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历史与社会·道德与法治期末统考试卷(历社部分)一、选择题1.(2020八下·吴兴期末)人们通常把标志性事件作为定位历史的坐标。下列事件与意义搭配正确的有( )选项 事件 意义① 文艺复兴 人们从中世纪蒙昧中解放出来② 科学革命 迎来了文学艺术创作的新高潮③ 新航路开辟 开始了走向整体世界的新时代④ 宪章运动 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首次尝试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B【知识点】工人斗争及马克思主义诞生;新航路开辟;文艺复兴;科学革命【解析】【分析】文艺复兴主张一切以人为本,反对神的权威,把人从中世纪的神学枷锁下解放出来,故①正确。文艺复兴是一次崭新的思想解放运动,它推动了文学艺术的繁荣,故②错误。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世界各地之间相互隔绝和孤立的状态,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故③正确。1871年3月28日,巴黎人民经过选举,建立了自己的政权--巴黎公社,它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故④错误。B项①③搭配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文艺复兴、科学革命、新航路开辟、巴黎公社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2.(2020八下·吴兴期末)原产南美洲的甘薯于16世纪引人中国,下列书籍能对甘薯栽培进行系统介绍的是( )A. B.C. D.【答案】D【知识点】新旧交替的明清文化【解析】【分析】A项《天工开物》记载了明朝中叶以前中国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情况,甘薯于16世纪引入中国,所以《天工开物》不可能对甘薯栽培进行系统介绍,不符合题意;B项《本草纲目》是明代李时珍编著的一部著名的药物学著作,不可能对甘薯栽培进行系统介绍,不符合题意;C项《齐民要术》是北魏时期一部综合性农学著作,甘薯于16世纪引入中国,不符合题意;D项《农政全书》成书于明朝万历年间,基本上囊括了中国明代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因此能对甘薯裁培进行系统介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明清科技的相关知识,要求具备识记史实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关键是准确识记相关知识并加以运用。3.(2020八下·吴兴期末)“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下列人物曾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核心技术的突破和运用中作出杰出贡献的有( )①美国法拉第 ②德国西门子③英国富尔顿 ④美国爱迪生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C【知识点】第二次工业革命【解析】【分析】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核心技术的突破和运用中,作出杰出贡献的时代先锋是②德国西门子④美国爱迪生。1866年,德国人西门子研制出实用的发电机。美国科学家爱迪生在1879年研制成功碳丝灯泡,为世界带来了光明,其正式注册的发明就有1300种,被誉为“发明大王”。C项②④曾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核心技术的突破和运用中作出杰出贡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要发明及相关人物及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要发明及相关人物。4.(2020八下·吴兴期末)“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与上述内容密切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C.戊戌变法 D.义和团运动【答案】C【知识点】清末变法图强的尝试与文教革新【解析】【分析】1898年6月,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主要内容有: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员,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提倡办实业,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创办报刊,开放言论,广开言路,训练新式军队等。ABD三项和题干内容不符,不符合题意;C项戊戌变法是与题干内容密切相关的历史事件,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戊戌变法运动的内容。掌握戊戌变法的内容和意义。5.(2020八下·吴兴期末)下图为某八年级同学绘制的知识结构图,据此判断他探究的主题是( )A.近代西方的思想解放运动 B.欧美国家的民族独立运动C.近代西方民主发展的历程 D.十九世纪世界格局的演变【答案】C【知识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的诞生;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解析】【分析】《权利法案》、《联邦宪法》、《人权宣言》代表着人类民主文明历程的重要成果,反映了人类由专制走向民主,从人治走向法治的趋势。ABD三项和题干知识结构图不符,不符合题意;C项近代西方民主发展的历程是他探究的主题,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近代西方民主发展的历程及学生的归纳能力。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归纳概括能力。6.