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专题三:我国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一、时政背景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增强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前瞻性,继续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着力扩大国内需求,着力加强自主创新和节能减排,着力深化改革开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
(一)积极的财政政策
作为宏观调控中与货币政策并列的两大手段之一,我国财政政策将在2012年继续锁定“积极”这一关键词。专家表示,在2012年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求进”的总基调下,财政政策虽然同样为“积极”,但其中含义已有微妙变化。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12年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要继续完善结构性减税政策,加大民生领域投入,积极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严格财政收支管理,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
令人关注的是,对我国2012年财政政策,会议提出了“结构性减税”内容。结构性减税实际上是与调结构、转方式一脉相承的,近几年我国财政收入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结构性减税的时机已经到来,通过税制的调整与完善,可以为服务业、小微型企业等减负,以此促进经济的转型。
1、财政收入政策——“五税”改革依次推进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12年要推进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和房产税改革试点,合理调整消费税范围和税率结构,全面改革资源税制度,研究推进环境保护税改革。
(1)推进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从2012年元旦起,上海市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将开展深化增值税改革试点。财政部财科所所长贾康认为,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减少重复纳税,将促进服务业发展,并吸引更多百姓消费,进一步拉动内需。
(2)推进房产税改革试点。2012年将稳步推进房产税改革试点,并进一步研究制定房产保有、交易环节的税收改革方案。
(3)调整消费税范围和税率结构也将是2012年的税改重点。对此,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高强表示,必须实行有利于转变发展方式的税收政策,鼓励居民扩大消费。要合理调整消费税征收范围,根据实际情况对税率做出或升或降的调整。
(4)全面改革资源税制度,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内在要求。中国社科院财贸所税收研究室主任张斌认为,资源税改革是完整的资源价格形成机制改革的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将限制对资源的过度使用,促进节能减排。
(5)节能减排的严峻形势,呼唤着环境保护税及早出台。
以往积极的财政政策主要依靠增加政府支出和扩大公共投资,这种“粗放型”扩张对于经济结构的负面作用已经凸显。2012年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一个最大改变是,财政上的扩张力度将有所控制,结构性减税将在一定程度上取代增支,成为积极财政政策的主要载体。
2、财政支出政策
在财政支出安排上,应继续加大民生领域投入,落实好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减轻中低收入者负担,提升居民消费信心。同时,坚决压缩一般性支出,努力降低行政成本,继续从严控制党政机关办公楼等楼堂馆所建设和“三公”支出等。
财政部部长谢旭人指出,今后一个时期要优化政府公共投资结构,积极引导民间投资,把投资与增加就业、改善民生有机结合起来,大力促进服务业和中小企业发展。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将成为2012年积极财政政策的重点投资领域。
(二)稳健的货币政策
中国的货币政策将在“稳健”的主基调下,突出“预调微调、有扶有控”两大特点,着力引导和促进信贷结构优化,支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继续深化金融改革,加快金融市场发展,加强和改进外汇管理,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
2011年第四季度,随着欧债危机不断发酵、世界经济增长放缓,我国资本流入明显减速,10月份外汇占款出现近4年来首次负增长,欧债危机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也可能不断显现。在这种情形下,央行果断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是近3年来存准率首次下调。
1、总量稳健
货币供应量和信贷增长,基本与名义经济增长适应,最多略高1-2个点。就可以保障经济增长对资金的需求而且这也有利于抑制和控制物价,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
2、结构稳健
在总量政策确定以后,2012年将仍然实行季度和月度相对均衡的信贷增长,同时,更加强调优化结构或信贷的结构调整。结构调整的含义是稳定和减少房地产信贷,增加其他产业信贷。信贷将更多投向新型产业,能够转变发展方式的产业。
3、汇率稳健
2012年的汇率政策,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提法是“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
二、涉及知识
【经济常识】
消费的相关知识;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财政相关知识;中央银行的特点和职能;银行利率的计算公式;宏观调控的目标、必要性和主要手段;汇率的升高与降低。
【政治常识】
政治与经济的关系,正确政治领导的重要性;国家职能与国家性质的关系;坚持党的领导的重要性;坚持和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哲学常识】
1、唯物论:
(1)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
(2)尊重客观规律性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统一。
2、辩证法:
(1)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因果联系、整体和部分。
(2)世界是变化发展的。我们要用发展的观点观察和处理好经济工作。
(3)矛盾的观点:矛盾的基本属性。矛盾特殊性原理。主次矛盾辩证关系原理。矛盾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原理。
3、认识论:(1)实践和认识的关系。(2)认识是不断深化的过程。
三、命题角度
(一)选择题
围绕利率、汇率、税率的变化出选择题。利率计算可以出计算题。
(二)主观性试题
1、经济常识
选择具体的某一项宏观调控措施,考查采取这一政策的经济依据及理论原因,并能对政策的效果做出正确推论。
2、政治常识
围绕政府的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开门立法、听取公众意见等举措,考查国家职能、国家性质、政府建设目标、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等内容。
3、哲学常识
结合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措施,提供具体的材料,考查材料中蕴含的哲学道理。
四、【试题举例】
单项选择题
宝山一模第5题 崇明一模11题 黄浦一模10题
不定项选择题
黄浦一模27题
简答题
宝山一模31题 长宁一模33题 崇明一模32题 虹口一模33题 金山一模32题
卢湾一模33题 静安一模31题
分析说明题
卢湾一模35题、静安一模35题、崇明一模37题
(奉贤区提供)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