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阳市社旗县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历史3月月考试卷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河南省南阳市社旗县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历史3月月考试卷

资源简介

河南省南阳市社旗县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历史3月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21八下·社旗月考)1949年10月1日《人民日报》报道:“当国旗图案在政协会议上通过后,许多机关、团体、学校、商号以至民宅,都立即自发地去订购新式国旗……顾客们成排地挤在门前急着买,一定是想要在十月一日挂出来,或挂得更早一些。”人民争相购买国旗是为了欢庆(  )
A.新中国的诞牛
B.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C.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D.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大会的召开
2.(2021八下·社旗月考)一年一度的“两会”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的大事,见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与完善。新中国成立后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分别制定和颁布了(  )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共同纲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共同纲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共同纲领》
3.(2021八下·社旗月考)号称“西藏通”的英国人查尔斯·贝尔曾发出这样的感慨:“当你从欧洲和美洲来到西藏,就会被带回到几百年前……而今西藏人民生活得幸福快乐。”还有人这样评价西藏:“短短几十年,跨越上千年。”西藏各族人民能够创造这一人间奇迹的直接原因是(  )
A.新中国成立 B.西藏和平解放
C.设立西藏自治区 D.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
4.(2021八下·社旗月考)下图反映的历史事件有何重大意义(  )
朝鲜战争的作战双方在板门店签署停战协定的场景
A.朝鲜半岛沦为美国殖民地
B.中朝人民取得反侵略战争的胜利
C.标志着朝鲜半岛的统一
D.彻底消灭了美帝国主义
5.(2021八下·社旗月考)《最寒冷的冬天——美国人眼中的朝鲜战争》指出:“对许多美国人而言,朝鲜战争始终是历史中的一个黑洞……对中国人而言,这是一次值得自豪的成功,也是这个国家在新的历史中写下的最灿烂的一个乐章。”对此,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朝鲜战争已经实现了美国的既定目标
B.中美双方在朝鲜战争中损失惨重
C.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D.中国依靠人民群众的支持取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6.(2020八下·淮阳月考)《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的通过,对保护英雄烈士的鲜明价值导向,纪念缅怀英雄烈士功绩,弘扬传承英雄烈士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 意义。严守潜伏纪律,纹丝不动,直至被大火吞噬,壮烈牺牲的英雄是 (  )
A.黄继光 B.邱少云 C.杨根思 D.罗盛教
7.(2021八下·社旗月考)国家统计局曾抽样调查了农民家庭平均占有(含所有权和使用权)生产资料的情况。据下表判断,此项调查的时间大致在(  )
农户户均占有生产资料情况表
类别 耕地(亩) 牛(头) 犁(只) 房屋(间)
数量 19.48 0.43 0.73 4.17
A.新解放区土地改革开始前 B.农业合作化改造完成前
C.人民公社化运动展开后 D.第一个五年计划进行时
8.(2021八下·社旗月考)党和政府历来重视三农问题。为了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B.《中国土地法大纲》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共同纲领》
9.(2021八下·社旗月考)1951年,我国粮食产量比1949年增加了26.9%,达到14000万吨,这其中的根本原因是(  )
A. 社会主义制度已经确立
B.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的提高与改进
C.工业极大地发展,带动了农业
D.土地改革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提高
10.(2021八下·社旗月考)学者彼得·诺兰认为:“任由经济发展,不采取任何调控措施是不合理的。我一直深信中国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早期……选择了一条最适合自身经济发展的道路。”中国当时的选择是(  )
A.走上了由政府主导的计划经济发展道路
B.走上了由城市领导农村,工作重心必须放在城市的道路
C.走上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D.走上了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道路
11.(2021八下·社旗月考)研究文物是历史学习的重要途径之一。从1954年的“当选证书”(如下图),可以见证我国政治制度建设的成就(  )
A.确立人民民主专政制度 B.结束封建专制制度
C.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确立社会主义制度
12.(2019·东光模拟)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认为,只有把生产资料私有制改变为集体所有制和全民所有制,才能提高生产力,为此,要使“资本主义绝种,小生产业绝种”,与此思想相应的措施是(  )
A.开展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B.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
D.合理调整工业
13.(2021八下·社旗月考)历史小组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看到:“社会主义改造的‘高潮’引起了中国‘政治形势的根本变化’。”“根本变化”指的是我国(  )
A.建立起了政治协商制度 B.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
C.建立起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 D.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4.(2021八下·社旗月考)1956年,中共八大的决议指出:“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这次会议的召开(  )
A. 是大规模国家工业化建设的开始
B.标志“大跃进”运动在全国的开始与开展
C.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良好开端
D.标志着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15.(2021八下·社旗月考)“花生壳,圆又长,两头相隔十几丈,五百个人抬起来,我们坐上游东海”。这是20世纪50年代中国某一地区农民的劳动口号。如果将该劳动口号作为史料,可以用来印证(  )
A.“一五”计划的超额完成 B.“大跃进”运动中的浮夸风
C.人民公社欣欣向荣的气象 D.“文化大革命”的严重错误
16.(2021八下·社旗月考)下表为1960-1962年中国产业结构变动情况(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与表中数据变化相关的政策是(  )
年份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1960 23.4 44.5 32.1
1961 36.2 31.9 21.9
1962 39.4 31.3 29.3
A.八字方针 B.集体协作 C.公私合营 D.以产为纲
17.(2021八下·社旗月考)“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进行所谓一个阶段推翻一个阶级的政治大革命,既没有经济基础,也没有政治基础,它必然提不出任何具有建设性的纲领,而只能造成严重的混乱、破坏和倒退”。中共中央的这一深刻反思主要是基于(  )
A.三大改造存在过急、过快的问题
B.人民公社化运动忽视了客观规律
C.“大跃讲”造成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
D.“文革”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灾难
18.(2021八下·社旗月考)在全面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涌现出了一批“感动中国”的英雄模范人物。王进喜、焦裕禄、雷锋成为这个时代的典型和象征。他们身上共同体现了(  )
A.开天辟地、立党为公精神 B.不怕牺牲、乐观主义精神
C.保家卫国、英雄主义精神 D.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精神
19.(2021八下·社旗月考)某网站征集“中华人民共和国足迹”专栏的解说词:以简练的语言概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至今每一年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所产生的影响,以回顾历史,启示后人。其中,“1978年的足迹”的解说词应当是(  )
A.举国欢庆,翻身作主 B.黑白颠倒,是非不分
C.拨乱反正,风清气正 D.鼓足干劲,力争上游
20.(2021八下·社旗月考)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冲破了许多长期禁锢人们思想的旧观念,摆脱了许多思想上的枷锁和禁锢,振奋起伟大的革新创造、开拓进取、实干兴邦的精神,激发出空前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创造出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可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伟大意义是(  )
A.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促进了社会的发展
B.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C.为探索社会主义道路指明了方向
D.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分。
21.(2021八下·社旗月考)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民主政治的建设,但也走了不少弯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著名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在他的新著《中国大趋势》中认为:“中国没有以民主的名义使自己陷入政党争斗的局面,而是以一党体制实现现代化,发展出一种独特的纵向民主,这是中国政治形成稳定的关键。
材料二
