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衢州市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历史与社会·道德与法治期末统考试卷(历社部分)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浙江省衢州市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历史与社会·道德与法治期末统考试卷(历社部分)

资源简介

浙江省衢州市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历史与社会·道德与法治期末统考试卷(历社部分)
一、选择题
1.(2020八下·衢州期末)“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拥被。”造成明太祖这么辛劳的原因主要是(  )
A.设置军机处 B.创立科举制
C.在中央废丞相 D.实行郡县制
2.(2020八下·衢州期末)下图是某同学整理的清朝大事年表,这组大事年表中与西藏相关的有(  )
①1653年顺治册封“达赖喇嘛”
②1690年康熙亲征噶尔丹叛军
③1762年乾隆设立伊犁将军
④1793年乾隆制定“金瓶掣签”制度
A.①④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3.(2019八下·秀洲月考)学习明、清史后,有四位同学分别就下列主题作了演讲,你认为其中最能概括这段历史全过程的是(  )
A.帝国的彷徨 B.中华的荣耀 C.东方的曙光 D.王朝的振兴
4.(2020八下·衢州期末)21世纪以来,“非典"“H7N9"等肆虐全球。在防治传染病方面,可以参考的“东方医学巨典”是(  )
A. B. C. D.
5.(2020八下·衢州期末)清朝前期推行闭关政策的后果是(  )
①抵制西方殖民活动
②妨碍中外文化交流
③停止对外贸易活动
④抵制商业资本发展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6.(2020八下·衢州期末)之所以说“文艺复兴”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是因为它冲破封建教会的精神束缚(  )
A.提倡人文主义 B.宣传启蒙思想
C.复兴古典文化 D.开展宗教改革
7.(2020八下·衢州期末)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的共同点是(  )
①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②颁布了重要的政治文件
③摆脱了殖民统治
④建立了资本主义民主制度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8.(2020八下·衢州期末)下列历史事件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郑和下西洋
②《权利法案》通过
③郑成功收复台湾
④巴西赢得独立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①③②④ D.①②④③
9.(2020八下·衢州期末)如果追溯到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美国发明家爱迪生可以申请发明专利的是(  )
A. B.
C. D.
10.(2020八下·衢州期末)某电视台准备开拍一部反映历史上“三角贸易”的电视剧,其中有一场景是欧洲殖民者从美洲返航,他们的船只满载的应该是(  )
A.美洲土著居民 B.黑人
C.枪支、杂物等 D.金银、工业原料等
11.(2020八下·衢州期末)历史人物往往是历史进程的影响者,他们能加速或延缓历史发展的进程。以下历史人物与其历史功绩组合,正确的是(  )
A.布鲁诺——提出“日心说",被教会判处火刑
B.马克思——和恩格斯一起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
C.俾斯麦——发表《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D.彼得一世——宣布废除农奴制
12.(2020八下·衢州期末)纵观中日两国的近代历史,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具有很多相似之处。下列表述最恰当的是(  )
A.都颁布了资产阶级性质的成文宪法
B.都是为挽救民族危机而进行的改革
C.都向西方学习,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D.都改变了落后面貌,走上扩张道路
13.(2020八下·衢州期末)“日本轮船得驶人下开各口……从湖北省宜昌溯长江以至四川省重庆;从上海驶进吴淞江及运河以至苏州府、杭州府。”这些内容应出自(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4.(2020八下·衢州期末)清时,大力提倡“实业救国”,放弃高官厚禄,积极投身创办实业,被誉为“状元实业家”的是(  )
A.林则徐 B.张謇 C.李鸿章 D.康有为
15.(2020八下·衢州期末)读下图,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①——赢得了国家独立,确立了共和政体
B.②——召开制宪会议,首届联邦政府成立
C.③——内战宣告结束,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D.④——卡尔·本茨制成飞机,并试飞成功
16.(2020八下·衢州期末)清政府在全国推行新式教育制度,标志着中国近代教育体制确立的是(  )
A.1862年,同文馆设立
B.1906年,废除了科举制度
C.1904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
D.1898年,京师大学堂设立
17.(2020八下·衢州期末)19世纪末,民间设立厂矿企业数量增多、投资额扩大;兴办近代企业的地区也增多。出现这一状况的直接原因是(  )
A. 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B.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C.列强减少对中国资本输出
D.列强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二、非选择题
18.(2020八下·衢州期末)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遭受西方列强的侵略,这是历经屈辱的过程;同时众多仁人志士主动学习西方,也是探索民族救亡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代中国简明年代尺
材料二:吾今为一言以蔽之日: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梁启超《变法通议》
(1)请写出年代尺中的A事件及其标志中国近代史开端的原因。
(2)请写出B.C两场运动的名称,并分别说明它们与中日甲午战争的联系。
(3)D条约是什么?其中最能说明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的条款是什么?
