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4.家乡物产养育我:家乡物产惹人爱》 教学目标 了解家乡物产与自己衣食住行的密切关系,体会家乡物产对自己的养育之情。 学会运用实地考察,上网查阅和采访等方法调查家乡物产中凝结的劳动,感受家乡物产的来之不易。 知道要自觉珍惜物产,热爱家乡物产。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家乡物产与自己衣食住行的密切关系,体会家乡物产对自己的养育之情。(2)难点:体会家乡物产中凝结的劳动,感受家乡物产的来之不易,自觉珍惜物产,热爱家乡物产。 教学过程 回顾导入,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上节课,在家乡物产博览会上,我们分享了丰富的家乡物产,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播放课件,配乐《谁不说俺家乡好》)。苹果,莱阳梨,大樱桃,鲅鱼,鲅鱼水饺,海蛎子,扇贝,蛏子,海参,葡萄酒,金矿等)。今天让我们继续来了解家乡物产,感受它的可爱,齐读课题《家乡物产惹人爱》。 了解环境,激发情感 教师提问:我们家乡的物产远不止老师出示的这些,还有很多很多,看了这么多家乡物产,你想说什么呢?学生不难说出家乡物产真多啊,真丰富啊。 教师引导:为什么我们会有这么多独特又丰富的物产呢?这是我们烟台特殊的地理环境造就的。出示图片,学生观察,图片中有什么?图片中有山有水,继续出示烟台山、磁山、金沙滩等景观。点明烟台依山傍水,所以才有这么丰富的物产,我们才能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教师追问:你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吗?学生思考明确:靠山吃山就是吃山上产的东西,靠水吃水就是吃水里的海鲜。介绍烟台独特的地理环境:我们烟台地处黄渤海交界处,海产种类特别丰富,我们还靠着山,山里既可以种植,还可以养殖,所以这里还有丰富的农产品。而且我们地处北纬37度这一黄金纬度带,这个特殊的纬度最适合农作物,果树生长,因而我们这有比别处更甜的水果,更多的农作物。身为一位烟台人,你感觉怎么样? 联系生活,读图体会 1.水乡图大家来看,这是小红的家乡,仔细观察图片,再读读小诗,看一看小红的家乡有什么物产资源?学生读图读诗,提取信息,明确这里的物产资源有莲藕,莲子、鱼虾等。 引导学生思考,这个地方有鱼虾,我们家乡也有鱼虾,这两个地方的物产资源有什么不同吗?通过图片中的荷花,莲藕,还有诗中“千条渠,万条河”,分析出这里的物产是淡水里的,家乡的物产是海水里的。再次感受不同自然地理环境会产出不同的物产。让学生展开想象:这就是我国著名的江南水乡,水乡的人民可能用这些鱼虾、莲藕做什么呢?总结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认识到水乡的物产不仅是人们餐桌上的美食,还是当地人重要的经济来源,理解家乡物产养育了我们(板书养育)。 竹编图学生读图,思考图中小朋友家靠什么盖上了新房?找出竹编,教师追问:什么是竹编?顺势出示图片,展示竹子编成的各种生活用品和工艺品。教师介绍:竹编的原材料就是竹子,家乡人运用自己的智慧,创造性地把竹子编成了各种生活用品和工艺品,再卖到全国各地甚至是世界各地,让自己获得了经济收入,生活越来越富裕。想一想:我们的家乡有没有这样的产业,也把家乡的特色物产进行加工,再卖出去呢?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思考家乡有哪些特色产业,感受这些产业给家乡人生活带来的变化。学生回答后,教师图片展示:葡萄酒酒庄:这是我们烟台的张裕卡斯特酒庄、还有西夫拉姆酒堡,这些酒庄每年会生产大量的葡萄酒,生产总量占全国葡萄酒生产总量的三分之一。依托这些葡萄酒产业,我们烟台成了著名的葡萄酒城。欣和酱油:这这是欣和酱油的生产线,这是欣和种类多样的调味品。经过家乡人不断地进行技术创新,欣和研发的产品已经有上百种,优良的品质受到了全国各地人民的欢迎。