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嘉兴市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与社会·道德与法治期末统考试卷(历社部分)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浙江省嘉兴市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与社会·道德与法治期末统考试卷(历社部分)

资源简介

(
…………○…………外…………○…………装…………○…………订…………○…………线…………○…………
) (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 (
…………○…………内…………○…………装…………○…………订…………○…………线…………○…………
)
登陆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浙江省嘉兴市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与社会·道德与法治期末统考试卷(历社部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
1.(2020七下·嘉兴期末)秦岭山脉像一道天然屏障,让我国有了南方和北方。这一“天然屏障”( )
①与我国一月0℃等温线接近
②是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
③与我国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接近
④是我国第二、第三阶梯的分界线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③
【答案】 D
【考点】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解析】【分析】秦岭是我国重要的一条地理分界线,它大致与①与我国一月0℃等温线接近,③与我国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接近, ①③,正确。②是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④是我国第二、第三阶梯的分界线,与题意不符。ABC不符合题意,D项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一月份0℃等温线通过的地方;800mm等降水线通过的地方;温度带中,暖温带与亚热带分界线;干湿地区中,湿润区与半湿润区分界线;温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分界线;水稻、小麦的分界线;水田与旱地的分界线;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与温带落叶阔叶林的分界线等。
(2020七下·嘉兴期末)下图为中国主要地形分布示意图。回答下题。
2.图中数字示意的地形区正确的是( )
A. ①华北平原 B. ②准噶尔盆地 C. ③云贵高原 D. ④四川盆地
3.图中③、⑤都是我国著名的高原,其地理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③-沟壑纵横,层层梯田 B. ⑤-地势不平,岩溶广布
C. ③-世界屋脊,冰川广布 D. ⑤-地势平坦,草原辽阔
【答案】 2D
3C
【考点】地势和地形
【解析】【点评】黄土高原位于中国中部偏北部,为中国四大高原之一,是中华民族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也是地球上分布最集中且面积最大的黄土区。黄土高原包括中国太行山以西,西至乌鞘岭,秦岭以北,长城以南的广大地区。气候较干旱,降水集中,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
2.根据图中信息可知,①是东北平原,②是塔里木盆地,③是青藏高原,④四川盆地,ABC不符合题意,D项正确。
故答案为:D。
3.图中③是青藏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雪山连绵,冰川广布。⑤是黄土高原,千沟万壑,支离破碎。ABD不符合题意,C项正确。
故答案为:C。
4.(2020七下·嘉兴期末)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下列地域特征与黄土高原相符的是( )
A. 传统民居——下沉式窑洞 B. 祈盼健康——“过三桥”
C. 娱乐活动——那达慕大会 D. 休闲方式——“打林卡”
【答案】 A
【考点】黄土高原
【解析】【分析】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国地域辽阔,由于各地气候和地理环境的不同,各地传统的居所也不相同.在黄土高原地区,人们依据黄土的直立性质,挖掘了冬暖夏凉的窑洞来居住,窑洞也成了黄土高原地区传统的居所。BCD不符合题意,A项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 传统民居深受当地自然环境影响,当地居民依据黄土的直立性质,挖掘了冬暖夏凉适宜居住的窑洞;在自然及人文因素的影响下,黄土高原地区的人们创造的独特黄土高原文化有信天游、陕西剪纸、安塞腰鼓、秦腔等。