(2020八下·吴兴期末)“开辟荆榛,千秋功业;驱逐荷虏,一代英雄”和“南海歼倭,筑鲸鲵于京观;北门防虏,壮虎豹于燕关”这两个挽联分别称颂的是( )①郑成功②关天培③林则徐④戚继光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B【知识点】近代前夜危机【解析】【分析】据题干关键信息“驱逐荷虏” “ 南海歼倭”,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荷兰殖民者1624年侵占了我国台湾,1661年郑成功率军从金门出发,先后攻取赤嵌楼和台湾城,收复台湾。明朝中期以后,海防松弛,倭患严重,明政府派遣戚继光等抗倭,戚继光组建了一支作战勇敢,纪律严明的“戚家军”,1561年在台州地区九战九捷,迅速荡平浙江境内的倭寇,此后又率军开赴福建和广东,到1565年,东南沿海的倭寇基本肃清。B项①④是题干两个挽联分别称颂的人物,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戚继光抗倭的相关史实。识记与灵活掌握明清抗击外国侵略的英勇斗争。7.(2020八下·吴兴期末)2018年是周恩来同志诞辰120周年,下列事件发生在周恩来同志出生之年的是( )A. 日本颁布《明治宪法》 B.美国提出门户开放C.德国强占中国胶州湾 D.中国进行戊戌变法【答案】D【知识点】清末变法图强的尝试与文教革新【解析】【分析】根据“2018年是周恩来同志诞辰120周年”可知,周恩来同志出生在1898年,联系所学知识,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因触犯顽固派的利益,遭到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阻挠。1898年9月21日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顽固派发动戊戌政变,大肆捕杀维新党人,戊戌变法失败,前后仅维持了103天。这一年是农历戊戌年,因此被称为“戊戌变法”,因这次变法仅历时103天又称它为“百日维新”。A项日本颁布《明治宪法》是1889年,不符合题意;B项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是1899年,不符合题意;C项德国强占中国胶州湾是1897年,不符合题意;D项中国进行戊戌变法发生在周恩来同志出生之年,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戊戌变法及学生的理解能力。准确判断周恩来同志出生之年是解答本题的关键。8.(2020八下·吴兴期末)《辛丑条约》签订后,各国议论纷纷。下列议论不符合史实的有( )①“外国公使从此可以进驻北京”②"工厂终于可以搬到中国去了”③“中国人可以把大沽炮台拆了”④“我们的军队可以驻扎山海关"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D【知识点】义和团运动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解析】【分析】1901年,清政府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战败,被迫与列强签订《辛丑条约》,其中规定赔款白银4.5亿两,划定北京东交民巷划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清政府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D项③④不符合史实,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辛丑条约》的内容及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辛丑条约》的内容。9.(2020八下·吴兴期末)下列是一组中国近代历史的图片,与这组图片内容最吻合的主题是( )A.洋务企业的产生和发展 B.近代工业的兴起和发展C.民用企业的建立和发展 D.外国资本主义经济侵略【答案】B【知识点】洋务运动与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解析】【分析】据学可知,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汉阳铁厂等都是洋务派创办的企业,既有军事工业也有民用工业,而洋务运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图四大生纱厂是张謇在甲午战后创办的民族企业,是近代民族工业初步发展的代表。综上分析,本题四幅图片属于近代工业的兴起和发展。ACD三项和题干图片内容不符,不符合题意;B项近代工业的兴起和发展是与题干这组图片内容最吻合的主题,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洋务运动,要求具备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二、非选择题10.(2020八下·吴兴期末)习近平:建设海洋强国,我一直有这样一个信念。相承.领航 中国人一直被称为非航海民族,这真是太不公平了。——[英]李约瑟惊起.开眼 亚墨利加(美洲)一土,孤悬宇内,亘古未通声息,英人于前明万历(1563一1620年)年间探得之。——魏源《海国图志》东方.竞渡 1853年,美国舰队陈兵.东京湾,日本无力抵御。十年前,美国人在鸦片战争中,对中国也曾这样耀武扬威。——[美]史兹·墨菲(1)请运用明清时期的相关史实来论证李约瑟的观点。(2)《海国图志》是当时中国介绍西方历史地理最详实的专著,但是仍存在很多不足。请找出材料中的两处错误并予以改正。(3)根据墨菲的描述,概括当时中日两国面临的相同处境。对此,两国在19世纪中后期的改革浪潮中,为增强国防实力进行了怎样的探索?【答案】(1)明朝郑和的远洋航行无论从船队规模、船只大小、航海距离都堪称当时的世界之最,是当时的西方国家无法比拟的。(2)“英人”一意大利人 哥伦布;“万历(1563--1620年)年间”-1492年。(3)内忧外患。 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迅速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实现了“富国强兵”,开始跻身于资本主义强国之列。中国掀起向西方学习先进科技的洋务运动,却未能挽救中国在甲午战争中的惨败。