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芒市第一中学2011-201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9科9份)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云南省芒市第一中学2011-201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9科9份)

资源简介

注意: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6页。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00分钟。
2、请将第Ⅰ卷和第Ⅱ卷的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否则无效。
第Ⅰ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儒家学说强调亲情仁爱,提出“血浓于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等。比如中国人重团圆,以享受天伦之乐为人生之大喜。这说明哲学是(   )
A.智慧之学 B.科学的世界观
C.复杂多变,难以把握的学说 D.指导人们生活的更好的艺术
2、下列关于哲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 ②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③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④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10年来最完美的一次月全食于2011年12月10日晚上上演,对于这次月全食的时间和最佳观测地点,许多天文机构及专家早有了精确的预报,与古时人们不能认识其现象与本质形成鲜明对比。从哲学的基本问题看,这体现了(   )
A. 思维与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 B. 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
C.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D. 思维与存在有没有同一性
4、下列说法中能体现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根本分歧的是( )
A.“生死由命,富贵在天”与“物是观念的集合”
B.“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与“天不变,道亦不变”
C.“气者,理之依也”与“理生万物”
D.“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与“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
5、18世纪的法国爆发了世界瞩目的启蒙运动,启蒙大师们高举自由、平等、人权和理性的旗帜,向封建专制制度和宗教神学发动了猛烈的进攻,从而迎来了轰轰烈烈的法国大革命。这说明( )
A.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B.马克思主义哲学推动时代的步伐,指导社会变革
C.真正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D.哲学革命是法国和德国革命的导火索
6、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开启了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事业,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这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 )
①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 ②唯物主义与可知论的有机统一
③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④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有机统一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7、物质是不依赖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这里的“客观实在”是:( )
A.自然界中客观事物的共同属性   B.世界上万事万物的综合
C.万事万物的共同属性       D.所有有形的物体
8、“嫦娥二号”携带的高性能照像机拍摄到了月球表面虹湾地区的高清晰图片。在此地区,分布有不同大小、形态、结构和形成年代的撞击坑。从唯物论的观点看,这幅图像佐证了( )?
A.人类可以改变规律,认识月球? B.月球与地球具有相同的物质结构?
C.各种唯物主义物质观的科学性? D.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的正确性
9、长江起初发源于现在的三峡地区的山地,在1亿年的漫长岁月里,沿东高西低的地形走势,向西流入地中海。一直到5000万年前,由于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挤撞使地中海的东部隆起,形成了原始的青藏高原,从而使原来的东高西低的地势变成西高东低,长江也就由向西注入地中海变为向东注入太平洋了。长江流向由西向东的变化历经5000万年,这说明( )
A.根本不变化的事物是没有的,任何事物都处于发展之中
B.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C.物质的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是运动的特殊形式
D.要推动一切变化,没有变化就没有发展与进步
10、我国科学家经过艰苦努力,继完成人类基因组1%测序工作、水稻基因组“框架图和精密图”之后,又成功地率先完成了家蚕基因组“框架图”绘制工作。我国科学家能够完成三大基因组研究成果,说明(   )
A.规律是可以改变的 B.人能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C.客观规律性制约着人的主观能动性 D.人类能够完成对整个世界的认识
11、下列关于意识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②人脑是产生意识的器官,有了人脑,就有了意识 ③意识的内容不是来自天上,而是来自人脑 ④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②
12、“海宝”的可爱造形让所有人耳目一新。海宝,以汉字“人”字为核心创意,配以代表生命和活力的海蓝色。它的设计理念从各个层面反映了东道国的历史发展、文化观念、意识形态以及社会背景。这说明( )
①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②艺术作品是对原型审美的直接再现 ③意识来源于艺术家的创意 ④艺术创作是意识能动性的具体表现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①③
13、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描绘了2010年至2020年教育改革发展的宏伟蓝图,对我国未来十年教育事业发展进行了全国谋划和前瞻性部署。从唯物论角度看,《教育规划纲要》的出台反映了:( )
①意识活动的主观能动性 ②意识活动的内容是主观的 ③意识活动的目的性、计划性 ④意识活动的形式是客观的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21世纪教育网
14、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指出:“十二·五”继续高扬公平正义之旗。公平正义的精神正如一条红线贯穿全会公报始终,之所以要强调公平正义的精神,从哲学上讲是因为( )
A.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B.意识都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
C.正确的意识能够通过人们的实践促进事物的发展 D.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15、高尔基说:“热爱书本吧,他会使你的生活变得愉快舒畅,他会帮助你辨别形形色色的思想、感情、事情,他会叫你尊重别人和自己,他会用爱世界、爱人类的情感振作你的头脑和心灵。”这句话包含的哲理是( )
A.读书是获得知识的唯一手段 B.参加实践是不重要的
C.书本知识对我们的实践有指导作用 D.书籍是知识的唯一来源
16、历史上,作为丝绸之路重要交通枢纽的楼兰古国因为树木和水源的破坏导致生态恶化,从绿洲变成了荒漠。为了不让敦煌重演楼兰悲剧,敦煌近年来把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作为头等大事来抓。酒泉市正在着力进行“引哈济党”调水工程,把青海省大哈尔腾河的水引入党河。这告诉我们( )
A.实践是有目的、有意识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
B.实践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
C.实践是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 D.实践是人类特有的能力和活动
17、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在深刻总结我国长期以来经济建设中的经验教训,吸收人类现代文明进步成果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它凝结着几代共产党人带领人民群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心血,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思想的继承、丰富和升华。这说明( )
①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都是一次完成的 ②真理永远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它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 ③经过多次实践的反复,已经确定的真理往往被推翻 ④我们必须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真理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③
18、新世纪、新阶段,面对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我们要进一步增强大局意识、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认认真真学习、老老实实做人。这体现的认识论道理是( )
A.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
B.要重视意识的作用和精神的力量,抵制和克服错误的意识
C.要努力树立正确的认识,努力学习真理与科学理论 D.认识具有反复性
19、2011年6月12日,非洲厄立特里亚境内的一座火山开始喷发,造成空中交通受到影响,正在非洲访问的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也被迫由此缩短行程。上述材料说明( )
A.联系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B.事物之间的联系是普遍的、有条件的
C.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必然的联系 D.美国国务卿与非洲火山之间存在必然联系
20、商家越来越注重把传统文化、洋文化与自己的生意结合起来,根据不同的节日推出不同产品,进行全方位宣传、策划,从而把握市场需求,掌握销售主动性。商家行为( )
A.是根据事物固有联系,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 B.通过改变或创造联系,促进事物发展
C.看到联系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D.看到了发展与人的活动息息相关
21、一个木板长短不等的桶能装多少水,既不取决于最长木板的长度,也不取决于各木板的平均长度。这就是著名的“木桶原理”,也叫“短板效应”。从哲学上看,“木桶原理”( )
A.启示我们要充分重视部分对整体的统率作用 B.启示我们要用综合的思维方法来认识事物
C.说明部分不可缺少,可以用部分代替整体 D.说明只要搞好局部,就能推动整体的发展
22、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全国的现代化。这说明:( )
A、整体和部分相互区别   B、部分制约整体,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起决定作用 
C、整体性能决定部分性能  D、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部分离不开整体。
23、节能型住宅具有冬暖夏凉、隔音隔热的特点。它能有效降低人们取暖或降温的同比能耗,因而在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广受欢迎。从哲学上看,这说明了( )
A.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 B.新事物一出现就会受到人们欢迎
C.节能型住宅是新事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途
D.新事物应该符合社会上每个人的要求
24、对于变化与发展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发展一定是变化 ②变化一定是发展 ③发展不一定是变化 ④变化不一定是发展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25、列宁说:“只要再多走一小步,仿佛是向同一方向迈近的一小步,真理就会变成谬误。”这段话蕴涵的哲理是( )
①任何事物都有保持其一定质的数量界限 ②量变超过一定的范围和程度,事物必然发生质变 ③只要事物发生量变,就必然引起质变 ④做事情要注意分寸,掌握火候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6、在义乌,靠做只赚1分钱生意起家的老板不计其数,人称“蚂蚁商人”。“蚂蚁商人”践行的“以利小而有为,以小博大,以小创大,以小创强,以小创精”的理念对创业的启示是(   )
A.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B.要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C.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D.部分决定整体
27、俗话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有人在梦中发表演讲,计算数学问题,甚至解决了科学难题。对此正确的认识是( )
A.梦既是一种意识活动,也是一种物质活动
B.在现实世界之外还存在着一个独立的精神世界
C.梦也是客观世界在人脑中的一种反映 D.意识有时可以脱离物质而单独存在
28、为了解木星的形成、进化和结构等,在最新航天科技的支持下,美国预计于2011年8月发射新的木星探测器“朱诺”。木星是太阳系中体积最大的行星,人们对它充满无限遐想。对木星的科学探测活动将进一步佐证( )
