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社会法治5月月考试卷(历社部分)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社会法治5月月考试卷(历社部分)

资源简介

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社会法治5月月考试卷(历社部分)
一、选择题
(2021七下·宁波月考)马赛人,是东非现在依然活跃的,也是著名的一个游牧民族,主要活动范围在肯尼亚的南部及坦桑尼亚的北部。如今的马赛人仍然坚持着传统的生活方式。
读下图回答下题。
1.马赛人在非洲大陆上进行南北迁徙是因为(  )
A.气候的时空年际变化 B.地形对马赛人的影响
C.马赛人要追赶野兽 D.土壤对农作物的影响
2.下列关于马赛人游牧活动的表述,说法正确的是(  )
①以家族为单位,追寻水草丰美之地
②四季迁移放牧,在热带沙漠区穿行
③七月份在北半球的基塔莱放牧
④以放牧羊驼和骆马为生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1.A
2.B
【知识点】非洲草原——传统牧场
【解析】【点评】马赛人的主要食物来源是牛,因此为牛寻找水草是非常重要的。一到旱季,牧民便带领牛群迁往其他较湿润且有水草的地方暂住,等到明年雨季来临时才回家,由此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
1.根据题意,马赛人为了给牛寻找食物,过着逐水草而居的生活。当地主要是热带草原气候,干湿季分明。干季,草木枯黄,不得不进行迁徙。马赛人在非洲大陆上进行南北迁徙是因为气候的时空年际变化。BCD不符合题意,A项正确。
故答案为:A。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马赛人①以家族为单位,追寻水草丰美之地,②四季迁移放牧,在热带草原区穿行,不是热带沙漠。③七月份在北半球的基塔莱放牧,④以放牧羊驼和骆马为生,错误,是牧牛。①③ ,正确。ACD不符合题意,B项正确。
故答案为:B。
3.被誉为“亚洲的硅谷”,全球著名的信息技术中心的城市是(  )
A.巴黎 B.伦敦 C.班加罗尔 D.纽约
【答案】C
【知识点】印度班加罗尔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80年代末,该国利用本国的高科技人才来开发技术含量高,利润大,资源消耗少的软件产业,使印度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软件出口国,号称“世界办公室”.班加罗尔已成为世界电脑软件技术资源集中的地区之一,成为印度的“硅谷”.ABD不符合题意,C项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班加罗尔是印度南部城市,卡纳塔克邦的首府,印度第五大城市,人口约850万人。印度在1947年独立以后,班加罗尔发展成重工业的中心。高科技公司在班加罗尔的成功建立使其成为印度信息科技的中心,被誉为“亚洲的硅谷”。
4.世界著名的“汽车城”蔚山,有着非常便利的交通位置,主要表现在(  )
A.与世界最大港口釜山相邻 B.是全国最大的工业中心
C.位于韩国的东南沿海地区 D.处于中纬度地区
【答案】C
【知识点】韩国蔚山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蔚山市位于韩国的东南部,这里不仅聚集了世界最大的造船厂、韩国最大的石油化工等重要企业,更是以汽车生产能力著称于世。ABD不符合题意,C项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厂-----蔚山汽车厂。 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制造厂不在德国、不在美国,也不在日本,而是在韩国现代汽车的蔚山工厂。 蔚山工厂是现代汽车公司第一家工厂,也是最大的工厂,它不仅是韩国汽车工业的主要基地,而且是世界第一大汽车工厂。
5.(2021七下·宁波月考)下图是小李同学采用关键词学习历史所做的笔记。他学习的内容是(  )
时间 中心 最北端 最南端
隋炀帝时期 洛阳 涿郡 余杭
A.明长城 B.都江堰 C.大运河 D.故宫
【答案】C
【知识点】隋的兴亡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加强南北交通,便利江南粮食,布匹的北运,进而巩固隋王朝对去全国的统治。605年,隋炀帝下令开凿了大运河。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或最北点)涿郡(今北京),南至(或最南点)余杭(今杭州),全长2000多公里,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之一。