(4)根据材料二,列举史实,说明清政府如何“育人才、开学校、变科举”。
19.(2020八下·衢州期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英国是一个岛国,新航路开辟后,处在世界商业通道的中心。由此刺激了英国的经济,让它向工业经济发展。 光荣革命以后,英国形成一种宽松的社会和政治环境。工业革命是人的创造力的焕发,如果社会是压制性的,控制型的,那么任何创造都会被扼杀在萌芽阶段。——据钱乘旦《英国通史》等改编
材料三:哥伦布和其他航海家的发现之旅主要目的也是帮助欧洲人找到富饶的中国。为什么哥伦布时代的欧洲人会认为中国是富饶的国度呢?……拜哥伦布所赐,欧洲人终于找到了财富。——摘编自[美]杰克·戈德斯通《为什么是欧洲?》
(1)图1中的人物与哪一场思想解放运动有关? 图1中的人物与图2政治体制之间存在何种关系?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说明工业革命为什么首先在英国发生。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回答哥伦布时代的欧洲人怎么知道当时“中国是富饶的国度”。如何评析欧洲人认为的“中国是富饶的国度”这个论断?
(4)运用上述材料所提及的事件及其影响,简述“从16世纪初到18世纪中叶……方世界优势形成”的原因。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皇权膨胀
【解析】【分析】依材料“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拥被”结合所学可知明太祖这样辛苦主要是因为他废除了丞相制度,军政大权由皇帝自己掌握。
A项设立了军机处是雍正帝,不符合题意;
B项创立科举制的是隋炀帝,不符合题意;
C项在中央废丞相是造成明太祖这么辛劳的原因,符合题意;
D项实行郡县制的是秦始皇,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明朝废除丞相制度的相关知识,要求具备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答案】A
【知识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解析】【分析】清朝对西藏的管辖包括册封“达赖喇嘛”、设置驻藏大臣、制定“金瓶掣签”制度;①④与西藏相关。击溃噶尔丹叛军是对北方蒙古的管辖;设立伊犁将军是对新疆地区的管辖。
A项①④与西藏相关,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清朝时期对西藏地区的管辖。掌握清朝时期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3.【答案】A
【知识点】近代前夜危机
【解析】【分析】“彷徨”一词展现出一种停滞不前的景象,符合明清时期中国君主专制中央集权达到顶峰并走向衰落、社会发展徘徊不前的特点。故A项正确。“中华的荣耀”形容王朝实力特别强大、对外交往十分密切的唐代比较适合。故B项错误。“东方的曙光”形容华夏农耕文明的起源时期比较恰当。故C项错误。“王朝的振兴”形容两汉时期比较恰当,两汉时期打击地方诸侯、加强中央集权,使得封建王朝得到振兴。故D项错误。本题正确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的分析能力,有一定难度。
4.【答案】B
【知识点】新旧交替的明清文化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李时珍的药物学著作《本草纲目》,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被西方国家称为”东方医学巨典”。
ACD三项和题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题意;
B项《本草纲目》是在防治传染病方面,可以参考的“东方医学巨典”,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本草纲目》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识记能力。关键信息是“东方医学巨典”。
5.【答案】D
【知识点】近代前夜危机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清朝统治者担心国家的领土主权受到外国侵犯,又害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会危及自己的统治,于是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下令只开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关闭了其他港口,并规定由政府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贸易。清政府实施闭关锁国政策,与世隔绝,既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也未能适时地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使中国在世界上渐渐落伍了,造成中国近代的落后。
D项①②④是清朝前期推行闭关政策的后果,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掌握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
6.【答案】A
【知识点】文艺复兴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对人的发现考点的掌握。反对天主教会宣扬禁欲苦行、消极忍耐、逆来顺受,强调人的尊贵与价值,相信人的力量,认为人应当享受现实生活。这就是人文主义——文艺复兴运动的核心思想。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
【点评】要求学生掌握人文主义的含义。
7.【答案】D
【知识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的诞生;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
【解析】【分析】英国资产阶级革命颁布了《权利法案》、美国独立战争颁布了《独立宣言》、法国大革命颁布了《人权宣言》,故②正确。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都以资产阶级文献巩固革命成果,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都建立了资产阶级统治政权,故④正确。①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只符合英国资产阶级革命;③摆脱了殖民统治只符合美国独立战争。
D项②④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的共同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的共同点。要求学生掌握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的共同点。
8.【答案】C
【知识点】亚非拉的奋起;近代前夜危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解析】【分析】①郑和下西洋是在1405年到1433年;②《权利法案》通过是在1689年;③郑成功收复台湾是在1662年;④巴西赢得独立是在1822年。所以,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③②④。
C项①③②④排列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外历史事件的先后顺序及学生的识记能力。要求识记基础知识。
9.【答案】A
【知识点】第二次工业革命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79年,美国科学家爱迪生研制成功耐用碳丝灯泡,为世界带来了光明。他一生中的发明近2000项,正式注册的发明就有一千三百多种,被誉为“发明大王”。
A项即是爱迪生研制成功的耐用碳丝灯泡,符合题意;
B项是卡尔 本茨发明的汽车,不符合题意;
C项是莱特兄弟发明的飞机,不符合题意;
D项是哈格里夫斯发明的珍妮机,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爱迪生的重要发明,要求具备识记基础知识和准确识图的能力。
10.【答案】D
【知识点】殖民扩张与民族解放运动
【解析】【分析】结合三角贸易的史实可知,欧洲殖民者从美洲返航时他们的船只满载的物品是黄金、白银和烟草。奴隶贩子带着廉价的工业品从欧洲出发,到非洲购买、换取甚至直接猎取黑人,用船运到美洲,卖给种植园主充当奴隶,然后带着满船的黄金、白银和欧洲需要的经济作物返回欧洲。
A项美洲土著居民不是三角贸易的主要内容,不符合题意;
B项黑人是从非洲运往美洲的,不符合题意;
C项枪支、杂物等是从欧洲运到非洲的,不符合题意;
D项金银、工业原料等是从美洲运往欧洲的,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三角贸易的相关知识。需要灵活运用三角贸易航程的相关史实。