①人类的好奇、兴趣和遐想是推进有关木星认识的直接动力 ②现代科技和探测手段的发展推动有关木星的深化发展 ③实践发展提出的客观需要是推进有关木星认识的根本动力 ④严密的逻辑和精心的准备能确保木星探测实践的如期成功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③④
29、2011年1月29日,中华鲟研究所“子二代”中华鲟培育车间内,工作人员在对全人工繁殖的“子二代”中华鲟生长情况进行检查。这是人类在保护这一濒危物种过程中取得的重大技术突破,具有里程碑意义。从联系的观点看,人工繁殖中华鲟的成功说明( )
①离开了人为事物的联系,自然事物的联系就不能实现 ②认识事物的本质联系,能引导事物朝有利的方向转化 ③发挥主观能动性,人可以创造有利于实践的具体联系 ④离开了事物的真实联系,主观能动性就不能发挥作用
A.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③④
30、“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夜半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这是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描写乡村夜景的名句。风月鹊蛙都是极其平常的景物,然而作者把这些夜间景物巧妙的结合起来,结果平常中就显得不平常了。从哲学上看,这告诉我们( )
A.遣词造句的顺序和结构不同,词句的效果就不同
B.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因此量变比质变更重要
C.把不同的事物结合起来,就能获得整体的最大功能
D.事物内部结构和顺序的变化,也会引起质变
第Ⅱ卷(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共4题,共40分)
31、材料一:气候变化问题最初是作为环境问题而由科学家讨论的,与气候变化相关的文章较早也大多出现在科学类杂志上。上世纪70年代有人开始将环境、气候变化、外交和安全等问题联系起来,80年代气候变化问题逐渐引起了大众关注,90年代全球气候变化已经成为举世瞩目的重大战略性问题。2009年12月,在丹麦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上,就应对气候变化通过了《哥本哈根协议》,达成了广泛共识,取得了重要而积极的成果。
请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唯物论的有关知识说明我国为什么要发展低碳经济?(10分)
32、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成功地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本转变。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经历了三个阶段:1978——1992年是摸索阶段,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1992——2003年,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前正处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阶段。实践证明,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运用认识与实践的辩证关系对材料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提出和完善进行分析说明。(10分)
33、过去的2011年,中美关系总体上稳定发展。一年来中美两国密集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双边对话与交流活动,在建设积极全面合作伙伴关系方面取得新的进展。从1979年邓小平访美开启了中美合作新篇章开始,中美合作关系尽管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曲折和困难,但合作始终是两国关系的主流,为中美两国的发展,为世界和地区的繁荣稳定都发挥了重要的积极作用。中美要做伙伴而非对手是双方共同利益的需要,已成为双方的主流民意。是世界和平与繁荣的期待,是符合时代潮流的必然选择。
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有关知识,分析中美关系。(10分)
34、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同志指出:“实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形成东中西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的格局,是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快现代化建设全局出发作出的总体战略部署”。
请根据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说明我们在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过程中为什么要促进中部地区的崛起。(10分)
二、非选择题
31、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发展低碳经济是缓解我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矛盾的需要(4分)②意识对物质有能动的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发展有促进作用。发展低碳经济,培养企业经营者与广大消费者的节能环保意识,有利于提高资源利用率,促进国民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3分)③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要求人们必须遵循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发展低碳经济是尊重自然客观规律、顺应经济发展规律之举。(3分)
33、①联系具有普遍性,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中美合作关系为中美两国的发展,为世界和地区的繁荣稳定都发挥了重要的积极作用。(4分)
②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要求我们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中美关系从邓小平访美开启了中美合作新篇章发展为现在的伙伴关系。(4分)
34、①整体和部分是辩证统一的,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这就要求我们办事情要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坚持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加快发展,都是统揽全局作出的战略决策,是我国寻求经济和社会发展最优目标的体现。(5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制卷人:赵作才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40分)
1.下列关于基因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基因工程经常以抗菌素抗性基因为目的基因
B.细菌质粒是基因工程常用的载体
C.通常用一种限制酶处理含目的基因的DNA,用另一种限制酶处理载体DNA
D.基因治疗主要是对有缺陷的细胞进行修复
2.下列关于基因表达载体构建的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必须在细胞内进行 B.需要限制酶和DNA连接酶
C.抗生素抗性基因可作为标记基因 D.启动子位于目的基因的首端
3.科学家已能运用基因工程技术让羊合成并由乳腺分泌抗体。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该技术将导致定向变异
②DNA连接酶把目的基因与载体黏性末端的碱基对连接起来
③蛋白质中的氨基酸序列可为合成目的基因提供信息
④受精卵是理想的受体细胞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4.下图为DNA分子某一片段,其①②③分别表示某种酶的作用部位,则相应的酶依次是( )
A.DNA连接酶、限制性核酸内切酶、解旋酶 B.限制性核酸内切酶、解旋酶、DNA连接酶
C.解旋酶、限制性核酸内切酶、DNA连接酶 D.限制性核酸内切酶、DNA连接酶、解旋酶
5.将ada(腺苷酸脱氨酶基因)通过质粒pET28b导入大肠杆菌并成功表达腺苷酸脱氨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每个大肠杆菌细胞至少含一个重组质粒
B.每个重组质粒至少含一个限制性核酸内切酶识别位点
C.每个限制性核酸内切酶识别位点至少插入一个ada
D.每个插入的ada至少表达一个腺苷酸脱氨酶分子
6.要将胡萝卜韧皮部细胞培养成完整植株,不需要的是( )
A. 消毒灭菌 B.离体状态 C.一定的营养物质和激素 D.导入外源基因
7.有关全能性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卵细胞和受精卵一样,细胞未分化,全能性很高
B.生物体内细胞由于分化全能性未能表达
C.在生物体的所有细胞中,受精卵全能性最高
D.植物细胞离体培养在一定条件下能表现出全能性
8.关于现代生物技术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蛋白质工程可合成自然界中不存在的蛋白质
B.体细胞杂交技术可用于克隆动物和制备单克隆抗体
C.植物细胞培养技术可用于植物茎尖脱毒
D.动物细胞培养技术可用于转基因动物的培育
9.下列关于动物细胞培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培养保留接触抑制的细胞在培养瓶壁上可形成多层细胞
B.克隆培养法培养过程中多数细胞的基因型会发生改变
C.二倍体细胞的传代培养次数通常是无限的
D.传代培养中可获得不死性细胞,具有癌细胞的特点。
10.下列关于细胞工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电刺激可诱导植物原生质体融合或动物细胞融合
B.去除植物细胞的细胞壁和将动物组织分散成单个细胞均需酶处理
C.单克隆抗体与常规抗体相比,特异性强,灵敏度高,优越性明显
D.利用体细胞杂交技术获得的“甲—乙”杂种植株和甲、乙两品种杂交获得的后代染色体数目相同
11.关于受精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获能后的精子与卵子相遇后,释放顶体酶穿过透明带进入放射冠
B.透明带反应是防止多精入卵的第一道屏障
C.精子与卵黄膜相互融合,精子入卵
D.雄原核形成的同时,卵子完成减数第二次分裂
12.培育“试管山羊”的基本过程如下图所示。若要培育成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过程中可通过给母山羊注射有关激素使其超数排卵
B.乙过程的目的之一是促进卵母细胞和精子的成熟
C.丙过程与乙过程中应采用相同成分的培养液
D.代孕母羊必须也是优良品种
13.华南虎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可采用试管动物技术进行人工繁殖,该技术包括的环节有
①转基因 ②核移植 ③体外受精 ④体细胞克隆 ⑤胚胎移植
A.①③ B.①④ C.②⑤ D.③⑤
14.下列关于胚胎工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受精卵发育一般到桑葚胚或囊胚阶段才能进行胚胎移植
B.胚胎移植过程中冲卵是指冲出卵母细胞
C.早期胚胎培养与动物细胞培养的培养液通常都需加入血清
D.试管婴儿技术主要包括体外受精、早期胚胎培养和胚胎移植技术
15.下列关于哺乳动物胚胎发育和胚胎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卵裂期胚胎中细胞数目和有机物总量在不断增加
B.胚胎分割时需将原肠胚的内细胞团均等分割
C.胚胎干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可进行增值而保持不分化状态
D.胚胎干细胞是只能从早期胚胎中分离获取
16.下列关于设计试管婴儿的问题,哪项不合乎道德规范( )
A.利用设计试管婴儿的脐带血
B.设计试管婴儿,不一定非考虑他的性别
C.利用设计试管婴儿技术设计畸形胎儿,以供展览
D.利用设计试管婴儿提供骨髓造血干细胞,救治病人
17.将一处原始森林开辟为一国家森林公园,为继续维持森林的生态平衡,应当采用的措施是( )
A.在森林里放入一些珍奇的野生动物,增加食物网的复杂性
B.在森林中引种一些珍奇的野生植物,提高生产者的能量蓄积能力
C.定期清理森林的枯枝落叶,以利于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
D.对森林做简单的隔离,避免人类过多的干扰
18.下列关于转基因生物与环境安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重组的微生物在降解污染物的过程中可能产生二次污染
B.种植抗虫棉可以减少农药的使用量,对环境没有任何负面影响
C.如果转基因花粉中有毒蛋白或过敏蛋白,可能会通过食物链传递到人体内
D.转基因生物所带来的环境安全问题是可以解决的
19.基因工程等生物高科技的广泛应用,引发了许多关于科技与伦理的争论。有人欢呼:“科学技术的发展将改变一切”;有人惊呼:“它将引发道德危机”。对此,我们应持的正确态度是 ( )
①摒弃现有的道德规范,推动科技发展 ②发挥道德规范作用,限制负面效应 ③正视转基因技术可能带来的安全性问题,要趋利避害,不能因噎废食 ④支持治疗性克隆,反对任何生殖性克隆人实验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③④ D.②④
20.下列有关生态工程的描述错误的是( )
A.生态工程是一类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续的工程体系
B.中国农民实施的“无废弃物农业”所包含的生态学原理是物质的循环再生
C.在林业工程建设时要考虑系统的整体性原理,防止“前面造林,后面砍林”
D.我国南方水网地区的桑基鱼塘模式体现了协调与平衡原理
二、简答题(每空1分,共60分)
21.(15分)下图是利用基因工程技术生产人胰岛素的操作过程示意图,请据图作答。
(1)图中基因工程的基本过程可以概括为“四步曲”:
即         ;        ;             ;           
(2) 在图示过程中,所用到的基因操作工具分别是 、 和载体。其中载体必须具备的条件是含一个至多个 、能在宿主细胞中 、 含有特殊的 。
(3)能否利用人的皮肤细胞来完成①过程?  ,为什么? 。
(4)在利用AB获得C的过程中,一般用        切割A和B,使它们产生       ,再加入    ,才可形成C。
(5)为使过程⑧更易进行,可用    处理D。
22.(8分)下图是二倍体植物组织培养的简略表示。据此回答:
(1)①能被培养成为④的根本原因植物细胞具有      。
(2)②与①相比②的分化程度 ,全能性  。
(3)若①是花药,则④是     ,继续对其使用 处理可获得纯合二倍体植株。
(4)若要获得脱毒苗,则应选取 部位进行组织培养,若要对植物细胞产物进行工厂化生产需要培养到 (填数字)阶段,若要制被人工种子需培养到 (填数字)阶段。
24.(11分)右图为细胞融合的简略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A、B是植物细胞,在细胞融合之前可用 酶处理,除去 ;A、B到细胞C的过程中,常用的化学药剂是 。形成的D细胞还要应用 技术把D培养成植株。
