后再与氯化铝反应生成铝和氯化镁,溶液的质量会增加,完全反应后溶液的质量保持不变,不符合题意;C、碳酸钠先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导致溶液的酸性减弱,当碳酸钠和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呈中性,pH=7,继续滴加碳酸钠,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溶液呈中性,完全反应后继续滴加碳酸钠,由于碳酸钠呈碱性,故溶液的pH>7,不符合题意;D、利用化学方程式,横坐标是硫酸的质量,金属过量消耗酸质量相等时生成氢气的质量也相等,开始斜线应重合,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A、根据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分析B、根据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分析C、根据碳酸钠和稀盐酸的反应分析D、根据金属的活动性分析6.(2020·昆都仑模拟)将盛有等质量、等质量分数且足量的稀盐酸的两只烧杯,放在托盘天平的左右两盘,天平平衡。在左盘烧杯中加入10克碳酸钙,若要使天平重新平衡,则右盘烧杯中应加入的物质可能是( )A. 10克碳酸钾和碳酸钠 B. 10克碳酸镁和碳酸钠C. 10克氧化铜 D. 10克镁粉和铜粉【答案】 B【考点】酸的化学性质【解析】【解答】A、碳酸钾和稀盐酸反应: ,碳酸钾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38,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如果10g全部是碳酸钾,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小于4.4g, 质量增加量大于5.6g;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 ,碳酸钠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06,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如果10g全部是碳酸钠,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小于4.4g, 质量增加量大于5.6g;故无论碳酸钾和碳酸钠以何种比例混合,天平都不会平衡,不符合题意;B、碳酸镁和稀盐酸反应: ,如果10g全部是碳酸镁,碳酸镁的相对分子质量是84,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如果10g全部是碳酸镁,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大于4.4g, 质量增加量小于5.6g;由A可知,如果10g全部是碳酸钠,质量增加量大于5.6g,故天平可能会平衡,符合题意;C、氧化铜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无气体生成,右盘增加量就是10g,天平不平衡,不符合题意;D、假设10g全部是镁粉,镁与稀盐酸反应: , 生成氢气的质量小于4.4g,质量增加量一定大于5.6g,铜与稀盐酸不反应,故无论镁粉和铜粉以何种比例混合,质量增加量都大于5.6g,天平不会平衡,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及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分析二、填空题7.(2020·昆都仑模拟)用化学用语填空:(1)保持氩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________;(2)氧化铝中铝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3)下图为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请回答下列问题:①将10g甲物质(不含结晶水)配成t4℃时的饱和溶液,需水的质量为________g。②将t4℃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等质量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A 三种溶液仍然为饱和溶液B 三种溶液中溶剂的质量大小关系为:甲=乙<丙 C 三种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甲=乙>丙D 甲、乙析出晶体(不含结晶水)的质量相等,丙无晶体析出【答案】 (1)Ar(2)(3)10;C【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解析】【解答】(1)氩气由氩原子构成,故保持氩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氩原子,故填:Ar;(2)氧化铝中铝元素显+3价,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是在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标在数字前面。故氧化铝中铝元素的化合价表示为: ;(3)①由图可知,t4℃时,甲的溶解度是100g,即该温度下,甲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是100g,故将10g甲物质(不含结晶水)配成t4℃时的饱和溶液,需水的质量为10g;② A、由图可知,甲、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降温后,溶解度减小,溶质析出,甲、乙还是饱和溶液,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降温后,溶解度增加,丙变为不饱和溶液,不正确;B、由图可知,t4℃时,溶解度:甲>乙>丙,故t4℃时,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甲>乙>丙,等质量的甲、乙、丙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甲>乙>丙,溶剂质量:甲<乙<丙,降温后,溶剂质量不变,故三种溶液中溶剂的质量大小关系为:甲<乙<丙,不正确;C、由图可知,甲、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降温后,溶解度减小,溶质析出,甲、乙还是饱和溶液,且t3℃时,甲的溶解度等于乙的溶解度,该温度下,甲