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浙江省临海市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历史与社会·道德与法治期末统考试卷(历社部分)一、单项选择题1.(2020八下·临海期末)耶鲁大学历史学教授史景迁说:“如果要交朋友我会选择康熙皇帝……他有帝国设计,他也是第一个一对五接见西方人的皇帝。”下列各项与康熙帝的“帝国设计"有关的是( )①组织雅克萨反击战②废除丞相③加强对西藏的管理④设立军机处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A【知识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西北:康熙帝击溃准噶尔部的噶尔丹叛军,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在西南:康熙皇帝册封“班禅额尔德尼”,在东北:17世纪中期,沙皇俄国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在中国的领土上,烧杀抢掠。康熙帝时,两次雅克萨之战,打败沙俄侵略者。①③与康熙帝的“帝国设计"有关。②废除丞相的是明太祖,④设立军机处是清朝雍正帝。②④和康熙帝不符。A项①③与康熙帝的“帝国设计"有关,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康熙帝的主要活动。识记与灵活掌握康熙帝的相关知识,康熙帝组织雅克萨反击战、平定准噶尔部叛乱、加强对西藏的管理,巩固国家统一。2.(2020八下·临海期末)有“江南八达岭"之称的临海古城墙,在明代抗倭斗争中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曾有支军队在此九战九捷屡败倭寇。其将领是( )A.林则徐 B.戚继光 C.郑成功 D.邓世昌【答案】B【知识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解析】【分析】明朝中期以后,海防松弛,倭患严重,明政府派遣戚继光等抗倭。戚继光组建了一支作战勇敢,纪律严明的“戚家军”,1561年在台州地区九战九捷,迅速荡平浙江境内的倭寇;此后又率军开赴福建和广东,到1565年,东南沿海的倭寇基本肃清。ACD三项和题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题意;B项戚继光是其将领,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戚继光抗倭的史实。掌握戚继光抗倭的相关史实。3.(2020八下·临海期末)1770--1780年间,美洲是整个欧洲的注意力中心。……政治思想不仅仅由欧洲向美洲传播,也发生了反向的交流:大西洋彼岸的事件也影响了欧洲人,使他们希望改革甚至废除君主制。下面示意图符合材料观点的是( )A. B.C. D.【答案】A【知识点】启蒙运动;美国的诞生【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17-18世纪的启蒙运动,为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提供了锐利的思想武器。1775年至1783年的美国独立战争,美国获得了国家独立,走上了资本主义的道路,推动了欧洲和拉丁美洲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A项示意图符合材料观点,符合题意;BCD三项和题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启蒙运动和美国独立战争的相关知识。4.(2020八下·临海期末)法国地理学家巴吉斯塔·安维里评论新航路开辟时说:“一个极大的错误导致了一次极其伟大的发现。”这指的是( )A.迪亚士船队到达好望角 B.哥伦布到达美洲C.达·伽马船队到达了印度 D.麦哲伦环球航行【答案】B【知识点】新航路开辟【解析】【分析】据所学知识可知,哥伦布在西班牙王室的资助下,1492年开始从西班牙出发,横渡大西洋,先后到达巴哈马群岛、古巴、海地等地;哥伦布发现了美洲大陆,开辟了欧洲到美洲的大西洋航路。哥伦布要远航到东方,结果到达美洲。符合“一个极大的错误导致了一次极其伟大的发现。”ACD三项理解错误,不符合题意;B项哥伦布到达美洲理解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新航路的开辟及学生的理解能力。重点识记新航路开辟的内容与影响。5.(2020八下·临海期末)19世纪60年代.通过改革或革命为资本主义发展扫除障碍的事件有( )①日本明治维新 ②中国洋务运动③美国南北战争 ④俄国1861年改革A. 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答案】D【知识点】资本主义的扩张【解析】【分析】1868年的日本明治维新,使日本摆脱了民族危机,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美国南北战争废除了奴隶制度,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大障碍,实现南北方政治体制的统一,维护了国家统一,为以后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俄国1861年的农奴制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使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①③④为资本主义发展扫除障碍。②中国洋务运动是一次封建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以失败而告终。D项①③④为资本主义发展扫除障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明治维新、美国南北战争和俄国1861年改革的相关史实。要求具备运用所学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6.