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嘉兴市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历史与社会·道德与法治期末统考试卷(历社部分)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浙江省嘉兴市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历史与社会·道德与法治期末统考试卷(历社部分)

资源简介

浙江省嘉兴市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历史与社会·道德与法治期末统考试卷(历社部分)
一、选择题
1.(2020八下·嘉兴期末)郑成功在一封严词拒绝侵略军无理要求的信中说:“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这里的“贵国”是指(  )
A.英国 B.荷兰 C.西班牙 D.葡萄牙
2.(2020八下·嘉兴期末)近代学者章太炎就《四库全书》的编纂评价说:“乾隆焚书,其阴骘不后于秦也!”现代历史学家吴晗说:“清人纂修<四库全书)而古书亡矣!”由此可见,两人都(  )
A.否认《四库全书》的文献价值 B.肯定《四库全书》编纂的意义
C.看到了封建专制对文化的摧残 D.主张要彻底批判封建传统文化
3.(2020八下·嘉兴期末)十九世纪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撰写的进化论相关著作中,在讨论有关鸡和金鱼时,参考和引用了被其称作“1596年出版的中国百科全书”中的阐述。由此可以推断(  )
A.《本草纲目》丰富了医药学宝库
B.《天工开物》传到了欧洲各国
C.明代科技在当时仍领先于世界
D.明代科技成就对世界产生了影响
4.(2020八下·嘉兴期末)就民间丝织业,清政府有“机户不得逾百张,张纳税五十金,织造批准给文凭,然后敢织”的规定。至光绪二十年,苏州城乡民间木机总数达一万五千台(明末大概1500台),赖以生活者达十余万人。下列对此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
①清代苏州工商业陷于停滞困境
②清代苏州民间私营手工业发展
③清政府推行“工商皆本”政策
④清政府奉行“工贾皆末”思想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2020八下·嘉兴期末)明代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下列有关此事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发生在公元十五世纪前期
②与途经地区进行了贸易
③当时西洋是现在的大西洋
④最远到达了非洲西海岸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6.(2020八下·嘉兴期末)哥伦布在1492年11月12日的“航海日记”中写道:“陛下应该下决心让他们成为基督徒,我相信只要开始做,就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为西班牙赢得大批主的皈依者,广大的领土和巨大的财富以及他们所有的人。”由此可见(  )
①哥伦布航海是秘密巡视西班牙的殖民地
②哥伦布争取西班牙国王对其航海的支持
③开辟新航路的本意是寻找美洲的基督徒
④殖民扩张是西欧开辟新航路的重要动机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7.(2020八下·嘉兴期末)屈勒味林《英国史》这样描述:(1688年革命)真正“光荣”的地方,它是不流血的,它无须乎内战、屠杀、放逐或报复……往日国王及国会间糜费精神的竞争今改而为两者之合作,而国会则占着上风。这反映了英国(  )
A.暴力推翻了斯图亚特王朝 B.确立了民主共和政体
C.取得了王权对议会的胜利 D.结束了封建专制统治
8.(2020八下·嘉兴期末)一项造福人类的伟大发明,总有发明它的伟大人物。下列就发明和其发明者的联结,正确的是(  )
A.蒸汽机车——富尔顿 B.内燃机——爱迪生
C.白炽灯泡——法拉第 D.无线电报——马可尼
9.(2020八下·嘉兴期末)阅读下面“英、美工业生产占世界相对份额(1830--1900年)”对比表。下列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年份 1750 1800 1 830 1860 1880 1900
英国(%) 1.9 4.3 9.5 19.9 22.9 18.5
美国(%) 0.1 0.8 2.4 7.2 14.7 23.6
①第一次工业革命使英美工业都获得较快发展
②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美国工业逐渐赶超了英国
③英国工业在十九世纪末期陷人了停滯和倒退
④美国工业的崛起是英国工业发展的最大阻力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0.(2020八下·嘉兴期末)“1863年元月1日起,凡在当地人民尚在反抗合众国的任何一州之内,或一州的指明地区之内,为人占有而做奴隶的人们都应在那时及以后永远获得自由。”美国历史上这一重要文告(  )
A.宣布脱离英国的统治而独立 B.加快获得民族解放的进程
C.使战争局势朝有利于北方转变 D.表明要通过王朝战争实现统一
11.(2020八下·嘉兴期末)下图反映了1920年浙江的陈望道先生在翻译一部重要著作。这一著作的原著(  )
①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起草
②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纲领性文件
③它的问世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
④被称为历史上“第一个人权宣言’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20八下·嘉兴期末)浙江是近代遭受外来侵略深重的地区,也是抗击外敌的前沿地区。回答下题。
12.近代某不平等条约规定杭州开放为通商口岸。这一条约的签订(  )
A.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
B.使清政府完全堕落为“洋人的朝廷”
C.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
