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八课第一框《生命可以永恒吗》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了解生命发展的自然规律,懂得生命来之不易,生命是独特的、不可逆的和短暂的;进一步认识自己,培养全面、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担当起自己的使命,为国家、为社会创造更多价值,作出更大贡献。教学重难点:生命有接续、寻找生命的意义。教学过程:教学阶段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意图与建议导入新课名言警句导入问题:这些名言警句都与什么有关?问题:同学们,我们能长生不老永远活着吗?我们该如何看待生命?生命到底能不能永恒?怎样让我们的生命过得更有意义和价值?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一起开启今天的学习之旅。结合经典故事,思考问题。回答问题。引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环节一:认识生命寻规律【探究与分享】“我”的生命历程展示三组资料信息:孕育前、胎儿期、出生后我们生命可能会遇到的危险和困难【说一说】密码解锁问题:你在设置手机密码时会采用什么形式的密码?哪种更安全?为什么?【计算与感知】变化的背后展示两组关于年龄和寿命的材料,引导学生思考:1.算一算:77.3-12=100-12=2.结合材料,说说生命有什么特点?【名言赏析】展示罗曼?罗兰的名言,启发学生谈谈对这句话的认识。【探究与分享】寻规律展示生命发展历程的图片有同学说,生命短暂又不可逆,那我不想长大了。你怎么看?【教师总结】生命来之不易,是独特的、短暂的、不可逆的,发展有其自然规律,也就是说生命有时尽。那么,我们该用什么态度来面对?珍爱生命,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奋斗和奉献之中。结合三组资料说自己的感受。结合实际思考并回答问题。计算和比较数据的大小和差距,思考生命的特点。读名言析其义,谈认识。思考问题,找寻生命发展规律。结合我们自身在成长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让学生能真切的体会和感受到生命的来之不易。通过手机设置密码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认识指纹的重要性。生活情境既利于激发学生兴趣,又能促进教学活动的开展。通过数据的比较,知道生命短暂又宝贵,让学生知道要珍惜时间。借助经典名言增强理解,同时也能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从一系列问题活动中探求并寻找关于生命发展的规律。环节二:寻根问祖珍爱生命课前布置学生完成三选一的活动:1.介绍自己姓氏的由来。2.介绍同姓氏里的名人。3.仿照教材第93页《孔子世家谱》制作自己的家族图谱。【展示学生作品】整理并将学生完成的三选一作业,选出几张有代表性的,在征得学生同意后用于课堂教学活动中。【创设活动】绘家谱读信息【总结】一代又一代的个体生命实现了人类生命的接续。【探究与分享】感知不一样的我展示“我”在不同的“我们”中的角色和身份。【教师总结】生命的接续,使得每个人的生命不仅仅是“我”的生命,还是“我们”的生命。【创设活动】探名人晓使命优秀作业展示:李姓名人之李冰、李白生活的朝代、主要功绩诗歌(文学)、水利(科学技术)属于精神文明成果。【总结】在生命的接续中,人类生命不断发展,也在精神上不断继承和创造人类的文明成果。课前完成家谱绘制。课堂上和老师一起制作家谱,并研读信息。学生思考问题谈认识课前完成姓氏名人的介绍。提高和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结合学生制作的资源,既引导学生重视作业的质量,也让学生有成就感。结合学生实际(班级-年级-学校-区-市-国-民族),引导学生思考,“我”在社会关系中的生命接续。联系实际,了解自己姓氏的名人,使命感和责任感随之产生,升华情感。环节三:走近传统感受文化【探究与分享】问题:精神文明成果有哪些?展示相关图片:传统习俗、技艺、传统思想(和合思想)、中华民族精神。习近平总书记阐述伟大抗疫精神的相关视频。问题:我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为什么能取得阶段性胜利?了解中华民族精神,尤其是抗疫精神对抗疫取得阶段性胜利的重要作用。贴近生活实际,感受优秀精神文明成果的魅力,增强文化自信、民族自豪感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环节四:我的生命我做主【讨论分享】1.要想延长身体的生命,我们可以做些什么?2.要提升精神生命,我们应该怎么做?【教师总结】我们可以通过合理膳食和锻炼来延长身体生命的长度,还可以帮助他人奉献社会来丰富精神生命的厚度,做一个有责任感有担当的人。