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社会法治开学考试(中考模拟)试卷一、选择题(本题有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2021·柯桥模拟)同学们在课堂上根据下面澳大利亚地形图,沿南回归线,自西向东画澳大利亚大陆地形剖面形状简图,其中正确的是( )A. B.C. D.2.(2021·柯桥模拟)下表是对某区域自然环境特征的描述,下列地区中与之相符的是( )海拔(米) <2001月平均气温(℃) 13-15年降水量(毫米) 1500<某区域自然环境特征A.尼罗河三角洲 B.东欧平原C.珠江三角洲 D.亚马孙平原3.(2021·柯桥模拟)1912年,美国学者百森评论中国某一历史事件时说:“中国目前的局势正以一种系统、科学的方式向前发展,出现了带有西方理想的政治模式。"他评论的这一历史事件( )A. 实现了平均地权的革命纲领 B.是共和制度在中国的实践C.彻底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D.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4.(2021·柯桥模拟)《青年杂志》创刊号的一篇文章写道:“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这代表了当时先进知识分子决心( )A.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B.改变国民的精神面貌C.传播共产主义学说 D.发起社会主义革命5.(2021·柯桥模拟)有史学家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是“战时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胜利,以下行动中能体现中国为建立和维护“战时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贡献的是( )① 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②诺曼底登陆③参加开罗会议 ④组织远征军赴缅作战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6.(2021·柯桥模拟)《中国近代国家观念的形成与发展》一书指出:领土、人民、主权是构成国家的三要素;主权则是国家观念的核心,它包括对外捍卫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对内实现主权在民。以下口号体现了近代中国人国家观念日渐觉醒,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打倒列强,除军阀”; ②“外争国权,内惩国贼”;③“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④“民主,科学”;A.④②①③ B.①③②④ C.②①③④ D.③①②④7.(2021·柯桥模拟)史论结合是有效的历史学习方法。以下历史史实与结论对应正确的是( )序号 史实 结论A 1915年五四运动 工人阶级以独立姿态登上了政治舞台B 1924年国民党一大 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全国C 1936 年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国共两党停止对峙走向合作D 1949 年开国大典 新中国成立,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A.A B.B C.C D.D8.(2021·柯桥模拟)这里是中国革命五大圣地之一,也是解放全中国前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在此指挥了三大战役,党中央从这里赴京建国。“这里”是指( )A.井冈山 B.瑞金 C.延安 D.西柏坡9.(2020·新昌模拟)清明时节,鸭绿江畔,87岁的老兵刘金声手捧鲜花,隔江远眺对岸,追忆血与火的岁月,悼念牺牲战友。他的战友牺牲于( )A.北伐战争 B.抗日战争C.解放战争 D.抗美援朝战争10.(2021·柯桥模拟)1953年是中国经济史上一个重要分水岭,从那时起,中国人熟悉了一个经济术语:“五年计划”。以下不属于“一五”计划成就的是( )A. 青藏铁路 B.武汉长江大桥C.第一辆解放牌汽车 D.第一架喷气式飞机(2021·柯桥模拟) 2019年11月,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和澳门回归20周年,港澳知名企业家何鸿燊先生将海外购得的圆明园马首铜像正式捐赠给国家文物局。2020年12月3日阔别160年“马首”铜像正式回归圆明园。据此回答下题。11.1860年,圆明园马首铜像遭英法联军劫掠,流失海外一百余年。2019年,马首铜像归藏国家重回原属,为百余年回家之路画上完满句号。这一历程见证了( )①中国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②中国从封建社会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③中华民族迎难而上、团结奋进的民族精神④中华民族骨肉相连、血浓于水的深厚情谊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2.何鸿燊先生这一举动受到国人的赞誉,从传统美德的角度看,是因为他具有( )A.诚信守法、见利思义的高尚情操B.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奋进品格C.律己宽人、扬善抑恶的处事准则D.忧国忧民、道济天下的爱国情怀13.(2021·柯桥模拟)2020年5月22日,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北京召开。本届全国人大到会的代表中,有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公务员、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解放军战士、各少数民族人士、港澳台和华侨代表等,并均占一定比例。这说明在我国( )A. 社会主义民主是最广泛的民主B.社会主义民主是最管用的民主C.有事好商量是人民民主的真谛D.社会主义民主是最真实的民主14.(2021·柯桥模拟)2020年10月17是中国第7个扶贫日。截至2019年底,我国已有9300万人脱贫,这是中国脱贫史上的壮举,也是人类社会难以想象的奇迹。2020年,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 )① 就是要彻底消除人民的收入差距② 体现了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③ 有利于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④ 有利于实现同时富裕、同步富裕A. 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15.(2021·柯桥模拟)国家《教育脱贫攻坚“十三五”规划》提出:到 2020 年,努力实现对贫困教育基本公 共服务全覆盖,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困难失学。这说明( )①教育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②教育要均衡发展,体现公平正义③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是强国之路 ④国家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16.(2021·柯桥模拟)2020 年 3 月 2 日,习近平主席在北京考察新冠肺炎防控科研攻关工作时强调,协同推进新冠肺炎防控科研攻关,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科技支撑。这表明( )①我国要大力加强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②战胜新冠肺炎离不开科学发展和技术创新③只要进行新冠肺炎防控科研攻关就能战胜疫情④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A. 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7.(2021·柯桥模拟)2019年12月20日,澳门特别行政区迎来20岁生日。1999年至2018年,澳门本地 生产总值(GDP)由519亿澳门元增至4447亿澳门元,成为全球经济增速最快经济体之一,人均GDP由12万澳门元升至67万澳门元,位列世界前茅。这些亮丽的成绩单说明( )A. “澳人治澳”完全自治的正确性B.“一国两制”在澳门的成功实践C.澳门成为了全球最大的金融中心D.“一国两制”只在澳门有生命力18.(2021·柯桥模拟)如图,漫画中提到的“全面二孩”政策有利于( )①优化人口结构,减缓人口老龄化压力 ②改善人口城乡分布不均衡现状③减轻人口对资源环境所造成的沉重负担 ④更好地落实计划生育基本国策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19.(2021·柯桥模拟)2019年9月25日,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正式投运。下表对大兴机场建设情况与新发展理念匹配正确的是( )序号 北京大兴机场建设情况 新发展理念① 机场定位为大型国际航空枢纽 协调② 机场内设置完善的垃圾分类系统 绿色③ “五纵二横”交通枢纽,方便旅客快捷出行 共享④ 全球首个实现场内通用车辆100%新能源的机场 开放A. 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0.(2021·柯桥模拟)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共十九大描绘了我国发展今后30多年的美好蓝图。九层之台,起于累土。要把这个蓝图变为现实,必须不驰空想、不骛于虚声,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干好工作。”这启发我们( )A.自信的中国人对国家有认同B.自信不是妄自尊大,也不是故步自封C.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D.实现中国梦既要胸怀理想又要求真务实二、非选择题(本题有5小题,共60分)21.(2021·柯桥模拟)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一场场气壮山河的斗争,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史诗。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刚刚成立了六年的中国共产党经受住了这种考验……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并没有被吓倒,被征服,被杀绝……他们又继续战斗了。——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第一卷材料二 卢沟桥事变的第二天,中国共产党中央通电全国,疾呼:“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王桧林《中国现代史》上册材料三 (解放战争期间)刘伯承说:“敌人是‘哑铃战略’,把两个铁锤放在山东和陕北,我们要砍断这个‘把’…一年来敌我悬殊的情况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我们大胆地把敌人甩在后面,长驱直入地跃进到敌人的深远后方去。”——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第二卷(1)材料一“他们又继续战斗了”,其中的第一次“战斗”是指哪一事件?简述该事件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地位。(2)材料二反映了中国共产党的哪一主张?这一主张促成的结果是什么?(3)材料三“跃进到敌人的深远后方去”是指哪一事件?简述其战略意义。22.(2021·柯桥模拟)美国《时代》周刊素有“世界史库"之称,蒋介石、毛泽东、邓小平等中国著名政治家曾多次登上《时代》周刊封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蒋介石成为“总司令”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2)运用所学知识,简述毛泽东登上《时代》周刊封面的重大历史背景,并指出中国走上“民主统一"道路的标志性事件。(3)结合20世纪中后期中国的相关史实阐述邓小平成为“中国新时代的形象”的原因。23.(2021·柯桥模拟) 2020年2月12日,满载500吨消毒液和10吨土特产的货车从格尔木出发,穿越大半个中国,冒着疫情向温州逆行,跨越山与海的“反向支援”感动了人们。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二:从2010年开始,温州对口支援格尔木已近十年, 2019年,两地旅游部门又签署了《三年旅游援助战略合作协议》。教育培训、医疗卫生、文化旅游、农牧业等方面的援建为格尔木实现转型跨越发展提供了支持,越来越多的温商走进格尔木投资创业,两地共赢发展结出了丰硕成果。(1)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期间,从青海格尔木到达浙江温州需取得沿途省区的特别通行证,根据材料一,写出甲乙两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结合所学描述格尔木和温州海陆位置的差异。