D.使中国主权和领土再遭到破坏
13.据史书记载,清道光(1821-1850年)二十二年四月初九,侵略军分三路攻打嘉兴乍浦,遭到乍浦驻军和乡勇的沉重打击。这里乍浦驻军和乡勇抗击的应该是(  )
A.英法联军 B.八国联军 C.英国侵略者 D.日本侵略者
二、非选择题
14.(2020八下·嘉兴期末)聚焦教育差异,探索历史变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清代重视科举,地方学校的教学只剩考课,实际上成了科举的预备场所。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在《日知录》中就这样批判道:“天下之人惟知此物可以取科名、享富贵。此之谓学问,此之谓士人,而他书一切不观。”
材料二:英国国会在1406年颁布了一项保证个人受教育的法案。15 世纪以后,教学思想和内容发生变化,更强调理性和实用性。至18世纪中期,学校主要课程都是“七艺”,即:文法、逻辑、修辞、算术、天文、几何、音乐。
材料三:1792年访华的英国使臣马戛尔尼在《乾隆英使觐见记》一书中指出:“中国上等人之受有教育者若任其居住本国,不与外界接触,其开化之程度已足称完备;若令其与世界民族相见则知识殊形缺乏。”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推断清代这一时期学校教学的主要内容。
(2)联系材料二和相关史实,从文化领域变革的影响角度,探寻英国教学思想和内容发生变化的原因。
(3)综合三则材料,概括清代这一时期学校教育的落后之处,并简要说明洋务运动是如何就此对症下药的。
15.(2020八下·嘉兴期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88年,康有为在给光绪皇帝的第一次上书中说:“日本崎岖小岛,近者君臣变法兴治,十余年间,百废俱举。”后来康有为受光绪皇帝召见时又称:“泰西讲求三百年而治,日本施行三十年而强,吾中国国土之大,人民之众,变法三年,可以自立,此后则蒸蒸日上,富强可驾万国。”
材料二:胡造在《留学日记》中说:“使戊成政变不致推翻,行二十年新政,或已致中国于富强矣。”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指出:“作为一场思想文化运动,新学家们带来的解放作用远不是西太后发动的政变所能剿洗干净的。从这时候起,第一批具有近代意义的知识分子已经出现……成为最自觉的承担时代使命的社会力量。”
(1)材料一中“近者君臣变法兴治”是指日本的哪一历史大事? 之后日本确立了怎样的政治体制?
(2)材料一表明康有为对日本“变法兴治”持什么态度?结合相关历史知识推断康有为持这一态度的原因。(要求史论结合,逻辑严密)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评析戊戌变法的历史功绩。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近代前夜危机
【解析】【分析】题中这句话出自郑成功给荷兰殖民者的一封信。依据已学知识可知,明末,荷兰殖民者侵占了我国台湾地区,残酷的屠杀和奴役当地人民,并以台湾为据点经常骚扰大陆沿海地区。1661年,郑成功率领大军从金门出发,跨海作战,打败荷兰殖民者。1662年荷兰殖民者投降,台湾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ACD三项都不是题干里的“贵国”所指的对象,不符合题意;
B项荷兰是题干里的“贵国”所指的对象,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郑成功收复台湾,要求运用所学解读题干信息。
2.【答案】C
【知识点】皇权膨胀
【解析】【分析】“乾隆焚书,其阴骘不后于秦也!”“清人纂修《四库全书》而古书亡矣!”都看到了封建专制对文化的摧残。
ABD三项理解错误,不符合题意;
C项看到了封建专制对文化的摧残理解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清朝时期的文化专制及学生准确解读历史材料的能力。大致理解题干意思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3.【答案】D
【知识点】新旧交替的明清文化
【解析】【分析】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撰写的进化论相关著作中参考和引用了被其称作“1596年出版的中国百科全书”中的阐述,表明明代科技成就对世界产生了影响。
ABC三项和题干材料不符,不符合题意;
D项明代科技成就对世界产生了影响理解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明代科技成就对世界的影响及学生的理解能力。要求掌握明代科技成就对世界的影响。
4.【答案】C
【知识点】农耕文明的繁盛
【解析】【分析】题干材料“机户不得逾百张,张纳税五十金,织造批准给文凭,然后敢织”“至光绪二十年,苏州城乡民间木机总数达一万五千台”说明清代苏州民间私营手工业发展;对“机户”的限制及“苏州城乡民间木机总数达一万五千台(明末大概1500台),赖以生活者达十余万人”可见清政府奉行“工贾皆末”思想。
C项②④解读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明清经济的发展及学生准确解读历史材料的能力。识记并灵活掌握明清经济的发展。
5.【答案】A
【知识点】近代前夜危机
【解析】【分析】1405-1433年,郑和船队从刘家港出发,先后七次下西洋,到过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郑和下西洋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友好往来和经济交流,促进了南洋地区社会经济发展。①②叙述正确。郑和下西洋的“西洋”是文莱以西的的东南亚、 印度洋及沿岸一带,故③④叙述错误。
A项①②叙述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郑和下西洋的相关知识。理解并识记郑和下西洋的史实。
6.【答案】B
【知识点】新航路开辟
【解析】【分析】“陛下应该下决心让他们成为基督徒,我相信只要开始做,就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为西班牙赢得大批主的皈依者,广大的领土和巨大的财富以及他们所有的人。”一方面反映了哥伦布争取西班牙国王对其航海的支持,另一方面说明殖民扩张是西欧开辟新航路的重要动机。②④理解正确。
