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外…………○…………装…………○…………订…………○…………线…………○…………)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内…………○…………装…………○…………订…………○…………线…………○…………)登陆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浙江省丽水市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与社会期末统考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2020七下·丽水期末)丽水有着无与伦比的生态优势,山明水秀,气候宜人。习总书记曾由衷赞叹:“秀山丽水、天生丽质”。下列能反映我们家乡气候特点的诗句是( )A.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B.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C. 早穿棉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 D.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答案】 D【考点】气候多样,季风显著【解析】【分析】根据题意,我们的家乡丽水是在浙江省,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能反映家乡气候的诗句是“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其他都是反映西北地区的。ABC不符合题意,D项正确。故答案为:D。【点评】亚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出现在北纬25°~35°亚热带的大陆东岸,主要分布在中国东部秦岭淮河以南、热带季风气候类型以北的地带,以及日本南部和朝鲜半岛南部等地。这里冬季温暖,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夏季炎热,最热月平均气温大于22℃,气温的季节变化显著,四季分明,年降水量一般在1000~1500毫米,但无明显干季。(2020七下·丽水期末)下图为内蒙古自治区降水量分布图,回答下题。2.影响该地降水分布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 地形因素 B. 纬度位置 C. 海陆位置 D. 光热因素3.与图中a、b、c三地相对应的景观是( )A. 高岭苍茫低岭翠 平沙莽莽黄入天 风吹草低见牛羊B. 高岭苍茫低岭翠 风吹草低见牛羊 平沙莽莽黄入天C. 平沙莽莽黄人天 风吹草低见牛羊 高岭苍茫低岭翠D. 风吹草低见牛羊 高岭苍茫低岭翠 平沙莽莽黄入天【答案】 2C3B【考点】内蒙古【解析】【点评】西北地区地处我国大陆内部地区,由于各地距海远近不同,加之山脉的阻挡,降水呈现出自东向西逐渐减少的趋势,故自然景观呈现出森林—草原—荒漠草原—荒漠的变化。气候为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河流也比较少,主要以内流河为主。植被稀少,以草原、荒漠草原为主,加之人为对植被的破坏,使得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严重。2.根据给出的等降水量线可以推断出当地的降水表现为东多西少,越往内陆,降水越少。因此,影响该地降水分布差异的主要因素是海陆位置。 ABD不符合题意,C项正确。故答案为:C。3.据图分析可知,图中a地位于大兴安岭的东侧,处于迎风坡,降水较多主要以森林植被为主。图中b地降水量在200-300毫米之间,属于温带草原气候,不适宜发展种植业,有利于草类的生长,有大面积的草场。图中c地降水量在100毫米以下,气候干旱,植被稀疏,主要以荒漠景观为主。因此,与图中a、b、c三地相对应的景观是:高岭苍茫低岭翠 风吹草低见牛羊 平沙莽莽黄入天 。ACD不符合题意,B项正确。故答案为:B。(2020七下·丽水期末)自驾游已成为广大市民假期出行的方式。下图为中国某区城地图,回答下题。4.四位游客对其五一假期的旅游地景观描述正确的( )A. 甲地草场辽阔、牛羊遍地 B. 乙地沟壑纵横、支离破碎C. 丙地河网密布、椰林婆娑 D. 丁地群山连绵、茶园广布5.山脉被誉为“大陆的骨架”,河流被称为“大地的动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①山脉以东区域雨热同期,适宜种植水稻B. ②山脉以东区域植被稀少,水土流失严重C. ③河段江阔水深,可以四季通航D. ④河段水流平缓,有“地上河”之称【答案】 4D5C【考点】地势和地形,母亲河———长江黄河【解析】【点评】山脉是地形的骨架,也是很多重要地形的分界,了解中国地形,最重要的是掌握山脉的分布。