(2)结合相关链接和材料二,从区域经济发展角度分析温州支援格尔木的意义。(3)综合本题信息,谈谈温州和格尔木的“互相帮助”对实现中国梦有什么启示。24.(2021·柯桥模拟) 70 年波澜壮阔,70 年砥砺奋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制度彰显民主追求】黄炎培:“我生六十多年,耳闻的不说,所亲眼看到的,真所谓 ‘其兴也浡焉’,‘其亡也忽焉’,一人,一家,一团体,一地方,乃至一国,不少单位都没有能跳出这周期律的支配力……毛泽东:“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律。这条新路,就是民主。——摘编自黄炎培《延安归来》【舞台展示大国风范】70 年来,我们先后同 180 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同 112 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建立了伙伴关系,参加了 100 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2019 年中国驻外使领馆总数为全球第一。为此国外有媒体认为,这表明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野心越来越大。(1)请列举建国初期能说明我国跳出“周期律”的两项政治制度。(2)【数字见证经济成就】阅读图表,归纳建国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概况。运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有关史实,分析产生图 2 经济发展趋势的原因。(3)针对国外媒体评论,如果你是我国外交部的发言人,你将如何回应?25.(2020·柯桥模拟)2020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成就篇】中国发展谱新篇从开启新时期到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引领人民绘就了一幅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历史画卷,谱写了一曲感天动地、气壮山河的奋斗赞歌。注:2019年底,我国贫困人口从2015年的5575万人减到2019年年底的551万人,贫困发生率由5.7%降至0.6%,区域性整体贫困基本得到解决,贫困群众生活质量明显提升。【协调篇】浙江城乡正协调“十三五”期间,浙江一手抓新型城镇化,一手抓新农村建设,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开始城乡协调的实践,成为全国城乡收入差距最小,率先进入城乡融合发展阶段的省份。【经验篇】柯桥经验可传递近五年来,柯桥区全方位持续深化美丽乡村建设,推动了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一直蝉联“全国全面小康十大示范县市”。 (1)上述材料反映出我国近五年取得了哪些成就?(2)运用所学知识,结合上表反映出的问题,说明浙江省开展城乡协调实践的合理之处。(3)柯桥区的上述成功做法,对其他地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有何借鉴意义?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A【知识点】世界典型区域【解析】【分析】 根据给出的澳大利亚地形图,结合题意,沿南回归线,自西向东画澳大利亚大陆地形剖面形状简图,只有第一个正确。 BCD不符合题意,A项正确。故答案为:A。【点评】地形剖面图,可以直观地反映出沿剖面线地势高低起伏的变化状况和坡度大小的状况。地形剖面图的判读,首先先弄清楚该剖面是沿那条线做出来的,这个剖面是如何延伸和起伏的。2.【答案】C【知识点】运用地图图表描述区域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特点【解析】【分析】根据表中信息可知,该区域海拔在200米以下,属于平原地区。一月平均温度在13-15度之间,说明纬度低,排除东欧平原,尼罗河三角洲。根据降水量小于1500毫米,排除亚马孙平原。由此,可以推断该区域在珠江三角洲。ABD不符合题意,C项正确。故答案为:C。【点评】描述一个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主要从地形,气候,土壤,水文,资源等方面回答。一个地区适宜发展某种农业的有利自然条件是地形,气候,土壤,水源,社会经济条件是政策,交通,市场,劳动力,科技。3.【答案】B【知识点】辛亥革命【解析】【分析】依据“1912年”“出现了一种带有西方理想的政治模式”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事件指的是中华民国的建立,共和制度在中国得到实践。A项实现平均地权的革命纲领不符合史实,平均地权的革命纲领没有实现,不符合题意;B项是共和制度在中国的实践理解正确,符合题意;C项彻底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不符合史实,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的成立,但中国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不符合题意;D项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的是五四运动,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华民国的成立,要求运用所学分析题干信息。4.【答案】B【知识点】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解析】【分析】由题干《青年杂志》创刊号的一篇文章写道: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和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在“尊孔复古”思潮背景下由陈独秀在1915年创办的,主要宣传西方的民主和科学思想,批判封建思想改造国民的精神世界。ACD三项与材料信息无关,不符合题意;B项改变国民的精神面貌理解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新文化运动的相关史实,旨在考查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5.【答案】D【知识点】第二次世界大战【解析】【分析】1944年6月6日,经过长期周密的准备,美英军队在法国的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②诺曼底登陆不能体现体现中国为建立和维护“战时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贡献。D项①③④能体现中国为建立和维护“战时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贡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史学家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是“战时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胜利为依托,考查中国为建立和维护“战时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的贡献。识记与灵活掌握第二次世界大战重大事件以及影响。6.【答案】A【知识点】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析】【分析】据所学知识可知,1926年国民革命军北伐战争期间提出“打倒列强,除军阀”的口号;1919年的五四运动提出“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的口号;1931-1945年的抗日战争提出“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的口号; 1915年的新文化运动提出“民主、科学”的口号。口号按提出时间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④②①③。A项④②①③排列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近代史上出现的口号的先后顺序,要求具备识记基础知识的能力。7.【答案】C【知识点】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抗日战争【解析】【分析】A项A对应不正确,巴黎和会外交失败的消息传到国内,1919年5月4日,北京十余所学校的300多名学生,怀着满腔怒火,到天安门广场和东交民巷外国使馆界举行集会、游行等抗议活动,五四运动爆发。五四运动中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不符合题意;B项B对应不正确,1928年底,张学良宣布“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至此,南京政府在名义上统一了全国,不符合题意;C项C对应正确,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从此,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符合题意;D项D对应不正确,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取得伟大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历史的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标志着中国人民受奴役受压迫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已经过去,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三大改造完成,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五四运动、东北易帜、西安事变、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的相关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8.【答案】D【知识点】解放战争【解析】【分析】西柏坡是全国五大革命圣地之一,是我党撤离延安后武装夺取全国政权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党中央在这里召开了 “七届二中全会”、“全国土地会议”等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重要会议,指挥了震惊中外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为新中国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中国历史的进程中留下光辉的一页。ABC三项和题干描述不符,不符合题意;D项西柏坡是题干中“这里”所指的地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西柏坡发生的重大事件的识记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9.【答案】D【知识点】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外交政策和外交成就【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中的“鸭绿江畔”等信息,联系所学知识。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打到中国边境,用飞机轰炸中国东北城市,威胁到中国的安全,1950年10月,彭德怀司令员率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进入朝鲜,抗美援朝,保家卫国。ABC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D项抗美援朝战争说法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抗美援朝及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掌握抗美援朝的史实。10.【答案】A【知识点】改革开放前新中国成长的曲折历程【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1953年-1957年党和政府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年,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1956年,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中国试飞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川藏、青藏、新藏公路建成。2006年,青藏铁路全线通车。A项青藏铁路不属于“一五”计划成就,符合题意;BCD三项都是一五计划的成就,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一五计划的成就及学生的识记能力。关键是对相关基础知识的记忆。