(2020八下·临海期末)在某历史著作中有“火车的发明”“大清帝国的衰落”“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逐渐缩小的世界”等章节,此著作的标题最有可能是( )A.工业文明下的世界 B.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C.中国社会走向衰落 D.东西方间的冲突与隔绝【答案】A【知识点】工人斗争及马克思主义诞生;第一次工业革命【解析】【分析】“火车的发明”发生在工业革命时期,此时中国的清朝政府正走向衰落;工业革命后产生了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两大对立阶级,后来马克思、恩格斯发表《共产党宣言》,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工业革命中汽船、火车交通工具的发明,扩大了人类的活动范围,所以世界才会“逐渐缩小”。A项工业文明下的世界最有可能是此著作的标题,符合题意;BCD三项所述均不符合题干主旨,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工业文明下的世界,要求识记掌握重要史实。7.(2020八下·临海期末)揭示历史事件之间的因果联系,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列因果搭配中,正确的是( )A.文艺复兴运动——撼动了封建专制制度和天主教会的精神统治B.牛顿的力学理论——使人类对客观世界的探索向前迈进了一步C.郑和下西洋——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世界开始走向整体D.鸦片战争的惨败——外国侵略势力开始深入到中国长江下游地区【答案】B【知识点】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科学和思想的力量;文艺复兴【解析】【分析】A项文艺复兴运动——撼动了封建专制制度和天主教会的精神统治搭配错误,文艺复兴运动冲破了天主教会一千多年来对欧洲精神世界的统治,否定了神的存在,强调了人性的解放,重视人的价值和作用;启蒙运动撼动了封建专制制度和天主教会的精神统治,不符合题意;B项牛顿的力学理论——使人类对客观世界的探索向前迈进了一步搭配正确,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创建微积分、牛顿三定律,其科学巨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使物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这些科学发现,使人类对客观世界的探索向前迈进了一大步,符合题意;C项郑和下西洋——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世界开始走向整体搭配错误,新航路的开辟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世界开始走向整体,不符合题意;D项鸦片战争的惨败——外国侵略势力开始深入到中国长江下游地区搭配错误,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政府被迫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使西方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一带深入长江中下游地区,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历史事件之间的因果联系及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8.(2020八下·临海期末)历史人物往往是历史进程的影响者,他们能加速或延缓历史发展的进程。以下历史人物与其历史功绩组合正确的是( )①俾斯麦——促成德国完成统一②瓦特——推动人类进 人电气时代③彼得一世——宣布废除农奴制④马克思——推动科学社会主义诞生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答案】C【知识点】工人斗争及马克思主义诞生;第一次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的扩张【解析】【分析】俾斯麦担任普鲁士王国首相期间,在1866年发动了普奥战争并取得胜利,1870年又进行普法战争,打败了法军,年底南德四邦加入了德意志联邦,成立了德意志帝国,俾斯麦任德意志帝国宰相兼普鲁士首相,俾斯麦靠“铁血政策” 自上而下地统一了德国,①正确。瓦特改良了蒸汽机,把人类带入了蒸汽时代,②错误。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宣布废除农奴制度,③错误。1848年,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了纲领性文件《共产党宣言》发表,《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④正确。C项①④组合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著名历史人物的历史功绩。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重点掌握俾斯麦、瓦特、彼得一世、马克思的主要功绩。9.(2020八下·临海期末)有人说:中国是被列强一脚接一脚“踹”进现代文明的。下图是列强的旗帜插在北京城楼上,该事件给当时中国带来的影响是( )A.美国在中国的侵略势力日益扩大B.中国开始丧失独立自主的地位C.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D.