195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不再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但政协作为统一战线组织继续存在,成为各民主党派和爱国民主人士参政议政的舞台。它的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受到各民主党派的热烈拥护。中国共产党广泛吸收各民主党派和社会各界爱国人士参政议政,组成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形式。
材料三
“我们这次会议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
——毛泽东在1954年某次会议上的讲话
(1)材料一论述的是新中国成立后确立的哪一制度
(2)材料二中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之间存在着一种怎样的关系
(3)材料三中的讲话内容是出自哪次会议 这次会议的召开在我国民主政治建设中有何作用
22.(2021八下·社旗月考)法治建设关乎国家长久治安。新中国成立以来,民主法治建设也有了长足的进步。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在正式宪法没有出台前,它起到什么作用
(2)为确保“斗地主分田地”顺利进行,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哪部法律文件
(3)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在哪一年召开的 这次代表大会制定了一部什么类型的宪法
(4)前国家主席刘少奇在被“审查”期间,没有经过任何司法程序,就被投入了监狱,并被剥夺了申辩的权利,刘少奇主席曾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为武器,维护自己的权利,但不起任何作用。这说明了什么
(5)1982年颁布了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6年,又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等一系列法律文件,这说明,经过“文化大革命”,人们更加认识到什么的重要性
(6)据上述材料,作为中学生的我们,应如何为祖国民主法治建设作出自己的贡献
23.(2021八下·社旗月考)新中国成立后就开始了经济建设的探索,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但也出现过严重失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九五三年将是我国进行大规模经济建设的第一年。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侮、不再过穷困生活的基本保证,因此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全国人民必须同心同德,为这个最高利益而积极奋斗。
——1953年《人民日报》元旦社论
材料二
1952与1956年各经济成分的变化比较表。
经济成分 1952年 1956年
全民所有制经济 19.1% 32.2%
集体所有制经济 1.5% 53.4%
公私合营经济 0.7% 7.3%
私营资本主义经济 6.9% 0%
个体经济 71.8% 7.1%
材料三
1958-1965年粮食产量柱状图。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党和国家为实现这个“最高利益”采取的重大举措及取得的成效。
(2)分析材料二,指出我国社会经济结构变化的原因。
(3)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我国粮食产量的变化及原因。
24.(2021八下·社旗月考)思想解放照亮着社会前行的每一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材料二
1978年5月,《光明日报》发表了……一文,揭开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全国性大讨论的序幕。
材料三 全会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毅然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倾错误方针,全面纠正了“文化大革命”中及其以前的“左”倾错误,作出了把全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
(1)据材料一、二,指出“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关于真理标准有哪两种不同的观点。
(2)材料二中这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全国性大讨论有何意义
(3)材料三中的“全会”是指哪次会议
(4)简要说明材料二与材料三之间的关系。
三、选做题:本大题共10分。
25.(2021八下·社旗月考)请依据下面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80一120字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史实正确,语句通顺,表述完整,能体现图片之间的内在联系)
26.(2021八下·社旗月考)请依据下面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80一120字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史实正确,语句通顺,表述完整,能体现图片之间的内在联系)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开国大典
【解析】【分析】A.依据题干信息“ 1949年10月1日 ”“新式国旗”,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第一届新政协通过了国旗等之后,为了欢庆新中国的成立人民争相购买国旗,故选项A符合题意;
B.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不符合题意;
C.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不符合题意;
D.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大会的召开,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抓住题干中的时间等,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进行理解识记回答。
2.【答案】B
【知识点】人民政协;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解析】【分析】A.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不符合题意;
B.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定了《共同纲领》,1954年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故选项B符合题意;
C. 《共同纲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不符合题意;
D.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共同纲领》,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需要学生准确记忆回答。
3.【答案】B
【知识点】西藏和平解放
【解析】【分析】A.新中国成立,不符合题意;
B.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西藏各族人民能够创造这一人间奇迹的直接原因是西藏和平解放,之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故选项B符合题意;
C.设立西藏自治区,不符合题意;
D.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看出变化,再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回答。
4.【答案】B
【知识点】抗美援朝
【解析】【分析】A. 朝鲜半岛沦为美国殖民地,不符合史实;
B.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3年7月,美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 中朝人民取得反侵略战争的胜利,故选项B符合题意;
C. 标志着朝鲜半岛的统一,不符合题意;
D. 彻底消灭了美帝国主义,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理解识记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注意理解识记。
5.【答案】C
【知识点】抗美援朝
【解析】【分析】A. 朝鲜战争已经实现了美国的既定目标,不符合史实;
B. 中美双方在朝鲜战争中损失惨重,不符合题意;
C.依据题干信息“ 这是一次值得自豪的成功,也是这个国家在新的历史中写下的最灿烂的一个乐章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里显示的是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故选项C符合题意;
D. 中国依靠人民群众的支持取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理解回答,注意理解,不要死记硬背。
6.【答案】B
【知识点】黄继光和邱少云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抗美援朝时期,邱少云为了保证战斗的胜利和潜伏部队的安全,严守纪律,纹丝不动,直至被大火吞噬,壮烈牺牲。因此:
ACD与题意无关,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抗美援朝的英雄人物,难度不大,掌握基础知识即可作答。
7.【答案】A
【知识点】土地改革
【解析】【分析】A.依据题干信息,可以看出,这一时期,农户占有生产资料相对较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应该是新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之前,农民生产资料较少,不利于经济建设,故选项A符合题意;
B. 农业合作化改造完成前,不符合题意;
C. 人民公社化运动展开后,不符合题意;
D. 第一个五年计划进行时,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看出现象,再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理解回答;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
8.【答案】A
【知识点】土地改革
【解析】【分析】A.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为了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 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依据此法令,新解放区开始实行土地改革,故选项A符合题意;
B.《中国土地法大纲》,不符合题意;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不符合题意;
D.《共同纲领》,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9.【答案】D
【知识点】土地改革的意义
【解析】【分析】A.社会主义制度已经确立,不符合史实;
B. 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的提高与改进,不符合题意;
C. 工业极大地发展,带动了农业,不符合史实;