【答案】11.C12.D【知识点】传统美德与民族精神;我们的理想与责任【解析】【点评】本题考查对我国建设成就和中华传统美德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本题需要在正确理解题意的基础上,根据所学知识,分析题肢选项,排除不符合题意的干扰项,可以选出正确的答案。11.马首铜像归藏国家重回原属,这得利于新中国成立,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 见证了 中国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中华民族迎难而上、团结奋进的民族精神,中华民族骨肉相连、血浓于水的深厚情谊,①③④符合题意,正确。②错误,我国还没有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故答案为:C。12.企业家何鸿燊先生将海外购得的圆明园马首铜像正式捐赠给国家文物局。这体现了 忧国忧民、道济天下的爱国情怀,D符合题意,正确。AB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答案为:D。13.【答案】A【知识点】党的领导与人民当家做主【解析】【分析】 国人大到会的代表中,有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公务员、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解放军战士、各少数民族人士、港澳台和华侨代表等,并均占一定比例。这说明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社会主义民主是最广泛的民主,A符合题意,正确。BC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对新型民主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在党的领导下,人民按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方式参与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人民的意愿得到充分反映,人民的合理要求得到充分实现,人民的合权利得到充分保障,人民的创造活力得到充分激发。14.【答案】B【知识点】我们的理想与责任【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增进民生福社。只有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体现了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有利于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共同富裕, ②③符合题意,正确。①观点太绝对,是错误的。④错误,我国要实现的是共同富裕。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对共享发展成果和共同富裕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本题根据所学知识,分析题肢选项,结合排除法可以选出正确的答案。15.【答案】B【知识点】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解析】【分析】 《教育脱贫攻坚“十三五”规划》提出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困难失学。这说明国家重视教育, 国家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教育要均衡发展,体现公平正义, ②④符合题意,正确。①错误,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③错误,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对科教兴国战略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本题根据所学知识,分析题肢选项,结合排除法可以选出正确的答案。16.【答案】B【知识点】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解析】【分析】 协同推进新冠肺炎防控科研攻关,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科技支撑。这表明战胜新冠肺炎离不开科学发展和技术创新, 我国要大力加强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 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 ①②④符合题意,正确。③观点片面,是错误的。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对科教兴国战略和创新的重要性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本题根据所学知识,分析题肢选项,结合排除法可以选出正确的答案。17.【答案】B【知识点】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解析】【分析】 1999年至2018年, 澳门特别行政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这说明 “一国两制”在澳门的成功实践,B符合题意,正确。A错误,澳门具有高度的自治权,没有完全的自治权。C错误,澳门不是全球最大的金融中心。D错误, “一国两制”在香港也具有强大生命力。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对一国两制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必须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严格依照宪法和基本法办事,完善与基本法实施相关的制度和机制。18.【答案】C【知识点】人口问题及对策【解析】【分析】根据所学 ,2016年,我国开始全面实施一对夫妻可生育两个子女政策,就是为了更好地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促进家庭幸福和社会和谐,使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优化人口结构,减缓人口老龄化压力, 更好地落实计划生育基本国策, ①④符合题意,正确。②③不符合题意,排除。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对我国人口政策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生育要有计划,但计划并非一成不变,而要随着人口和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变化不断完善。19.【答案】C【知识点】可持续发展;我们的理想与责任【解析】【分析】分析题肢选项, 机场内设置完善的垃圾分类系统 体现绿色发展理念。 五纵二横”交通枢纽,方便旅客快捷出行。这体现共享发展理念, ②③符合题意,正确。①错误, 机场定位为大型国际航空枢纽,体现开放。④错误, 全球首个实现场内通用车辆100%新能源的机场体现绿色发展理念。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对共享发展成果和可持续发展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本题根据所学知识,逐个分析题肢选项,结合排除法可以选出正确的答案。20.【答案】D【知识点】我们的理想与责任【解析】【分析】 要把这个蓝图变为现实,必须不驰空想、不骛于虚声,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干好工作,这启示我们实现中国梦既要胸怀理想又要求真务实 。D符合题意,正确。AB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对实现中国梦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本题解题的关键在于找到关键信息“ 不骛于虚声,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干好工作 ”,据此,不难选出正确的答案。21.【答案】(1)南昌起义。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创建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2)全民族抗战。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3)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的序幕。【知识点】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 刚刚成立了六年的中国共产党经受住了这种考验”可知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成立六年即1927年,“他们又继续战斗了”指1927年的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第一次战斗是南昌起义。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创建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2)根据“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实行全民族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中共抗日通电)”和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在日本发动对中国全面侵略时期,中共发表的抗日通电。中国共产党在这一时期的主要任务是打败日本帝国主义。在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现了全民族抗战。该核心主张的实施促成了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全民族抗战正式开始,为抗战胜利奠定基础。(3)根据材料“我们大胆地把敌人甩在后面,长驱直入地跃进到敌人的深远后方去。”及所学知识可知,事件为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第二小问“意义”,根据所学知识即可解答,其意义为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故答案为:(1)南昌起义。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创建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2)全民族抗战。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3)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的序幕。【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一场气壮山河的斗争的有关内容。本题的关键点是分析材料,注意准确识记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场气壮山河斗争的相关知识。22.【答案】(1)北伐战争。(2)经过三大战役,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三大战役大大加快了解放战争全国胜利的到来,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示例:1978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邓小平发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重要讲话,全会以此为指导,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速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为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开辟了途径,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1982年,邓小平到南方视察,多次发表谈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邓小平带领党和人民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立了邓小平理论,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成为“中国新时代的形象”。【知识点】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解放战争;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解析】【分析】(1)根据所学可知,1926年,广东国民政府进行北伐,以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蒋介石任北伐军总司令。