(2)若A、B是动物细胞,则A、B到C的过程中,常用的不同于植物细胞融合的手段是 ,动物细胞融合技术主要用于 。
(3)若该过程是制备单克隆抗体,A为小鼠B淋巴细胞,那么B为 细胞。在获得A细胞前,小鼠应注射相应的 。在AB到C的过程中,若只考虑两两融合所形成的C有 种,筛选用来培养的D是 细胞,从中选择出它的方法是用 培养基培养。
23.(8分)下图是利用现代生物工程技术治疗遗传性糖尿病(基因缺陷导致胰岛B细胞不能正常合成胰岛素)的过程设计图解。请据图回答:
(1)图中①②所示的结构分别是 、 。
(2)图中③④所示的生物工程技术分别是 、 。此外图示过程还应用了哪些生物工程技术 。
(3)过程③通常用去核卵细胞作受体细胞的原因除了它体积大、易操作外,还因为其 。
(4)过程④通常用②做受体细胞的原因是 。
(5)图示方法与一般的异体移植相比最大的优点是 。
24.(8分)胚胎工程是一项综合性的动物繁育技术,可在畜牧业和制药业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下图是通过胚胎工程培育试管牛的过程。
(1)从良种母牛采集的卵母细胞,都需要进行体外培养,其目的是使其发育至 期;从良种公牛采集的精子需 后才能进行受精作用。
(2)在体外培养受精卵时,除了给予一定量的O2以维持细胞呼吸外,还需要提供 气体以维持 。
(3)图中过程A称为 ,它在胚胎工程中的意义在于 。
(4)研制能够产生人类白细胞介素的牛乳腺生物反应器,需将目的基因导入牛受精卵,最常用的导入方法是 ;获得转基因母牛后,如果 即说明目的基因已经表达。
25.(10分)气候变化时当今全球面临的重大挑战,温室气体过多与碳循环失衡有关,下图为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图中D为大气,请据图回答问题。
(1)导致全球变暖的温室气体是指 ,在生态系统各成分中,
A为 ,B为 。
(2)C通过 作用使碳元素进入生态群落中,各种生物通过
作用使碳元素回到无机环境中。
(3)低碳经济是一种循环经济,生态工程师实现循环经济的重要手
段,循环经济的原则是一个生态系统产出的污染物,能够成为本系统
或另一个系统的 ,从而实现 。
(4)生态工程遵循的基本原理有 、 、 、协调与平衡原理、系统学和工程学等原理。
选择题
二、简答题(每空1分,共60分)
21.(15分)下图是利用基因工程技术生产人胰岛素的操作过程示意图,请据图作答。
(1)图中基因工程的基本过程可以概括为“四步曲”:
即 目的基因的获取 ; 表达载体的构建 ; 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 ; 目的基因的检测与表达 。
(2) 在图示过程中,所用到的基因操作工具分别是 限制酶 、 DNA连接酶 和载体。其中载体必须具备的条件是含一个至多个 限制酶切割位点 、能在宿主细胞中 自我复制 、 含有特殊的 标记基因 。
(3)能否利用人的皮肤细胞来完成①过程?不能 ,为什么?胰岛素基因在皮肤在细胞中不表达,没有相应的mRNA 。
(1)①能被培养成为④的根本原因是植物细胞具有 全能性 。
(2)②与①相比②的分化程度 低 ,全能性 高 。
(3)若①是花药,则④是 单倍体植株  ,继续对其使用 秋水仙素 处理可获得纯合二倍体植株。
(4)若要获得脱毒苗,则应选取 分生区 部位进行组织培养,若要对植物细胞产物进行工厂化生产一般培养到 ② (填数字)阶段,若要植被人工种子需培养到 ③ (填数字)阶段。
24.(11分)右图为细胞融合的简略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A、B是植物细胞,在细胞融合之前已用 纤维素和果胶 酶处理,除去 细胞壁 ;A、B到细胞C的过程中,常用的化学药剂是 聚乙二醇 。形成的D细胞还要应用 植物组织培养 技术把D培养成植株。
(2)若A、B是动物细胞,则A、B到C的过程中,常用的不同于植物细胞融合的手段是 灭活的病毒 ,动物细胞融合技术主要用于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
(3)若该过程是制备单克隆抗体,A为小鼠B淋巴细胞,那么B为 骨髓瘤 细胞。在获得A细胞前,小鼠应注射相应的 抗原 。在AB到C的过程中,若只考虑两两融合所形成的C有 3 种,用来培养的D细胞应该是 杂交瘤细胞 。从中选择出它的方法是用 选择 培养基培养。
(1)图中①②所示的结构分别是 细胞核 、 内细胞团细胞 。
(2)图中③④所示的生物工程技术分别是 核移植 、 基因重组 。此外图示过程还应用了哪些生物工程技术 __动物细胞培养、早期胚胎培养技术_。
24.(8分)胚胎工程是一项综合性的动物繁育技术,可在畜牧业和制药业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下图是通过胚胎工程培育试管牛的过程。
25.(10分)气候变化时当今全球面临的重大挑战,温室气体过多与碳循环失衡有关,下图为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图中D为大气,请据图回答问题。
(1)导致全球变暖的温室气体是指 CO2 ,在生态系统各成分中,
A为 消费者 ,B为 分解者 。
(2)C通过 光和 作用使碳元素进入生态群落中,各种生物通过
呼吸 作用使碳元素回到无机环境中。
(3)低碳经济是一种循环经济,生态工程师实现循环经济的重要手
段,循环经济的原则是一个生态系统产出的污染物,能够成为本系统
或另一个系统的 生产原料 ,从而实现 废弃物的资源化 。
D
C
A
B
D
C
A
B班级: 姓名: 学号: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至少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把正确的答案填入答题卡中,每小题4分,共48分,漏选得2分,错选和不选得零分)
1.关于电磁感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穿过线圈的磁通量为零,则线圈中一定没有感应电流产生
B.当导体平动做切割磁感线的运动时,导体中一定有感应电流产生
C.当穿过闭合回路的磁通量变化时,回路中一定有感应电流产生
D.当穿过线圈的磁通量发生变化时,感应电动势的大小与线圈电阻无关
2.关于对楞次定律的理解,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感应电流的方向总是要使它的磁场阻碍原来的磁通量的变化
B.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总是跟原磁场方向相同
C.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总是跟原磁砀方向相反
D.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可以跟原磁场方向相同,也可以相反
3.如图所示电路中,L是自感系数足够大的线圈,它的电阻可忽略不计,D1和D2是两个完全相同的小灯泡。将电键K闭合,待灯泡亮度稳定后,再将电键K断开,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K闭合瞬间,D1先亮,D2后亮,最后两灯亮度一样
B.K闭合瞬间,两灯同时亮,以后D1熄灭,D2变亮
C.K断开时,D2立即熄灭,D1闪一下再慢慢熄灭
D.K断开时,两灯都亮一下再慢慢熄灭
4.如图所示为光敏电阻自动计数器的示意图,其中R1为光敏电阻,R2为定值电阻.此光电计数器的基本工作原理是( )
A.当有光照射R1时,信号处理系统获得高电压
B.当有光照射R1时,信号处理系统获得低电压
C.信号处理系统每获得一次低电压就计数一次
D.信号处理系统每获得一次高电压就计数一次
5.下列关于感应电动势大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线圈中磁通量变化越大,线圈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一定越大
B.线圈中磁通量越大,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一定越大
C.线圈放在磁感应强度越强的地方,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一定越大
D.线圈中磁通量变化越快,产生的感应电动势越大
6.在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中,一个面积为S的矩形线圈匀速转动时所产生的交流电电压随时间变化的波形如图所示,线圈与一阻值R=9 Ω的电阻串联在一起,线圈的电阻为1 Ω.则(  )
A.通过电阻R的电流瞬时值表达式为i=10sin 200πt(A)
B.电阻R两端的电压有效值为90 V
C.1 s内电阻R上产生的热量为450 J
D.图中t=1×10-2 s时,线圈位于中性面
7.如图所示,一导线弯成半径为a的半圆形闭合回路.虚线MN右侧有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方向垂直于回路所在的平面.回路以速度v向右匀速进入磁场,直径CD始终与MN垂直.从D点到达边界开始到C点进入磁场为止,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A.感应电流方向不变 B.CD段直导线始终不受安培力
C.感应电动势最大值Em=Bav D.感应电动势平均值=πBav
8.一质点做简谐运动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质点运动频率是4Hz
B.在10秒内质点经过的路程是20cm
  C.第4末质点的速度是零
  D.在t=1s和t=3s两时刻,质点位移大小相等、方向相同
如图所示,一理想变压器原线圈匝数n1=1100匝,副线圈匝数n2=180匝,交流电源的电压,电阻R=45Ω,电压表、电流表均为理想电表,则( )
A.交流电的频率为50Hz B.A1的示数约为0.13A
C.该交变电压不能加在耐压值为300V的电容器上 D.V的示数为36V
如图所示,闭合导线框的质量可以忽略不计,将它从图示位置匀速拉出匀强磁场,若第一次用0.3s时间拉出,外力所做的功为W1,通过导线截面的电量为q1;第二次用0.9s时间拉出,外力做的功为W2,通过导体截面的电量为q2,则( )
A.W1<W2,q1<q2 B.W1<W2,q1=q2 C.W1>W2,q1=q2 D.W1>W2,q1>q2
11.关于简谐运动的位移、速度、加速度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位移减小时,加速度增大,速度增大
B.物体向平衡位置运动时,做加速运动,背离平衡位置时,做减速运动
C.物体运动方向指向平衡位置时,速度方向跟位移方向相反
D.位移方向总跟加速度方向相反,跟速度方向相同
12.如图所示,一闭合直角三角形线框以速度v匀速穿过匀强磁场区域.从BC边进入磁场区开始计时,到A点离开磁场区止的过程中,线框内感应电流的情况(以逆时针方向为电流的正方向)是如图所示中的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2分)
二、填空题(把正确答案填写在题中的横线上,或按题目要求作答。)
13.(4分)如图所示,一质量m=0.1kg的金属棒ab可沿接有电阻R=1Ω的足够长的竖直导体框架无摩擦地滑动,框架间距L=50cm,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B=0.4T,方向如图示,其余电阻均不计。若棒ab由静止开始沿框架下落 ,且与框保持良好接触,那么在下落的前一阶段,棒ab将做 运动,当棒ab运动达到稳定状态时的速度v= 。(g=10m/s2)
14.(4分)如图甲所示,长直导线与闭合线框位于同一平面内,长直导线中的电流i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在0~时间内,长直导线中电流向上,则线框中感应电流的方向 ,(填顺时针或逆时针)所受安培力方向 (填左或右)
15.(4分)描述简谐运动特征的公式是x=     .自由下落的篮球经地面反弹后上升又落下.若不考虑空气阻力及在地面反弹时的能量损失,则此运动    (填“是”或“不是”)简谐运动。
16.(4分)某交流电电压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如图所示,则此交流电的频率为_________Hz,若将该电压加在一个电容器上,则此电容的耐压值不小于__________V。
三、计算题(本题共4小题,共22分)
17.(6分)一个匝数为200的矩形线圈abcd位于匀强磁场中,磁感强度大小为0.8T、初始位置如图所示(线圈平面和磁场方向平行),线圈以ab为轴匀速转动,角速度为5rad/s,已知ab=15cm,ad=10cm,线圈的总电阻是100Ω。求:
⑴线圈转动过程中的感应电动势的最大值 ;
⑵线圈转动过程中的感应电流的瞬时表达式;
18.(8分)如图所示,在光滑绝缘的水平面上有一个用一根均匀导体围成的正方形线框abcd,
其边长为L,总电阻为R,放在磁感应强度为B.方向竖直向下的匀强磁场的左边,图
中虚线MN为磁场的左边界。线框在大小为F的恒力作用下向右运动,其中ab边保持
与MN平行。当线框以速度v0进入磁场区域时,它恰好做匀速运动。在线框进入磁场的过程中,
(1)线框的ab边产生的感应电动势的大小为E 为多少?
(2)求线框a、b两点的电势差(即外电压)。
(3)求线框中产生的焦耳热。
19.(10分)如所示,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方向垂直于纸面向里,大小随时间的变化率=k,k为负的常量(表明磁场在减小).用电阻率为ρ、横截面积为S的硬导线做成一边长为l的方框.将方框固定于纸面内,其右半部分位于磁场区域中,求:
(1)导线中感应电流的大小和方向(标在图上);
(2)磁场对方框作用力(即安培力)的大小及方向(在图中标出)。
                                                                  
(12分)如下图所示,电阻不计的平行金属导轨MN和OP放置在水平面内.MO间接有阻值为R=3 Ω的电阻.导轨相距d=1 m,其间有竖直向下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B=0.5 T.质量为m=0.1 kg,电阻为r=1 Ω的导体棒CD垂直于导轨放置,并接触良好.用平行于MN的恒力F=1 N向右拉动CD。CD受摩擦阻力f恒为0.5 N.求:
(1)CD运动的最大速度是多少?
(2)当CD到最大速度后,电阻R消耗的电功率是多少?
(3)当CD的速度为最大速度的一半时,CD的加速度是多少?
芒市第一中学2012年春季学期期中高二物理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至少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把正确的答案填入答题卡中,每小题4分,共48分,漏选得2分,错选和不选得零分)
二、填空题(把正确答案填写在题中的横线上,或按题目要求作答。)
13.加速度减小的加速或变加速 5m/s 14. 顺时针 左
15. x=Asin(ωt+φ) 不是 16. 50Hz 200V
三.计算题(本题包括3小题,共38分)
17.(6分)(1) = 12V  ..........3分
(2) =0.12 A …………….1分
i=0.12cos5t(A) …………….2分
19.(10分)解析:(1)导线框的感应电动势为
E=ΔΦΔt ①…………….1分
ΔΦ=12l2ΔB ② …………….1分
导线框中的电流为I=ER ③……………. 1分
式中R是导线框的电阻,根据电阻率公式有R=ρ4lS ④…………….1分
联立①②③④式,将ΔBΔt=k代入得I=klS8ρ. ⑤ …………….1分
方向顺时针(1分)。
20.(12分)解析:(1)设CD棒运动速度为v,则:导体棒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为:
E=Bdv ① …………….1分
(3)当CD速度为12vm时有:E′=Bdvm/2 ⑩…………….1分
I=E′R+r
F′=BId
t/s
U/V
-200
200
0
0.01
0.02试卷Ⅰ 选择题
一、本大题有20小题,每题3分,共60分。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英德矛盾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最主要的矛盾,其焦点是( )