ABD三项和题干表格内容不符,不符合题意;
C项大运河是小李同学学习的内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大运河的识记能力。本题的关键点是分析材料表格,注意准确识记隋朝大运河的有关内容。
6.(2021七下·宁波月考)太宗曰:“人言魏征举止疏慢,我但觉其妩媚耳。”唐太宗“觉其妩媚”,最主要是因为魏征(  )
A.设三省六部制,提高行政效率 B.创立科举制,进行制度创新
C.多谋善断,协助皇帝处理朝政 D.敢言敢谏,有利于维护统治
【答案】D
【知识点】贞观之治
【解析】【分析】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统治时期,魏征敢于直言,被唐太宗比喻为可以“知得失”的一面镜子。故唐太宗“更觉妩媚”,是因为魏征直言敢谏,有利于维护统治。
ABC三项和题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题意;
D项敢言敢谏,有利于维护统治是唐太宗“觉其妩媚”的最主要原因,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唐太宗的纳谏和用人及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知道唐太宗注重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
7.(2021七下·宁波月考)在他短暂的一生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样四种美:叱咤疆场的威武之美;患肝义胆、至情至孝的人伦之美;被奸人所害大义凛然的悲剧之美;气壮山河、满怀报国情怀的文采之美。这个集大美于一身的历史人物是(  )
A.武则天 B.岳飞 C.唐太宗 D.鉴真
【答案】B
【知识点】南宋与金的和战
【解析】【分析】由材料“叱咤疆场的威武之美;忠肝义胆、至情至孝的人伦之美;被奸人所害大义凛然的悲剧之美;气壮山河、满怀报国情怀的文采之美”可知,这个集大美于一身的历史人物是岳飞。岳飞是南宋著名抗金将领,他领导的军队作战勇敢,纪律严明,“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深受人民的爱戴,被称为“岳家军”。岳飞率军大败金军,收复许多失地。宋高宗与秦桧害怕抗金力量壮大,威胁他们统治,向金求和,解除了岳飞兵权,秦桧以谋反罪杀害了岳飞。岳飞还写有《满江红》。
ACD三项和题干描述不符,不符合题意;
B项岳飞集大美于一身,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岳飞抗金的相关知识。注意对材料的分析与理解,掌握岳飞的主要事迹,关键信息是“叱咤疆场的威武之美;忠肝义胆、至情至孝的人伦之美;被奸人所害大义凛然的悲剧之美;气壮山河、满怀报国情怀的文采之美”。
8.(2021七下·宁波月考)“市井经济之家……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要闹去处,通晓不绝……”材料反映的现象应该发生在(  )
A.秦都咸阳 B.汉都长安 C.唐都长安 D.宋都东京
【答案】D
【知识点】经济重心的南移
【解析】【分析】依据“市井经济之……夜市直至三更尽,五更又复开张,如要闹去处,通晓不绝……”,反映的现象最早发生在宋都汴京。随着城市人口的增长,北宋都城汴京的商业日益繁荣,城市中的店铺不断增加,街道以及宅巷之内到处可以开设店铺;经商的时间也不再受限制,出现了早市和夜市。
ABC三项所述题干无体现,不符合题意;
D项宋都东京发生题干材料反映的现象,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宋代商业的繁荣,要求运用所学解读题干信息。
9.(2021七下·宁波月考)宋词是宋代盛行的一种中国文学体裁,标志宋代文学的最高成就。关于宋词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其起源于民间,适合于配乐演唱
B.其描述的内容自始至终都体现了太平气象下的歌舞升平
C.宋词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城市生活的繁荣发展
D.南宋时期的诗词大都反映了严峻的社会现实和忧国忧民的情感
【答案】B
【知识点】宋元社会生活与文化
【解析】【分析】随着城市生活的繁荣发展,民间兴起适合于配乐演唱的宋词,南宋时期的诗词大都反映了严峻的社会现实和忧国忧民的情感。两宋社会矛盾尖锐,文学家用词更能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如南宋辛弃疾的许多词作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