11.【答案】B
【知识点】科学和思想的力量;工人斗争及马克思主义诞生;资本主义的扩张
【解析】【分析】A项布鲁诺——提出“日心说",被教会判处火刑错误,文艺复兴时期,哥白尼提出的“太阳中心说”,被誉为“科学革命的开端”,不符合题意;
B项马克思——和恩格斯一起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正确,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工人运动的高涨,在工人运动的推动下,马克思和恩格斯坚持革命实践和理论研究,1848年2月,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国际无产阶级组织--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性文献《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符合题意;
C项俾斯麦——发表《解放黑人奴隶宣言》错误,1862年,林肯政府颁布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宣布废除叛乱各州的奴隶制度,旨在维护国家统一,不符合题意;
D项彼得一世——宣布废除农奴制错误,俄国1861年改革中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著名历史人物的历史功绩。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12.【答案】B
【知识点】清末变法图强的尝试与文教革新;资本主义的扩张
【解析】【分析】日本的明治维新和中国的戊戌变法分别发生在19世纪中期和19世纪末期,其时中日两国都面临严峻的内忧外患的形势,因此都是为应对各自民族危机而进行的救亡图存运动。
A项都颁布了资产阶级性质的成文宪法错误,明治维新后颁布了《大日本帝国宪法》,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戊戌变法没有颁布任何资产阶级性质的成文宪法,不符合题意;
B项都是为挽救民族危机而进行的改革表述最恰当,符合题意;
C项都向西方学习,确立了君主立宪制错误,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都是向西方学习,但戊戌变法并没有因此确立君主立宪制,中国仍然是一个封建君主专制国家,不符合题意;
D项都改变了落后面貌,走上扩张道路错误,明治维新使日本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危机,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使日本逐渐强大起来,使日本顺利地实现了本国的社会变革,但戊戌变法以失败告终,因而并没有实现富国强兵的目的,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维新变法和明治维新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
13.【答案】C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狂潮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中的“日本轮船”“ 苏州府、杭州府”等信息,联系所学知识,1894年--1895年,清政府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战败,战败后清政府被迫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
ABD三项和题干材料不符,不符合题意;
C项《马关条约》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马关条约》的内容及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甲午中日战争和《马关条约》内容、影响。
14.【答案】B
【知识点】洋务运动与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张謇清代状元实业家,他毕生从事实业和文化教育事业。《马关条约》签订后,中华民族面临严重民族危机情况下,张謇提出“实业救国”的口号,放弃高官厚禄,回乡创办了大生纱厂等一系列企业,被称作“状元实业家”。
ACD三项和题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题意;
B项张謇大力提倡“实业救国”,放弃高官厚禄,积极投身创办实业,被誉为“状元实业家”,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张謇及学生的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识记被誉为状元实业家的是张謇。
15.【答案】C
【知识点】资本主义的扩张;第二次工业革命;美国的诞生
【解析】【分析】1775——1783年的美国独立战争使美国摆脱了殖民统治,赢得了国家独立; 1787年美国宪法的制定,为联邦政府的建立提供了法律基础,1789年,华盛顿当选为第一任总统(连任两届),不久,第一届国会经选举产生,美国的联邦制共和政体开始确立;1865年美国内战以北方的胜利结束,美国内战结束了分裂,维护了国家的统一;1903年,美国人莱特兄弟发明了飞机。故。
ABD三项表述错误,不符合题意;
C项③——内战宣告结束,维护了国家的统一表述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美国的历史。要求识记基础史实。
16.【答案】C
【知识点】清末变法图强的尝试与文教革新
【解析】【分析】1904 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下令在全国推行新式教育制度,标志着中国近代教育体制的确立。此后,新式学堂大量涌现。
ABD三项和题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题意;
C项1904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标志着中国近代教育体制确立,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晚清时期教育近代化的进程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教育近代化的进程及表现的相关史实。
17.【答案】A
【知识点】洋务运动与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解析】【分析】19世纪末清政府为了扩大财源税收放宽开办厂家的限制,直接导致了民间开设厂矿的数量增多。
A项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是出现题干状况的直接原因,符合题意;
B项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错误,19世纪末,中国民族工业有了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其上层维新派发动领导了维新变法运动,其中下层革命派发动和领导了辛亥革命。但资产阶级力量仍比较弱小。资产阶级革命派辛亥革命胜利后,颁布了一系列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措施,但是那时候已经是20世纪初了而不是十九世纪末,不符合题意;
CD两项错误,1895年签订《马关条约》允许列强在通商口岸开设厂,所以列强不仅没有减少对华资本输出也没有放松对华经济侵略,反而是变本加厉,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要求学生具备运用所学分析问题的能力。
18.【答案】(1)鸦片战争。鸦片战争深刻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受到严重破坏,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洋务运动;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标志着洋务运动失败。戊戌变法;甲午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消息传回北京,引发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
(3)《辛丑条约》;清政府保证严禁中国人民反对外国侵略者的行为。
(4)百日维新期间,光绪帝下诏改革科举制度,废除八股文,改试策论,广设学堂,创办京师大学堂;1901年清政府陆续颁布了一些改革科举和兴办学堂的谕令和章程;1904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下令在全国推行新式教育制度,标志着中国近代教育体制的确立。
【知识点】鸦片战争;义和团运动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洋务运动与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清末变法图强的尝试与文教革新
