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丽水市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历史与社会期末统考试卷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浙江省丽水市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历史与社会期末统考试卷

资源简介

浙江省丽水市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历史与社会期末统考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2020八下·丽水期末)反抗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一直以来都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下列事件中,能反映这一优良传统的是(  )
①戚继光抗击倭寇
②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③郑成功收复台湾
④清朝在西藏设置驻藏大臣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2.(2020八下·丽水期末)明朝社会生产力提高,促进了科学技术发展,涌现出一批科技成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本草纲目》是一部重要农业科学巨著
B.《徐霞客游记》在世界药物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C.《农政全书》最早揭示了我国西南地区石灰岩地貌
D.《天工开物》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3.(2020八下·丽水期末)从经济角度看,明清时期中国已处于“近代的前夜”。下列史实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
A.松江等地出现“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现象
B.明清时期,农业的精耕细作的水平进一步提高
C.流入中国的白银数量不断增长,成为主要货币
D.坚持以农为本的传统观念,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4.(2020八下·丽水期末)鸦片战争后,一些爱国的知识分子开始重新审视当时的中国与世界。下列历史人物的共同追求和特点有(  )
①沉浸在“天朝上国”的美梦中.
②都想帮助国人重新认识外部世界
③对国家前途命运充满忧患意识
④让全体中国人突破了狭隘的世界观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2020八下·丽水期末)近代历史学者蒋廷黻在谈到中国政府与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时说:“条款虽很……可以为祸,亦可以为福,看我们振作与否。”下列条约按签订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望厦条约》
②《南京条约》
③《马关条约》
④《北京条约》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②①③④ D.②①④③
6.(2020八下·丽水期末)19世纪90年代,民族危机日益加深,维新思想逐步走向成熟。下列主张属于维新思想的是(  )
A. “师夷长技以制夷”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伏乞上师尧舜三代,外采东西强国,立行宪法”
D.“立国之道,尚礼仪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
7.(2020八下·丽水期末)正确认识史实与结论之间的关系,是历史学习的重要目标之一。下列史实与结论对应正确的有(  )
序号 史实 结论
① 明清统治者实行八股取士 禁锢了人们的思想
② 伽利略发现自由落体定律 标志着科学革命的开端
③ 《共产党宣言》的问世 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④ 明治维新 日本成为世界第一个迈上工业化道路的国家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8.(2020八下·丽水期末)在历史学习中,我们应学会区分“史实”和“史论”。“史实”即是历史事实,“史论”即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下列选项中,属于“史论”的是(  )
A.1689年,中俄签订了《尼布楚条约》
B.1771年,西迁的蒙古族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
C.1861年,农奴制改革推动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
D.1862年,普鲁士国王任命俾斯麦为宰相
9.(2020八下·丽水期末)2019年是美国总统林肯诞辰210周年。下列历史事件与林肯有关的是(  )
①参与制定《独立宣言》小
②颁布《人权宣言》
③发表《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④领导北方军队取得南北战争的胜利
A. 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0.(2020八下·丽水期末)“(英国)城镇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由1760年的25%。上升到1851年的50%以上。1760 年-1814年,5万人以上的城市由两个增加到24个。此时,全国近1/3以上的人生活在2万人以上的城市里。”材料中所述现象出现的根源是(  )
A.工业革命的推动 B.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爆发
C.城市化的加快 D.社会阶级结构的变化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3小题,共30分)
11.(2020八下·丽水期末)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破坏了中国社会原有的经济结构,中国社会经济开始出现新的成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晚清政府财政收入结构表(单位:万两)
年代 农业税收入 工商杂税收入 其他收入 总收入
数额 比重(%) 数额 比重(%) 数额 比重(%) 数额 比重(%)
1849 3281 77 969 23
 
  4250 100
1885 3071 40 3923 51 714 9 7708 100
——摘编自冯杨《低关税与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研究》