(2)结合材料“1949年2月7日”和所学知识可知,1948年9月~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进行了举世闻名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并取得了的胜利,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从此,中国成为一个真正独立自主的国家,人民大众成为国家的主人,因此,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走上“民主统一”的道路。(3)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邓小平在会议上作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重要讲话,确定了开动脑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成为实行改革开放和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后,邓小平从维护国家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指明了前景,赢得了海内外人士的好评,“一国两制”的提出,为香港回归祖国开辟了途径,为香港的繁荣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1992年初,邓小平到南方视察,他在视察途中,多次发表谈话,邓小平南方谈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对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邓小平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逐渐形成了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成为指导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光辉旗帜。故答案为:(1)北伐战争。(2)经过三大战役,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三大战役大大加快了解放战争全国胜利的到来,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示例:1978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邓小平发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重要讲话,全会以此为指导,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速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为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开辟了途径,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1982年,邓小平到南方视察,多次发表谈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邓小平带领党和人民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立了邓小平理论,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成为“中国新时代的形象”。【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蒋介石、毛泽东、邓小平的事迹。要求具备准确识记基础知识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23.【答案】(1)甘肃,河南。格尔木:位于青藏高原,地处内陆;温州:位于东海之滨。(2)温州支援格尔木有利于充分发挥格尔木的优势,因地制宜地发展当地经济,把当地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同时,有利于两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实现互利共赢。(3)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或“凝心聚力,坚韧不拔,锲而不舍”);维护民族团结,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走共同富裕道路。【知识点】运用地图图表描述区域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特点【解析】【分析】(1)、根据图中信息可知,甲乙两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是甘肃,河南。结合所学可知,格尔木:位于青藏高原,地处内陆;温州:位于东海之滨。(2)、结合相关链接和材料二,从区域经济发展角度分析温州支援格尔木有利于充分发挥格尔木的优势,因地制宜地发展当地经济,把当地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同时,有利于两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实现互利共赢。(3)、综合本题信息,谈谈温州和格尔木的“互相帮助”对实现中国梦的启示: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或“凝心聚力,坚韧不拔,锲而不舍”);维护民族团结,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走共同富裕道路。【点评】区域之间交流的原因:各地自然条件不同,物产也不同;满足人们物质生活多样化的需求,实现优势互补;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的差异。区域之间交流的形式:物产、信息、物资、人员、技术、资金等。24.【答案】(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2)建国以来,我国经济总体上呈增长趋势;1952—1978年我国经济在曲折中发展;1978后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发展。原因:1978年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1984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改革全面展开;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经济持续高速发展。(3)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的基本特征;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主题;中国外交的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知识点】改革开放前新中国成长的曲折历程;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外交政策和外交成就【解析】【分析】(1)结合所学,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建立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民主协商的政治制度;召开第一届全国人大,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2)根据图1“1952—1978年我国GDP增长示意图”可见1952—1978年我国经济整体呈增长趋势,其中1959-1961年和1966-1976年经济呈现下降,反映了1952—1978年我国经济在曲折中发展;根据图2“1978—2019年我国GDP增长示意图”可见1978后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发展。由此可见建国以来我国经济总体上呈增长趋势。联系所学知识,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济体制改革先从农村开始,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样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要求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随后,城市改革全面展开。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我国要建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有利于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稳定高速增长,对现代化建设有巨大推动作用。(3)“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野心越来越大”是错误的,可从当今时代“和平与发展”两大主题;中国外交的宗旨和外交政策方面回答。故答案为:(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2)建国以来,我国经济总体上呈增长趋势;1952—1978年我国经济在曲折中发展;1978后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发展。原因:1978年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1984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改革全面展开;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经济持续高速发展。(3)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的基本特征;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主题;中国外交的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新中国的政治制度、经济建设及外交的相关知识。要求具备运用所学分析概括材料能力。25.【答案】(1)我国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扶贫工作取得举世瞩目成就。(2)表格反映出浙江省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够均衡,城乡发展还不协调。浙江省开展城乡协调的实践,符合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的根本目的是增进民生福祉的发展思想。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有利于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增进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3)要坚持生态文明建设,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培育良好社会风尚,发挥文化对经济社会的推动作用。要坚持因地制宜,依靠科学技术,走创新发展之路。【知识点】可持续发展;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和基本路线;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解析】【分析】(1)分析材料可知, 从2015年到2019年我国贫困人口减少,贫困发生率降低, 城乡融合发展,这说明五年来的成就有我国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扶贫工作取得举世瞩目成就。(2)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 上表反映出的问题有: 浙江省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够均衡,城乡发展还不协调。浙江省开展城乡协调实践的合理之处,可以从符合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增进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等方面回答即可。(3) 柯桥区做法的经验的意义可以从坚持生态文明建设,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培育良好社会风尚,发挥文化对经济社会的推动作用。要坚持因地制宜,依靠科学技术,走创新发展之路等方面回答即可。【点评】本题考查对共同富裕,共享发展成果,可持续发展,中华文化,科教兴国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主要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利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值中等。