【知识点】洋务运动与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扩张;新航路开辟;近代前夜危机【解析】【分析】(1)1405-1433年,郑和船队从刘家港出发,先后七次下西洋,郑和船队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船只和航海技术,船上配备航海图和罗盘针,到过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郑和下西洋次数多、规模大、航程远是世界航海史上空前的壮举,比欧洲的远洋航行早半个多世纪。(2)1492年,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布在西班牙王室资助下从西班牙起程,横渡大西洋,经过两个多月航行到达今天的古巴、海地等地,发现了美洲新大陆。所以《海国图志》中的“英人哥伦布”“前明万历(1563一1620年)年间”不符合史实。(3)根据材料可知,19世纪中期中日两国面临的相同困境都是遇到西方列强的入侵,面临民族危机。1868年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迅速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实现了“富国强兵”,开始跻身于资本主义强国之列。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洋务派掀起一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洋务运动只学习西方的技术,没有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失败。故答案为:(1)明朝郑和的远洋航行无论从船队规模、船只大小、航海距离都堪称当时的世界之最,是当时的西方国家无法比拟的。(2)“英人”一意大利人哥伦布;“万历(1563--1620年)年间”-1492年。(3)内忧外患。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迅速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实现了“富国强兵”,开始跻身于资本主义强国之列。中国掀起向西方学习先进科技的洋务运动,却未能挽救中国,在甲午战争中的惨败。【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郑和下西洋、新航路的开辟、明治维新、洋务运动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具备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1.(2020八下·吴兴期末)贝聿铭:艺术和历史才是建筑的精髓。 北京故宫军机处:清世宗为处理西北军务而设立。他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大规模推行①政策。 乾清宫:最早建于②(皇帝)在位时期,是明朝14位皇帝和清朝顺治、康熙的寝宫。 华盛顿纪念碑注:纪念碑内部中空,嵌有中国赠送的碑文,热情歌颂了华盛顿的主要事迹及其意义。 汉字碑文(节选) 对应的事迹及意义“起事勇于胜广(陈胜、吴广起义)” 示例:1775年来克星顿枪声:揭开美国独立战争的序幕。“割据雄于曹刘(曹操、刘备)” ③“不传子孙,而创为推举之法……不设王侯之号,不循世袭之规!” ④ 巴黎圣母院巴黎圣母院可谓见证了这场大革命:愤怒的平民们将回廊上28位国王的雕刻或摧毁或削头;后来改名为“理性神殿”;在教堂内部,圣母玛利亚的塑像被自由女神像取而代之。(1)请依次将①②处填写完整。(2)仿照表格中的示例,请在表格中的③④处续写你的解读。(3)结合材料,探寻法国人民的行为背后蕴含的时代诉求。( 提示:试从政治和思想两个角度加以分析)【答案】(1)①改土归流;②明成祖(或朱棣)(2)③1781年在约克镇击溃英军主力:美国独立战争结束。④华盛顿主动放弃继续担任美国总统:开创了民主政治的先河。(3)反对封建君主专制,追求民主;追求自由平等。【知识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美国的诞生;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解析】【分析】(1)雍正帝在西南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改土归流”,加强对西南少数民族管理,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明朝时期,明成祖在元大都的基石上,修建了北京城,北京城有三重,由外向里依次是京城、皇城、宫城,宫城位于北京城的中轴线上,旧称紫禁城,现在称为故宫,故宫按照“前朝后殿”的古制,象征政权中心的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以及帝皇居住的后三宫--乾清宫、交泰宫、坤宁宫。(2)“割据雄于曹刘(曹操、刘备)”反映的是1781年,美法联军在约克镇打败英军,美国独立战争结束。“不传子孙,而创为推举之法……不设王侯之号,不循世袭之规!”反映的是1789年,华盛顿当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在两届任期结束后,他自愿放弃权力不再谋求续任,开创了民主政治的先河。(3)“愤怒的平民们将回廊上28位国王的雕刻或摧毁或削头”说明法国人民反对封建君主专制;“后来改名为“理性神殿”;在教堂内部,圣母玛利亚的塑像被自由女神像取而代之”说明法国人民追求民主;追求自由平等。故答案为:(1)①改土归流;②明成祖(或朱棣)。(2)③1781年在约克镇击溃英军主力:美国独立战争结束。④华盛顿主动放弃继续担任美国总统:开创了民主政治的先河。(3)反对封建君主专制,追求民主;追求自由平等。【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改土归流、故宫、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理解分析史料,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12.(2020八下·吴兴期末)贝尔纳:科学是社会变革的力量。材料一:材料二:技术是女王,借用这个比喻,我想补充说,若不与女王相匹配,科学还迟迟不肯展露风采,直到19世纪70、80年代,这一现象终于迎来了质的突破。——改编自《费尔兰·布罗代尔的一堂历史课》(1)依据材料一,说说英国在中国的棉布贸易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分析这一变化的时代背景。(2)根据材料二的观点,你认为“技术”和“科学"相匹配的实现发端于哪一历史事件?