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谏太宗十思疏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疏”,“疏”是封建时代大臣向皇帝陈述意见的一种文体。文章写于贞观十一年(637).当时,经过战后的休养生息,经济得到了发展,人民的生活富裕起来,加上对外战争连年胜利,边防巩固,唐太宗逐渐娇奢忘本,大修庙宇宫殿,四处巡游,劳民伤财、面对有些大臣的进谏,唐太宗竟然说“百姓无事则娇,劳役则易使”。在这样的情况下,一连上了四次奏章,本文是第二次上奏。唐太宗看后猛醒。亲手写诏书嘉奖,并放置案头,以资警惕。文章提出“十思”,规劝太宗要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积德行义,以求国家的长治久安。文章虽然是封建大臣所写,但对我们来说还是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的。作为一篇论说文,对我们的议论文写作也有一定的帮助。 【学情分析】 高二学生思维逐渐从经验型走向理论型,他们逐渐摆脱对感性材料的依赖,应用理论来指导抽象思维活动,发展了思维的深刻性,出现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喜欢独立思考、寻根究底和质疑争辩。他们不但对文艺性的材料感兴趣,而且对理论性的材料也感兴趣。但对《谏太宗十思疏》这样的奏疏还是有些难理解,这就需要老师对其探究学习给以指导和引导。 【教学目标】 1.认识“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在当时的作用和今天的借鉴意义。 2. 掌握文中出现的重要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 3. 了解本文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相结合的论证手法。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在教师的指点帮助下自己归纳整理文言知识。理解并掌握本文所阐述的“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道理。 2. 难点:运用比喻论证、对比论证所体现的逻辑力量。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提问:说起唐太宗,大家的第一印象就是一位千古明君:贞观之治,国泰民安,开启大唐盛世,流芳百世。唐太宗一生,真的这么完美吗?他有没有偏离盛世明君之道的时候呢?请同学们根据课前查阅的相关资料说说自己的看法。 2.导语:在这个关系社稷安危的时刻,有个人勇敢的站了起来,依靠他的胆识和智慧向唐太宗一连递上四份“批龙鳞”的奏章,针对其过失,犯颜直谏。太宗接到奏章之后,亲手写招书答复他,承认自己的过错,赞扬他的忠直。这个人就是魏征,我们今天就一起来看一下这四份奏章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篇《谏太宗,十思疏》。 说说唐太宗在天下承平、国势日固后表现出来的骄奢淫逸、声色犬马之行。 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习惯,并且了解魏征写这篇奏章时的时代背景,为后面的学习做铺垫。 解析题目明确内容 请学生分析课文的标题 抓住关键字来解题。 谏:手段 太宗:对象 十思:内容 疏:文体 培养学生通过解读标题,理清大致文意的能力,对于他们以后阅读古诗文很有帮助。 初读课文疏通文字 散读课文。 要求(1)正音。 (2)注意一词多意现象。 (3)找出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的地方。 2.学生交流。教师补充、答疑。 散读课文。交流明确。 借助注释正音。 一词多义现象。“诚” 通假字。 古今异义。 词类活用。 特殊句式。 学习文言文,不能忽略文言基本知识的积累,高二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文言功底,教师在他们自己归纳整理的基础上,适当地加以点拨,既可以提高学生的文言自学能力,又可以帮助学生有效积累。 再读课文理清文意 1.要求全班朗读课文,注意读音、断句。 2.请学生概括文章每段的主要内容。 3.要求学生联系全文,谈谈魏征劝谏唐太宗“十思”的最终目的是什么? 1、全班朗读,注意字音、断句的准确性。 2.概括每段内容,理清文章思路。①提出中心论点,且从反面论证,以强调“必积其德义”的主张。 ②总结历史经验,指出帝王“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的原因是未积其德。 3.讨论,明确:“十思”的最终目的是希望唐太宗“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懂得“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的道理。 朗读是学习、理解文言文的最基本最有效的方法,通过概括段意可以准确把握文章的内容和行文思路。 三读课文借古鉴今 请学生结合自身的经历,谈谈“十思”对自己有什么借鉴意义 自由发言,根据自己的性格特点和生活经历任选“十思”中的一点或几点谈谈对自己的启发。 借古鉴今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意义之一。语文课堂更应该渗透德育教育,让学生在学习佳作的同时,对自己进行一番审视。 四读课文以读促写 提问:这篇奏章可以让唐太宗心悦诚服地承认错误,并放在案头,作为警戒和督促,其超强的说服力可见一斑。那么同学们讨论下,这篇文章对于我们写议论文有什么启示和帮助呢?我们可以学习他的哪些写作手法? 从不同的角度讨论。 1.比喻论证的表达效果。 2.对比论证的表达效果 3.语言朴实感情真挚的语言风格。 阅读和写作向来是不可分割的。通过品读优秀的文章借鉴和学习,好的写作手法也是学生提高写作水平的一条捷径。 课后作业学习反馈 1.背诵全文。 2.以“十思”中任意一点为论点写一段议论性文字,注意运用比喻论证和对比论证的手法。 按照要求,课后完成作业。 积累文言名篇黑对高中的学生来说非常重要。而且,课堂上可以以读促写,课后自然可以通过片段写作巩固学习成果。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