B项②④理解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新航路开辟的相关知识,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
7.【答案】D
【知识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中的“1688年革命”,结合所学可知,1688年,英国议会邀请詹姆士二世的女儿玛丽和她的丈夫荷兰执政威廉承袭英国王位,共同统治英国,结束了斯图亚特王朝的王权封建专制统治。
ABC三项和题干材料不符,不符合题意;
D项结束了封建专制统治理解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光荣革命及学生准确解读历史材料的能力。掌握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相关知识。
8.【答案】D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
【解析】【分析】A项蒸汽机车——富尔顿错误,1825年,斯蒂芬森设计制造的旅行号蒸汽机车在新铺设的铁路上试车成功。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把蒸汽机作为船的动力机,发明了汽船,使人类在水路交通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不符合题意;
B项内燃机——爱迪生错误,美国科学家爱迪生在1879年研制成功碳丝灯泡,为世界带来了光明,其正式注册的发明就有1300种,被誉为“发明大王”; 1885年,卡尔 本茨成功制造出世界第一辆内燃机汽车,不符合题意;
C项白炽灯泡——法拉第错误,法拉第发明电磁感应现象,爱迪生发明了耐用的白炽灯泡,不符合题意;
D项无线电报——马可尼正确,19世纪90年代,意大利工程师马可尼发明了无线电报,并在英、法两国之间试验,成功实现了横穿英吉利海峡的无线电发报,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工业革命的重大发明及人物。要求识记基础史实。
9.【答案】A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
【解析】【分析】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六十年代,完成于19世纪上半期,从题干表格中可看出在此期间英美工业都获得较快发展;1900年英国工业生产占世界相对份额为18.5%,美国工业生产占世界相对份额为23.6%,1900年处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说明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美国工业逐渐赶超了英国。③在题干表格中不能体现,④不符合史实。
A项①②解读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表格为依托,考查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要求学生具备准确解读历史材料的能力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0.【答案】C
【知识点】资本主义的扩张
【解析】【分析】由“1863年元月1日起,凡在当地人民尚在反抗合众国的任何一州之内,或一州的指明地区之内,为人占有而做奴隶的人们都应在那时及以后永远获得自由。”可知,这是林肯政府在1862年颁布的《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内容,它调动了黑人奴隶的积极性,为北方最后获得胜利奠定了基础。
ABD三项理解错误,不符合题意;
C项使战争局势朝有利于北方转变理解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相关知识。注意对材料的解读,识记《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11.【答案】A
【知识点】工人斗争及马克思主义诞生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图片中的《共产党宣言》,1848年,马克思和恩格斯起草的纲领性文献《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诞生。①②③正确,④被称为历史上“第一个人权宣言“的是《独立宣言》,不符合题意。
A项①②③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共产党宣言》及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与识记《共产党宣言》的相关史实。
【答案】12.D
13.C
【知识点】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狂潮
【解析】【点评】(1)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马关条约》,要求具备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马关条约》的内容及影响。
(2)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鸦片战争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运用所学解读材料信息。
12.根据所学知识,1895年,清政府被迫同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其中规定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等,方便列强对中国进行商品输出,侵略势力深入内地,使中国主权和领土再次遭到破坏。
A项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的是《南京条约》,不符合题意;
B项使清政府完全堕落为“洋人的朝廷”的是《辛丑条约》,不符合题意;
C项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的是方便列强对中国进行商品输出,侵略势力深入内地,不符合题意;