ACD三项描述都正确,不符合题意;
B项其描述的内容自始至终都体现了太平气象下的歌舞升平描述不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宋词的相关史实。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思考解答。
10.(2021七下·宁波月考)明长城是中国历史上费时最久、工程最大、防御体系和结构最完善的长城工程。下列说法符合这一观点的是(  )
①明长城先后花了近二百年的时间
②明长城保护了中原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
③明长城西起嘉峪关,东到鸭绿江,全长六千多公里
④明长城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A
【知识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解析】【分析】明长城是中国历史上费时最久、工程最大、防御体系和结构最完善的长城工程。本题符合这一观点的是①②③.明朝建立以后,为了防御北方蒙古骑兵南下侵扰,先后花了近二百年时间修筑长城。故①正确。明长城处于北方游牧地区与农耕地区的连接线上,明长城保护了中原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故②正确。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全长六千余公里,故③正确。我国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是故宫。故④错误。
A项①②③符合题干观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明长城修筑的目的、起止点、影响等史实。准确理解并识记明长城修筑的目的、起止点、影响等史实。
二、非选择题
11.(2021七下·宁波月考)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阿根廷国家示意图及某地气温与降水量图
材料二:阿根廷因著名的畜牧业而被冠以“驮在牛背上的国家”。在阿根廷的中、东部,有一片草类茂盛的潘帕斯草原,是世界上优良的天然草场之一。阿根廷地广人稀,实行农场化大规模机械化粗放式生产。随着海上冷冻船的发明,保鲜技术的逐步提高,大量牛肉出口运往欧洲,出口牛肉居世界第一位。
(1)据图描述阿根廷的地理位置。
(2)联系材料二,概括阿根廷畜牧业生产的特点。
(3)根据两则材料,从自然和人文角度分析阿根延畜牧业发达的原因。
【答案】(1)阿根廷位于南美洲东南部,东濒大西洋;位于南纬20-50度之间。
(2)以养牛业为主,牛肉出口量居世界首位;实行农场化大规模机械化粗放式生产。
(3)自然条件:气候温暖湿润;地势平坦;土壤肥沃;草类茂盛。
人文条件:交通发达;冷冻技术和保鲜技术先进。
【知识点】确定区域的位置和范围;评析区域的自然条件;关注区域的人文特色
【解析】【分析】 (1)、据图描述阿根廷位于南美洲东南部,东濒大西洋;位于南纬20-50度之间。
(2)、联系材料二,概括阿根廷畜牧业生产的特点是以养牛业为主,牛肉出口量居世界首位;实行农场化大规模机械化粗放式生产。
(3)、根据两则材料,自然条件:气候温暖湿润;地势平坦;土壤肥沃;草类茂盛。
人文条件:交通发达;冷冻技术和保鲜技术先进。有利于当地畜牧业的发展。
【点评】阿根廷位于南纬20°~50°之间;位于南美洲的南部,东临大西洋。 阿根廷的农业主要是大牧场放牧业,其发展较好的原因:自然条件方面:气候温暖湿润;地势平坦;土壤肥沃;草类茂盛。人文条件方面:交通发达;冷冻和保鲜技术先进。
12.(2021七下·宁波月考)我国古代的对外交往,历史悠久,源远流长,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常须达。——《日本书纪》
材料二:唐朝的社会经济繁荣景象吸引了世界的目光,唐朝又以兼容并包的开放政策吸纳外来文化之精华。
材料三:两宋时期对外贸易活跃,著名的对外贸易海港大多在南方,主要的对外贸易海港有……政府在这里设有专门机构进行管理。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日本派使者来唐朝的目的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举出两例唐朝时对外交往的史实。据此可知,唐朝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
(3)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材料三中的“专门机构”的名称。请写出当时两个闻名世界的大商港
(4)通过对唐宋时期对外关系的学习,你能得出哪些结论?
