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农村学校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社会法治期中联考试卷(历社部分)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农村学校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社会法治期中联考试卷(历社部分)

资源简介

(
…………○…………外…………○…………装…………○…………订…………○…………线…………○…………
) (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 (
…………○…………内…………○…………装…………○…………订…………○…………线…………○…………
)
登陆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农村学校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社会法治期中联考试卷(历社部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
1.(2021七下·吴兴期中)从安条克到巴格达的旅途中,马可·波罗最有可能见到的景观是( )
A. 鹅毛大雪随风飘舞 B. 黄沙漫漫驼队成行
C. 高架竹屋悬地而起 D. 黑人大跳草裙舞蹈
【答案】 B
【考点】中东石油宝库
【解析】【分析】根据题中信息可知,从安条克到巴格达的旅途中,大部分穿过了热带沙漠地区,马可·波罗最有可能见到的景观是黄沙漫漫驼队成行。其他均不可信。ACD不符合题意,B项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中东一直是长期的热点地区,冲突不断,主要原因是;中东处于两洋三洲五海之地,地理位置重要;该地区石油资源丰富,对于石油资源的争夺,一直是争夺的重点;西亚属于热带沙漠气候,炎热干燥,沙漠面积广大,年降水量短缺,缺少水源,甚至一些国家是无流国,为了争夺水源也经常发生战争;西亚是伊斯兰教、基督教和犹太教的发源地,伊斯兰教、基督教和犹太教都把耶路撒冷当作圣城。不同的宗教信仰也经常引发冲突。
2.(2021七下·吴兴期中)生活在“南美洲脊梁”山区中的居民所属人种是( )
A. 白种人 B. 黄种人 C. 黑种人 D. 棕色人
【答案】 B
【考点】世界三大人种的特点及分布,智利——安第斯山脉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生活在“南美洲脊梁”山区中的居民是印第安人,所属人种是黄色人种。 ACD不符合题意,B项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白色人种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非洲的北部、亚洲的西部和南部及大洋洲;黄色人种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黑色人种主要分布在非洲的中部和南部、美国、巴西、印度南部。

3.(2021七下·吴兴期中)安第斯山中段地带是南美洲古代文明的发祥地,古代居民在这里创造了( )
A. 玛雅文明 B. 两河文明 C. 印度河文明 D. 印加文明
【答案】 D
【考点】智利——安第斯山脉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安第斯山中段地带是南美洲古代文明的发祥地,古代居民在这里创造了印加文明。玛雅文明发源于墨西哥的东南部,两河文明在西亚的两河流域,印度河文明在印度。ABC不符合题意,D项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玛雅文明是现代分布于现今墨西哥东南部、危地马拉、洪都拉斯、萨尔瓦多和伯利兹国家的丛林文明,它与印加帝国及阿兹特克帝国并列为美洲三大文明(阿兹特克帝国与玛雅文明位于中美洲;印加帝国位于南美洲安第斯山一带),这三个文明实际上都属于印第安文明,就是说他们都是印第安人的祖先创造的文明。
4.(2021七下·吴兴期中)读下图可知,沿北回归线的甲乙两地气候类型差异显著,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 地形地势 B. 纬度因素 C. 季风影响 D. 海陆位置
【答案】 C
【考点】气候多样,季风显著
【解析】【分析】 读下图可知,沿北回归线的甲乙两地气候类型差异显著,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季风影响。甲地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常年炎热干燥,乙地由于受季风影响,形成了季风气候,带来了丰沛的降水。 ABD不符合题意,C项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亚洲大陆跨寒、温、热三带。气候的主要特征是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季风气候典型和大陆性显著。东亚东南半部是湿润的温带和亚热带季风区,东南亚和南亚是湿润的热带季风区。中亚、西亚和东亚内陆为干旱地区。
(2021七下·吴兴期中)家住平原、与山为邻、傍水而居、草原人家、干旱的宝地向我们展示了各具特色的区域生活场景。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5.下列对世界典型区域的生产特色概括准确的是( )
A. 安第斯山区——机械化农业 B. 瑞士——旅游和滑雪胜地
C. 意大利威尼斯——耕海牧渔 D. 大洋洲草原——马赛人迁徙
6.各具特色的区域生活启示我们( )
①要积极利用改造自然环境 ②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③自然环境环境没有优劣之分 ④要因地制宜,遵循自然规律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 5B
6B
【考点】智利——安第斯山脉,瑞士——阿尔卑斯山脉,威尼斯——水上都市,非洲草原——传统牧场
【解析】【点评】不同国家在选择自己的发展道路时,要根据自己生存区域的自然环境,结合本国实际,因地制宜的发展经济,实现人和自然的和谐相处。
5.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安第斯山区——垂直牧场,机械化农业应该在美国中央大平原。瑞士——旅游和滑雪胜地,正确。意大利威尼斯——水上都市,耕海牧渔是日本。大洋洲草原——现代化的牧场,马赛人迁徙是非洲的热带草原。ACD不符合题意,B项正确。
故答案为:B。
6.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各具特色的区域生活启示我们:①要积极利用改造自然环境 ②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④要因地制宜,遵循自然规律,①②④ ,正确。③自然环境环境没有优劣之分,说法错误。各地自然环境差异明显,有的地方自然条件优越,有的地方自然条件恶劣。ACD不符合题意,B项正确。
故答案为:B。
(2021七下·吴兴期中)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7.与B国相符合的气候类型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8.中东地区是目前世界上石油储量最大、生产和输出石油最多的地区。中东石油分布最集中的地区是( )
A. A地区 B. B地区 C. C地区 D. D地区
【答案】 7B
8A
【考点】描述气候的两大特点,中东石油宝库
【解析】【点评】西亚是目前世界上石油储量最丰富、产量最大和出口量最多的地区,有“世界石油宝库”的称号。 西亚的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波斯湾及其沿岸地区,这里的油田一般具有储量大、埋藏浅、易开采、成本低的特点。 黑海出入地中海的门户是土耳其海峡,霍尔木兹海峡是波斯湾的唯一出口,航运十分繁忙。