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答案】D【知识点】义和团运动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00年,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1901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辛丑条约》,《辛丑条约》规定: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驻防,不准中国人居住。从此,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ABC三项和题干材料不符,不符合题意;D项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及签订的《辛丑条约》给当时中国带来的影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辛丑条约》的影响。要求具备运用所学解读题干材料信息的能力。二、非选择题10.(2020八下·临海期末)资料的整理和归类是我们学历史的重要方法,以下是某校八年级同学查找到的资料,让我们一起帮忙整理。时期 材料 问题明 永乐十一年……乃分其地为八府四州,设贵州布政使司(注:政府派遣有一定任期的流官进行管理),而以长官司七十五分隶属,属户部。——《明史》 ⑴材料中,为加强对西南边疆地区的管理,明政府实施了什么制度?并指出其意义。 ⑷简要说明材料中的行为和举措的共同作用。明清 “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珍瑶不急之物,悉听而归。”——《台湾通志》 ⑵“久为贵国所踞”是指哪一国占据台湾?材料中的“余"是哪位民族英雄?清 ⑶左图反映了清朝采取哪一种方式处理民族关系?为管理整个新疆地区事务,清朝又设置哪一机构?【答案】(1)改土归流。加强了中央与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联系。(2)荷兰。郑成功。(3)坚决镇压分裂叛乱活动。设置伊犁将军。(4)维护了国家统一,进一步奠定了今天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疆域版图。【知识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解析】【分析】(1)明朝中后期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推行改土归流的政策。改土归流加强了中央与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联系,巩固了国家统一。(2)1624年,荷兰殖民主义者侵占中国台湾,1661年3月,郑成功从金门出发,进军台湾,盘踞台湾城的荷兰侵略军企图负隅顽抗,郑成功在该城周围修筑土台,围困敌军8个月之后,下令向台湾城发起强攻,1662年,荷兰总督被迫在投降书上签了字,至此,郑成功从荷兰侵略者手里收复了沦陷38年的我国神圣领土台湾。“久为贵国所踞”是指荷兰占据台湾,材料中的“余"是郑成功。(3)康熙年间,蒙古族噶尔丹势力日益强大,并在沙俄的支持下,向东进攻漠北蒙古,在康熙帝的御驾亲征下,清军在乌兰布通战役取得了对噶尔丹叛军的胜利,由此可见,《平定准噶尔图》反映了清朝坚决镇压分裂叛乱活动。清朝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后,设立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勒喀什池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4)明清抗击外来侵略的斗争和民族政策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为今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辽阔版图奠定了基础。故答案为:(1)改土归流。加强了中央与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联系。(2)荷兰。郑成功。(3)坚决镇压分裂叛乱活动。设置伊犁将军。(4)维护了国家统一,进一步奠定了今天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疆域版图。【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明清抗击外来侵略的斗争和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措施。要求学生具备准确解读材料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11.(2020八下·临海期末)从17到19世纪,世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大国崛起引领世界潮流。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欧美资产阶级革命过程简表国家. 开始时间 领导人 主要文件 爆发的共同原因 结果英国 1640年 克伦威尔 《权利法案》 C 确立资产阶级统治美国 1775年 A 《独立宣言》法国 1789年 罗伯斯庇尔 B材料二:欧美四国在经济领域的变化时间 英国 德国 美国 法国1860年世界工业生产量位次 1 4 3 21910年世界工业生产量位次 3 2 1 4(1)请将表格中空缺部分补充完整。(2)材料二中反映了英法、美德的工业产量位次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3)综合上述材料,指出当时世界发展有哪些进步潮流。【答案】(1)A华盛顿;B《人权宣言》; C资本主义发展受到阻碍(2)美德位于1 和2超过了原来位于1和2的英法。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美国和德国后来居上。(3)资产阶级革命; 工业革命。