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浙江省宁波市咸祥中学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社会法治期中考试模拟试卷(历社部分)一、选择题1.导致湄公河平原与美国大平原在农业生产方式上存在差异的人文因素是( )①气候条件不同 ②科技水平差异 ③地理位置不同 ④人口密度不同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C【知识点】湄南河平原;美国中部平原【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给出的因素中, ①③属于自然因素, ②④ 属于人文因素。ABD不符合题意,C项正确。故答案为:C。【点评】区域自然条件包括区域的地形、气候、河流和自然资源等;区域的人文特色包括区域的人口、民族、城市和乡村、生产活动、生活习惯等方面。(2021七下·宁波期中)读图,回答下题。2.由图可知,图示地区地形主要为( )A.平原 B.高原 C.盆地 D.丘陵3.根据马赛人游牧路线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迁移的原因是要追逐湿润、水草丰美的地方②该地区湿季不同,主要是因为气候类型不同③每年随着多多马湿季来临,马赛人开始向南迁移④马赛人在游牧的过程中畜养的动物主要是牛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2.B3.C【知识点】非洲草原——传统牧场【解析】【点评】马赛人过着逐水草而居的生活。马赛人5-10月往北迁移,11月一次年4月往南迁移。原因:5-10月是北半球热带草原气候的湿季,草原一片葱绿;11月一次年4月是南半球热带草原气候的湿季,马赛人总是迁徙到草原葱绿的地区。2.由图可知,图示地区地形主要为东非高原。ACD不符合题意,B项正确。故答案为:B。3.根据马赛人游牧路线示意图,①迁移的原因是要追逐湿润、水草丰美的地方,③每年随着多多马湿季来临,马赛人开始向南迁移,④马赛人在游牧的过程中畜养的动物主要是牛,①③④ ,正确。②该地区湿季不同,主要是因为热带草原气候干湿季分明,不是气候类型不同。ABD不符合题意,C项正确。故答案为:C。4.巴黎是世界著名的文化艺术之都,下列能体现这点的是( )①有大大小小100多个博物馆 ②有热爱文化和艺术的人们③有丰富的文化艺术生活 ④有便捷的交通和强大的经济实力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答案】A【知识点】法国巴黎【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巴黎是法国首都,被人们誉为“世界文化艺术之都”,原因就在于巴黎的城市景观和浓厚的艺术氛围。巴黎城历史悠久,名胜古迹众多,例如凯旋门、埃菲尔铁塔、卢浮宫等就是颇具代表性的建筑艺术杰作。巴黎城市艺术包容了不同时代的风格,体现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和谐相处。BCD不符合题意,A项正确。故答案为:A。【点评】巴黎的艺术是渗透到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中去的,漫游巴黎的人随时都能感受到浓浓的、无所不在的艺术气息.连一个废弃的火车站都能变成举世瞩目的博物馆,正是巴黎人对艺术的热爱、欣赏、接纳、传承,才使各种艺术流派在巴黎生根,才使巴黎无论在何时,都能走在世界艺术的前列,于是,巴黎获得 了“世界文化艺术之都”的美誉 。5.(2021七下·宁波期中)绘制时间轴梳理历史发展脉络是常用的历史学习方法之一。下图中“?”处对应的史实是( )A.开凿大运河 B.隋朝统一全国C.唐朝的建立 D.贞观之治【答案】B【知识点】隋的兴亡【解析】【分析】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夺取政权,建立隋朝,年号开皇,杨坚就是隋文帝。589年,隋朝灭掉了南方的陈朝,结束了南北朝时期分裂割据局面,使南北重归统一。故589年,杨坚统一全国。ACD三项都不是题干图中“?”处对应的史实,不符合题意;B项隋朝统一全国是题干图中“?”处对应的史实,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隋朝的统一及学生的识记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知道589年隋灭陈,统一南北。6.(2021七下·宁波期中)有人这样赞美京杭大运河:“翻开人类历史的记录本,从没有一页如中国大运河一般,将人类勤劳与勇气、文明与智慧标记得如此熠熠生辉。”隋朝大运河的中心是( )A.长安 B.涿郡 C.余杭 D.洛阳【答案】D【知识点】隋的兴亡【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就是现在的北京,南至余杭,就是现在的杭州,全长两千余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ABC三项都不是隋朝大运河的中心,不符合题意;D项洛阳是隋朝大运河的中心,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隋朝大运河的相关知识。