材料二:当时清政府财政因巨大的赔款陷入严重的困境,兼以官办工业毫无成效,无一不是亏蚀累累。它不得不在1895年命令各省督抚对所办局厂“亟应从速变计,招商承办”,借以缓和国内阶级斗争。不久,它又命令各省设立商务局,主持设厂;颁发章程,奖励民营,从立法上奖励私人投资设厂。
——张国辉《洋务运动与中国近代企业》
(1)材料一中晚清政府的财政收入发生什么变化?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成该变化的主要因素。
(2)指出材料二中清政府的经济政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政府制定这些政策的主要目的。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19世纪中后期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并分析这一趋势对19世纪末的中国政治产生了什么影响。
12.(2020八下·丽水期末)英、美等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最终通过法律文件的形式巩固下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上、下两院共同召开的全体会议上,决议请威廉和他的妻子玛丽共同统治英国,同时向他们提出了一个“宣言”,要求国王以后未经议会同意不能停止任何法律的效力,不经议会同意不能征收赋税,今后任何天主教徒不能担任英国国王……1689年10月,议会通过了该“宣言”并制订为法律。——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
材料二:各州代表于1787年5月25日至9月17日在费城召开了制宪会议。经过反复讨论,终于制定了一部新宪法。宪法规定:总统是国家最高行政首脑,总统及其任命的内阁不对国会负责。总统定期向国会提出国情报告,同时有权否决国会通过的法律。国会是最高立法机构,拥有税收、宣战、征兵等权力。总统和议员由选举产生。最高司法机关是最高法院,法官由总统任命并须取得参议院的同意,终身任职。
——摘编自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1)指出材料一中的“法律”是哪一部法律文献。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法律文献颁布的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新宪法"中的内容,指出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分配主要体现什么原则。依据“新宪法”,美国确立了怎样的政体?用一句话概括这部“新宪法”的历史地位。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英国和美国确立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相同途径。
13.(2020八下·丽水期末)郑和下西洋与新航路开辟都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二者有共同之处,但也有明显的不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郑和下西洋与新航路开辟路线图
材料二:公元1500年前后是人类历史的一个重要分水岭,从那个时候开始,人类的历史才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在此之前,人类生活在相互隔绝而又各自独立的几块陆地,上,没有哪一块大陆上的人能确切地知道,地球究竟是方的还是圆的。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三:(西方)继哥伦布以后,有无数之哥伦布,继达·伽马之后,有无数之达·伽马。我则郑和之后,竟无第二之郑和。——梁启超《祖国大航海家郑和传》
(1)图1中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哪些地方?图2四条航线中哪一条属于 麦哲伦船队的航线(写序号)?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该航线完成的重要价值。
(2)指出材料二中“重要分水岭”的含义及推动该“分水岭”出现的重要历史事件。
(3)你同意材料三作者的观点吗?请结合航海目的和社会经济因素说明理由。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近代前夜危机
【解析】【分析】明朝时期,出现在我国东南沿海一带,由日本的武士、商人和海盗勾结一些中国的奸商组成,经常骚扰我国沿海地区,沿海居民称他们为“倭寇”,元末明初,海防松弛,倭患严重,明政府派遣戚继光等抗倭,戚继光组建了一支作战勇敢,纪律严明的“戚家军”,1561年在台州地区九战九捷,迅速荡平浙江境内的倭寇;此后又率军开赴福建和广东,到1565年,东南沿海的倭寇基本肃清;明朝后期,荷兰殖民者侵占了我国宝岛台湾清朝前期,1662年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故①③能反映“反抗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乾隆帝在位时期,平定大小和卓叛乱,清朝设置伊犁将军,加强对新疆的管辖;1727年,雍正设置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与达赖和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规定达赖和班禅的继承,必须报请中央政府批准,清朝的这些措施,大大加强了中央政府对西藏的管辖,故②④反映的是清朝中央政府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采取的措施。
B项①③能反映“反抗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这一优良传统,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国人民抗击外来侵略及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
2.【答案】D
【知识点】新旧交替的明清文化
【解析】【分析】A项《本草纲目》是一部重要农业科学巨著说法错误,《本草纲目》是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被誉为“东方医学巨典”,不符合题意;
B项《徐霞客游记》在世界药物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说法错误,《徐霞客游记》是明末的徐霞客的一则以日记体为主的地理著作,不符合题意;
C项《农政全书》最早揭示了我国西南地区石灰岩地貌说法错误,《农政全书》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和作者关于农学的创新研究成果,是明代末年一部重要的农业科学巨著;《徐霞客游记》最早揭示了我国西南地区石灰岩地貌,不符合题意;