5.(2020七下·嘉兴期末)四川盆地是我国最大的水稻和油菜籽产区。这得益于优越的自然条件,主要包括( )
①热量充裕
②日照充足
③降水丰沛
④都江堰工程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答案】 C
【考点】四川盆地
【解析】【分析】四川盆地是我国最大的水稻和油菜籽产区。这得益于优越的自然条件,主要包括①热量充裕,③降水丰沛,①③,正确。②日照充足,错误,该地太阳辐射较弱。④都江堰工程,不属于自然条件。
ABD不符合题意,C项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四川盆地降水较多,云雾量大,阻挡了部分太阳辐射,是我国年太阳辐射最少的地区。
6.(2020七下·嘉兴期末)长江、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两条河流相似的特征是( )
A. 上游落差巨大,水能丰富 B. 下游平坦,形成“地上河”
C. 干流江阔水深,终年不冻 D. 中游水量丰富,港口众多
【答案】 A
【考点】母亲河———长江黄河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长江和黄河共同的特征是上游落差巨大,水能丰富。黄河下游平坦,形成了地上河,冬季有结冰期,两河中游地区没有大量的港口。BCD不符合题意,A项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长江源自唐古拉山,干流先后流经青海、西藏等11个省区,最终注入东海,全长6300千米,是我国第一长河。黄河源自巴颜喀拉山,流经青海、四川等9省区,注入渤海。 长江和黄河都注入太平洋,都属于外流河,主要补给类型都为降水补给,所以汛期都集中在夏季。
(2020七下·嘉兴期末)下图为内蒙古自治区年降水量分布图。回答下题。
7.内蒙古自治区降水量空间分布规律是( )
A. 从南向北逐渐减少 B. 从东向西逐渐减少
C. 从西北向东南逐渐减少 D. 从西南向东北逐渐减少
8.影响内蒙古自治区年降水量空间分布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 纬度位置 B. 地势高低 C. 距海远近 D. 植被分布
【答案】 7B
8C
【考点】气候多样,季风显著
【解析】【点评】内蒙古自治区,简称“内蒙古”,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首府呼和浩特,位于中国华北地区,内蒙古自治区地势由东北向西南斜伸,呈狭长形,全区基本属一个高原型的地貌区,全区涵盖高原、山地、丘陵、平原、沙漠、河流、湖泊等地貌,气候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7.根据给出的图分析可知,内蒙古自治区降水量空间分布规律是从东向西逐渐减少。ACD不符合题意,B项正确。
故答案为:B。
8.蒙古自治区年降水量分布变化的规律是:自东向西年降水量逐渐减少,原因:自东向西距离太平洋渐远,海洋影响逐渐减弱;沿途受到山地的阻挡,水汽逐渐减少。 影响内蒙古自治区年降水量空间分布差异的主要因素是距海远近。ABD不符合题意,C项正确。
故答案为:C。
9.(2020七下·嘉兴期末)某校针对部分学生跑步赶去就餐问题,制定了一条新规:“严禁跑步就餐,确保人身安全。”这说明( )
A. 规则随着生活的需要而出现 B. 规则总是以文字的形式存在
C. 规则可以随意制定、修改 D. 规则是人人都应该遵守的
【答案】 A
【考点】规则的演变
【解析】【分析】根据题意,某校针对部分学生跑步赶去就餐问题,制定了一条新规:“严禁跑步就餐,确保人身安全。”这说明规则随着生活的需要而出现。规则可以是以文字的形式存在,也可以是口头的。规则不可以随意制定、修改,规则是人人都应该遵守的,但与题意不符。BCD不符合题意,A项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课标要求列举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规则或制度,本题通过将生活的中的规则与学习相结合,使学生明白遵守规则与我们拥有的自由是相对的,规则因生活的需要而出现,应生活的内容而存在,这就是我们的生活必须尊重规则、遵循规则的理由。
10.(2020七下·嘉兴期末)传媒演进的行程,其实就是生活变化的历史。传媒的发展历程是( )
①语言传播 ②文字传播 ③印刷传播 ④网络传播 ⑤电子传播
A. ②①③④⑤ B. ①②③⑤④ C. ②①④③⑤ D. ①③②⑤④
【答案】 B
【考点】传媒的行程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传播媒介,简称传媒,大体经历了口语、文字、印刷、电子、网络等发展阶段。 ①语言传播 ②文字传播 ③印刷传播 ④网络传播 ⑤电子传播 ,传媒的发展历程是 ①②③⑤④,ACD不符合题意,B项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 大众传媒的发展并不意味着旧传媒的消失。虽然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大众传媒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但旧传媒并未消失,仍在当今文化传播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具有传播渠道多、方式灵活、反馈及时等特点。