注意掌握隋朝大运河的中心和南北两点,关键信息是“隋朝大运河的中心”。7.(2021七下·宁波期中)唐太宗是我国古代一位有作为的君主。下列言论能够体现出他的开明民族政策的是( )A.“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B.“为政之要,唯在得人”C.“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D.“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答案】D【知识点】民族和睦与对外交流【解析】【分析】“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意思是自古以来帝王都以中原民族为贵,而轻视周边少数民族,我却对他们一视同仁,体现了唐太宗开明的民族政策。ABC三项都不能体现出唐太宗的开明民族政策,不符合题意;D项“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能够体现出唐太宗的开明民族政策,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唐朝的民族关系及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重点掌握唐太宗开明的民族政策的表现。8.(2021七下·宁波期中)史记中记载:“开元初,四方丰稳,城镇商铺林立,客商如云。”上述材料描述的盛世局面是(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答案】D【知识点】开元盛世【解析】【分析】由题干关键词“开元初”结合所学,唐玄宗统治前期,年号“开元”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因此,材料描述的开元盛世。ABC三项和题干材料不符,不符合题意;D项开元盛世是题干材料描述的盛世局面,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开元盛世及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词是“开元初”。9.(2021七下·宁波期中)七年级某历史兴趣小组在学习“隋唐时期”的内容时,整理了如下资料,请你为他们的学习制定一个合适的主题( )A.早期国家的建立和社会变革 B.政权并立和民族交融C.民族关系的发展和社会变化 D.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答案】D【知识点】民族和睦与对外交流【解析】【分析】隋唐时期,我国政治清明,经济繁荣,国力强盛,民族关系融洽,对外开放,对外交往频繁。因此说隋唐时期是繁荣与开放的时代。ABC三项都不是“隋唐时期”的特征,不符合题意;D项繁荣与开放的时代是合适的主题,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隋唐时期的时代特征及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隋唐时期的时代特征的相关知识。10.(2021七下·宁波期中)“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下表中属于史实的是( ) 史实A 安史之乱使唐朝的国势由胜转衰B 黄巢起义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C 魏征前后进谏200多次D 李春设计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之一A.A B.B C.C D.D【答案】C【知识点】贞观之治【解析】【分析】史实是对历史事件的描述,指的是历史的真实情况,不带有作者自己的感彩;史论是分析历史事实的看法和状态,带有明显的个人情感。“魏征前后进谏200多次”是对历史史实的描述。ABD三项属于史论,不符合题意;C项属于史实,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史实与史论及学生的理解能力。理解并识记什么是历史事实,什么是史论的相关史实。二、非选择题11.(2021七下·宁波期中) 2019年11月14日在巴西利亚举行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一次会晤。阅读《金砖国家轮廓图》,回答下列问题。(1)金砖五国中,全部位于西半球的国家是 ;全部位于南半球的国家是 ;地跨两洲的国家是 。(2)②位于③的 方向。(3)从政治、经济与国家安全等多个角度,分析巴西政府为什么将首都从里约热内卢迁到巴西利亚。(4)请写出巴西利亚、班加罗尔、莫斯科代表自己特色的城市“名片”。(5)列举南非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措施。【答案】(1)巴西;南非;俄罗斯(2)东南(3)加强对广大内地地区的管理;促进内地的开发,缓解东部沿海城市的压力;同时内地城市不易受攻击。(4)班加罗尔:科技之城;巴西利亚:城市规划的典范;莫斯科:古老而现代的城市。