“匹配”后,“科学”又是如何“展露风采”的?试举一例加以说明。【答案】(1)从中国的棉布大量出口到英国变为中国从英国大规模进口棉布。英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本主义制度,最早完成工业革命;鸦片战争后开放了五处通商口岸,打开了中国国门。(2)第二次工业革命。1879 年,美国发明家爱迪生利用电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发明了耐用的白炽灯泡等。【知识点】鸦片战争;第二次工业革命【解析】【分析】(1)1796年“每年销往英国的松江(上海)棉布多达80万匹,少时也有20万匹”说明中国的棉布大量出口到英国,1846年“洋(英)布盛行,价才当梭布三分之一而(布)宽则三倍。松江(今上海) 布市,消减大半”说明中国从英国大规模进口棉布。英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本主义制度,18世纪60年代,工业革命最早在英国开始,1840年前后,英国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工业革命的完成,极大地促进了英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1842年鸦片战争失败后,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规定: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打开了中国国门。(2)根据所学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最大特点是科学和技术结合的更加密切,所以“技术”和“科学"相匹配的实现发端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美国发明家爱迪生利用电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发明了耐用的白炽灯泡、碱性蓄电池、电影摄影机和放映机等。故答案为:(1)从中国的棉布大量出口到英国变为中国从英国大规模进口棉布。英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本主义制度,最早完成工业革命;鸦片战争后开放了五处通商口岸,打开了中国国门。(2)第二次工业革命。1879 年,美国发明家爱迪生利用电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发明了耐用的白炽灯泡等。【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鸦片战争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有关知识。要求学生具备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 / 1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历史与社会·道德与法治期末统考试卷(历社部分)一、选择题1.(2020八下·吴兴期末)人们通常把标志性事件作为定位历史的坐标。下列事件与意义搭配正确的有( )选项 事件 意义① 文艺复兴 人们从中世纪蒙昧中解放出来② 科学革命 迎来了文学艺术创作的新高潮③ 新航路开辟 开始了走向整体世界的新时代④ 宪章运动 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首次尝试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2020八下·吴兴期末)原产南美洲的甘薯于16世纪引人中国,下列书籍能对甘薯栽培进行系统介绍的是( )A. B.C. D.3.(2020八下·吴兴期末)“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下列人物曾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核心技术的突破和运用中作出杰出贡献的有( )①美国法拉第 ②德国西门子③英国富尔顿 ④美国爱迪生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4.(2020八下·吴兴期末)“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与上述内容密切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C.戊戌变法 D.义和团运动5.(2020八下·吴兴期末)下图为某八年级同学绘制的知识结构图,据此判断他探究的主题是( )A.近代西方的思想解放运动 B.欧美国家的民族独立运动C.近代西方民主发展的历程 D.十九世纪世界格局的演变6.(2020八下·吴兴期末)“开辟荆榛,千秋功业;驱逐荷虏,一代英雄”和“南海歼倭,筑鲸鲵于京观;北门防虏,壮虎豹于燕关”这两个挽联分别称颂的是( )①郑成功②关天培③林则徐④戚继光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7.(2020八下·吴兴期末)2018年是周恩来同志诞辰120周年,下列事件发生在周恩来同志出生之年的是( )A. 日本颁布《明治宪法》 B.美国提出门户开放C.德国强占中国胶州湾 D.中国进行戊戌变法8.(2020八下·吴兴期末)《辛丑条约》签订后,各国议论纷纷。下列议论不符合史实的有( )①“外国公使从此可以进驻北京”②"工厂终于可以搬到中国去了”③“中国人可以把大沽炮台拆了”④“我们的军队可以驻扎山海关"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9.(2020八下·吴兴期末)下列是一组中国近代历史的图片,与这组图片内容最吻合的主题是( )A.洋务企业的产生和发展 B.近代工业的兴起和发展C.民用企业的建立和发展 D.外国资本主义经济侵略二、非选择题10.(2020八下·吴兴期末)习近平:建设海洋强国,我一直有这样一个信念。相承.领航 中国人一直被称为非航海民族,这真是太不公平了。——[英]李约瑟惊起.开眼 亚墨利加(美洲)一土,孤悬宇内,亘古未通声息,英人于前明万历(1563一1620年)年间探得之。——魏源《海国图志》东方.竞渡 1853年,美国舰队陈兵.东京湾,日本无力抵御。十年前,美国人在鸦片战争中,对中国也曾这样耀武扬威。——[美]史兹·墨菲(1)请运用明清时期的相关史实来论证李约瑟的观点。(2)《海国图志》是当时中国介绍西方历史地理最详实的专著,但是仍存在很多不足。