D项《天工开物》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说法正确,明朝杰出的科学家宋应星所著的《天工开物》,总结明代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还反映了明代我国手工工场的生产面貌,涉及到农业和手工业等三十多个生产部门,作者在书中强调人类要和自然相协调、人力要和自然力相配合,这部书被外国学者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明代的科学著作。重点掌握李时珍、徐霞客、徐光启、宋应星的科学著作。
3.【答案】A
【知识点】近代前夜危机
【解析】【分析】从经济发展的角度看,明清时期中国已处于“近代的前夜”。明朝中后期,在苏州、松江等地的纺织业中出现“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生产方式,机户是早期的资本家,机工是早期的雇佣工人,他们之间这种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是一种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
A项松江等地出现“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现象能佐证题干观点,符合题意;
BCD三项都不能佐证题干观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及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表现。
4.【答案】C
【知识点】结识中国近代最早“开眼看世界”的人
【解析】【分析】题干中的历史人物都对国家前途命运充满忧患意识,都想帮助国人重新认识外部世界,②③说法正确。
C项②③是题干历史人物的共同追求和特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近代中国爱国知识分子寻求救国道路的相关知识。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
5.【答案】D
【知识点】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狂潮
【解析】【分析】①《望厦条约》签订于1844年,②《南京条约》签订于1842年,③《马关条约》签订于1895年,④《北京条约》签订于1860年。按签订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②①④③。
D项②①④③排列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国近代史上的不平等条约,要求具备准确识记历史知识的能力。
6.【答案】C
【知识点】清末变法图强的尝试与文教革新
【解析】【分析】康有为在《请定立宪开国会折》中说:“上师尧舜三代,外采东西强国,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可计日待也。”
A项“师夷长技以制夷”属于洋务派的主张,不符合题意;
B项“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洋务派的指导思想,不符合题意;
C项“伏乞上师尧舜三代,外采东西强国,立行宪法” 属于维新思想,符合题意;
D项“立国之道,尚礼仪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属于顽固派的思想,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维新思想及学生的理解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7.【答案】B
【知识点】工人斗争及马克思主义诞生;新旧交替的明清文化;科学革命
【解析】【分析】明清朝时期,为了加强思想专制,统治者实行“八股取士”,压制了人们的思想,巩固了专制统治,故①对应正确。哥白尼提出“日心说”开启了“科学革命的开端”,牛顿发现自由落体定律,故②对应错误。1848年,受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委托,马克思和恩格斯起草了《共产党宣言》,它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故③对应正确。工业革命使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迈上工业化道路的国家,明治维新使日本成为亚洲第一个走上工业化道路的国家,故④对应错误。
B项①③对应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史实与结论之间的对应关系。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8.【答案】C
【知识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资本主义的扩张;近代前夜危机
【解析】【分析】史实是历史事实,是对历史事件的客观陈述,不带有作者自己的感彩,而史论则是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带有明显的个人情感。结合所学知识,1861年,农奴制改革推动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这属于对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影响的评论,属于“史论”。
ABD三项都属于史实,不符合题意;
C项1861年,农奴制改革推动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属于“史论”,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史实与史论的区别及学生的理解能力。理解史实与史论的区别,注意对基本史实的准确性的识记。
9.【答案】D
【知识点】资本主义的扩张
【解析】【分析】林肯在南北战争中领导北方政府取得了胜利,颁布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宅地法》,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再次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为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D项③④与林肯有关,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林肯的贡献,要求掌握基础史实。
10.【答案】A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
【解析】【分析】由“1760年、1851年”可知,英国处于工业革命时期,由题干可以看出,工业革命时期,英国的城市人口、数量有了飞速发展,因此材料中所述现象出现的根源是工业革命加速了英国城市化进程。
A项工业革命的推动是题干材料中所述现象出现的根源,符合题意;
BCD三项都不是题干材料中所述现象出现的根源,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英国工业革命的相关知识及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知道工业革命的开展,大量工厂的建立,吸引了大量的人口,新兴工业城市的出现,人口向城市涌进,从而推动了城市化的进程,城市化的进程是工业化发展的必然结果。