(5)充分利用其矿产资源优势大力发展采矿业和制造业;利用优越的地理位置发展对外贸易;利用丰富野生动物资源发展旅游业;利用丰富生物资源发展农业。【知识点】关注区域的人文特色;感受区域的发展;印度班加罗尔;巴西巴西利亚;莫斯科【解析】【分析】(1)、在给出的金砖五国中,全部位于西半球的国家是巴西;全部位于南半球的国家是南非;地跨两洲的国家是俄罗斯。(2)、根据两国的经纬度判读,②位于③的东南方向。(3)、根据题意,巴西政府把首都从里约热内卢迁到巴西利亚 ,原因是为了加强对广大内地地区的管理;促进内地的开发,缓解东部沿海城市的压力;同时内地城市不易受攻击。(4)、根据题意,班加罗尔:科技之城;巴西利亚:城市规划的典范;莫斯科:古老而现代的城市。(5)、列举南非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措施有:充分利用其矿产资源优势大力发展采矿业和制造业;利用优越的地理位置发展对外贸易;利用丰富野生动物资源发展旅游业;利用丰富生物资源发展农业。【点评】金砖国家(BRICS),因其引用了巴西(Brazil)、俄罗斯(Russia)、印度(India)、中国(China)、和南非(South Africa)的英文首字母。由于该词与英语单词的砖(Brick)类似,因此被称为“金砖国家”。12.(2021七下·宁波期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隋朝统一全国后,为了适应封建经济和政治关系的发展变化,为了扩大封建统治阶级参与政权的要求,加强中央集权,于是把选拔官吏的权力收归中央,用科举制代替九品中正制。材料二:唐因隋制,分常举和制举两种,武则天时创殿试和武举。殿试的产生排除了一些通过钱财考入进士的人,是完善科举制的一项重大措施。唐玄宗时,诗赋成为主要的考试内容。材料三: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宋]汪沫《神童诗》(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科举制出现的原因及标志。(2)唐朝对科举制的完善措施中,你觉得哪一项措施最有意义,为什么?(3)综合上述材料,指出科举制的建立与完善对社会发展的影响。【答案】(1)适应封建经济和政治关系的发展变化;扩大封建统治阶级参与政权的要求,加强中央集权。隋炀帝设立进士科。(2)创立殿试:排除了一些通过钱财考入进士的人,一定程度上保障了科举的公平性。创立武举:为一些身体素质好的人提供了为国家效力的机会,有利于提高军队战斗力等。诗赋成为主要的考试内容:有利于唐诗艺术的快速发展。(3)有利于扩大封建统治阶级参与政权的要求,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营造浓厚的读书风气;有利于促进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等。【知识点】科举制的创立【解析】【分析】(1)据材料一“隋朝统一全国后,为了适应封建经济和政治关系的发展变化,为了扩大封建统治阶级参与政权的要求,加强中央集权,于是把选拔官吏的权力收归中央,用科举制代替九品中正制”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科举制出现的原因是为了适应封建经济和政治关系的发展变化,为了扩大封建统治阶级参与政权的要求,加强中央集权,科举制诞生的标志是隋炀帝设立进士科。(2)可选择唐朝对科举制的完善措施中,你觉得最有意义的一项,写出相关的理由即可,如:创立殿试,因为排除了一些通过钱财考入进士的人,一定程度上保障了科举的公平性;或唐玄宗时,诗赋成为主要的考试内容最有意义,把诗赋列为科举考试的内容,促进了唐诗的繁荣;或创立武举:为些身体素质好的人提供了为国家效力的机会,有利于提高军队战斗力等。(3)综合上述材料可知,科举制的建立与完善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故答案为:(1)适应封建经济和政治关系的发展变化;扩大封建统治阶级参与政权的要求,加强中央集权。隋炀帝设立进士科。(2)创立殿试:排除了一些通过钱财考入进士的人,一定程度上保障了科举的公平性。创立武举:为一些身体素质好的人提供了为国家效力的机会,有利于提高军队战斗力等。诗赋成为主要的考试内容:有利于唐诗艺术的快速发展。(3)有利于扩大封建统治阶级参与政权的要求,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营造浓厚的读书风气;有利于促进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等。【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科举制的创立及其影响等及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科举制的创立及其影响等相关史实。13.(2021七下·宁波期中)观察下面表格,回答问题。序号 时间 事件① 641年 唐朝文成公主入吐蕃② 702年 武则天于庭州置北庭都护府③ 713年 唐玄宗册封渤海国首领为渤海郡王④ 1127年 金军攻破开封,北宋灭亡⑤ 1141年 宋金达成协议,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⑥ 1276年 元军攻入南宋都城临安,南宋灭亡(1)概括表格中显示的唐宋时期民族政权交往的方式。