【答案】(1)学习中国先进文化。
(2)史实:鉴真东渡;玄奘西游。
对外政策:开放的对外政策。
(3)专门机构:市舶司;大商港:广州;泉州。
(4)对外开放推动了唐宋时期的繁荣;我们应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国家之间应加强友好交流与合作等。
【知识点】民族和睦与对外交流;经济重心的南移
【解析】【分析】(1)材料一表明,当时日本人眼中的唐朝法度完备,文明发达,是值得珍视的国家,为了学习唐朝先进文化,日本派使者来唐朝。
(2)唐太宗时玄奘西游天竺,回国后,以其亲身见闻写成《大唐西域记》,成为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鉴真,唐朝高僧,为弘扬佛法,唐玄宗时,六次东渡,终达日本,鉴真东渡日本后,不但弘扬了佛法,还把中国的医药、文学、建筑、书法、绘画等技术知识介绍到日本,主持修建了唐招提寺,对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杰出贡献。据此可知,唐朝实行对外开放的对外政策。
(3)宋朝政府鼓励海外贸易,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宋朝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闻名世界的大商港有广州、泉州。
(4)本题属于开放性问题,学生言之有理即可。如:对外开放推动了唐宋时期的繁荣;我们应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国家之间应加强友好交流与合作等。
故答案为:(1)学习中国先进文化。
(2)史实:鉴真东渡;玄奘西游。
对外政策:开放的对外政策。
(3)专门机构:市舶司;大商港:广州;泉州。
(4)对外开放推动了唐宋时期的繁荣;我们应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国家之间应加强友好交流与合作等。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唐朝和宋朝的对外交往及学生准确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题目设计既注重基础性,又注重概括性和开放性,对学生答题能力要求较高。
13.(2021七下·宁波月考)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不断发展完善。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科举制度的创立是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隋朝创制;唐代在承袭隋制的基础上,不断调整完善;宋代在唐代的基础上发展了科举制度,使科举成为选拔官吏的最主要途径。伴随着学校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宋代参加科举制度的人与日俱增。科举在宋代已经普及,而且对经济、社会、风尚都产生了深远作用。
——刘文瑞《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地方体制与官僚制度》
材料二:在地方,宋太祖为加强控制,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实施三年一换的制度;还在各州府设置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宋太祖还下令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除各州留一部分用作地方的必要支出外,其余一切税收由中央掌控。后来又陆续在地方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七年级下册统编教材《中国历史》
材料三:
(1)根据材料,概括科举制度演变的过程,并简析“科举在宋代已经普及”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简述宋朝政府加强对地方管理的具体措施。
(3)材料三的图示中,从唐朝到明朝中央机构发生了什么变化?
(4)综上所述,概括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特点。
【答案】(1)过程:隋朝创立,唐代完善,宋代发展。
原因:宋朝实行重文轻武政策;统治者稳固统治,选拔人才的需要;宋朝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科举制;印刷术进步;经济的繁荣等。
(2)文臣任地方官,实施三年一换制度;在州府设通判,分知州权力;取消地方财税权,收归中央掌握;设置转运使等。
(3)废除丞相制度,提升六部的职权;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君主专制得到强化。
(4)君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地方权力逐渐削弱。
【知识点】科举制的创立;高度集权的北宋政治;皇权膨胀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科举制度的创立是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隋朝创制;唐代……不断调整完善;宋代在唐代的基础上发展了科举制度,……”可得出科举制度的演变过程:隋朝创立,唐代完善,宋代发展。根据所学知识,宋朝实行重文轻武政策;统治者稳固统治,选拔人才的需要;宋朝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科举制;印刷术进步;经济的繁荣等“是科举在宋代已经普及”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在地方,……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实施三年一换的制度;还在各州府设置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宋太祖还下令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其余一切税收由中央掌控。后来又陆续在地方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可得出宋朝政府在地方管理上的措施有:文臣任地方官,实施三年一换制度;在州府设通判,分知州权力;取消地方财税权,收归中央掌控;设置转运使等。
(3)根据材料三“唐朝中央机构示意图、明朝中央机关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同唐朝相比较,明朝中央机构废除丞相制度,提升六部的职权;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君主专制得到强化。