我国是一个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的国家,五种地形中,山地占了百分之三十三,加上陡峭的高原、丘陵,我国的山区面积约占我国三分之二。4.根据题意,结合当地特点分析,甲地草场辽阔、牛羊遍地,错误,没有辽阔的草场。乙地沟壑纵横、支离破碎,错误,不在黄土高原上。丙地河网密布、椰林婆娑,错误,没有椰林。丁地群山连绵、茶园广布,正确。ABC不符合题意,D项正确。故答案为:D。5.根据图中信息可知,①山脉是太行山脉,该山脉以东区域雨热同期,适宜种植小麦,不是水稻。②山脉是巫山,以东区域雨热同期,植被较多。③河段江阔水深,可以四季通航,正确。④河段水流平缓,有“地上河”之称,错误,黄河下游才有地上河之称,该地位于河流上游。ABD不符合题意,C项正确。故答案为:C。(2020七下·丽水期末)下图1为中国简图,图2为M地气候统计图,回答下题。6.图1中,与M地气候特征相吻合的地方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7.对图2中丁地的自然和人文特征表述正确的是( )①地势平坦,水热条件配合好,适宜发展种植业②气候千旱,当地人们利用坎儿井发展绿洲农业③交通便利,位置优越,有利于发展外向型经济④已经成为我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和国际金融中心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答案】 6C7A【考点】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解析】【点评】在气温变化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中,一般横坐标轴表示月份,纵坐标轴左侧表示气温,右侧表示降水量,气温年变化用平滑的曲线表示,降水年变化用长方形柱状表示;观察气温曲线图,可以知道气温最高月和气温最低月,气温最高值和气温最低值,观察降水柱状图,可以知道降水集中的月份和各月降水量。然后根据规律“以温定带,以水定型”进一步确定其气候类型。6.根据图2给出的气候类型分析,M地的气候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在给出的甲乙丙丁四地中,甲地是温带大陆性气候,乙地是高山高原气候,丙地是温带季风气候,丁地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因此,图1中,与M地气候特征相吻合的地方是丙地。ABD不符合题意,C项正确。故答案为:C。7.根据图中信息分析,丁地位于我国南方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形平坦。因此,①地势平坦,水热条件配合好,适宜发展种植业,③交通便利,位置优越,有利于发展外向型经济 , ①③,正确。②气候千旱,当地人们利用坎儿井发展绿洲农业,应该与甲地相符合。④已经成为我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和国际金融中心,应该是我国的上海,与丁地不符合。BCD不符合题意,A项正确。 故答案为:A。 8.(2020七下·丽水期末)2019年的全国两会在报道形式上,直播.短视频、数据新闻渐成常态,VLOG(视频博客)、评书等新呈现形式引人关注。这说明大众传媒( )A. 以印刷术推广为标志 B. 因社会的发展而改变C. 改变人们的消费理念 D. 是最真实可靠的媒介【答案】 B【考点】传媒的行程【解析】【分析】根据题意, 2019年的全国两会在报道形式上,直播.短视频、数据新闻渐成常态,VLOG(视频博客)、评书等新呈现形式引人关注。这说明大众传媒因社会的发展而改变。其他说法不符合题意。 ACD不符合题意,B项正确。故答案为:B。【点评】大众传媒依托现代信息技术,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2020七下·丽水期末)丽水通济堰,始建于南朝时期,自宋元至清,历代多次续建整修。2014年9月16日,被授牌列入首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北宋元祜八年的《通济堰詹南二司马庙记碑》,是研究通济堰现存最早的史料。回答下题。9.材料中出现的纪年方法有( )A. 1种 B. 2种 C. 3种 D. 4种10.从史料价值来看,通济堰是研究古代水利工程的( )A. 第一手资料 B. 文献资料 C. 第二手资料 D. 实物资料【答案】 9C10A【考点】探究文明起源的方法和途径【解析】【点评】(1)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纪年法。中国历史上采用的纪年法有年号纪年法、干支纪年法、公元纪年法等。(2)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史料的分类的相关史实及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重点掌握史料的价值的相关史实。9.