7.根据B国的位置看,属于地中海气候。在给出的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中,①是温带海洋性气候,②是地中海气候,③是亚热带季风气候,④是温带季风气候。因此,与B国相符合的气候类型是② ACD不符合题意,B项正确。
故答案为:B。
8.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东石油分布最集中的地区波斯湾及其沿岸地区,即图中的是A地区。BCD不符合题意,A项正确。
故答案为:A。
9.(2021七下·吴兴期中)同学们在课堂上根据澳大利亚地形图,沿南回归线,自西向东画澳大利亚大陆地形剖面形状简图,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 A
【考点】澳大利亚草原——现代化牧场
【解析】【分析】根据题意, 结合澳大利亚地形图,沿南回归线,自西向东画澳大利亚大陆地形剖面形状简图,其中正确的是A图。 BCD不符合题意,A项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地形剖面图,可以直观地反映出沿剖面线地势高低起伏的变化状况和坡度大小的状况。地形剖面图的判读,首先先弄清楚该剖面是沿那条线做出来的,这个剖面是如何延伸和起伏的。

(2021七下·吴兴期中)诗歌是情感的凝练,是社会生活的反映。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0.唐朝诗人徐来军在《调笑令》中写道:“翻倒,翻倒,喝得醉来吐掉,转来转去自行,千匝万匝未停。未停?未停?禾苗待我灌醉。”诗歌中描绘的生产工具是( )
A. B. C. D.
11.杜甫(712-770)在《垂老别》中写到:“万国尽征戍,烽火被冈峦。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造成诗句中所描述社会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 藩镇割据 B. 安史之乱 C. 黄巢起义 D. 五代十国
【答案】 10C
11B
【考点】开元盛世
【解析】【点评】(1)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筒车及学生的识图能力,要求运用所学解读题干信息。
(2)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安史之乱,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
10.根据题干“禾苗待我灌醉”可知,诗中描述的生产工具是用于灌溉的工具,即唐朝的出现的可以利用水利自动运行的筒车。
A项为汉代的播种工具耧车,不符合题意;
B项是唐朝出现的耕地工具曲辕犁,不符合题意;
C项即是诗歌中描绘的生产工具筒车,符合题意;
D项是宋代的插秧工具秧马,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万国尽征戍,烽火被冈峦。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是安史之乱时的惨状。755年,安禄山借口朝廷出现奸臣,和部将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安史之乱持续八年之久,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唐朝的国势由盛转衰。
ACD三项都不是造成诗句中所描述社会现象的主要原因,不符合题意;
B项安史之乱是造成诗句中所描述社会现象的主要原因,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2.(2021七下·吴兴期中)有人曾用1个中心,2个端点,4段沟渠和沟通5大水系,对隋朝大运河的基本概况做出小结,其中5大水系不包括的是( )
A. 钱塘江 B. 长江 C. 黄河 D. 闽江
【答案】 D
【考点】隋的兴亡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加强南北交通,便利江南粮食,布匹的北运,进而巩固隋王朝对去全国的统治。605年,隋炀帝下令开凿了大运河。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或最北点)涿郡(今北京),南至(或最南点)余杭(今杭州),全长2000多公里,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之一。大运河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四段(按由北到南的顺序);从北到南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
ABC三项都属于5大水系,不符合题意;
D项闽江不属于5大水系,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隋朝大运河的相关知识。识记掌握基础知识是解题关键。要求掌握隋朝大运河开凿的目的、大运河的河段、起始点及等知识的以及对大运河的评价。
13.(2021七下·吴兴期中)了解每个阶段的历史特征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隋唐时期最显著的阶段特征是( )
A. 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B.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C.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D. 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答案】 A
【考点】隋的兴亡,开元盛世,民族和睦与对外交流
【解析】【分析】隋唐时期政治稳定,国力强盛,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经济繁荣,出现了“开皇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的局面;对外交往频繁,与日本、开罗、天竺等的交往比较密切。隋唐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繁荣与开放时期。
A项繁荣与开放的时代是隋唐时期最显著的阶段特征,符合题意;
B项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阶段特征,不符合题意;
C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是明清时期的阶段特征,不符合题意;
D项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是夏商周时期的阶段特征,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隋唐时期最显著的阶段特征。隋唐时期最显著的阶段特征是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14.(2021七下·吴兴期中)唐朝政局可用下图表示,图中“?”处应为( )
A. 唐太宗统治前期 B. 唐太宗统治后期
C. 唐玄宗统治前期 D. 唐玄宗统治后期
【答案】 C
【考点】开元盛世
【解析】【分析】观察图表可以看出,图中表现的是唐朝的建立——兴盛——灭亡的历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618年,唐朝建立,唐太宗和武则天的统治为全盛时期的到来奠定了基础。唐玄宗统治前期,达到顶峰,出现了开元盛世。在唐玄宗后期,经历了安史之乱,唐朝由盛转衰。907年,唐朝灭亡。
ABD三项所述均不符合题干主旨,不符合题意;
C项唐玄宗统治前期是题干图中“?”处应填的内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开元盛世,要求运用所学解读图示信息。
15.(2021七下·吴兴期中)表明宋代商品经济发达的货币是( )