【知识点】第二次工业革命;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的诞生;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解析】【分析】(1)据所学知识可知,华盛顿是美国独立战争的杰出领导人,领导了美国独立战争,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赢得了国家独立。1789年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监狱,法国大革命开始,不久资产阶级颁布了《人权宣言》,宣称人们生来自由、平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共同原因都是因为资本主义发展受到阻碍。(2)通过材料二表格,1860年英国和法国的工业产量分别位居第一和第二,而到了1910年美国和德国的工业产量分别位居第一和第二,超过了英法。结合所学知识,19世纪70年代,电力作为新能源开始进入生产领域,人类历史进入“电时代”, 在电力技术的发展方面,美国和德国走在其他国家的前面。生产力飞速发展,最终在20世纪时取代了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处于领先的英法。(3)材料一反映了17——18世纪世界发展出现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潮流,材料二反映了19——20世纪世界发展出现了工业革命的潮流。故答案为:(1)A华盛顿;B《人权宣言》; C资本主义发展受到阻碍。(2)美德位于1 和2超过了原来位于1和2的英法。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美国和德国后来居上。(3)资产阶级革命; 工业革命。【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英法美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具备准确获取、解读表格信息及调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12.(2020八下·临海期末) 19世纪30年代到20世纪初期,中国人民在向西方学习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上经历了“睁眼看世界”、“走出国门看世界"和“仿洋改制看世界”三个历程。据此回答下列问题。[睁眼看世界]资料一:陈旭麓先生指出:“1840年以来,中国因外患而遭受的每一次失败都产生体现警悟的先觉者。”——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走出国门看世界]资料二:洋务运动倡导者的梦想主要是为了使国家能够抵御外来侵略、镇压国内动荡,并加强他们的权位。他们从未梦想要把中国铸造成为一个新式国家。——徐中约《中国近代史》[仿洋改制看世界]资料三:维新变法期间,通过仿洋改制,共计发布变法诏令184条,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对此,时任海关总税务司的赫德指出:“他们把足够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美]马士《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1)阅读资料一,发生在1840年的外患指的是什么事件?该事件的失败产生了哪些“警悟的先觉者”?(2)资料二中,为什么洋务运动倡导者“从未梦想要把中国铸造成为一个新式国家”?(3)资料三中的“仿洋改制”是指学习西方的什么政治体制?根据资料三,说说该运动失败的原因。(4)中国人民在探索救国救民道路上经历的三个历程给了我们什么共同启示?【答案】(1)鸦片战争。林则徐、魏源等。(2)从材料可见洋务运动是为了抵御外敌入侵和镇压国内反抗,其根本目的是维护和巩固清政府的统治。(3)君主立宪制。没有结合当时中国的国情,只照搬国外经验。(4)要结合国情,不断革新,与时俱进等。【知识点】鸦片战争;洋务运动与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清末变法图强的尝试与文教革新;结识中国近代最早“开眼看世界”的人【解析】【分析】(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40年,英国军舰封锁珠江口,鸦片战争的爆发。鸦片战争失败后,林则徐、魏源等人迈出了开眼看世界第一步,开始向西方学习。(2)根据资料二中的“洋务运动倡导者的梦想主要是为了使国家能够抵御外来侵略、镇压国内动荡,并加强他们的权位”可见,洋务运动是为了抵御外敌入侵和镇压国内反抗,其根本目的是维护和巩固清政府的统治。(3)甲午战败极大地唤醒了中国人,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希望通过改革在中国建立君主立宪制的资本主义国家。结合所学知识,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是资产阶级维新派力量过于单薄,脱离人民群众,寄希望于无实权的皇帝身上;清朝的大权掌握在顽固派手中,变法触动了顽固派的利益。(4)本题属于开放性问题,学生言之有理即可。如要结合国情,不断革新,与时俱进等。故答案为:(1)鸦片战争。林则徐、魏源等。(2)从材料可见洋务运动是为了抵御外敌入侵和镇压国内反抗,其根本目的是维护和巩固清政府的统治。(3)君主立宪制。没有结合当时中国的国情,只照搬国外经验。(4)要结合国情,不断革新,与时俱进等。【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鸦片战争,开眼看世界的思想家,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1 / 1浙江省临海市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历史与社会·道德与法治期末统考试卷(历社部分)一、单项选择题1.