题干材料中的“始建于南朝时期,自宋元至清”属于朝代纪年法,“2014年9月16日”属于公元纪年法,“元祜八年”属于年号纪年法。ABD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C项3种说法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10.按照史料价值的不同,史料可分为第一手史料(直接史料、原始材料)和第二手史料(间接史料),丽水通济堰是实物资料,属于第一手资料,在历史研究过程中,第一手史料更为可信,第一手资料没有掺杂个人观点。A项第一手资料说法正确,符合题意;BCD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3小题,共30分)11.(2020七下·丽水期末)我国疆域辽阔,自然环境差异显著,为了感受祖国的锦绣山河,福建某校组织了“大美新疆,与福同行”的研学旅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读图5,“大美新疆,与福同行”研学途中经过的自治区有________个,造成沿途三处民居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有________。(2)图6中甲所处的地形单元名称是________,它位于我国地势的第________阶梯,对应到图7中的位置是________(乙/丙/丁)。(3)概述图6中城市分布的规律,并简析其主要原因。【答案】 (1)2;气温、降水(2)塔里木盆地;二级;丙(3)沿河分布。 因为该地区影响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为水源。【考点】新疆(丝路明珠)【解析】【分析】(1)、读图5,“大美新疆,与福同行”研学途中经过的自治区有2个,分布是宁夏回族自治区和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造成沿途三处民居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有气温、降水。(2)、图6中甲所处的地形单元名称是塔里木盆地,它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二级阶梯,对应到图7中的位置是丙地。(3)、据图分析可知,图6中的城市大多沿河分布。 因为该地区影响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为水源。【点评】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分布。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的分界山脉是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一线,第二阶梯和第三阶梯的分界山脉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12.(2020七下·丽水期末)暑期,陕西女孩丫Y跟随爸爸从成都出发,沿川藏公路318国道,历时26天到达拉萨,完成“追寻阳光、倡导环保”的骑行梦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丫丫骑行出发地所在省区的轮廓是________(甲或乙)轮廓图,该省区简称是________。(2)川藏线道路艰险,沿途自然环境复杂多变。请从地形角度推断丫丫在骑行途中需要克服哪些不利的自然条件。(3)骑行出发前丫丫和爸爸都准备了“冲锋衣和短袖衫”“防晒霜和防晒衣”等物品,请从气候的角度解析他们携带这些物品的理由。(4)丫丫到西藏后还进入牧区游玩,发现当地牧民以牛粪当燃料,请从自然环境和牧业生产两个方面分析其原因。【答案】 (1)乙;川或蜀(2)海拔高,地形崎岖,地势起伏大。(3)因高海拔,气候寒冷,早晚温差大;光照充足。(4)受高寒自然环境的影响,青藏高原上用作柴薪的树木很少;当地以畜牧业为主,主要畜种为牦牛,藏绵羊、藏山羊,燃点低且容易检拾。【考点】我国的行政区划,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解析】【分析】(1)、根据题中信息可知,丫丫骑行从成都出发,出发地所在省是四川。该省区的轮廓是乙轮廓图,该省区简称是川或蜀。(2)、根据题意,从地形角度推断丫丫在骑行途中需要克服不利的自然条件有海拔高,地形崎岖,地势起伏大。(3)、根据题意,从气候的角度解析他们携带这些物品的理由是沿线地区高海拔,气候寒冷,早晚温差大;光照充足。(4)、根据题意,当地人用牛粪当燃料的原因是当地受高寒自然环境的影响,青藏高原上用作柴薪的树木很少;当地以畜牧业为主,主要畜种为牦牛,藏绵羊、藏山羊,燃点低且容易检拾。【点评】青藏高原作为“世界屋脊”,一向以其独特的人文和自然景观闻名于世,是科学探险、考察和生态旅游的胜地。青藏高原独特的地理环境使这里的旅游资源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青藏高原拥有众多的高大山脉,形成世界上最为壮观、独一无二的雪域高原风光。