1 / 1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社会法治开学考试(中考模拟)试卷一、选择题(本题有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2021·柯桥模拟)同学们在课堂上根据下面澳大利亚地形图,沿南回归线,自西向东画澳大利亚大陆地形剖面形状简图,其中正确的是( )A. B.C. D.【答案】A【知识点】世界典型区域【解析】【分析】 根据给出的澳大利亚地形图,结合题意,沿南回归线,自西向东画澳大利亚大陆地形剖面形状简图,只有第一个正确。 BCD不符合题意,A项正确。故答案为:A。【点评】地形剖面图,可以直观地反映出沿剖面线地势高低起伏的变化状况和坡度大小的状况。地形剖面图的判读,首先先弄清楚该剖面是沿那条线做出来的,这个剖面是如何延伸和起伏的。2.(2021·柯桥模拟)下表是对某区域自然环境特征的描述,下列地区中与之相符的是( )海拔(米) <2001月平均气温(℃) 13-15年降水量(毫米) 1500<某区域自然环境特征A.尼罗河三角洲 B.东欧平原C.珠江三角洲 D.亚马孙平原【答案】C【知识点】运用地图图表描述区域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特点【解析】【分析】根据表中信息可知,该区域海拔在200米以下,属于平原地区。一月平均温度在13-15度之间,说明纬度低,排除东欧平原,尼罗河三角洲。根据降水量小于1500毫米,排除亚马孙平原。由此,可以推断该区域在珠江三角洲。ABD不符合题意,C项正确。故答案为:C。【点评】描述一个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主要从地形,气候,土壤,水文,资源等方面回答。一个地区适宜发展某种农业的有利自然条件是地形,气候,土壤,水源,社会经济条件是政策,交通,市场,劳动力,科技。3.(2021·柯桥模拟)1912年,美国学者百森评论中国某一历史事件时说:“中国目前的局势正以一种系统、科学的方式向前发展,出现了带有西方理想的政治模式。"他评论的这一历史事件( )A. 实现了平均地权的革命纲领 B.是共和制度在中国的实践C.彻底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D.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答案】B【知识点】辛亥革命【解析】【分析】依据“1912年”“出现了一种带有西方理想的政治模式”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事件指的是中华民国的建立,共和制度在中国得到实践。A项实现平均地权的革命纲领不符合史实,平均地权的革命纲领没有实现,不符合题意;B项是共和制度在中国的实践理解正确,符合题意;C项彻底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不符合史实,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的成立,但中国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不符合题意;D项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的是五四运动,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华民国的成立,要求运用所学分析题干信息。4.(2021·柯桥模拟)《青年杂志》创刊号的一篇文章写道:“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这代表了当时先进知识分子决心( )A.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B.改变国民的精神面貌C.传播共产主义学说 D.发起社会主义革命【答案】B【知识点】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解析】【分析】由题干《青年杂志》创刊号的一篇文章写道: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和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在“尊孔复古”思潮背景下由陈独秀在1915年创办的,主要宣传西方的民主和科学思想,批判封建思想改造国民的精神世界。ACD三项与材料信息无关,不符合题意;B项改变国民的精神面貌理解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新文化运动的相关史实,旨在考查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5.(2021·柯桥模拟)有史学家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是“战时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胜利,以下行动中能体现中国为建立和维护“战时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贡献的是( )① 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②诺曼底登陆③参加开罗会议 ④组织远征军赴缅作战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答案】D【知识点】第二次世界大战【解析】【分析】1944年6月6日,经过长期周密的准备,美英军队在法国的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②诺曼底登陆不能体现体现中国为建立和维护“战时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贡献。D项①③④能体现中国为建立和维护“战时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贡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史学家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是“战时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胜利为依托,考查中国为建立和维护“战时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的贡献。识记与灵活掌握第二次世界大战重大事件以及影响。6.(2021·柯桥模拟)《中国近代国家观念的形成与发展》一书指出:领土、人民、主权是构成国家的三要素;主权则是国家观念的核心,它包括对外捍卫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对内实现主权在民。以下口号体现了近代中国人国家观念日渐觉醒,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打倒列强,除军阀”; ②“外争国权,内惩国贼”;③“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④“民主,科学”;A.④②①③ B.①③②④ C.②①③④ D.③①②④【答案】A【知识点】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析】【分析】据所学知识可知,1926年国民革命军北伐战争期间提出“打倒列强,除军阀”的口号;1919年的五四运动提出“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的口号;1931-1945年的抗日战争提出“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的口号; 1915年的新文化运动提出“民主、科学”的口号。口号按提出时间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④②①③。A项④②①③排列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近代史上出现的口号的先后顺序,要求具备识记基础知识的能力。7.(2021·柯桥模拟)史论结合是有效的历史学习方法。以下历史史实与结论对应正确的是( )序号 史实 结论A 1915年五四运动 工人阶级以独立姿态登上了政治舞台B 1924年国民党一大 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全国C 1936 年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国共两党停止对峙走向合作D 1949 年开国大典 新中国成立,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A.A B.B C.C D.D【答案】C【知识点】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抗日战争【解析】【分析】A项A对应不正确,巴黎和会外交失败的消息传到国内,1919年5月4日,北京十余所学校的300多名学生,怀着满腔怒火,到天安门广场和东交民巷外国使馆界举行集会、游行等抗议活动,五四运动爆发。五四运动中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不符合题意;B项B对应不正确,1928年底,张学良宣布“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至此,南京政府在名义上统一了全国,不符合题意;C项C对应正确,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从此,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符合题意;D项D对应不正确,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取得伟大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历史的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标志着中国人民受奴役受压迫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已经过去,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三大改造完成,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五四运动、东北易帜、西安事变、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的相关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8.(2021·柯桥模拟)这里是中国革命五大圣地之一,也是解放全中国前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在此指挥了三大战役,党中央从这里赴京建国。“这里”是指( )A.井冈山 B.瑞金 C.延安 D.西柏坡【答案】D【知识点】解放战争【解析】【分析】西柏坡是全国五大革命圣地之一,是我党撤离延安后武装夺取全国政权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党中央在这里召开了 “七届二中全会”、“全国土地会议”等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重要会议,指挥了震惊中外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为新中国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中国历史的进程中留下光辉的一页。ABC三项和题干描述不符,不符合题意;D项西柏坡是题干中“这里”所指的地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西柏坡发生的重大事件的识记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9.(2020·新昌模拟)清明时节,鸭绿江畔,87岁的老兵刘金声手捧鲜花,隔江远眺对岸,追忆血与火的岁月,悼念牺牲战友。他的战友牺牲于( )A.北伐战争 B.抗日战争C.解放战争 D.抗美援朝战争【答案】D【知识点】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外交政策和外交成就【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中的“鸭绿江畔”等信息,联系所学知识。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打到中国边境,用飞机轰炸中国东北城市,威胁到中国的安全,1950年10月,彭德怀司令员率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进入朝鲜,抗美援朝,保家卫国。ABC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D项抗美援朝战争说法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抗美援朝及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掌握抗美援朝的史实。10.(2021·柯桥模拟)1953年是中国经济史上一个重要分水岭,从那时起,中国人熟悉了一个经济术语:“五年计划”。以下不属于“一五”计划成就的是( )A. 青藏铁路 B.武汉长江大桥C.第一辆解放牌汽车 D.