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导学案:专题6 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第三定律word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2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导学案:专题6 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第三定律word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2年高考一轮复习专题6 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第三定律
考点梳理
一、牛顿第一定律
1.内容: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
2.意义
(1)指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即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2)指出了一切物体都有惯性,因此牛顿第一定律又称为惯性定律.
3.惯性
(1)定义:物体具有保持原来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
(2)量度: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质量大的物体惯性大,质量小的物体惯性小.
(3)普遍性: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一切物体都有惯性,与物体的运动情况和受力情况无关.
误区提醒 1.物体运动状态改变了,误认为惯性消失了.2.速度越大,误认为惯性越大.3.误认为惯性和惯性定律是一回事.
二、牛顿第三定律
1.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总是相互的,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了力,另一个物体一定同时对这个物体施加了力.力是物体与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物体间相互作用的这一对力通常叫做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2.内容: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方法提炼
1.作用力、反作用力和一对平衡力的区别主要在于:一对平衡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而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作用在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上.
2.判断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时,若为的关系,则为相互作用力;若为→←的关系则为平衡力.
[考点分析]
考点一 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与应用
1.明确了惯性的概念
牛顿第一定律揭示了物体所具有的一个重要属性——惯性,即物体总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
2.揭示了力的本质
牛顿第一定律对力的本质进行了定义: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物体的运动并不需要力来维持.
3.揭示了不受力作用时物体的运动状态
牛顿第一定律描述的只是一种理想状态,而实际中不受外力作用的物体是不存在的,当物体受外力但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时,其运动效果跟不受外力作用时相同,物体都将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不变.
考点二 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与应用
1.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三同、三异、三无关”
(1)“三同”:①大小相同;②性质相同;③变化情况相同.
(2)“三异”:①方向不同;②受力物体不同;③产生效果不同.
(3)“三无关”:①与物体的种类无关;②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③与物体是否和其他物体存在相互作用无关.
2.相互作用力与平衡力的比较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一对平衡力
不 同
点 受力物体 作用在两个相互作用的物体上 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依赖关系 同时产生、同时消失 不一定同时产生、同时消失
叠加性 两力作用效果不可抵消,不可叠加,不可求合力 两力作用效果可相互抵消,可叠加,可求合力,合力为零
力的性质 一定是同性质的力 性质不一定相同
相同点 大小、方向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题型训练]
一.选择题(共18小题)
1.(2021?浙江二模)大型油罐车内的油在运输过程中极易发生涌动(如图1),为了防止油涌动导致车体重心急剧变化的危害,在油罐车内部设置了一些固定挡板(如图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油罐车匀速向左拐弯时,油罐内的油将涌动到油罐的右侧