(4)根据材料信息“科举制的演变、宋朝对地方管理措施、唐朝到明朝中央机构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特点:君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地方权力逐渐削弱。
故答案为:(1)过程:隋朝创立,唐代完善,宋代发展。
原因:宋朝实行重文轻武政策;统治者稳固统治,选拔人才的需要;宋朝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科举制;印刷术进步;经济的繁荣等。
(2)文臣任地方官,实施三年一换制度;在州府设通判,分知州权力;取消地方财税权,收归中央掌握;设置转运使等。
(3)废除丞相制度,提升六部的职权;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君主专制得到强化。
(4)君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地方权力逐渐削弱。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的相关史实及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科举制度演变的过程、“科举在宋代已经普及”的原因、宋朝政府加强对地方管理的具体措施、唐朝到明朝中央机构发生的变化、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特点的相关史实。
1 / 1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社会法治5月月考试卷(历社部分)
一、选择题
(2021七下·宁波月考)马赛人,是东非现在依然活跃的,也是著名的一个游牧民族,主要活动范围在肯尼亚的南部及坦桑尼亚的北部。如今的马赛人仍然坚持着传统的生活方式。
读下图回答下题。
1.马赛人在非洲大陆上进行南北迁徙是因为(  )
A.气候的时空年际变化 B.地形对马赛人的影响
C.马赛人要追赶野兽 D.土壤对农作物的影响
2.下列关于马赛人游牧活动的表述,说法正确的是(  )
①以家族为单位,追寻水草丰美之地
②四季迁移放牧,在热带沙漠区穿行
③七月份在北半球的基塔莱放牧
④以放牧羊驼和骆马为生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被誉为“亚洲的硅谷”,全球著名的信息技术中心的城市是(  )
A.巴黎 B.伦敦 C.班加罗尔 D.纽约
4.世界著名的“汽车城”蔚山,有着非常便利的交通位置,主要表现在(  )
A.与世界最大港口釜山相邻 B.是全国最大的工业中心
C.位于韩国的东南沿海地区 D.处于中纬度地区
5.(2021七下·宁波月考)下图是小李同学采用关键词学习历史所做的笔记。他学习的内容是(  )
时间 中心 最北端 最南端
隋炀帝时期 洛阳 涿郡 余杭
A.明长城 B.都江堰 C.大运河 D.故宫
6.(2021七下·宁波月考)太宗曰:“人言魏征举止疏慢,我但觉其妩媚耳。”唐太宗“觉其妩媚”,最主要是因为魏征(  )
A.设三省六部制,提高行政效率 B.创立科举制,进行制度创新
C.多谋善断,协助皇帝处理朝政 D.敢言敢谏,有利于维护统治
7.(2021七下·宁波月考)在他短暂的一生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样四种美:叱咤疆场的威武之美;患肝义胆、至情至孝的人伦之美;被奸人所害大义凛然的悲剧之美;气壮山河、满怀报国情怀的文采之美。这个集大美于一身的历史人物是(  )
A.武则天 B.岳飞 C.唐太宗 D.鉴真
8.(2021七下·宁波月考)“市井经济之家……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要闹去处,通晓不绝……”材料反映的现象应该发生在(  )
A.秦都咸阳 B.汉都长安 C.唐都长安 D.宋都东京
9.(2021七下·宁波月考)宋词是宋代盛行的一种中国文学体裁,标志宋代文学的最高成就。关于宋词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其起源于民间,适合于配乐演唱
B.其描述的内容自始至终都体现了太平气象下的歌舞升平
C.宋词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城市生活的繁荣发展
D.南宋时期的诗词大都反映了严峻的社会现实和忧国忧民的情感
10.(2021七下·宁波月考)明长城是中国历史上费时最久、工程最大、防御体系和结构最完善的长城工程。下列说法符合这一观点的是(  )
①明长城先后花了近二百年的时间
②明长城保护了中原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
③明长城西起嘉峪关,东到鸭绿江,全长六千多公里
④明长城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
11.(2021七下·宁波月考)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阿根廷国家示意图及某地气温与降水量图
材料二:阿根廷因著名的畜牧业而被冠以“驮在牛背上的国家”。在阿根廷的中、东部,有一片草类茂盛的潘帕斯草原,是世界上优良的天然草场之一。阿根廷地广人稀,实行农场化大规模机械化粗放式生产。随着海上冷冻船的发明,保鲜技术的逐步提高,大量牛肉出口运往欧洲,出口牛肉居世界第一位。
(1)据图描述阿根廷的地理位置。
(2)联系材料二,概括阿根廷畜牧业生产的特点。
(3)根据两则材料,从自然和人文角度分析阿根延畜牧业发达的原因。
12.(2021七下·宁波月考)我国古代的对外交往,历史悠久,源远流长,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常须达。——《日本书纪》
材料二:唐朝的社会经济繁荣景象吸引了世界的目光,唐朝又以兼容并包的开放政策吸纳外来文化之精华。
材料三:两宋时期对外贸易活跃,著名的对外贸易海港大多在南方,主要的对外贸易海港有……政府在这里设有专门机构进行管理。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日本派使者来唐朝的目的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举出两例唐朝时对外交往的史实。据此可知,唐朝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
(3)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材料三中的“专门机构”的名称。请写出当时两个闻名世界的大商港
(4)通过对唐宋时期对外关系的学习,你能得出哪些结论?