D项使中国主权和领土再遭到破坏的是《马关条约》,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3.根据题干中的“清道光(1821-1850年) 二十二年”这一信息,可知指的是1842年,联系所学知识,1840-1842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侵略中国,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南京条约》。
ABD三项和题干时间不符,不符合题意;
C项英国侵略者应该是题干里乍浦驻军和乡勇抗击的对象,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4.【答案】(1)攻读经书,钻研八股。
(2)14 世纪开始的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其人文主义思潮推动了英国对个人受教育的重视,教学内容强调理性和实用性。16 世纪至17世纪的科学革命,产生了近代科学,促使英国教育进一步重视科学知识的普及。
(3)学校教育缺少科学技术的课程,对国外的情况没有足够关注。对此,洋务运动中,洋务派先后创办了三十多所新式学校,增加西方的天文、算学等课程,培养翻译、军事和科技人才;洋务派还选送了几批留学生出国深造。
【知识点】文艺复兴;科学革命;皇权膨胀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清代重视科举,地方学校的教学只剩考课,实际上成了科举的预备场所......天下之人惟知此物可以取科名、享富贵。此之谓学问,此之谓士人,而他书一切不观。”联系所学知识,明清时期许多读书人只顾埋头攻读经书,钻研八股,却不讲求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考中做官后,他们大多成为皇帝的忠实奴仆,这种制度禁锢了知识分子的思想,不利于社会的进步。
(2)根据材料二中的“1406年“”15 世纪以后“”18世纪中期“,联系所学知识,14世纪-17世纪的文艺复兴,要求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提倡发扬人的个性,追求人在现实生活中的幸福,人文主义思潮广为流行,推动了英国对个人受教育的重视,教学内容强调理性和实用性。16-17世纪,欧洲近代科学兴起,被称为“科学革命”,17世纪英国成为世界科学中心,促使英国教育进一步重视科学知识的普及。
(3)清朝学校教育制度与科举制度密不可分,缺少科学技术的课程,清朝由于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对国外的情况没有足够关注。为了适应洋务运动的需要,洋务派创办了新式学校,即京师同文馆,以外国人为教习,专门培养外文译员,课程开始时只设英文,后来增设法文、德文、俄文、日文,同治六年又添设算学馆,教授天文、算学,同时还选送留学生出国深造,培养了一批翻译、军事和科技人才。
故答案为:(1)攻读经书,钻研八股。
(2)14 世纪开始的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其人文主义思潮推动了英国对个人受教育的重视,教学内容强调理性和实用性。16 世纪至17世纪的科学革命,产生了近代科学,促使英国教育进一步重视科学知识的普及。
(3)学校教育缺少科学技术的课程,对国外的情况没有足够关注。对此,洋务运动中,洋务派先后创办了三十多所新式学校,增加西方的天文、算学等课程,培养翻译、军事和科技人才;洋务派还选送了几批留学生出国深造。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清代的教育和英国的教育。要求具备准确解读历史材料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5.【答案】(1)明治维新。君主立宪。
(2)示例:康有为主张学习西方,实行维新变法,实现国家富强;而日本的明治维新正是学习西方、走上发展资本主义道路、从而实现富国强兵的成功范例,因而获得康有为的赞赏。
(3)戊戌变法是 维新派发动的一场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戊戌变法采取的准许百姓向朝廷上书、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开办新式学堂等变法措施,是中国摆脱悲惨命运、实现强国富民的有益尝试和努力。戊戌变法推动了中国人民的觉醒和进步,在思想则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知识点】清末变法图强的尝试与文教革新;资本主义的扩张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中的“1888年,康有为在给光绪皇帝的第一次上书中说:‘日本崎岖小岛,近者君臣变法兴治,十余年间,百废俱举。’......日本施行三十年而强”可知“近者君臣变法兴治”指的是日本1868年的明治维新。1889年日本颁布的《大日本帝国宪法》,规定日本的政体形式是君主立宪制。
(2)材料一表明康有为对日本“变法兴治” 持肯定态度,主张学习西方,变法图强。康有为之所以持这一态度,是因为日本明治维新学习欧美国家,最终成功,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成为近代亚洲唯一的强国。
(3)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奋起救亡图存,提倡学习西方,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这些主张是爱国的进步的。戊戌变法促进了民主意识的觉醒和爱国运动的发展;有利于中国经济、政治的近代化;在当时的中国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传播;形成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故答案为:(1)明治维新。君主立宪。
(2)示例:康有为主张学习西方,实行维新变法,实现国家富强;而日本的明治维新正是学习西方、走上发展资本主义道路、从而实现富国强兵的成功范例,因而获得康有为的赞赏。