D.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依据此法律,我国开始进行土地改革,经过土地改革,农民得到土地,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粮食产量的增加,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看出现象,再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理解回答,理解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10.【答案】A
【知识点】三大改造
【解析】【分析】A.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我国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早期,为了进一步发展经济,实行了第一个五年计划,这就是由政府主导进行计划经济,一五计划超额完成,显示出其优势,故选项A符合题意;
B. 走上了由城市领导农村,工作重心必须放在城市的道路,不符合题意;
C. 走上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不符合史实;
D. 走上了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道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读懂题干信息含义,再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理解回答;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这样简单有效。
11.【答案】C
【知识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解析】【分析】A.确立人民民主专政制度,不符合题意;
B.结束封建专制制度,不符合题意;
C.依据题干信息“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我国确立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故选项C符合题意;
D.确立社会主义制度,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语句,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回答,难度不大,注意看图片中的关键语句。
12.【答案】A
【知识点】三大改造
【解析】【分析】1953年开始,我国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底,我国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标志着我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选项A是与题干思想相应的措施,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A。
【点评】此题要学生结合题干信息,掌握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记忆。易错点是对基础知识不理解,造成回答错误。解题技巧是平时加强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记忆。
13.【答案】C
【知识点】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解析】【分析】A. 建立起了政治协商制度,不符合题意;
B.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不符合题意;
C.依据题干信息“ 社会主义改造的‘高潮’引起了中国‘政治形势的根本变化’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4年,我国召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此时,社会主义改造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故选项C符合题意;
D.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进行理解回答,注意理解,不要死记硬背。
14.【答案】C
【知识点】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前进
【解析】【分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成为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取得的重要成果,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良好开端 C 符合题意;
“一五计划”是大规模国家工业化建设的开始, A 不符合题意;
中共八大二次会议召开标志“大跃进”运动在全国开始开展, B 不符合题意;
三大改造完成标志着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D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中共八大的相关史实。
15.【答案】B
【知识点】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前进
【解析】【分析】 B .材料中对花生的描述很明显是一种虚报产量的行为,这是发生在1958-1960年间的“大跃进”,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为主要标志的左倾错误的泛滥表现,因此正确选项为 B ;
选项A一五计划时间为1953-1957年,建立了工业化的基础,未体现浮夸风特点,排除;
选项C人民公社最大的特点为“一大二公”,排除;
选项D“文化大革命”发生时间为1966-1976年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考查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主要考查学生对大跃进特点和材料的理解,利用所学知识对历史现象判断能力。
16.【答案】A
【知识点】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前进
【解析】【分析】 表中20世纪60年代初数据显示第一产业比重迅速增加,而第二产业比重相对下降。这是由于落实国家经济政策调整“八字”方针,解决“大跃进”以来工、农业比例严重失调问题,A 项正确;选项BCD与题意表述不相符,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 本题以20世纪60年代国民经济“八字”调整方针为背景材料,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17.【答案】D
【知识点】“文化大革命”
【解析】【分析】 依据题干“政治大革命”可知,这是文化大革命深刻反思。1966年至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文化大革命时期,国家政权遭到严重削弱,民主和法制被肆意践踏,国民经济发展缓慢,人民生活水平基本没有提高,教育科学文化事业被严重摧残。选项D正确;
选项ABC与题意表述不相符,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 本题考查文化大革命的知识点。1966年至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18.【答案】D
【知识点】社会主义建设成就
【解析】【分析】 A .中国共产党的建立是中国开天辟地的一件大事,四位英模不是建党初期人物,故 A 错误;
B .四位英模不是革命战争年代涌现的,不具有特别的危险,故 B 错误;
C .四位英模都是在新中国成立后,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涌现出的英雄模范人物,不是革命战争、保家卫国时期,故 C 错误;
D .四位英模范都是在非常艰苦困难的情况下,不计个人得失,拼搏进取、无私奉献而取得“感感动中国”的成绩的,故 D 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 本题考查了王进喜、邓稼先、焦裕禄。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涌现出的模范人物主要有“两弹元勋”邓稼先;“铁人”王进喜;“党的好干部”焦裕禄。
19.【答案】C
【知识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
【解析】【分析】 C .依据题干“1978年足迹”,结合课本所学可知,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 C 项符合题意;
A .1949年新中国成立,举国人民欢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A 项不合题意;
B .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时期,我国的民主法制遭到严重践踏,全国陷入一片混乱时期,黑白颠倒,是非不分。 B 项不合题意;
D .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 是在十年社会经济建设时期, D 项不合题意;
故选: C 。
【点评】 本题以某网站征集“中华人民共和国足迹”专栏的解说词:以简练的语言概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至今每一年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产生的影响,以回顾历史,启示后人为切入点,考查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相关知识点。
20.【答案】A
【知识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解析】【分析】 A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冲破了长期禁锢人们思想的许多旧观念,摆脱了许多思想上的枷锁和禁锢,说明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伟大意义是解放人们的思想,促进社会的发展,故 A 正确;
B .材料反映的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在思想解放方面的意义,并没有提到改革开放的决策,故 B 错误;
C .材料中也没有提到探索社会主义建设,故 C 错误;
D .材料反映的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在思想解放方面的意义,材料中没有提到开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意义,故 D 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 本题考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21.【答案】(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2)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3)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形成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知识点】人民政协;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解析】【分析】 (1)依据材料“中国没有以民主的名义使自己陷入政党争斗的局面,而是以一党体制实现现代化,发展出一种独特的纵向民主,这是中国政治形成稳定的关键。”可知论述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2)依据材料二“195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不再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但政协作为统一战线组织继续存在,成为各民主党派和爱国民主人士参政议政的舞台。它的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受到各民主党派的热烈拥护。 中国共产党广泛吸收各民主党派和社会各界爱国人士参政议政,组成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形式。”可知,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之间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3)依据材料三“我们这次会议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可知内容出自第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形成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点评】 本题考查对基础知识的识记。掌握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形成过程。
