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历史与社会·道德与法治期末统考试卷(历社部分)一、选择题1.(2020八下·婺城期末)热播电视剧《宫》中的女主“晴川"穿越到了清朝,以下符合她看到的情景有( )①郑和率领船队下西洋②皇帝选调亲信设立军机处③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④戚继光在东南沿海抗倭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C【知识点】近代前夜危机;皇权膨胀【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①郑和率领船队下西洋是在明朝时期,②皇帝选调亲信设立军机处是在清雍正时期,③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是在清康熙帝时期,④戚继光在东南沿海抗倭是在明朝时期。C项②③符合她看到的情景,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清朝的历史。要求学生具备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2.(2020八下·婺城期末)“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 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对材料中“这场战争”的论述正确的是( )A.中国进入了资本主义社会 B.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C.结束了中国封建帝制的统治 D.农耕文明发展达到鼎盛时期【答案】B【知识点】鸦片战争【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 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可知这是1840年的中英鸦片战争,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ACD三项论述错误,不符合题意;B项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论述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鸦片战争的影响及学生对材料的分析和理解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抓住题干材料信息准确判断反映的是鸦片战争。3.(2020八下·婺城期末)下列条约中含有“割占领土”这一条款的是( )①《南京条约》②《天津条约》③《马关条约》④《辛丑条约》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答案】B【知识点】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狂潮;义和团运动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解析】【分析】1842年8月签订的中英《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给英国;1895年的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①③含有“割占领土”这一条款,②④不含 “割占领土”。B项①③含有“割占领土”这一条款,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南京条约》、《天津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的内容。要求识记基础史实。4.(2020八下·婺城期末)电影《1492征服天堂》的插曲中写道:“征服了天堂的你,却征服不了对黄金的欲望:执着的水手,却没有看到东方的黄金和香料。”材料中的“天堂”“你”分别是指( )A.好望角 迪亚士 B.印度 达·伽马C.美洲 哥伦布 D.菲律宾 麦哲伦【答案】C【知识点】新航路开辟【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492年,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布在西班牙王室资助下从西班牙起程,横渡大西洋,经过两个多月航行到达今天美洲的古巴、海地等地。ABD三项都不是题干材料中的“天堂”“你”所指的内容,不符合题意;C项美洲 哥伦布是题干材料中的“天堂”“你”所指的内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哥伦布的主要成就。要求学生运用所学解读材料信息。5.(2020八下·婺城期末)下表是18世纪中期至19世纪上半期,英国离开农村和农业人口统计,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年份 1751-1780 1781-1790 1801-1810 1811-1820 1821-1830 1851城乡人口比例流动人口 75000 78000 138000 214000 267000 52:48A.革命和内战 B.海外殖民活动C.交通工具的革新 D.工业化和城市化【答案】D【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解析】【分析】分析表格可知,英国从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上半期,流动人口不断增加,1851城乡人口比例为52:48,农村人口比重不断减少,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英国工业在国民生产总值所占的比重逐渐增加,农业则逐渐减少;19世纪40年代,工业超过农业,英国进入工业化时代,逐步走上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的道路,大量农村人口涌向城市,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ACD三项都不是出现题干现象的原因,不符合题意;D项工业化和城市化是出现题干现象的原因,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具备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6.