第一架喷气式飞机【答案】A【知识点】改革开放前新中国成长的曲折历程【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1953年-1957年党和政府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年,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1956年,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中国试飞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川藏、青藏、新藏公路建成。2006年,青藏铁路全线通车。A项青藏铁路不属于“一五”计划成就,符合题意;BCD三项都是一五计划的成就,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一五计划的成就及学生的识记能力。关键是对相关基础知识的记忆。(2021·柯桥模拟) 2019年11月,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和澳门回归20周年,港澳知名企业家何鸿燊先生将海外购得的圆明园马首铜像正式捐赠给国家文物局。2020年12月3日阔别160年“马首”铜像正式回归圆明园。据此回答下题。11.1860年,圆明园马首铜像遭英法联军劫掠,流失海外一百余年。2019年,马首铜像归藏国家重回原属,为百余年回家之路画上完满句号。这一历程见证了( )①中国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②中国从封建社会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③中华民族迎难而上、团结奋进的民族精神④中华民族骨肉相连、血浓于水的深厚情谊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2.何鸿燊先生这一举动受到国人的赞誉,从传统美德的角度看,是因为他具有( )A.诚信守法、见利思义的高尚情操B.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奋进品格C.律己宽人、扬善抑恶的处事准则D.忧国忧民、道济天下的爱国情怀【答案】11.C12.D【知识点】传统美德与民族精神;我们的理想与责任【解析】【点评】本题考查对我国建设成就和中华传统美德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本题需要在正确理解题意的基础上,根据所学知识,分析题肢选项,排除不符合题意的干扰项,可以选出正确的答案。11.马首铜像归藏国家重回原属,这得利于新中国成立,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 见证了 中国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中华民族迎难而上、团结奋进的民族精神,中华民族骨肉相连、血浓于水的深厚情谊,①③④符合题意,正确。②错误,我国还没有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故答案为:C。12.企业家何鸿燊先生将海外购得的圆明园马首铜像正式捐赠给国家文物局。这体现了 忧国忧民、道济天下的爱国情怀,D符合题意,正确。AB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答案为:D。13.(2021·柯桥模拟)2020年5月22日,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北京召开。本届全国人大到会的代表中,有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公务员、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解放军战士、各少数民族人士、港澳台和华侨代表等,并均占一定比例。这说明在我国( )A. 社会主义民主是最广泛的民主B.社会主义民主是最管用的民主C.有事好商量是人民民主的真谛D.社会主义民主是最真实的民主【答案】A【知识点】党的领导与人民当家做主【解析】【分析】 国人大到会的代表中,有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公务员、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解放军战士、各少数民族人士、港澳台和华侨代表等,并均占一定比例。这说明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社会主义民主是最广泛的民主,A符合题意,正确。BC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对新型民主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在党的领导下,人民按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方式参与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人民的意愿得到充分反映,人民的合理要求得到充分实现,人民的合权利得到充分保障,人民的创造活力得到充分激发。14.(2021·柯桥模拟)2020年10月17是中国第7个扶贫日。截至2019年底,我国已有9300万人脱贫,这是中国脱贫史上的壮举,也是人类社会难以想象的奇迹。2020年,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 )① 就是要彻底消除人民的收入差距② 体现了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③ 有利于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④ 有利于实现同时富裕、同步富裕A. 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答案】B【知识点】我们的理想与责任【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增进民生福社。只有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体现了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有利于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共同富裕, ②③符合题意,正确。①观点太绝对,是错误的。④错误,我国要实现的是共同富裕。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对共享发展成果和共同富裕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本题根据所学知识,分析题肢选项,结合排除法可以选出正确的答案。15.(2021·柯桥模拟)国家《教育脱贫攻坚“十三五”规划》提出:到 2020 年,努力实现对贫困教育基本公 共服务全覆盖,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困难失学。这说明( )①教育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②教育要均衡发展,体现公平正义③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是强国之路 ④国家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答案】B【知识点】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解析】【分析】 《教育脱贫攻坚“十三五”规划》提出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困难失学。这说明国家重视教育, 国家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教育要均衡发展,体现公平正义, ②④符合题意,正确。①错误,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③错误,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对科教兴国战略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本题根据所学知识,分析题肢选项,结合排除法可以选出正确的答案。16.(2021·柯桥模拟)2020 年 3 月 2 日,习近平主席在北京考察新冠肺炎防控科研攻关工作时强调,协同推进新冠肺炎防控科研攻关,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科技支撑。这表明( )①我国要大力加强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②战胜新冠肺炎离不开科学发展和技术创新③只要进行新冠肺炎防控科研攻关就能战胜疫情④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A. 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B【知识点】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解析】【分析】 协同推进新冠肺炎防控科研攻关,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科技支撑。这表明战胜新冠肺炎离不开科学发展和技术创新, 我国要大力加强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 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 ①②④符合题意,正确。③观点片面,是错误的。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对科教兴国战略和创新的重要性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本题根据所学知识,分析题肢选项,结合排除法可以选出正确的答案。17.(2021·柯桥模拟)2019年12月20日,澳门特别行政区迎来20岁生日。1999年至2018年,澳门本地 生产总值(GDP)由519亿澳门元增至4447亿澳门元,成为全球经济增速最快经济体之一,人均GDP由12万澳门元升至67万澳门元,位列世界前茅。这些亮丽的成绩单说明( )A. “澳人治澳”完全自治的正确性B.“一国两制”在澳门的成功实践C.澳门成为了全球最大的金融中心D.“一国两制”只在澳门有生命力【答案】B【知识点】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解析】【分析】 1999年至2018年, 澳门特别行政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这说明 “一国两制”在澳门的成功实践,B符合题意,正确。A错误,澳门具有高度的自治权,没有完全的自治权。C错误,澳门不是全球最大的金融中心。D错误, “一国两制”在香港也具有强大生命力。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对一国两制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必须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严格依照宪法和基本法办事,完善与基本法实施相关的制度和机制。18.(2021·柯桥模拟)如图,漫画中提到的“全面二孩”政策有利于( )①优化人口结构,减缓人口老龄化压力 ②改善人口城乡分布不均衡现状③减轻人口对资源环境所造成的沉重负担 ④更好地落实计划生育基本国策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答案】C【知识点】人口问题及对策【解析】【分析】根据所学 ,2016年,我国开始全面实施一对夫妻可生育两个子女政策,就是为了更好地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促进家庭幸福和社会和谐,使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优化人口结构,减缓人口老龄化压力, 更好地落实计划生育基本国策, ①④符合题意,正确。②③不符合题意,排除。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对我国人口政策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生育要有计划,但计划并非一成不变,而要随着人口和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变化不断完善。19.(2021·柯桥模拟)2019年9月25日,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正式投运。下表对大兴机场建设情况与新发展理念匹配正确的是( )序号 北京大兴机场建设情况 新发展理念① 机场定位为大型国际航空枢纽 协调② 机场内设置完善的垃圾分类系统 绿色③ “五纵二横”交通枢纽,方便旅客快捷出行 共享④ 全球首个实现场内通用车辆100%新能源的机场 开放A. 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C【知识点】可持续发展;我们的理想与责任【解析】【分析】分析题肢选项, 机场内设置完善的垃圾分类系统 体现绿色发展理念。 五纵二横”交通枢纽,方便旅客快捷出行。这体现共享发展理念, ②③符合题意,正确。①错误, 机场定位为大型国际航空枢纽,体现开放。④错误, 全球首个实现场内通用车辆100%新能源的机场体现绿色发展理念。