A.争夺欧洲霸权 B.争夺巴尔干半岛
C.争夺殖民地和世界霸主 D.争夺海上霸权
2.一战中,德军参谋长毛奇对威廉二世说:“陛下,我们输掉了战争!”毛奇的这句话应该说于( )
A.马恩河战役后 B.凡尔登战役后
C.索姆河战役后 D.日德兰海战后
3.美国在1917-年4月加人协约国集团对德宣战,主要原因有 ①协约国的成败与美国利益相关 ②德国“无限制潜艇战”对美国危害较大 ③参战得到美国国内的一致支持 ④捞取战利品和攫取战后世界霸权的需要(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一本史学著作说:“第一次世界大战还标志着曾在19世纪十分完全、十分反常地支配全球的欧洲的结束”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第一次世界大战成为一系列新技术发展的催化剂
②第一次世界大战给欧洲带来了深刻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③第一次世界大战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民族的觉醒
④第一次世界大战使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和最大的资本输出国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5.把历史的镜头回放到1919年,假若你作为一名中国外交官,和顾维钧、陆征祥等人一起代表中国出席巴黎和会,在这次会议上,你应该不会看到( )
A.美国、英国和法国操纵了这次会议
B.会议决定把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
C.斯大林率领苏俄代表团参加会议备受冷遇
D.会议通过了相当苛刻的对德和约
6.华盛顿会议后,美国朝野上下一片欢腾,美国领导人喜形于色,这是因为①《四国条约》埋葬了英日同盟,消除了美国在亚太地区争霸的一个障碍②《五国海军条约》使美国海军得以与英国海军并驾齐驱③华盛顿会议剥夺了日本在大战期间夺得的德国的殖民地④通过《九国公约》,美国可以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实力在争夺中国的过程中占得先机(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 ①②④ D。①③④
7.在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建立的过程中及建立以后,世界上主要国家对这一新的国际秩序感受各不相同。有人概括了这么几种不同的状况:①先悲后喜的获胜者;②得胜得利不得势的衰败者;③得胜得利的寝食难安者;④被排斥的孤独者。下列对此表述正确的是( )
A.①是美国,②是德国 B.③是法国,④是苏俄(联)
C.②是德国,③是英国 D.①是苏俄(联),④是美国
8.丘吉尔在他的《二战回忆录》中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悲剧本来是很容易避免的,善良的软弱强化了邪恶的刻毒。”丘吉尔这句话的主要意思是( )
A.第二次世界大战没有必然性
B.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生绥靖政策有很大责任
C.捷克斯洛伐克的软弱助长了希特勒的野心
D.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罪魁祸首是法西斯
9.二战全面爆发后,法国在德军进攻下迅速沦亡。其原因包括 ①法军迷信阵地战,忽视航空兵和装甲兵作用 ②德军突破阿登山区,绕过马其诺防线进行攻击 ③国内出现主降势力④英、法等国总兵力在西线少于德军(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0.太平洋战争爆发的最主要原因是( )
A.日本推行“大东亚共荣圈”计划 B.美、英等国对日本实行贸易禁运
C.日本和美国在亚太地区的矛盾激化 D.日本配合德国进攻苏联的需要
11. 1942年初《联合国家宣言》发表的最重要的意义是 ( )
A.决定建立维护世界和平的联合国 B.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最终形成
C.标志着反法西斯战争转人进攻 D.确立了美国控制世界的地位
12.罗伯特·杰克逊说:“对全世界来说,纽伦堡法庭判决的重要性并不在于它怎样忠实地解释过去,它的价值在于怎样认真地警戒未来。”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给我们的警戒包括 ①尽力防止法西斯主义死灰复燃 ②帝国主义是现代战争根源 ③必须不断更新军事观念 ④各国人民应团结一致,共同维护世界和平(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3.雅尔塔体制的实质是( )
A.战胜国重新划分世界版图 B.确立了美国的霸权地位
C.划分了美苏的势力范围 D.瓦解了帝国主义的殖民体系
14.有人认为“马歇尔计划远不止是一项经济援助计划。”对这句话的含义理解不正确的是( )
A.使美苏之间的“冷战”正式开始
B.它是美国“冷战”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C.它起到通过经济手段控制西欧的作用
D.目的是阻止革命,稳定欧洲资本主义统治秩序
15.原子弹在广岛、长崎爆炸 ,爱因斯坦认为自己一生中最大的错误和遗憾是建议罗斯福研制核武器,并不无遗憾地说:“早知如此,我宁可当个修表匠。”这说明爱因斯坦( )
A.认为自己应该另选其他职业 B.坚决反对核战争
C.真正知道了核爆炸的危害 D.主张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冲突
16.尼克松对美国对外战略进行的重大调整的实质是( )
A.改变美国在全球的霸主地位 B.维护美国的海外利益和国际地位
C.阻止苏联的全球战略攻势 D.稳定资本主义,打击共产主义
17.朝鲜战争的影响是深远而复杂的,其中就对中国的影响包括( )
①捍卫了中国的国家安全 ②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③中美长期处于敌对状态,中国的外部环境较为恶劣 ④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18.造成中东地区战争频繁、和平进程艰辛的因素有( )
①地理位置 ②民族、宗教矛盾 ③资源丰富 ④大国干预
A.①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9.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人民反战和平运动逐步高涨的原因是( )
①两次世界大战的浩劫②核武器毁灭性的破坏力③美苏冷战的威胁④局部战争的存在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有效途径是( )
①通过对话协商解决矛盾 ②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
③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④坚持和平共处的原则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试卷Ⅱ 非选择题
二、本大题有3小题,共40分。第21题13分,第22题13分,第24题14分。
21.(13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美国总统罗斯福说:“美国是民主国家的兵工厂。”
材料二 1941年9月美国部长联席会议的讲话:“话题转到俄国的黄金储备上来……显然我们是在力求趁他们的黄金没有告罄之前全部把它弄到手,以抵偿我们提供的货物。从此刻起,我们对苏联采取了租借法案。”
材料三 1941年8月,大西洋会晤中,丘吉尔建议罗斯福发表一个照会,表示:“日本向太平洋西南地区的任何程度的进一步推进,将会造成美国政府被迫采取反措施,甚至导致美国和日本发生战争的局势。”罗斯福私下的反映是:“他(丘吉尔)要我们支持他。现在他对东方——香港、马来亚、印度、缅甸很不放心。我们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拒绝他的恐吓日本的坚决要求,因我们尽一切可能不给日本有进攻我们的任何借口。”
回答:
(1)材料一中罗斯福的这个口号表明什么立场 (2分)根据材料二举出在1941年美国支持、援助反法西斯国家的相关史实。(2分)
(2)根据材料三分析丘吉尔的目的是什么?(2分)为什么罗斯福要拒绝丘吉尔的建议?(2分)
(3)分析上述材料可以看出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采取了哪些措施?(4分)美国采取这些措施的根本出发点是什么?(1分)
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3分)
材料一 各缔约国为促进国际合作,保证国际的和平与安全,承担不从事战争之义务,维护各国间基于正义与荣誉之公开邦交,严守国际法之规定,以为今后各国政府行为之规范
——《国际联盟盟约》
材料二 建立一个世界上所有国家都参加的联盟(国联),不管是大国还是小国,一起合作来维护和平,这是威尔逊总统梦寐以求的事……联盟,从来就没有取得他的创始人所期望达到的出色成就……在所有重大危机中,人们不是不听联盟的话,就是根本不理睬它。
材料三 一、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并为此目的:采取有效集体办法,以防止且消除对于和平之威胁,直至侵略行为或其他和平之破坏,并以和平且依正义及国际法之原则,调整或解决足以破坏和平之国际争端或情势……
材料四 联合国成立以来三十年的成就尚可予人深刻印象……但它在普遍裁减军备方面却一事无成。它也未能制止苏美之间日益增长的摩擦,而这种摩擦肯定是对国家和平的威胁……然而,可以论断,联合国因主要由于提供权宜的办法和讨论各种牢骚的讲坛,有助于防止两个巨人正面冲突。结果,种种危机愈演愈烈,成为剧烈的争吵,但未形成毁灭世界的大规模祸殃。
——材料二、三、四均选自伯恩斯·拉夫尔《世界文明史》
请回答:
(1)根据所学知识,请说出国联和联合国建立于哪一年?(2分)
(2)依据材料一、三,分析国联和联合国在宗旨上有何相同之处 为达此目的,它们采取了什么共同的做法?(3分)
(3)从材料二、四中看出,国联和联合国存在什么共同问题 主要原因是什么 (4分)
(4)从以上材料,你能得到哪些认识 (4分)
23.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至今,没有爆发新的世界大战,但是局部战争和军事冲突却此起彼伏,一直未曾停息。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艾森豪威尔政府决定,要对全球任何角落的所有共产主义新苗头断然予以迎头痛击。美国国务院和国防部在1954—1956年间所采取的“冷战”政策要求,美国应当对几乎所有可能出现共产党挑衅的地区尤其是东南亚地区作出军事反映。
材料二 “二战”以后,中东地区的国家一度分成了两个壁垒森严,阵线分明的集团:苏联支持的埃及(1974年以前)、叙利亚、黎巴嫩、民主也门等国;美国支持的以色列、土耳其、科威特、伊朗(1979年以前)、沙特阿拉伯等国。
问题:
(1)“二战”后的局部战争主要是西方国家的霸权主义发动的战争以及新兴民族独立国家之间的战争。例举两次这样的局部战争?(2分)阅读上述两则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引起局部战争和冲突的原因有哪些?(4分)
(2)二战以来局部战争和军事冲突此起彼伏,但并没有演变为新的世界大战,为什么 (至少说出四点)(8分)
参 考 答 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20小题,每题3分,共60分。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试卷Ⅱ 非选择题
二、本大题有3小题,共40分。第21题13分,第22题13分,第24题14分。
21、(1)口号表明:美国向受法西斯侵略国家提供军事援助。(2分)
史实:1939年,美国国会通过新的《中立法》,允许其他国家在现金购买、运输自理的条件下,购买美国武器。这实际上有利于英国购买军火。或者1941年通过《租借法》,向遭到法西斯侵略的国家提供战时援助。(任答一点)(2分)
出发点:维护美国的利益。(1分)
26.(1)1920年;1945年(2分)
(2)都以维护世界和平为主要宗旨(1分),通过建立普遍性的国际组织约束各国行为,遵守国际法之规定,奉行正义的原则等。(2分)
(3)以民主协商的方式解决国际争端是符合世界发展的民主化趋势,符合世界人民的愿
望;霸权主义是现代战争的根源。(4分)(一点2分)
(2)①二战后形成的美苏两极格局,一方面互相争夺,危机不断,另一方面又竭力避免直接碰撞,避免了世界大战的发生。②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加强,有利于抑制战争的爆发。③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方面做出了积极的贡献。④二战后反战和平运动的发展,有力的制约着战争。⑤和平与发展已成为世界历史潮流。(8分)(一点2分)第I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医文化
中医,就是中国的医学,是相对于西方医学而言的。西方医学还没传到我国时,没有“中医”这个名词。此前,“中医”有很多称谓:岐黄、青囊、杏林、悬壶、橘井等。每个名称都与一个有趣的故事相关。例如,“中医”的第一个名字“岐黄”来自《黄帝内经》。《黄帝内经》是黄帝与被称为“天师”的歧伯讨论医学的书,后世的人们称《黄帝内经》中的医学为“岐黄之术”。《黄帝内经》是中国早期医学的经典,所以“岐黄”就成了中医的代名词;又如鲜为人知的“橘井”,说的是西汉道士苏耽的故事。苏耽事母至孝,成仙之前告诉母亲将有瘟疫流行,饮服井水泡橘叶可防治。第二年疫病爆发,他母亲用这个办法救治了无数病人。为纪念其功德,后人用“橘井泉香”来称赞中医。
“中医”二字最早见于东汉班固的《汉书·艺文志》,其中有“有病不治,常得中医”的话。意思是有病而不医治,却常常因为合乎医理而自己痊愈。这并不是让我们有病扛着不治,而是强调人体自身调节对健康的重要性。人体常常通过自身调节达到阴阳平衡,这样病痛往往不药而愈。这正是中医的奥妙:通过调节人体各项机制,使之达到平衡而实现治病救人的目的。我们现在说的“中医”是鸦片战争前后才出现的。当时英国东印度公司的西医为了区别中西医学,给中国医学起名“中医”。1936年,国民党政府制定了《中医条例》,正式以法律形式将中国医学命名为“中医”,人们又称之为“汉医”“传统医学”“国医”等。
中医的原理和精神可以用两个字来简单概括,就是“中和”。汉代说的“中医”,“中”虽然不是“中和”之意,但“有病不治,常得中医”这句话却深得中医理论的精髓:人体的阴阳保持中和、平衡,人才不会生病。如果阴阳失衡,疾病就来了。中医有“持中守一而医百病”的说法,就是说身体没有阳燥,又不阴虚,一直保持中和之气,就会百病全无。为实现“中和”这一保持健康的最终目标,中医采用古代精气学说、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这三大哲学理论,来解释生命的秘密。中医学中的精气学说认为,气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人就是气聚合在一起而产生的,气散了形体就灭亡了;不光人体,天下万物都是气构成的;正是有了这个气,万物才生生不息,变化不止。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认为,人是由气聚合成的,气分阴阳,只有阴阳调和才能保持健康;人有五脏六腑:八脉十三经,脏腑是聚藏气的地方,经脉是疏导气的管道,脏腑的健康情况又通过经脉穴位,乃至发、牙、舌、耳、唇、眉、指甲、皮肤等外表器官表现出来,五脏分别对应五官、五色。中医专家可以通过经脉穴位、五官五色出现的异常来判断疾病情况,并通过多种手段辨证施治,使人体达到阴阳调和而康复。
中医学的最终目标并不止于治病,更进一步是帮助人类达到如同在《黄帝内经》中所提出的四种典范人物,即真人、至人、圣人、贤人的境界。它不光是一种医学技术,更是一种哲学、一种文化,是在中华文明这株万年巨树上结出来的硕果。尽管传统的中医学观念与源于欧洲现代科学的西医学并不能完全相容,但是我们应当乐观地看到,中医和西医都是人类文明的成果,两大医学必然会在实践中互相完善,为人类的健康做出更大的贡献。