22.【答案】(1)临时宪法作用。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3)1954年。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4)文化大革命严重破坏了法制,蔑视人权。
(5)意识到民主和法治的重要性。
(6)尊法守法,自觉维护法律尊严,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知识点】土地改革;“文化大革命”;“共同纲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解析】【分析】 (1)根据所学,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在正式宪法没有出台前,它起到临时宪法的作用。
(2)根据所学,为确保“斗地主分田地”顺利进行,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3)根据所学,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在1954年召开的。这次代表大会制定了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4)前国家主席刘少奇在被“审查”期间,没有经过任何司法程序,就被投入了监狱,并被剥夺了申辩的权利,刘少奇主席曾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为武器,维护自己的权利,但不起任何作用。这说明了文化大革命严重破坏了法制,蔑视人权。
(5)1982年颁布了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6年,又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等一系列法律文件,这说明,经过“文化大革命”,人们更加认识到民主和法治的重要性。
(6)据上述材料,作为中学生的我们,应尊法守法,自觉维护法律尊严,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为祖国民主法治建设作出自己的贡献。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文化大革命、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等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而考查学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23.【答案】(1)制定并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成效: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2)三大改造的实施。
(3)变化一:1958—1960年,粮食产量呈下降趋势。原因:“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急于求成,忽视客观的经济规律);再加上当时自然灾害严重等因素,农业生产遭严重破坏。变化二:1960—1965年粮食产量有所增长。原因:1961年初,党中央开始调整国民经济,经济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
【知识点】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前进;第一个五年计划;社会主义建设成就
【解析】【分析】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党和国家为实现这个“最高利益”,制定并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一五计划的超额完成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开始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2)据材料二“1952与1956年各经济成分的变化比较表”可知,三大改造的实施是我国社会经济结构变化的原因。
(3)据材料三“1958-1965年粮食产量柱状图”及所学知识可知,1958-1960年,粮食产量呈下降趋势。原因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急于求成,忽视客观的经济规律);再加上当时自然灾害严重等因素,农业生产遭严重破坏。1960-1965年,粮食产量有所增长。原因是1961年初,党中央开始调整国民经济, 经济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五年计划、三大改造、“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相关史实。
24.【答案】(1)“两个凡是”的方针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打破了“两个凡是”的精神枷锁,解放了思想;为重新确立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奠定了基础。
(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4)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知识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
【解析】【分析】 (1)根据材料一“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和材料二“1978年5月,《光明日报》发表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揭开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全国性大讨论的序幕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化大革命"束后,关于真理标准有两种不同的观点,即“两个凡是”的方针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的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打破了“两个凡是”的精神枷锁,解放了思想,为重新确立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奠定了基础。
(3)根据材料三“毅然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倾错误”方针,全面纠正了“文化大革命”中及其以前的“左倾错误作出把全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全会”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的新阶段。
(4)根据材料二与材料三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为材料三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基础。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和十一届三中全会,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归纳和综合运用历史史实的能力。
25.【答案】示例:土地改革为“一五计划”奠定了基础。
表述:在中国共产党与全国各族人民的领导与拥护下,土地改革顺利完成,农村生产力得到空前解放,国民经济也得到了根本性好转,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提供了劳动力与市场)由此,党和政府开始实施“一五计划”,到1957年底,计划的各项经济建设指标大幅度超额完成,工农业相辅相成,打下了新中国坚实的经济基础。
【知识点】土地改革;第一个五年计划
【解析】【分析】 题干中两幅图片展示的是土地改革和一五计划,根据所学可知,土地改革为工业化建设奠定了基础,所以题目可拟为:土地改革为“一五计划”奠定了基础,论述如下:在中国共产党与全国各族人民的领导与拥护下,土地改革顺利完成,农村生产力得到空前解放,国民经济也得到了根本性好转,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提供了劳动力与市场)。由此,党和政府开始实施“一五计划”,到1957年底,计划的各项经济建设指标大幅度超额完成,工农业相辅相成,打下了新中国坚实的经济基础。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土地改革、一五计划的掌握情况,进而考查学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的能力。
26.【答案】示例:改革开放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
表述:1978年12月,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我国开始实行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即改革开放。改革开放四十多年以来,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得到了显著提升,改革开放使中华民族又一次走上了伟大复兴之路。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梦想。因此改革开放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
【知识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对外开放;国有企业改革
【解析】【分析】 本题要求依据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小短文。属于开放性试题,只需紧扣“改革开放与中国梦”这一主题,列出相关的历史史实与结论。可从改革开放的提出、改革开放的意义、改革开放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等角度阐述。故答案为:改革开放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表述:1978年12月,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我国开始实行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即改革开放。改革开放四十多年以来,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得到了显著提升,改革开放使中华民族又一次走上了伟大复兴之路。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梦想。因此改革开放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改革开放与中国梦的关系,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归纳和综合运用历史史实的能力。