(2)据表格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朝与其他民族政权交往过程中的地位,并分析其原因。(3)唐宋时期的民族关系状况反映出民族交往的主流趋势是什么 【答案】(1)和亲;设置机构;册封;战争;议和等。(2)被动挨打。 宋朝统治者腐败无能;宋朝重文轻武、文人治国的策略大大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宋朝统治者缺乏进取精神;宋朝的对外战争策略失当。(3)和平往来【知识点】民族和睦与对外交流;高度集权的北宋政治【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可知,“唐朝文成公主入吐蕃”反映的是和亲;“武则天于庭州置北庭都护府”反映的是设置机构;“唐玄宗册封渤海国首领为渤海郡王”反映的是册封;‘‘金军攻破开封,北宋灭亡”反映的是战争;“宋金达成协议,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反映的是议和等。(2)据表格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朝在与其他民族政权交往的过程中,屡屡处于被动挨打的地位,其原因是宋朝统治者腐败无能;宋朝重文轻武、文人治国的策略大大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宋朝统治者缺乏进取精神;宋朝的对外战争策略失当。(3)唐宋时期的民族关系状况反映出民族交往的主流趋势是和平、友好。故答案为:(1)和亲;设置机构;册封;战争;议和等。(2)被动挨打。宋朝统治者腐败无能;宋朝重文轻武、文人治国的策略大大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宋朝统治者缺乏进取精神;宋朝的对外战争策略失当。(3)和平往来。【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唐朝的民族关系和民族政策、宋、辽、学习的并立与和战等及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唐朝的民族关系和民族政策、宋、辽、学习的并立与和战等相关史实。1 / 1浙江省宁波市咸祥中学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社会法治期中考试模拟试卷(历社部分)一、选择题1.导致湄公河平原与美国大平原在农业生产方式上存在差异的人文因素是( )①气候条件不同 ②科技水平差异 ③地理位置不同 ④人口密度不同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021七下·宁波期中)读图,回答下题。2.由图可知,图示地区地形主要为( )A.平原 B.高原 C.盆地 D.丘陵3.根据马赛人游牧路线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迁移的原因是要追逐湿润、水草丰美的地方②该地区湿季不同,主要是因为气候类型不同③每年随着多多马湿季来临,马赛人开始向南迁移④马赛人在游牧的过程中畜养的动物主要是牛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4.巴黎是世界著名的文化艺术之都,下列能体现这点的是( )①有大大小小100多个博物馆 ②有热爱文化和艺术的人们③有丰富的文化艺术生活 ④有便捷的交通和强大的经济实力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5.(2021七下·宁波期中)绘制时间轴梳理历史发展脉络是常用的历史学习方法之一。下图中“?”处对应的史实是( )A.开凿大运河 B.隋朝统一全国C.唐朝的建立 D.贞观之治6.(2021七下·宁波期中)有人这样赞美京杭大运河:“翻开人类历史的记录本,从没有一页如中国大运河一般,将人类勤劳与勇气、文明与智慧标记得如此熠熠生辉。”隋朝大运河的中心是( )A.长安 B.涿郡 C.余杭 D.洛阳7.(2021七下·宁波期中)唐太宗是我国古代一位有作为的君主。下列言论能够体现出他的开明民族政策的是( )A.“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B.“为政之要,唯在得人”C.“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D.“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8.(2021七下·宁波期中)史记中记载:“开元初,四方丰稳,城镇商铺林立,客商如云。”上述材料描述的盛世局面是(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9.(2021七下·宁波期中)七年级某历史兴趣小组在学习“隋唐时期”的内容时,整理了如下资料,请你为他们的学习制定一个合适的主题( )A.早期国家的建立和社会变革 B.政权并立和民族交融C.民族关系的发展和社会变化 D.繁荣与开放的时代10.