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与乙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降温后,溶解度增加,丙变为不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变,t3℃时,乙的溶解度大于t4℃时,丙的溶解度,故t3℃时,乙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t4℃时,丙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故降温后,三种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甲=乙>丙,正确;D、由图可知,甲、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降温后,溶解度减小,溶质析出,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晶体析出比乙多,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降温后,溶解度增加,无晶体析出,不正确;故答案为:C。【分析】(1)根据稀有气体是由原子构成的分析(2)根据元素的化合价写在元素符号的正上方分析(3)根据固体溶解度曲线可以得出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度变化,同一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8.(2020·昆都仑模拟)某化工厂的废液中主要含有硝酸银、硝酸铜。取一定量的该废液样品,加入一定量的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和滤渣。请填写下列空格:(1)若滤渣中有铜,则滤液中的溶质一定含有________(填写化学式,下同),可能含有________;(2)反应后得到滤液的质量________(选填“小于”、“大于”或“等于”)反应前所取废液样品的质量。【答案】 (1)Mg(NO3)2;Cu(NO3)2(2)小于【考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解析】【解答】(1)若滤渣中有铜,则硝酸银溶液完全参加了反应,滤液中的溶质一定含有生成的Mg(NO3)2 , 可能含有剩余的Cu(NO3)2;(2) , 反应后溶质质量减少,故反应后溶液质量减少,即得到滤液的质量小于反应前所取废液样品的质量。【分析】金属活动性顺序中,前面的金属能把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两种金属相距越远,优先反应,据此分析三、实验题9.(2020·昆都仑模拟)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应选发生和收集装置为________(填写序号)。发生装置G的优点是________。该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中常混有少量氯化氢气体,可通过盛有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的F装置除去氯化氢气体,则该混合气体应从F装置的________(填“①”或“②”)口入;(2)碳酸氢钠加热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为验证碳酸氢钠加热有二氧化碳气体生成,小明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他认为只要观察到小气球膨胀,就能说明生成了二氧化碳。同学们讨论后认为小明依据不充分,原因是________。小红认为在X处预先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观察到________,就可证明有二氧化碳生成,也可将澄清石灰水换作________同样能证明;(3)为研究氢氧化钠、氢氧化钙两种溶液的化学性质,进行如下实验。①A、D中酚酞均变________色,说明两种溶液都呈碱性;②写出F中沉淀的化学式________;③四支试管内的物质在G中混合后得到无色溶液,其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可能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答案】 (1)BD;可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或随开随用,随关随停);②(2)装置内的空气加热时体积增大,也能使小气球膨胀;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氢氧化钡(3)红;CaCO3;NaCl、CaCl2、KCl;HCl【考点】气体反应装置的选取,常用气体的收集方法,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解析】【解答】(1)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不需要加热,应该用B作为发生装置;二氧化碳能够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密度比空气大,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即用D装置收集;发生装置G的优点是能使反应随时进行或停止,原理:关闭开关时,干燥管中的气体增多,压强增大,把液体压入烧杯,固体和液体分离,反应停止,打开开关时,气体导出,干燥管中的气体减少,压强减小,液体进入干燥管和固体混合,反应进行;该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中常混有少量氯化氢气体,可通过盛有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的F装置除去氯化氢气体,洗气应“长进短出”,这样反应比较充分,则该混合气体应从F装置的②口入;(2)同学们讨论后认为小明依据不充分,原因是加热时装置中的空气膨胀,导致气球膨胀;小红认为在X处预先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就可证明有二氧化碳生成,也可将澄清石灰水换作氢氧化钡溶液同样能证明,是因为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钡和水,过程中溶液变浑浊;(3)①A、D中酚酞均变红色,说明两种溶液都呈碱性;②F中碳酸钾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钙和氢氧化钾,沉淀碳酸钙的化学式是CaCO3;③B中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稀盐酸过量,C中含氢氧化钠和碳酸钾;E中氢氧化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稀盐酸过量;F中氢氧化钙和碳酸钾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钾,四支试管内的物质在G中混合后得到无色溶液,说明溶液显中性或显酸性,碳酸钾、氢氧化钾、氢氧化钙已经与稀盐酸发生了反应,且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了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故其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反应生成的氯化钠、氯化钾、氯化钙,可能含有的溶质是过量的氯化氢。