11.(2020七下·嘉兴期末)文字的发明,是人类迈进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之一。楔形文字最早出现在( )
A. 尼罗河流域 B. 印度河流域 C. 长江流域 D. 两河流域
【答案】 D
【考点】大河文明---古代埃及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楔形文字最早出现在两河流域。ABC不符合题意,D项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 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都发源于亚洲西部的亚美尼亚高原。公元前4000年左右,这里就有了最早的居民——苏美尔人。他们创造了灿烂的苏美尔文明,最能反映这种文明特征的是他们的文字——楔形文字。
12.(2020七下·嘉兴期末)我们要使用一些专门的词汇来了解和表达过去事情发生的时间。下列纪年法中,与其他选项不相同的是( )
A. 建元元年 B. 戊戌变法 C. 辛丑条约 D. 甲午战争
【答案】 A
【考点】探究文明起源的方法和途径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建元,是西汉第7位皇帝刘彻使用的第一个年号,使用时间为公元前140年——公元前135年。其他纪年法采用的是干支纪年法,BCD不符合题意,A项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建元,是西汉第7位皇帝刘彻使用的第一个年号,使用时间为公元前140年——公元前135年。汉景帝后元三年(公元前141年)3月9日,西汉第6位皇帝刘启病逝,享年48岁,16岁的皇太子刘彻即位,于翌年1月19日登基,并于十月始建年号,史称“建元”,这标志着建元时代的到来。
13.(2020七下·嘉兴期末)在浙江余姚的河姆渡,人们发现了距今约7000年的聚落遗址。河姆渡居民( )
A. 主要种植粟 B. 住半地穴式房屋 C. 主要种植水稻 D. 使用陶质排水管
【答案】 C
【考点】原始的农业聚落
【解析】【分析】根据题意,河姆渡位于浙江余姚,结合该地的气候,河姆渡居民应该种植水稻。粟是北方的农作物,主要房屋是干栏式建筑。ABD不符合题意,C项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河姆渡聚落位于浙江省余姚市河姆渡村,距今约7000年,是长江流域氏族聚落的代表。那里的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还用动物的骨骼制作工具。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之一。河姆渡的居民主要种植水稻,还饲养猪,狗,水牛等家畜。河姆渡的房屋是干栏式的,干栏式建筑是江南地区的主要建筑之一。
二、非选择题
14.(2020七下·嘉兴期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图为“珠江三角洲地区示意图”。
材料二:港珠澳大桥是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大桥开通后,香港到珠海、澳门的车程由原本的3.5小时,缩短到30分钟。香港多家旅行社推出港珠澳大桥观光游,每天有十多个旅行团通过港珠澳大桥前往珠江三角洲地区。港珠澳大桥将加速珠江三角洲地区人口、物资、资金、信息等的流动。
(1)据图,描述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相对位置。
(2)依据材料,说说港珠澳大桥的开通,对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的意义。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近年来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的原因。
【答案】 (1)位于广东省的东南部,濒临南海;位于珠江下游,毗邻港澳地区。
(2)缩短时空距离;带动旅游业发展;加强区域联系。
(3)近几年,欧美国家受金融危机影响,各国对“中国制造”产品的需求大大降低,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制造业受到严重冲击;同时,在发挥珠江三角洲地区制造业优势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港澳的服务业与对外联系优势,与港澳紧密合作,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考点】珠江三角洲
【解析】【分析】(1)、据图,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相对位置是位于广东省的东南部,濒临南海;位于珠江下游,毗邻港澳地区。
