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历史与社会·道德与法治期末统考试卷(历社部分)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历史与社会·道德与法治期末统考试卷(历社部分)

资源简介

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历史与社会·道德与法治期末统考试卷(历社部分)
一、选择题
1.(2020八下·镇海期末)2019年4月10日,首张黑洞照片发布,人类在宇宙探索之路上再进一步。回溯科学史,17世纪英国科学家牛顿的名字熠熠生辉,因为他把科学的发展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以下属于他成就的有(  )
①发现万有引力定律
②发现金星绕太阳运行
③提出太阳中心说
④提出运动三大定律
A. 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知识点】科学和思想的力量
【解析】【分析】英国科学家牛顿在天文学领域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在数学领域创建微积分;在力学领域建立了完整的力学体系,其中“牛顿三定律”,对自然科学的发展影响最大,牛顿被称为“现代科学之父”。
B项①④属于牛顿的成就,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学生对牛顿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英国科学家牛顿的主要贡献。
2.(2020八下·镇海期末)君臣礼仪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外在表现。下列图1到图3的变化反映的实质是(  )
A.封建制度的完善 B.生活习惯的变化
C.社会文明的进步 D.君主权力的强化
【答案】D
【知识点】大一统的汉朝;高度集权的北宋政治;皇权膨胀
【解析】【分析】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明太祖即位后,改革行政机构,加强君主权力,在地方废除行中书省,在中央废除丞相,撤销中书省,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全国的军政大权,都集中到了皇帝手里;清朝时,为加强君主专制,雍正帝设立军机处,军国大事完全凭皇帝裁决,军机大臣只是跪在地上,拿笔记录,然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去执行。它的设立,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的进一步强化。故从图1(汉)坐而论道到图2(宋)站议时政再到图3(清)跪受笔录,反映了古代君主权力的加强,相权的不断削弱。
ABC三项都不是图1到图3的变化反映的实质,不符合题意;
D项君主权力的强化是图1到图3的变化反映的实质,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君主专制的强化。要求扎实掌握历代统治者强化君权的主要措施,运用所学解读图文信息。
3.(2020八下·镇海期末)康熙皇帝非常注重对周边地区的防卫和管辖,使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的巩固与发展。以下措施按地理方位排列正确的是(  )
①两次雅克萨之战 ②平定噶尔丹叛乱 ③册封达赖、班禅 ④收复台湾
A. B.
C. D.
【答案】B
【知识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康熙皇帝非常重视对周边地区的防卫与管辖,在北方,两次雅克萨之战,打击了沙俄的侵略;在西北,平定噶尔丹叛乱;在西南,册封班禅,加强对西藏的管理;在东南,统一台湾,使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的。
ACD三项排列错误,不符合题意;
B项B排列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康熙皇帝对周边地区的防卫与管辖的相关史实及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重点掌握清朝时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的相关史实。
4.(2020八下·镇海期末)达·芬奇的作品《持花圣母》描绘了圣母逗着婴儿玩耍的情景,画面中的圣母展现出人世间母亲的形象。这幅作品体现了什么思想(  )
A.人文主义 B.启蒙 C.神学 D.蒙昧主义
【答案】A
【知识点】文艺复兴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是人文主义,新兴的资产阶级要求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提倡发扬人的个性,追求人在现实生活中的幸福。由此可知《持花圣母》深受人文思想影响。
A项人文主义是达·芬奇的作品《持花圣母》体现的思想,符合题意;
BCD三项理解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文艺复兴运动相关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2020八下·镇海期末)“继人的发现后,欧洲又发现了世界……其意义与前者一样重要,而对整个世界的影响甚至犹有过之。”据此和右图,回答下题。
5.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曾说:“发现美洲和经好望角至东印度群岛的航道,是人类历史上所记载的最伟大、最重要的事件。”其中“发现好望角”的航线是右图中的(  )
A.A航线 B.B航线 C.C航线 D.D航线
6.在2018年10月纪念哥伦布首次抵达美洲的活动中,有人说:“今天是种族哀悼日,是美洲发现日,是两个世界相遇日。”这一说法所依据的史实是(  )
①印第安文明惨遭摧残
②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
③架起沟通亚欧的桥梁
④工业文明和农业文明由此交汇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5.A
6.A
【知识点】新航路开辟
【解析】【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新航路的开辟及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新航路开辟的原因、经过、结果和历史影响。
5.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487年,葡萄牙人迪亚士率船队到达非洲最南端的好望角,并绕过好望角进入印度洋,从此开辟了从欧洲到印度的海上航线。
A项A航线是“发现好望角”的航线,符合题意;
B项B航线是发现哥伦布美洲的航线,不符合题意;
C项C航线是达 伽马到达印度的航线,不符合题意;
D项D航线是麦哲伦的环球航行路线,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6.①早期殖民者大量屠杀印第安人是指新航路开辟后,殖民者在美洲实行种族灭绝政策。②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1492年哥伦布到达美洲,他认为是印度,新航路开辟后,美洲和欧洲的隔绝状态被打破。①②符合题意。③架起沟通亚欧的桥梁说法不正确,④工业文明与农耕文明由此交汇与题意不符。
A项①②是题干说法所依据的史实,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7.(2020八下·镇海期末)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这)是他们积了325年窥探之后的五逞。炮声震撼了中国,也震撼了亚洲。对于中国来说,这是一块界碑。它铭刻了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走人近代的最初一步。其中“界碑”的影响是(  )
A.中国古代史的开端
B.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C.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答案】D
【知识点】鸦片战争
【解析】【分析】由“它铭刻了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走人近代的最初一步”可知,“这场战争”是指鸦片战争,鸦片战争使中国由封建社会转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改变了社会性质,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因此说“鸦片战争是一块界碑”。