(2020八下·婺城期末)历史人物是历史事件的发起者和当事人,在社会发展过程中起着特殊的作用。下列人物与事件搭配正确的是( )①克伦威尔——领导了“光荣革命”②卢梭——提出“人民 主权”理论③罗伯斯庇尔——颁布《人权宣言》④但丁——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先驱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C【知识点】启蒙运动;文艺复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解析】【分析】1658年克伦威尔因病去世,“光荣革命”发生在1688年,故①搭配错误;启蒙思想家卢梭否定封建王权,认为人民有权推翻违反民意、侵犯人权的政府,主张每个人生而自由、平等,从而进一步提出了“人民主权说”,故②搭配正确; 1789年8月,法国资产阶级颁布《人权宣言》,1793年,以罗伯斯比尔为首的雅各宾派掌握了国家政权,故③搭配错误;但丁是文艺复兴的先驱,他的代表作品是《神曲》,故④搭配正确。C项②④搭配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古代历史人物与相应事件,要求识记基础史实。二、非选择题7.(2020八下·婺城期末)面对工业文明浪潮的冲击,晚清社会发生深刻的变化,各方反应不一。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吾国之大患,由国家视其民为奴隶,积之既久,民之自视亦如奴隶焉。……吾国之人视国事若于已无与焉,虽经国耻、历国难,而漠然不以动其心者,非其性然也,势使然也。且其地太辽阔,而道路不通,彼此隔绝,异省之民,罕有交通之事,其相视若异国焉。——梁启超《戊戌政变记》(1898年)材料二:从1872年到1875年,饱受西方列强船坚利炮欺凌的大清王朝先后派出4批共120名官费留学生,远涉重洋,踏上美国的土地……——李尚敏、朱芹《中国近代留学运动的现代启示》材料三:1898年8月,清政府拟定了《遴选生徒游学日本事宜片》,规定了官派留学日本的办法,留学日本的国家政策自此确立……——丁相顺《晚清赴日法政留学生与中国早期法制近代化》(1)根据材料一,指出国人对国事“漠然”的原因。(2)针对材料一画线部分所反映出来的特点,17世纪中叶以来的统治者曾经在地方设置了哪些机构进行管辖,彰显主权巩固统一的?(3)请指出材料二、三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的性质。并依据材料说说两次派人出国留学有何异同(4)中国进入近代以来,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多个阶级和政治力量纷纷登上历史舞台,你方唱罢我登场,迅即成了过眼云烟。试分析其失败的根本原因。【答案】(1)君主专制造成国民意识淡薄;疆城辽阔且交通不便,民众缺乏民族(国家)认同感。(2)在新疆设伊犁将军;在西藏设 置驻藏大臣;在西藏设立噶厦;1684年设置台湾府。(3)材料二:洋务运动是地 主阶级利用西方先进科技、维护清朝统治的自救运动;材料三:戊戌变法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洋务运动派遣留学生的目的地为美国,维新变法时派遣留学生的目的地为日本,但都是为了培养洋务事业的人才从而做合格的管理人才。(4)是因为近代中 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知识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洋务运动与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清末变法图强的尝试与文教革新【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中的“吾国之大患,由国家视其民为奴隶,积之既久,民之自视亦如奴隶焉。……吾国之人视国事若于已无与焉,虽经国耻、历国难,而漠然不以动其心者,非其性然也,势使然也。且其地太辽阔,而道路不通,彼此隔绝,异省之民,罕有交通之事,其相视若异国焉.”可知,国人对国事“漠.然”的原因包括国家将国人看做奴隶,国人认为国事与己无关;地大、交通不便造成的隔阂,受打击不够巨大,没有激起国人重视等。(2)清朝时设置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勒喀什池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1684年清朝在台湾设置了台湾府进行管理;清雍正皇帝时期设驻藏大臣,加强对西藏的管理,1727年,雍正帝设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与达赖和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规定达赖和班禅的继承,必须报请中央政府批准;1751年,清朝在西藏地方设置噶厦,授达赖喇嘛和驻藏大臣管理政教事务。(3)根据材料二中的“从1872年到1875年“可知,反映的是洋务运动,洋务运动由于没有触动封建统治的根基,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根据材料三中的“1898年“可知,反映的是戊戌变法,戊戌变法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目的地不同,洋务运动派遣留学生到美国,维新变法时派遣留学生到日本;目的相同,都是为了培养人才。(4)为挽救近代中国危亡,先进的中国人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从农民阶级到地主阶级,再到资产阶级,种种救国方案都没找到救世良方,主要是因为近代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答案为:(1)君主专制造成国民意识淡薄;疆城辽阔且交通不便,民众缺乏民族(国家)认同感。(2)在新疆设伊犁将军;在西藏设置驻藏大臣;在西藏设立噶厦;1684年设置台湾府。(3)材料二:洋务运动是地主阶级利用西方先进科技、维护清朝统治的自救运动;材料三:戊戌变法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洋务运动派遣留学生的目的地为美国,维新变法时派遣留学生的目的地为日本,但都是为了培养洋务事业的人才从而做合格的管理人才。