A. B. C. D.
【答案】 D
【考点】经济重心的南移
【解析】【分析】宋代的商品经济出现了空前的繁荣,特别是城市商业的发展,促进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的出现,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的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ABC三项都不是表明宋代商品经济发达的货币,不符合题意;
D项交子表明宋代商品经济发达,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交子的出现及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需要掌握北宋前期的商品经济发展状况。
16.(2021七下·吴兴期中)辽与北宋“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与双方这一相对和平的局面出现直接相关的皇帝是( )
A. 宋太祖 B. 宋太宗 C. 宋真宗 D. 宋高宗
【答案】 C
【考点】北宋与辽、西夏并列
【解析】【分析】宋真宗时(1004年),辽大举进攻北宋,宰相寇准力劝宋真宗来到澶州城,宋军士气大振,打退辽军。第二年辽宋议和,辽朝退兵,宋朝给辽岁币,史称澶渊之盟。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和平局面。
ABD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项宋真宗是与辽与北宋相对和平的局面出现直接相关的皇帝,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澶渊之盟的相关知识。解答本题需要准确识记澶渊之盟的史实。
17.(2021七下·吴兴期中)下面四幅政权形势图中,不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
A. B. C. D.
【答案】 D
【考点】北宋与辽、西夏并列,南宋与金的和战
【解析】【分析】金先灭辽后,又于1127年灭北宋,而南宋是在北宋灭亡后由北宋皇族赵构建立的,故南宋与辽不可能同时并立存在。
ABC三项都符合历史事实,不符合题意;
D项示意图不符合历史事实,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辽、北宋、西夏、金、南宋的建立与并立关系及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辽、北宋、西夏、金、南宋的建立与并立关系。
二、非选择题
18.(2021七下·吴兴期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21年2月初开始,一场空前寒潮席卷美国。各地接连出现暴雪、大幅降温等极端天气,农业生产将遭受重大打击。
图1 美国局部图 图2 美国中部气候图 图3 美国主要山脉图
(1)图1直接反映出美国农业的特点是( )
A.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
B.农业生产一体化
C.农业生产高度机械化
D.农业生产集约化
(2)①—⑧均为美国农业生产所具备的条件,运用所学知识,将剩余五项序号填入框图内。
(3)综合上述材料,从地形与气候角度分析美国中部受寒潮影响的成因。
【答案】 (1)A
(2)左④⑧;中⑤;右⑥①(⑥在上①在下)。
(3)地形角度:美国地势两边高,中间低。中部大平原致使来自北冰洋的寒潮长驱直入;气候角度:美国气候属于温带大陆气候,今年冬季特别寒冷,多风雪天气,寒潮对中部平原地区影响大。
【考点】美国中部平原
【解析】【分析】(1)、根据图一可知,美国的农业集中分布在某区域只生产一种或几种农作物,进行专业化生产。因此,图1直接反映出美国农业的特点是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BCD不符合题意,A项正确。
故答案为:A。
(2)、根据题意,①—⑧均为美国农业生产所具备的条件,运用所学知识,将剩余五项序号填入框图内。结合美国的优越自然条件,现代化的经营管理,农业生产产量高。生产的粮食大部分用于销售,商品率高,加上地广人稀,必须依靠机械来完成,机械化水平高,农业生产效率高。
故答案为:左④⑧;中⑤;右⑥①(⑥在上①在下)。
(3)、根据题意分析可知,美国的地形是分东中西三部分。从地形角度分析:美国地势两边高,中间低。中部大平原致使来自北冰洋的寒潮长驱直入;从气候角度分析:美国气候属于温带大陆气候,今年冬季特别寒冷,多风雪天气,寒潮对中部平原地区影响大。
【点评】由于所有的山脉都是南北或近似南北走向,故从太平洋来的湿润空气仅达西部沿海地区;从北冰洋来的冷空气可以经过中部平原长驱南下;从热带大西洋吹来的湿润空气也可以经过中部平原深入到北部,故北美洲的气候很不稳定,冬季时而寒冷,时而解冻,墨西哥湾沿岸的亚热带地区,冬季也会发生严寒和下雪的现象。
19.(2021七下·吴兴期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制度建设】
【文化发展】
唐代对外文化开放具有“大出大进”的特点。所谓“大出”是指唐代文化富有魅力,广泛影响到周边国家和地区;所谓“大进”是指唐代吸收外来文化,不拘一格,兼容并蓄。
——张宏梅《试论唐代对外开放的特点及对今天的启示》
【民族交融】
唐朝实行并非屈辱而是民族友好的“和亲”政策,各族之间战事较少,和平相处、共同发展成为主流。
——摘编自施建中《中国古代史》
(1)请依次写出括号中相应的人才选拔制度或措施。
(2)运用史实来证明“大出大进”观点的合理性。
(3)材料反映了唐朝怎样的民族政策?并举两例史实加以说明。
【答案】 (1)隋文帝:废除前朝选官制度,注重考查人才的学识,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隋炀帝:创立进士科;武则天:创立殿试制度;北宋: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进士不仅授官从优,而且升迁迅速。
(2)“大出”:鉴真东渡日本,传播唐朝文化;各国遣唐使和留学生到唐朝学习中国文化,仿唐建立政治制度、建筑风格等。“大进”:玄奘西行求取佛经,吸收外来文化;朝鲜半岛音乐传入中国,对唐朝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影响。
(3)开明的民族政策;文成公主入藏和亲;赞普尺带珠丹迎娶金城公主;唐穆宗时,唐蕃订立盟约,并专门刻“唐蕃会盟碑”,表示世代友好。
【考点】科举制的创立,民族和睦与对外交流
