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用不同的物体来测量》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一年级《科学》第二单元第4课.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巩固用“拃”进行测量; 学习测量物体的长度; 会用不同的物体进行测量; 过程与方法: 用正方体小块、铅笔准确测出课桌的长。 记录用不同物体测量课桌长度的结果。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学习态度。 培养学生乐于小组合作探究学习。 教学重点 会用标准长度的物体进行测量。 教学准备: 小棒、吸管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个毛绒玩具,你认识它们吗? 学生回答。(一个是小猪佩奇,还有一个是猪猪侠) 师:“观察一下,你能比出它们的大小吗?” (通过观察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玩的毛绒玩具,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用不同的物体来测量》(教师板书) 二、用不同物体测量 那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比出他、它们的大小的呢?谁愿意上台来给大家演示一下? 学生演示,师板书: 用手拃 用尺子量 用眼睛看 …… 2、师:“同学们,你们真棒呀!刚才大家用自己的方法比出这两个毛绒玩具这个大、这个小,那谁再来说一说,在使用这些物品测量,都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比如:要先确定起点…… (适时对学生进行表扬引导,激发学生想要自己动手测量的欲望) 学生汇报 3、教师小结: 在测量或比较一个物体的大小时,首先要确定测量的起点,2、如果用手拃,那么测完一拃后,第二拃一些定要和第一拃指尖紧紧相连。如果用铅笔或橡皮测量,那么每测完一次,一定要用铅笔做一个记号,再继续测量。 教师边说边演示。(目的是让一年级学生看的更清楚,避免在后面的测量中出现误差) 刚才,我们一起比较了两个毛绒玩具的大小。在生活中,我们还可以用我们身边的物品去测量课桌的长度、门的高度、床的长度…… 4、接下来,请同学们利用我们桌子上的小正方体和铅笔,根据刚才老师讲的测量方法测一测你课桌的边长和科学书的边长。 在测之前老师要要提几点要求: 四人小组,分工合作; 在测量时,小声讨论; 一边测量,一边填写。 接下来,老师讲解一下记录表: cè测 liàng量 jié结 guǒ果 -46355-825500-46355-825500 被测物体 测量物体 数量 38100012192000 10477516002000 学生测量,教师巡视 学生汇报表格 教师在黑板上填写学生的实验数据 (在学生活动之前明确活动要求,提高学生活动的效率) 5、我们来看一看,用小正飞块测课桌的长度,大约是( )个,用正方体小块测科学书的长度,大约需要( )个,通过这些的实验数字,想一想我们的测量结果有哪些不同? 学生汇报 教师小结:使用相同的物体测量,测量的差别较小,因为单位长度是一样的。 三、拓展延伸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同一个物体可以用不同的物体测量,比如课桌的长度,我们可以用小正方体测量、也可以用铅笔测量、也可以用手测量它的长度,想一想用物体和用手测量,哪个更准确? 学生回答 教师小结:用不同的物体测量同一个物体,例如用小正方体测量课桌的长度,它的测量单位是相同的,测得的结果也比较准确。而用手测量,因为每个人的手掌大小不一样,测得的结果也不准确。 课堂总结 其实,测量一个物体的长短,用尺子进行测量是最准确的,后面几节课,我们再来研究如何用尺子来进行测量。 板书设计: 用不同的物体来测量 各种测量的方法 用手拃 用眼睛看 用铅笔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