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3.我爱家乡山和水:家乡的故事》 教材分析 《我们生活的地方》在学生了解了经常出入的公共场所的基础上,带领他们进一步扩大生活空间,进入“我们生活的地方”,即家乡这一社会空间,通过引导学生感受家乡的山水风景、家乡的物产与人们的生活,旨在促进学生对家乡生活的悦纳与责任。《我爱家乡的山和水》首先引导学生从可观可感的家乡风貌认识自己生活的地方,发现自己生活地方的美好,而《家乡的故事》旨在引导学生将自己的生活与“家乡”这一公共生活空间建立联系,通过讲述在家乡山山水水中发生的故事,建立起“我”与“家乡”亲密、亲近的关系。教材中安排了两个主题活动:一是回忆自己在家乡的开心事,二是通过多种途径了解家乡的故事。根据教材的编排意图,我收集了大量关于家乡——烟台的风景名胜、文物古迹资料,为学生展示了 “仙境海岸鲜美烟台” 城市宣传片,引导学生寻找家乡的美景,通过对话、寻找、聆听、观看、绘画等教学方式,让学生加深对教材的认识和理解,由表及里,由浅到深,循序渐进地认识了解烟台,提升了热爱家乡烟台的情感。 教学目标 情感与态度:感受家乡的美好,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 行为与习惯:在生活中爱护家乡环境; 知识与技能:了解家乡的风景名胜、文物古迹,掌握关于家乡的故事; 过程与方法:通过寻访、探究等多种实践活动了解家乡的故事。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运用观察、访问、调查资料等各种收集资料的方式,了解家乡的故事。 难点:引导学生将爱家乡之情化作爱家乡之行。 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节点1:根据二年级学生的特点,首先以猜谜语的形式,出示多副图片,让学生感受美的同时,猜一下这是哪个城市,以此导入新课。 节点2:导入新课。根据刚刚的图片视频,进行总结:我的家乡的不仅山美、水美、人更美,我们的家乡还有很多美丽动人的故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分享同学们心目中的家乡的故事,同时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本环节从讲故事导入,抓住二年级学生对新鲜事物好奇的心理特点,调动孩子已有的生活积累,自然导入新课。】 第二环节:交流讨论,快乐分享。 节点1:既然是家乡烟台的故事,那么大家对于烟台名字的由来有多少了解呢? 【设计意图:了解一个地方,先从名字开始,由此展开本课,加深学生对家乡烟台的了解。】 节点2:家乡的美丽风景里原来还蕴藏着动人的故事。课前布置同学们去收集了一些关于家乡的传说、故事,所以在这里教师可以提出问题:“你还知道我们家乡的哪些故事,哪些传说?”让孩子们结合日常生活及前期的调查访问,收集资料所知道的知识,畅所欲言,从而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家乡。 【设计意图:本节点是在学生前期收集完资料的前提下进行的,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学会收集资料的方式:观察、访问、查阅资料等。】 节点3:分享传说、故事。 活动一:这个活动可以让学生小组为单位,通过讨论的形式,把自己课前搜集到的故事、传说讲给同组的同学听。 活动二:这个活动在“活动一”的基础上,小组代表把自己本组最好的故事、传说,再讲给全班同学听。 【设计意图:本节点通过让学生讲故事的形式,将自己课前收集的故事、传说在小组和全班中进行交流,孩子们在交流的过程中,能够加深对家乡的了解,进一步加深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节点3:老师继续讲故事。本节点在前面两个活动的基础上,补充一下学生没有讲到的关于家乡的其他故事,可以播放搜集的视频或者图片(地雷战的故事)。然后让学生谈一谈听了这些故事,有什么感受?在进行爱家乡教育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 【设计意图:本节点情感有所延伸,主要进行的是爱国主义教育,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节点4:老师进行总结,这些动人的故事,有的向我们讲述了一段悠久的历史,有的表达了古代人民的美好愿望,其实,家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每天都在讲述着我们的故事,请大家也说说,在家乡的土地上会有哪些开心的故事呢? 【设计意图:本节点由家乡风景里的传说故事讲到自己生活中的故事,让家乡的景物有了生命,由此增进了学生对家乡的亲切感,激发了对家乡的喜爱之情。】 节点5:此处进行感情的升华,由春节烟台的灯光秀谈起,给学生播放元宵节烟台的快闪《我和我的祖国》,让学生进一步领略烟台的美丽,感受烟台的名人。 【设计意图:本节点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家乡的亲切感,更加激发了对家乡的喜爱之情。】 第三环节:拓展延伸、畅谈打算。在以上环节的基础上,教师提出问题:我们的家乡这么美,我们该怎样爱它呢?我呈现了一组学生的行为照片,引导学生辨析哪些是爱家乡的表现。在辨析过程中,学生反思自己的生活,明确家乡是我们共同的,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责任保护它、建设它。随后,还可以引导学生讨论可以为家乡的美丽做些什么?(此时播放烟台的《文明城市歌》) 【设计意图:本环节教师在充分尊重学生主体的基础上,让学生畅谈打算,将对家乡的热爱延伸到日常生活中,进一步引发学生的共鸣,激发他们从小立志建设家乡的意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