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水到哪里去了一、教学目标:1.科学探究目标: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蒸发现象,并分析蒸发要吸收热量的科学道理。2.科学知识目标: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什么是蒸发。3.态度情感与价值:培养学生乐于探究,能与同学交流自己的研究方法。二、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接触了一年半的科学,在这段时间里,同学们已经有了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小组间的合作学习也渐成雏形,他们的好奇心驱使他们去动脑,进行有趣的科学小实验,新教材的教学理念是在课程中重视学生探究性学习,因此在这节课的设计中,我只是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分组讨论,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自身的科学素养。三、教学重难点:本课的重点是:通过实验活动切实认识到“蒸发”的概念以及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哪些;难点是: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分析蒸发要吸热这一科学原理。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谈话: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大雨过后,地面上全是水,不久地面上的水干了,你知道水到哪里去了吗?(学生回答,教师评价)洗过的衣服晾在外面为什么会干,衣服上的水到哪里去了?同学们到底回答的对不对呢?你们想知道水到哪里去了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水到哪里去了)过度:下面请同学们看老师做个演示。(二)学习新课:1.活动:(1)教师演示,学生观摩现象老师用湿布在黑板上写个“好”字,请同学们认真观察黑板上的“好”字过一会儿会有什么变化。请一边观察,一边思考问题:出示:①黑板上的字怎么不见了?②水跑到哪里去了?③水变成什么样的物质跑了?说完立刻板书:水→水蒸气蒸发边写边说:好,我们就把水变成水蒸气跑到空中的现象叫蒸发。(2)师小结板书:A通过观察我们知道:“水在常温下,会慢慢地变成水蒸气飞散到空中,这种现象叫蒸发。我们周围还有哪些水蒸发的现象?(生讨论)你能解释洗过的衣服挂在外面,新收获的玉米挂在树上为什么会干?2.活动(水蒸发吸收周围的热量)(1)水的蒸发还会出现什么现象呢?(学生回答)到底是不是的,我们再来做一个实验。(小组)①用手指醮少量水抹在手背上或抹在前额上,仔细体会有什么感觉?(记录在书上.交流)解释一下,上面这种现象,你有什么感觉?为什么感觉凉?说明温度怎么样?那么热量被谁带走了呢?(被水蒸气带走了,这说明了蒸发要吸取周围的热量。(立刻板书:液体—气体吸热)边说:同学们,那么现在我们知道了蒸发是水从液体变成气体的现象,在这个变化过程中要吸收周围热量。B得出结论:蒸发是水从液体变成气体的现象,在这个变化过程中要吸收周围热量。你能说一说生活中那些地方也是利用了蒸发需要吸热的原理吗?3.活动:提问导入:请问,怎样才能让湿衣服干的更快?也就是说蒸发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呢?请你们来猜一猜。(学生回答)(师:用火烤,太阳晒说明与什么因素有关?引出:温度。请问还有什么方法?用风去吹说明与什么有关?哦,与空气流动有关。猜的很不错,那么到底对不对,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验证。)介绍实验器材实验要求用火烤时,不要离得太近,以免伤手。不要把水弄到桌面上。做完实验填好实验记录表。提示:实验中,只允许改变一个研究因素,其他所有条件必须保持相同。除了以上两个因素,你还能说说与其它因素有关吗?第一组:有风的情况蒸发的快一些。设计实验:湿度相同的两张湿纸,一块置于常温状态下,另一块用小风扇去吹,对比得出结论:有风的情况下蒸发会快,而且风越大蒸发越快。第二组:温度的高低会影响蒸发的快慢,温度越高蒸发越快。设计实验:大小湿度相同的两块毛巾,一块置于常温状态下,另一块放蜡烛边烘烤,观察现象,得出结论:温度越高蒸发越快。学生讨论还有没有其它因素会影响蒸发的快慢。(学生不举手时,教师演示:将两张湿纸,一块展开平铺,另一块揉成一团,请同学们猜一猜,那一块会干的快一些呢?)启发:生活洗完衣服后为什么要将衣服展开晾晒?得出结论:蒸发的快慢与展开的表面积有关。师小结板书:C.得出结论:蒸发的快慢与温度、接触面、空气流动等因素有关。(三)小结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2.这下你知道水到哪里去了?附:课间习题设计:一、蒸发:二、勤于思考善于判断:1.水蒸发的快慢只与其温度有关()2.常温下水是不会蒸发的()3.两杯温度相同的水,它们蒸发的快慢也一定相同。()4.把手指弄湿,手指会感到凉,是因为水蒸发时吸热()5.水蒸发遇冷变成小水球()三、认真思考巧填空:1.()和()都是从液体变成气体的现象,在这个变化过程中,都要()热量。2.蒸发的快慢与()()和()有关。3.水的表面积越(),水蒸发的就越慢。四、简答:晒衣服为什么要把衣服弄展了,放在通风处?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