A项中国古代史的开端和题干描述的战争不符,不符合题意;
B项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不符合题意;
C项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影响,不符合题意;
D项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鸦片战争的影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鸦片战争的影响,要求运用所学解读题干信息。
8.(2020八下·镇海期末)一位著名文化学者说:“废墟,是昨天派往今天的使者,废墟,让我们把地理读成历史。”下图废墟与语文教材中雨果《给巴特勒上尉的信》一文相关,从中,我们可以解读的历史是(  )
A.鸦片战争的耻辱 B.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耻辱
C.侵华日军的暴行 D.八国联军攻占北京
【答案】B
【知识点】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1860年8月,英法联军攻入北京。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闯进圆明园,疯狂地进行抢劫。为了消赃灭迹,掩盖罪行,10月7日至9日,英、法放火烧掉圆明园。图片就是焚烧后的圆明园遗址。
ACD三项和题干图文信息不符,不符合题意;
B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耻辱是从题干图片可以解读的历史,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史实。识记相关的历史史实。
9.(2020八下·镇海期末)“双方在黄海发生激……致远舰弹药将尽时……是马力猛冲敌舰,不幸被敌人鱼雷击中,全体将士壮烈殉国。”这一战斗场面出现在(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答案】C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狂潮
【解析】【分析】据所学知,邓世昌在甲午中日战争的黄海大战中,指挥舰艇冲锋在前,迎战敌舰,在弹尽船伤的情况下,邓世昌下令开足马力,向敌人舰队冲撞过去,结果被鱼雷击,壮烈牺牲。
ABD三项和题干描述不符,不符合题意;
C项甲午战争出现了题干战斗场面,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甲午中日战争的相关知识及学生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熟练掌握课本知识即可得出正确答案。
10.(2020八下·镇海期末)某条约签订后,北京的东交民巷不准中国人居住,清政府也彻底堕落为“洋人的朝廷”。该条约为(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答案】D
【知识点】义和团运动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1901年签订的《辛丑条约》规定: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在界内居住。《辛丑条约》中还规定,清政府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这充分说明了清政府已沦为洋人的朝廷。
ABC三项和题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题意;
D项《辛丑条约》签订后,北京的东交民巷不准中国人居住,清政府也彻底堕落为“洋人的朝廷”,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辛丑条约》的内容及影响及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辛丑条约》的内容及影响。
11.(2020八下·镇海期末)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说“中国自强运动的领袖们……他们起初只知道国防近代化的必要,但是他们在这条路上前进一步后,就发现必须再进一步。”这里的“再进一步”主要体现的是(  )
A.创立新式军事工业 B.创立新式民用工业
C.训练新式海陆军 D.创办江南制造总局
【答案】B
【知识点】洋务运动与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中国自强运动的领袖们”、“知道国防近代化的必要”可知,反映的是洋务运动。洋务运动是一场“自强”、“求富”的自救运动,由材料中的“国防近代化”体现了洋务运动的“自强”,创办军事工业;“再进一步”的举动就是求富,创办民用工业。
ACD三项和题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题意;
B项创立新式民用工业是题干里的“再进一步”的主要体现,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洋务运动的相关知识及学生抓住关键信息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具备解读题干信息、知识迁移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12.(2020八下·镇海期末)改革势必触动部分人的利益,难免遭遇阻力,困难重重。戊戌变法中有一项改革措施涉及“数百翰林、数千进士、数万举人、数十万秀才和数百万童生”的荣誉和进身之道。该措施是(  )
A.奖励发明 B.精减机构 C.废除八股 D.裁汰冗员
【答案】C
【知识点】清末变法图强的尝试与文教革新
【解析】【分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戊戌变法的废除八股的措施,涉及科举制的存废问题,影响了“数百翰林、数千进士、数万举人、数十万秀才和数百万童生” 的荣誉和进身之道。
A项奖励发明属于科技创新方面,与材料无关,不符合题意;
B项精简机构只涉及官员,而秀才和童生不属于官员,不符合题意;
C项废除八股涉及“数百翰林、数千进士、数万举人、数十万秀才和数百万童生”的荣誉和进身之道,符合题意;
D项裁汰冗员也只涉及官员,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戊戌变法的相关知识及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数百翰林、数千进士、数万举人、数十万秀才和数百万童生”。
13.(2020八下·镇海期末)近代中国率先“开眼看世界”的中国人为当时中国社会打开了一扇眺望世界的窗户,下列属于“开眼看世界”的著作有(  )
①《农政全书》②《天工开物》③《四洲志》④《海国图志》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D
【知识点】结识中国近代最早“开眼看世界”的人
【解析】【分析】林则徐在广东主持禁烟期间,设立译馆,翻译一些西方书籍,以便了解世界,当时他组织人编译了《四洲志》,该书概述世界五大洲30多个国家的地理、历史,初步勾勒出当时世界的大体轮廓,《四洲志》为闭塞已久的中国社会打开了一扇眺望世界的窗口;林则徐被誉为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鸦片战争后,一些思想家开始重新审视当时的中国与世界,魏源在鸦片战争中亲眼看到英军的“坚船利炮”,深受震撼,于1842年写成《海国图志》;该书是中国近代第一部较为详尽介绍西方的著作,全方位地描述了世界各国的地理、历史、政治、经济、军事和科技等各种情况,并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
D项③④属于“开眼看世界”的著作,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思想家及代表作。要求识记基础史实。
二、非选择题
14.(2020八下·镇海期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劫奏。——《皇明祖训》
材料二:“天下英雄,入我教(笼络)中也。”——唐太宗
“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四百六十余人也。”——顾炎武
材料三:(夷船)将来只许在广州收泊贸易,不得再赴宁波,如或再来,必令原船返棹,不准入浙江海口。
——乾隆二十二年(1757)
(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个朝代的什么政治措施?
