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0《我们不乱扔》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到不乱扔、保护公共卫生的重要性,理解不乱扔垃圾不仅是为了干净整洁环境,更是一种文明和责任的体现。 2.在行为习惯上,通过让孩子发现、评析身边的不文明现象,帮助他们养成不随地吐痰、不乱扔瓜果纸屑、不随地大小便、在公共场合将垃圾带走等良好公共卫生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维护公共环境卫生的行为,在生活中自觉养成良好的公共卫生习惯。 难点:自觉维护公共卫生,发现身边不讲公共卫生的不文明行为,并及时提醒。 三.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暑假的时候,大家肯定都出去旅游了,谁来说说,你都去了哪些地方? 活动一:“保持公共卫生,是文明和责任的体现” 环节一:通过对比的形式呈现场景。老师暑假的时候,也去旅游了,还拍了很多照片,你们想不想看看?通过对干净和脏乱照片的对比呈现,让孩子们意识到环境对我们很重要,强化学生对干净环境的悦纳。从而认识到,不乱扔,保持公共环境卫生,是大家共同的选择,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 。 环节二:阅读绘本,引导学生理解不乱扔,是一种文明行为,启发学生要有垃圾分类的观念与意识。 1.阅读绘本,讨论看看王勇的哪些行为值得我们学习。就在这个星期天,有个叫王勇的同学,也和他的小伙伴出去秋游了,打开课本39页,看看王勇的哪些行为值得我们学习。(提醒学生:将绘本认真读一遍,读完之后和同桌讨论)(在道德与法制的整体使用意见中,对用好故事性绘本的关键技巧中有强调:凸显绘本故事的细节,教师要引导学生对绘本故事中的细节进行观察,用“放大镜”将细节放大,便于学生仔细观察),所以学生回答完,师出示三大细节,强调王勇好的行为,对学生进行正面强化。 2.师总结过渡: 王勇同学注意生活细节,说明不乱扔是他生活中无处不在的一个习惯,当然,在养成不乱扔习惯的同时,我们还应该注意垃圾分类。 3.观看垃圾分类小视频,启发学生有垃圾分类的观念和意识。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投放垃圾也是有大学问的。(出示:垃圾分类小视频) 师:谁来说说,视频里讲的是什么? 下发“垃圾我会放”练习卡,对孩子垃圾分类意识形成进行一个反馈。最后,让学生上台演示,更起到了强化的作用 4.师过渡总结养成不乱扔的习惯,注意垃圾分类处理,不止是为了公共环境的整洁卫生,更是文明和责任的体现,是美好的生活本身。 活动二: “爱卫生,讲文明,从我做起” 环节一:交流《关于不讲公共卫生现象》的观察小记录在我们的生活中,总有很多破坏公共环境,不讲公共卫生的行为,课前,老师让大家做了关于《不讲公共卫生现象》的观察小记录,同学们先跟小组内的小朋友分享你的观察成果和小建议,一会分享给大家。 1.小组内交流。2.全班交流 师小结:同学们,大家都非常的乐于思考,更可贵的是能够针对我们身边存在的一些不文明的现象,提出更好的建议,大家真了不起,肯定都是文明的小公民。《中小学生守则》中,也有相关规定。所以我们更应该从自身做起,爱卫生讲文明。 环节二:我能做到······涂花瓣环节(德育回归儿童生活): 出示规则:1、上面的文明行为,现在能做到,就涂上喜欢的颜色。 没有做的,不用涂,等做到了再涂上。 3、空白的花瓣,可以写一写自己已经做到的其他的文明行为。涂完之后,贴在文明之树上。学生展示,说一说自己都能做到哪些?让学生把文明小花贴在文明之树上,大家共同分享,共同学习。 师:瞧,我们的文明之树,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正盛开着五彩斑斓的花朵,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硕果累累。不乱扔,爱卫生,讲文明,为他人着想,做一个文明的小市民,为创建文明城市做出自己的贡献。让我们手里的文明之花处处开遍。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