(2020八下·临海期末)耶鲁大学历史学教授史景迁说:“如果要交朋友我会选择康熙皇帝……他有帝国设计,他也是第一个一对五接见西方人的皇帝。”下列各项与康熙帝的“帝国设计"有关的是( )①组织雅克萨反击战②废除丞相③加强对西藏的管理④设立军机处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2020八下·临海期末)有“江南八达岭"之称的临海古城墙,在明代抗倭斗争中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曾有支军队在此九战九捷屡败倭寇。其将领是( )A.林则徐 B.戚继光 C.郑成功 D.邓世昌3.(2020八下·临海期末)1770--1780年间,美洲是整个欧洲的注意力中心。……政治思想不仅仅由欧洲向美洲传播,也发生了反向的交流:大西洋彼岸的事件也影响了欧洲人,使他们希望改革甚至废除君主制。下面示意图符合材料观点的是( )A. B.C. D.4.(2020八下·临海期末)法国地理学家巴吉斯塔·安维里评论新航路开辟时说:“一个极大的错误导致了一次极其伟大的发现。”这指的是( )A.迪亚士船队到达好望角 B.哥伦布到达美洲C.达·伽马船队到达了印度 D.麦哲伦环球航行5.(2020八下·临海期末)19世纪60年代.通过改革或革命为资本主义发展扫除障碍的事件有( )①日本明治维新 ②中国洋务运动③美国南北战争 ④俄国1861年改革A. 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6.(2020八下·临海期末)在某历史著作中有“火车的发明”“大清帝国的衰落”“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逐渐缩小的世界”等章节,此著作的标题最有可能是( )A.工业文明下的世界 B.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C.中国社会走向衰落 D.东西方间的冲突与隔绝7.(2020八下·临海期末)揭示历史事件之间的因果联系,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列因果搭配中,正确的是( )A.文艺复兴运动——撼动了封建专制制度和天主教会的精神统治B.牛顿的力学理论——使人类对客观世界的探索向前迈进了一步C.郑和下西洋——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世界开始走向整体D.鸦片战争的惨败——外国侵略势力开始深入到中国长江下游地区8.(2020八下·临海期末)历史人物往往是历史进程的影响者,他们能加速或延缓历史发展的进程。以下历史人物与其历史功绩组合正确的是( )①俾斯麦——促成德国完成统一②瓦特——推动人类进 人电气时代③彼得一世——宣布废除农奴制④马克思——推动科学社会主义诞生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9.(2020八下·临海期末)有人说:中国是被列强一脚接一脚“踹”进现代文明的。下图是列强的旗帜插在北京城楼上,该事件给当时中国带来的影响是( )A.美国在中国的侵略势力日益扩大B.中国开始丧失独立自主的地位C.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D.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二、非选择题10.(2020八下·临海期末)资料的整理和归类是我们学历史的重要方法,以下是某校八年级同学查找到的资料,让我们一起帮忙整理。时期 材料 问题明 永乐十一年……乃分其地为八府四州,设贵州布政使司(注:政府派遣有一定任期的流官进行管理),而以长官司七十五分隶属,属户部。——《明史》 ⑴材料中,为加强对西南边疆地区的管理,明政府实施了什么制度?并指出其意义。 ⑷简要说明材料中的行为和举措的共同作用。明清 “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珍瑶不急之物,悉听而归。”——《台湾通志》 ⑵“久为贵国所踞”是指哪一国占据台湾?材料中的“余"是哪位民族英雄?清 ⑶左图反映了清朝采取哪一种方式处理民族关系?为管理整个新疆地区事务,清朝又设置哪一机构?11.(2020八下·临海期末)从17到19世纪,世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大国崛起引领世界潮流。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欧美资产阶级革命过程简表国家. 开始时间 领导人 主要文件 爆发的共同原因 结果英国 1640年 克伦威尔 《权利法案》 C 确立资产阶级统治美国 1775年 A 《独立宣言》法国 1789年 罗伯斯庇尔 B材料二:欧美四国在经济领域的变化时间 英国 德国 美国 法国1860年世界工业生产量位次 1 4 3 21910年世界工业生产量位次 3 2 1 4(1)请将表格中空缺部分补充完整。(2)材料二中反映了英法、美德的工业产量位次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3)综合上述材料,指出当时世界发展有哪些进步潮流。12.(2020八下·临海期末) 19世纪30年代到20世纪初期,中国人民在向西方学习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上经历了“睁眼看世界”、“走出国门看世界"和“仿洋改制看世界”三个历程。据此回答下列问题。[睁眼看世界]资料一:陈旭麓先生指出:“1840年以来,中国因外患而遭受的每一次失败都产生体现警悟的先觉者。”——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走出国门看世界]资料二:洋务运动倡导者的梦想主要是为了使国家能够抵御外来侵略、镇压国内动荡,并加强他们的权位。他们从未梦想要把中国铸造成为一个新式国家。——徐中约《中国近代史》[仿洋改制看世界]资料三:维新变法期间,通过仿洋改制,共计发布变法诏令184条,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对此,时任海关总税务司的赫德指出:“他们把足够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美]马士《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1)阅读资料一,发生在1840年的外患指的是什么事件?