1 / 1河南省南阳市社旗县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历史3月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21八下·社旗月考)1949年10月1日《人民日报》报道:“当国旗图案在政协会议上通过后,许多机关、团体、学校、商号以至民宅,都立即自发地去订购新式国旗……顾客们成排地挤在门前急着买,一定是想要在十月一日挂出来,或挂得更早一些。”人民争相购买国旗是为了欢庆(  )
A.新中国的诞牛
B.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C.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D.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大会的召开
【答案】A
【知识点】开国大典
【解析】【分析】A.依据题干信息“ 1949年10月1日 ”“新式国旗”,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第一届新政协通过了国旗等之后,为了欢庆新中国的成立人民争相购买国旗,故选项A符合题意;
B.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不符合题意;
C.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不符合题意;
D.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大会的召开,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抓住题干中的时间等,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进行理解识记回答。
2.(2021八下·社旗月考)一年一度的“两会”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的大事,见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与完善。新中国成立后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分别制定和颁布了(  )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共同纲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共同纲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共同纲领》
【答案】B
【知识点】人民政协;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解析】【分析】A.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不符合题意;
B.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定了《共同纲领》,1954年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故选项B符合题意;
C. 《共同纲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不符合题意;
D.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共同纲领》,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需要学生准确记忆回答。
3.(2021八下·社旗月考)号称“西藏通”的英国人查尔斯·贝尔曾发出这样的感慨:“当你从欧洲和美洲来到西藏,就会被带回到几百年前……而今西藏人民生活得幸福快乐。”还有人这样评价西藏:“短短几十年,跨越上千年。”西藏各族人民能够创造这一人间奇迹的直接原因是(  )
A.新中国成立 B.西藏和平解放
C.设立西藏自治区 D.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
【答案】B
【知识点】西藏和平解放
【解析】【分析】A.新中国成立,不符合题意;
B.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西藏各族人民能够创造这一人间奇迹的直接原因是西藏和平解放,之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故选项B符合题意;
C.设立西藏自治区,不符合题意;
D.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看出变化,再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回答。
4.(2021八下·社旗月考)下图反映的历史事件有何重大意义(  )
朝鲜战争的作战双方在板门店签署停战协定的场景
A.朝鲜半岛沦为美国殖民地
B.中朝人民取得反侵略战争的胜利
C.标志着朝鲜半岛的统一
D.彻底消灭了美帝国主义
【答案】B
【知识点】抗美援朝
【解析】【分析】A. 朝鲜半岛沦为美国殖民地,不符合史实;
B.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3年7月,美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 中朝人民取得反侵略战争的胜利,故选项B符合题意;
C. 标志着朝鲜半岛的统一,不符合题意;
D. 彻底消灭了美帝国主义,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理解识记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注意理解识记。
5.(2021八下·社旗月考)《最寒冷的冬天——美国人眼中的朝鲜战争》指出:“对许多美国人而言,朝鲜战争始终是历史中的一个黑洞……对中国人而言,这是一次值得自豪的成功,也是这个国家在新的历史中写下的最灿烂的一个乐章。”对此,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朝鲜战争已经实现了美国的既定目标
B.中美双方在朝鲜战争中损失惨重
C.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D.中国依靠人民群众的支持取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答案】C
【知识点】抗美援朝
【解析】【分析】A. 朝鲜战争已经实现了美国的既定目标,不符合史实;
B. 中美双方在朝鲜战争中损失惨重,不符合题意;
C.依据题干信息“ 这是一次值得自豪的成功,也是这个国家在新的历史中写下的最灿烂的一个乐章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里显示的是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故选项C符合题意;
D. 中国依靠人民群众的支持取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理解回答,注意理解,不要死记硬背。
6.(2020八下·淮阳月考)《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的通过,对保护英雄烈士的鲜明价值导向,纪念缅怀英雄烈士功绩,弘扬传承英雄烈士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 意义。严守潜伏纪律,纹丝不动,直至被大火吞噬,壮烈牺牲的英雄是 (  )
A.黄继光 B.邱少云 C.杨根思 D.罗盛教
【答案】B
【知识点】黄继光和邱少云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抗美援朝时期,邱少云为了保证战斗的胜利和潜伏部队的安全,严守纪律,纹丝不动,直至被大火吞噬,壮烈牺牲。因此:
ACD与题意无关,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抗美援朝的英雄人物,难度不大,掌握基础知识即可作答。
7.(2021八下·社旗月考)国家统计局曾抽样调查了农民家庭平均占有(含所有权和使用权)生产资料的情况。据下表判断,此项调查的时间大致在(  )
农户户均占有生产资料情况表
类别 耕地(亩) 牛(头) 犁(只) 房屋(间)
数量 19.48 0.43 0.73 4.17
A.新解放区土地改革开始前 B.农业合作化改造完成前
C.人民公社化运动展开后 D.第一个五年计划进行时
【答案】A
【知识点】土地改革
【解析】【分析】A.依据题干信息,可以看出,这一时期,农户占有生产资料相对较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应该是新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之前,农民生产资料较少,不利于经济建设,故选项A符合题意;
B. 农业合作化改造完成前,不符合题意;
C. 人民公社化运动展开后,不符合题意;
D. 第一个五年计划进行时,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看出现象,再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理解回答;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
8.(2021八下·社旗月考)党和政府历来重视三农问题。为了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B.《中国土地法大纲》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共同纲领》
【答案】A
【知识点】土地改革
【解析】【分析】A.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为了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 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依据此法令,新解放区开始实行土地改革,故选项A符合题意;
B.《中国土地法大纲》,不符合题意;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不符合题意;
D.《共同纲领》,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9.(2021八下·社旗月考)1951年,我国粮食产量比1949年增加了26.9%,达到14000万吨,这其中的根本原因是(  )
A. 社会主义制度已经确立
B.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的提高与改进
C.工业极大地发展,带动了农业
D.土地改革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提高
【答案】D
【知识点】土地改革的意义
【解析】【分析】A.社会主义制度已经确立,不符合史实;
B. 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的提高与改进,不符合题意;
C. 工业极大地发展,带动了农业,不符合史实;
D.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依据此法律,我国开始进行土地改革,经过土地改革,农民得到土地,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粮食产量的增加,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看出现象,再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理解回答,理解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10.(2021八下·社旗月考)学者彼得·诺兰认为:“任由经济发展,不采取任何调控措施是不合理的。我一直深信中国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早期……选择了一条最适合自身经济发展的道路。”中国当时的选择是(  )