【分析】(1)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确定发生装置,根据气体的密度和水溶性确定收集方法分析(2)根据中和反应放出热量,碳酸盐和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分析四、推断题10.(2020·昆都仑模拟)A~G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B和D能参与光合作用,F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表示相连两物质之间能发生反应,“→”表示由某一物质转化为另一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每个虚线圈中各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相同.(1)写出物质的化学式:A________;(2)反应F—G的基木反应类型是________;(3)反应D—F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答案】 (1)H2O2(2)复分解反应(3)CO2+Ca(OH)2=CaCO3↓+H2O【考点】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物质的鉴别、推断【解析】【解答】(1)物质A是过氧化氢,其化学式:H2O2;(2)反应F—G的反应是氢氧化钙可以和碳酸钠反应产生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基木反应类型是复分解反应;(3)反应D—F的反应是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产生碳酸钙沉淀和水,其化学方程式是CO2+Ca(OH)2=CaCO3↓+H2O。【分析】推断题的关键是抓住题眼,本题的题眼是 B和D能参与光合作用,F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五、计算题11.(2020·昆都仑模拟)将氯化钠和氯化铁的固体混合物40g完全溶于101.4g水中形成溶液,再将100g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分5次加入到该溶液中,充分反应后,测得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实验次数 1 2 3 4 5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质量/g 20 20 20 20 20共生成沉淀的质量/g 5.35 10.7 m 21.4 21.4求:(1)表中m的值为________。(2)原混合物中氯化铁的质量。(3)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_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0.1%)【答案】 (1)16.05(2)解:设混合物中氯化铁的质量为x,反应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为yx=32.5g,y=35.1g(3)解: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 答:混合物中氯化铁的质量为32.5g。【考点】酸碱盐的应用【解析】【解答】(1)第1次20g氢氧化钠溶液对应沉淀为5.35g,第2次40g氢氧化钠溶液对应沉淀为5.35g×2=10.7g,第4次80g氢氧化钠溶液对应沉淀为5.35g×4=21.4g ,所以第3次60g氢氧化钠溶液时应该为5.35g×3=16.05g,故填16.05;【分析】(1)根据每一次生成沉淀的质量进行分析(2)根据氯化钠的质量结合反应的方程式氯化铁和氢氧化铁的质量分析(3)根据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分析1 / 1(…………○…………外…………○…………装…………○…………订…………○…………线…………○…………)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内…………○…………装…………○…………订…………○…………线…………○…………)登陆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内蒙古包头市昆都仑区2020年中考化学二模试卷一、单选题1.(2019·毕节)中国古诗词既蕴含人文思想,又闪耀理性光辉。对下列古诗词划线部分隐含的化学现象解释不合理的是( )A.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煅烧石灰石,不发生化学变化B. 花气袭人知骤暖 , 鹊声穿树喜新晴——温度升高,分子运动加快C. 何意百炼钢 , 化为绕指柔——生铁经不断煅烧捶打氧化,降低碳的含量后变成钢D. 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金的化学性质稳定,在自然界中以单质形态存在2.(2020·昆都仑模拟)用75%的酒精(乙醇的水溶液)5分钟即可杀灭甲型H1N1流感病毒,以下关于乙醇(化学式为C2H5OH)的说法错误的是( )A. 乙醇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6B. 一个乙醇分子是由2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1个氧原子构成C. 乙醇中C,H,O三种元素质量比为2∶6∶1D. 75%的酒精属于混合物,可用作消毒剂3.(2020·昆都仑模拟)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 化合反应的生成物只有一种,所以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B. 