讨论并分享。从学生实际出发,实现理论与实际的统一,提升生命的内涵和价值。第八课第二框《敬畏生命》教学设计教学目标:通过对有关生命新闻热点的讲述,分析归纳出生命是脆弱的、坚强的;明确生命的价值高于一切;感悟生命之间的休戚与共,理解自己的生命和他人的生命同等重要。教学重难点:理解自己的生命和他人的生命同等重要,培养敬畏生命的情感。教学过程:教学阶段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意图与建议导入新课【图片分析】《全国人民哀悼活动》问题:为什么我们要对新冠疫情中逝去的同胞进行默哀?【教师总结】“敬”是严肃、认真的意思,还指做事严肃,免犯错误;“畏”指谨慎、不懈怠。敬畏是在面对权威、庄严或崇高事物时所产生的情绪,带有恐惧、尊敬及惊奇的感受,它是对一切神圣事物的态度。让我们怀着对生命的敬畏之情来学习《敬畏生命》。学生观看、思考问题。引领学生明白,我们对生命要有一种敬畏的情怀。环节一:生命至上【探究与分享】截至2020年12月14日,全球因新冠肺炎死亡病例已超过160万。问题:看到这些数据,你会想到用哪些词来形容生命?【图片分析】各地积极防疫照片。问题:当人们万众一心,为挽救生命而努力,为守护生命而拼搏,为悼念生命而默哀……我们又会对生命有什么样的体会呢?【教师总结】生命是脆弱的、艰难的;生命也是坚强的、有力量的,生命是崇高的、神圣的。我们要对生命有一种敬畏的情怀。【图片展示】央视新闻报道:一场疫情,每一位医务工作者都以“救死扶伤”为天职,不顾自身安危,长时间奋战在抗疫一线,与死神赛跑,与病魔搏斗,一次次在生死边缘抢回一位又一位的危重患者。在危难之时,大家都团结一心,众志成城,都怀着“绝不抛弃,决不放弃”的决心,尊重敬畏每一个生命。问题:看了上述报道,你对生命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教师总结】护佑每一个生命,悉心救治每一个患者,让我们每个人都感受到了祖国大家庭的温暖。同时,我们也认识到每个人的生命都是宝贵的,每个人的生命都比金钱、权势等更重要。在这些外在的东西面前,生命的价值高于一切。【图片分析】最美的逆行问题:不顾自身危险去救他人是不爱惜自己生命的表现吗?【教师总结】生命至上,并不意味着只看到自己生命的重要性,我们也必须承认别人的生命同样重要。学生聆听材料并分析,尝试多角度、多层面回答。学生观看材料,并小组交流思考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学生思考PPT呈现的材料,联系生命的话题,对老师提出的问题畅所欲言。以热点新闻作为背景材料,贴近学生的生活、贴近学生的实际,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聚焦“社会热点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锻炼学生观察社会、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对抗疫情况做介绍,有利于学生从感性上理解祖国大家庭的温暖。深入理解生命至上。环节二:休戚与共【展示】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图片分析】问题:个人的生命与他人的生命存在联系吗?展示观点,请同学们谈谈是否认同。【创设活动】寻找身边最美的人1.谈一谈:“我”做过哪些敬畏生命的事情?2.评一评:“我”身边有哪些人做到了敬畏生命呢?3.从这些事件中,我们总结了哪些敬畏生命的做法呢?【展示材料】中国的上半场世界的下半场【教师总结】我们要从对自已生命的珍惜走向对他人生命的关怀,谨慎地对待生命关系、处理生命问题。【图片分析】问题:生活中有哪些漠视生命的现象?【教师总结】我们只有不漠视自己的生命,也不漠视他人的生命,谨慎地对待生命关系、处理生命问题,才会尊重、关注、关怀、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展示材料】最美逆行者问题:从他们身上我们学到了什么?反思自身的行为,是否做到了珍视生命?为创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青少年应该怎么做?【教师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认识到了生命是脆弱的、艰难的;生命是坚强的、有力量的;生命是崇高的,生命的价值高于一切。每个人都要与他人共同生活,所以我们要自觉珍爱他人的生命,谨慎地对待生命关系、处理生命问题,努力走向道德生活。学生小组内讨论问题,派代表阐述观点。其它小组学生补充完善。学生谈一谈、评一评。学生小组内讨论,完成问题的探究,派一个学生代表小组阐述。其它小组学生评价和补充。以学生所见、所闻为切入点,总结敬畏生命的做法。明确要用行动践行生命的力量,敬畏生命。从模范人物身上汲取力量,学会珍视自已和他人的生命,反思自身不足,感悟生命的来之不易,珍视生命。8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