该事件的失败产生了哪些“警悟的先觉者”?(2)资料二中,为什么洋务运动倡导者“从未梦想要把中国铸造成为一个新式国家”?(3)资料三中的“仿洋改制”是指学习西方的什么政治体制?根据资料三,说说该运动失败的原因。(4)中国人民在探索救国救民道路上经历的三个历程给了我们什么共同启示?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A【知识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西北:康熙帝击溃准噶尔部的噶尔丹叛军,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在西南:康熙皇帝册封“班禅额尔德尼”,在东北:17世纪中期,沙皇俄国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在中国的领土上,烧杀抢掠。康熙帝时,两次雅克萨之战,打败沙俄侵略者。①③与康熙帝的“帝国设计"有关。②废除丞相的是明太祖,④设立军机处是清朝雍正帝。②④和康熙帝不符。A项①③与康熙帝的“帝国设计"有关,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康熙帝的主要活动。识记与灵活掌握康熙帝的相关知识,康熙帝组织雅克萨反击战、平定准噶尔部叛乱、加强对西藏的管理,巩固国家统一。2.【答案】B【知识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解析】【分析】明朝中期以后,海防松弛,倭患严重,明政府派遣戚继光等抗倭。戚继光组建了一支作战勇敢,纪律严明的“戚家军”,1561年在台州地区九战九捷,迅速荡平浙江境内的倭寇;此后又率军开赴福建和广东,到1565年,东南沿海的倭寇基本肃清。ACD三项和题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题意;B项戚继光是其将领,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戚继光抗倭的史实。掌握戚继光抗倭的相关史实。3.【答案】A【知识点】启蒙运动;美国的诞生【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17-18世纪的启蒙运动,为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提供了锐利的思想武器。1775年至1783年的美国独立战争,美国获得了国家独立,走上了资本主义的道路,推动了欧洲和拉丁美洲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A项示意图符合材料观点,符合题意;BCD三项和题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启蒙运动和美国独立战争的相关知识。4.【答案】B【知识点】新航路开辟【解析】【分析】据所学知识可知,哥伦布在西班牙王室的资助下,1492年开始从西班牙出发,横渡大西洋,先后到达巴哈马群岛、古巴、海地等地;哥伦布发现了美洲大陆,开辟了欧洲到美洲的大西洋航路。哥伦布要远航到东方,结果到达美洲。符合“一个极大的错误导致了一次极其伟大的发现。”ACD三项理解错误,不符合题意;B项哥伦布到达美洲理解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新航路的开辟及学生的理解能力。重点识记新航路开辟的内容与影响。5.【答案】D【知识点】资本主义的扩张【解析】【分析】1868年的日本明治维新,使日本摆脱了民族危机,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美国南北战争废除了奴隶制度,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大障碍,实现南北方政治体制的统一,维护了国家统一,为以后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俄国1861年的农奴制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使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①③④为资本主义发展扫除障碍。②中国洋务运动是一次封建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以失败而告终。D项①③④为资本主义发展扫除障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明治维新、美国南北战争和俄国1861年改革的相关史实。要求具备运用所学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6.【答案】A【知识点】工人斗争及马克思主义诞生;第一次工业革命【解析】【分析】“火车的发明”发生在工业革命时期,此时中国的清朝政府正走向衰落;工业革命后产生了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两大对立阶级,后来马克思、恩格斯发表《共产党宣言》,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工业革命中汽船、火车交通工具的发明,扩大了人类的活动范围,所以世界才会“逐渐缩小”。A项工业文明下的世界最有可能是此著作的标题,符合题意;BCD三项所述均不符合题干主旨,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工业文明下的世界,要求识记掌握重要史实。7.