(4)是因为近代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国人对国事“漠然”的原因,清朝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措施,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的相关知识。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8.(2020八下·婺城期末)继公元1500年前后的地理大发现后,拉开了不同国家对话和竞争的历史大幕。某校八年级(1)班同学对此进行了探究。请你参与下列的活动。材料阅读 问题探究材料一:经历中世纪后,欧洲在许多领城经历了深刻的变革,渐入近代社会。 ⑴经历哪些深刻变革,将人们从中世纪的蒙昧中解放出来?材料二:美国前总统小布什在演讲中说:“人类千万年的历史,最为珍贵的是实现了对统治者的驯服。只有驯服了他们,才不会害人。我现在就是站在笼子里对你们讲话。” ⑵人类首次将王权关进了制度的笼子是发生在英国。根据材料二、三,说出英、美两国崭新政治制度的名称,并分析奠定这两个制度的法律文献分别是什么。材料三:下图是美国国家权力构成示意图材料四:第一条:人们生来自由,权利平等。第十七条: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摘编自法国《人权宣言》 1804年,《拿破仑法典》颁布实施,在拿破仑帝国时期,曾经强迫各法国占领下的欧洲一些国家和地区实行此法典。 ⑶材料四中《人权宣言》实质上是维护哪一阶级的利益?《拿破仑法典》在欧洲的推行起了什么积极作用?【答案】(1)文艺复兴;科学革命;启蒙运动。(2)英国:君主立宪制,《权利法案》。美国:共和制,《1787年联邦宪法》。 (3)资产阶级。打击了欧洲封建势力,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知识点】启蒙运动;文艺复兴;科学革命;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的诞生;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解析】【分析】(1)文艺复兴、科学革命和启蒙运动将人们从中世纪的蒙昧中解放出来,人性得到张扬,科学受到推崇,专制制度与教会遭到猛烈抨击。(2) 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限制了国王的权力,确立了议会至上的原则,标志着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的确立。美国独立战争胜利后,于1787年颁布了一部宪法,史称《1787年宪法》,通过这部宪法,美国确立起了以三权分立为特征的资产阶级民主政体--联邦共和制。(3)结合材料“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代表资产阶级利益;《拿破仑法典》在欧洲的推行, 打击了欧洲封建势力,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故答案为:(1)文艺复兴;科学革命;启蒙运动。(2)英国:君主立宪制,《权利法案》。美国:共和制,《1787年联邦宪法》。(3)资产阶级。打击了欧洲封建势力,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文艺复兴、科学革命、启蒙运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人权宣言》和《拿破仑法典》的相关知识,要求具备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答问题的能力。9.(2020八下·婺城期末)人类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创造和发展了多姿多彩的文明。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徐光启于1606年与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合译了克拉维斯注释的欧几里得《几何原本》一至六卷平面几何部分。他还和利玛窦合译了《测量法义》一卷,并写了《测量同义》与《勾股义》两书。他又与意大利传教士熊三拔合作编译了《泰西水法》六卷,在中国原有水利灌溉方法和工具的基础上,选择对当时具有实用价值的先进方法,经过制器和试验,编译入书。材料二:“洋务运动以适应时代潮流的变革开始,以应该变革而不去采取变革措施而违反时代潮流而结束。”——夏东元(洋务运动发展论》(1)结合材料一,分析明朝晚期出现的“西学东渐”的原因。在明朝晚期的“西学东渐”过程中为何没有能使中国从传统科技真正走向近代科技?请结合时代背景予以分析。(2)请运用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该观点的理解。(3)综合上述材料,说说你对中西方文明交流的态度。【答案】(1)出现西学东渐的原因:新航路的开辟,促使东西方的交流更加畅通。西方传教士的活动和中国杰出人士的努力。未能转型的原因:明清时期,专制皇权达到顶峰;实行八股取士等文化专制政策;小农经济仍旧占据主导地位;明清时期实行闭关锁国和重农抑商政策等。(2)经过洋 务运动30多年的建设,中国近代化的军事工业、民用工业、交通运输业等逐渐发展起来,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御作用。但由于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和巩固清政府的统治,再加上其内部的腐败和外国势力的挤压,它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甲午战争中国惨败也意味着洋务运动失败。(3)应当用开放和包容的心态,学习和借鉴优秀的外来文化,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知识点】洋务运动与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新旧交替的明清文化【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一“徐光启于1606年与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合译了克拉维斯注释的欧几里得《几何原本》一至六卷平面几何部分。