11.【答案】(1)变化:农业税收入比重大幅降低,工商杂税收入数额和比重显著提升,总收入明显增加。因素:洋务运动,促进了中国近代民用工业的发展和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外国侵略,使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2)立法鼓励民营经济的发展(或对民间工业放宽设厂限制)。目的:解决财政危机,缓和阶级矛盾,维护自身统治。
(3)兴办工业。中国民族工业得到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知识点】洋务运动与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解析】【分析】(1)据材料一“晚清政府财政收入结构表”可见,晚清时期,政府的财政收入中,农业税收所占的比重逐渐减少,工商业税收和其它收入所占的比重不断增加,工商业税收所占比重超过农业税收。据所学知,这一时期工商税收入所占比重出现上表所示变化的原因是,中国近代遭受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外商企业的设立;洋务运动中军事和民用企业的开办,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和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2)根据材料二中的“......不得不在1895年命令各省督抚对所办局厂......又命令各省设立商务局,主持设厂;颁发章程,奖励民营,从立法上奖励私人投资设厂。”可见清政府为了解决财政危机,缓和国内阶级斗争,以维护自身统治,立法鼓励民营经济的发展。
(3)19世纪中后期中国出现兴办工业的浪潮。使得中国民族工业得到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故答案为:(1)变化:农业税收入比重大幅降低,工商杂税收入数额和比重显著提升,总收入明显增加。因素:洋务运动,促进了中国近代民用工业的发展和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外国侵略,使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2)立法鼓励民营经济的发展(或对民间工业放宽设厂限制)。目的:解决财政危机,缓和阶级矛盾,维护自身统治。
(3)兴办工业。中国民族工业得到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具备准确解读历史材料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2.【答案】(1)《权利法案》。以《权利法案》为基础,英国确立了议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地位,逐渐形成了君主立宪制。
(2)三权分立。 共和政体。1787年美国宪法是世界上第一
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对后来许多国家的政治变革产生了重要影响。
(3)都通过革命的方式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制度。
【知识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的诞生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中的“1689年10月,议会通过了该‘宣言’”,联系所学知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为了限制国王的权利,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以法律的形式对国王的权利进行了明确的制约,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开始确立起来。
(2)结合所学可知,1787年,美国制定了1787年宪法,确立美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规定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享有行政权,国会和最高法院分别掌握国家的立法和司法权,三权分立又相互制衡。1787年美国宪法是世界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对后来许多国家的政治变革产生了重要影响。
(3)英国和美国都是通过资产阶级革命,颁布法律,确立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
故答案为:(1)《权利法案》。以《权利法案》为基础,英国确立了议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地位,逐渐形成了君主立宪制。
(2)三权分立。共和政体。1787年美国宪法是世界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对后来许多国家的政治变革产生了重要影响。
(3)都通过革命的方式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制度。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权利法案》和1787年宪法的相关知识。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
13.【答案】(1)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④。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
(2)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世界的观念也从此逐步确立起来。新航路开辟。
(3)同意。因为郑和下西洋是为了宣扬国威;远航没有和贸易有效结合,开支巨大,被后来任事者视为耗民伤财之举。
【知识点】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
【解析】【分析】(1)根据所学知识,郑和率领船队最远到达了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1519年到1522年,麦哲伦从欧洲出发,横渡大西洋,进入太平洋、印度洋,回到欧洲,实现了人类历史上首次环球航行,图中④是麦哲伦的航线。
(2)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世界的观念也从此逐步确立起来。
(3)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炫耀国威,不以商业贸易为主要目的。后果是不计成本,加重财政负担。因此随着明朝中后期国力衰弱后,远洋航行被当作弊政废止。