(3)戊戌变法是维新派发动的一场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戊戌变法采取的准许百姓向朝廷上书、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开办新式学堂等变法措施,是中国摆脱悲惨命运、实现强国富民的有益尝试和努力。戊戌变法推动了中国人民的觉醒和进步,在思想则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明治维新和戊戌变法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具备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 / 1浙江省嘉兴市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历史与社会·道德与法治期末统考试卷(历社部分)
一、选择题
1.(2020八下·嘉兴期末)郑成功在一封严词拒绝侵略军无理要求的信中说:“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这里的“贵国”是指(  )
A.英国 B.荷兰 C.西班牙 D.葡萄牙
【答案】B
【知识点】近代前夜危机
【解析】【分析】题中这句话出自郑成功给荷兰殖民者的一封信。依据已学知识可知,明末,荷兰殖民者侵占了我国台湾地区,残酷的屠杀和奴役当地人民,并以台湾为据点经常骚扰大陆沿海地区。1661年,郑成功率领大军从金门出发,跨海作战,打败荷兰殖民者。1662年荷兰殖民者投降,台湾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ACD三项都不是题干里的“贵国”所指的对象,不符合题意;
B项荷兰是题干里的“贵国”所指的对象,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郑成功收复台湾,要求运用所学解读题干信息。
2.(2020八下·嘉兴期末)近代学者章太炎就《四库全书》的编纂评价说:“乾隆焚书,其阴骘不后于秦也!”现代历史学家吴晗说:“清人纂修<四库全书)而古书亡矣!”由此可见,两人都(  )
A.否认《四库全书》的文献价值 B.肯定《四库全书》编纂的意义
C.看到了封建专制对文化的摧残 D.主张要彻底批判封建传统文化
【答案】C
【知识点】皇权膨胀
【解析】【分析】“乾隆焚书,其阴骘不后于秦也!”“清人纂修《四库全书》而古书亡矣!”都看到了封建专制对文化的摧残。
ABD三项理解错误,不符合题意;
C项看到了封建专制对文化的摧残理解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清朝时期的文化专制及学生准确解读历史材料的能力。大致理解题干意思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3.(2020八下·嘉兴期末)十九世纪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撰写的进化论相关著作中,在讨论有关鸡和金鱼时,参考和引用了被其称作“1596年出版的中国百科全书”中的阐述。由此可以推断(  )
A.《本草纲目》丰富了医药学宝库
B.《天工开物》传到了欧洲各国
C.明代科技在当时仍领先于世界
D.明代科技成就对世界产生了影响
【答案】D
【知识点】新旧交替的明清文化
【解析】【分析】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撰写的进化论相关著作中参考和引用了被其称作“1596年出版的中国百科全书”中的阐述,表明明代科技成就对世界产生了影响。
ABC三项和题干材料不符,不符合题意;
D项明代科技成就对世界产生了影响理解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明代科技成就对世界的影响及学生的理解能力。要求掌握明代科技成就对世界的影响。
4.(2020八下·嘉兴期末)就民间丝织业,清政府有“机户不得逾百张,张纳税五十金,织造批准给文凭,然后敢织”的规定。至光绪二十年,苏州城乡民间木机总数达一万五千台(明末大概1500台),赖以生活者达十余万人。下列对此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
①清代苏州工商业陷于停滞困境
②清代苏州民间私营手工业发展
③清政府推行“工商皆本”政策
④清政府奉行“工贾皆末”思想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知识点】农耕文明的繁盛
【解析】【分析】题干材料“机户不得逾百张,张纳税五十金,织造批准给文凭,然后敢织”“至光绪二十年,苏州城乡民间木机总数达一万五千台”说明清代苏州民间私营手工业发展;对“机户”的限制及“苏州城乡民间木机总数达一万五千台(明末大概1500台),赖以生活者达十余万人”可见清政府奉行“工贾皆末”思想。
C项②④解读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明清经济的发展及学生准确解读历史材料的能力。识记并灵活掌握明清经济的发展。
5.(2020八下·嘉兴期末)明代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下列有关此事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发生在公元十五世纪前期
②与途经地区进行了贸易
③当时西洋是现在的大西洋
④最远到达了非洲西海岸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A
【知识点】近代前夜危机
【解析】【分析】1405-1433年,郑和船队从刘家港出发,先后七次下西洋,到过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郑和下西洋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友好往来和经济交流,促进了南洋地区社会经济发展。①②叙述正确。郑和下西洋的“西洋”是文莱以西的的东南亚、 印度洋及沿岸一带,故③④叙述错误。
A项①②叙述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郑和下西洋的相关知识。理解并识记郑和下西洋的史实。
6.(2020八下·嘉兴期末)哥伦布在1492年11月12日的“航海日记”中写道:“陛下应该下决心让他们成为基督徒,我相信只要开始做,就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为西班牙赢得大批主的皈依者,广大的领土和巨大的财富以及他们所有的人。”由此可见(  )
①哥伦布航海是秘密巡视西班牙的殖民地
②哥伦布争取西班牙国王对其航海的支持
③开辟新航路的本意是寻找美洲的基督徒
④殖民扩张是西欧开辟新航路的重要动机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答案】B