A.走上了由政府主导的计划经济发展道路
B.走上了由城市领导农村,工作重心必须放在城市的道路
C.走上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D.走上了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道路
【答案】A
【知识点】三大改造
【解析】【分析】A.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我国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早期,为了进一步发展经济,实行了第一个五年计划,这就是由政府主导进行计划经济,一五计划超额完成,显示出其优势,故选项A符合题意;
B. 走上了由城市领导农村,工作重心必须放在城市的道路,不符合题意;
C. 走上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不符合史实;
D. 走上了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道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读懂题干信息含义,再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理解回答;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这样简单有效。
11.(2021八下·社旗月考)研究文物是历史学习的重要途径之一。从1954年的“当选证书”(如下图),可以见证我国政治制度建设的成就(  )
A.确立人民民主专政制度 B.结束封建专制制度
C.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确立社会主义制度
【答案】C
【知识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解析】【分析】A.确立人民民主专政制度,不符合题意;
B.结束封建专制制度,不符合题意;
C.依据题干信息“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我国确立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故选项C符合题意;
D.确立社会主义制度,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语句,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回答,难度不大,注意看图片中的关键语句。
12.(2019·东光模拟)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认为,只有把生产资料私有制改变为集体所有制和全民所有制,才能提高生产力,为此,要使“资本主义绝种,小生产业绝种”,与此思想相应的措施是(  )
A.开展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B.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
D.合理调整工业
【答案】A
【知识点】三大改造
【解析】【分析】1953年开始,我国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底,我国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标志着我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选项A是与题干思想相应的措施,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A。
【点评】此题要学生结合题干信息,掌握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记忆。易错点是对基础知识不理解,造成回答错误。解题技巧是平时加强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记忆。
13.(2021八下·社旗月考)历史小组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看到:“社会主义改造的‘高潮’引起了中国‘政治形势的根本变化’。”“根本变化”指的是我国(  )
A.建立起了政治协商制度 B.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
C.建立起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 D.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答案】C
【知识点】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解析】【分析】A. 建立起了政治协商制度,不符合题意;
B.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不符合题意;
C.依据题干信息“ 社会主义改造的‘高潮’引起了中国‘政治形势的根本变化’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4年,我国召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此时,社会主义改造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故选项C符合题意;
D.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进行理解回答,注意理解,不要死记硬背。
14.(2021八下·社旗月考)1956年,中共八大的决议指出:“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这次会议的召开(  )
A. 是大规模国家工业化建设的开始
B.标志“大跃进”运动在全国的开始与开展
C.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良好开端
D.标志着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答案】C
【知识点】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前进
【解析】【分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成为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取得的重要成果,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良好开端 C 符合题意;
“一五计划”是大规模国家工业化建设的开始, A 不符合题意;
中共八大二次会议召开标志“大跃进”运动在全国开始开展, B 不符合题意;
三大改造完成标志着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D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中共八大的相关史实。
15.(2021八下·社旗月考)“花生壳,圆又长,两头相隔十几丈,五百个人抬起来,我们坐上游东海”。这是20世纪50年代中国某一地区农民的劳动口号。如果将该劳动口号作为史料,可以用来印证(  )
A.“一五”计划的超额完成 B.“大跃进”运动中的浮夸风
C.人民公社欣欣向荣的气象 D.“文化大革命”的严重错误
【答案】B
【知识点】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前进
【解析】【分析】 B .材料中对花生的描述很明显是一种虚报产量的行为,这是发生在1958-1960年间的“大跃进”,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为主要标志的左倾错误的泛滥表现,因此正确选项为 B ;
选项A一五计划时间为1953-1957年,建立了工业化的基础,未体现浮夸风特点,排除;
选项C人民公社最大的特点为“一大二公”,排除;
选项D“文化大革命”发生时间为1966-1976年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考查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主要考查学生对大跃进特点和材料的理解,利用所学知识对历史现象判断能力。
16.(2021八下·社旗月考)下表为1960-1962年中国产业结构变动情况(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与表中数据变化相关的政策是(  )
年份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1960 23.4 44.5 32.1
1961 36.2 31.9 21.9
1962 39.4 31.3 29.3
A.八字方针 B.集体协作 C.公私合营 D.以产为纲
【答案】A
【知识点】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前进
【解析】【分析】 表中20世纪60年代初数据显示第一产业比重迅速增加,而第二产业比重相对下降。这是由于落实国家经济政策调整“八字”方针,解决“大跃进”以来工、农业比例严重失调问题,A 项正确;选项BCD与题意表述不相符,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 本题以20世纪60年代国民经济“八字”调整方针为背景材料,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17.(2021八下·社旗月考)“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进行所谓一个阶段推翻一个阶级的政治大革命,既没有经济基础,也没有政治基础,它必然提不出任何具有建设性的纲领,而只能造成严重的混乱、破坏和倒退”。中共中央的这一深刻反思主要是基于(  )
A.三大改造存在过急、过快的问题
B.人民公社化运动忽视了客观规律
C.“大跃讲”造成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
D.“文革”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灾难
【答案】D
【知识点】“文化大革命”
【解析】【分析】 依据题干“政治大革命”可知,这是文化大革命深刻反思。1966年至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文化大革命时期,国家政权遭到严重削弱,民主和法制被肆意践踏,国民经济发展缓慢,人民生活水平基本没有提高,教育科学文化事业被严重摧残。选项D正确;
选项ABC与题意表述不相符,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 本题考查文化大革命的知识点。1966年至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18.(2021八下·社旗月考)在全面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涌现出了一批“感动中国”的英雄模范人物。王进喜、焦裕禄、雷锋成为这个时代的典型和象征。他们身上共同体现了(  )
A.开天辟地、立党为公精神 B.不怕牺牲、乐观主义精神
C.保家卫国、英雄主义精神 D.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精神
【答案】D
【知识点】社会主义建设成就
【解析】【分析】 A .中国共产党的建立是中国开天辟地的一件大事,四位英模不是建党初期人物,故 A 错误;
B .四位英模不是革命战争年代涌现的,不具有特别的危险,故 B 错误;
C .四位英模都是在新中国成立后,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涌现出的英雄模范人物,不是革命战争、保家卫国时期,故 C 错误;