请找出材料中的两处错误并予以改正。(3)根据墨菲的描述,概括当时中日两国面临的相同处境。对此,两国在19世纪中后期的改革浪潮中,为增强国防实力进行了怎样的探索?11.(2020八下·吴兴期末)贝聿铭:艺术和历史才是建筑的精髓。 北京故宫军机处:清世宗为处理西北军务而设立。他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大规模推行①政策。 乾清宫:最早建于②(皇帝)在位时期,是明朝14位皇帝和清朝顺治、康熙的寝宫。 华盛顿纪念碑注:纪念碑内部中空,嵌有中国赠送的碑文,热情歌颂了华盛顿的主要事迹及其意义。 汉字碑文(节选) 对应的事迹及意义“起事勇于胜广(陈胜、吴广起义)” 示例:1775年来克星顿枪声:揭开美国独立战争的序幕。“割据雄于曹刘(曹操、刘备)” ③“不传子孙,而创为推举之法……不设王侯之号,不循世袭之规!” ④ 巴黎圣母院巴黎圣母院可谓见证了这场大革命:愤怒的平民们将回廊上28位国王的雕刻或摧毁或削头;后来改名为“理性神殿”;在教堂内部,圣母玛利亚的塑像被自由女神像取而代之。(1)请依次将①②处填写完整。(2)仿照表格中的示例,请在表格中的③④处续写你的解读。(3)结合材料,探寻法国人民的行为背后蕴含的时代诉求。( 提示:试从政治和思想两个角度加以分析)12.(2020八下·吴兴期末)贝尔纳:科学是社会变革的力量。材料一:材料二:技术是女王,借用这个比喻,我想补充说,若不与女王相匹配,科学还迟迟不肯展露风采,直到19世纪70、80年代,这一现象终于迎来了质的突破。——改编自《费尔兰·布罗代尔的一堂历史课》(1)依据材料一,说说英国在中国的棉布贸易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分析这一变化的时代背景。(2)根据材料二的观点,你认为“技术”和“科学"相匹配的实现发端于哪一历史事件?“匹配”后,“科学”又是如何“展露风采”的?试举一例加以说明。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B【知识点】工人斗争及马克思主义诞生;新航路开辟;文艺复兴;科学革命【解析】【分析】文艺复兴主张一切以人为本,反对神的权威,把人从中世纪的神学枷锁下解放出来,故①正确。文艺复兴是一次崭新的思想解放运动,它推动了文学艺术的繁荣,故②错误。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世界各地之间相互隔绝和孤立的状态,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故③正确。1871年3月28日,巴黎人民经过选举,建立了自己的政权--巴黎公社,它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故④错误。B项①③搭配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文艺复兴、科学革命、新航路开辟、巴黎公社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2.【答案】D【知识点】新旧交替的明清文化【解析】【分析】A项《天工开物》记载了明朝中叶以前中国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情况,甘薯于16世纪引入中国,所以《天工开物》不可能对甘薯栽培进行系统介绍,不符合题意;B项《本草纲目》是明代李时珍编著的一部著名的药物学著作,不可能对甘薯栽培进行系统介绍,不符合题意;C项《齐民要术》是北魏时期一部综合性农学著作,甘薯于16世纪引入中国,不符合题意;D项《农政全书》成书于明朝万历年间,基本上囊括了中国明代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因此能对甘薯裁培进行系统介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明清科技的相关知识,要求具备识记史实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关键是准确识记相关知识并加以运用。3.【答案】C【知识点】第二次工业革命【解析】【分析】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核心技术的突破和运用中,作出杰出贡献的时代先锋是②德国西门子④美国爱迪生。1866年,德国人西门子研制出实用的发电机。美国科学家爱迪生在1879年研制成功碳丝灯泡,为世界带来了光明,其正式注册的发明就有1300种,被誉为“发明大王”。C项②④曾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核心技术的突破和运用中作出杰出贡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要发明及相关人物及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要发明及相关人物。4.【答案】C【知识点】清末变法图强的尝试与文教革新【解析】【分析】1898年6月,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主要内容有: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员,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提倡办实业,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创办报刊,开放言论,广开言路,训练新式军队等。ABD三项和题干内容不符,不符合题意;C项戊戌变法是与题干内容密切相关的历史事件,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戊戌变法运动的内容。掌握戊戌变法的内容和意义。5.【答案】C【知识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的诞生;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解析】【分析】《权利法案》、《联邦宪法》、《人权宣言》代表着人类民主文明历程的重要成果,反映了人类由专制走向民主,从人治走向法治的趋势。ABD三项和题干知识结构图不符,不符合题意;C项近代西方民主发展的历程是他探究的主题,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近代西方民主发展的历程及学生的归纳能力。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归纳概括能力。