【知识点】新航路开辟
【解析】【分析】“陛下应该下决心让他们成为基督徒,我相信只要开始做,就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为西班牙赢得大批主的皈依者,广大的领土和巨大的财富以及他们所有的人。”一方面反映了哥伦布争取西班牙国王对其航海的支持,另一方面说明殖民扩张是西欧开辟新航路的重要动机。②④理解正确。
B项②④理解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新航路开辟的相关知识,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
7.(2020八下·嘉兴期末)屈勒味林《英国史》这样描述:(1688年革命)真正“光荣”的地方,它是不流血的,它无须乎内战、屠杀、放逐或报复……往日国王及国会间糜费精神的竞争今改而为两者之合作,而国会则占着上风。这反映了英国(  )
A.暴力推翻了斯图亚特王朝 B.确立了民主共和政体
C.取得了王权对议会的胜利 D.结束了封建专制统治
【答案】D
【知识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中的“1688年革命”,结合所学可知,1688年,英国议会邀请詹姆士二世的女儿玛丽和她的丈夫荷兰执政威廉承袭英国王位,共同统治英国,结束了斯图亚特王朝的王权封建专制统治。
ABC三项和题干材料不符,不符合题意;
D项结束了封建专制统治理解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光荣革命及学生准确解读历史材料的能力。掌握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相关知识。
8.(2020八下·嘉兴期末)一项造福人类的伟大发明,总有发明它的伟大人物。下列就发明和其发明者的联结,正确的是(  )
A.蒸汽机车——富尔顿 B.内燃机——爱迪生
C.白炽灯泡——法拉第 D.无线电报——马可尼
【答案】D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
【解析】【分析】A项蒸汽机车——富尔顿错误,1825年,斯蒂芬森设计制造的旅行号蒸汽机车在新铺设的铁路上试车成功。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把蒸汽机作为船的动力机,发明了汽船,使人类在水路交通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不符合题意;
B项内燃机——爱迪生错误,美国科学家爱迪生在1879年研制成功碳丝灯泡,为世界带来了光明,其正式注册的发明就有1300种,被誉为“发明大王”; 1885年,卡尔 本茨成功制造出世界第一辆内燃机汽车,不符合题意;
C项白炽灯泡——法拉第错误,法拉第发明电磁感应现象,爱迪生发明了耐用的白炽灯泡,不符合题意;
D项无线电报——马可尼正确,19世纪90年代,意大利工程师马可尼发明了无线电报,并在英、法两国之间试验,成功实现了横穿英吉利海峡的无线电发报,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工业革命的重大发明及人物。要求识记基础史实。
9.(2020八下·嘉兴期末)阅读下面“英、美工业生产占世界相对份额(1830--1900年)”对比表。下列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年份 1750 1800 1 830 1860 1880 1900
英国(%) 1.9 4.3 9.5 19.9 22.9 18.5
美国(%) 0.1 0.8 2.4 7.2 14.7 23.6
①第一次工业革命使英美工业都获得较快发展
②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美国工业逐渐赶超了英国
③英国工业在十九世纪末期陷人了停滯和倒退
④美国工业的崛起是英国工业发展的最大阻力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A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
【解析】【分析】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六十年代,完成于19世纪上半期,从题干表格中可看出在此期间英美工业都获得较快发展;1900年英国工业生产占世界相对份额为18.5%,美国工业生产占世界相对份额为23.6%,1900年处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说明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美国工业逐渐赶超了英国。③在题干表格中不能体现,④不符合史实。
A项①②解读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表格为依托,考查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要求学生具备准确解读历史材料的能力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0.(2020八下·嘉兴期末)“1863年元月1日起,凡在当地人民尚在反抗合众国的任何一州之内,或一州的指明地区之内,为人占有而做奴隶的人们都应在那时及以后永远获得自由。”美国历史上这一重要文告(  )
A.宣布脱离英国的统治而独立 B.加快获得民族解放的进程
C.使战争局势朝有利于北方转变 D.表明要通过王朝战争实现统一
【答案】C
【知识点】资本主义的扩张
【解析】【分析】由“1863年元月1日起,凡在当地人民尚在反抗合众国的任何一州之内,或一州的指明地区之内,为人占有而做奴隶的人们都应在那时及以后永远获得自由。”可知,这是林肯政府在1862年颁布的《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内容,它调动了黑人奴隶的积极性,为北方最后获得胜利奠定了基础。
ABD三项理解错误,不符合题意;
C项使战争局势朝有利于北方转变理解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相关知识。注意对材料的解读,识记《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11.(2020八下·嘉兴期末)下图反映了1920年浙江的陈望道先生在翻译一部重要著作。这一著作的原著(  )