(2)、依据材料,港珠澳大桥的开通,缩短时空距离;带动旅游业发展;加强区域联系。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近几年,欧美国家受金融危机影响,各国对“中国制造”产品的需求大大降低,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制造业受到严重冲击;同时,在发挥珠江三角洲地区制造业优势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港澳的服务业与对外联系优势,与港澳紧密合作,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点评】描述一个地区的地理位置,主要从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半球位置等方面进行回答。 绝对位置——经纬度位置即确定一个区域范围或具体地点,在地球表面具有唯一性;相对位置,主要看与周边事物的相对关系;海陆位置主要从海陆角度看,是否沿海,大陆的东西岸;半球位置是看在东半球还是西半球,南半球还是北半球。
15.(2020七下·嘉兴期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图为我国某省区示意图。
材料二:中卫压砂西瓜是该省区特产。当地人采用压砂栽培技术而得名,因产品中富含健康元素“硒”又称“中卫硒砂瓜”。大面积种植于砂砾淤积丰富的中卫香山冲积扇区域,该地区生长季节日照时数1080小时,5-8月份昼夜温差很大。所产西瓜不但个大、甘甜,而且皮厚、质硬,耐贮运,自然保鲜期50天以上。(注:冲积扇是河流出山口处的扇形堆积体,是冲积平原的一部分。)
(1)据图,写出A省区和B农业区的名称。
(2)指出B地发展农业生产的限制性自然因素.并说说当地人民解决的方式。
(3)依据材料,分析硒砂瓜品质优良的原因。
【答案】 (1)A宁夏回族自治区;B宁夏平原
(2)降水(水源);引黄河水进行灌溉。
(3)自然原因:该地气候干早,多晴天,光照充足有利于光合作用;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糖分的积累;地形平坦开阔,土壤肥沃,富含硒元素;人为原因:压砂技术有利于保存水分,增大昼夜温差。
【考点】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如何开展社会调查
【解析】【分析】(1)、据图可知,A宁夏回族自治区;B宁夏平原。
(2)、指出B地发展农业生产的限制性自然因素降水(水源);其解决措施是引黄河水进行灌溉。
(3)、依据材料,硒砂瓜品质优良的原因是自然原因:该地气候干早,多晴天,光照充足有利于光合作用;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糖分的积累;地形平坦开阔,土壤肥沃,富含硒元素;人为原因:压砂技术有利于保存水分,增大昼夜温差。
【点评】描述一个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主要从地形,气候,土壤,水文,资源等方面回答。一个地区适宜发展某种农业的有利自然条件是地形,气候,土壤,水源,社会经济条件是政策,交通,市场,劳动力,科技。
1 / 1(
…………○…………外…………○…………装…………○…………订…………○…………线…………○…………
) (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 (
…………○…………内…………○…………装…………○…………订…………○…………线…………○…………
)
登陆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浙江省嘉兴市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与社会·道德与法治期末统考试卷(历社部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
1.(2020七下·嘉兴期末)秦岭山脉像一道天然屏障,让我国有了南方和北方。这一“天然屏障”( )
①与我国一月0℃等温线接近
②是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
③与我国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接近
④是我国第二、第三阶梯的分界线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③
(2020七下·嘉兴期末)下图为中国主要地形分布示意图。回答下题。
2.图中数字示意的地形区正确的是( )
A. ①华北平原 B. ②准噶尔盆地 C. ③云贵高原 D. ④四川盆地
3.图中③、⑤都是我国著名的高原,其地理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③-沟壑纵横,层层梯田 B. ⑤-地势不平,岩溶广布
C. ③-世界屋脊,冰川广布 D. ⑤-地势平坦,草原辽阔
4.(2020七下·嘉兴期末)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下列地域特征与黄土高原相符的是( )
A. 传统民居——下沉式窑洞 B. 祈盼健康——“过三桥”
C. 娱乐活动——那达慕大会 D. 休闲方式——“打林卡”
5.(2020七下·嘉兴期末)四川盆地是我国最大的水稻和油菜籽产区。这得益于优越的自然条件,主要包括( )
①热量充裕
②日照充足
③降水丰沛
④都江堰工程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6.(2020七下·嘉兴期末)长江、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两条河流相似的特征是( )