【答案】B【知识点】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科学和思想的力量;文艺复兴【解析】【分析】A项文艺复兴运动——撼动了封建专制制度和天主教会的精神统治搭配错误,文艺复兴运动冲破了天主教会一千多年来对欧洲精神世界的统治,否定了神的存在,强调了人性的解放,重视人的价值和作用;启蒙运动撼动了封建专制制度和天主教会的精神统治,不符合题意;B项牛顿的力学理论——使人类对客观世界的探索向前迈进了一步搭配正确,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创建微积分、牛顿三定律,其科学巨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使物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这些科学发现,使人类对客观世界的探索向前迈进了一大步,符合题意;C项郑和下西洋——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世界开始走向整体搭配错误,新航路的开辟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世界开始走向整体,不符合题意;D项鸦片战争的惨败——外国侵略势力开始深入到中国长江下游地区搭配错误,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政府被迫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使西方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一带深入长江中下游地区,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历史事件之间的因果联系及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8.【答案】C【知识点】工人斗争及马克思主义诞生;第一次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的扩张【解析】【分析】俾斯麦担任普鲁士王国首相期间,在1866年发动了普奥战争并取得胜利,1870年又进行普法战争,打败了法军,年底南德四邦加入了德意志联邦,成立了德意志帝国,俾斯麦任德意志帝国宰相兼普鲁士首相,俾斯麦靠“铁血政策” 自上而下地统一了德国,①正确。瓦特改良了蒸汽机,把人类带入了蒸汽时代,②错误。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宣布废除农奴制度,③错误。1848年,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了纲领性文件《共产党宣言》发表,《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④正确。C项①④组合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著名历史人物的历史功绩。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重点掌握俾斯麦、瓦特、彼得一世、马克思的主要功绩。9.【答案】D【知识点】义和团运动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00年,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1901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辛丑条约》,《辛丑条约》规定: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驻防,不准中国人居住。从此,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ABC三项和题干材料不符,不符合题意;D项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及签订的《辛丑条约》给当时中国带来的影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辛丑条约》的影响。要求具备运用所学解读题干材料信息的能力。10.【答案】(1)改土归流。加强了中央与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联系。(2)荷兰。郑成功。(3)坚决镇压分裂叛乱活动。设置伊犁将军。(4)维护了国家统一,进一步奠定了今天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疆域版图。【知识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解析】【分析】(1)明朝中后期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推行改土归流的政策。改土归流加强了中央与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联系,巩固了国家统一。(2)1624年,荷兰殖民主义者侵占中国台湾,1661年3月,郑成功从金门出发,进军台湾,盘踞台湾城的荷兰侵略军企图负隅顽抗,郑成功在该城周围修筑土台,围困敌军8个月之后,下令向台湾城发起强攻,1662年,荷兰总督被迫在投降书上签了字,至此,郑成功从荷兰侵略者手里收复了沦陷38年的我国神圣领土台湾。“久为贵国所踞”是指荷兰占据台湾,材料中的“余"是郑成功。(3)康熙年间,蒙古族噶尔丹势力日益强大,并在沙俄的支持下,向东进攻漠北蒙古,在康熙帝的御驾亲征下,清军在乌兰布通战役取得了对噶尔丹叛军的胜利,由此可见,《平定准噶尔图》反映了清朝坚决镇压分裂叛乱活动。清朝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后,设立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勒喀什池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4)明清抗击外来侵略的斗争和民族政策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为今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辽阔版图奠定了基础。