【解析】【分析】(1)隋文帝即位后,废除了前朝的选官制度,注重考查人才的学识,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武则天统治时期,打击敌对的官僚贵族,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亲自面试考生,不拘一格选拔人才,扩大了统治基础。宋初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进士不仅授官从优,而且升迁迅速。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根据材料“大出”是指唐代文化富有魅力,广泛影响到周边国家和地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日本派遣唐使来华学习唐朝文化;鉴真东渡日本,传播唐朝文化;日本仿照唐朝制度模式进行大化改新等。根据材料“大进”是指唐代吸收外来文化,不拘一格,兼容并蓄,联系所学知识,阿拉伯帝国的风俗习惯、朝鲜半岛的音乐传入中国,对唐朝文化的发展产生影响;玄奘西行求取佛经,吸收外域文化等。
(3)材料三“唐朝实行并非屈辱而是民族友好的‘和亲’政策,各族之间战事较少,和平相处、共同发展成为主流。”告诉我们唐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使各民族和平相处,共同发展,中华文明进入新的发展高峰。史实有7世纪时,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了松赞干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8世纪初,唐朝又将金城公主嫁到吐蕃,唐与吐蕃的关系日益密切,已经“和同为一家”。
故答案为:(1)隋文帝:废除前朝选官制度,注重考查人才的学识,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隋炀帝:创立进士科;武则天:创立殿试制度;北宋: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进士不仅授官从优,而且升迁迅速。
(2)“大出”:鉴真东渡日本,传播唐朝文化;各国遣唐使和留学生到唐朝学习中国文化,仿唐建立政治制度、建筑风格等。“大进”:玄奘西行求取佛经,吸收外来文化;朝鲜半岛音乐传入中国,对唐朝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影响。
(3)开明的民族政策;文成公主入藏和亲;赞普尺带珠丹迎娶金城公主;唐穆宗时,唐蕃订立盟约,并专门刻“唐蕃会盟碑”,表示世代友好。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科举制、唐朝的对外关系和民族关系,要求具备材料分析理解与知识运用的能力。
20.(2021七下·吴兴期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古代人口户数(节选) 材料二:
材料三:广州、泉州、明州、扬州是唐朝著名的四大港口贸易,主要输出丝织品、瓷器、茶叶、铜器等几十种商品。到了宋代,进出口货物多大410种以上,对外港口贸易达20多处,还增设专门机构管理和推广海外贸易,宋高宗曾评价这一机构:获利最厚,所得动以百万计。
(1)材料一中西汉至南宋的人口户数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材料一中的变化折射出中国古代社会经济怎样的发展趋势?根据材料二,分析这一趋势发生的原因。
(3)写出材料三中“专门机构”的名称,并依据材料概括北宋海外贸易的特点。
【答案】 (1)变化概况:从西汉至南宋,全国人口户数不断增长;北方户数整体呈下降趋势;南方户数呈显著上升趋势;北宋时期,南方户数超过了北方。发展趋势:从唐朝中期开始我国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到南宋时最后完成。
(2)原因:北方战乱,南方相对和平安定;北方人口南迁,给南方带来大量劳动力和先进的技术。
(3)市舶司;特点:海外贸易的国家多、规模大,超过前代;海外贸易成为政府的重要收入来源;设立专门机构管理。
【考点】经济重心的南移
【解析】【分析】(1)依据表格信息可知,从西汉到唐代,北方人口多于南方,宋代,南方人口超过北方;由此可见,南方人口占全国人口比例不断上升,北方人口占全国人口比例不断下降,南方人口逐渐超过北方。
(2)材料一中的变化反映了我国的经济重心从北方转移到南方,到南宋时最后完成。这一趋势发生的原因:北方人口大批南迁,带来大批的劳动力和生产技术;宋代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南方经济繁荣,人口增加。
(3)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宋代专门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市舶司。材料三“广州、泉州、明州、扬州是唐朝著名的四大港口贸易,主要输出丝织品、瓷器、茶叶、铜器等几十种商品。到了宋代,进出口货物多大410种以上,对外港口贸易达20多处”表明北宋海外贸易国家多、规模大,超过前代;材料三“还增设专门机构管理和推广海外贸易”表明北宋设立专门机构管理;材料三“获利最厚,所得动以百万计”表明北宋海外贸易成为政府的重要收入来源。
故答案为:(1)变化概况:从西汉至南宋,全国人口户数不断增长;北方户数整体呈下降趋势;南方户数呈显著上升趋势;北宋时期,南方户数超过了北方。
(2)发展趋势:从唐朝中期开始我国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到南宋时最后完成。原因:北方战乱,南方相对和平安定;北方人口南迁,给南方带来大量劳动力和先进的技术。
(3)市舶司;特点:海外贸易的国家多、规模大,超过前代;海外贸易成为政府的重要收入来源;设立专门机构管理。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经济重心南移和北宋海外贸易的相关知识,要求具备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表格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1 / 1(
…………○…………外…………○…………装…………○…………订…………○…………线…………○…………
) (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 (
…………○…………内…………○…………装…………○…………订…………○…………线…………○…………
)
登陆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农村学校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社会法治期中联考试卷(历社部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
1.(2021七下·吴兴期中)从安条克到巴格达的旅途中,马可·波罗最有可能见到的景观是( )
A. 鹅毛大雪随风飘舞 B. 黄沙漫漫驼队成行
C. 高架竹屋悬地而起 D. 黑人大跳草裙舞蹈
2.(2021七下·吴兴期中)生活在“南美洲脊梁”山区中的居民所属人种是( )