(摘编自中国经济出版社《中医文化》,作者:过常宝)
1.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两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顾名思义,中医,就是中国的医学,这是相对于西方医学而言的。在西方医学传到中国以前,中国虽然没有“中医”这个说法,但有其他多种称谓。
B.中国流传着许多赞誉中医的动人故事,例如“橘井泉香”歌颂西汉道士苏耽及其母亲的功德,他们在瘟疫爆发之年用井水泡橘叶救治了无数患者。
C.有些病痛,患者无需就医自会痊愈,这是因为人体具有自身调节功能,这种自身调节往往可以使身体达到阴阳平衡,这样有些病痛就会不药而愈。
D.我们通常说的“中医”,源于鸦片战争前后,是英国的西医给中国医学起的名称,以区别中西医学;1936年,国民党政府正式以法律的形式命名。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中和”二字,是对中医原理和精神的简单概括,意思是身体保持中和之气,无阳燥,不阴虚,就会百病全无;反之,阴阳失衡,就会疾病缠身。
B.为了解释生命的秘密,实现“中和”这一保持健康的最终目标,中医学以中国古代的精气学说、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这三大哲学理论为理论基础。
C.人是由气聚合而成的,这是中医学中的精气、阴阳、五行三种学说的共识;阴阳五行学说还认为,人体的五脏六腑、八脉十三经是气的聚藏之地。
D.中医专家之所以能够通过经脉穴位、五官五色判断人体的健康状况,是因为经脉穴位以及发、牙、舌、皮肤等外表器官可以反映脏腑的健康情况。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黄帝与岐伯讨论医学的《黄帝内经》是中国早期的医学经典,后人称其医学为“岐黄之术”;真人、至人、圣人、贤人,是书中提出的四种典范人物。
B.中医强调人体自身调节对健康的重要性,但并不主张有病扛着不治。班固《汉书·艺文志》中“有病不治,常得中医”的记载,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C.中医是中华文明的巨树结出的硕果,它不仅是一种医学技术,更是一种哲学、一种文化。它的最终目标不单是治病,更是帮助人类达到至高境界。
D.中医和西医都是人类文明的成果,尽管两大医学在观念认识上绝不相容,但二者必然会在实践中取长补短,互相完善,为人类健康做出更大贡献。
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晋灵公不君。厚敛以雕墙。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宰夫胹熊蹯不孰,杀之,寘诸畚,使妇人载以过朝。赵盾、士季见其手,问其故,而患之。将谏,士季曰:“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会请先,不入,则子继之。”三进及溜,而后视之。曰:“吾知所过矣,将改之。”稽首而对曰:“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诗曰:‘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夫如是,则能补过者鲜矣。君能有终,则社稷之固也,岂惟群臣赖之。又曰:‘袞职有阙,惟仲山甫补之。’能补过也。君能补过,袞不废矣。”
  犹不改。宦子骤谏。公患之,使鉏麑贼之。晨往,寝门辟矣。盛服将朝,尚早,坐而假寐。麑退,叹而言曰:“不忘恭敬,民之主也。贼民之主,不忠;弃君之命,不信。有一于此,不如死也。”触槐而死。
  秋九月,晋侯饮赵盾酒,伏甲,将攻之。其右提弥明知之,趋登,曰:“臣侍君宴,过三爵,非礼也。”遂扶以下。公嗾夫獒焉。明搏而杀之。盾曰:“弃人用犬,虽猛何为!”斗且出。提弥明死之。
  初,宣子田于首山,舍于翳桑。见灵辄饿,问其病,曰:“不食三日矣。”食之,舍其半。问之,曰:“宦三年矣,未知母之存否。今近焉,请以遗之。”使尽之,而为之箪食与肉,寘诸橐以与之。既而与为公介,倒戟以御公徒,而免之。问何故,对曰:“翳桑之饿人也。”问其名居,不告而退。遂自亡也。
  乙丑,赵穿攻灵公于桃园。宣子未出山而复。大史书曰:“赵盾弑其君。”以示于朝。宣子曰:“不然。”对曰:“子为正卿,亡不越竟,反不讨贼,非子而谁?”宣子曰:“呜呼!《诗》曰:‘我之怀矣,自诒伊戚,’其我之谓矣!”孔子曰:“董狐,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赵宣子,古之良大夫也,为法受恶。惜也,越竟乃免。”
(选自《左传》)
4.下列四句中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3分)( )
A.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克:能够
B.衮职有阙,惟仲山甫补之。 阙:空缺
C.宣子骤谏,公患之。 骤:多次
D.使鉏麑贼之 贼:刺杀
5.以下六句话,全部与赵盾忠于职守、为人正直有关的一组是(3分)( )
①见其手,问其故而患之  ②三进及溜,而后视之
③宣子骤谏,公患之  ④盛服将朝,尚早,坐而假寐
⑤斗且出,提弥明死之 ⑥既而与为公介,倒戟以御公徒,而免之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③⑤⑥ D.①③④
6.下列对文意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 )
A.晋灵公在杀害宰夫之后,能够接受大臣进谏,明确表态,“吾知所过矣,将改之”,但未能有终,又先后企图谋杀忠臣宣子和士季。
B.晋灵公请赵盾喝酒后的根本目的是要攻杀赵盾。提弥明发现情况及时施救,最后提弥明为赵盾殉难。
C.赵盾对君主尽忠,对他人行善。在首阳山打猎,曾救过一个叫灵辄的人。
D.开头就说“晋灵公不君”,定贬斥晋灵公的调子,并预示晋国将发生大乱,国家要失去稳定。文章从多个层面,以生动的材料集中表现晋灵公的残暴和可悲的下场。
7.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宦三年矣,未知母之存否,今近焉,请以遗之。 (5分)
译文:
②董狐,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赵宣子,古之良大夫也,为法受恶。(5分)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l0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 -9题。
次韵平甫金山会宿寄亲友
王安石
天末海门①横北固, 烟中沙岸似西兴②。
已无船舫犹闻笛, 远有楼台只见灯。
山月入松金破碎, 江风吹水雪崩腾。
飘然欲作乘桴③计, 一到扶桑④恨未能。
【注】①海门:大海的门户,古代镇江北固山距海比今天要近二三百里。②西兴:浙江杭州萧山西兴镇,范蠡曾筑城于此,吴越曾在此鏖战。③乘桴:乘小筏。孔子有“道不行,乘桴.游于海”。④扶桑:古代神话中海外的大树,据说太阳从这里出来;又传说为东方海中的古国名,旧时指日本。
8.这首诗描写景物时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6分)
9.“飘然欲作乘桴计,一到扶桑恨未能”一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4分)
10.名篇名句填空(8分)(一空一分,错字不得分)
①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 。
②古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 ”此第一境也。“ ” 此第二境也。“ ”此第三境也。
③子曰:“ ;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④ ,民利百倍; ,民复孝慈; ,盗贼无有。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23分)
落 价
冰 心
我们家的老阿姨回安徽老家去给儿子娶媳妇的时候,对我说:“宋老师,我这次回去,可能不来了。我总觉着在您家里干活,挺轻松、挺安逸的。我的侄女昨天从乡下来了。她刚念完初中,她妈妈就死了,她爹又娶了后妻,待她很不好,尽叫她下地干农活。我听说了怪心疼的,就托同乡把她带来了,想让她顶我的缺。她什么都会,又有文化,比我强多了。”说着从身后拉过一个二十岁左右、面黄肌瘦、衣衫褴褛的姑娘来,说她叫方玉凤,又催她说:“你快见见宋老师,她就是你的东家!”小方腼腆地向我鞠了一个深深的躬。
那时我还没有退休,我女儿小真大学刚毕业,也在中学里教书。家中里里外外的事也不少,有小方来帮忙,我很高兴。
小方虽然瘦弱,却很利落麻利,来了不到一个月,我们就都十分喜欢她。她也因为久已没有家庭的温暖,在我们这个简单的小家庭里,似乎又得到了和睦融洽的“家”的滋味。小真总把自己穿过的衣服,一年四季给小方换上。她俩就像姐妹一样地亲热。每天晚上小真还教她英语、数学等,鼓励她去考中专。
两年过去了,忽然有一天,小方很难为情地来对我说:有个同乡介绍她到一家面铺当售货员,每月工资有一百九十元,奖金除外。她几乎流着眼泪说:“我真是舍不得离开你们,可是我若想上学,不攒一点学费不行……”这时我已经退休了,足可以料理家务了,因此我和小真都连忙说:“这个我们了解而且也替你高兴,你去吧,有空常来走走。”
小方真的像回家一样,每个星期天都来。本来在我们家两年,她已经丰满光鲜得多了,这时再穿上颜色鲜艳的连衣裙,更是十分漂亮,我们都笑说几乎认不得她了。
她每次来,都带着果品,尤其常送些新鲜的南豆腐,她说:“从书上看到老人骨节疏松,最好吃些带‘钙’的东西,除了牛奶、鸡蛋之外,最好的是豆制品了。你们上街买菜时,不容易碰得到好豆腐。”当我们辞谢她时,她还对小真挤眼,笑说:“我的工资比你们都高,这点东西算不了什么。”我们也只好由她。
有一天,她拿来了一架小长方形的白色蓝面的收音机,放在我的书桌上,说:“这收音机才十八块钱,不到我工资的十分之一,你们早晨起来听‘新闻和报纸摘要’不比订那些报纸强么?从前我每次到邮局去替您订这个报、那个报的,我都觉得很浪费!其实那些报纸上头登的都是一样的话!”我一边赏玩着那架小巧的收音机,一边笑说:“报纸上也不尽是新闻,还有许多别的栏目呢。而且几份报纸看过了,整理起来,也是一大摞,可以卖给收买破烂的,不也可以收回一点钱?”
小方打断了我,说:“您不知道,‘破烂’才不值钱呢!现在人人都在说,一切东西都在天天涨价,只有两样东西落价,一样是‘破烂’,一样是知识……”小方忽然不往下说了。
我的心猛然往下一沉,心说:和破烂一样,我们是落价了,这我早就知道!
1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A.“我们家的老阿姨”出场时,人物语言特点是句式短,语言逻辑带着鲜明的口头表述方式;于是,一个形象生动、语言准确的农妇角色跃然纸上。
B.小方出场时,只见她“腼腆地向我鞠了一个深深的躬”。这一句话,就把小方的年龄、外貌、衣着和动作准确地描写出来了。
C.小真是中学教师,她把自己的衣服“一年四季给小方换上”,还教“小方”英语、数学等,鼓励她去考中专,这只是为给“小方”之后的拜金做铺垫。
D.两年后,“小方”去了一家面铺当售货员,“我”和小真表示“你去吧,有空常来走走”。这里可以看出,“常来走走”的表示则是为引出下文。
E.小说对“我”的描写一般都是点到即止,轻描淡写,而到了文章最后一段,“我”这个人物的形象就丰满和独特起米,而且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12.根据小说内容,你认为小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6分)
13.这篇小说的线索是什么?请结合文章做简要分析。(6分)
14.小说以“落价”为题,但主要内容却是写小方的事情,这样的安排是否合理?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观点和具体理由。(6分)
第Ⅱ卷 表达题
四、语言文字运用(21分)
1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俄罗斯外交部副部长里亚布科夫26日在莫斯科表示,设立禁飞区不适用于叙利亚的情况,俄罗斯将不遗余力加以阻止,否则就是对国际秩序基础的动摇。
B.广西龙江河突发环境事件,部分河段镉浓度严重超标,最大污染团步步为营,逼近柳州。广西要求各方全力以赴做好事件处置工作,确保柳州市取水口水质达标。
C.诸侯纷争的战国打破了天下的安宁,生灵涂炭。在秦这块土地上,这时孕育着一股亘古未有的强大力量,也只有这种力量,才能平息烽烟,海晏河清。
D.赵本山暂别龙年春晚的消息传出后,大部分观众都表示震惊,惋惜者有之,祝福者有之,也有不少观众认为赵本山此举乃“急流勇退”的明智选择。
1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打假斗士方舟子向韩寒发射了一枚名为“代笔”的炮弹,纷争的原由最早起源于今年1月15日麦田发表了一篇博文公开质疑韩寒的作品,同时也引起了方舟子的注意。
B.昆明理工大学内有一座五星级标准设计的酒店,日房价最高2000元。据称,酒店用于接待来校交流访问的外国政要、知名专家、学者,搞得过于寒酸,难免不丢中国人的脸。
C.农业部25日表示,康菲公司提供的10亿元将用于解决河北省和辽宁省部分区县养殖生物以及渤海天然渔业资源损害赔偿、补偿问题;地方政府部门将组织做好资金发放工作。
D.WTA最新一期排名李娜连降三位,但其状态的回升有目共睹。加上目前排名第17位的彭帅及伤愈复出的郑洁,三朵金花同时跻身世界前二十的辉煌极有可能在今年实现。
17.把下列句子组成一段语意连贯的文字,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对一个国家发展进程的影响,比经济和政治的影响更深刻、更久远。____。 ,________。 。____。______。只有当全世界都公认中华文化真正繁荣起来、在世界上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时候,才是我们真正强大的时候。
①文化建设的滞后,必然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生态保护乃至政治文明形成一定制约
②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无论兴衰成败,历史文化的根脉始终生生不息、编延不绝
③中华民族拥有五千年文明史
④如果说,经济发展改变的是—个国家的面貌,那么文化繁荣则可以化育—个民族的风骨
⑤中国的优秀文化传统,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都具有深刻的影响
⑥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成为我们民族赖以生存和繁衍发展的精神沃土;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成为我们民族取之不尽的宝贵精神财富
A.④③⑥⑤②① B.①⑥②④⑤③ C.④③②⑥⑤① D.②①⑥⑤④⑤
18.将下面的长句改写成由三个句子组成的一段话,内容顺序和词语可以调整(6分)
巴尔的摩地方法院1987年5月30日裁决亚特兰大市一个生产据称“能使头发卷曲发亮”的美发剂制造商向一位因为使用该厂生产的美发剂而毁发毁容的妇女赔偿45万美元巨款。
改写:①


19.仿照下面画线的句子,在横线上续写三个句子,要求内容与“人生”和“微笑”有关,句式与示例相同。(6分)
示例:给自己一个会心的微笑,让心情开心;给别人一个赞赏的微笑,或许可以成为种种鼓励。微笑面对人生,将会有微笑的回报。
人生如画,有了微笑的画卷便添了亮丽的色彩;
, 。
, 。
, 。
五、写作(60分)
2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世界著名企业家希尔顿说过:“许多人一事无成,是因为他们低估了自己的能力,妄自菲薄。一块价值5元的生铁,铸成马蹄铁后可值10元;若制成工业上的磁针之类可值3000多元;倘若制成手表发条,其价值就是25万之多了。”
请联系实际,以“潜力”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第Ⅰ卷 阅读题
一、(9分)
二、(37分)
4、(3分)B【解析】阙:通“缺”,过失。
5、(3分)D.
6、(3分)A . 