同种元素的粒子质子数相同,所以含有相同质子数的粒子一定属于同种元素C. 酸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所以能使紫色石蕊变红的溶液一定显酸性D. 有机化合物都含有碳元素,所以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有机化合物4.(2019·宿迁)下列有关物质的检验、鉴别、分离、除杂的实验方案正确的是()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A 检验二氧化碳气体 用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观察火焰是否熄灭B 除去CO2中少量的CO 通入氧气后点燃C 分离MgCl2、NaCl固体混合物 依次加入水和适量Ca(OH)2溶液,过滤后向沉淀中加入适量盐酸,再蒸发两种溶液得到固体D 鉴别CaCO3、NaCl、NaOH、CuSO4四种固体 分别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水,观察现象A. A B. B C. C D. D5.(2020·昆都仑模拟)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 向等质量的氧化钙、氢氧化钙中分别加入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至过量B. 向一定质量氯化亚铁和氯化铝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镁粉至过量C. 向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纯碱溶液至过量D. 向等质量的镁、铝中分别加入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至过量6.(2020·昆都仑模拟)将盛有等质量、等质量分数且足量的稀盐酸的两只烧杯,放在托盘天平的左右两盘,天平平衡。在左盘烧杯中加入10克碳酸钙,若要使天平重新平衡,则右盘烧杯中应加入的物质可能是( )A. 10克碳酸钾和碳酸钠 B. 10克碳酸镁和碳酸钠C. 10克氧化铜 D. 10克镁粉和铜粉二、填空题7.(2020·昆都仑模拟)用化学用语填空:(1)保持氩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________;(2)氧化铝中铝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3)下图为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请回答下列问题:①将10g甲物质(不含结晶水)配成t4℃时的饱和溶液,需水的质量为________g。②将t4℃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等质量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A 三种溶液仍然为饱和溶液B 三种溶液中溶剂的质量大小关系为:甲=乙<丙 C 三种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甲=乙>丙D 甲、乙析出晶体(不含结晶水)的质量相等,丙无晶体析出8.(2020·昆都仑模拟)某化工厂的废液中主要含有硝酸银、硝酸铜。取一定量的该废液样品,加入一定量的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和滤渣。请填写下列空格:(1)若滤渣中有铜,则滤液中的溶质一定含有________(填写化学式,下同),可能含有________;(2)反应后得到滤液的质量________(选填“小于”、“大于”或“等于”)反应前所取废液样品的质量。三、实验题9.(2020·昆都仑模拟)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应选发生和收集装置为________(填写序号)。发生装置G的优点是________。该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中常混有少量氯化氢气体,可通过盛有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的F装置除去氯化氢气体,则该混合气体应从F装置的________(填“①”或“②”)口入;(2)碳酸氢钠加热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为验证碳酸氢钠加热有二氧化碳气体生成,小明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他认为只要观察到小气球膨胀,就能说明生成了二氧化碳。同学们讨论后认为小明依据不充分,原因是________。小红认为在X处预先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观察到________,就可证明有二氧化碳生成,也可将澄清石灰水换作________同样能证明;(3)为研究氢氧化钠、氢氧化钙两种溶液的化学性质,进行如下实验。①A、D中酚酞均变________色,说明两种溶液都呈碱性;②写出F中沉淀的化学式________;③四支试管内的物质在G中混合后得到无色溶液,其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可能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四、推断题10.(2020·昆都仑模拟)A~G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B和D能参与光合作用,F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表示相连两物质之间能发生反应,“→”表示由某一物质转化为另一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每个虚线圈中各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相同.(1)写出物质的化学式:A________;(2)反应F—G的基木反应类型是________;(3)反应D—F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五、计算题11.