海鲜冷藏:这是海鲜冷藏技术,通过迅速制冷速冻,能够锁住新鲜,再由烟台港的轮船运输,让全国各地甚至是全世界各地的人都能吃到我们这的海鲜。 3.藏袍图 学生读图,齐读藏族阿姨的话:藏袍是藏族的传统服饰。教师提问:如果在大街上,看到有人穿这种服饰,你能判断它是哪个民族的人吗? 总结:看到有人穿着藏袍,我们马上就想到了藏族。藏袍已经成了藏族人的一张名片。那咱们家乡,哪些物产可以作为家乡的名片,一提起来,就能让别的地方的小朋友知道我们是烟台人?引导学生思考家乡特色物产名片有哪些。学生可能会说苹果,梨等比较有特色的物产。这些物产之所以可以作为烟台的名片,必有其独特之处。通过夸夸家乡的物产名片这一环节,从自己的感受出发,找出家乡物产的可爱之处,赞美它。规范学生用这样的句式回答:我要夸夸家乡的······,它是烟台的物产名片。因为它······我们都喜欢。 4.竹筒饭图学生夸完家乡物产,顺势总结过渡:其实别的地方也有苹果、梨、海鲜,但是我们总是觉得,哪里的水果也赶不上家乡的好吃,哪里的海产品也不如家乡的鲜美,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一起倾听一个游子的心声。图片中的小哥哥是傣族人,他最喜欢吃家乡的竹筒饭。他去了北京上大学,虽然北京也有一些餐馆卖竹筒饭,但吃起来总觉得味道不对,放假回到家,妈妈亲手给他做了竹筒饭,吃着竹筒饭,他对妈妈说:“家乡的竹筒饭就是好吃”。北京有那么多美食,为什么小哥哥就觉得家乡的竹筒饭最好吃?通过具体的故事情境,让学生感受到漂泊在外的游子之所以惦念家乡味道,是因为这味道是家乡独有的,是自己从小吃到大的。教师介绍自己的经历:我上大学的时候,三个月才能回一次老家,每次回家,妈妈总会给我包鲅鱼水饺和三鲜水饺。每回返校的时候,我就会用保温盒带一些和宿舍的同学一起分享,他们都特别喜欢。宿舍其他同学也会带自己家乡的特色小吃一起来分享,大概这就是一个离家的游子对家乡味道的惦念吧。那你最惦念的家乡的好味道是什么呢?从情感的角度引领学生,以故事中的人物启发学生,调动学生从记忆中寻找家乡好味道,感受家乡味道里的蕴含的情意。学生充分发言后。出示一位居住在异国他乡的作家的文段,学生齐 读:“乡愁就是味觉上的思念,无论一个人在外闯荡多少年,即使口音变了,但对故乡的食物,仍怀无限意念。” 调查来历,珍惜物产 出示千人糕图片,教师提问:千人糕是用什么做成的?明确米粉和糖。教师追问:那为什么叫千人糕呢?学生试着朗读课本上的小诗,边读边思考。齐读诗歌。明确之所以叫千人糕,是因为它要经过很多人的劳动(板书劳动)。 教师追问:都要经过那些劳动呢?学生根据诗歌回答。引导学生思考,还有可能需要哪些人的劳动?学生回答后,教师播放视频补充,让学生感受到一块千人糕凝结着许许多多人的劳动。其实,我们家乡也有很多物产和千人糕一样,需要很多人的劳动和智慧,课前让大家进行了家乡物产大调查,现在请拿出你的调查表,和你的小组成员交流调查成果。小组交流后,再进行班级展示交流。学生交流时,询问学生展开调查的方法,在评价时进行总结,我们可以运用采访、网上查阅和实地考察等方法展开调查。学生交流后提问:听了这些同学的分享,你有什么感受?学生体会到物产来之不易,认识到应该珍惜物产。教师继续提问,那你打算怎么做?让学生思考如何从生活小事做起,把珍惜物产落实到实际行动中。 展望未来,拓展提升 播放城市宣传片,《仙境海岸,魅力烟台》。展示烟台秀美的风光,丰饶的物产和繁荣的城市。询问学生观后感受。教师总结:身为一名烟台人,我真骄傲啊,作为这座城市的一份子, 以后,你打算为推广家乡物产做点什么呢?学生展望未来,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脚踏实地地努力把美好的想法变成现实。课堂小结:同学们,家乡的山水孕育了丰富的物产资源,这些物产资源滋养了我们的身体,让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富裕。同时,它们还成了家乡的名片,成了我们舌尖上永远忘不掉的味道。让我们心怀感恩,珍惜这些来之不易的家乡物产。布置实践作业:1.把今天学到的珍惜物产的好方法分享给爸爸妈妈。2.办一张家乡物产的推荐小报,并用彩笔装饰,把你最喜欢的家乡物产展示出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