13.(2020七下·丽水期末)人类早期文明区域的出现,表明人类开始跨人文明时代的门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虽然埃及的农业起源于何时何地尚有争论,但公元前6000- -5000 年代,其农业文化相当发达,并已使用铜器,这为其文明的较早出现奠定了基础。——吴于廑《世界史·古代史编》(1)指出图10中的河姆渡和半坡远古居民在农业生产方面的差异性,并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2)写出图11中A区域文明古国的名称及其所处的大河流域。(3)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图11中A和D区域早期文明形成的共同特点。【答案】 (1)河姆渡原始居民种植水稻,半坡原始居民种栗。因为河姆渡在长江流城、雨量充沛,气候湿润;半坡在黄河流城,北方天气寒冷。(2)古埃及;尼罗河(3)古埃及文明和中华文明都位于北半球纬度较低、气候温暖湿润的地方;发源于大河流域;依赖于大河灌溉而形成的灌溉农业较发达。【考点】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大河文明---古代埃及【解析】【分析】(1)、据图可知,河姆渡原始居民主要在长江流域,半坡原始具有主要在黄河流域。河姆渡原始居民种植水稻,半坡原始居民种栗。因为河姆渡在长江流城、雨量充沛,气候湿润;半坡在黄河流城,北方天气寒冷。(2)、据图分析可知,图11中A区域文明古国是古埃及,其所处的大河流域是尼罗河流域。(3)、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早期的人类文明形成的共同特点都是:古埃及文明和中华文明都位于北半球纬度较低、气候温暖湿润的地方;发源于大河流域;依赖于大河灌溉而形成的灌溉农业较发达。【点评】人口的分布主要受到了自然条件的制约,特别是人类的早期,人类往往选择在自然条件优越的地方居住,主要从地形,气候,资源,土壤等方面分析即可。1 / 1(…………○…………外…………○…………装…………○…………订…………○…………线…………○…………)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内…………○…………装…………○…………订…………○…………线…………○…………)登陆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浙江省丽水市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与社会期末统考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2020七下·丽水期末)丽水有着无与伦比的生态优势,山明水秀,气候宜人。习总书记曾由衷赞叹:“秀山丽水、天生丽质”。下列能反映我们家乡气候特点的诗句是( )A.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B.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C. 早穿棉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 D.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2020七下·丽水期末)下图为内蒙古自治区降水量分布图,回答下题。2.影响该地降水分布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 地形因素 B. 纬度位置 C. 海陆位置 D. 光热因素3.与图中a、b、c三地相对应的景观是( )A. 高岭苍茫低岭翠 平沙莽莽黄入天 风吹草低见牛羊B. 高岭苍茫低岭翠 风吹草低见牛羊 平沙莽莽黄入天C. 平沙莽莽黄人天 风吹草低见牛羊 高岭苍茫低岭翠D. 风吹草低见牛羊 高岭苍茫低岭翠 平沙莽莽黄入天(2020七下·丽水期末)自驾游已成为广大市民假期出行的方式。下图为中国某区城地图,回答下题。4.四位游客对其五一假期的旅游地景观描述正确的( )A. 甲地草场辽阔、牛羊遍地 B. 乙地沟壑纵横、支离破碎C. 丙地河网密布、椰林婆娑 D. 丁地群山连绵、茶园广布5.山脉被誉为“大陆的骨架”,河流被称为“大地的动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①山脉以东区域雨热同期,适宜种植水稻B. ②山脉以东区域植被稀少,水土流失严重C. ③河段江阔水深,可以四季通航D. ④河段水流平缓,有“地上河”之称(2020七下·丽水期末)下图1为中国简图,图2为M地气候统计图,回答下题。6.图1中,与M地气候特征相吻合的地方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7.