(2)根据材料二分析唐太宗的话反映了我国哪个朝代创立的什么制度。这一制度到了明清时期发生什么变化?根据顾炎武的话说说这一变化的影响。
(3)当西方世界正在发生巨变时,古老的中国仍然在沿着自己的轨道发展。请你根据材料三,归纳出使“古老的中国仍沿着原来的轨道前行”的相关政策并指出其影响。
【答案】(1)明朝;废除了丞相。
(2)隋朝;科举制;改 为八股取士;使许多读书人不讲求实际学问,考中做官后,大都成为皇帝的忠实奴仆(或禁锢了人们的思想,扼杀了人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阻碍了文化和社会的进步。)
(3)闭关锁国;在抵御西方殖民者侵略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但不能从根本.上扭转中外力量对比,限制了对外贸易和航海事业的发展,使中国远离世界发展潮流。
【知识点】近代前夜危机;皇权膨胀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三“并不许立丞相”可知反映的是明代明太祖时期废丞相,权分六部。
(2)材料二唐太宗说“天下英雄,入我教(笼络)中也。”体现了科举制为君主专制统治网络人才,联系所学知识,隋炀帝时期正式设置进士科,我国科举制度正式产生。到了明清时期,八股取士,禁锢了人们的思想,阻碍了文化的发展,扼杀了人才的培养;许多读书人为了中试,只顾埋头攻读经书,钻研八股,不讲究实际问题;考中做官后,他们大都成为皇帝的忠实奴仆。
(3)材料三反映了乾隆时期,中国严格限制外商来华,表明当时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清朝实行闭关政策有防御西方殖民势力的一面,但同时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严重的恶果,它限制了我国对外贸易和航海事业的发展,阻碍了中外文化的交流,闭关自守最终不能扭转中外力量的对比,不能从根本上报挡殖民势力的侵略,反而进一步导致闭塞、停滞、倒退,使中国更加远离世界发展的潮流。
故答案为:(1)明朝;废除了丞相。
(2)隋朝;科举制;改为八股取士;使许多读书人不讲求实际学问,考中做官后,大都成为皇帝的忠实奴仆(或禁锢了人们的思想,扼杀了人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阻碍了文化和社会的进步。)
(3)闭关锁国;在抵御西方殖民者侵略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但不能从根本上扭转中外力量对比,限制了对外贸易和航海事业的发展,使中国远离世界发展潮流。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明朝强化军权的措施、科举制、闭关锁国的相关知识,要求运用所学知识解读材料信息。
15.(2020八下·镇海期末)工业革命掀起了工业文明的浪潮,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英国.领航]1700年英国煤产量只有260万吨,1795年就超过1000万吨,1854年则达到6000万吨;1740年英国的铁产量只有1735吨,1791年则达到125079吨,1861年增长到380万吨。——摘编自任世江《历史必修课程专题解析》
[美国.追赶]19世纪60年代,美国在资本投资方面,有一美元投入到制造业,就有七美元投入到农业方面;全国劳动力有一半以上从事农业生产。而到1900年,在美国国民生产总值中。制造业产值由1860 年的33%增至58%;60%的劳动力从事非农业生产。——摘编自杨生茂、陆镜生《美国史新编》
[东方竞渡]面对工业革命大潮的冲击,中国和日本在19世纪中后期都进行了近代化的探索。在日本,明治政府实行了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宣布“废藩置县”,废除封建等级制度;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扶持私人工商业;建立近代教育体制,实行小学义务教育,发展中等和高等教育。在中国,一些开明的官员掀起了洋务运动: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科技,强兵富国,维护清王朝的统治;发展近代军事工业,由官方开办辅助于军事工业的民用工业;兴办新式学校,培养翻译和军事人才。——摘编自人教版《中国历史》《历史与社会》
(1)结合工业革命的重大发明,指出这一时期英国煤铁产量快速增长的原因。
(2)这一时期美国在生产领域有哪些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这些变化的原因(从政治、科技两个角度分析)
(3)明治维新使日本强大起来,洋务运动却未能挽救清政府在甲午战争中惨败的命运。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是什么?根据材料,你认为当时的中国可以从日本近代化的探索中借鉴哪些经验?