他还和利玛窦合译了《测量法义》一卷,并写了《测量同义》与《勾股义》两书。他又与意大利传教士熊三拔合作编译了《泰西水法》六卷,在中国原有水利灌溉方法和工具的基础上,选择对当时具有实用价值的先进方法,经过制器和试验,编译入书。”可知,明朝晚期出现的“西学东渐”的原因是新航路的开辟促使东西方的交流更加畅通,西方传教士的活动,中国杰出人士的努力。在明朝晚期的“西学东渐”过程中没有能使中国从传统科技真正走向近代科技的原因是明清时期,专制皇权达到顶峰,实行八股取士等文化专制政策,小农经济仍旧占据主导地位,明清时期实行闭关锁国和重农抑商政策。(2)依据材料二“洋务运动以适应时代潮流的变革开始,以应该变革而不去采取变革措施而违反时代潮流而结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适应时代潮流的变革”是指引进了资本主义国家的机器生产技术,是中国近代化的尝试。“不去采取变革措施因而违反时代潮流而结束”是指只引进资本主义国家军事和生产技术,不改变政治制度,仍然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3)本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文明交往是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发展的重要动力;我们应该积极倡导和推动中西方文明的交流。故答案为:(1)出现西学东渐的原因:新航路的开辟,促使东西方的交流更加畅通。西方传教士的活动和中国杰出人士的努力。未能转型的原因:明清时期,专制皇权达到顶峰;实行八股取士等文化专制政策;小农经济仍旧占据主导地位;明清时期实行闭关锁国和重农抑商政策等。(2)经过洋务运动30多年的建设,中国近代化的军事工业、民用工业、交通运输业等逐渐发展起来,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御作用。但由于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和巩固清政府的统治,再加上其内部的腐败和外国势力的挤压,它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甲午战争中国惨败也意味着洋务运动失败。(3)应当用开放和包容的心态,学习和借鉴优秀的外来文化,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洋务运动、明朝的科技巨著等相关史实及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理解并识记洋务运动、明朝的科技巨著等相关史实。1 / 1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历史与社会·道德与法治期末统考试卷(历社部分)一、选择题1.(2020八下·婺城期末)热播电视剧《宫》中的女主“晴川"穿越到了清朝,以下符合她看到的情景有( )①郑和率领船队下西洋②皇帝选调亲信设立军机处③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④戚继光在东南沿海抗倭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2020八下·婺城期末)“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 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对材料中“这场战争”的论述正确的是( )A.中国进入了资本主义社会 B.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C.结束了中国封建帝制的统治 D.农耕文明发展达到鼎盛时期3.(2020八下·婺城期末)下列条约中含有“割占领土”这一条款的是( )①《南京条约》②《天津条约》③《马关条约》④《辛丑条约》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4.(2020八下·婺城期末)电影《1492征服天堂》的插曲中写道:“征服了天堂的你,却征服不了对黄金的欲望:执着的水手,却没有看到东方的黄金和香料。”材料中的“天堂”“你”分别是指( )A.好望角 迪亚士 B.印度 达·伽马C.美洲 哥伦布 D.菲律宾 麦哲伦5.(2020八下·婺城期末)下表是18世纪中期至19世纪上半期,英国离开农村和农业人口统计,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年份 1751-1780 1781-1790 1801-1810 1811-1820 1821-1830 1851城乡人口比例流动人口 75000 78000 138000 214000 267000 52:48A.革命和内战 B.海外殖民活动C.交通工具的革新 D.工业化和城市化6.(2020八下·婺城期末)历史人物是历史事件的发起者和当事人,在社会发展过程中起着特殊的作用。下列人物与事件搭配正确的是( )①克伦威尔——领导了“光荣革命”②卢梭——提出“人民 主权”理论③罗伯斯庇尔——颁布《人权宣言》④但丁——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先驱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二、非选择题7.(2020八下·婺城期末)面对工业文明浪潮的冲击,晚清社会发生深刻的变化,各方反应不一。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吾国之大患,由国家视其民为奴隶,积之既久,民之自视亦如奴隶焉。……吾国之人视国事若于已无与焉,虽经国耻、历国难,而漠然不以动其心者,非其性然也,势使然也。且其地太辽阔,而道路不通,彼此隔绝,异省之民,罕有交通之事,其相视若异国焉。——梁启超《戊戌政变记》(1898年)材料二:从1872年到1875年,饱受西方列强船坚利炮欺凌的大清王朝先后派出4批共120名官费留学生,远涉重洋,踏上美国的土地……——李尚敏、朱芹《中国近代留学运动的现代启示》材料三:1898年8月,清政府拟定了《遴选生徒游学日本事宜片》,规定了官派留学日本的办法,留学日本的国家政策自此确立……——丁相顺《晚清赴日法政留学生与中国早期法制近代化》(1)根据材料一,指出国人对国事“漠然”的原因。