对图2中丁地的自然和人文特征表述正确的是( )①地势平坦,水热条件配合好,适宜发展种植业②气候千旱,当地人们利用坎儿井发展绿洲农业③交通便利,位置优越,有利于发展外向型经济④已经成为我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和国际金融中心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8.(2020七下·丽水期末)2019年的全国两会在报道形式上,直播.短视频、数据新闻渐成常态,VLOG(视频博客)、评书等新呈现形式引人关注。这说明大众传媒( )A. 以印刷术推广为标志 B. 因社会的发展而改变C. 改变人们的消费理念 D. 是最真实可靠的媒介(2020七下·丽水期末)丽水通济堰,始建于南朝时期,自宋元至清,历代多次续建整修。2014年9月16日,被授牌列入首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北宋元祜八年的《通济堰詹南二司马庙记碑》,是研究通济堰现存最早的史料。回答下题。9.材料中出现的纪年方法有( )A. 1种 B. 2种 C. 3种 D. 4种10.从史料价值来看,通济堰是研究古代水利工程的( )A. 第一手资料 B. 文献资料 C. 第二手资料 D. 实物资料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3小题,共30分)11.(2020七下·丽水期末)我国疆域辽阔,自然环境差异显著,为了感受祖国的锦绣山河,福建某校组织了“大美新疆,与福同行”的研学旅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读图5,“大美新疆,与福同行”研学途中经过的自治区有________个,造成沿途三处民居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有________。(2)图6中甲所处的地形单元名称是________,它位于我国地势的第________阶梯,对应到图7中的位置是________(乙/丙/丁)。(3)概述图6中城市分布的规律,并简析其主要原因。12.(2020七下·丽水期末)暑期,陕西女孩丫Y跟随爸爸从成都出发,沿川藏公路318国道,历时26天到达拉萨,完成“追寻阳光、倡导环保”的骑行梦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丫丫骑行出发地所在省区的轮廓是________(甲或乙)轮廓图,该省区简称是________。(2)川藏线道路艰险,沿途自然环境复杂多变。请从地形角度推断丫丫在骑行途中需要克服哪些不利的自然条件。(3)骑行出发前丫丫和爸爸都准备了“冲锋衣和短袖衫”“防晒霜和防晒衣”等物品,请从气候的角度解析他们携带这些物品的理由。(4)丫丫到西藏后还进入牧区游玩,发现当地牧民以牛粪当燃料,请从自然环境和牧业生产两个方面分析其原因。13.(2020七下·丽水期末)人类早期文明区域的出现,表明人类开始跨人文明时代的门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虽然埃及的农业起源于何时何地尚有争论,但公元前6000- -5000 年代,其农业文化相当发达,并已使用铜器,这为其文明的较早出现奠定了基础。——吴于廑《世界史·古代史编》(1)指出图10中的河姆渡和半坡远古居民在农业生产方面的差异性,并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2)写出图11中A区域文明古国的名称及其所处的大河流域。(3)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图11中A和D区域早期文明形成的共同特点。答案解析部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答案】 D【考点】气候多样,季风显著【解析】【分析】根据题意,我们的家乡丽水是在浙江省,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能反映家乡气候的诗句是“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其他都是反映西北地区的。ABC不符合题意,D项正确。故答案为:D。【点评】亚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出现在北纬25°~35°亚热带的大陆东岸,主要分布在中国东部秦岭淮河以南、热带季风气候类型以北的地带,以及日本南部和朝鲜半岛南部等地。这里冬季温暖,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夏季炎热,最热月平均气温大于22℃,气温的季节变化显著,四季分明,年降水量一般在1000~1500毫米,但无明显干季。【答案】 2.C3.B【考点】内蒙古【解析】【点评】西北地区地处我国大陆内部地区,由于各地距海远近不同,加之山脉的阻挡,降水呈现出自东向西逐渐减少的趋势,故自然景观呈现出森林—草原—荒漠草原—荒漠的变化。气候为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河流也比较少,主要以内流河为主。