【解析】【分析】(1)由年代尺上的时间点和“标志中国近代史开端”可知,A为鸦片战争爆发。它之所以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主要原因在于鸦片战争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中国开始丧失独立自主的地位, 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结合所学知识,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戊戌变法试图在中国建立君主立宪制度,在政治领域开启近代化。甲午战争的战败,尤其是威海卫战役中北洋水师的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清政府被迫签订了《马关条约》,《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正在北京参加科举考试的康有为、梁启超等人联名上书光绪帝,反对同日本人议和,请求变法,即“公车上书”,“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
(3)据所学知,1901年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其中规定,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这充分表明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沦为了“洋人的朝廷”。
(4)创办学堂:百日维新期间,光绪帝下诏改革科举制度,废除八股文,改试策论,广设学堂,创办京师大学堂。推行新式教育制度:1901年开始,清政府陆续颁布了一些改革科举和兴办学堂的谕令和章程。1904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下令在全国推行新式教育制度,标志着中国近代教育体制的确立。此后,新式学堂大量涌现。废除科举:1905年,清政府宣布,从第二年开始,乡试、会试一律停止;从此,中国历史上延续1000多年的科举制度最终被废除了;这一措施大大促进了近代教育的发展。
故答案为:(1)鸦片战争。鸦片战争深刻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受到严重破坏,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洋务运动;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标志着洋务运动失败。戊戌变法;甲午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消息传回北京,引发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
(3)《辛丑条约》;清政府保证严禁中国人民反对外国侵略者的行为。
(4)百日维新期间,光绪帝下诏改革科举制度,废除八股文,改试策论,广设学堂,创办京师大学堂;1901年清政府陆续颁布了一些改革科举和兴办学堂的谕令和章程;1904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下令在全国推行新式教育制度,标志着中国近代教育体制的确立。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鸦片战争、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丑条约》、近代的教育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9.【答案】(1)启蒙运动。孟德斯鸠提出“三权分立”学说,美国宪法的制定者受其影响,将政府权力划分为三个部分即图2。
(2)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市场的拓展,扩大了商品生产的需要,特别是纺织品;英国较早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扫除了束缚生产力发展的障碍;英国较早通过海外殖民掠夺,积累了进一步发展生产的资本。
(3)《马可·波罗行纪》有关中国遍地黄金的描述在欧洲广为流传(或《马可·波罗行纪》在欧洲广为流传)。明至清前期,中国的经济继续发展,经济繁荣;但清朝中后期各种社会危机开始凸显。
(4)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西方国家资本的原始积累;启蒙运动撼动了封建专制制度和天主教会的精神统治,为即将到来的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奠定了思想和舆论基础。欧美国家经过资产阶级革命,先后建立起资本主义民主制度。陆续完成工业革命的西方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新航路开辟;启蒙运动
【解析】【分析】(1)孟德斯鸠是法国启蒙运动思想家,孟德斯鸠提出立法权、司法权、行政权三权分立的原则,倡导天赋人权学说。美国独立后,颁布1787年宪法,规定美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联邦权力高于各州权力,采用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此学说是由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思想的实践。
(2)结合所学可知,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市场的拓展,扩大了商品生产的需要,特别是纺织品,促使人们改革生产技术、提高生产力。英国是当时世界生第一个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国家,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英国的殖民地不断扩张,国内外市场不断扩大,工场手工业生产已经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工业革命完成后,英国工业生产的主要方式是大机器生产。
(3)意大利人马可 波罗的《马可 波罗行纪》一书描述了亚洲国家富有黄金,在欧洲广为流传,激起了欧洲对东方的向往。 明至清前期,中国农业兴盛、手工业发展、商业繁荣、海外贸易发达,我国农耕文明达到顶峰,但清朝中后期各种社会危机开始凸显。
(4)新航路的开辟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拉开了世界近代化的序幕。启蒙运动对封建专制制度和天主教会的猛烈抨击和对“自由”“平等”思想的宣传,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为新兴的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取代封建贵族提供了有力的支援,促进了欧洲的社会进步。17--18世纪,欧美相继爆发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与法国大革命,导致了资本主义制度在欧美的建立。工业革命以后,资本主义最终战胜了封建主义,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世界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
故答案为:(1)启蒙运动。孟德斯鸠提出“三权分立”学说,美国宪法的制定者受其影响,将政府权力划分为三个部分即图2。
(2)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市场的拓展,扩大了商品生产的需要,特别是纺织品;英国较早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扫除了束缚生产力发展的障碍;英国较早通过海外殖民掠夺,积累了进一步发展生产的资本。
(3)《马可·波罗行纪》有关中国遍地黄金的描述在欧洲广为流传(或《马可·波罗行纪》在欧洲广为流传)。明至清前期,中国的经济继续发展,经济繁荣;但清朝中后期各种社会危机开始凸显。
(4)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西方国家资本的原始积累;启蒙运动撼动了封建专制制度和天主教会的精神统治,为即将到来的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奠定了思想和舆论基础。欧美国家经过资产阶级革命,先后建立起资本主义民主制度。陆续完成工业革命的西方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新航路的开辟、启蒙运动、工业革命等相关知识。要求学生具备准确解读材料信息,调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 / 1浙江省衢州市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历史与社会·道德与法治期末统考试卷(历社部分)