故答案为:(1)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④。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
(2)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世界的观念也从此逐步确立起来。新航路开辟。
(3)同意。因为郑和下西洋是为了宣扬国威;远航没有和贸易有效结合,开支巨大,被后来任事者视为耗民伤财之举。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郑和下西洋和新航路的开辟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
1 / 1浙江省丽水市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历史与社会期末统考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2020八下·丽水期末)反抗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一直以来都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下列事件中,能反映这一优良传统的是(  )
①戚继光抗击倭寇
②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③郑成功收复台湾
④清朝在西藏设置驻藏大臣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知识点】近代前夜危机
【解析】【分析】明朝时期,出现在我国东南沿海一带,由日本的武士、商人和海盗勾结一些中国的奸商组成,经常骚扰我国沿海地区,沿海居民称他们为“倭寇”,元末明初,海防松弛,倭患严重,明政府派遣戚继光等抗倭,戚继光组建了一支作战勇敢,纪律严明的“戚家军”,1561年在台州地区九战九捷,迅速荡平浙江境内的倭寇;此后又率军开赴福建和广东,到1565年,东南沿海的倭寇基本肃清;明朝后期,荷兰殖民者侵占了我国宝岛台湾清朝前期,1662年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故①③能反映“反抗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乾隆帝在位时期,平定大小和卓叛乱,清朝设置伊犁将军,加强对新疆的管辖;1727年,雍正设置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与达赖和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规定达赖和班禅的继承,必须报请中央政府批准,清朝的这些措施,大大加强了中央政府对西藏的管辖,故②④反映的是清朝中央政府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采取的措施。
B项①③能反映“反抗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这一优良传统,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国人民抗击外来侵略及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
2.(2020八下·丽水期末)明朝社会生产力提高,促进了科学技术发展,涌现出一批科技成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本草纲目》是一部重要农业科学巨著
B.《徐霞客游记》在世界药物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C.《农政全书》最早揭示了我国西南地区石灰岩地貌
D.《天工开物》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答案】D
【知识点】新旧交替的明清文化
【解析】【分析】A项《本草纲目》是一部重要农业科学巨著说法错误,《本草纲目》是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被誉为“东方医学巨典”,不符合题意;
B项《徐霞客游记》在世界药物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说法错误,《徐霞客游记》是明末的徐霞客的一则以日记体为主的地理著作,不符合题意;
C项《农政全书》最早揭示了我国西南地区石灰岩地貌说法错误,《农政全书》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和作者关于农学的创新研究成果,是明代末年一部重要的农业科学巨著;《徐霞客游记》最早揭示了我国西南地区石灰岩地貌,不符合题意;
D项《天工开物》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说法正确,明朝杰出的科学家宋应星所著的《天工开物》,总结明代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还反映了明代我国手工工场的生产面貌,涉及到农业和手工业等三十多个生产部门,作者在书中强调人类要和自然相协调、人力要和自然力相配合,这部书被外国学者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明代的科学著作。重点掌握李时珍、徐霞客、徐光启、宋应星的科学著作。
3.(2020八下·丽水期末)从经济角度看,明清时期中国已处于“近代的前夜”。下列史实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
A.松江等地出现“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现象
B.明清时期,农业的精耕细作的水平进一步提高
C.流入中国的白银数量不断增长,成为主要货币
D.坚持以农为本的传统观念,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答案】A
【知识点】近代前夜危机
【解析】【分析】从经济发展的角度看,明清时期中国已处于“近代的前夜”。明朝中后期,在苏州、松江等地的纺织业中出现“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生产方式,机户是早期的资本家,机工是早期的雇佣工人,他们之间这种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是一种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
A项松江等地出现“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现象能佐证题干观点,符合题意;
BCD三项都不能佐证题干观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及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表现。
4.(2020八下·丽水期末)鸦片战争后,一些爱国的知识分子开始重新审视当时的中国与世界。下列历史人物的共同追求和特点有(  )
①沉浸在“天朝上国”的美梦中.