【答案】(1)蒸汽机的使用提高了煤铁的开采能力;机器的广泛使用,对煤铁的需求量增加。
(2)变化:制造 业获得快速发展;农业产值和农业人口下降。政治原因:美国内战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为经济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科技原因:美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处于领先地位。
(3)原因:洋 务运动只单纯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和设备,而没有彻底变革腐朽的封建制度。经验:进行资产阶级改良或革命,废除封建制度;鼓励、支持包括私人工商业在内的近代工业发展;重视普通群众的教育,提升国民素质。
【知识点】洋务运动与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第一次工业革命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工业革命的影响,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材料一所示时间是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第一次工业革命中核心动力——蒸汽动力的应用促使煤使用量增加,英国煤产量也随之迅速增长。蒸汽机或机器生产被运用于煤炭 开采领域,提高了煤炭的生产效率。
(2)根据材料中的“到1900年,在美国国民生产总值中制造业产值由1860 年的33%增至58%;60%的劳动力从事非农业生产”可见美国制造业获得快速发展;农业产值和农业人口下降。其变化的原因,从政治方面看,19世纪中期的美国南北战争,是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奴隶制度,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从科技方面看,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美国采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科技发明推动本国迅速发展。
(3)洋务运动只是清政府的一场自救运动,因为它本身就具有许多不可避免的缺点_仅学习西方技术,不从根本上变革腐朽的封建制度是其失败的根本原因。第二问属于开放性问题,学生言之有理即可。如:进行资产阶级改良或革命,废除封建制度;鼓励、支持包括私人工商业在内的近代工业发展;重视普通群众的教育,提升国民素质。
故答案为:(1)蒸汽机的使用提高了煤铁的开采能力;机器的广泛使用,对煤铁的需求量增加。
(2)变化:制造业获得快速发展;农业产值和农业人口下降。政治原因:美国内战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为经济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科技原因:美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处于领先地位。
(3)原因:洋务运动只单纯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和设备,而没有彻底变革腐朽的封建制度。经验:进行资产阶级改良或革命,废除封建制度;鼓励、支持包括私人工商业在内的近代工业发展;重视普通群众的教育,提升国民素质。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工业革命,美国经济的发展,洋务运动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具备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16.(2020八下·镇海期末)
宪法是民主国家的象征,对民主政治生活具有直接而明显的影响。
[世界宪法的历史变迁]
材料一:现代意义上的宪法首先在英国播下的种子,在美国开了花,在法国结的果,而后散布于欧美各国以至世界各地。——龚祥瑞《比较宪法和比较行政法》
材料二:现代意义上的宪法是指近代民主制度下规定国家与其公民在主权关系上的根本法。欧美各国在十八世纪末和十九世纪初普遍发生革命和制定宪法,这种现象不是偶然的,它有着深刻的政治和思想背景。
(1)请你运用所学知识,说说材料一中的种子、花、果分别指什么。
(2)请你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说近代宪法产生的政治和思想条件分别是什么。
【答案】(1)种子:英国《权利法案》;花:美国《1787年联邦宪法》(或1787年宪法);果:法国《人权宣言》。
(2)政治条件:资产 阶级民主制度的建立;思想基础:资产阶级启蒙思想(或民主、自由、平等、人权和法治等思想)。
【知识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的诞生;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中的“......在英国播下的种子,在美国开了花,在法国结的果......”,联系所学知识,种子、花、果分别指英国的《权利法案》;美国的《1787年联邦宪法》(或1787年宪法);法国的《人权宣言》。
(2)比较发达的民主政治是近代意义宪法产生的政治条件。封建社会末期,在市场经济发展的基础上,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如英国的洛克、法国的孟德斯鸠、美国的潘恩等提出了许多激动人心的代表资产阶级利益和要求的口号和思想,以反对和批判封建统治所赖以存在的思想体系;如以“法治”批判“人治”,以“人民主权”取代“君权神授”,并提出“天赋人权”“自然权利论”“社会契约论”“权力分立论”“民主”“自由”“正义”等适应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发展需要的口号和理论;这些学说和理论一经提出即能够深入人心,获得人们的认同和响应,唤起了人们的权利意识和民主意识;在资产阶级夺取政权后,成为资产阶级制定和实施宪法的理论基础。
故答案为:(1)种子:英国《权利法案》;花:美国《1787年联邦宪法》(或1787年宪法);果:法国《人权宣言》。
(2)政治条件: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建立;思想基础:资产阶级启蒙思想(或民主、自由、平等、人权和法治等思想)。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近代宪法的产生的相关知识。要求具备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 / 1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历史与社会·道德与法治期末统考试卷(历社部分)
一、选择题
1.(2020八下·镇海期末)2019年4月10日,首张黑洞照片发布,人类在宇宙探索之路上再进一步。回溯科学史,17世纪英国科学家牛顿的名字熠熠生辉,因为他把科学的发展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以下属于他成就的有(  )
①发现万有引力定律
②发现金星绕太阳运行
③提出太阳中心说
④提出运动三大定律
A. 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2020八下·镇海期末)君臣礼仪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外在表现。下列图1到图3的变化反映的实质是(  )
A.封建制度的完善 B.生活习惯的变化
C.社会文明的进步 D.君主权力的强化
3.(2020八下·镇海期末)康熙皇帝非常注重对周边地区的防卫和管辖,使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的巩固与发展。以下措施按地理方位排列正确的是(  )