①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起草
②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纲领性文件
③它的问世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
④被称为历史上“第一个人权宣言’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A
【知识点】工人斗争及马克思主义诞生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图片中的《共产党宣言》,1848年,马克思和恩格斯起草的纲领性文献《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诞生。①②③正确,④被称为历史上“第一个人权宣言“的是《独立宣言》,不符合题意。
A项①②③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共产党宣言》及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与识记《共产党宣言》的相关史实。
(2020八下·嘉兴期末)浙江是近代遭受外来侵略深重的地区,也是抗击外敌的前沿地区。回答下题。
12.近代某不平等条约规定杭州开放为通商口岸。这一条约的签订(  )
A.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
B.使清政府完全堕落为“洋人的朝廷”
C.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
D.使中国主权和领土再遭到破坏
13.据史书记载,清道光(1821-1850年)二十二年四月初九,侵略军分三路攻打嘉兴乍浦,遭到乍浦驻军和乡勇的沉重打击。这里乍浦驻军和乡勇抗击的应该是(  )
A.英法联军 B.八国联军 C.英国侵略者 D.日本侵略者
【答案】12.D
13.C
【知识点】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狂潮
【解析】【点评】(1)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马关条约》,要求具备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马关条约》的内容及影响。
(2)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鸦片战争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运用所学解读材料信息。
12.根据所学知识,1895年,清政府被迫同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其中规定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等,方便列强对中国进行商品输出,侵略势力深入内地,使中国主权和领土再次遭到破坏。
A项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的是《南京条约》,不符合题意;
B项使清政府完全堕落为“洋人的朝廷”的是《辛丑条约》,不符合题意;
C项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的是方便列强对中国进行商品输出,侵略势力深入内地,不符合题意;
D项使中国主权和领土再遭到破坏的是《马关条约》,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3.根据题干中的“清道光(1821-1850年) 二十二年”这一信息,可知指的是1842年,联系所学知识,1840-1842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侵略中国,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南京条约》。
ABD三项和题干时间不符,不符合题意;
C项英国侵略者应该是题干里乍浦驻军和乡勇抗击的对象,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二、非选择题
14.(2020八下·嘉兴期末)聚焦教育差异,探索历史变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清代重视科举,地方学校的教学只剩考课,实际上成了科举的预备场所。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在《日知录》中就这样批判道:“天下之人惟知此物可以取科名、享富贵。此之谓学问,此之谓士人,而他书一切不观。”
材料二:英国国会在1406年颁布了一项保证个人受教育的法案。15 世纪以后,教学思想和内容发生变化,更强调理性和实用性。至18世纪中期,学校主要课程都是“七艺”,即:文法、逻辑、修辞、算术、天文、几何、音乐。
材料三:1792年访华的英国使臣马戛尔尼在《乾隆英使觐见记》一书中指出:“中国上等人之受有教育者若任其居住本国,不与外界接触,其开化之程度已足称完备;若令其与世界民族相见则知识殊形缺乏。”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推断清代这一时期学校教学的主要内容。
(2)联系材料二和相关史实,从文化领域变革的影响角度,探寻英国教学思想和内容发生变化的原因。
(3)综合三则材料,概括清代这一时期学校教育的落后之处,并简要说明洋务运动是如何就此对症下药的。
【答案】(1)攻读经书,钻研八股。
(2)14 世纪开始的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其人文主义思潮推动了英国对个人受教育的重视,教学内容强调理性和实用性。16 世纪至17世纪的科学革命,产生了近代科学,促使英国教育进一步重视科学知识的普及。
(3)学校教育缺少科学技术的课程,对国外的情况没有足够关注。对此,洋务运动中,洋务派先后创办了三十多所新式学校,增加西方的天文、算学等课程,培养翻译、军事和科技人才;洋务派还选送了几批留学生出国深造。
【知识点】文艺复兴;科学革命;皇权膨胀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清代重视科举,地方学校的教学只剩考课,实际上成了科举的预备场所......天下之人惟知此物可以取科名、享富贵。此之谓学问,此之谓士人,而他书一切不观。”联系所学知识,明清时期许多读书人只顾埋头攻读经书,钻研八股,却不讲求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考中做官后,他们大多成为皇帝的忠实奴仆,这种制度禁锢了知识分子的思想,不利于社会的进步。