7.(5分)①我在外谋差事已经三年了,还不知道家中老母是否活着。现在离家很近,请允许我把这一半带给她吃。
(5分)②董狐,是古代一位好的史官,记事的原则是直书而不隐讳;赵盾,是古代一位好的大夫,因为史官的记事原则受到了弑君的恶名。
(二)(10分)
(三)(8分)
10.名片名句默写(8分)
①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
②古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③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④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三、(23分)
11.(5分)选A项3分,E项2分,D项1分,B、C不给分。解析:B项,这一句话不能把小方的年龄、外貌、衣着等描写出来了;C项“这只是”表意绝对。D项“常来走走”还有对小方关怀之意。
12.(6分)答案:小方是一个农村小姑娘的形象(2分),小说开始写她想上学,攒学费说明她是一个渴求知识的青年(2分).后来发生变化,小方成为一个重视金钱轻视知识的青年(2分)。
13.(6分)答案:小说是以“我”为线索展开情节的。(2分)先是“我”接待小方来我家,接着在“我”家生活两年;(2分)然后“我”见证小方给我们带来的东西和描写了“我”和小方的对话;最后以“我”的感慨结束全文。(2分)(可以说小方的变化为线索,言之成理也行)
第Ⅱ卷 表达题
四、(21分)
15.(3分)B【解析】B项:步步为营:军队每向前推进一步就设下一道营垒。形容进军谨慎。也比喻行动,做事谨慎。该句用以描述污染团,适用对象和特征均不符合原意。A项:不遗余力:把全部力量都使出来,一点不保留。C项:海晏河清:黄河水清了,大海没有浪了。用来形容天下太平。D项:急流勇退:在急流中勇敢地立即退却。比喻做官的人在得意时为了避祸而及时引退。现也比喻在复杂的斗争中及早抽身。这里加了双引号,可以看作是一种借用原意进行比较性描述的表达方式。
16.(3分)D【解析】A.“原由最早起源于”杂糅,改为“原由是”或“纷争最早起源于”。“引起了方舟子的注意”也主语不很明确。B.“一座”后面应加上“按照”一词。C.“河北省和辽宁省部分区县”表意不明,有歧义。应为“河北和辽宁两省的部分区县”。

19.(6分)【答案示例】
(1)人生如酒,有了微笑的美酒便飘着诱人的醇香。
(2)人生如歌,有了微笑的歌声便多了动人的旋律。
(3)人生如书,有了微笑的书籍便有了闪光的主题。
附译文:
晋灵公不行国君正道。加重赋税用来彩饰墙壁。他还从台上用弹弓射人,观看人们躲避弹丸来取乐。有一次厨子燉熊掌没有燉熟,灵公就杀死他,把尸体装在草筐里,命妇女用车装着尸体经过朝廷。赵盾和士季发现了厨子的手,追问厨子被杀的原因,并为这件事忧虑。赵盾准备进谏,土季说:“您进谏,如果国君不接受,那就没有谁能接着进谏了。请让我先去吧,没有采纳,您再继续劝说。”士季往前走了三次,伏地行礼三次,灵公假装没看见。到了屋檐下,晋灵公才看了看他,说道:“我知道所犯的错误了,准备改正它。”士季叩头答道:“哪个人没有过错呢?有了过错却能改正,没有什么善事能比这个更大的了。《诗经》上说:‘没有谁没有个好的开头,但很少能坚持到底。’照这样说来,能够纠正错误的人是很少的。您能有始有终,那末国家就巩固了,哪里仅仅是臣子们有所依靠呢。《诗经》又说:天子有没尽职的地方,只有仲山甫来弥补。意思是说过失是能够弥补的,您能弥补自己的过失,君位就丢不了啦。”

秋九月,晋灵公赐给赵盾酒喝,预先埋伏好身穿铠甲的武士,准备攻杀赵盾。赵盾的车右提弥明发现了情况,快步走上堂去,说:“臣子侍奉国君饮酒,超过了三杯,不合乎礼仪。”接着扶赵盾下堂。晋灵公唤出那条猛犬向赵盾扑去。提弥明徒手搏击猛犬,把它打死了。赵盾说:“不用人而使唤狗,即使凶猛,又顶得了什么?”一面搏斗,一面退出宫门。提弥明为赵盾殉难。
当初,赵盾在首阳山打猎,在翳桑住了一晚。看见灵辄饿倒在地,问他得了什么病,灵辄回答说:“已经多日没有吃东西了。”赵盾给他东西吃。灵辄留下一半食物不吃。问其原因,答道:“我在外当奴仆已经多年了,不知道母亲还在不在。现在离家近了,请让我把这些东西送给她。”赵盾要他吃光,并给他预备一筐饭和肉,放在袋子里送给他。不久灵辄做了晋灵公的甲士,却把戟掉过头来抵御灵公手下的人,使赵盾得免于难。赵盾问他为什么这样做,回答说:“我就是您在翳桑救的饿汉呀。”问名字和住处,他没有告诉就走了。──接着赵盾也逃亡了。
孔子说:“董狐,是古代的好史官,据法直书不隐讳。赵盾,是古代的好大夫,为了记事的原则而承受恶名。可惜呀!要是逃出了国境就可以免掉罪名了。”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100分钟
命题人: 杨云香 审题人:虞水娟
注意: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生务必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否则无效,完卷时只要上交答题卡。
第Ⅰ卷(每小题2分,共30个小题,共60分,)
一、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有四个选项,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多选、不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60分。)
1.下面四幅图中, 地球自转方向正确的是( )
2. 下列四幅地图的图幅大小相同,其中比例尺最小的是( )
A.世界地图 B.中国地图
C.云南省地图 D.芒市地图
3.读图判断在下面四图中,坡度最陡的一幅是( )
A.A图 B.B图 C.C图 D.D图
4.下图四幅地图中的虚线,可能发育成河流的是( )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5.甲地位于31 N,165 E;乙地位于28 S,125 W。甲地在乙地的( )
A.西北方向 B.东北方向
C.东南方向 D.西南方向
6.位于三个大洲之间的大洋是:( )
A、太平洋 B、大西洋 C、北冰洋 D、印度洋
7.如果从大西洋通往印度洋,不经过非洲南部,还可以走的路线是( )
A. 大西洋→地中海 → 苏伊士运河→ 印度洋 B. 大西洋→北冰洋 → 白令海峡→ 印度洋
C. 大西洋→土耳其海峡→黑海→ 印度洋 D. 大西洋→地中海 →土耳其海峡→ 印度洋
读经纬网图,回答8-9题
8.P区域位于( )
A.南半球、西半球 B.南半球、东半球
C.北半球、东半球 D.北半球、西半球
9.P区域所在的大洲是( )
A.欧洲    B.非洲   C.南美洲   D.北美
10. 读图 ,两幅图表示的区域范围相同,图甲比例尺为:1:100000,则( )
A.图乙的比例尺为1:200000
B.图乙的比例尺为l:400000
C.图乙表示的地理事物较图甲详细
D.图甲比例尺是图乙的4倍
11.我国东南部的气候是( )
A.温带季风气候 B.地中海气候
C.亚热带季风气候 D.温带大陆性气候
12.下列地区,年降水量最大的是( )
A.赤道地区 B.青藏高原
C.亚洲北部 D.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
13.下列地区中,最适于人类居住的是 ( )
  A. 气候湿热的平原地区   B. 温带湿润的平原地区
  C. 降水稀少的干旱地区   D. 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地
14.下列各组中,均属于发达国家的是 ( )
  A. 新西兰、南非  B. 韩国、印度 C. 德国、巴西 D. 美国、加拿大
15.从“亚洲气候类型图”上看,日本的气候类型主要是 ( )
A.热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 B..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
C.温带大陆性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 D.高原山地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
16.下列物质中,日本进口比例最小的是 ( )
A.石油 B.铁矿 C.棉花 D.木材
17.中南半岛的地形分布特点是( )
  A.大山众多、平原少   B.多高原,山地和盆地
  C.多平原、少山地    D.山河相间分布、南北延伸
18.关于马六甲海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位于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
  B.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
  C.沟通印度洋和大西洋
  D.是亚洲和大洋洲的分界
19. 关于印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主要的经济作物是水稻、棉花、茶叶
B、地形以山地、平原为主
C、西部沿海城市孟买是最大的棉纺织工业中心
D、首都新德里是全国最大的“硅谷”
20.印度的乞拉朋齐是世界上降雨最多的地区之一,其降水的主要类型是(   )
A、地形雨   B、锋面雨   C、台风雨   D、对流雨
21.中亚东部的山麓地区多灌溉农业的分布,主要是因为( )
A. 河流多 B. 降水多 C. 灌溉水源丰富 D.热量高
22.中亚北部降水较多,是因为( )
A.受里海的影响 B.受大西洋、北冰洋的影响
C.受咸海的影响 D.受太平洋的影响
23. 中东地区动荡不安,长期成为世界热点地区的主要原因是 ( )
A、宗教文化上的差异造成的,与其他因素无关
B、对石油资源的分配上存在着争端造成的
C、在宗教文化、石油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等多方面的差异和争夺造成的
D、对水资源的分配上存在着争议造成的
24.中东地区主要的气候类型是 ( )
A、热带和亚热带沙漠气候 B、热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
C、亚热带沙漠气候 D、热带草原气候
25 、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形成单一商品经济的原因是( )
A、自然条件优越,自然资源丰富 B、长期受殖民主义者的统治和控制
C、单一商品经济可以发挥本国的资源优势 D、单一商品经济在国际上能赚很多钱
26.目前撒哈拉以南非洲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
A、干旱、能源和资源问题 B、宗教、资源和环境问题
C、人口、粮食和能源问题 D、人口、粮食和环境问题
27 .欧洲西部适宜牧草生长的有利条件是( )
A、畜牧业发达 B、地处高原
C、光照条件好 D、气候温和湿润
28.如果你的朋友夏季到欧洲西部去旅游,你一定要告诉他那里( )
A.夏季比哈尔滨热 B.夏季比哈尔滨凉爽
C.夏季和哈尔滨气候差不多 D.夏季比哈尔滨干燥
29.乌拉尔山以东依次排列的地形区是( )
A、东欧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中西伯利亚高原
B、西西伯利亚平原、中西伯利亚高原、东西伯利亚山地
C、东西伯利亚山地、中西伯利亚高原、西西伯利亚平原
D、东欧平原、西西伯利亚高原、中欧平原
30. 俄罗斯大部分地区气候的特点是( )
A、冬季温和湿润,夏季凉爽多雨    B、冬季长而寒冷,夏季短而温暖
C、冬季温和湿润,夏炎热干燥     D、冬季短而温暖,夏季长而炎热
第Ⅱ卷(共40分)
二.综合题(有4个大题,共40分)
31 、读“等高线地形图”回答:(7分)
(1)若仅从地形方面考虑,请比较从B点爬到山顶A点容易还是从C点爬到山顶A点容易 。简述理由 。
(2)若自A点沿直线向B点行进,那么行进方向是 ,自A点到C点行进,则行进方向是 。
(3)若A点海拔265米,则该点高出B点 米。D点的地形类型是 。
(4)据测量,A点到C点的图上距离为2.5厘米,A点到B点的图上距离为1厘米,那么A点到B点的实地距离比A点到C点的实地距离近 米
32. 读四幅“气温和降水变化图”,回答问题。(8分)?
? (1)四幅图中,全年降水稀少的是_____,夏季降水少,冬季降水多的是_____。气温年较差最小的是_____。
? (2)丙气候类型是_______气候。气候特征是 ,成因是

? (3)甲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是______ _ 。
? (4)北京的气候与_______相似。
33、读下图:(12分)
(1 ) 本区分为三大地形区,北部是_________山,中部是_________平原和_________平原,南部是_________高原。
(2) 气候以_________气候为主,6月到10月吹_________(风向)季风如图_________,11月到次年5月吹_________(风向)季风如图_______ ,
(3)本区棉花主要分布在 ,原因是
34、读东南亚图,完成下列要求(13分)
(1)马来群岛多火山,其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
(2)近年来,发达国家的不少汽车公司纷纷到马来西亚投资,开办轮胎制造厂,试分析其原因(2分)
(3)美国微电子装配工业在东南亚地区布局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
(4)图家6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家,属于 气候,成因是 。 (2分)
(5)本区的主要粮食作物是 ,评价其发展的条件。(5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二.综合题(有4个大题,共40分)
31、(1) C点, 理由:C点到A点等高线稀疏,表示坡缓。(2分)
(2) 向东北行进 向东南行进(2分)
32、(1) 丁 甲 丙(3分)
(2)类型:热带季风 特征:全年高温,分明显的干湿两季 成因:海陆热力差异和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3分)
(3)大陆的西岸,纬度30—40°(1分) (4)乙(1分)
34、(1)位于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地带,多火山地震。(2分)
(2)马来西亚天然橡胶丰富,靠近原料产地节省运费,劳动力资源丰富。(2分)
(3)电子装配工业是劳动力密集型,东南亚人口密集,劳动力资源丰富,市场前景广阔。(2分)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第I卷(选择题 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椭圆的标准方程为,则椭圆的离心率为 ( )
A、 B、 C、 D、
2、函数的导数是 ( )
A、 B、 C、 D、
3、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是 ( )
A、 B、 C、 D、
4、已知在△ABC中,B、C坐标分别为B (0,-4),C (0,4),且,顶点A
的轨迹方程是 ( )
(A)(x≠0) (B)(x≠0)
(C)(x≠0) (D)(x≠0)
5、一物体的运动方程是(为常数),则该物体在时刻的瞬时速度为 ( )
A、 B、 C、 D、
6、曲线在点处的切线方程为 ( )
A、 B、 C、 D、
7、双曲线的两条渐近线方程为,一条准线方程为,则双曲线方程为 ( )
A、 B、 C、 D、
8、抛物线的焦点坐标是 ( )
A、( , 0) B、(-, 0) C、(0, ) D、(0, -)
9、双曲线虚轴的一个端点为,两个焦点为,,则双曲线的离心率为 ( )
A、   B、     C、     D、
10、某汽车运输公司,购买了一批豪华大巴投入客运,据市场分析,每辆客车营运的总利润(万元)与营运年数满足,则每辆客车营运多少年使其营运年平均利润最大
( )
A、3年 B、4年 C、5年 D、6年
11、过抛物线的焦点作一直线交抛物线于A(x1, y1)、B(x2, y2)两点,并且已知=6,那么= ( )
A、6 B、8 C、9 D、10
12、函数在R上时减函数,则的取值范围为: ( )
A、 B、 C、 D、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90分)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 每小题5分,共2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13、若,则的值为_________ ________;
14、一动点在轴的右侧运动,它到轴的距离比到点(2, 0)的距离小2,则此动点的运动轨迹方程

15、函数在区间上的最大值是 。
16、函数在处有极值,那么的值分别为_____ ___ 。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本小题满分10分)
已知抛物线的焦点坐标是F(0,-2), 求它的标准方程。
18、(本题满分12分)
已知的图象经过点,且在处的切线方程是。 (1)求的解析式;(2)求的单调递增区间。
19、(本题满分12分)
已知椭圆C的两焦点分别为,长轴长为6。
⑴求椭圆C的标准方程; ⑵已知过点(0,2)且斜率为1的直线交椭圆C于A 、B两点,求线段AB的长度。
20、(本题满分12分)
如图,一矩形铁皮的长为8cm,宽为5cm,在四个角上截去四个相同的小正方形,制成一个无盖的小盒子,问小正方形的边长为多少时,盒子容积最大?