D .四位英模范都是在非常艰苦困难的情况下,不计个人得失,拼搏进取、无私奉献而取得“感感动中国”的成绩的,故 D 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 本题考查了王进喜、邓稼先、焦裕禄。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涌现出的模范人物主要有“两弹元勋”邓稼先;“铁人”王进喜;“党的好干部”焦裕禄。
19.(2021八下·社旗月考)某网站征集“中华人民共和国足迹”专栏的解说词:以简练的语言概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至今每一年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所产生的影响,以回顾历史,启示后人。其中,“1978年的足迹”的解说词应当是(  )
A.举国欢庆,翻身作主 B.黑白颠倒,是非不分
C.拨乱反正,风清气正 D.鼓足干劲,力争上游
【答案】C
【知识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
【解析】【分析】 C .依据题干“1978年足迹”,结合课本所学可知,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 C 项符合题意;
A .1949年新中国成立,举国人民欢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A 项不合题意;
B .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时期,我国的民主法制遭到严重践踏,全国陷入一片混乱时期,黑白颠倒,是非不分。 B 项不合题意;
D .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 是在十年社会经济建设时期, D 项不合题意;
故选: C 。
【点评】 本题以某网站征集“中华人民共和国足迹”专栏的解说词:以简练的语言概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至今每一年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产生的影响,以回顾历史,启示后人为切入点,考查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相关知识点。
20.(2021八下·社旗月考)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冲破了许多长期禁锢人们思想的旧观念,摆脱了许多思想上的枷锁和禁锢,振奋起伟大的革新创造、开拓进取、实干兴邦的精神,激发出空前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创造出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可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伟大意义是(  )
A.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促进了社会的发展
B.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C.为探索社会主义道路指明了方向
D.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答案】A
【知识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解析】【分析】 A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冲破了长期禁锢人们思想的许多旧观念,摆脱了许多思想上的枷锁和禁锢,说明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伟大意义是解放人们的思想,促进社会的发展,故 A 正确;
B .材料反映的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在思想解放方面的意义,并没有提到改革开放的决策,故 B 错误;
C .材料中也没有提到探索社会主义建设,故 C 错误;
D .材料反映的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在思想解放方面的意义,材料中没有提到开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意义,故 D 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 本题考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分。
21.(2021八下·社旗月考)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民主政治的建设,但也走了不少弯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著名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在他的新著《中国大趋势》中认为:“中国没有以民主的名义使自己陷入政党争斗的局面,而是以一党体制实现现代化,发展出一种独特的纵向民主,这是中国政治形成稳定的关键。
材料二
195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不再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但政协作为统一战线组织继续存在,成为各民主党派和爱国民主人士参政议政的舞台。它的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受到各民主党派的热烈拥护。中国共产党广泛吸收各民主党派和社会各界爱国人士参政议政,组成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形式。
材料三
“我们这次会议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
——毛泽东在1954年某次会议上的讲话
(1)材料一论述的是新中国成立后确立的哪一制度
(2)材料二中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之间存在着一种怎样的关系
(3)材料三中的讲话内容是出自哪次会议 这次会议的召开在我国民主政治建设中有何作用
【答案】(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2)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3)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形成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知识点】人民政协;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解析】【分析】 (1)依据材料“中国没有以民主的名义使自己陷入政党争斗的局面,而是以一党体制实现现代化,发展出一种独特的纵向民主,这是中国政治形成稳定的关键。”可知论述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2)依据材料二“195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不再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但政协作为统一战线组织继续存在,成为各民主党派和爱国民主人士参政议政的舞台。它的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受到各民主党派的热烈拥护。 中国共产党广泛吸收各民主党派和社会各界爱国人士参政议政,组成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形式。”可知,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之间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3)依据材料三“我们这次会议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可知内容出自第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形成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点评】 本题考查对基础知识的识记。掌握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形成过程。
22.(2021八下·社旗月考)法治建设关乎国家长久治安。新中国成立以来,民主法治建设也有了长足的进步。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在正式宪法没有出台前,它起到什么作用
(2)为确保“斗地主分田地”顺利进行,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哪部法律文件
(3)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在哪一年召开的 这次代表大会制定了一部什么类型的宪法
(4)前国家主席刘少奇在被“审查”期间,没有经过任何司法程序,就被投入了监狱,并被剥夺了申辩的权利,刘少奇主席曾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为武器,维护自己的权利,但不起任何作用。这说明了什么
(5)1982年颁布了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6年,又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等一系列法律文件,这说明,经过“文化大革命”,人们更加认识到什么的重要性
(6)据上述材料,作为中学生的我们,应如何为祖国民主法治建设作出自己的贡献
【答案】(1)临时宪法作用。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3)1954年。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4)文化大革命严重破坏了法制,蔑视人权。
(5)意识到民主和法治的重要性。
(6)尊法守法,自觉维护法律尊严,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知识点】土地改革;“文化大革命”;“共同纲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解析】【分析】 (1)根据所学,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在正式宪法没有出台前,它起到临时宪法的作用。
(2)根据所学,为确保“斗地主分田地”顺利进行,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3)根据所学,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在1954年召开的。这次代表大会制定了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4)前国家主席刘少奇在被“审查”期间,没有经过任何司法程序,就被投入了监狱,并被剥夺了申辩的权利,刘少奇主席曾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为武器,维护自己的权利,但不起任何作用。这说明了文化大革命严重破坏了法制,蔑视人权。
(5)1982年颁布了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6年,又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等一系列法律文件,这说明,经过“文化大革命”,人们更加认识到民主和法治的重要性。