故答案为:(1)改土归流。加强了中央与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联系。(2)荷兰。郑成功。(3)坚决镇压分裂叛乱活动。设置伊犁将军。(4)维护了国家统一,进一步奠定了今天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疆域版图。【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明清抗击外来侵略的斗争和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措施。要求学生具备准确解读材料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11.【答案】(1)A华盛顿;B《人权宣言》; C资本主义发展受到阻碍(2)美德位于1 和2超过了原来位于1和2的英法。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美国和德国后来居上。(3)资产阶级革命; 工业革命。【知识点】第二次工业革命;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的诞生;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解析】【分析】(1)据所学知识可知,华盛顿是美国独立战争的杰出领导人,领导了美国独立战争,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赢得了国家独立。1789年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监狱,法国大革命开始,不久资产阶级颁布了《人权宣言》,宣称人们生来自由、平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共同原因都是因为资本主义发展受到阻碍。(2)通过材料二表格,1860年英国和法国的工业产量分别位居第一和第二,而到了1910年美国和德国的工业产量分别位居第一和第二,超过了英法。结合所学知识,19世纪70年代,电力作为新能源开始进入生产领域,人类历史进入“电时代”, 在电力技术的发展方面,美国和德国走在其他国家的前面。生产力飞速发展,最终在20世纪时取代了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处于领先的英法。(3)材料一反映了17——18世纪世界发展出现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潮流,材料二反映了19——20世纪世界发展出现了工业革命的潮流。故答案为:(1)A华盛顿;B《人权宣言》; C资本主义发展受到阻碍。(2)美德位于1 和2超过了原来位于1和2的英法。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美国和德国后来居上。(3)资产阶级革命; 工业革命。【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英法美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具备准确获取、解读表格信息及调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12.【答案】(1)鸦片战争。林则徐、魏源等。(2)从材料可见洋务运动是为了抵御外敌入侵和镇压国内反抗,其根本目的是维护和巩固清政府的统治。(3)君主立宪制。没有结合当时中国的国情,只照搬国外经验。(4)要结合国情,不断革新,与时俱进等。【知识点】鸦片战争;洋务运动与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清末变法图强的尝试与文教革新;结识中国近代最早“开眼看世界”的人【解析】【分析】(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40年,英国军舰封锁珠江口,鸦片战争的爆发。鸦片战争失败后,林则徐、魏源等人迈出了开眼看世界第一步,开始向西方学习。(2)根据资料二中的“洋务运动倡导者的梦想主要是为了使国家能够抵御外来侵略、镇压国内动荡,并加强他们的权位”可见,洋务运动是为了抵御外敌入侵和镇压国内反抗,其根本目的是维护和巩固清政府的统治。(3)甲午战败极大地唤醒了中国人,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希望通过改革在中国建立君主立宪制的资本主义国家。结合所学知识,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是资产阶级维新派力量过于单薄,脱离人民群众,寄希望于无实权的皇帝身上;清朝的大权掌握在顽固派手中,变法触动了顽固派的利益。(4)本题属于开放性问题,学生言之有理即可。如要结合国情,不断革新,与时俱进等。故答案为:(1)鸦片战争。林则徐、魏源等。(2)从材料可见洋务运动是为了抵御外敌入侵和镇压国内反抗,其根本目的是维护和巩固清政府的统治。(3)君主立宪制。没有结合当时中国的国情,只照搬国外经验。(4)要结合国情,不断革新,与时俱进等。【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鸦片战争,开眼看世界的思想家,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浙江省临海市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历史与社会·道德与法治期末统考试卷(历社部分)(学生版).docx 浙江省临海市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历史与社会·道德与法治期末统考试卷(历社部分)(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