②都想帮助国人重新认识外部世界
③对国家前途命运充满忧患意识
④让全体中国人突破了狭隘的世界观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C
【知识点】结识中国近代最早“开眼看世界”的人
【解析】【分析】题干中的历史人物都对国家前途命运充满忧患意识,都想帮助国人重新认识外部世界,②③说法正确。
C项②③是题干历史人物的共同追求和特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近代中国爱国知识分子寻求救国道路的相关知识。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
5.(2020八下·丽水期末)近代历史学者蒋廷黻在谈到中国政府与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时说:“条款虽很……可以为祸,亦可以为福,看我们振作与否。”下列条约按签订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望厦条约》
②《南京条约》
③《马关条约》
④《北京条约》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②①③④ D.②①④③
【答案】D
【知识点】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狂潮
【解析】【分析】①《望厦条约》签订于1844年,②《南京条约》签订于1842年,③《马关条约》签订于1895年,④《北京条约》签订于1860年。按签订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②①④③。
D项②①④③排列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国近代史上的不平等条约,要求具备准确识记历史知识的能力。
6.(2020八下·丽水期末)19世纪90年代,民族危机日益加深,维新思想逐步走向成熟。下列主张属于维新思想的是(  )
A. “师夷长技以制夷”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伏乞上师尧舜三代,外采东西强国,立行宪法”
D.“立国之道,尚礼仪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
【答案】C
【知识点】清末变法图强的尝试与文教革新
【解析】【分析】康有为在《请定立宪开国会折》中说:“上师尧舜三代,外采东西强国,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可计日待也。”
A项“师夷长技以制夷”属于洋务派的主张,不符合题意;
B项“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洋务派的指导思想,不符合题意;
C项“伏乞上师尧舜三代,外采东西强国,立行宪法” 属于维新思想,符合题意;
D项“立国之道,尚礼仪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属于顽固派的思想,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维新思想及学生的理解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7.(2020八下·丽水期末)正确认识史实与结论之间的关系,是历史学习的重要目标之一。下列史实与结论对应正确的有(  )
序号 史实 结论
① 明清统治者实行八股取士 禁锢了人们的思想
② 伽利略发现自由落体定律 标志着科学革命的开端
③ 《共产党宣言》的问世 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④ 明治维新 日本成为世界第一个迈上工业化道路的国家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知识点】工人斗争及马克思主义诞生;新旧交替的明清文化;科学革命
【解析】【分析】明清朝时期,为了加强思想专制,统治者实行“八股取士”,压制了人们的思想,巩固了专制统治,故①对应正确。哥白尼提出“日心说”开启了“科学革命的开端”,牛顿发现自由落体定律,故②对应错误。1848年,受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委托,马克思和恩格斯起草了《共产党宣言》,它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故③对应正确。工业革命使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迈上工业化道路的国家,明治维新使日本成为亚洲第一个走上工业化道路的国家,故④对应错误。
B项①③对应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史实与结论之间的对应关系。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8.(2020八下·丽水期末)在历史学习中,我们应学会区分“史实”和“史论”。“史实”即是历史事实,“史论”即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下列选项中,属于“史论”的是(  )
A.1689年,中俄签订了《尼布楚条约》
B.1771年,西迁的蒙古族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
C.1861年,农奴制改革推动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
D.1862年,普鲁士国王任命俾斯麦为宰相
【答案】C
【知识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资本主义的扩张;近代前夜危机
【解析】【分析】史实是历史事实,是对历史事件的客观陈述,不带有作者自己的感彩,而史论则是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带有明显的个人情感。结合所学知识,1861年,农奴制改革推动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这属于对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影响的评论,属于“史论”。
ABD三项都属于史实,不符合题意;
C项1861年,农奴制改革推动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属于“史论”,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史实与史论的区别及学生的理解能力。理解史实与史论的区别,注意对基本史实的准确性的识记。
9.(2020八下·丽水期末)2019年是美国总统林肯诞辰210周年。下列历史事件与林肯有关的是(  )
①参与制定《独立宣言》小
②颁布《人权宣言》
③发表《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④领导北方军队取得南北战争的胜利
A. 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D
【知识点】资本主义的扩张