A. 白种人 B. 黄种人 C. 黑种人 D. 棕色人
3.(2021七下·吴兴期中)安第斯山中段地带是南美洲古代文明的发祥地,古代居民在这里创造了( )
A. 玛雅文明 B. 两河文明 C. 印度河文明 D. 印加文明
4.(2021七下·吴兴期中)读下图可知,沿北回归线的甲乙两地气候类型差异显著,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 地形地势 B. 纬度因素 C. 季风影响 D. 海陆位置
(2021七下·吴兴期中)家住平原、与山为邻、傍水而居、草原人家、干旱的宝地向我们展示了各具特色的区域生活场景。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5.下列对世界典型区域的生产特色概括准确的是( )
A. 安第斯山区——机械化农业 B. 瑞士——旅游和滑雪胜地
C. 意大利威尼斯——耕海牧渔 D. 大洋洲草原——马赛人迁徙
6.各具特色的区域生活启示我们( )
①要积极利用改造自然环境 ②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③自然环境环境没有优劣之分 ④要因地制宜,遵循自然规律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2021七下·吴兴期中)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7.与B国相符合的气候类型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8.中东地区是目前世界上石油储量最大、生产和输出石油最多的地区。中东石油分布最集中的地区是( )
A. A地区 B. B地区 C. C地区 D. D地区
9.(2021七下·吴兴期中)同学们在课堂上根据澳大利亚地形图,沿南回归线,自西向东画澳大利亚大陆地形剖面形状简图,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2021七下·吴兴期中)诗歌是情感的凝练,是社会生活的反映。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0.唐朝诗人徐来军在《调笑令》中写道:“翻倒,翻倒,喝得醉来吐掉,转来转去自行,千匝万匝未停。未停?未停?禾苗待我灌醉。”诗歌中描绘的生产工具是( )
A. B. C. D.
11.杜甫(712-770)在《垂老别》中写到:“万国尽征戍,烽火被冈峦。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造成诗句中所描述社会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 藩镇割据 B. 安史之乱 C. 黄巢起义 D. 五代十国
12.(2021七下·吴兴期中)有人曾用1个中心,2个端点,4段沟渠和沟通5大水系,对隋朝大运河的基本概况做出小结,其中5大水系不包括的是( )
A. 钱塘江 B. 长江 C. 黄河 D. 闽江
13.(2021七下·吴兴期中)了解每个阶段的历史特征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隋唐时期最显著的阶段特征是( )
A. 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B.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C.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D. 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14.(2021七下·吴兴期中)唐朝政局可用下图表示,图中“?”处应为( )
A. 唐太宗统治前期 B. 唐太宗统治后期
C. 唐玄宗统治前期 D. 唐玄宗统治后期
15.(2021七下·吴兴期中)表明宋代商品经济发达的货币是( )
A. B. C. D.
16.(2021七下·吴兴期中)辽与北宋“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与双方这一相对和平的局面出现直接相关的皇帝是( )
A. 宋太祖 B. 宋太宗 C. 宋真宗 D. 宋高宗
17.(2021七下·吴兴期中)下面四幅政权形势图中,不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
A. B. C. D.
二、非选择题
18.(2021七下·吴兴期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21年2月初开始,一场空前寒潮席卷美国。各地接连出现暴雪、大幅降温等极端天气,农业生产将遭受重大打击。
图1 美国局部图 图2 美国中部气候图 图3 美国主要山脉图
(1)图1直接反映出美国农业的特点是( )
A.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
B.农业生产一体化
C.农业生产高度机械化
D.农业生产集约化
(2)①—⑧均为美国农业生产所具备的条件,运用所学知识,将剩余五项序号填入框图内。
(3)综合上述材料,从地形与气候角度分析美国中部受寒潮影响的成因。
19.(2021七下·吴兴期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制度建设】
【文化发展】
唐代对外文化开放具有“大出大进”的特点。所谓“大出”是指唐代文化富有魅力,广泛影响到周边国家和地区;所谓“大进”是指唐代吸收外来文化,不拘一格,兼容并蓄。
——张宏梅《试论唐代对外开放的特点及对今天的启示》
【民族交融】
唐朝实行并非屈辱而是民族友好的“和亲”政策,各族之间战事较少,和平相处、共同发展成为主流。
——摘编自施建中《中国古代史》
(1)请依次写出括号中相应的人才选拔制度或措施。
(2)运用史实来证明“大出大进”观点的合理性。
(3)材料反映了唐朝怎样的民族政策?并举两例史实加以说明。
20.(2021七下·吴兴期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古代人口户数(节选) 材料二:
材料三:广州、泉州、明州、扬州是唐朝著名的四大港口贸易,主要输出丝织品、瓷器、茶叶、铜器等几十种商品。到了宋代,进出口货物多大410种以上,对外港口贸易达20多处,还增设专门机构管理和推广海外贸易,宋高宗曾评价这一机构:获利最厚,所得动以百万计。
(1)材料一中西汉至南宋的人口户数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材料一中的变化折射出中国古代社会经济怎样的发展趋势?根据材料二,分析这一趋势发生的原因。
(3)写出材料三中“专门机构”的名称,并依据材料概括北宋海外贸易的特点。
答案解析部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
1.【答案】 B
【考点】中东石油宝库