(2021七下·宁波期中)“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下表中属于史实的是( ) 史实A 安史之乱使唐朝的国势由胜转衰B 黄巢起义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C 魏征前后进谏200多次D 李春设计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之一A.A B.B C.C D.D二、非选择题11.(2021七下·宁波期中) 2019年11月14日在巴西利亚举行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一次会晤。阅读《金砖国家轮廓图》,回答下列问题。(1)金砖五国中,全部位于西半球的国家是 ;全部位于南半球的国家是 ;地跨两洲的国家是 。(2)②位于③的 方向。(3)从政治、经济与国家安全等多个角度,分析巴西政府为什么将首都从里约热内卢迁到巴西利亚。(4)请写出巴西利亚、班加罗尔、莫斯科代表自己特色的城市“名片”。(5)列举南非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措施。12.(2021七下·宁波期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隋朝统一全国后,为了适应封建经济和政治关系的发展变化,为了扩大封建统治阶级参与政权的要求,加强中央集权,于是把选拔官吏的权力收归中央,用科举制代替九品中正制。材料二:唐因隋制,分常举和制举两种,武则天时创殿试和武举。殿试的产生排除了一些通过钱财考入进士的人,是完善科举制的一项重大措施。唐玄宗时,诗赋成为主要的考试内容。材料三: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宋]汪沫《神童诗》(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科举制出现的原因及标志。(2)唐朝对科举制的完善措施中,你觉得哪一项措施最有意义,为什么?(3)综合上述材料,指出科举制的建立与完善对社会发展的影响。13.(2021七下·宁波期中)观察下面表格,回答问题。序号 时间 事件① 641年 唐朝文成公主入吐蕃② 702年 武则天于庭州置北庭都护府③ 713年 唐玄宗册封渤海国首领为渤海郡王④ 1127年 金军攻破开封,北宋灭亡⑤ 1141年 宋金达成协议,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⑥ 1276年 元军攻入南宋都城临安,南宋灭亡(1)概括表格中显示的唐宋时期民族政权交往的方式。(2)据表格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朝与其他民族政权交往过程中的地位,并分析其原因。(3)唐宋时期的民族关系状况反映出民族交往的主流趋势是什么 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C【知识点】湄南河平原;美国中部平原【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给出的因素中, ①③属于自然因素, ②④ 属于人文因素。ABD不符合题意,C项正确。故答案为:C。【点评】区域自然条件包括区域的地形、气候、河流和自然资源等;区域的人文特色包括区域的人口、民族、城市和乡村、生产活动、生活习惯等方面。【答案】2.B3.C【知识点】非洲草原——传统牧场【解析】【点评】马赛人过着逐水草而居的生活。马赛人5-10月往北迁移,11月一次年4月往南迁移。原因:5-10月是北半球热带草原气候的湿季,草原一片葱绿;11月一次年4月是南半球热带草原气候的湿季,马赛人总是迁徙到草原葱绿的地区。2.由图可知,图示地区地形主要为东非高原。ACD不符合题意,B项正确。故答案为:B。3.根据马赛人游牧路线示意图,①迁移的原因是要追逐湿润、水草丰美的地方,③每年随着多多马湿季来临,马赛人开始向南迁移,④马赛人在游牧的过程中畜养的动物主要是牛,①③④ ,正确。②该地区湿季不同,主要是因为热带草原气候干湿季分明,不是气候类型不同。ABD不符合题意,C项正确。故答案为:C。4.【答案】A【知识点】法国巴黎【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巴黎是法国首都,被人们誉为“世界文化艺术之都”,原因就在于巴黎的城市景观和浓厚的艺术氛围。巴黎城历史悠久,名胜古迹众多,例如凯旋门、埃菲尔铁塔、卢浮宫等就是颇具代表性的建筑艺术杰作。巴黎城市艺术包容了不同时代的风格,体现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和谐相处。BCD不符合题意,A项正确。故答案为:A。【点评】巴黎的艺术是渗透到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中去的,漫游巴黎的人随时都能感受到浓浓的、无所不在的艺术气息.连一个废弃的火车站都能变成举世瞩目的博物馆,正是巴黎人对艺术的热爱、欣赏、接纳、传承,才使各种艺术流派在巴黎生根,才使巴黎无论在何时,都能走在世界艺术的前列,于是,巴黎获得 了“世界文化艺术之都”的美誉 。5.【答案】B【知识点】隋的兴亡【解析】【分析】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夺取政权,建立隋朝,年号开皇,杨坚就是隋文帝。