①两次雅克萨之战 ②平定噶尔丹叛乱 ③册封达赖、班禅 ④收复台湾
A. B.
C. D.
4.(2020八下·镇海期末)达·芬奇的作品《持花圣母》描绘了圣母逗着婴儿玩耍的情景,画面中的圣母展现出人世间母亲的形象。这幅作品体现了什么思想(  )
A.人文主义 B.启蒙 C.神学 D.蒙昧主义
(2020八下·镇海期末)“继人的发现后,欧洲又发现了世界……其意义与前者一样重要,而对整个世界的影响甚至犹有过之。”据此和右图,回答下题。
5.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曾说:“发现美洲和经好望角至东印度群岛的航道,是人类历史上所记载的最伟大、最重要的事件。”其中“发现好望角”的航线是右图中的(  )
A.A航线 B.B航线 C.C航线 D.D航线
6.在2018年10月纪念哥伦布首次抵达美洲的活动中,有人说:“今天是种族哀悼日,是美洲发现日,是两个世界相遇日。”这一说法所依据的史实是(  )
①印第安文明惨遭摧残
②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
③架起沟通亚欧的桥梁
④工业文明和农业文明由此交汇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7.(2020八下·镇海期末)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这)是他们积了325年窥探之后的五逞。炮声震撼了中国,也震撼了亚洲。对于中国来说,这是一块界碑。它铭刻了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走人近代的最初一步。其中“界碑”的影响是(  )
A.中国古代史的开端
B.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C.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8.(2020八下·镇海期末)一位著名文化学者说:“废墟,是昨天派往今天的使者,废墟,让我们把地理读成历史。”下图废墟与语文教材中雨果《给巴特勒上尉的信》一文相关,从中,我们可以解读的历史是(  )
A.鸦片战争的耻辱 B.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耻辱
C.侵华日军的暴行 D.八国联军攻占北京
9.(2020八下·镇海期末)“双方在黄海发生激……致远舰弹药将尽时……是马力猛冲敌舰,不幸被敌人鱼雷击中,全体将士壮烈殉国。”这一战斗场面出现在(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0.(2020八下·镇海期末)某条约签订后,北京的东交民巷不准中国人居住,清政府也彻底堕落为“洋人的朝廷”。该条约为(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1.(2020八下·镇海期末)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说“中国自强运动的领袖们……他们起初只知道国防近代化的必要,但是他们在这条路上前进一步后,就发现必须再进一步。”这里的“再进一步”主要体现的是(  )
A.创立新式军事工业 B.创立新式民用工业
C.训练新式海陆军 D.创办江南制造总局
12.(2020八下·镇海期末)改革势必触动部分人的利益,难免遭遇阻力,困难重重。戊戌变法中有一项改革措施涉及“数百翰林、数千进士、数万举人、数十万秀才和数百万童生”的荣誉和进身之道。该措施是(  )
A.奖励发明 B.精减机构 C.废除八股 D.裁汰冗员
13.(2020八下·镇海期末)近代中国率先“开眼看世界”的中国人为当时中国社会打开了一扇眺望世界的窗户,下列属于“开眼看世界”的著作有(  )
①《农政全书》②《天工开物》③《四洲志》④《海国图志》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二、非选择题
14.(2020八下·镇海期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劫奏。——《皇明祖训》
材料二:“天下英雄,入我教(笼络)中也。”——唐太宗
“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四百六十余人也。”——顾炎武
材料三:(夷船)将来只许在广州收泊贸易,不得再赴宁波,如或再来,必令原船返棹,不准入浙江海口。
——乾隆二十二年(1757)
(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个朝代的什么政治措施?