21、(本题满分12分)
已知顶点在坐标原点,焦点在轴上的抛物线被直线截得的弦长为,求抛物线的方程。
22、(本题满分12分)
已知函数在与时都取得极值
(1)求的值与函数的单调区间 (2)若对,不等式恒成立,求的取值范围。
芒市第一中学2012年春季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年级
数学试卷(文、理科)试卷参考答案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第I卷(选择题 共60分)
二、填空题(20分)
13、 14、 15、
16、
,当时,不是极值点
17解:因焦点在y轴的负半轴上,所以设抛物线的方程为:,由已知条件可得p=4,
故其标准方程为:
(2)
单调递增区间为
19、解:⑴由,长轴长为6
得:所以
∴椭圆方程为
把②代入①得化简并整理得
所以

21、解:设抛物线的方程为,则消去得

22、解:(1)
由,得
,函数的单调区间如下表:
所以函数的递增区间是与,递减区间是;考试时间:120分钟 试题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和2B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和答题卷上填涂清楚。考试结束,将答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1-65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答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第I卷(66-70)和第Ⅱ卷(71-90)直接在答题卷上作答。
第I卷(选择题,共105分)
第一部分:听力(共两节,满分30分)
做题时,先将答案划在试卷上。录音内容结束后,你将有2分钟时间将试卷上的答案转涂到答题卡上。
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7.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1. When does the woman have to go back home
A. At 8:50 B. At 8:15 C. At 8:05
2. What will the woman probably do
A. Go to another bank. B. Get an account (账户) there. C. Talk to the manager.
3. What is the weather like now
A. It is sunny. B. It is cloudy. C. It is rainy.
4. How long will it take to fly from Beijing to Wuhan
A. An hour. B. An hour and fifty minutes. C. Two hours.
5. What does the woman mean
A. She is worried about food.
B. She is sure that all the people will come.
C. There’s plenty of food for all the people.
第二节(共1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1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或独白。每段对话或独白后有几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每段对话或独白前,你将有时间阅读各个小题。每小题5秒钟;听完后,各小题将给出5秒钟的作答时间。每段对话或独白读两遍。
听第6段材料,回答6-9题。
6. What did the speaker do on Tuesday
A. She took an exam. B. She went jogging. C. She watched a film.
7. What happened on Wednesday
A. An exam was canceled (取消).
B. She went to church.
C. She had lunch with her mom.
8. Who went to the dance club with her
A. Nick. B. Alan. C. Elena.
9. What does she plan to do next week
A. Do more work. B. Do more exercise outdoors. C. Stay at home more.
听第7段材料,回答第10、11题。
10. What are the speakers mainly talking about
A. How to read a novel. B. How to read online. C. How to read faster.
11. What does the man suggest the woman do
A. Take a free course on the Internet.
B. Take a course in a school.
C. Ask her friends for help.
听第8段材料,回答第12-14题。
12. What helps to impress the interviewer at the beginning of an interview
A. Body language. B. Excellent memory. C. Natural voice.
13. What should the man do before the interview
A. Practice handshaking.
B. Recite the answers to possible questions.
C. Get some information about the company.
14. What does the woman say about the salary
A. Don’t mention it during the first interview.
B. Never talk about it in the interview.
C. Let the interviewer mention it next time.
听第9段材料,回答第15-17题。
15. What didn’t George do yesterday
A. He didn’t look after the baby.
B. He didn’t wash clothes.
C. He didn’t go shopping.
16. Why did the woman call George yesterday
A. To invite him to a concert.
B. To go for a holiday with him.
C. To invite him to dinner.
17. Where did George see Mary
A. In the office. B. At the concert. C. In his sister’s home.
听第10段材料,回答第18-20题。
18. How did people count their animals long ago
A. By using sticks. B. By using fingers. C. By using names.
19. Why is ten very important in many languages
A. It is easy to remember.
B. It makes all the numbers from 11 to 99.
C. We can only count up to ten with fingers.
20. What do some people use the word “many” for
A. For numbers over three or four.
B. For numbers over ten.
C. For numbers over a hundred.
第二部分 英语知识运用(共两节,满分45分)第一节: 单项填空(共15小题;每小题l分,满分l5分)
从A、B、C、D四个选项中,选出可以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21. —— Mike, our team will play against the Rockets this weekend. I’m sure we will win.
—— !
A. Congratulations B. Cheers C. Best wishes D. Good luck
22. Sometimes some children in my primary school would laugh, when I got out of _______breath after running _____ short way or had to stop and rest halfway up the stairs.
A. the a B. 不填 a C. 不填 the D. a the
23. It is human activity has caused this global warming.
A. which B. that C. what D. why
24. I go back to sleep when suddenly my bedroom became as bright as day.
A. was about to B. was just to C. would D. was to
25. However, the eruption itself is really exciting and I shall never forget my first sight of one.
A. to watch B. to be watched C. watched D. watching
26. Every time I returned after an , I felt stupid because I was behind the others.
A. ambition B. abandon C. absence D. appoint
27. There is a natural phenomenon scientists call the greenhouse effect.
A. that B. what C. for which D. who
28. all day, I went to bed early.
A. Working hard B. Worked hard C. Having worked hard D. To work hard
29. Using a telescope we could see that something .
A. is happening B. happened C. would happen D. was happening
30. There is no doubt the earth is becoming warmer.
A. whether B. that C. if D. why
31. Claire thought it was ridiculous sympathy by a robot.
A. to offer B. to be offered C. to be offering D. to have offered
32. I am very outgoing and have learned to my disability.
A. adapt to B. adapt from C. adapt for D. adapt with
33. As we drew closer, I could see a whale by a pack of about six other killers.
A. attacked B. to be attacked C. having been attacked D. being attacked
34. So how has this _________and does it matter
A. come about B. come out C. come in D. come across
35. His name was Tony and he seemed ____ like a human ____ a machine.
A. such; than B. more; than C. so; than D. more; then
第二节: 完形填空(共20小题;每小题l.5分,满分30分)
阅读下面短文,从短文后各题所给的四个选项(A、B、C和D)中,选出可以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Miss Green was watching TV. Suddenly the program stopped. “Now we broadcast an important notice from the 36 : At about nine this evening, an old woman of 79, named Mrs Humney, was 37 and killed by a robber wearing a green coat. Those who can supply any clue(线索) are requested to 38 to the police.” The 39 news made the lonely girl filled with 40 . She couldn’t help looking around. But she didn’t 41 that a man was already behind the door.
Suddenly the man 42 before Miss Green. The girl didn’t know what to 43 . “Just put your necklace on the table, then I’ll 44 whether I shall be safe to stay here for the night.” said the robber. That made her even more terrified, but she tried to 45 herself.
Just then there came the whistle of a police car. Then 46 the door bell. The man said with a pistol(手枪) 47 the girl’s back, “Don’t 48 the door. Never let him in.” But the girl got a(n) 49 . She asked the man outside the door, “Who is it ” “I’m Bull. Is there 50 unusual here ” “No , there isn’t.” Immediately she added 51 , “Only 52 and I are here.” “Good night.” Bull replied in the same loud voice.
A few minutes later, the sound of the 53 died away. “It’s well done,” the robber laughed. Almost at the same time the glass was 54 into pieces. The policemen 55 into the room and caught the robber.
“Miss Green, what you said made us take action right away,” said Bull, “for we know that you have no brother.”
36. A. police B. government C. army D. prison
37. A. hit B. stolen C. robbed D. cheated
38. A. announce B. inform C. provide D. report
39. A. terrible B. exciting C. strange D. funny
40. A. anger B. fear C. surprise D. sadness
41. A. feel B. observe C. hear D. notice
42. A. came B. appeared C. walked D. ran
43. A. say B. make C. do D. deal
44. A. decide B. consider C. intend D. doubt
45. A. protect B. scare C. free D. calm
46. A. touched B. switched C. rang D. struck
47. A. against B. at C. to D. on
48. A. knock B. shut C. lean D. open
49. A. belief B. idea C. help D. voice
50. A. anything B. something C. anyone D. someone
51. A. excitedly B. anxiously C. loudly D. bravely
52. A. my friend B. my neighbor C. the robber D. my brother
53. A. policeman B. police car C. robber D. footsteps
54. A. turned B. brought C. broken D. changed
55. A. slipped B. went C. fell D. hurried
第三部分:阅读理解 (共两节,满分30分)
第一节(共10小题,每题2分,共20分)
阅读下列短文,从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A、B、C和D)中,选出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A
In 1971 a young man who grew up very poor was traveling across the country, trying to make a new start for himself. Along the way he had completely run out of money and was forced to spend the night in his car. This continued until one morning, after a week of sleeping in his car, he walked nervously into a restaurant and ordered a big breakfast.
After eating his first good meal in weeks, he found himself lying to the waiter, telling him he had lost his wallet. The waiter, who was also the owner, walked behind the chair where the young man had been sitting. He bent down, and came up with a $20 bill that looked as if it had fallen on the floor and said, “Son, you must have dropped this,” the owner said. The young man couldn’t believe his luck! He quickly paid for the breakfast, left a tip, bought gas with the change, and headed West.
On the way out of town, he began to understand what that fellow did. Maybe nobody dropped the money at all. “Maybe that fellow just knew I was in trouble and he helped me in a way that didn’t embarrass(使困窘) me. So I just made a promise to help other people if I can.”
Later, he worked very hard and became a rich man. Now he lives near Kansas City. Each year he gives away thousands of dollars. He is known as the “Secret Santa” because at Christmas time each year, he personally hands money out to those on the street and at restaurants. Last year, he gave more than $50,000 away in Kansas City.
56. The underlined word “this” in the second paragraph refers to .
A. a wallet B. his luck C. the $20 bill D. his tip
57. On the way out of town, the young man got to know that .
A. it was very honest of the owner to return his money
B. another man who had breakfast in the restaurant lost the money
C. he could probably find himself a job in the restaurant
D. the owner helped him in a way that didn’t hurt his feelings.
58. The best title for this text may be .
A. Secret Santa of Kansas City B. The key to Success
C. A Kind Waiter in the Restaurant D. Never Give Up
B
Calculus Book for sale!
Thomas’ Calculus — Weir, Hass, & Giordano 11th edition(版本)
Brand new, never been used but I will let it go for used price. Bookstore sold at $150. Call me and let me hear your offer.
Tel: 773-885-6604
READING IS GOOD FOR YOU, PEOPLE!
Why don’t more people read today I have so many great books for sale. If you are interested in any of these GOOD BOOK DEALS, email me or call me at 650-759-7174 to pick them up.
·All the Days Of My Life(So Far), by Alison Sweeney $5
· All Our Yesterdays, by Robert B.Parker $1
· The Meaning of Everything, by Simon Winchester $5
· Exploring Language, by Gary Goshgarian $5
· The Little Prince, by Antoine de Saint-Exupery $1
· Jack at Sea, by Philippe Dupasquier $1
“The Children’s Classics” Book Set —$200
This is a book set that I’d love to keep, but just don’t have any extra room on my already crowded bookshelf. It is an old, traditional set. The set is in excellent condition. There are nine titles in the set (see list below). I honestly have no idea what this set is worth, but I’ve been told I should sell the set for well over $200, so make me an offer and we’ll see what we can do. Please contact me by email if you are interested: lucia1134@
Book Titles
· Black Beauty (276 pgs) ·Tom Sawyer (272 pgs)
·Treasure Island (270 pgs) · Heidi (278 pgs)
·Alice in Wonderland (276 pgs) · Andersen’s Fairy Tales (278 pgs)
· Arabian Nights (276 pgs) ·Robin Hood (278 pgs)
·King Arthur (274 pgs)
59. The purpose of the text is to .
A. introduce some new books on sale
B. advertise some books to the readers
C. explain the benefits of reading books
D. persuade the readers to read more interesting books.
60. Why does the owner sell “The Children’s Classics” Book Set
A. The owner thinks it too old B. The owner has bought a new set.
C. The owner has read it for many times. D. The owner’s bookshelf has no more room.
61. If you are interested in Tom Sawyer, you can .
A. email lucia1134@ ( mailto:lucia1134@ ) B. visit the owner in person
C. call 773-885-6604 D. call 650-759-7174
C
Have you ever been sad because of failure Please remember, for often, achieving what you set out to do is not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A boy decided to dig a deep hole behind his house. As he was working, a couple of older boys stopped by to watch. “What are you doing ” asked one of the visitors. “I want to dig a hole all the way through the earth!” the boy answered excitedly. The older boys began to laugh, telling him that digging a hole all the way through the earth was impossible. After a while, the boy picked up a jar. He showed it to the visitors. It was full of all kinds of stones and insects. Then he said calmly and confidently, “Maybe I can’t finish digging all the way through the earth, but look at what I’ve found during this period!”
The boy’s goal was far too difficult, but it did cause him to go on. And that is what a goal is for — to cause us to move in the direction we have chosen, in other words, to cause us to keep working!
Not every goal will be fully achieved. Not every job will end up with a success. Not every dream will come true. But when you fall short of your aim, maybe you can say, “Yes, but look what I’ve found along the way! There are so many wonderful things having come into my life because I tried to do something!” It is in the digging that life is lived. It is the unexpected joy on the journey that really makes sense.
62. The older boys laughed at the boy because he was thought to be .
A. brave B. impolite C. foolish D. warm-hearted
63. Why did the boy show the jar to the older boys
A. To drive them away.
B. To show what he had found in digging.
C. To show how beautiful the jar was.
D. To attract them to join him in the work.
64. What can be learnt from the fourth paragraph of the text
A. Not dream can come true. B. All work will end successfully.
C. Goals shouldn't be set too high D. Goals will make us work harder.
65. The best title for the text should be .
A. Joy in the Journey B. A Boy Dug a Hole
C. No Pains, No Gains D. Failure Is the Mother of Success
第二节(共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10分)
根据短文内容,从短文后的选项中选出能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选项中有两项为多余选项。
Ali is from a Middle Eastern country. He now stays in the USA. He smokes a lot of cigarettes every day. He has smoked for nine years. Ali says, “I tried to quit smoking in my hometown, but it was impossible. My parents smoke. My brothers smoke. All my friends smoke. At parties and at meetings, almost all the men smoke. Here in the United States, not as many people smoke. 66 ”
Many smokers are like Ali: they want to stop smoking. 67 They know it can cause cancer and heart disease. But it is difficult for them to give up smoking because cigarettes have a drug in them. The drug is nicotine. People who smoke a lot need nicotine.
68 The nicotine makes him sick. In a few days, the smoker's body is used to the nicotine, and he feels fine. Later, the smoker needs nicotine to keep feeling fine. Without nicotine, he feels bad.
69 Many people who quit will soon smoke again. At a party or at work they will decide to smoke "just one" cigarette. Then they will smoke another cigarette, and another. Soon they become smokers again. 70
A. It is very hard to quit smoking.
B. It will be easier to change the smoking habit here.
C. Thus nicotine makes smokers addicted to cigarettes.
D. The smokers know that smoking is bad for their health.
E. When a person first begins to smoke, he usually feels terrible.
F. Maybe there is only one easy way to quit smoking: never start.
G. But it is said that medicine is needed to stop them from smoking.
芒市第一中学2012年春季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答题卷
英 语
注意事项:本卷用黑色碳素笔直接在答题卷上作答,班级、姓名、考号填在装订线以外。
第I卷66-70题答题卡:
题号 66 67 68 69 70
答案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5分)
注意:本卷一律在答题卷上作答
第四部分 写作 (共三节,满分45分)
第一节:单词拼写(每空1分,满分10分)
根据下列句子的结构和所给汉语的意思,写出这一单词的正确形式
71. People in that city are doing their best to (保护) their cultural relics.
72. I think the biggest environment problem in my country is air (污染).
73. We’ll use up all the coal underground. We have to develop new kinds of (能源).
74. What are the (优势) of having a mobile phone
75. According to the weather report, a snow storm is (可能的) to come this weekend.
76. I am just (好奇的) about what would be the end of the story.
77. All the teachers thought (高度) of the boy’s performance at the speech contest.
78. The painter looked so (疲倦的) after working for a whole day.
79. It’s quite difficult to (说服) my father to give up smoking.
80. (渐渐地), he got used to the life abroad.