589年,隋朝灭掉了南方的陈朝,结束了南北朝时期分裂割据局面,使南北重归统一。故589年,杨坚统一全国。ACD三项都不是题干图中“?”处对应的史实,不符合题意;B项隋朝统一全国是题干图中“?”处对应的史实,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隋朝的统一及学生的识记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知道589年隋灭陈,统一南北。6.【答案】D【知识点】隋的兴亡【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就是现在的北京,南至余杭,就是现在的杭州,全长两千余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ABC三项都不是隋朝大运河的中心,不符合题意;D项洛阳是隋朝大运河的中心,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隋朝大运河的相关知识。注意掌握隋朝大运河的中心和南北两点,关键信息是“隋朝大运河的中心”。7.【答案】D【知识点】民族和睦与对外交流【解析】【分析】“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意思是自古以来帝王都以中原民族为贵,而轻视周边少数民族,我却对他们一视同仁,体现了唐太宗开明的民族政策。ABC三项都不能体现出唐太宗的开明民族政策,不符合题意;D项“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能够体现出唐太宗的开明民族政策,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唐朝的民族关系及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重点掌握唐太宗开明的民族政策的表现。8.【答案】D【知识点】开元盛世【解析】【分析】由题干关键词“开元初”结合所学,唐玄宗统治前期,年号“开元”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因此,材料描述的开元盛世。ABC三项和题干材料不符,不符合题意;D项开元盛世是题干材料描述的盛世局面,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开元盛世及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词是“开元初”。9.【答案】D【知识点】民族和睦与对外交流【解析】【分析】隋唐时期,我国政治清明,经济繁荣,国力强盛,民族关系融洽,对外开放,对外交往频繁。因此说隋唐时期是繁荣与开放的时代。ABC三项都不是“隋唐时期”的特征,不符合题意;D项繁荣与开放的时代是合适的主题,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隋唐时期的时代特征及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隋唐时期的时代特征的相关知识。10.【答案】C【知识点】贞观之治【解析】【分析】史实是对历史事件的描述,指的是历史的真实情况,不带有作者自己的感彩;史论是分析历史事实的看法和状态,带有明显的个人情感。“魏征前后进谏200多次”是对历史史实的描述。ABD三项属于史论,不符合题意;C项属于史实,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史实与史论及学生的理解能力。理解并识记什么是历史事实,什么是史论的相关史实。11.【答案】(1)巴西;南非;俄罗斯(2)东南(3)加强对广大内地地区的管理;促进内地的开发,缓解东部沿海城市的压力;同时内地城市不易受攻击。(4)班加罗尔:科技之城;巴西利亚:城市规划的典范;莫斯科:古老而现代的城市。(5)充分利用其矿产资源优势大力发展采矿业和制造业;利用优越的地理位置发展对外贸易;利用丰富野生动物资源发展旅游业;利用丰富生物资源发展农业。【知识点】关注区域的人文特色;感受区域的发展;印度班加罗尔;巴西巴西利亚;莫斯科【解析】【分析】(1)、在给出的金砖五国中,全部位于西半球的国家是巴西;全部位于南半球的国家是南非;地跨两洲的国家是俄罗斯。(2)、根据两国的经纬度判读,②位于③的东南方向。(3)、根据题意,巴西政府把首都从里约热内卢迁到巴西利亚 ,原因是为了加强对广大内地地区的管理;促进内地的开发,缓解东部沿海城市的压力;同时内地城市不易受攻击。(4)、根据题意,班加罗尔:科技之城;巴西利亚:城市规划的典范;莫斯科:古老而现代的城市。(5)、列举南非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措施有:充分利用其矿产资源优势大力发展采矿业和制造业;利用优越的地理位置发展对外贸易;利用丰富野生动物资源发展旅游业;利用丰富生物资源发展农业。【点评】金砖国家(BRICS),因其引用了巴西(Brazil)、俄罗斯(Russia)、印度(India)、中国(China)、和南非(South Africa)的英文首字母。由于该词与英语单词的砖(Brick)类似,因此被称为“金砖国家”。12.【答案】(1)适应封建经济和政治关系的发展变化;扩大封建统治阶级参与政权的要求,加强中央集权。