(2)根据材料二分析唐太宗的话反映了我国哪个朝代创立的什么制度。这一制度到了明清时期发生什么变化?根据顾炎武的话说说这一变化的影响。
(3)当西方世界正在发生巨变时,古老的中国仍然在沿着自己的轨道发展。请你根据材料三,归纳出使“古老的中国仍沿着原来的轨道前行”的相关政策并指出其影响。
15.(2020八下·镇海期末)工业革命掀起了工业文明的浪潮,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英国.领航]1700年英国煤产量只有260万吨,1795年就超过1000万吨,1854年则达到6000万吨;1740年英国的铁产量只有1735吨,1791年则达到125079吨,1861年增长到380万吨。——摘编自任世江《历史必修课程专题解析》
[美国.追赶]19世纪60年代,美国在资本投资方面,有一美元投入到制造业,就有七美元投入到农业方面;全国劳动力有一半以上从事农业生产。而到1900年,在美国国民生产总值中。制造业产值由1860 年的33%增至58%;60%的劳动力从事非农业生产。——摘编自杨生茂、陆镜生《美国史新编》
[东方竞渡]面对工业革命大潮的冲击,中国和日本在19世纪中后期都进行了近代化的探索。在日本,明治政府实行了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宣布“废藩置县”,废除封建等级制度;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扶持私人工商业;建立近代教育体制,实行小学义务教育,发展中等和高等教育。在中国,一些开明的官员掀起了洋务运动: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科技,强兵富国,维护清王朝的统治;发展近代军事工业,由官方开办辅助于军事工业的民用工业;兴办新式学校,培养翻译和军事人才。——摘编自人教版《中国历史》《历史与社会》
(1)结合工业革命的重大发明,指出这一时期英国煤铁产量快速增长的原因。
(2)这一时期美国在生产领域有哪些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这些变化的原因(从政治、科技两个角度分析)
(3)明治维新使日本强大起来,洋务运动却未能挽救清政府在甲午战争中惨败的命运。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是什么?根据材料,你认为当时的中国可以从日本近代化的探索中借鉴哪些经验?
16.(2020八下·镇海期末)
宪法是民主国家的象征,对民主政治生活具有直接而明显的影响。
[世界宪法的历史变迁]
材料一:现代意义上的宪法首先在英国播下的种子,在美国开了花,在法国结的果,而后散布于欧美各国以至世界各地。——龚祥瑞《比较宪法和比较行政法》
材料二:现代意义上的宪法是指近代民主制度下规定国家与其公民在主权关系上的根本法。欧美各国在十八世纪末和十九世纪初普遍发生革命和制定宪法,这种现象不是偶然的,它有着深刻的政治和思想背景。
(1)请你运用所学知识,说说材料一中的种子、花、果分别指什么。
(2)请你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说近代宪法产生的政治和思想条件分别是什么。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科学和思想的力量
【解析】【分析】英国科学家牛顿在天文学领域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在数学领域创建微积分;在力学领域建立了完整的力学体系,其中“牛顿三定律”,对自然科学的发展影响最大,牛顿被称为“现代科学之父”。
B项①④属于牛顿的成就,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学生对牛顿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英国科学家牛顿的主要贡献。
2.【答案】D
【知识点】大一统的汉朝;高度集权的北宋政治;皇权膨胀
【解析】【分析】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明太祖即位后,改革行政机构,加强君主权力,在地方废除行中书省,在中央废除丞相,撤销中书省,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全国的军政大权,都集中到了皇帝手里;清朝时,为加强君主专制,雍正帝设立军机处,军国大事完全凭皇帝裁决,军机大臣只是跪在地上,拿笔记录,然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去执行。它的设立,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的进一步强化。故从图1(汉)坐而论道到图2(宋)站议时政再到图3(清)跪受笔录,反映了古代君主权力的加强,相权的不断削弱。
ABC三项都不是图1到图3的变化反映的实质,不符合题意;
D项君主权力的强化是图1到图3的变化反映的实质,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君主专制的强化。要求扎实掌握历代统治者强化君权的主要措施,运用所学解读图文信息。
3.【答案】B
【知识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康熙皇帝非常重视对周边地区的防卫与管辖,在北方,两次雅克萨之战,打击了沙俄的侵略;在西北,平定噶尔丹叛乱;在西南,册封班禅,加强对西藏的管理;在东南,统一台湾,使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的。
ACD三项排列错误,不符合题意;
B项B排列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康熙皇帝对周边地区的防卫与管辖的相关史实及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重点掌握清朝时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的相关史实。
4.【答案】A
【知识点】文艺复兴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是人文主义,新兴的资产阶级要求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提倡发扬人的个性,追求人在现实生活中的幸福。由此可知《持花圣母》深受人文思想影响。
A项人文主义是达·芬奇的作品《持花圣母》体现的思想,符合题意;
BCD三项理解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文艺复兴运动相关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答案】5.A
6.A
【知识点】新航路开辟
【解析】【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新航路的开辟及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新航路开辟的原因、经过、结果和历史影响。
5.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487年,葡萄牙人迪亚士率船队到达非洲最南端的好望角,并绕过好望角进入印度洋,从此开辟了从欧洲到印度的海上航线。
A项A航线是“发现好望角”的航线,符合题意;
B项B航线是发现哥伦布美洲的航线,不符合题意;
C项C航线是达 伽马到达印度的航线,不符合题意;
D项D航线是麦哲伦的环球航行路线,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6.①早期殖民者大量屠杀印第安人是指新航路开辟后,殖民者在美洲实行种族灭绝政策。②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1492年哥伦布到达美洲,他认为是印度,新航路开辟后,美洲和欧洲的隔绝状态被打破。①②符合题意。③架起沟通亚欧的桥梁说法不正确,④工业文明与农耕文明由此交汇与题意不符。