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对共享发展成果和可持续发展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本题根据所学知识,逐个分析题肢选项,结合排除法可以选出正确的答案。20.(2021·柯桥模拟)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共十九大描绘了我国发展今后30多年的美好蓝图。九层之台,起于累土。要把这个蓝图变为现实,必须不驰空想、不骛于虚声,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干好工作。”这启发我们( )A.自信的中国人对国家有认同B.自信不是妄自尊大,也不是故步自封C.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D.实现中国梦既要胸怀理想又要求真务实【答案】D【知识点】我们的理想与责任【解析】【分析】 要把这个蓝图变为现实,必须不驰空想、不骛于虚声,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干好工作,这启示我们实现中国梦既要胸怀理想又要求真务实 。D符合题意,正确。AB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对实现中国梦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本题解题的关键在于找到关键信息“ 不骛于虚声,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干好工作 ”,据此,不难选出正确的答案。二、非选择题(本题有5小题,共60分)21.(2021·柯桥模拟)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一场场气壮山河的斗争,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史诗。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刚刚成立了六年的中国共产党经受住了这种考验……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并没有被吓倒,被征服,被杀绝……他们又继续战斗了。——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第一卷材料二 卢沟桥事变的第二天,中国共产党中央通电全国,疾呼:“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王桧林《中国现代史》上册材料三 (解放战争期间)刘伯承说:“敌人是‘哑铃战略’,把两个铁锤放在山东和陕北,我们要砍断这个‘把’…一年来敌我悬殊的情况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我们大胆地把敌人甩在后面,长驱直入地跃进到敌人的深远后方去。”——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第二卷(1)材料一“他们又继续战斗了”,其中的第一次“战斗”是指哪一事件?简述该事件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地位。(2)材料二反映了中国共产党的哪一主张?这一主张促成的结果是什么?(3)材料三“跃进到敌人的深远后方去”是指哪一事件?简述其战略意义。【答案】(1)南昌起义。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创建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2)全民族抗战。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3)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的序幕。【知识点】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 刚刚成立了六年的中国共产党经受住了这种考验”可知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成立六年即1927年,“他们又继续战斗了”指1927年的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第一次战斗是南昌起义。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创建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2)根据“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实行全民族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中共抗日通电)”和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在日本发动对中国全面侵略时期,中共发表的抗日通电。中国共产党在这一时期的主要任务是打败日本帝国主义。在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现了全民族抗战。该核心主张的实施促成了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全民族抗战正式开始,为抗战胜利奠定基础。(3)根据材料“我们大胆地把敌人甩在后面,长驱直入地跃进到敌人的深远后方去。”及所学知识可知,事件为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第二小问“意义”,根据所学知识即可解答,其意义为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故答案为:(1)南昌起义。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创建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2)全民族抗战。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3)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的序幕。【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一场气壮山河的斗争的有关内容。本题的关键点是分析材料,注意准确识记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场气壮山河斗争的相关知识。22.(2021·柯桥模拟)美国《时代》周刊素有“世界史库"之称,蒋介石、毛泽东、邓小平等中国著名政治家曾多次登上《时代》周刊封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蒋介石成为“总司令”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2)运用所学知识,简述毛泽东登上《时代》周刊封面的重大历史背景,并指出中国走上“民主统一"道路的标志性事件。(3)结合20世纪中后期中国的相关史实阐述邓小平成为“中国新时代的形象”的原因。【答案】(1)北伐战争。(2)经过三大战役,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三大战役大大加快了解放战争全国胜利的到来,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示例:1978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邓小平发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重要讲话,全会以此为指导,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速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为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开辟了途径,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1982年,邓小平到南方视察,多次发表谈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邓小平带领党和人民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立了邓小平理论,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成为“中国新时代的形象”。【知识点】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解放战争;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解析】【分析】(1)根据所学可知,1926年,广东国民政府进行北伐,以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蒋介石任北伐军总司令。(2)结合材料“1949年2月7日”和所学知识可知,1948年9月~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进行了举世闻名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并取得了的胜利,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从此,中国成为一个真正独立自主的国家,人民大众成为国家的主人,因此,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走上“民主统一”的道路。(3)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邓小平在会议上作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重要讲话,确定了开动脑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成为实行改革开放和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后,邓小平从维护国家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指明了前景,赢得了海内外人士的好评,“一国两制”的提出,为香港回归祖国开辟了途径,为香港的繁荣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1992年初,邓小平到南方视察,他在视察途中,多次发表谈话,邓小平南方谈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对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邓小平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逐渐形成了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成为指导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光辉旗帜。故答案为:(1)北伐战争。(2)经过三大战役,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三大战役大大加快了解放战争全国胜利的到来,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示例:1978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邓小平发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重要讲话,全会以此为指导,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速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为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开辟了途径,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1982年,邓小平到南方视察,多次发表谈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邓小平带领党和人民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立了邓小平理论,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成为“中国新时代的形象”。【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蒋介石、毛泽东、邓小平的事迹。要求具备准确识记基础知识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23.(2021·柯桥模拟) 2020年2月12日,满载500吨消毒液和10吨土特产的货车从格尔木出发,穿越大半个中国,冒着疫情向温州逆行,跨越山与海的“反向支援”感动了人们。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二:从2010年开始,温州对口支援格尔木已近十年, 2019年,两地旅游部门又签署了《三年旅游援助战略合作协议》。教育培训、医疗卫生、文化旅游、农牧业等方面的援建为格尔木实现转型跨越发展提供了支持,越来越多的温商走进格尔木投资创业,两地共赢发展结出了丰硕成果。