【解析】【分析】林肯在南北战争中领导北方政府取得了胜利,颁布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宅地法》,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再次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为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D项③④与林肯有关,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林肯的贡献,要求掌握基础史实。
10.(2020八下·丽水期末)“(英国)城镇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由1760年的25%。上升到1851年的50%以上。1760 年-1814年,5万人以上的城市由两个增加到24个。此时,全国近1/3以上的人生活在2万人以上的城市里。”材料中所述现象出现的根源是(  )
A.工业革命的推动 B.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爆发
C.城市化的加快 D.社会阶级结构的变化
【答案】A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
【解析】【分析】由“1760年、1851年”可知,英国处于工业革命时期,由题干可以看出,工业革命时期,英国的城市人口、数量有了飞速发展,因此材料中所述现象出现的根源是工业革命加速了英国城市化进程。
A项工业革命的推动是题干材料中所述现象出现的根源,符合题意;
BCD三项都不是题干材料中所述现象出现的根源,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英国工业革命的相关知识及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知道工业革命的开展,大量工厂的建立,吸引了大量的人口,新兴工业城市的出现,人口向城市涌进,从而推动了城市化的进程,城市化的进程是工业化发展的必然结果。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3小题,共30分)
11.(2020八下·丽水期末)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破坏了中国社会原有的经济结构,中国社会经济开始出现新的成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晚清政府财政收入结构表(单位:万两)
年代 农业税收入 工商杂税收入 其他收入 总收入
数额 比重(%) 数额 比重(%) 数额 比重(%) 数额 比重(%)
1849 3281 77 969 23
 
  4250 100
1885 3071 40 3923 51 714 9 7708 100
——摘编自冯杨《低关税与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研究》
材料二:当时清政府财政因巨大的赔款陷入严重的困境,兼以官办工业毫无成效,无一不是亏蚀累累。它不得不在1895年命令各省督抚对所办局厂“亟应从速变计,招商承办”,借以缓和国内阶级斗争。不久,它又命令各省设立商务局,主持设厂;颁发章程,奖励民营,从立法上奖励私人投资设厂。
——张国辉《洋务运动与中国近代企业》
(1)材料一中晚清政府的财政收入发生什么变化?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成该变化的主要因素。
(2)指出材料二中清政府的经济政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政府制定这些政策的主要目的。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19世纪中后期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并分析这一趋势对19世纪末的中国政治产生了什么影响。
【答案】(1)变化:农业税收入比重大幅降低,工商杂税收入数额和比重显著提升,总收入明显增加。因素:洋务运动,促进了中国近代民用工业的发展和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外国侵略,使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2)立法鼓励民营经济的发展(或对民间工业放宽设厂限制)。目的:解决财政危机,缓和阶级矛盾,维护自身统治。
(3)兴办工业。中国民族工业得到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知识点】洋务运动与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解析】【分析】(1)据材料一“晚清政府财政收入结构表”可见,晚清时期,政府的财政收入中,农业税收所占的比重逐渐减少,工商业税收和其它收入所占的比重不断增加,工商业税收所占比重超过农业税收。据所学知,这一时期工商税收入所占比重出现上表所示变化的原因是,中国近代遭受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外商企业的设立;洋务运动中军事和民用企业的开办,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和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2)根据材料二中的“......不得不在1895年命令各省督抚对所办局厂......又命令各省设立商务局,主持设厂;颁发章程,奖励民营,从立法上奖励私人投资设厂。”可见清政府为了解决财政危机,缓和国内阶级斗争,以维护自身统治,立法鼓励民营经济的发展。
(3)19世纪中后期中国出现兴办工业的浪潮。使得中国民族工业得到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故答案为:(1)变化:农业税收入比重大幅降低,工商杂税收入数额和比重显著提升,总收入明显增加。因素:洋务运动,促进了中国近代民用工业的发展和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外国侵略,使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2)立法鼓励民营经济的发展(或对民间工业放宽设厂限制)。目的:解决财政危机,缓和阶级矛盾,维护自身统治。
(3)兴办工业。中国民族工业得到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具备准确解读历史材料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2.(2020八下·丽水期末)英、美等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最终通过法律文件的形式巩固下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上、下两院共同召开的全体会议上,决议请威廉和他的妻子玛丽共同统治英国,同时向他们提出了一个“宣言”,要求国王以后未经议会同意不能停止任何法律的效力,不经议会同意不能征收赋税,今后任何天主教徒不能担任英国国王……1689年10月,议会通过了该“宣言”并制订为法律。——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
材料二:各州代表于1787年5月25日至9月17日在费城召开了制宪会议。经过反复讨论,终于制定了一部新宪法。宪法规定:总统是国家最高行政首脑,总统及其任命的内阁不对国会负责。总统定期向国会提出国情报告,同时有权否决国会通过的法律。国会是最高立法机构,拥有税收、宣战、征兵等权力。总统和议员由选举产生。最高司法机关是最高法院,法官由总统任命并须取得参议院的同意,终身任职。