13.(2021七下·宁波月考)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不断发展完善。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科举制度的创立是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隋朝创制;唐代在承袭隋制的基础上,不断调整完善;宋代在唐代的基础上发展了科举制度,使科举成为选拔官吏的最主要途径。伴随着学校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宋代参加科举制度的人与日俱增。科举在宋代已经普及,而且对经济、社会、风尚都产生了深远作用。
——刘文瑞《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地方体制与官僚制度》
材料二:在地方,宋太祖为加强控制,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实施三年一换的制度;还在各州府设置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宋太祖还下令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除各州留一部分用作地方的必要支出外,其余一切税收由中央掌控。后来又陆续在地方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七年级下册统编教材《中国历史》
材料三:
(1)根据材料,概括科举制度演变的过程,并简析“科举在宋代已经普及”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简述宋朝政府加强对地方管理的具体措施。
(3)材料三的图示中,从唐朝到明朝中央机构发生了什么变化?
(4)综上所述,概括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特点。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A
2.B
【知识点】非洲草原——传统牧场
【解析】【点评】马赛人的主要食物来源是牛,因此为牛寻找水草是非常重要的。一到旱季,牧民便带领牛群迁往其他较湿润且有水草的地方暂住,等到明年雨季来临时才回家,由此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
1.根据题意,马赛人为了给牛寻找食物,过着逐水草而居的生活。当地主要是热带草原气候,干湿季分明。干季,草木枯黄,不得不进行迁徙。马赛人在非洲大陆上进行南北迁徙是因为气候的时空年际变化。BCD不符合题意,A项正确。
故答案为:A。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马赛人①以家族为单位,追寻水草丰美之地,②四季迁移放牧,在热带草原区穿行,不是热带沙漠。③七月份在北半球的基塔莱放牧,④以放牧羊驼和骆马为生,错误,是牧牛。①③ ,正确。ACD不符合题意,B项正确。
故答案为:B。
3.【答案】C
【知识点】印度班加罗尔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80年代末,该国利用本国的高科技人才来开发技术含量高,利润大,资源消耗少的软件产业,使印度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软件出口国,号称“世界办公室”.班加罗尔已成为世界电脑软件技术资源集中的地区之一,成为印度的“硅谷”.ABD不符合题意,C项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班加罗尔是印度南部城市,卡纳塔克邦的首府,印度第五大城市,人口约850万人。印度在1947年独立以后,班加罗尔发展成重工业的中心。高科技公司在班加罗尔的成功建立使其成为印度信息科技的中心,被誉为“亚洲的硅谷”。
4.【答案】C
【知识点】韩国蔚山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蔚山市位于韩国的东南部,这里不仅聚集了世界最大的造船厂、韩国最大的石油化工等重要企业,更是以汽车生产能力著称于世。ABD不符合题意,C项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厂-----蔚山汽车厂。 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制造厂不在德国、不在美国,也不在日本,而是在韩国现代汽车的蔚山工厂。 蔚山工厂是现代汽车公司第一家工厂,也是最大的工厂,它不仅是韩国汽车工业的主要基地,而且是世界第一大汽车工厂。
5.【答案】C
【知识点】隋的兴亡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加强南北交通,便利江南粮食,布匹的北运,进而巩固隋王朝对去全国的统治。605年,隋炀帝下令开凿了大运河。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或最北点)涿郡(今北京),南至(或最南点)余杭(今杭州),全长2000多公里,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之一。
ABD三项和题干表格内容不符,不符合题意;
C项大运河是小李同学学习的内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大运河的识记能力。本题的关键点是分析材料表格,注意准确识记隋朝大运河的有关内容。
6.【答案】D
【知识点】贞观之治
【解析】【分析】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统治时期,魏征敢于直言,被唐太宗比喻为可以“知得失”的一面镜子。故唐太宗“更觉妩媚”,是因为魏征直言敢谏,有利于维护统治。