B.油罐车在设置挡板后,减小了油的惯性,使油不容易发生涌动
C.油罐车在匀速前进的过程中突然刹车,挡板可以减弱油向前剧烈涌动
D.油罐车在平直道路上匀速前进时,即使没有挡油板油也几乎不会涌动
2.(2021?宝山区二模)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是(  )
A.加速度 B.力 C.能量 D.惯性
3.(2020?上海模拟)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被踢出的冰块,在水平冰面上继续受到脚的作用向前运动
B.急速前进的自行车紧急刹车,车上的人向前倾,是由于受自行车向前冲力的作用
C.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越大,惯性越大
D.同一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和匀速圆周运动时,惯性一样大
4.(2020?上海模拟)以下关于惯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的速度越大,惯性越大
B.一辆汽车静止时没有惯性,运动后产生惯性
C.汽车紧急制动可以改变其惯性的大小
D.静止的比赛用铅球的惯性比高速飞行的步枪子弹的惯性大
5.(2020?青浦区二模)物理学是一门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学科,很多定律是可以通过实验进行验证的。下列定律中不可以通过实验直接验证的是(  )
A.牛顿第一定律 B.牛顿第二定律
C.万有引力定律 D.玻意耳定律
6.(2020?江苏二模)汉代著作《尚书纬?考灵曜》中所论述的“地恒动不止,而人不知”,对应于现在物理学的观点是(  )
A.物体具有惯性
B.物体运动具有相对性
C.任何物体都受到重力作用
D.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7.(2020?台州模拟)亚里士多德在其著作《物理学》中提到:一切物体都具有某种“自然本性”,物体由其“自然本性”决定的运动称之为“自然运动”,而物体受到推、拉、提、举等作用后的非“自然运动”称之为“受迫运动”。伽利略、笛卡尔、牛顿等人批判地继承了亚里士多德的这些说法。牛顿认为一切物体都具有的“自然本性”是惯性。下列关于“惯性”和“运动”的说法不符合牛顿观点的是(  )
A.作用在物体上的力,是使物体做“受迫运动”的原因
B.一切物体的“自然运动”都是速度不变的运动
C.竖直上抛的物体,因为有惯性,其速度只能连续变化,而不能突变
D.静止放入转盘上的物体向桌子边缘滑去,是由于物体受到向外的力大于转盘给物体的摩擦力
8.(2020?广元一模)如图所示,一个劈形物体A,各面均光滑,放在固定的斜面上,上表面呈水平,在水平面上放一个小球B,劈形物体从静止开始释放,则小球在碰到斜面前的运动轨迹是(  )
A.沿斜面向下的直线 B.竖直向下的直线
C.无规则曲线 D.抛物线
9.(2019?江夏区校级模拟)如图所示,如果锤头的手柄松了,用手柄的下端撞击石头或树墩,锤头由于惯性继续向下运动,这样锤头就被套紧了,用尺子快速击打下面的棋子,下面的棋子飞出,上面的棋子却没有飞出,而是落下来了。对这两个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
A.锤头有惯性,锤柄没有惯性
B.用力越大,锤头向下运动越快,锤头受到的惯性力越大
C.上面的棋子没有飞出,是因为没有惯性,上面的棋子落了下来,是因为惯性
D.下面的棋子离开尺子继续飞行时利用了惯性
10.(2021?福田区校级模拟)如图所示,体重计能显示人的体重,利用了“人静止时对体重计的压力等于人的重力”这一结论。对这一结论,以下推理证明哪个正确(  )
A.人静止时,压力与重力是同一个力,所以,压力等于重力
B.人静止时,压力与重力是平衡力,所以,压力与重力大小相等
C.人静止时,支持力与重力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故等大反向;又支持力与压力是平衡力,故等大反向;所以,压力等于重力
D.人静止时,支持力与压力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故等大反向;又支持力与重力是平衡力,故等大反向;所以,压力等于重力
11.(2021?青羊区校级模拟)跳绳运动是众人在一根环摆的绳中做各种跳跃动作的运动游戏。如图所示,运动员在跳绳的过程中(  )
A.运动员向上运动的原因是运动员受到地面的支持力大于运动员给地面的压力
B.运动员下蹲时,他对地面的压力不变
C.运动员受到地面的支持力等于他对地面的压力
D.运动员离开地面向上运动的是因为他受到向上的冲力作用
12.(2020?西湖区校级模拟)以下对课本中的图片描述正确的是(  )
A.图甲中是在静止状态下用传感器探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加速状态不行
B.图乙中运动员顶球时,运动员对球的力与球本身重力大小是相等的
C.图丙中电梯加速上升,此时人对体重计的压力大于体重计对他的支持力
D.图丁中汽车车轮受到的摩擦力与地面受到的摩擦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13.(2020?东阳市模拟)新华社西昌3月10日电“芯级箭体直径9.5米级、近地轨道运载能力50吨至140吨、奔月转移轨道运载能力15吨至50吨、奔火(火星)转移轨道运载能力12吨至44吨……”这是我国重型运载火箭长征九号研制中的一系列指标,已取得阶段性成果,预计将于2030年前后实现首飞。火箭点火升空,燃料连续燃烧的燃气以很大的速度从火箭喷口喷出,火箭获得推力。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
A.喷出的燃气对周围空气的挤压力就是火箭获得的推力
B.因为喷出的燃气挤压空气,所以空气对燃气的反作用力就是火箭获得的推力
C.燃气被喷出瞬间,火箭对燃气的作用力就是火箭获得的推力
D.燃气被喷出瞬间,燃气对火箭的反作用力就是火箭获得的推力