6.【答案】B【知识点】近代前夜危机【解析】【分析】据题干关键信息“驱逐荷虏” “ 南海歼倭”,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荷兰殖民者1624年侵占了我国台湾,1661年郑成功率军从金门出发,先后攻取赤嵌楼和台湾城,收复台湾。明朝中期以后,海防松弛,倭患严重,明政府派遣戚继光等抗倭,戚继光组建了一支作战勇敢,纪律严明的“戚家军”,1561年在台州地区九战九捷,迅速荡平浙江境内的倭寇,此后又率军开赴福建和广东,到1565年,东南沿海的倭寇基本肃清。B项①④是题干两个挽联分别称颂的人物,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戚继光抗倭的相关史实。识记与灵活掌握明清抗击外国侵略的英勇斗争。7.【答案】D【知识点】清末变法图强的尝试与文教革新【解析】【分析】根据“2018年是周恩来同志诞辰120周年”可知,周恩来同志出生在1898年,联系所学知识,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因触犯顽固派的利益,遭到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阻挠。1898年9月21日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顽固派发动戊戌政变,大肆捕杀维新党人,戊戌变法失败,前后仅维持了103天。这一年是农历戊戌年,因此被称为“戊戌变法”,因这次变法仅历时103天又称它为“百日维新”。A项日本颁布《明治宪法》是1889年,不符合题意;B项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是1899年,不符合题意;C项德国强占中国胶州湾是1897年,不符合题意;D项中国进行戊戌变法发生在周恩来同志出生之年,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戊戌变法及学生的理解能力。准确判断周恩来同志出生之年是解答本题的关键。8.【答案】D【知识点】义和团运动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解析】【分析】1901年,清政府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战败,被迫与列强签订《辛丑条约》,其中规定赔款白银4.5亿两,划定北京东交民巷划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清政府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D项③④不符合史实,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辛丑条约》的内容及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辛丑条约》的内容。9.【答案】B【知识点】洋务运动与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解析】【分析】据学可知,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汉阳铁厂等都是洋务派创办的企业,既有军事工业也有民用工业,而洋务运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图四大生纱厂是张謇在甲午战后创办的民族企业,是近代民族工业初步发展的代表。综上分析,本题四幅图片属于近代工业的兴起和发展。ACD三项和题干图片内容不符,不符合题意;B项近代工业的兴起和发展是与题干这组图片内容最吻合的主题,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洋务运动,要求具备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0.【答案】(1)明朝郑和的远洋航行无论从船队规模、船只大小、航海距离都堪称当时的世界之最,是当时的西方国家无法比拟的。(2)“英人”一意大利人 哥伦布;“万历(1563--1620年)年间”-1492年。(3)内忧外患。 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迅速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实现了“富国强兵”,开始跻身于资本主义强国之列。中国掀起向西方学习先进科技的洋务运动,却未能挽救中国在甲午战争中的惨败。【知识点】洋务运动与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扩张;新航路开辟;近代前夜危机【解析】【分析】(1)1405-1433年,郑和船队从刘家港出发,先后七次下西洋,郑和船队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船只和航海技术,船上配备航海图和罗盘针,到过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郑和下西洋次数多、规模大、航程远是世界航海史上空前的壮举,比欧洲的远洋航行早半个多世纪。(2)1492年,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布在西班牙王室资助下从西班牙起程,横渡大西洋,经过两个多月航行到达今天的古巴、海地等地,发现了美洲新大陆。所以《海国图志》中的“英人哥伦布”“前明万历(1563一1620年)年间”不符合史实。(3)根据材料可知,19世纪中期中日两国面临的相同困境都是遇到西方列强的入侵,面临民族危机。1868年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迅速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实现了“富国强兵”,开始跻身于资本主义强国之列。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洋务派掀起一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洋务运动只学习西方的技术,没有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失败。故答案为:(1)明朝郑和的远洋航行无论从船队规模、船只大小、航海距离都堪称当时的世界之最,是当时的西方国家无法比拟的。