ABC三项和题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题意;
D项敢言敢谏,有利于维护统治是唐太宗“觉其妩媚”的最主要原因,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唐太宗的纳谏和用人及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知道唐太宗注重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
7.【答案】B
【知识点】南宋与金的和战
【解析】【分析】由材料“叱咤疆场的威武之美;忠肝义胆、至情至孝的人伦之美;被奸人所害大义凛然的悲剧之美;气壮山河、满怀报国情怀的文采之美”可知,这个集大美于一身的历史人物是岳飞。岳飞是南宋著名抗金将领,他领导的军队作战勇敢,纪律严明,“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深受人民的爱戴,被称为“岳家军”。岳飞率军大败金军,收复许多失地。宋高宗与秦桧害怕抗金力量壮大,威胁他们统治,向金求和,解除了岳飞兵权,秦桧以谋反罪杀害了岳飞。岳飞还写有《满江红》。
ACD三项和题干描述不符,不符合题意;
B项岳飞集大美于一身,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岳飞抗金的相关知识。注意对材料的分析与理解,掌握岳飞的主要事迹,关键信息是“叱咤疆场的威武之美;忠肝义胆、至情至孝的人伦之美;被奸人所害大义凛然的悲剧之美;气壮山河、满怀报国情怀的文采之美”。
8.【答案】D
【知识点】经济重心的南移
【解析】【分析】依据“市井经济之……夜市直至三更尽,五更又复开张,如要闹去处,通晓不绝……”,反映的现象最早发生在宋都汴京。随着城市人口的增长,北宋都城汴京的商业日益繁荣,城市中的店铺不断增加,街道以及宅巷之内到处可以开设店铺;经商的时间也不再受限制,出现了早市和夜市。
ABC三项所述题干无体现,不符合题意;
D项宋都东京发生题干材料反映的现象,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宋代商业的繁荣,要求运用所学解读题干信息。
9.【答案】B
【知识点】宋元社会生活与文化
【解析】【分析】随着城市生活的繁荣发展,民间兴起适合于配乐演唱的宋词,南宋时期的诗词大都反映了严峻的社会现实和忧国忧民的情感。两宋社会矛盾尖锐,文学家用词更能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如南宋辛弃疾的许多词作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
ACD三项描述都正确,不符合题意;
B项其描述的内容自始至终都体现了太平气象下的歌舞升平描述不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宋词的相关史实。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思考解答。
10.【答案】A
【知识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解析】【分析】明长城是中国历史上费时最久、工程最大、防御体系和结构最完善的长城工程。本题符合这一观点的是①②③.明朝建立以后,为了防御北方蒙古骑兵南下侵扰,先后花了近二百年时间修筑长城。故①正确。明长城处于北方游牧地区与农耕地区的连接线上,明长城保护了中原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故②正确。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全长六千余公里,故③正确。我国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是故宫。故④错误。
A项①②③符合题干观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明长城修筑的目的、起止点、影响等史实。准确理解并识记明长城修筑的目的、起止点、影响等史实。
11.【答案】(1)阿根廷位于南美洲东南部,东濒大西洋;位于南纬20-50度之间。
(2)以养牛业为主,牛肉出口量居世界首位;实行农场化大规模机械化粗放式生产。
(3)自然条件:气候温暖湿润;地势平坦;土壤肥沃;草类茂盛。
人文条件:交通发达;冷冻技术和保鲜技术先进。
【知识点】确定区域的位置和范围;评析区域的自然条件;关注区域的人文特色
【解析】【分析】 (1)、据图描述阿根廷位于南美洲东南部,东濒大西洋;位于南纬20-50度之间。
(2)、联系材料二,概括阿根廷畜牧业生产的特点是以养牛业为主,牛肉出口量居世界首位;实行农场化大规模机械化粗放式生产。
(3)、根据两则材料,自然条件:气候温暖湿润;地势平坦;土壤肥沃;草类茂盛。
人文条件:交通发达;冷冻技术和保鲜技术先进。有利于当地畜牧业的发展。
【点评】阿根廷位于南纬20°~50°之间;位于南美洲的南部,东临大西洋。 阿根廷的农业主要是大牧场放牧业,其发展较好的原因:自然条件方面:气候温暖湿润;地势平坦;土壤肥沃;草类茂盛。人文条件方面:交通发达;冷冻和保鲜技术先进。
12.【答案】(1)学习中国先进文化。
(2)史实:鉴真东渡;玄奘西游。
对外政策:开放的对外政策。
(3)专门机构:市舶司;大商港:广州;泉州。
(4)对外开放推动了唐宋时期的繁荣;我们应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国家之间应加强友好交流与合作等。
【知识点】民族和睦与对外交流;经济重心的南移
【解析】【分析】(1)材料一表明,当时日本人眼中的唐朝法度完备,文明发达,是值得珍视的国家,为了学习唐朝先进文化,日本派使者来唐朝。