14.(2019?西夏区校级学业考试)粗糙的水平地面上有一只木箱,现用一水平力拉木箱匀速前进,则(  )
A.拉力与地面对木箱的摩擦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B.木箱对地面的压力与地面对木箱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C.木箱对地面的压力与地面对木箱的支持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D.木箱对地面的压力与木箱受到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15.(2019?南充一模)身高和质量完全相同的两人穿同样的鞋在同一水平地面上通过一轻杆进行顶牛比赛,企图迫使对方后退。设甲、乙对杆的推力分别为F1、F2.甲、乙两人身体因前倾而偏离竖直方向的夹角分别为α1、α2,倾角α越大,此刻人手和杆的端点位置就越低,如图所示,若甲获胜,则(  )
A.F1=F2α1>α2 B.F1>F2α1=α2
C.F1=F2α1<α2 D.F1>F2α1>α2
16.(2019?咸阳二模)《墨经》是先秦墨家的代表作,“力,刑(形)之所以奋也”是书中对力的描述,其释义为:
“力是使物体由静而动,动而愈速或由下而上的原因”,这与1000多年后牛顿经典力学的观点基本一致。关于对此描述的认识,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B.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C.物体速度的变化量跟力成正比
D.物体不受力将保持静止状态
17.(2019?无锡学业考试)春秋末年齐国人的著作《考工记》中有“马力既竭,辀犹能一取焉”,意思是马对车不施加拉力了,车还能继续向前运动。这是关于惯性的最早记述。下列关于惯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车只在运动时才具有惯性
B.撤去拉力后车的惯性大小不变
C.拉力可以改变车的惯性
D.车运动越快惯性越大
18.(2020秋?泉州期末)伽利略根据理想斜面实验提出了惯性的概念,从而奠定了牛顿力学的基础。关于物体的惯性,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惯性是物体抵抗运动状态改变的一种性质
B.同一辆汽车,速度越快,惯性越大
C.物体从地球转移到月球上,其惯性减小
D.战斗机在战斗前丢弃副油箱,这是为了增大战斗机的惯性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8小题)
1.【解答】解:A、油罐车匀速向左拐弯时,根据惯性可知,油罐内的油将涌动到油罐的右侧,故A正确;
B、油罐车在设置挡板后,油的质量不变,故惯性不变,故B错误;
C、油罐车在匀速前进的过程中突然刹车,由于挡板的作用,可以减弱油向前剧烈涌动,故C正确;
D、油罐车在平直道路上匀速前进时,油处于平衡状态,故即使没有挡油板油也几乎不会涌动,故D正确;
因选错误的
故选:B。
2.【解答】解:物体运动状态即速度,物体运动状态改变,即速度改变,由可知,一定有加速度,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物体一定受到力的作用,所以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故B正确,ABC错误。
故选:B。
3.【解答】解:A、被踢出的冰块,在水平冰面上继续运动是由于惯性,不受到脚的作用向前运动,故A错误;
B、当自行车急刹车时,车上的人下半身随车静止,而上半身由于惯性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继续向前运动,所以人会向前倾,并不是由于受自行车向前冲力的作用,故B错误;
C、质量是惯性大小唯一的量度,质量越大,惯性越大,与速度无关,故C错误;
D、质量是惯性大小唯一的量度,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同一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和匀速圆周运动时,惯性一样大,故D正确。
故选:D。
4.【解答】解:A、质量是惯性大小唯一的量度,质量越大,惯性越大,与速度无关,故A错误;
B、惯性是物体固有的属性,任何物体在任何状态下都有惯性,故B错误;
C、质量是惯性大小唯一的量度,汽车紧急制动其惯性的大小不变,故C错误;
D、质量是惯性大小唯一的量度,质量越大,惯性越大,所以质量大的铅球的惯性比子弹的惯性大,故D正确。
故选:D。
5.【解答】解:A、牛顿第一定律是对物体在不受外力条件下的运动规律,但是现实中不可能找到完全不受力的物体和实验环境,故A正确;
BCD、牛顿第二定律,万有引力定律,玻意耳定律都是在实验基础上得出的或者印证的。BCD错误;
故选:A。
6.【解答】解:AD、物体具有惯性和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是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与题干不符,故AD错误;
B、选择不同参考系,物体的运动状态不同。题干研究地球运动,以地面物体为参考系,地球是静止的;以太阳为参考系,地球是一直运动的,与题干论述“地恒动不止,而人不知”描述一致,故B正确;
C、任何物体都受到地球的万有引力,重力是其中的一个分力,都受到重力作用,与题干不符,故C错误。
故选:B。
7.【解答】解:A、根据牛顿的观点,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所以作用在物体上的力,是使物体做“受迫运动”即变速运动的原因,故A符合牛顿观点;
B、一切物体的“自然运动”都是不受力的,所以都是速度不变的运动﹣静止或者匀速直线运动,故B符合牛顿观点;
C、竖直向上抛出的物体,受到了重力,却没有立即反向运动,而是继续向上运动一段距离后才反向运动,是由于物体具有惯性,故C符合牛顿观点;