【解析】【分析】根据题中信息可知,从安条克到巴格达的旅途中,大部分穿过了热带沙漠地区,马可·波罗最有可能见到的景观是黄沙漫漫驼队成行。其他均不可信。ACD不符合题意,B项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中东一直是长期的热点地区,冲突不断,主要原因是;中东处于两洋三洲五海之地,地理位置重要;该地区石油资源丰富,对于石油资源的争夺,一直是争夺的重点;西亚属于热带沙漠气候,炎热干燥,沙漠面积广大,年降水量短缺,缺少水源,甚至一些国家是无流国,为了争夺水源也经常发生战争;西亚是伊斯兰教、基督教和犹太教的发源地,伊斯兰教、基督教和犹太教都把耶路撒冷当作圣城。不同的宗教信仰也经常引发冲突。
2.【答案】 B
【考点】世界三大人种的特点及分布,智利——安第斯山脉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生活在“南美洲脊梁”山区中的居民是印第安人,所属人种是黄色人种。 ACD不符合题意,B项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白色人种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非洲的北部、亚洲的西部和南部及大洋洲;黄色人种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黑色人种主要分布在非洲的中部和南部、美国、巴西、印度南部。

3.【答案】 D
【考点】智利——安第斯山脉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安第斯山中段地带是南美洲古代文明的发祥地,古代居民在这里创造了印加文明。玛雅文明发源于墨西哥的东南部,两河文明在西亚的两河流域,印度河文明在印度。ABC不符合题意,D项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玛雅文明是现代分布于现今墨西哥东南部、危地马拉、洪都拉斯、萨尔瓦多和伯利兹国家的丛林文明,它与印加帝国及阿兹特克帝国并列为美洲三大文明(阿兹特克帝国与玛雅文明位于中美洲;印加帝国位于南美洲安第斯山一带),这三个文明实际上都属于印第安文明,就是说他们都是印第安人的祖先创造的文明。
4.【答案】 C
【考点】气候多样,季风显著
【解析】【分析】 读下图可知,沿北回归线的甲乙两地气候类型差异显著,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季风影响。甲地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常年炎热干燥,乙地由于受季风影响,形成了季风气候,带来了丰沛的降水。 ABD不符合题意,C项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亚洲大陆跨寒、温、热三带。气候的主要特征是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季风气候典型和大陆性显著。东亚东南半部是湿润的温带和亚热带季风区,东南亚和南亚是湿润的热带季风区。中亚、西亚和东亚内陆为干旱地区。
【答案】 5.B
6.B
【考点】智利——安第斯山脉,瑞士——阿尔卑斯山脉,威尼斯——水上都市,非洲草原——传统牧场
【解析】【点评】不同国家在选择自己的发展道路时,要根据自己生存区域的自然环境,结合本国实际,因地制宜的发展经济,实现人和自然的和谐相处。
5.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安第斯山区——垂直牧场,机械化农业应该在美国中央大平原。瑞士——旅游和滑雪胜地,正确。意大利威尼斯——水上都市,耕海牧渔是日本。大洋洲草原——现代化的牧场,马赛人迁徙是非洲的热带草原。ACD不符合题意,B项正确。
故答案为:B。
6.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各具特色的区域生活启示我们:①要积极利用改造自然环境 ②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④要因地制宜,遵循自然规律,①②④ ,正确。③自然环境环境没有优劣之分,说法错误。各地自然环境差异明显,有的地方自然条件优越,有的地方自然条件恶劣。ACD不符合题意,B项正确。
故答案为:B。
【答案】 7.B
8.A
【考点】描述气候的两大特点,中东石油宝库
【解析】【点评】西亚是目前世界上石油储量最丰富、产量最大和出口量最多的地区,有“世界石油宝库”的称号。 西亚的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波斯湾及其沿岸地区,这里的油田一般具有储量大、埋藏浅、易开采、成本低的特点。 黑海出入地中海的门户是土耳其海峡,霍尔木兹海峡是波斯湾的唯一出口,航运十分繁忙。
7.根据B国的位置看,属于地中海气候。在给出的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中,①是温带海洋性气候,②是地中海气候,③是亚热带季风气候,④是温带季风气候。因此,与B国相符合的气候类型是② ACD不符合题意,B项正确。
故答案为:B。
8.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东石油分布最集中的地区波斯湾及其沿岸地区,即图中的是A地区。BCD不符合题意,A项正确。
故答案为:A。
9.【答案】 A
【考点】澳大利亚草原——现代化牧场
【解析】【分析】根据题意, 结合澳大利亚地形图,沿南回归线,自西向东画澳大利亚大陆地形剖面形状简图,其中正确的是A图。 BCD不符合题意,A项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地形剖面图,可以直观地反映出沿剖面线地势高低起伏的变化状况和坡度大小的状况。地形剖面图的判读,首先先弄清楚该剖面是沿那条线做出来的,这个剖面是如何延伸和起伏的。

【答案】 10.C
11.B
【考点】开元盛世
【解析】【点评】(1)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筒车及学生的识图能力,要求运用所学解读题干信息。
(2)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安史之乱,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
10.根据题干“禾苗待我灌醉”可知,诗中描述的生产工具是用于灌溉的工具,即唐朝的出现的可以利用水利自动运行的筒车。
A项为汉代的播种工具耧车,不符合题意;
B项是唐朝出现的耕地工具曲辕犁,不符合题意;
C项即是诗歌中描绘的生产工具筒车,符合题意;
D项是宋代的插秧工具秧马,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万国尽征戍,烽火被冈峦。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是安史之乱时的惨状。755年,安禄山借口朝廷出现奸臣,和部将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安史之乱持续八年之久,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唐朝的国势由盛转衰。