(2)唐太宗时玄奘西游天竺,回国后,以其亲身见闻写成《大唐西域记》,成为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鉴真,唐朝高僧,为弘扬佛法,唐玄宗时,六次东渡,终达日本,鉴真东渡日本后,不但弘扬了佛法,还把中国的医药、文学、建筑、书法、绘画等技术知识介绍到日本,主持修建了唐招提寺,对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杰出贡献。据此可知,唐朝实行对外开放的对外政策。
(3)宋朝政府鼓励海外贸易,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宋朝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闻名世界的大商港有广州、泉州。
(4)本题属于开放性问题,学生言之有理即可。如:对外开放推动了唐宋时期的繁荣;我们应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国家之间应加强友好交流与合作等。
故答案为:(1)学习中国先进文化。
(2)史实:鉴真东渡;玄奘西游。
对外政策:开放的对外政策。
(3)专门机构:市舶司;大商港:广州;泉州。
(4)对外开放推动了唐宋时期的繁荣;我们应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国家之间应加强友好交流与合作等。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唐朝和宋朝的对外交往及学生准确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题目设计既注重基础性,又注重概括性和开放性,对学生答题能力要求较高。
13.【答案】(1)过程:隋朝创立,唐代完善,宋代发展。
原因:宋朝实行重文轻武政策;统治者稳固统治,选拔人才的需要;宋朝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科举制;印刷术进步;经济的繁荣等。
(2)文臣任地方官,实施三年一换制度;在州府设通判,分知州权力;取消地方财税权,收归中央掌握;设置转运使等。
(3)废除丞相制度,提升六部的职权;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君主专制得到强化。
(4)君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地方权力逐渐削弱。
【知识点】科举制的创立;高度集权的北宋政治;皇权膨胀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科举制度的创立是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隋朝创制;唐代……不断调整完善;宋代在唐代的基础上发展了科举制度,……”可得出科举制度的演变过程:隋朝创立,唐代完善,宋代发展。根据所学知识,宋朝实行重文轻武政策;统治者稳固统治,选拔人才的需要;宋朝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科举制;印刷术进步;经济的繁荣等“是科举在宋代已经普及”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在地方,……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实施三年一换的制度;还在各州府设置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宋太祖还下令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其余一切税收由中央掌控。后来又陆续在地方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可得出宋朝政府在地方管理上的措施有:文臣任地方官,实施三年一换制度;在州府设通判,分知州权力;取消地方财税权,收归中央掌控;设置转运使等。
(3)根据材料三“唐朝中央机构示意图、明朝中央机关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同唐朝相比较,明朝中央机构废除丞相制度,提升六部的职权;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君主专制得到强化。
(4)根据材料信息“科举制的演变、宋朝对地方管理措施、唐朝到明朝中央机构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特点:君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地方权力逐渐削弱。
故答案为:(1)过程:隋朝创立,唐代完善,宋代发展。
原因:宋朝实行重文轻武政策;统治者稳固统治,选拔人才的需要;宋朝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科举制;印刷术进步;经济的繁荣等。
(2)文臣任地方官,实施三年一换制度;在州府设通判,分知州权力;取消地方财税权,收归中央掌握;设置转运使等。
(3)废除丞相制度,提升六部的职权;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君主专制得到强化。
(4)君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地方权力逐渐削弱。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的相关史实及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科举制度演变的过程、“科举在宋代已经普及”的原因、宋朝政府加强对地方管理的具体措施、唐朝到明朝中央机构发生的变化、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特点的相关史实。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