A项①②是题干说法所依据的史实,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7.【答案】D
【知识点】鸦片战争
【解析】【分析】由“它铭刻了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走人近代的最初一步”可知,“这场战争”是指鸦片战争,鸦片战争使中国由封建社会转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改变了社会性质,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因此说“鸦片战争是一块界碑”。
A项中国古代史的开端和题干描述的战争不符,不符合题意;
B项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不符合题意;
C项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影响,不符合题意;
D项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鸦片战争的影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鸦片战争的影响,要求运用所学解读题干信息。
8.【答案】B
【知识点】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1860年8月,英法联军攻入北京。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闯进圆明园,疯狂地进行抢劫。为了消赃灭迹,掩盖罪行,10月7日至9日,英、法放火烧掉圆明园。图片就是焚烧后的圆明园遗址。
ACD三项和题干图文信息不符,不符合题意;
B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耻辱是从题干图片可以解读的历史,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史实。识记相关的历史史实。
9.【答案】C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狂潮
【解析】【分析】据所学知,邓世昌在甲午中日战争的黄海大战中,指挥舰艇冲锋在前,迎战敌舰,在弹尽船伤的情况下,邓世昌下令开足马力,向敌人舰队冲撞过去,结果被鱼雷击,壮烈牺牲。
ABD三项和题干描述不符,不符合题意;
C项甲午战争出现了题干战斗场面,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甲午中日战争的相关知识及学生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熟练掌握课本知识即可得出正确答案。
10.【答案】D
【知识点】义和团运动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1901年签订的《辛丑条约》规定: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在界内居住。《辛丑条约》中还规定,清政府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这充分说明了清政府已沦为洋人的朝廷。
ABC三项和题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题意;
D项《辛丑条约》签订后,北京的东交民巷不准中国人居住,清政府也彻底堕落为“洋人的朝廷”,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辛丑条约》的内容及影响及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辛丑条约》的内容及影响。
11.【答案】B
【知识点】洋务运动与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中国自强运动的领袖们”、“知道国防近代化的必要”可知,反映的是洋务运动。洋务运动是一场“自强”、“求富”的自救运动,由材料中的“国防近代化”体现了洋务运动的“自强”,创办军事工业;“再进一步”的举动就是求富,创办民用工业。
ACD三项和题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题意;
B项创立新式民用工业是题干里的“再进一步”的主要体现,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洋务运动的相关知识及学生抓住关键信息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具备解读题干信息、知识迁移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12.【答案】C
【知识点】清末变法图强的尝试与文教革新
【解析】【分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戊戌变法的废除八股的措施,涉及科举制的存废问题,影响了“数百翰林、数千进士、数万举人、数十万秀才和数百万童生” 的荣誉和进身之道。
A项奖励发明属于科技创新方面,与材料无关,不符合题意;
B项精简机构只涉及官员,而秀才和童生不属于官员,不符合题意;
C项废除八股涉及“数百翰林、数千进士、数万举人、数十万秀才和数百万童生”的荣誉和进身之道,符合题意;
D项裁汰冗员也只涉及官员,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戊戌变法的相关知识及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数百翰林、数千进士、数万举人、数十万秀才和数百万童生”。
13.【答案】D
【知识点】结识中国近代最早“开眼看世界”的人
【解析】【分析】林则徐在广东主持禁烟期间,设立译馆,翻译一些西方书籍,以便了解世界,当时他组织人编译了《四洲志》,该书概述世界五大洲30多个国家的地理、历史,初步勾勒出当时世界的大体轮廓,《四洲志》为闭塞已久的中国社会打开了一扇眺望世界的窗口;林则徐被誉为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鸦片战争后,一些思想家开始重新审视当时的中国与世界,魏源在鸦片战争中亲眼看到英军的“坚船利炮”,深受震撼,于1842年写成《海国图志》;该书是中国近代第一部较为详尽介绍西方的著作,全方位地描述了世界各国的地理、历史、政治、经济、军事和科技等各种情况,并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
D项③④属于“开眼看世界”的著作,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思想家及代表作。要求识记基础史实。
14.【答案】(1)明朝;废除了丞相。
(2)隋朝;科举制;改 为八股取士;使许多读书人不讲求实际学问,考中做官后,大都成为皇帝的忠实奴仆(或禁锢了人们的思想,扼杀了人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阻碍了文化和社会的进步。)
(3)闭关锁国;在抵御西方殖民者侵略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但不能从根本.上扭转中外力量对比,限制了对外贸易和航海事业的发展,使中国远离世界发展潮流。
【知识点】近代前夜危机;皇权膨胀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三“并不许立丞相”可知反映的是明代明太祖时期废丞相,权分六部。