(2020·昆都仑模拟)将氯化钠和氯化铁的固体混合物40g完全溶于101.4g水中形成溶液,再将100g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分5次加入到该溶液中,充分反应后,测得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实验次数 1 2 3 4 5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质量/g 20 20 20 20 20共生成沉淀的质量/g 5.35 10.7 m 21.4 21.4求:(1)表中m的值为________。(2)原混合物中氯化铁的质量。(3)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_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0.1%)答案解析部分一、单选题1.【答案】 A【考点】金属元素的存在及常见的金属矿物,常见金属的冶炼方法,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解析】【解答】A、烈火焚烧是石灰石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是化学变化,符合题意;B、花气袭人知骤暖说明分子的运动与温度有关,温度高,分子的运动快,不符合题意;C、炼钢的过程是不断减少生铁中的含碳量的过程,不符合题意;D、尽是沙中浪底来说明金的化学性质稳定,在自然界中以单质存在,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分析】A、根据化学变化有特征——有新物质生成分析;B、根据分子运动的性质分析;C、根据炼钢原理分析;D、根据金属在自然界的存在形态分析。2.【答案】 C【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解析】【解答】A、根据乙醇的化学式C2H5OH,乙醇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2+1×6+16=46,选项A不符合题意;B、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该元素的原子个数,根据乙醇的化学式C2H5OH,一个乙醇分子是由2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1个氧原子构成,选项B不符合题意;C、根据乙醇的化学式C2H5OH,乙醇分子中C、H、O三种元素原子个数比为2∶6∶1,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2) ∶(1×6) ∶16=12∶3∶8,选项C符合题意;D、75%的酒精中含有乙醇和水,属于混合物,可用作消毒剂,选项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A、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方法分析B、根据化学式的意义分析C、根据元素质量比的计算方法分析D、根据混合物的概念分析3.【答案】 C【考点】元素的概念,化合反应及其应用,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解析】【解答】A、化合反应的生成物只有一种,但是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不一定是化合反应,如氧气和臭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生成物只有一种,但是不符合“多变一”的特点,不属于化合反应,不符合题意;B、同种元素的粒子质子数相同,但是含有相同质子数的粒子不一定属于同种元素,如水分子和氖原子质子数相同,但是不属于同种元素,不符合题意;C、紫色石蕊试液遇酸变红,因此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一定呈酸性,符合题意;D、有机化合物都含有碳元素,但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有机化合物,如二氧化碳、碳酸等虽然含碳元素,但是属于无机物,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A、根据化合物的概念分析B、根据元素的概念分析C、根据紫色石蕊溶液能使酸性溶液变红色分析D、根据有机物的概念分析4.【答案】 D【考点】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酸碱盐的溶解性,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物质的鉴别、推断【解析】【解答】A、不支持燃烧的气体不一定是二氧化碳,检验二氧化碳气体,应使用澄清石灰水,实验方案不符合题意;B、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通氧气点燃,这是因为除去气体中的气体杂质不能使用气体,否则会引入新的气体杂质,实验方案不符合题意;C、加入水,氯化镁溶液能与适量Ca(OH)2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钙,过滤后向沉淀中加入适量盐酸,氢氧化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再蒸发两种溶液得到固体,能得到氯化镁,但另一种得到的是氯化钠和氯化钙的混合物,实验方案不符合题意;D、分别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水,难溶于水的是碳酸钙,易溶于水形成无色溶液的是氯化钠,溶于水放热的是氢氧化钠,溶于水形成蓝色溶液的是硫酸铜,可以鉴别,实验方案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A、理解检验二氧化碳必须用澄清石灰水和不支持燃烧气体不只有二氧化碳;B、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如果通入氧气则易引入新杂质,据此分析;C、理解氯化镁和氢氧化钙反应除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外,还会生成可溶性的氯化钙,则会引入新杂质氯化钙;D、把 CaCO3、NaCl、NaOH、CuSO4 四种物质加水溶解,不溶于水的是碳酸钙,溶于水呈蓝色的是硫酸铜,溶于水温度升高的是氢氧化钠,剩余的则为氯化钠。5.