(6)据上述材料,作为中学生的我们,应尊法守法,自觉维护法律尊严,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为祖国民主法治建设作出自己的贡献。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文化大革命、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等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而考查学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23.(2021八下·社旗月考)新中国成立后就开始了经济建设的探索,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但也出现过严重失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九五三年将是我国进行大规模经济建设的第一年。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侮、不再过穷困生活的基本保证,因此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全国人民必须同心同德,为这个最高利益而积极奋斗。
——1953年《人民日报》元旦社论
材料二
1952与1956年各经济成分的变化比较表。
经济成分 1952年 1956年
全民所有制经济 19.1% 32.2%
集体所有制经济 1.5% 53.4%
公私合营经济 0.7% 7.3%
私营资本主义经济 6.9% 0%
个体经济 71.8% 7.1%
材料三
1958-1965年粮食产量柱状图。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党和国家为实现这个“最高利益”采取的重大举措及取得的成效。
(2)分析材料二,指出我国社会经济结构变化的原因。
(3)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我国粮食产量的变化及原因。
【答案】(1)制定并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成效: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2)三大改造的实施。
(3)变化一:1958—1960年,粮食产量呈下降趋势。原因:“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急于求成,忽视客观的经济规律);再加上当时自然灾害严重等因素,农业生产遭严重破坏。变化二:1960—1965年粮食产量有所增长。原因:1961年初,党中央开始调整国民经济,经济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
【知识点】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前进;第一个五年计划;社会主义建设成就
【解析】【分析】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党和国家为实现这个“最高利益”,制定并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一五计划的超额完成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开始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2)据材料二“1952与1956年各经济成分的变化比较表”可知,三大改造的实施是我国社会经济结构变化的原因。
(3)据材料三“1958-1965年粮食产量柱状图”及所学知识可知,1958-1960年,粮食产量呈下降趋势。原因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急于求成,忽视客观的经济规律);再加上当时自然灾害严重等因素,农业生产遭严重破坏。1960-1965年,粮食产量有所增长。原因是1961年初,党中央开始调整国民经济, 经济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五年计划、三大改造、“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相关史实。
24.(2021八下·社旗月考)思想解放照亮着社会前行的每一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材料二
1978年5月,《光明日报》发表了……一文,揭开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全国性大讨论的序幕。
材料三 全会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毅然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倾错误方针,全面纠正了“文化大革命”中及其以前的“左”倾错误,作出了把全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
(1)据材料一、二,指出“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关于真理标准有哪两种不同的观点。
(2)材料二中这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全国性大讨论有何意义
(3)材料三中的“全会”是指哪次会议
(4)简要说明材料二与材料三之间的关系。
【答案】(1)“两个凡是”的方针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打破了“两个凡是”的精神枷锁,解放了思想;为重新确立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奠定了基础。
(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4)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知识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
【解析】【分析】 (1)根据材料一“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和材料二“1978年5月,《光明日报》发表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揭开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全国性大讨论的序幕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化大革命"束后,关于真理标准有两种不同的观点,即“两个凡是”的方针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的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打破了“两个凡是”的精神枷锁,解放了思想,为重新确立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奠定了基础。
(3)根据材料三“毅然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倾错误”方针,全面纠正了“文化大革命”中及其以前的“左倾错误作出把全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全会”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的新阶段。
(4)根据材料二与材料三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为材料三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基础。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和十一届三中全会,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归纳和综合运用历史史实的能力。
三、选做题:本大题共10分。
25.(2021八下·社旗月考)请依据下面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80一120字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史实正确,语句通顺,表述完整,能体现图片之间的内在联系)
【答案】示例:土地改革为“一五计划”奠定了基础。
表述:在中国共产党与全国各族人民的领导与拥护下,土地改革顺利完成,农村生产力得到空前解放,国民经济也得到了根本性好转,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提供了劳动力与市场)由此,党和政府开始实施“一五计划”,到1957年底,计划的各项经济建设指标大幅度超额完成,工农业相辅相成,打下了新中国坚实的经济基础。
【知识点】土地改革;第一个五年计划
【解析】【分析】 题干中两幅图片展示的是土地改革和一五计划,根据所学可知,土地改革为工业化建设奠定了基础,所以题目可拟为:土地改革为“一五计划”奠定了基础,论述如下:在中国共产党与全国各族人民的领导与拥护下,土地改革顺利完成,农村生产力得到空前解放,国民经济也得到了根本性好转,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提供了劳动力与市场)。由此,党和政府开始实施“一五计划”,到1957年底,计划的各项经济建设指标大幅度超额完成,工农业相辅相成,打下了新中国坚实的经济基础。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土地改革、一五计划的掌握情况,进而考查学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的能力。
26.(2021八下·社旗月考)请依据下面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80一120字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史实正确,语句通顺,表述完整,能体现图片之间的内在联系)
【答案】示例:改革开放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
表述:1978年12月,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我国开始实行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即改革开放。改革开放四十多年以来,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得到了显著提升,改革开放使中华民族又一次走上了伟大复兴之路。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梦想。因此改革开放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
【知识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对外开放;国有企业改革
【解析】【分析】 本题要求依据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小短文。属于开放性试题,只需紧扣“改革开放与中国梦”这一主题,列出相关的历史史实与结论。可从改革开放的提出、改革开放的意义、改革开放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等角度阐述。故答案为:改革开放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表述:1978年12月,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我国开始实行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即改革开放。改革开放四十多年以来,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得到了显著提升,改革开放使中华民族又一次走上了伟大复兴之路。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梦想。因此改革开放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改革开放与中国梦的关系,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归纳和综合运用历史史实的能力。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