(2)材料二唐太宗说“天下英雄,入我教(笼络)中也。”体现了科举制为君主专制统治网络人才,联系所学知识,隋炀帝时期正式设置进士科,我国科举制度正式产生。到了明清时期,八股取士,禁锢了人们的思想,阻碍了文化的发展,扼杀了人才的培养;许多读书人为了中试,只顾埋头攻读经书,钻研八股,不讲究实际问题;考中做官后,他们大都成为皇帝的忠实奴仆。
(3)材料三反映了乾隆时期,中国严格限制外商来华,表明当时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清朝实行闭关政策有防御西方殖民势力的一面,但同时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严重的恶果,它限制了我国对外贸易和航海事业的发展,阻碍了中外文化的交流,闭关自守最终不能扭转中外力量的对比,不能从根本上报挡殖民势力的侵略,反而进一步导致闭塞、停滞、倒退,使中国更加远离世界发展的潮流。
故答案为:(1)明朝;废除了丞相。
(2)隋朝;科举制;改为八股取士;使许多读书人不讲求实际学问,考中做官后,大都成为皇帝的忠实奴仆(或禁锢了人们的思想,扼杀了人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阻碍了文化和社会的进步。)
(3)闭关锁国;在抵御西方殖民者侵略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但不能从根本上扭转中外力量对比,限制了对外贸易和航海事业的发展,使中国远离世界发展潮流。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明朝强化军权的措施、科举制、闭关锁国的相关知识,要求运用所学知识解读材料信息。
15.【答案】(1)蒸汽机的使用提高了煤铁的开采能力;机器的广泛使用,对煤铁的需求量增加。
(2)变化:制造 业获得快速发展;农业产值和农业人口下降。政治原因:美国内战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为经济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科技原因:美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处于领先地位。
(3)原因:洋 务运动只单纯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和设备,而没有彻底变革腐朽的封建制度。经验:进行资产阶级改良或革命,废除封建制度;鼓励、支持包括私人工商业在内的近代工业发展;重视普通群众的教育,提升国民素质。
【知识点】洋务运动与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第一次工业革命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工业革命的影响,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材料一所示时间是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第一次工业革命中核心动力——蒸汽动力的应用促使煤使用量增加,英国煤产量也随之迅速增长。蒸汽机或机器生产被运用于煤炭 开采领域,提高了煤炭的生产效率。
(2)根据材料中的“到1900年,在美国国民生产总值中制造业产值由1860 年的33%增至58%;60%的劳动力从事非农业生产”可见美国制造业获得快速发展;农业产值和农业人口下降。其变化的原因,从政治方面看,19世纪中期的美国南北战争,是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奴隶制度,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从科技方面看,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美国采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科技发明推动本国迅速发展。
(3)洋务运动只是清政府的一场自救运动,因为它本身就具有许多不可避免的缺点_仅学习西方技术,不从根本上变革腐朽的封建制度是其失败的根本原因。第二问属于开放性问题,学生言之有理即可。如:进行资产阶级改良或革命,废除封建制度;鼓励、支持包括私人工商业在内的近代工业发展;重视普通群众的教育,提升国民素质。
故答案为:(1)蒸汽机的使用提高了煤铁的开采能力;机器的广泛使用,对煤铁的需求量增加。
(2)变化:制造业获得快速发展;农业产值和农业人口下降。政治原因:美国内战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为经济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科技原因:美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处于领先地位。
(3)原因:洋务运动只单纯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和设备,而没有彻底变革腐朽的封建制度。经验:进行资产阶级改良或革命,废除封建制度;鼓励、支持包括私人工商业在内的近代工业发展;重视普通群众的教育,提升国民素质。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工业革命,美国经济的发展,洋务运动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具备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16.【答案】(1)种子:英国《权利法案》;花:美国《1787年联邦宪法》(或1787年宪法);果:法国《人权宣言》。
(2)政治条件:资产 阶级民主制度的建立;思想基础:资产阶级启蒙思想(或民主、自由、平等、人权和法治等思想)。
【知识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的诞生;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中的“......在英国播下的种子,在美国开了花,在法国结的果......”,联系所学知识,种子、花、果分别指英国的《权利法案》;美国的《1787年联邦宪法》(或1787年宪法);法国的《人权宣言》。
(2)比较发达的民主政治是近代意义宪法产生的政治条件。封建社会末期,在市场经济发展的基础上,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如英国的洛克、法国的孟德斯鸠、美国的潘恩等提出了许多激动人心的代表资产阶级利益和要求的口号和思想,以反对和批判封建统治所赖以存在的思想体系;如以“法治”批判“人治”,以“人民主权”取代“君权神授”,并提出“天赋人权”“自然权利论”“社会契约论”“权力分立论”“民主”“自由”“正义”等适应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发展需要的口号和理论;这些学说和理论一经提出即能够深入人心,获得人们的认同和响应,唤起了人们的权利意识和民主意识;在资产阶级夺取政权后,成为资产阶级制定和实施宪法的理论基础。
故答案为:(1)种子:英国《权利法案》;花:美国《1787年联邦宪法》(或1787年宪法);果:法国《人权宣言》。
(2)政治条件: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建立;思想基础:资产阶级启蒙思想(或民主、自由、平等、人权和法治等思想)。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近代宪法的产生的相关知识。要求具备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