植被稀少,以草原、荒漠草原为主,加之人为对植被的破坏,使得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严重。2.根据给出的等降水量线可以推断出当地的降水表现为东多西少,越往内陆,降水越少。因此,影响该地降水分布差异的主要因素是海陆位置。 ABD不符合题意,C项正确。故答案为:C。3.据图分析可知,图中a地位于大兴安岭的东侧,处于迎风坡,降水较多主要以森林植被为主。图中b地降水量在200-300毫米之间,属于温带草原气候,不适宜发展种植业,有利于草类的生长,有大面积的草场。图中c地降水量在100毫米以下,气候干旱,植被稀疏,主要以荒漠景观为主。因此,与图中a、b、c三地相对应的景观是:高岭苍茫低岭翠 风吹草低见牛羊 平沙莽莽黄入天 。ACD不符合题意,B项正确。故答案为:B。【答案】 4.D5.C【考点】地势和地形,母亲河———长江黄河【解析】【点评】山脉是地形的骨架,也是很多重要地形的分界,了解中国地形,最重要的是掌握山脉的分布。我国是一个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的国家,五种地形中,山地占了百分之三十三,加上陡峭的高原、丘陵,我国的山区面积约占我国三分之二。4.根据题意,结合当地特点分析,甲地草场辽阔、牛羊遍地,错误,没有辽阔的草场。乙地沟壑纵横、支离破碎,错误,不在黄土高原上。丙地河网密布、椰林婆娑,错误,没有椰林。丁地群山连绵、茶园广布,正确。ABC不符合题意,D项正确。故答案为:D。5.根据图中信息可知,①山脉是太行山脉,该山脉以东区域雨热同期,适宜种植小麦,不是水稻。②山脉是巫山,以东区域雨热同期,植被较多。③河段江阔水深,可以四季通航,正确。④河段水流平缓,有“地上河”之称,错误,黄河下游才有地上河之称,该地位于河流上游。ABD不符合题意,C项正确。故答案为:C。【答案】 6.C7.A【考点】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解析】【点评】在气温变化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中,一般横坐标轴表示月份,纵坐标轴左侧表示气温,右侧表示降水量,气温年变化用平滑的曲线表示,降水年变化用长方形柱状表示;观察气温曲线图,可以知道气温最高月和气温最低月,气温最高值和气温最低值,观察降水柱状图,可以知道降水集中的月份和各月降水量。然后根据规律“以温定带,以水定型”进一步确定其气候类型。6.根据图2给出的气候类型分析,M地的气候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在给出的甲乙丙丁四地中,甲地是温带大陆性气候,乙地是高山高原气候,丙地是温带季风气候,丁地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因此,图1中,与M地气候特征相吻合的地方是丙地。ABD不符合题意,C项正确。故答案为:C。7.根据图中信息分析,丁地位于我国南方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形平坦。因此,①地势平坦,水热条件配合好,适宜发展种植业,③交通便利,位置优越,有利于发展外向型经济 , ①③,正确。②气候千旱,当地人们利用坎儿井发展绿洲农业,应该与甲地相符合。④已经成为我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和国际金融中心,应该是我国的上海,与丁地不符合。BCD不符合题意,A项正确。 故答案为:A。 8.【答案】 B【考点】传媒的行程【解析】【分析】根据题意, 2019年的全国两会在报道形式上,直播.短视频、数据新闻渐成常态,VLOG(视频博客)、评书等新呈现形式引人关注。这说明大众传媒因社会的发展而改变。其他说法不符合题意。 ACD不符合题意,B项正确。故答案为:B。【点评】大众传媒依托现代信息技术,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答案】 9.C10.A【考点】探究文明起源的方法和途径【解析】【点评】(1)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纪年法。中国历史上采用的纪年法有年号纪年法、干支纪年法、公元纪年法等。(2)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史料的分类的相关史实及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重点掌握史料的价值的相关史实。9.题干材料中的“始建于南朝时期,自宋元至清”属于朝代纪年法,“2014年9月16日”属于公元纪年法,“元祜八年”属于年号纪年法。ABD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C项3种说法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10.