(2)针对材料一画线部分所反映出来的特点,17世纪中叶以来的统治者曾经在地方设置了哪些机构进行管辖,彰显主权巩固统一的?(3)请指出材料二、三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的性质。并依据材料说说两次派人出国留学有何异同(4)中国进入近代以来,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多个阶级和政治力量纷纷登上历史舞台,你方唱罢我登场,迅即成了过眼云烟。试分析其失败的根本原因。8.(2020八下·婺城期末)继公元1500年前后的地理大发现后,拉开了不同国家对话和竞争的历史大幕。某校八年级(1)班同学对此进行了探究。请你参与下列的活动。材料阅读 问题探究材料一:经历中世纪后,欧洲在许多领城经历了深刻的变革,渐入近代社会。 ⑴经历哪些深刻变革,将人们从中世纪的蒙昧中解放出来?材料二:美国前总统小布什在演讲中说:“人类千万年的历史,最为珍贵的是实现了对统治者的驯服。只有驯服了他们,才不会害人。我现在就是站在笼子里对你们讲话。” ⑵人类首次将王权关进了制度的笼子是发生在英国。根据材料二、三,说出英、美两国崭新政治制度的名称,并分析奠定这两个制度的法律文献分别是什么。材料三:下图是美国国家权力构成示意图材料四:第一条:人们生来自由,权利平等。第十七条: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摘编自法国《人权宣言》 1804年,《拿破仑法典》颁布实施,在拿破仑帝国时期,曾经强迫各法国占领下的欧洲一些国家和地区实行此法典。 ⑶材料四中《人权宣言》实质上是维护哪一阶级的利益?《拿破仑法典》在欧洲的推行起了什么积极作用?9.(2020八下·婺城期末)人类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创造和发展了多姿多彩的文明。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徐光启于1606年与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合译了克拉维斯注释的欧几里得《几何原本》一至六卷平面几何部分。他还和利玛窦合译了《测量法义》一卷,并写了《测量同义》与《勾股义》两书。他又与意大利传教士熊三拔合作编译了《泰西水法》六卷,在中国原有水利灌溉方法和工具的基础上,选择对当时具有实用价值的先进方法,经过制器和试验,编译入书。材料二:“洋务运动以适应时代潮流的变革开始,以应该变革而不去采取变革措施而违反时代潮流而结束。”——夏东元(洋务运动发展论》(1)结合材料一,分析明朝晚期出现的“西学东渐”的原因。在明朝晚期的“西学东渐”过程中为何没有能使中国从传统科技真正走向近代科技?请结合时代背景予以分析。(2)请运用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该观点的理解。(3)综合上述材料,说说你对中西方文明交流的态度。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C【知识点】近代前夜危机;皇权膨胀【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①郑和率领船队下西洋是在明朝时期,②皇帝选调亲信设立军机处是在清雍正时期,③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是在清康熙帝时期,④戚继光在东南沿海抗倭是在明朝时期。C项②③符合她看到的情景,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清朝的历史。要求学生具备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2.【答案】B【知识点】鸦片战争【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 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可知这是1840年的中英鸦片战争,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ACD三项论述错误,不符合题意;B项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论述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鸦片战争的影响及学生对材料的分析和理解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抓住题干材料信息准确判断反映的是鸦片战争。3.【答案】B【知识点】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狂潮;义和团运动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解析】【分析】1842年8月签订的中英《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给英国;1895年的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①③含有“割占领土”这一条款,②④不含 “割占领土”。B项①③含有“割占领土”这一条款,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南京条约》、《天津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的内容。要求识记基础史实。4.【答案】C【知识点】新航路开辟【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492年,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布在西班牙王室资助下从西班牙起程,横渡大西洋,经过两个多月航行到达今天美洲的古巴、海地等地。ABD三项都不是题干材料中的“天堂”“你”所指的内容,不符合题意;C项美洲 哥伦布是题干材料中的“天堂”“你”所指的内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哥伦布的主要成就。要求学生运用所学解读材料信息。5.