A. 上游落差巨大,水能丰富 B. 下游平坦,形成“地上河”
C. 干流江阔水深,终年不冻 D. 中游水量丰富,港口众多
(2020七下·嘉兴期末)下图为内蒙古自治区年降水量分布图。回答下题。
7.内蒙古自治区降水量空间分布规律是( )
A. 从南向北逐渐减少 B. 从东向西逐渐减少
C. 从西北向东南逐渐减少 D. 从西南向东北逐渐减少
8.影响内蒙古自治区年降水量空间分布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 纬度位置 B. 地势高低 C. 距海远近 D. 植被分布
9.(2020七下·嘉兴期末)某校针对部分学生跑步赶去就餐问题,制定了一条新规:“严禁跑步就餐,确保人身安全。”这说明( )
A. 规则随着生活的需要而出现 B. 规则总是以文字的形式存在
C. 规则可以随意制定、修改 D. 规则是人人都应该遵守的
10.(2020七下·嘉兴期末)传媒演进的行程,其实就是生活变化的历史。传媒的发展历程是( )
①语言传播 ②文字传播 ③印刷传播 ④网络传播 ⑤电子传播
A. ②①③④⑤ B. ①②③⑤④ C. ②①④③⑤ D. ①③②⑤④
11.(2020七下·嘉兴期末)文字的发明,是人类迈进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之一。楔形文字最早出现在( )
A. 尼罗河流域 B. 印度河流域 C. 长江流域 D. 两河流域
12.(2020七下·嘉兴期末)我们要使用一些专门的词汇来了解和表达过去事情发生的时间。下列纪年法中,与其他选项不相同的是( )
A. 建元元年 B. 戊戌变法 C. 辛丑条约 D. 甲午战争
13.(2020七下·嘉兴期末)在浙江余姚的河姆渡,人们发现了距今约7000年的聚落遗址。河姆渡居民( )
A. 主要种植粟 B. 住半地穴式房屋 C. 主要种植水稻 D. 使用陶质排水管
二、非选择题
14.(2020七下·嘉兴期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图为“珠江三角洲地区示意图”。
材料二:港珠澳大桥是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大桥开通后,香港到珠海、澳门的车程由原本的3.5小时,缩短到30分钟。香港多家旅行社推出港珠澳大桥观光游,每天有十多个旅行团通过港珠澳大桥前往珠江三角洲地区。港珠澳大桥将加速珠江三角洲地区人口、物资、资金、信息等的流动。
(1)据图,描述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相对位置。
(2)依据材料,说说港珠澳大桥的开通,对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的意义。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近年来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的原因。
15.(2020七下·嘉兴期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图为我国某省区示意图。
材料二:中卫压砂西瓜是该省区特产。当地人采用压砂栽培技术而得名,因产品中富含健康元素“硒”又称“中卫硒砂瓜”。大面积种植于砂砾淤积丰富的中卫香山冲积扇区域,该地区生长季节日照时数1080小时,5-8月份昼夜温差很大。所产西瓜不但个大、甘甜,而且皮厚、质硬,耐贮运,自然保鲜期50天以上。(注:冲积扇是河流出山口处的扇形堆积体,是冲积平原的一部分。)
(1)据图,写出A省区和B农业区的名称。
(2)指出B地发展农业生产的限制性自然因素.并说说当地人民解决的方式。
(3)依据材料,分析硒砂瓜品质优良的原因。
答案解析部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
1.【答案】 D
【考点】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解析】【分析】秦岭是我国重要的一条地理分界线,它大致与①与我国一月0℃等温线接近,③与我国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接近, ①③,正确。②是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④是我国第二、第三阶梯的分界线,与题意不符。ABC不符合题意,D项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一月份0℃等温线通过的地方;800mm等降水线通过的地方;温度带中,暖温带与亚热带分界线;干湿地区中,湿润区与半湿润区分界线;温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分界线;水稻、小麦的分界线;水田与旱地的分界线;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与温带落叶阔叶林的分界线等。
【答案】 2.D
3.C
【考点】地势和地形
【解析】【点评】黄土高原位于中国中部偏北部,为中国四大高原之一,是中华民族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也是地球上分布最集中且面积最大的黄土区。黄土高原包括中国太行山以西,西至乌鞘岭,秦岭以北,长城以南的广大地区。气候较干旱,降水集中,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