ACD三项都不是造成诗句中所描述社会现象的主要原因,不符合题意;
B项安史之乱是造成诗句中所描述社会现象的主要原因,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2.【答案】 D
【考点】隋的兴亡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加强南北交通,便利江南粮食,布匹的北运,进而巩固隋王朝对去全国的统治。605年,隋炀帝下令开凿了大运河。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或最北点)涿郡(今北京),南至(或最南点)余杭(今杭州),全长2000多公里,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之一。大运河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四段(按由北到南的顺序);从北到南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
ABC三项都属于5大水系,不符合题意;
D项闽江不属于5大水系,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隋朝大运河的相关知识。识记掌握基础知识是解题关键。要求掌握隋朝大运河开凿的目的、大运河的河段、起始点及等知识的以及对大运河的评价。
13.【答案】 A
【考点】隋的兴亡,开元盛世,民族和睦与对外交流
【解析】【分析】隋唐时期政治稳定,国力强盛,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经济繁荣,出现了“开皇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的局面;对外交往频繁,与日本、开罗、天竺等的交往比较密切。隋唐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繁荣与开放时期。
A项繁荣与开放的时代是隋唐时期最显著的阶段特征,符合题意;
B项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阶段特征,不符合题意;
C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是明清时期的阶段特征,不符合题意;
D项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是夏商周时期的阶段特征,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隋唐时期最显著的阶段特征。隋唐时期最显著的阶段特征是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14.【答案】 C
【考点】开元盛世
【解析】【分析】观察图表可以看出,图中表现的是唐朝的建立——兴盛——灭亡的历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618年,唐朝建立,唐太宗和武则天的统治为全盛时期的到来奠定了基础。唐玄宗统治前期,达到顶峰,出现了开元盛世。在唐玄宗后期,经历了安史之乱,唐朝由盛转衰。907年,唐朝灭亡。
ABD三项所述均不符合题干主旨,不符合题意;
C项唐玄宗统治前期是题干图中“?”处应填的内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开元盛世,要求运用所学解读图示信息。
15.【答案】 D
【考点】经济重心的南移
【解析】【分析】宋代的商品经济出现了空前的繁荣,特别是城市商业的发展,促进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的出现,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的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ABC三项都不是表明宋代商品经济发达的货币,不符合题意;
D项交子表明宋代商品经济发达,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交子的出现及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需要掌握北宋前期的商品经济发展状况。
16.【答案】 C
【考点】北宋与辽、西夏并列
【解析】【分析】宋真宗时(1004年),辽大举进攻北宋,宰相寇准力劝宋真宗来到澶州城,宋军士气大振,打退辽军。第二年辽宋议和,辽朝退兵,宋朝给辽岁币,史称澶渊之盟。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和平局面。
ABD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项宋真宗是与辽与北宋相对和平的局面出现直接相关的皇帝,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澶渊之盟的相关知识。解答本题需要准确识记澶渊之盟的史实。
17.【答案】 D
【考点】北宋与辽、西夏并列,南宋与金的和战
【解析】【分析】金先灭辽后,又于1127年灭北宋,而南宋是在北宋灭亡后由北宋皇族赵构建立的,故南宋与辽不可能同时并立存在。
ABC三项都符合历史事实,不符合题意;
D项示意图不符合历史事实,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辽、北宋、西夏、金、南宋的建立与并立关系及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辽、北宋、西夏、金、南宋的建立与并立关系。
二、非选择题
18.【答案】 (1)A
(2)左④⑧;中⑤;右⑥①(⑥在上①在下)。
(3)地形角度:美国地势两边高,中间低。中部大平原致使来自北冰洋的寒潮长驱直入;气候角度:美国气候属于温带大陆气候,今年冬季特别寒冷,多风雪天气,寒潮对中部平原地区影响大。
【考点】美国中部平原
【解析】【分析】(1)、根据图一可知,美国的农业集中分布在某区域只生产一种或几种农作物,进行专业化生产。因此,图1直接反映出美国农业的特点是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BCD不符合题意,A项正确。
故答案为:A。
(2)、根据题意,①—⑧均为美国农业生产所具备的条件,运用所学知识,将剩余五项序号填入框图内。结合美国的优越自然条件,现代化的经营管理,农业生产产量高。生产的粮食大部分用于销售,商品率高,加上地广人稀,必须依靠机械来完成,机械化水平高,农业生产效率高。
故答案为:左④⑧;中⑤;右⑥①(⑥在上①在下)。