(1)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期间,从青海格尔木到达浙江温州需取得沿途省区的特别通行证,根据材料一,写出甲乙两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结合所学描述格尔木和温州海陆位置的差异。(2)结合相关链接和材料二,从区域经济发展角度分析温州支援格尔木的意义。(3)综合本题信息,谈谈温州和格尔木的“互相帮助”对实现中国梦有什么启示。【答案】(1)甘肃,河南。格尔木:位于青藏高原,地处内陆;温州:位于东海之滨。(2)温州支援格尔木有利于充分发挥格尔木的优势,因地制宜地发展当地经济,把当地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同时,有利于两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实现互利共赢。(3)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或“凝心聚力,坚韧不拔,锲而不舍”);维护民族团结,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走共同富裕道路。【知识点】运用地图图表描述区域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特点【解析】【分析】(1)、根据图中信息可知,甲乙两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是甘肃,河南。结合所学可知,格尔木:位于青藏高原,地处内陆;温州:位于东海之滨。(2)、结合相关链接和材料二,从区域经济发展角度分析温州支援格尔木有利于充分发挥格尔木的优势,因地制宜地发展当地经济,把当地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同时,有利于两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实现互利共赢。(3)、综合本题信息,谈谈温州和格尔木的“互相帮助”对实现中国梦的启示: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或“凝心聚力,坚韧不拔,锲而不舍”);维护民族团结,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走共同富裕道路。【点评】区域之间交流的原因:各地自然条件不同,物产也不同;满足人们物质生活多样化的需求,实现优势互补;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的差异。区域之间交流的形式:物产、信息、物资、人员、技术、资金等。24.(2021·柯桥模拟) 70 年波澜壮阔,70 年砥砺奋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制度彰显民主追求】黄炎培:“我生六十多年,耳闻的不说,所亲眼看到的,真所谓 ‘其兴也浡焉’,‘其亡也忽焉’,一人,一家,一团体,一地方,乃至一国,不少单位都没有能跳出这周期律的支配力……毛泽东:“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律。这条新路,就是民主。——摘编自黄炎培《延安归来》【舞台展示大国风范】70 年来,我们先后同 180 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同 112 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建立了伙伴关系,参加了 100 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2019 年中国驻外使领馆总数为全球第一。为此国外有媒体认为,这表明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野心越来越大。(1)请列举建国初期能说明我国跳出“周期律”的两项政治制度。(2)【数字见证经济成就】阅读图表,归纳建国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概况。运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有关史实,分析产生图 2 经济发展趋势的原因。(3)针对国外媒体评论,如果你是我国外交部的发言人,你将如何回应?【答案】(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2)建国以来,我国经济总体上呈增长趋势;1952—1978年我国经济在曲折中发展;1978后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发展。原因:1978年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1984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改革全面展开;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经济持续高速发展。(3)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的基本特征;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主题;中国外交的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知识点】改革开放前新中国成长的曲折历程;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外交政策和外交成就【解析】【分析】(1)结合所学,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建立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民主协商的政治制度;召开第一届全国人大,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2)根据图1“1952—1978年我国GDP增长示意图”可见1952—1978年我国经济整体呈增长趋势,其中1959-1961年和1966-1976年经济呈现下降,反映了1952—1978年我国经济在曲折中发展;根据图2“1978—2019年我国GDP增长示意图”可见1978后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发展。由此可见建国以来我国经济总体上呈增长趋势。联系所学知识,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济体制改革先从农村开始,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样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要求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随后,城市改革全面展开。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我国要建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有利于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稳定高速增长,对现代化建设有巨大推动作用。(3)“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野心越来越大”是错误的,可从当今时代“和平与发展”两大主题;中国外交的宗旨和外交政策方面回答。故答案为:(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2)建国以来,我国经济总体上呈增长趋势;1952—1978年我国经济在曲折中发展;1978后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发展。原因:1978年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1984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改革全面展开;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经济持续高速发展。(3)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的基本特征;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主题;中国外交的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新中国的政治制度、经济建设及外交的相关知识。要求具备运用所学分析概括材料能力。25.(2020·柯桥模拟)2020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成就篇】中国发展谱新篇从开启新时期到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引领人民绘就了一幅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历史画卷,谱写了一曲感天动地、气壮山河的奋斗赞歌。注:2019年底,我国贫困人口从2015年的5575万人减到2019年年底的551万人,贫困发生率由5.7%降至0.6%,区域性整体贫困基本得到解决,贫困群众生活质量明显提升。【协调篇】浙江城乡正协调“十三五”期间,浙江一手抓新型城镇化,一手抓新农村建设,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开始城乡协调的实践,成为全国城乡收入差距最小,率先进入城乡融合发展阶段的省份。【经验篇】柯桥经验可传递近五年来,柯桥区全方位持续深化美丽乡村建设,推动了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一直蝉联“全国全面小康十大示范县市”。 (1)上述材料反映出我国近五年取得了哪些成就?(2)运用所学知识,结合上表反映出的问题,说明浙江省开展城乡协调实践的合理之处。(3)柯桥区的上述成功做法,对其他地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有何借鉴意义?【答案】(1)我国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扶贫工作取得举世瞩目成就。(2)表格反映出浙江省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够均衡,城乡发展还不协调。浙江省开展城乡协调的实践,符合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的根本目的是增进民生福祉的发展思想。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有利于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增进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3)要坚持生态文明建设,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培育良好社会风尚,发挥文化对经济社会的推动作用。要坚持因地制宜,依靠科学技术,走创新发展之路。【知识点】可持续发展;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和基本路线;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解析】【分析】(1)分析材料可知, 从2015年到2019年我国贫困人口减少,贫困发生率降低, 城乡融合发展,这说明五年来的成就有我国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扶贫工作取得举世瞩目成就。(2)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 上表反映出的问题有: 浙江省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够均衡,城乡发展还不协调。浙江省开展城乡协调实践的合理之处,可以从符合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增进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等方面回答即可。(3) 柯桥区做法的经验的意义可以从坚持生态文明建设,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培育良好社会风尚,发挥文化对经济社会的推动作用。要坚持因地制宜,依靠科学技术,走创新发展之路等方面回答即可。【点评】本题考查对共同富裕,共享发展成果,可持续发展,中华文化,科教兴国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主要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利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值中等。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社会法治开学考试(中考模拟)试卷(学生版).docx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社会法治开学考试(中考模拟)试卷(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