一、选择题
1.(2020八下·衢州期末)“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拥被。”造成明太祖这么辛劳的原因主要是(  )
A.设置军机处 B.创立科举制
C.在中央废丞相 D.实行郡县制
【答案】C
【知识点】皇权膨胀
【解析】【分析】依材料“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拥被”结合所学可知明太祖这样辛苦主要是因为他废除了丞相制度,军政大权由皇帝自己掌握。
A项设立了军机处是雍正帝,不符合题意;
B项创立科举制的是隋炀帝,不符合题意;
C项在中央废丞相是造成明太祖这么辛劳的原因,符合题意;
D项实行郡县制的是秦始皇,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明朝废除丞相制度的相关知识,要求具备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2020八下·衢州期末)下图是某同学整理的清朝大事年表,这组大事年表中与西藏相关的有(  )
①1653年顺治册封“达赖喇嘛”
②1690年康熙亲征噶尔丹叛军
③1762年乾隆设立伊犁将军
④1793年乾隆制定“金瓶掣签”制度
A.①④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答案】A
【知识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解析】【分析】清朝对西藏的管辖包括册封“达赖喇嘛”、设置驻藏大臣、制定“金瓶掣签”制度;①④与西藏相关。击溃噶尔丹叛军是对北方蒙古的管辖;设立伊犁将军是对新疆地区的管辖。
A项①④与西藏相关,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清朝时期对西藏地区的管辖。掌握清朝时期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3.(2019八下·秀洲月考)学习明、清史后,有四位同学分别就下列主题作了演讲,你认为其中最能概括这段历史全过程的是(  )
A.帝国的彷徨 B.中华的荣耀 C.东方的曙光 D.王朝的振兴
【答案】A
【知识点】近代前夜危机
【解析】【分析】“彷徨”一词展现出一种停滞不前的景象,符合明清时期中国君主专制中央集权达到顶峰并走向衰落、社会发展徘徊不前的特点。故A项正确。“中华的荣耀”形容王朝实力特别强大、对外交往十分密切的唐代比较适合。故B项错误。“东方的曙光”形容华夏农耕文明的起源时期比较恰当。故C项错误。“王朝的振兴”形容两汉时期比较恰当,两汉时期打击地方诸侯、加强中央集权,使得封建王朝得到振兴。故D项错误。本题正确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的分析能力,有一定难度。
4.(2020八下·衢州期末)21世纪以来,“非典"“H7N9"等肆虐全球。在防治传染病方面,可以参考的“东方医学巨典”是(  )
A. B. C. D.
【答案】B
【知识点】新旧交替的明清文化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李时珍的药物学著作《本草纲目》,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被西方国家称为”东方医学巨典”。
ACD三项和题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题意;
B项《本草纲目》是在防治传染病方面,可以参考的“东方医学巨典”,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本草纲目》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识记能力。关键信息是“东方医学巨典”。
5.(2020八下·衢州期末)清朝前期推行闭关政策的后果是(  )
①抵制西方殖民活动
②妨碍中外文化交流
③停止对外贸易活动
④抵制商业资本发展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答案】D
【知识点】近代前夜危机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清朝统治者担心国家的领土主权受到外国侵犯,又害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会危及自己的统治,于是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下令只开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关闭了其他港口,并规定由政府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贸易。清政府实施闭关锁国政策,与世隔绝,既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也未能适时地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使中国在世界上渐渐落伍了,造成中国近代的落后。
D项①②④是清朝前期推行闭关政策的后果,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掌握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
6.(2020八下·衢州期末)之所以说“文艺复兴”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是因为它冲破封建教会的精神束缚(  )
A.提倡人文主义 B.宣传启蒙思想
C.复兴古典文化 D.开展宗教改革
【答案】A
【知识点】文艺复兴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对人的发现考点的掌握。反对天主教会宣扬禁欲苦行、消极忍耐、逆来顺受,强调人的尊贵与价值,相信人的力量,认为人应当享受现实生活。这就是人文主义——文艺复兴运动的核心思想。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
【点评】要求学生掌握人文主义的含义。
7.(2020八下·衢州期末)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的共同点是(  )
①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②颁布了重要的政治文件
③摆脱了殖民统治
④建立了资本主义民主制度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答案】D
【知识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的诞生;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
【解析】【分析】英国资产阶级革命颁布了《权利法案》、美国独立战争颁布了《独立宣言》、法国大革命颁布了《人权宣言》,故②正确。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都以资产阶级文献巩固革命成果,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都建立了资产阶级统治政权,故④正确。①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只符合英国资产阶级革命;③摆脱了殖民统治只符合美国独立战争。
D项②④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的共同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的共同点。要求学生掌握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的共同点。
8.(2020八下·衢州期末)下列历史事件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郑和下西洋
②《权利法案》通过
③郑成功收复台湾
④巴西赢得独立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①③②④ D.①②④③
【答案】C
【知识点】亚非拉的奋起;近代前夜危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解析】【分析】①郑和下西洋是在1405年到1433年;②《权利法案》通过是在1689年;③郑成功收复台湾是在1662年;④巴西赢得独立是在1822年。所以,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③②④。
C项①③②④排列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外历史事件的先后顺序及学生的识记能力。要求识记基础知识。
9.(2020八下·衢州期末)如果追溯到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美国发明家爱迪生可以申请发明专利的是(  )