【答案】 D【考点】金属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生石灰的性质与用途【解析】【解答】A、氧化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氢氧化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利用化学方程式,根据反应的质量比可知等质量的氧化钙和氢氧化钙分别和稀硫酸反应,氧化钙消耗的盐酸的量更多,不符合题意;B、镁先与氯化亚铁反应生成铁和氯化镁导致溶液的质量减少,镁将氯化亚铁中的铁完全置换出来后再与氯化铝反应生成铝和氯化镁,溶液的质量会增加,完全反应后溶液的质量保持不变,不符合题意;C、碳酸钠先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导致溶液的酸性减弱,当碳酸钠和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呈中性,pH=7,继续滴加碳酸钠,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溶液呈中性,完全反应后继续滴加碳酸钠,由于碳酸钠呈碱性,故溶液的pH>7,不符合题意;D、利用化学方程式,横坐标是硫酸的质量,金属过量消耗酸质量相等时生成氢气的质量也相等,开始斜线应重合,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A、根据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分析B、根据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分析C、根据碳酸钠和稀盐酸的反应分析D、根据金属的活动性分析6.【答案】 B【考点】酸的化学性质【解析】【解答】A、碳酸钾和稀盐酸反应: ,碳酸钾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38,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如果10g全部是碳酸钾,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小于4.4g, 质量增加量大于5.6g;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 ,碳酸钠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06,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如果10g全部是碳酸钠,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小于4.4g, 质量增加量大于5.6g;故无论碳酸钾和碳酸钠以何种比例混合,天平都不会平衡,不符合题意;B、碳酸镁和稀盐酸反应: ,如果10g全部是碳酸镁,碳酸镁的相对分子质量是84,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如果10g全部是碳酸镁,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大于4.4g, 质量增加量小于5.6g;由A可知,如果10g全部是碳酸钠,质量增加量大于5.6g,故天平可能会平衡,符合题意;C、氧化铜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无气体生成,右盘增加量就是10g,天平不平衡,不符合题意;D、假设10g全部是镁粉,镁与稀盐酸反应: , 生成氢气的质量小于4.4g,质量增加量一定大于5.6g,铜与稀盐酸不反应,故无论镁粉和铜粉以何种比例混合,质量增加量都大于5.6g,天平不会平衡,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及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分析二、填空题7.【答案】 (1)Ar(2)(3)10;C【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解析】【解答】(1)氩气由氩原子构成,故保持氩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氩原子,故填:Ar;(2)氧化铝中铝元素显+3价,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是在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标在数字前面。故氧化铝中铝元素的化合价表示为: ;(3)①由图可知,t4℃时,甲的溶解度是100g,即该温度下,甲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是100g,故将10g甲物质(不含结晶水)配成t4℃时的饱和溶液,需水的质量为10g;② A、由图可知,甲、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降温后,溶解度减小,溶质析出,甲、乙还是饱和溶液,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降温后,溶解度增加,丙变为不饱和溶液,不正确;B、由图可知,t4℃时,溶解度:甲>乙>丙,故t4℃时,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甲>乙>丙,等质量的甲、乙、丙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甲>乙>丙,溶剂质量:甲<乙<丙,降温后,溶剂质量不变,故三种溶液中溶剂的质量大小关系为:甲<乙<丙,不正确;C、由图可知,甲、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降温后,溶解度减小,溶质析出,甲、乙还是饱和溶液,且t3℃时,甲的溶解度等于乙的溶解度,该温度下,甲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与乙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降温后,溶解度增加,丙变为不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变,t3℃时,乙的溶解度大于t4℃时,丙的溶解度,故t3℃时,乙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t4℃时,丙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故降温后,三种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甲=乙>丙,正确;D、由图可知,甲、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降温后,溶解度减小,溶质析出,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晶体析出比乙多,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降温后,溶解度增加,无晶体析出,不正确;故答案为:C。