【答案】D【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解析】【分析】分析表格可知,英国从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上半期,流动人口不断增加,1851城乡人口比例为52:48,农村人口比重不断减少,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英国工业在国民生产总值所占的比重逐渐增加,农业则逐渐减少;19世纪40年代,工业超过农业,英国进入工业化时代,逐步走上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的道路,大量农村人口涌向城市,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ACD三项都不是出现题干现象的原因,不符合题意;D项工业化和城市化是出现题干现象的原因,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具备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6.【答案】C【知识点】启蒙运动;文艺复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解析】【分析】1658年克伦威尔因病去世,“光荣革命”发生在1688年,故①搭配错误;启蒙思想家卢梭否定封建王权,认为人民有权推翻违反民意、侵犯人权的政府,主张每个人生而自由、平等,从而进一步提出了“人民主权说”,故②搭配正确; 1789年8月,法国资产阶级颁布《人权宣言》,1793年,以罗伯斯比尔为首的雅各宾派掌握了国家政权,故③搭配错误;但丁是文艺复兴的先驱,他的代表作品是《神曲》,故④搭配正确。C项②④搭配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古代历史人物与相应事件,要求识记基础史实。7.【答案】(1)君主专制造成国民意识淡薄;疆城辽阔且交通不便,民众缺乏民族(国家)认同感。(2)在新疆设伊犁将军;在西藏设 置驻藏大臣;在西藏设立噶厦;1684年设置台湾府。(3)材料二:洋务运动是地 主阶级利用西方先进科技、维护清朝统治的自救运动;材料三:戊戌变法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洋务运动派遣留学生的目的地为美国,维新变法时派遣留学生的目的地为日本,但都是为了培养洋务事业的人才从而做合格的管理人才。(4)是因为近代中 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知识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洋务运动与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清末变法图强的尝试与文教革新【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中的“吾国之大患,由国家视其民为奴隶,积之既久,民之自视亦如奴隶焉。……吾国之人视国事若于已无与焉,虽经国耻、历国难,而漠然不以动其心者,非其性然也,势使然也。且其地太辽阔,而道路不通,彼此隔绝,异省之民,罕有交通之事,其相视若异国焉.”可知,国人对国事“漠.然”的原因包括国家将国人看做奴隶,国人认为国事与己无关;地大、交通不便造成的隔阂,受打击不够巨大,没有激起国人重视等。(2)清朝时设置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勒喀什池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1684年清朝在台湾设置了台湾府进行管理;清雍正皇帝时期设驻藏大臣,加强对西藏的管理,1727年,雍正帝设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与达赖和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规定达赖和班禅的继承,必须报请中央政府批准;1751年,清朝在西藏地方设置噶厦,授达赖喇嘛和驻藏大臣管理政教事务。(3)根据材料二中的“从1872年到1875年“可知,反映的是洋务运动,洋务运动由于没有触动封建统治的根基,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根据材料三中的“1898年“可知,反映的是戊戌变法,戊戌变法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目的地不同,洋务运动派遣留学生到美国,维新变法时派遣留学生到日本;目的相同,都是为了培养人才。(4)为挽救近代中国危亡,先进的中国人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从农民阶级到地主阶级,再到资产阶级,种种救国方案都没找到救世良方,主要是因为近代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答案为:(1)君主专制造成国民意识淡薄;疆城辽阔且交通不便,民众缺乏民族(国家)认同感。(2)在新疆设伊犁将军;在西藏设置驻藏大臣;在西藏设立噶厦;1684年设置台湾府。(3)材料二:洋务运动是地主阶级利用西方先进科技、维护清朝统治的自救运动;材料三:戊戌变法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洋务运动派遣留学生的目的地为美国,维新变法时派遣留学生的目的地为日本,但都是为了培养洋务事业的人才从而做合格的管理人才。(4)是因为近代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国人对国事“漠然”的原因,清朝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措施,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的相关知识。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8.【答案】(1)文艺复兴;科学革命;启蒙运动。(2)英国:君主立宪制,《权利法案》。美国:共和制,《1787年联邦宪法》。 (3)资产阶级。