(3)、根据题意分析可知,美国的地形是分东中西三部分。从地形角度分析:美国地势两边高,中间低。中部大平原致使来自北冰洋的寒潮长驱直入;从气候角度分析:美国气候属于温带大陆气候,今年冬季特别寒冷,多风雪天气,寒潮对中部平原地区影响大。
【点评】由于所有的山脉都是南北或近似南北走向,故从太平洋来的湿润空气仅达西部沿海地区;从北冰洋来的冷空气可以经过中部平原长驱南下;从热带大西洋吹来的湿润空气也可以经过中部平原深入到北部,故北美洲的气候很不稳定,冬季时而寒冷,时而解冻,墨西哥湾沿岸的亚热带地区,冬季也会发生严寒和下雪的现象。
19.【答案】 (1)隋文帝:废除前朝选官制度,注重考查人才的学识,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隋炀帝:创立进士科;武则天:创立殿试制度;北宋: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进士不仅授官从优,而且升迁迅速。
(2)“大出”:鉴真东渡日本,传播唐朝文化;各国遣唐使和留学生到唐朝学习中国文化,仿唐建立政治制度、建筑风格等。“大进”:玄奘西行求取佛经,吸收外来文化;朝鲜半岛音乐传入中国,对唐朝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影响。
(3)开明的民族政策;文成公主入藏和亲;赞普尺带珠丹迎娶金城公主;唐穆宗时,唐蕃订立盟约,并专门刻“唐蕃会盟碑”,表示世代友好。
【考点】科举制的创立,民族和睦与对外交流
【解析】【分析】(1)隋文帝即位后,废除了前朝的选官制度,注重考查人才的学识,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武则天统治时期,打击敌对的官僚贵族,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亲自面试考生,不拘一格选拔人才,扩大了统治基础。宋初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进士不仅授官从优,而且升迁迅速。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根据材料“大出”是指唐代文化富有魅力,广泛影响到周边国家和地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日本派遣唐使来华学习唐朝文化;鉴真东渡日本,传播唐朝文化;日本仿照唐朝制度模式进行大化改新等。根据材料“大进”是指唐代吸收外来文化,不拘一格,兼容并蓄,联系所学知识,阿拉伯帝国的风俗习惯、朝鲜半岛的音乐传入中国,对唐朝文化的发展产生影响;玄奘西行求取佛经,吸收外域文化等。
(3)材料三“唐朝实行并非屈辱而是民族友好的‘和亲’政策,各族之间战事较少,和平相处、共同发展成为主流。”告诉我们唐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使各民族和平相处,共同发展,中华文明进入新的发展高峰。史实有7世纪时,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了松赞干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8世纪初,唐朝又将金城公主嫁到吐蕃,唐与吐蕃的关系日益密切,已经“和同为一家”。
故答案为:(1)隋文帝:废除前朝选官制度,注重考查人才的学识,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隋炀帝:创立进士科;武则天:创立殿试制度;北宋: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进士不仅授官从优,而且升迁迅速。
(2)“大出”:鉴真东渡日本,传播唐朝文化;各国遣唐使和留学生到唐朝学习中国文化,仿唐建立政治制度、建筑风格等。“大进”:玄奘西行求取佛经,吸收外来文化;朝鲜半岛音乐传入中国,对唐朝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影响。
(3)开明的民族政策;文成公主入藏和亲;赞普尺带珠丹迎娶金城公主;唐穆宗时,唐蕃订立盟约,并专门刻“唐蕃会盟碑”,表示世代友好。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科举制、唐朝的对外关系和民族关系,要求具备材料分析理解与知识运用的能力。
20.【答案】 (1)变化概况:从西汉至南宋,全国人口户数不断增长;北方户数整体呈下降趋势;南方户数呈显著上升趋势;北宋时期,南方户数超过了北方。发展趋势:从唐朝中期开始我国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到南宋时最后完成。
(2)原因:北方战乱,南方相对和平安定;北方人口南迁,给南方带来大量劳动力和先进的技术。
(3)市舶司;特点:海外贸易的国家多、规模大,超过前代;海外贸易成为政府的重要收入来源;设立专门机构管理。
【考点】经济重心的南移
【解析】【分析】(1)依据表格信息可知,从西汉到唐代,北方人口多于南方,宋代,南方人口超过北方;由此可见,南方人口占全国人口比例不断上升,北方人口占全国人口比例不断下降,南方人口逐渐超过北方。
(2)材料一中的变化反映了我国的经济重心从北方转移到南方,到南宋时最后完成。这一趋势发生的原因:北方人口大批南迁,带来大批的劳动力和生产技术;宋代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南方经济繁荣,人口增加。
(3)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宋代专门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市舶司。材料三“广州、泉州、明州、扬州是唐朝著名的四大港口贸易,主要输出丝织品、瓷器、茶叶、铜器等几十种商品。到了宋代,进出口货物多大410种以上,对外港口贸易达20多处”表明北宋海外贸易国家多、规模大,超过前代;材料三“还增设专门机构管理和推广海外贸易”表明北宋设立专门机构管理;材料三“获利最厚,所得动以百万计”表明北宋海外贸易成为政府的重要收入来源。
故答案为:(1)变化概况:从西汉至南宋,全国人口户数不断增长;北方户数整体呈下降趋势;南方户数呈显著上升趋势;北宋时期,南方户数超过了北方。
(2)发展趋势:从唐朝中期开始我国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到南宋时最后完成。原因:北方战乱,南方相对和平安定;北方人口南迁,给南方带来大量劳动力和先进的技术。
(3)市舶司;特点:海外贸易的国家多、规模大,超过前代;海外贸易成为政府的重要收入来源;设立专门机构管理。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经济重心南移和北宋海外贸易的相关知识,要求具备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表格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