——摘编自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1)指出材料一中的“法律”是哪一部法律文献。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法律文献颁布的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新宪法"中的内容,指出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分配主要体现什么原则。依据“新宪法”,美国确立了怎样的政体?用一句话概括这部“新宪法”的历史地位。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英国和美国确立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相同途径。
【答案】(1)《权利法案》。以《权利法案》为基础,英国确立了议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地位,逐渐形成了君主立宪制。
(2)三权分立。 共和政体。1787年美国宪法是世界上第一
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对后来许多国家的政治变革产生了重要影响。
(3)都通过革命的方式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制度。
【知识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的诞生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中的“1689年10月,议会通过了该‘宣言’”,联系所学知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为了限制国王的权利,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以法律的形式对国王的权利进行了明确的制约,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开始确立起来。
(2)结合所学可知,1787年,美国制定了1787年宪法,确立美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规定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享有行政权,国会和最高法院分别掌握国家的立法和司法权,三权分立又相互制衡。1787年美国宪法是世界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对后来许多国家的政治变革产生了重要影响。
(3)英国和美国都是通过资产阶级革命,颁布法律,确立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
故答案为:(1)《权利法案》。以《权利法案》为基础,英国确立了议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地位,逐渐形成了君主立宪制。
(2)三权分立。共和政体。1787年美国宪法是世界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对后来许多国家的政治变革产生了重要影响。
(3)都通过革命的方式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制度。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权利法案》和1787年宪法的相关知识。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
13.(2020八下·丽水期末)郑和下西洋与新航路开辟都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二者有共同之处,但也有明显的不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郑和下西洋与新航路开辟路线图
材料二:公元1500年前后是人类历史的一个重要分水岭,从那个时候开始,人类的历史才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在此之前,人类生活在相互隔绝而又各自独立的几块陆地,上,没有哪一块大陆上的人能确切地知道,地球究竟是方的还是圆的。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三:(西方)继哥伦布以后,有无数之哥伦布,继达·伽马之后,有无数之达·伽马。我则郑和之后,竟无第二之郑和。——梁启超《祖国大航海家郑和传》
(1)图1中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哪些地方?图2四条航线中哪一条属于 麦哲伦船队的航线(写序号)?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该航线完成的重要价值。
(2)指出材料二中“重要分水岭”的含义及推动该“分水岭”出现的重要历史事件。
(3)你同意材料三作者的观点吗?请结合航海目的和社会经济因素说明理由。
【答案】(1)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④。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
(2)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世界的观念也从此逐步确立起来。新航路开辟。
(3)同意。因为郑和下西洋是为了宣扬国威;远航没有和贸易有效结合,开支巨大,被后来任事者视为耗民伤财之举。
【知识点】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
【解析】【分析】(1)根据所学知识,郑和率领船队最远到达了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1519年到1522年,麦哲伦从欧洲出发,横渡大西洋,进入太平洋、印度洋,回到欧洲,实现了人类历史上首次环球航行,图中④是麦哲伦的航线。
(2)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世界的观念也从此逐步确立起来。
(3)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炫耀国威,不以商业贸易为主要目的。后果是不计成本,加重财政负担。因此随着明朝中后期国力衰弱后,远洋航行被当作弊政废止。
故答案为:(1)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④。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
(2)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世界的观念也从此逐步确立起来。新航路开辟。
(3)同意。因为郑和下西洋是为了宣扬国威;远航没有和贸易有效结合,开支巨大,被后来任事者视为耗民伤财之举。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郑和下西洋和新航路的开辟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