【分析】(1)根据稀有气体是由原子构成的分析(2)根据元素的化合价写在元素符号的正上方分析(3)根据固体溶解度曲线可以得出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度变化,同一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8.【答案】 (1)Mg(NO3)2;Cu(NO3)2(2)小于【考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解析】【解答】(1)若滤渣中有铜,则硝酸银溶液完全参加了反应,滤液中的溶质一定含有生成的Mg(NO3)2 , 可能含有剩余的Cu(NO3)2;(2) , 反应后溶质质量减少,故反应后溶液质量减少,即得到滤液的质量小于反应前所取废液样品的质量。【分析】金属活动性顺序中,前面的金属能把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两种金属相距越远,优先反应,据此分析三、实验题9.【答案】 (1)BD;可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或随开随用,随关随停);②(2)装置内的空气加热时体积增大,也能使小气球膨胀;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氢氧化钡(3)红;CaCO3;NaCl、CaCl2、KCl;HCl【考点】气体反应装置的选取,常用气体的收集方法,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解析】【解答】(1)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不需要加热,应该用B作为发生装置;二氧化碳能够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密度比空气大,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即用D装置收集;发生装置G的优点是能使反应随时进行或停止,原理:关闭开关时,干燥管中的气体增多,压强增大,把液体压入烧杯,固体和液体分离,反应停止,打开开关时,气体导出,干燥管中的气体减少,压强减小,液体进入干燥管和固体混合,反应进行;该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中常混有少量氯化氢气体,可通过盛有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的F装置除去氯化氢气体,洗气应“长进短出”,这样反应比较充分,则该混合气体应从F装置的②口入;(2)同学们讨论后认为小明依据不充分,原因是加热时装置中的空气膨胀,导致气球膨胀;小红认为在X处预先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就可证明有二氧化碳生成,也可将澄清石灰水换作氢氧化钡溶液同样能证明,是因为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钡和水,过程中溶液变浑浊;(3)①A、D中酚酞均变红色,说明两种溶液都呈碱性;②F中碳酸钾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钙和氢氧化钾,沉淀碳酸钙的化学式是CaCO3;③B中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稀盐酸过量,C中含氢氧化钠和碳酸钾;E中氢氧化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稀盐酸过量;F中氢氧化钙和碳酸钾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钾,四支试管内的物质在G中混合后得到无色溶液,说明溶液显中性或显酸性,碳酸钾、氢氧化钾、氢氧化钙已经与稀盐酸发生了反应,且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了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故其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反应生成的氯化钠、氯化钾、氯化钙,可能含有的溶质是过量的氯化氢。【分析】(1)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确定发生装置,根据气体的密度和水溶性确定收集方法分析(2)根据中和反应放出热量,碳酸盐和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分析四、推断题10.【答案】 (1)H2O2(2)复分解反应(3)CO2+Ca(OH)2=CaCO3↓+H2O【考点】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物质的鉴别、推断【解析】【解答】(1)物质A是过氧化氢,其化学式:H2O2;(2)反应F—G的反应是氢氧化钙可以和碳酸钠反应产生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基木反应类型是复分解反应;(3)反应D—F的反应是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产生碳酸钙沉淀和水,其化学方程式是CO2+Ca(OH)2=CaCO3↓+H2O。【分析】推断题的关键是抓住题眼,本题的题眼是 B和D能参与光合作用,F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五、计算题11.【答案】 (1)16.05(2)解:设混合物中氯化铁的质量为x,反应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为yx=32.5g,y=35.1g(3)解: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 答:混合物中氯化铁的质量为32.5g。【考点】酸碱盐的应用【解析】【解答】(1)第1次20g氢氧化钠溶液对应沉淀为5.35g,第2次40g氢氧化钠溶液对应沉淀为5.35g×2=10.7g,第4次80g氢氧化钠溶液对应沉淀为5.35g×4=21.4g ,所以第3次60g氢氧化钠溶液时应该为5.35g×3=16.05g,故填16.05;【分析】(1)根据每一次生成沉淀的质量进行分析(2)根据氯化钠的质量结合反应的方程式氯化铁和氢氧化铁的质量分析(3)根据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分析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内蒙古包头市昆都仑区2020年中考化学二模试卷(学生版).docx 内蒙古包头市昆都仑区2020年中考化学二模试卷(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