2.根据图中信息可知,①是东北平原,②是塔里木盆地,③是青藏高原,④四川盆地,ABC不符合题意,D项正确。
故答案为:D。
3.图中③是青藏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雪山连绵,冰川广布。⑤是黄土高原,千沟万壑,支离破碎。ABD不符合题意,C项正确。
故答案为:C。
4.【答案】 A
【考点】黄土高原
【解析】【分析】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国地域辽阔,由于各地气候和地理环境的不同,各地传统的居所也不相同.在黄土高原地区,人们依据黄土的直立性质,挖掘了冬暖夏凉的窑洞来居住,窑洞也成了黄土高原地区传统的居所。BCD不符合题意,A项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 传统民居深受当地自然环境影响,当地居民依据黄土的直立性质,挖掘了冬暖夏凉适宜居住的窑洞;在自然及人文因素的影响下,黄土高原地区的人们创造的独特黄土高原文化有信天游、陕西剪纸、安塞腰鼓、秦腔等。
5.【答案】 C
【考点】四川盆地
【解析】【分析】四川盆地是我国最大的水稻和油菜籽产区。这得益于优越的自然条件,主要包括①热量充裕,③降水丰沛,①③,正确。②日照充足,错误,该地太阳辐射较弱。④都江堰工程,不属于自然条件。
ABD不符合题意,C项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四川盆地降水较多,云雾量大,阻挡了部分太阳辐射,是我国年太阳辐射最少的地区。
6.【答案】 A
【考点】母亲河———长江黄河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长江和黄河共同的特征是上游落差巨大,水能丰富。黄河下游平坦,形成了地上河,冬季有结冰期,两河中游地区没有大量的港口。BCD不符合题意,A项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长江源自唐古拉山,干流先后流经青海、西藏等11个省区,最终注入东海,全长6300千米,是我国第一长河。黄河源自巴颜喀拉山,流经青海、四川等9省区,注入渤海。 长江和黄河都注入太平洋,都属于外流河,主要补给类型都为降水补给,所以汛期都集中在夏季。
【答案】 7.B
8.C
【考点】气候多样,季风显著
【解析】【点评】内蒙古自治区,简称“内蒙古”,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首府呼和浩特,位于中国华北地区,内蒙古自治区地势由东北向西南斜伸,呈狭长形,全区基本属一个高原型的地貌区,全区涵盖高原、山地、丘陵、平原、沙漠、河流、湖泊等地貌,气候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7.根据给出的图分析可知,内蒙古自治区降水量空间分布规律是从东向西逐渐减少。ACD不符合题意,B项正确。
故答案为:B。
8.蒙古自治区年降水量分布变化的规律是:自东向西年降水量逐渐减少,原因:自东向西距离太平洋渐远,海洋影响逐渐减弱;沿途受到山地的阻挡,水汽逐渐减少。 影响内蒙古自治区年降水量空间分布差异的主要因素是距海远近。ABD不符合题意,C项正确。
故答案为:C。
9.【答案】 A
【考点】规则的演变
【解析】【分析】根据题意,某校针对部分学生跑步赶去就餐问题,制定了一条新规:“严禁跑步就餐,确保人身安全。”这说明规则随着生活的需要而出现。规则可以是以文字的形式存在,也可以是口头的。规则不可以随意制定、修改,规则是人人都应该遵守的,但与题意不符。BCD不符合题意,A项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课标要求列举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规则或制度,本题通过将生活的中的规则与学习相结合,使学生明白遵守规则与我们拥有的自由是相对的,规则因生活的需要而出现,应生活的内容而存在,这就是我们的生活必须尊重规则、遵循规则的理由。
10.【答案】 B
【考点】传媒的行程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传播媒介,简称传媒,大体经历了口语、文字、印刷、电子、网络等发展阶段。 ①语言传播 ②文字传播 ③印刷传播 ④网络传播 ⑤电子传播 ,传媒的发展历程是 ①②③⑤④,ACD不符合题意,B项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 大众传媒的发展并不意味着旧传媒的消失。虽然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大众传媒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但旧传媒并未消失,仍在当今文化传播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具有传播渠道多、方式灵活、反馈及时等特点。
11.【答案】 D
【考点】大河文明---古代埃及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楔形文字最早出现在两河流域。ABC不符合题意,D项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 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都发源于亚洲西部的亚美尼亚高原。公元前4000年左右,这里就有了最早的居民——苏美尔人。他们创造了灿烂的苏美尔文明,最能反映这种文明特征的是他们的文字——楔形文字。