打击了欧洲封建势力,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知识点】启蒙运动;文艺复兴;科学革命;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的诞生;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解析】【分析】(1)文艺复兴、科学革命和启蒙运动将人们从中世纪的蒙昧中解放出来,人性得到张扬,科学受到推崇,专制制度与教会遭到猛烈抨击。(2) 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限制了国王的权力,确立了议会至上的原则,标志着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的确立。美国独立战争胜利后,于1787年颁布了一部宪法,史称《1787年宪法》,通过这部宪法,美国确立起了以三权分立为特征的资产阶级民主政体--联邦共和制。(3)结合材料“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代表资产阶级利益;《拿破仑法典》在欧洲的推行, 打击了欧洲封建势力,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故答案为:(1)文艺复兴;科学革命;启蒙运动。(2)英国:君主立宪制,《权利法案》。美国:共和制,《1787年联邦宪法》。(3)资产阶级。打击了欧洲封建势力,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文艺复兴、科学革命、启蒙运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人权宣言》和《拿破仑法典》的相关知识,要求具备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答问题的能力。9.【答案】(1)出现西学东渐的原因:新航路的开辟,促使东西方的交流更加畅通。西方传教士的活动和中国杰出人士的努力。未能转型的原因:明清时期,专制皇权达到顶峰;实行八股取士等文化专制政策;小农经济仍旧占据主导地位;明清时期实行闭关锁国和重农抑商政策等。(2)经过洋 务运动30多年的建设,中国近代化的军事工业、民用工业、交通运输业等逐渐发展起来,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御作用。但由于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和巩固清政府的统治,再加上其内部的腐败和外国势力的挤压,它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甲午战争中国惨败也意味着洋务运动失败。(3)应当用开放和包容的心态,学习和借鉴优秀的外来文化,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知识点】洋务运动与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新旧交替的明清文化【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一“徐光启于1606年与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合译了克拉维斯注释的欧几里得《几何原本》一至六卷平面几何部分。他还和利玛窦合译了《测量法义》一卷,并写了《测量同义》与《勾股义》两书。他又与意大利传教士熊三拔合作编译了《泰西水法》六卷,在中国原有水利灌溉方法和工具的基础上,选择对当时具有实用价值的先进方法,经过制器和试验,编译入书。”可知,明朝晚期出现的“西学东渐”的原因是新航路的开辟促使东西方的交流更加畅通,西方传教士的活动,中国杰出人士的努力。在明朝晚期的“西学东渐”过程中没有能使中国从传统科技真正走向近代科技的原因是明清时期,专制皇权达到顶峰,实行八股取士等文化专制政策,小农经济仍旧占据主导地位,明清时期实行闭关锁国和重农抑商政策。(2)依据材料二“洋务运动以适应时代潮流的变革开始,以应该变革而不去采取变革措施而违反时代潮流而结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适应时代潮流的变革”是指引进了资本主义国家的机器生产技术,是中国近代化的尝试。“不去采取变革措施因而违反时代潮流而结束”是指只引进资本主义国家军事和生产技术,不改变政治制度,仍然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3)本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文明交往是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发展的重要动力;我们应该积极倡导和推动中西方文明的交流。故答案为:(1)出现西学东渐的原因:新航路的开辟,促使东西方的交流更加畅通。西方传教士的活动和中国杰出人士的努力。未能转型的原因:明清时期,专制皇权达到顶峰;实行八股取士等文化专制政策;小农经济仍旧占据主导地位;明清时期实行闭关锁国和重农抑商政策等。(2)经过洋务运动30多年的建设,中国近代化的军事工业、民用工业、交通运输业等逐渐发展起来,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御作用。但由于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和巩固清政府的统治,再加上其内部的腐败和外国势力的挤压,它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甲午战争中国惨败也意味着洋务运动失败。(3)应当用开放和包容的心态,学习和借鉴优秀的外来文化,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洋务运动、明朝的科技巨著等相关史实及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理解并识记洋务运动、明朝的科技巨著等相关史实。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历史与社会·道德与法治期末统考试卷(历社部分)(学生版).docx 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历史与社会·道德与法治期末统考试卷(历社部分)(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