隋炀帝设立进士科。(2)创立殿试:排除了一些通过钱财考入进士的人,一定程度上保障了科举的公平性。创立武举:为一些身体素质好的人提供了为国家效力的机会,有利于提高军队战斗力等。诗赋成为主要的考试内容:有利于唐诗艺术的快速发展。(3)有利于扩大封建统治阶级参与政权的要求,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营造浓厚的读书风气;有利于促进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等。【知识点】科举制的创立【解析】【分析】(1)据材料一“隋朝统一全国后,为了适应封建经济和政治关系的发展变化,为了扩大封建统治阶级参与政权的要求,加强中央集权,于是把选拔官吏的权力收归中央,用科举制代替九品中正制”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科举制出现的原因是为了适应封建经济和政治关系的发展变化,为了扩大封建统治阶级参与政权的要求,加强中央集权,科举制诞生的标志是隋炀帝设立进士科。(2)可选择唐朝对科举制的完善措施中,你觉得最有意义的一项,写出相关的理由即可,如:创立殿试,因为排除了一些通过钱财考入进士的人,一定程度上保障了科举的公平性;或唐玄宗时,诗赋成为主要的考试内容最有意义,把诗赋列为科举考试的内容,促进了唐诗的繁荣;或创立武举:为些身体素质好的人提供了为国家效力的机会,有利于提高军队战斗力等。(3)综合上述材料可知,科举制的建立与完善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故答案为:(1)适应封建经济和政治关系的发展变化;扩大封建统治阶级参与政权的要求,加强中央集权。隋炀帝设立进士科。(2)创立殿试:排除了一些通过钱财考入进士的人,一定程度上保障了科举的公平性。创立武举:为一些身体素质好的人提供了为国家效力的机会,有利于提高军队战斗力等。诗赋成为主要的考试内容:有利于唐诗艺术的快速发展。(3)有利于扩大封建统治阶级参与政权的要求,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营造浓厚的读书风气;有利于促进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等。【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科举制的创立及其影响等及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科举制的创立及其影响等相关史实。13.【答案】(1)和亲;设置机构;册封;战争;议和等。(2)被动挨打。 宋朝统治者腐败无能;宋朝重文轻武、文人治国的策略大大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宋朝统治者缺乏进取精神;宋朝的对外战争策略失当。(3)和平往来【知识点】民族和睦与对外交流;高度集权的北宋政治【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可知,“唐朝文成公主入吐蕃”反映的是和亲;“武则天于庭州置北庭都护府”反映的是设置机构;“唐玄宗册封渤海国首领为渤海郡王”反映的是册封;‘‘金军攻破开封,北宋灭亡”反映的是战争;“宋金达成协议,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反映的是议和等。(2)据表格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朝在与其他民族政权交往的过程中,屡屡处于被动挨打的地位,其原因是宋朝统治者腐败无能;宋朝重文轻武、文人治国的策略大大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宋朝统治者缺乏进取精神;宋朝的对外战争策略失当。(3)唐宋时期的民族关系状况反映出民族交往的主流趋势是和平、友好。故答案为:(1)和亲;设置机构;册封;战争;议和等。(2)被动挨打。宋朝统治者腐败无能;宋朝重文轻武、文人治国的策略大大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宋朝统治者缺乏进取精神;宋朝的对外战争策略失当。(3)和平往来。【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唐朝的民族关系和民族政策、宋、辽、学习的并立与和战等及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唐朝的民族关系和民族政策、宋、辽、学习的并立与和战等相关史实。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浙江省宁波市咸祥中学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社会法治期中考试模拟试卷(历社部分)(学生版).docx 浙江省宁波市咸祥中学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社会法治期中考试模拟试卷(历社部分)(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