12.【答案】 A
【考点】探究文明起源的方法和途径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建元,是西汉第7位皇帝刘彻使用的第一个年号,使用时间为公元前140年——公元前135年。其他纪年法采用的是干支纪年法,BCD不符合题意,A项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建元,是西汉第7位皇帝刘彻使用的第一个年号,使用时间为公元前140年——公元前135年。汉景帝后元三年(公元前141年)3月9日,西汉第6位皇帝刘启病逝,享年48岁,16岁的皇太子刘彻即位,于翌年1月19日登基,并于十月始建年号,史称“建元”,这标志着建元时代的到来。
13.【答案】 C
【考点】原始的农业聚落
【解析】【分析】根据题意,河姆渡位于浙江余姚,结合该地的气候,河姆渡居民应该种植水稻。粟是北方的农作物,主要房屋是干栏式建筑。ABD不符合题意,C项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河姆渡聚落位于浙江省余姚市河姆渡村,距今约7000年,是长江流域氏族聚落的代表。那里的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还用动物的骨骼制作工具。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之一。河姆渡的居民主要种植水稻,还饲养猪,狗,水牛等家畜。河姆渡的房屋是干栏式的,干栏式建筑是江南地区的主要建筑之一。
二、非选择题
14.【答案】 (1)位于广东省的东南部,濒临南海;位于珠江下游,毗邻港澳地区。
(2)缩短时空距离;带动旅游业发展;加强区域联系。
(3)近几年,欧美国家受金融危机影响,各国对“中国制造”产品的需求大大降低,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制造业受到严重冲击;同时,在发挥珠江三角洲地区制造业优势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港澳的服务业与对外联系优势,与港澳紧密合作,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考点】珠江三角洲
【解析】【分析】(1)、据图,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相对位置是位于广东省的东南部,濒临南海;位于珠江下游,毗邻港澳地区。
(2)、依据材料,港珠澳大桥的开通,缩短时空距离;带动旅游业发展;加强区域联系。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近几年,欧美国家受金融危机影响,各国对“中国制造”产品的需求大大降低,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制造业受到严重冲击;同时,在发挥珠江三角洲地区制造业优势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港澳的服务业与对外联系优势,与港澳紧密合作,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点评】描述一个地区的地理位置,主要从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半球位置等方面进行回答。 绝对位置——经纬度位置即确定一个区域范围或具体地点,在地球表面具有唯一性;相对位置,主要看与周边事物的相对关系;海陆位置主要从海陆角度看,是否沿海,大陆的东西岸;半球位置是看在东半球还是西半球,南半球还是北半球。
15.【答案】 (1)A宁夏回族自治区;B宁夏平原
(2)降水(水源);引黄河水进行灌溉。
(3)自然原因:该地气候干早,多晴天,光照充足有利于光合作用;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糖分的积累;地形平坦开阔,土壤肥沃,富含硒元素;人为原因:压砂技术有利于保存水分,增大昼夜温差。
【考点】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如何开展社会调查
【解析】【分析】(1)、据图可知,A宁夏回族自治区;B宁夏平原。
(2)、指出B地发展农业生产的限制性自然因素降水(水源);其解决措施是引黄河水进行灌溉。
(3)、依据材料,硒砂瓜品质优良的原因是自然原因:该地气候干早,多晴天,光照充足有利于光合作用;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糖分的积累;地形平坦开阔,土壤肥沃,富含硒元素;人为原因:压砂技术有利于保存水分,增大昼夜温差。
【点评】描述一个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主要从地形,气候,土壤,水文,资源等方面回答。一个地区适宜发展某种农业的有利自然条件是地形,气候,土壤,水源,社会经济条件是政策,交通,市场,劳动力,科技。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