(2)“英人”一意大利人哥伦布;“万历(1563--1620年)年间”-1492年。(3)内忧外患。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迅速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实现了“富国强兵”,开始跻身于资本主义强国之列。中国掀起向西方学习先进科技的洋务运动,却未能挽救中国,在甲午战争中的惨败。【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郑和下西洋、新航路的开辟、明治维新、洋务运动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具备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1.【答案】(1)①改土归流;②明成祖(或朱棣)(2)③1781年在约克镇击溃英军主力:美国独立战争结束。④华盛顿主动放弃继续担任美国总统:开创了民主政治的先河。(3)反对封建君主专制,追求民主;追求自由平等。【知识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美国的诞生;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解析】【分析】(1)雍正帝在西南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改土归流”,加强对西南少数民族管理,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明朝时期,明成祖在元大都的基石上,修建了北京城,北京城有三重,由外向里依次是京城、皇城、宫城,宫城位于北京城的中轴线上,旧称紫禁城,现在称为故宫,故宫按照“前朝后殿”的古制,象征政权中心的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以及帝皇居住的后三宫--乾清宫、交泰宫、坤宁宫。(2)“割据雄于曹刘(曹操、刘备)”反映的是1781年,美法联军在约克镇打败英军,美国独立战争结束。“不传子孙,而创为推举之法……不设王侯之号,不循世袭之规!”反映的是1789年,华盛顿当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在两届任期结束后,他自愿放弃权力不再谋求续任,开创了民主政治的先河。(3)“愤怒的平民们将回廊上28位国王的雕刻或摧毁或削头”说明法国人民反对封建君主专制;“后来改名为“理性神殿”;在教堂内部,圣母玛利亚的塑像被自由女神像取而代之”说明法国人民追求民主;追求自由平等。故答案为:(1)①改土归流;②明成祖(或朱棣)。(2)③1781年在约克镇击溃英军主力:美国独立战争结束。④华盛顿主动放弃继续担任美国总统:开创了民主政治的先河。(3)反对封建君主专制,追求民主;追求自由平等。【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改土归流、故宫、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理解分析史料,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12.【答案】(1)从中国的棉布大量出口到英国变为中国从英国大规模进口棉布。英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本主义制度,最早完成工业革命;鸦片战争后开放了五处通商口岸,打开了中国国门。(2)第二次工业革命。1879 年,美国发明家爱迪生利用电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发明了耐用的白炽灯泡等。【知识点】鸦片战争;第二次工业革命【解析】【分析】(1)1796年“每年销往英国的松江(上海)棉布多达80万匹,少时也有20万匹”说明中国的棉布大量出口到英国,1846年“洋(英)布盛行,价才当梭布三分之一而(布)宽则三倍。松江(今上海) 布市,消减大半”说明中国从英国大规模进口棉布。英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本主义制度,18世纪60年代,工业革命最早在英国开始,1840年前后,英国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工业革命的完成,极大地促进了英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1842年鸦片战争失败后,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规定: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打开了中国国门。(2)根据所学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最大特点是科学和技术结合的更加密切,所以“技术”和“科学"相匹配的实现发端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美国发明家爱迪生利用电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发明了耐用的白炽灯泡、碱性蓄电池、电影摄影机和放映机等。故答案为:(1)从中国的棉布大量出口到英国变为中国从英国大规模进口棉布。英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本主义制度,最早完成工业革命;鸦片战争后开放了五处通商口岸,打开了中国国门。(2)第二次工业革命。1879 年,美国发明家爱迪生利用电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发明了耐用的白炽灯泡等。【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鸦片战争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有关知识。要求学生具备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历史与社会·道德与法治期末统考试卷(历社部分)(学生版).docx 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历史与社会·道德与法治期末统考试卷(历社部分)(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