A. B.
C. D.
【答案】A
【知识点】第二次工业革命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79年,美国科学家爱迪生研制成功耐用碳丝灯泡,为世界带来了光明。他一生中的发明近2000项,正式注册的发明就有一千三百多种,被誉为“发明大王”。
A项即是爱迪生研制成功的耐用碳丝灯泡,符合题意;
B项是卡尔 本茨发明的汽车,不符合题意;
C项是莱特兄弟发明的飞机,不符合题意;
D项是哈格里夫斯发明的珍妮机,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爱迪生的重要发明,要求具备识记基础知识和准确识图的能力。
10.(2020八下·衢州期末)某电视台准备开拍一部反映历史上“三角贸易”的电视剧,其中有一场景是欧洲殖民者从美洲返航,他们的船只满载的应该是(  )
A.美洲土著居民 B.黑人
C.枪支、杂物等 D.金银、工业原料等
【答案】D
【知识点】殖民扩张与民族解放运动
【解析】【分析】结合三角贸易的史实可知,欧洲殖民者从美洲返航时他们的船只满载的物品是黄金、白银和烟草。奴隶贩子带着廉价的工业品从欧洲出发,到非洲购买、换取甚至直接猎取黑人,用船运到美洲,卖给种植园主充当奴隶,然后带着满船的黄金、白银和欧洲需要的经济作物返回欧洲。
A项美洲土著居民不是三角贸易的主要内容,不符合题意;
B项黑人是从非洲运往美洲的,不符合题意;
C项枪支、杂物等是从欧洲运到非洲的,不符合题意;
D项金银、工业原料等是从美洲运往欧洲的,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三角贸易的相关知识。需要灵活运用三角贸易航程的相关史实。
11.(2020八下·衢州期末)历史人物往往是历史进程的影响者,他们能加速或延缓历史发展的进程。以下历史人物与其历史功绩组合,正确的是(  )
A.布鲁诺——提出“日心说",被教会判处火刑
B.马克思——和恩格斯一起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
C.俾斯麦——发表《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D.彼得一世——宣布废除农奴制
【答案】B
【知识点】科学和思想的力量;工人斗争及马克思主义诞生;资本主义的扩张
【解析】【分析】A项布鲁诺——提出“日心说",被教会判处火刑错误,文艺复兴时期,哥白尼提出的“太阳中心说”,被誉为“科学革命的开端”,不符合题意;
B项马克思——和恩格斯一起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正确,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工人运动的高涨,在工人运动的推动下,马克思和恩格斯坚持革命实践和理论研究,1848年2月,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国际无产阶级组织--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性文献《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符合题意;
C项俾斯麦——发表《解放黑人奴隶宣言》错误,1862年,林肯政府颁布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宣布废除叛乱各州的奴隶制度,旨在维护国家统一,不符合题意;
D项彼得一世——宣布废除农奴制错误,俄国1861年改革中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著名历史人物的历史功绩。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12.(2020八下·衢州期末)纵观中日两国的近代历史,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具有很多相似之处。下列表述最恰当的是(  )
A.都颁布了资产阶级性质的成文宪法
B.都是为挽救民族危机而进行的改革
C.都向西方学习,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D.都改变了落后面貌,走上扩张道路
【答案】B
【知识点】清末变法图强的尝试与文教革新;资本主义的扩张
【解析】【分析】日本的明治维新和中国的戊戌变法分别发生在19世纪中期和19世纪末期,其时中日两国都面临严峻的内忧外患的形势,因此都是为应对各自民族危机而进行的救亡图存运动。
A项都颁布了资产阶级性质的成文宪法错误,明治维新后颁布了《大日本帝国宪法》,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戊戌变法没有颁布任何资产阶级性质的成文宪法,不符合题意;
B项都是为挽救民族危机而进行的改革表述最恰当,符合题意;
C项都向西方学习,确立了君主立宪制错误,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都是向西方学习,但戊戌变法并没有因此确立君主立宪制,中国仍然是一个封建君主专制国家,不符合题意;
D项都改变了落后面貌,走上扩张道路错误,明治维新使日本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危机,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使日本逐渐强大起来,使日本顺利地实现了本国的社会变革,但戊戌变法以失败告终,因而并没有实现富国强兵的目的,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维新变法和明治维新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
13.(2020八下·衢州期末)“日本轮船得驶人下开各口……从湖北省宜昌溯长江以至四川省重庆;从上海驶进吴淞江及运河以至苏州府、杭州府。”这些内容应出自(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答案】C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狂潮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中的“日本轮船”“ 苏州府、杭州府”等信息,联系所学知识,1894年--1895年,清政府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战败,战败后清政府被迫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
ABD三项和题干材料不符,不符合题意;
C项《马关条约》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马关条约》的内容及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甲午中日战争和《马关条约》内容、影响。
14.(2020八下·衢州期末)清时,大力提倡“实业救国”,放弃高官厚禄,积极投身创办实业,被誉为“状元实业家”的是(  )
A.林则徐 B.张謇 C.李鸿章 D.康有为
【答案】B
【知识点】洋务运动与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张謇清代状元实业家,他毕生从事实业和文化教育事业。《马关条约》签订后,中华民族面临严重民族危机情况下,张謇提出“实业救国”的口号,放弃高官厚禄,回乡创办了大生纱厂等一系列企业,被称作“状元实业家”。
ACD三项和题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题意;
B项张謇大力提倡“实业救国”,放弃高官厚禄,积极投身创办实业,被誉为“状元实业家”,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张謇及学生的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识记被誉为状元实业家的是张謇。
15.(2020八下·衢州期末)读下图,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①——赢得了国家独立,确立了共和政体
B.②——召开制宪会议,首届联邦政府成立