D、可绕竖直轴转动的水平圆桌转得太快时,放在桌面上的盘子会向桌子边缘滑去,这是由于“盘子需要的向心力”超过了“桌面给盘子的摩擦力”导致的,故D不符合牛顿观点。
本题选择不符合牛顿观点的,
故选:D。
8.【解答】解:劈形物体A释放前,小球受到重力和支持力,两力平衡;劈形物体A释放后,由于小球是光滑的,则小球水平方向不受力,根据牛顿第一定律知道,小球在水平方向的状态不改变,即仍保持静止状态。而竖直方向:劈形物体A对B的支持力将小于小球的重力,小球将沿竖直方向做加速运动,所以小球在碰到斜面前的运动是竖直向下的加速运动,其运动轨迹是竖直向下的直线,故B正确。
故选:B。
9.【解答】解:A、一切物体在任何时候都有惯性,故A错误;
B、惯性是物体的一种性质,惯性不是惯性力;故B错误。
C、一切物体在任何时候都有惯性,故C错误。
D、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下面的棋子离开尺继续飞行是由于棋子具有惯性。故D正确。
故选:D。
10.【解答】解:人静止时,支持力与压力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故等大反向;又因为支持力与重力是平衡力,故等大反向;所以,压力等于重力。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11.【解答】解:AC、运动员受到地面的支持力与运动员给地面的压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总是等大反向,故A错误,C正确;
B、运动员下蹲时,先加速下降后减速下降,则加速度先向下后向上,先失重后超重,则他对地面的压力先小于重力后大于重力,故B错误;
D、运动员离开地面向上运动的是因为物体的惯性,并不是受到向上的冲力作用,故D错误。
故选:C。
12.【解答】解:A、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与运动状态无关,故A错误;
B、运动员顶球时,运动员对球的力与球对运动员的力是相等的,但运动员对球的力与球本身重力不一定相等,故B错误;
C、电梯加速上升,此时人对体重计的压力等于体重计对他的支持力,故C错误;
D、汽车车轮受到的摩擦力与地面受到的摩擦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故D正确;
故选:D。
13.【解答】解:A、喷出的燃气对周围空气的挤压力,作用在周围空气上,受力物体是空气不是火箭,故A错误;
B、喷出的燃气挤压空气,空气对燃气的反作用力是作用在燃气上不是火箭,故B错误;
C、燃气被喷出瞬间,火箭对燃气的作用力受力物体是喷出的燃气,不是火箭,故C错误;
D、燃气被喷出瞬间,燃气对火箭的反作用力:施力物体是喷出的燃气,受力物体是火箭,是火箭获得的推力,故D正确;
故选:D。
14.【解答】解:A、木箱在水平方向上受到水平拉力和地面的摩擦力,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故A错误。
B、木箱对地面的压力,受力物体是地面,施力物体是木箱;地面对木箱的支持力,受力物体是木箱,施力物体是地面,这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故B错误。
C、木箱对地面的压力与地面对木箱的支持力等大、反向、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故C正确。
D、木箱对地面的压力受力物体是地面,施力物体木箱;木箱所受的重力受力物体是木箱,施力物体是地球,这两个力涉及到木箱、地球、地面,方向都向下,不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也不是一对平衡力,故D错误。
故选:C。
15.【解答】解:在两人顶牛比赛中,决定胜负的是人受到的最大摩擦力的大小,若甲获胜,说明甲下蹲增大他与地面的正压力才胜出,故α1>α2;因为杆为轻杆,两人对杆的作用力可认为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有F1=F2,所以选项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16.【解答】解:AB、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故A正确,B错误;
C、加速度跟力成正比,但物体速度的变化量不是加速度,故物体速度的变化量跟力不成正比;故C错误;
D、物体静止或匀速运动受到的合外力为零或不受力,故D错误;
故选:A。
17.【解答】解:A、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是质量,与速度无关,故A错误;
B、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是质量,撤去拉力后车的惯性大小不变,故B正确;
C、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是质量,拉力不能改变物体的惯性大小,故C错误;
D、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是质量,与车的速度大小无关。故D错误。
故选:B。
18.【解答】解:A、物体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是物体抵抗运动状态改变的一种性质,故A正确;
B、同一辆汽车,质量一定,惯性一定,速度越快,惯性大小与物体的速度无关,故B错误;
C、物体从地球转移到月球上,质量没有发生变化,根据质量是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可知其惯性不变,故C错误;
D、战斗机在战斗前丢弃副油箱,根据质量是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可知是为了减小战斗机的惯性,故D错误。
故选: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