第二节:单句改错(共1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0分)
此题要求改正所给句中的错误。每题只有一个错误,按下列情况改正:此句多一个词:把多余的词用斜线(\)划掉,在该句右边横线上写出该词,并也用斜线(\)划掉。此句缺一个词:在缺词处加一个漏字符号(∧),在该句右边横线上写出该加的词。此句错一个词:在错的词下划一横线,在该句右边横线上写出改正后的词。注意:此题没有正确的题。
81. Each boy and each girl were given a chance to compete in the game. 81.
82. The flowers in the field smell sweetly. 82._________
83. He made so rapid progress that he was praised by all. 83.
84. This is the tallest building which I have ever seen. 84. _________
85. What will happen if you don’t have balanced diet. 85. _________
86. Seeing from the spaceship, the earth is a huge water globe. 86. _________
87. Great changes have been taken place in my hometown in the past ten years. 87. _________
88. I think it is wrong for you to stare at others. 88. _________
89. The doctors did all what they could to save the soldier. 89. _________
90. The girl became very frightening at the sudden noise. 90._________
第三节 书面表达 (满分25分)
你和班上的同学在周日去敬老院帮助照顾老人。请你根据以下信息,写一篇英文日记。
写作内容:
活动安排 内容 1. 时间:2010年12月1日 星期日8:30启程,共进午餐后返回
2. 地点:校门口集中,一个半小时自行车车程目的地:敬老院(the Nursing Home)
3. 活动:亲切交谈、为老人表演节目、赠送礼物、拍照留念
感受 ……
写作要求:词数80-120个。 注意:日记的开头已写好。
December 1st Sunday 2010
Fin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芒市中学2012年春季学期高二英语期中试卷
参考答案:
第一卷
单项选择:(共1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5分)
21-25:DBBAA 26-30:CACDB 31-35:BADAB
阅读理解:(共15小题;每题2分,共30分)
56-58:C D A 59-61:B D A 62-65: C B D A
66-70: B D E A F
单词拼写:(共1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0分)
单句改错(共1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0分)
81. were — was 82. sweetly — sweet 83. so — such 84. which — that
85.have balanced 二词之间加 a 86.Seeing — Seen 87. 去掉been
88. for — of 89. 去掉all 或者去掉what或者将what改成that
90. frightening —frightened
书面表达 (25分)
范文: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O:16 N:14 S:32
考试时间:100分钟、卷面分:100分
题号 一 二 三 总分
得分
第Ⅰ卷
一、选择题(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答案填在答题卡上)
1.未来新能源的特点是资源丰富,在使用时对环境无污染或污染很小,且可以再生。下列属于未来新能源标准的是①天然气 ②煤 ③核能 ④石油 ⑤太阳能 ⑥生物质能 ⑦风能 ⑧氢能
A.①②③④ B.⑤⑥⑦⑧ C.③⑤⑥⑦⑧ D.③④⑤⑥⑦⑧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B.任何放热反应在常温条件下一定能发生反应
C.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决定了放热还是吸热
D.吸热反应只能在加热的条件下才能进行
3.下列关于平衡常数K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平衡常数K只与温度有关,与反应浓度、压强无关
B.改变反应物浓度或生成物浓度都会改变平衡常数K
C.在任何条件下,化学平衡常数是一个恒定值
D.从平衡常数K的大小不能推断一个反应进行的程度
4.下列各组物质的燃烧热相等的是
A.碳和二氧化碳 B.1mol碳和3mol碳
C.3mol乙炔(C2H2)和1mol苯 D.淀粉和纤维素
5.反应2SO2+O22SO3 ,经一段时间后SO3的浓度增加了0.4mol·L-1 ,在这段时间内用O2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4mol·L-1·s-1 ,则这段时间为
 A.0.1s B.2.5s C.0.5s D.10s
6.可以充分说明反应P(g)+Q(g) R(g)+S(g)在恒温下已达到平衡的是
A.反应容器内的压强不随时间改变 B.反应容器内P、Q、R、S四者共存
C.P的生成速率和S的生成速率相等 D.反应容器内的气体总物质的量不随时间变化
7.压强变化不会使下列化学反应的平衡发生移动的是
A.C(s)+CO2(g) 2CO(g) B.3H2(g)+N2(g) 2NH3(g)
C.2SO2(g)+O2(g) 2SO3(g) D.H2(g)+ I2(g) 2 HI(g)
8.反应FeO(s)+C(s)=Fe(s)+CO(g); △H>0,ΔS>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低温下自发进行,高温下非自发进行 B 高温下自发进行,低温下非自发进行
C.任何温度下均为非自发进行 D任何温度下均为自发进行
9.某同学按照课本实验要求,用50 mL 0.50 mol/L的盐酸与50 mL 0.55 mol/L的NaOH 溶液在右图所示的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应。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计算中和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过程中没有热量损失
B.图中实验装置缺少环形玻璃搅拌棒
C.烧杯间填满碎纸条的作用是固定小烧杯
D.若将盐酸体积改为60 mL,理论上所求中和热不相等
10.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C(s) + CO2(g) 2CO(g) △H>0,达到平衡状态,进行如下操作:
①升高反应体系的温度;  ②增加反应物C的用量; 
③缩小反应体系的体积;  ④减少体系中CO的量。
上述措施中一定能使反应的正反应速率显著加快的是 
A.①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     D.①③④
11.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2NO2===2NO+O2在体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①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O2,同时生成2n mol NO2
②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O2,同时生成2n mol NO
③用NO2、NO、O2的物质的量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的比为2:2:1
④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再改变
⑤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
⑥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
A. ②③④⑥ B.①②③⑤ C. ①④⑤⑥ D.以上全部
12.下列四组溶液在烧杯中分别同时迅速混合,此时,硫代硫酸钠和盐酸缓慢地进行反应,则出现浑浊的先后顺序是
①20℃ 10mL 5.4mol/L的Na2S2O3溶液和20mL 1.5mol/L盐酸
② 20℃ 10mL 4.0mol/L的Na2S2O3溶液和10mL 2.0mol/L盐酸
③ 30℃ 15mL 3.5mol/L的Na2S2O3溶液和10mL 2.5mol/L盐酸
④ 30℃ 20mL 3.0mol/L的Na2S2O3溶液和10mL 3.0mol/L盐酸
A.④①③② B.①②③④ C.④③②① D.③④②①
13.在一密闭的容器中,反应aA(g) bB(g)达平衡后,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体积增加一倍,当达到新的平衡时,B的浓度是原来的60%,则
A.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了 B.物质A的转化率减少了
C.物质B的质量分数减少了 D.a > b
14.下列热化学方程式:
(1)CH3COOH (l)+2O2 (g) == 2CO2 (g)+2H2O (l) ; ΔH1=-870.3 kJ·mol-1
(2)C (s)+ O2 (g) == CO2 (g) ; △H2=-393.5 kJ mol-1
(3)H2 (g) +1/2 O2 (g) == H2O (l); △H3=-285.8kJ·mol-1
则反应2C (s)+2H2 (g) +O2 (g) == CH3COOH (l)的△H为
A. -488.3 kJ·mol-1 B.-244.15 kJ·mol-1 C.+488.3 kJ·mol-1  D.+244.15 kJ·mol-1
15.下列说法或表示法正确的是
A.等量的硫蒸气和硫固体分别完全燃烧,后者放出热量多
B.由C(石墨)→C(金刚石) ΔH = +119 kJ·mol—1可知,金刚石比石墨稳定
C.在稀溶液中:H++OH-===H2O ΔH = -57.3 kJ· mol—1,若将含1mol CH3COOH的醋酸溶液与含1 mol NaOH的溶液混合,放出的热量小于57.3 kJ
D.在101 kPa时,2 g 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 kJ热量,氢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表示为2H2(g)+ O2(g)===2H2O(l); ΔH = +285.8 kJ· mol—1
16.一定温度下,在固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发生下列反应:2HI(g)==H2(g)+I2(g)。若c(HI)由0.1 mol·L-1降到0. 07 mol·L-1时,需要15 s,那么c(HI)由0. 07 mol·L-1降到0.05 mol·L-1时,所需反应的时间为
A.等于5 s B.等于10 s C. 小于l0 s D. 大于10 s
17.氢气、一氧化碳、辛烷、甲烷的热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H2(g)+1/2O2 (g)=H2O(l); △H=-285.8 kJ / mol
CO(g)+1/2O2 (g)=CO2 (g); △H=-283.0 kJ / mol
C8H18(l)+25/2O2 (g)=8CO2 (g)+9H2O(l); △H=-5518 kJ / mol
CH4(g)+2O2 (g)=CO2 (g)+2H2O(l); △H=-890.3 kJ / mol
相同质量的氢气、一氧化碳、辛烷、甲烷完全燃烧时,放出热量最少的是
A. H2(g) B. CO(g) C. C8H18(l) D.CH4(g)
18.4 mol A 气体和 2 mol B 气体在 2 L 的容器中混合并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
2A(气)+B(气) 2C(气),若经 2 s(秒)后测得 C 的浓度为 0.6 mol·L-1 ,现有下列几种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A.用物质 A 表示的反应的平均速率为 0.3 mol·L-1·min-1
B.用物质 B 表示的反应的平均速率为 0.6 mol·L-1·s-1
C.2 s 时物质 A的转化率为70%
D.2 s 时物质 B的浓度为 0.7 mol·L-1
19.对于可逆反应A(g)+2B (g)2C (g)(正反应吸热),下列图象中正确的是
20.20℃时,密闭容器中X、Y、Z三种气体的初始浓度和平衡浓度如下表:
物质 X Y Z
初始浓度/mol·L-1 0.1 0.2 0
平衡浓度/mol·L-1 0.05 0.05 0.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达到平衡时,X的转化率为60%
B.改变温度可以改变此反应的平衡常数
C.增大压强使平衡向生成Z的方向移动,平衡常数增大
D.反应可表示为2Z X+3Y,其平衡常数为1600
第Ⅱ卷
二、填空题(共32分)
21.(8分)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mA+nBpC达到平衡,若:
(1) A、B、C都是气体,减少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则m+n和p的大小关系是 ;
(2) A、C是气体,若增加B的量,平衡不移动,则B物质的状态应为 态;
(3) A、C是气体,而且m+n = p,增大压强可使平衡发生移动,则平衡移动的方向必 是 。
(4) 加热后,可使C的质量增加,则正反应是 反应(选填“放热”或“吸热”)。
22.(10分)在一定温度下将2mo1 A和2mo1 B两种气体混合于2L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
3A(g)+B(g)2C(g)+2D(g),2分钟末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生成了0.8mol D,请填写下面空白:
(1)B的平衡浓度为______________。
(2) A的转化率为_____________。
(3) 用D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___。
(4)如果缩小容器容积(温度不变),则平衡体系中混合气体的密度、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________、________。(填“增大”、“减少” 或“不变”)
23.(8分)在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化学反应CO2 (g)+H2 (g)
CO (g)+H2O (g),其化学平衡常数K和温度t的关系如下表:
t / ℃ 700 800 830 1000 1200
K 0.6 0.9 1.0 1.7 2.6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____________。
(2)正反应为________反应(填“吸热”或“放热”)。
(3)能判断该反应是否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依据是________。(多选)
A.容器中压强不变 B.混合气体中c (CO)不变
C.v正(H2)=v逆(H2O) D.c (CO2)=c (CO)
(4)某温度下,平衡浓度符合下式:c (CO2)·c (H2)=c (CO)·c (H2O)。可判断此时的温度为 _____℃。
24.(6分)据报道,北京奥运会“祥云”火炬燃料为丙烷,悉尼奥运会火炬燃料为丁烷和丙烷混合气。
(1)常温、同压下,等体积的丙烷和丁烷完全燃烧恢复到原状态,生成二氧化碳的体积比为________。
(2)已知丁烷的燃烧热(生成液态水)为2880 kJ / mol,1 mol丙烷和丁烷(物质的量之比 1∶1)的混合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为2550 kJ。写出丙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标准状况下,1.0 mol丙烷和丁烷的混合气和足量氧气混合完全燃烧后,恢复至原状态,混合气体的体积减小了70.0 L,混合气体中丙烷和丁烷的体积比为________。
三、计算题
25.(8分) 将4mol SO2与2molO2放入4L的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达到平衡:
2SO2 (g) + O2 (g) 2SO3 (g) 测得平衡时混合物总的物质的量为5mol,求:
(1)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
(2)平衡时SO2的转化率。
2012年芒市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化学期中试卷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二、填空题(共32分)
22.(10分)(1)0.8mol·L-1 (2)60% (3)0.2mol/(L·min)(4)增大;不变
23.(8分)(1) (2)吸热 (3)B、C (4)830
三、计算题(共8分)
25.(1)C(SO2)=0.5mol/L C(O2)=0.25mol/L C(SO3)=0.5mol/L
(2)平衡时SO2的转化率为:50%。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