C.③——内战宣告结束,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D.④——卡尔·本茨制成飞机,并试飞成功
【答案】C
【知识点】资本主义的扩张;第二次工业革命;美国的诞生
【解析】【分析】1775——1783年的美国独立战争使美国摆脱了殖民统治,赢得了国家独立; 1787年美国宪法的制定,为联邦政府的建立提供了法律基础,1789年,华盛顿当选为第一任总统(连任两届),不久,第一届国会经选举产生,美国的联邦制共和政体开始确立;1865年美国内战以北方的胜利结束,美国内战结束了分裂,维护了国家的统一;1903年,美国人莱特兄弟发明了飞机。故。
ABD三项表述错误,不符合题意;
C项③——内战宣告结束,维护了国家的统一表述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美国的历史。要求识记基础史实。
16.(2020八下·衢州期末)清政府在全国推行新式教育制度,标志着中国近代教育体制确立的是(  )
A.1862年,同文馆设立
B.1906年,废除了科举制度
C.1904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
D.1898年,京师大学堂设立
【答案】C
【知识点】清末变法图强的尝试与文教革新
【解析】【分析】1904 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下令在全国推行新式教育制度,标志着中国近代教育体制的确立。此后,新式学堂大量涌现。
ABD三项和题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题意;
C项1904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标志着中国近代教育体制确立,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晚清时期教育近代化的进程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教育近代化的进程及表现的相关史实。
17.(2020八下·衢州期末)19世纪末,民间设立厂矿企业数量增多、投资额扩大;兴办近代企业的地区也增多。出现这一状况的直接原因是(  )
A. 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B.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C.列强减少对中国资本输出
D.列强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答案】A
【知识点】洋务运动与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解析】【分析】19世纪末清政府为了扩大财源税收放宽开办厂家的限制,直接导致了民间开设厂矿的数量增多。
A项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是出现题干状况的直接原因,符合题意;
B项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错误,19世纪末,中国民族工业有了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其上层维新派发动领导了维新变法运动,其中下层革命派发动和领导了辛亥革命。但资产阶级力量仍比较弱小。资产阶级革命派辛亥革命胜利后,颁布了一系列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措施,但是那时候已经是20世纪初了而不是十九世纪末,不符合题意;
CD两项错误,1895年签订《马关条约》允许列强在通商口岸开设厂,所以列强不仅没有减少对华资本输出也没有放松对华经济侵略,反而是变本加厉,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要求学生具备运用所学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非选择题
18.(2020八下·衢州期末)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遭受西方列强的侵略,这是历经屈辱的过程;同时众多仁人志士主动学习西方,也是探索民族救亡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代中国简明年代尺
材料二:吾今为一言以蔽之日: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梁启超《变法通议》
(1)请写出年代尺中的A事件及其标志中国近代史开端的原因。
(2)请写出B.C两场运动的名称,并分别说明它们与中日甲午战争的联系。
(3)D条约是什么?其中最能说明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的条款是什么?
(4)根据材料二,列举史实,说明清政府如何“育人才、开学校、变科举”。
【答案】(1)鸦片战争。鸦片战争深刻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受到严重破坏,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洋务运动;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标志着洋务运动失败。戊戌变法;甲午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消息传回北京,引发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
(3)《辛丑条约》;清政府保证严禁中国人民反对外国侵略者的行为。
(4)百日维新期间,光绪帝下诏改革科举制度,废除八股文,改试策论,广设学堂,创办京师大学堂;1901年清政府陆续颁布了一些改革科举和兴办学堂的谕令和章程;1904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下令在全国推行新式教育制度,标志着中国近代教育体制的确立。
【知识点】鸦片战争;义和团运动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洋务运动与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清末变法图强的尝试与文教革新
【解析】【分析】(1)由年代尺上的时间点和“标志中国近代史开端”可知,A为鸦片战争爆发。它之所以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主要原因在于鸦片战争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中国开始丧失独立自主的地位, 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结合所学知识,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戊戌变法试图在中国建立君主立宪制度,在政治领域开启近代化。甲午战争的战败,尤其是威海卫战役中北洋水师的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清政府被迫签订了《马关条约》,《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正在北京参加科举考试的康有为、梁启超等人联名上书光绪帝,反对同日本人议和,请求变法,即“公车上书”,“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
(3)据所学知,1901年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其中规定,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这充分表明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沦为了“洋人的朝廷”。
(4)创办学堂:百日维新期间,光绪帝下诏改革科举制度,废除八股文,改试策论,广设学堂,创办京师大学堂。推行新式教育制度:1901年开始,清政府陆续颁布了一些改革科举和兴办学堂的谕令和章程。1904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下令在全国推行新式教育制度,标志着中国近代教育体制的确立。此后,新式学堂大量涌现。废除科举:1905年,清政府宣布,从第二年开始,乡试、会试一律停止;从此,中国历史上延续1000多年的科举制度最终被废除了;这一措施大大促进了近代教育的发展。