(2)根据材料二中的“1406年“”15 世纪以后“”18世纪中期“,联系所学知识,14世纪-17世纪的文艺复兴,要求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提倡发扬人的个性,追求人在现实生活中的幸福,人文主义思潮广为流行,推动了英国对个人受教育的重视,教学内容强调理性和实用性。16-17世纪,欧洲近代科学兴起,被称为“科学革命”,17世纪英国成为世界科学中心,促使英国教育进一步重视科学知识的普及。
(3)清朝学校教育制度与科举制度密不可分,缺少科学技术的课程,清朝由于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对国外的情况没有足够关注。为了适应洋务运动的需要,洋务派创办了新式学校,即京师同文馆,以外国人为教习,专门培养外文译员,课程开始时只设英文,后来增设法文、德文、俄文、日文,同治六年又添设算学馆,教授天文、算学,同时还选送留学生出国深造,培养了一批翻译、军事和科技人才。
故答案为:(1)攻读经书,钻研八股。
(2)14 世纪开始的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其人文主义思潮推动了英国对个人受教育的重视,教学内容强调理性和实用性。16 世纪至17世纪的科学革命,产生了近代科学,促使英国教育进一步重视科学知识的普及。
(3)学校教育缺少科学技术的课程,对国外的情况没有足够关注。对此,洋务运动中,洋务派先后创办了三十多所新式学校,增加西方的天文、算学等课程,培养翻译、军事和科技人才;洋务派还选送了几批留学生出国深造。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清代的教育和英国的教育。要求具备准确解读历史材料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5.(2020八下·嘉兴期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88年,康有为在给光绪皇帝的第一次上书中说:“日本崎岖小岛,近者君臣变法兴治,十余年间,百废俱举。”后来康有为受光绪皇帝召见时又称:“泰西讲求三百年而治,日本施行三十年而强,吾中国国土之大,人民之众,变法三年,可以自立,此后则蒸蒸日上,富强可驾万国。”
材料二:胡造在《留学日记》中说:“使戊成政变不致推翻,行二十年新政,或已致中国于富强矣。”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指出:“作为一场思想文化运动,新学家们带来的解放作用远不是西太后发动的政变所能剿洗干净的。从这时候起,第一批具有近代意义的知识分子已经出现……成为最自觉的承担时代使命的社会力量。”
(1)材料一中“近者君臣变法兴治”是指日本的哪一历史大事? 之后日本确立了怎样的政治体制?
(2)材料一表明康有为对日本“变法兴治”持什么态度?结合相关历史知识推断康有为持这一态度的原因。(要求史论结合,逻辑严密)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评析戊戌变法的历史功绩。
【答案】(1)明治维新。君主立宪。
(2)示例:康有为主张学习西方,实行维新变法,实现国家富强;而日本的明治维新正是学习西方、走上发展资本主义道路、从而实现富国强兵的成功范例,因而获得康有为的赞赏。
(3)戊戌变法是 维新派发动的一场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戊戌变法采取的准许百姓向朝廷上书、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开办新式学堂等变法措施,是中国摆脱悲惨命运、实现强国富民的有益尝试和努力。戊戌变法推动了中国人民的觉醒和进步,在思想则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知识点】清末变法图强的尝试与文教革新;资本主义的扩张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中的“1888年,康有为在给光绪皇帝的第一次上书中说:‘日本崎岖小岛,近者君臣变法兴治,十余年间,百废俱举。’......日本施行三十年而强”可知“近者君臣变法兴治”指的是日本1868年的明治维新。1889年日本颁布的《大日本帝国宪法》,规定日本的政体形式是君主立宪制。
(2)材料一表明康有为对日本“变法兴治” 持肯定态度,主张学习西方,变法图强。康有为之所以持这一态度,是因为日本明治维新学习欧美国家,最终成功,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成为近代亚洲唯一的强国。
(3)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奋起救亡图存,提倡学习西方,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这些主张是爱国的进步的。戊戌变法促进了民主意识的觉醒和爱国运动的发展;有利于中国经济、政治的近代化;在当时的中国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传播;形成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故答案为:(1)明治维新。君主立宪。
(2)示例:康有为主张学习西方,实行维新变法,实现国家富强;而日本的明治维新正是学习西方、走上发展资本主义道路、从而实现富国强兵的成功范例,因而获得康有为的赞赏。
(3)戊戌变法是维新派发动的一场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戊戌变法采取的准许百姓向朝廷上书、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开办新式学堂等变法措施,是中国摆脱悲惨命运、实现强国富民的有益尝试和努力。戊戌变法推动了中国人民的觉醒和进步,在思想则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明治维新和戊戌变法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具备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