按照史料价值的不同,史料可分为第一手史料(直接史料、原始材料)和第二手史料(间接史料),丽水通济堰是实物资料,属于第一手资料,在历史研究过程中,第一手史料更为可信,第一手资料没有掺杂个人观点。A项第一手资料说法正确,符合题意;BCD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3小题,共30分)11.【答案】 (1)2;气温、降水(2)塔里木盆地;二级;丙(3)沿河分布。 因为该地区影响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为水源。【考点】新疆(丝路明珠)【解析】【分析】(1)、读图5,“大美新疆,与福同行”研学途中经过的自治区有2个,分布是宁夏回族自治区和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造成沿途三处民居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有气温、降水。(2)、图6中甲所处的地形单元名称是塔里木盆地,它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二级阶梯,对应到图7中的位置是丙地。(3)、据图分析可知,图6中的城市大多沿河分布。 因为该地区影响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为水源。【点评】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分布。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的分界山脉是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一线,第二阶梯和第三阶梯的分界山脉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12.【答案】 (1)乙;川或蜀(2)海拔高,地形崎岖,地势起伏大。(3)因高海拔,气候寒冷,早晚温差大;光照充足。(4)受高寒自然环境的影响,青藏高原上用作柴薪的树木很少;当地以畜牧业为主,主要畜种为牦牛,藏绵羊、藏山羊,燃点低且容易检拾。【考点】我国的行政区划,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解析】【分析】(1)、根据题中信息可知,丫丫骑行从成都出发,出发地所在省是四川。该省区的轮廓是乙轮廓图,该省区简称是川或蜀。(2)、根据题意,从地形角度推断丫丫在骑行途中需要克服不利的自然条件有海拔高,地形崎岖,地势起伏大。(3)、根据题意,从气候的角度解析他们携带这些物品的理由是沿线地区高海拔,气候寒冷,早晚温差大;光照充足。(4)、根据题意,当地人用牛粪当燃料的原因是当地受高寒自然环境的影响,青藏高原上用作柴薪的树木很少;当地以畜牧业为主,主要畜种为牦牛,藏绵羊、藏山羊,燃点低且容易检拾。【点评】青藏高原作为“世界屋脊”,一向以其独特的人文和自然景观闻名于世,是科学探险、考察和生态旅游的胜地。青藏高原独特的地理环境使这里的旅游资源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青藏高原拥有众多的高大山脉,形成世界上最为壮观、独一无二的雪域高原风光。13.【答案】 (1)河姆渡原始居民种植水稻,半坡原始居民种栗。因为河姆渡在长江流城、雨量充沛,气候湿润;半坡在黄河流城,北方天气寒冷。(2)古埃及;尼罗河(3)古埃及文明和中华文明都位于北半球纬度较低、气候温暖湿润的地方;发源于大河流域;依赖于大河灌溉而形成的灌溉农业较发达。【考点】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大河文明---古代埃及【解析】【分析】(1)、据图可知,河姆渡原始居民主要在长江流域,半坡原始具有主要在黄河流域。河姆渡原始居民种植水稻,半坡原始居民种栗。因为河姆渡在长江流城、雨量充沛,气候湿润;半坡在黄河流城,北方天气寒冷。(2)、据图分析可知,图11中A区域文明古国是古埃及,其所处的大河流域是尼罗河流域。(3)、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早期的人类文明形成的共同特点都是:古埃及文明和中华文明都位于北半球纬度较低、气候温暖湿润的地方;发源于大河流域;依赖于大河灌溉而形成的灌溉农业较发达。【点评】人口的分布主要受到了自然条件的制约,特别是人类的早期,人类往往选择在自然条件优越的地方居住,主要从地形,气候,资源,土壤等方面分析即可。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浙江省丽水市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与社会期末统考试卷(学生版).docx 浙江省丽水市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与社会期末统考试卷(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