故答案为:(1)鸦片战争。鸦片战争深刻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受到严重破坏,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洋务运动;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标志着洋务运动失败。戊戌变法;甲午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消息传回北京,引发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
(3)《辛丑条约》;清政府保证严禁中国人民反对外国侵略者的行为。
(4)百日维新期间,光绪帝下诏改革科举制度,废除八股文,改试策论,广设学堂,创办京师大学堂;1901年清政府陆续颁布了一些改革科举和兴办学堂的谕令和章程;1904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下令在全国推行新式教育制度,标志着中国近代教育体制的确立。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鸦片战争、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丑条约》、近代的教育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9.(2020八下·衢州期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英国是一个岛国,新航路开辟后,处在世界商业通道的中心。由此刺激了英国的经济,让它向工业经济发展。 光荣革命以后,英国形成一种宽松的社会和政治环境。工业革命是人的创造力的焕发,如果社会是压制性的,控制型的,那么任何创造都会被扼杀在萌芽阶段。——据钱乘旦《英国通史》等改编
材料三:哥伦布和其他航海家的发现之旅主要目的也是帮助欧洲人找到富饶的中国。为什么哥伦布时代的欧洲人会认为中国是富饶的国度呢?……拜哥伦布所赐,欧洲人终于找到了财富。——摘编自[美]杰克·戈德斯通《为什么是欧洲?》
(1)图1中的人物与哪一场思想解放运动有关? 图1中的人物与图2政治体制之间存在何种关系?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说明工业革命为什么首先在英国发生。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回答哥伦布时代的欧洲人怎么知道当时“中国是富饶的国度”。如何评析欧洲人认为的“中国是富饶的国度”这个论断?
(4)运用上述材料所提及的事件及其影响,简述“从16世纪初到18世纪中叶……方世界优势形成”的原因。
【答案】(1)启蒙运动。孟德斯鸠提出“三权分立”学说,美国宪法的制定者受其影响,将政府权力划分为三个部分即图2。
(2)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市场的拓展,扩大了商品生产的需要,特别是纺织品;英国较早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扫除了束缚生产力发展的障碍;英国较早通过海外殖民掠夺,积累了进一步发展生产的资本。
(3)《马可·波罗行纪》有关中国遍地黄金的描述在欧洲广为流传(或《马可·波罗行纪》在欧洲广为流传)。明至清前期,中国的经济继续发展,经济繁荣;但清朝中后期各种社会危机开始凸显。
(4)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西方国家资本的原始积累;启蒙运动撼动了封建专制制度和天主教会的精神统治,为即将到来的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奠定了思想和舆论基础。欧美国家经过资产阶级革命,先后建立起资本主义民主制度。陆续完成工业革命的西方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新航路开辟;启蒙运动
【解析】【分析】(1)孟德斯鸠是法国启蒙运动思想家,孟德斯鸠提出立法权、司法权、行政权三权分立的原则,倡导天赋人权学说。美国独立后,颁布1787年宪法,规定美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联邦权力高于各州权力,采用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此学说是由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思想的实践。
(2)结合所学可知,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市场的拓展,扩大了商品生产的需要,特别是纺织品,促使人们改革生产技术、提高生产力。英国是当时世界生第一个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国家,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英国的殖民地不断扩张,国内外市场不断扩大,工场手工业生产已经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工业革命完成后,英国工业生产的主要方式是大机器生产。
(3)意大利人马可 波罗的《马可 波罗行纪》一书描述了亚洲国家富有黄金,在欧洲广为流传,激起了欧洲对东方的向往。 明至清前期,中国农业兴盛、手工业发展、商业繁荣、海外贸易发达,我国农耕文明达到顶峰,但清朝中后期各种社会危机开始凸显。
(4)新航路的开辟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拉开了世界近代化的序幕。启蒙运动对封建专制制度和天主教会的猛烈抨击和对“自由”“平等”思想的宣传,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为新兴的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取代封建贵族提供了有力的支援,促进了欧洲的社会进步。17--18世纪,欧美相继爆发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与法国大革命,导致了资本主义制度在欧美的建立。工业革命以后,资本主义最终战胜了封建主义,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世界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
故答案为:(1)启蒙运动。孟德斯鸠提出“三权分立”学说,美国宪法的制定者受其影响,将政府权力划分为三个部分即图2。
(2)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市场的拓展,扩大了商品生产的需要,特别是纺织品;英国较早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扫除了束缚生产力发展的障碍;英国较早通过海外殖民掠夺,积累了进一步发展生产的资本。
(3)《马可·波罗行纪》有关中国遍地黄金的描述在欧洲广为流传(或《马可·波罗行纪》在欧洲广为流传)。明至清前期,中国的经济继续发展,经济繁荣;但清朝中后期各种社会危机开始凸显。
(4)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西方国家资本的原始积累;启蒙运动撼动了封建专制制度和天主教会的精神统治,为即将到来的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奠定了思想和舆论基础。欧美国家经过资产阶级革命,先后建立起资本主义民主制度。陆续完成工业革命的西方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新航路的开辟、启蒙运动、工业革命等相关知识。要求学生具备准确解读材料信息,调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