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柯桥区联盟学校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社会法治6月份独立作业(联考)试卷(历社部分)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浙江省柯桥区联盟学校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社会法治6月份独立作业(联考)试卷(历社部分)

资源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浙江省柯桥区联盟学校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社会法治6月份独立作业(联考)试卷(历社部分)
一、选择题
1.(2021八下·柯桥月考)明朝中期以后,中国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是在商品经济发达的(  )
A.苏州、松江等地 B.广州
C.北京 D.中原地区
【答案】A
【知识点】近代前夜危机
【解析】【分析】明朝中后期,在苏州、松江等地的纺织业中出现“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生产方式,机户是早期的资本家,机工是早期的雇佣工人,他们之间这种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是一种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
A项苏州、松江等地明朝中期以后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符合题意;
BCD三项和题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及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明朝中后期以后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的表现。
2.(2021八下·柯桥月考)有史学家指出:“如果说鸦片战争的震撼主要冲击了沿海地区的话,那么持续四年之久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则把沉重的震撼带到了中国的社会中枢。”以下史实能支持这一说法的是(  )
A.把香港岛割让给英国 B.列强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房
C.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D.八国联军进入紫禁城
【答案】C
【知识点】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
【解析】【分析】根据“第二次鸦片战争”和所学可知,1856年10月,英法联军为主凶,美俄两国为帮凶,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一路烧杀,攻入北京,闯进圆明园,掠夺珍宝。为掩人耳目,他们又放火焚烧圆明园。
ABD三项都不能支持题干说法,不符合题意;
C项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能支持题干说法,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第二次鸦片战争和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要求运用所学解读题干信息。
3.(2020八下·丽水期末)同文馆开创时期的课程,只限于外国语言文字。开始只设英语馆,后来逐渐增加了俄、日、法、德等语言。四年后,京师同文馆开办科学馆。此外,同文馆有个商定,只准教学生学习语言文字,是万万不准传教的。这反映同文馆创办的直接目的是(  )
A.培养翻译、科技人才 B.宣传维新变法的思想
C.仿效西方的政治制度 D.实现高等教育近代化
【答案】A
【知识点】洋务运动与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解析】【分析】京师同文馆是清末第一所官办外语专门学校,由恭亲王奕?于1861年1月(咸丰十年十二月)奏请开办,并于1862年8月24号正式开办,初以培养外语翻译、洋务人才为目的,以外国人为教习,专门培养外文译员。
A项培养翻译、科技人才是题干反映的同文馆创办的直接目的,符合题意;
BC两项说法错误,京师同文馆设立于洋务运动时期,洋务运动没触及西方的政治制度,不符合题意;
D项实现高等教育近代化和题干材料不符,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京师同文馆及学生准确解读历史材料的能力。解答本题要熟记京师同文馆创办的有关内容。
4.(2021八下·柯桥月考)历史人物在人类历史的发展中有重要影响。下列历史人物与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康熙帝:一系列措施巩固和发展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②林则徐:虎门销烟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③张謇:实业救国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④容闳:推动留学生计划促进了中国学子对西方的了解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C
【知识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鸦片战争;洋务运动与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解析】【分析】1839年6月3日,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虎门销烟是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鸦片战争后签订的中英《南京条约》,严重破坏了领土和主权的完整,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使中国逐渐成为外国资本主义的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②林则徐:虎门销烟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说法错误,排除。
C项①③④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历史人物及其主要活动的重要影响。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5.(2021八下·柯桥月考)中国古代某书附有123幅插图,包含有《乃粒》(谷物)、《乃服》(纺织)、《彰施》(染色)、《杀青》(造纸)、《佳兵》(兵器)等十八篇。这本著作是(  )
A.《天工开物》 B.《农政全书》
C.《徐霞客游记》 D.《本草纲目》
【答案】A
【知识点】新旧交替的明清文化
【解析】【分析】明朝杰出的科学家宋应星所著的《天工开物》,总结明代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还反映了明代我国手工工场的生产面貌,涉及到农业和手工业等三十多个生产部门,作者在书中强调人类要和自然相协调、人力要和自然力相配合。据“中国古代某书附有123幅插图,包含有《乃粒》(谷物)、《乃服》(纺织)、《彰施》(染色)、《作咸》(制盐)、《陶埏》(陶瓷)、《杀青》(造纸)、《佳兵》(兵器)等十八篇。”及所学知识可知,这本书应是《天工开物》。
A项《天工开物》是题干描述的著作,符合题意;
BCD三项和题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宋应星的《天工开物》记述的内容的相关史实。识记宋应星的《天工开物》记述的内容的相关史实。
6.(2021八下·柯桥月考)人类社会中无数次的变革说明了“思想理论是社会变革的先导,而社会变革又是对思想理论的落实和实践”。以下能够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
A.启蒙思想——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B.地圆学说——理性主义
C.人文主义——德国统一
D.马克思主义——英国宪章运动
【答案】A
【知识点】工人斗争及马克思主义诞生;启蒙运动
【解析】【分析】18世纪末、19世纪初,启蒙思想在拉美广泛传播。启蒙运动中自由、平等的理念唤醒了拉丁美洲人民的民族独立意识,冲击了拉丁美洲人民根深蒂固的绝对服从观念,进而促进拉丁美洲人民逐渐走上独立道路。
A项启蒙思想——拉丁美洲独立运动能够佐证题干观点,符合题意;
BCD三项都不能佐证题干观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思想理论和社会变革的关系及学生的理解能力。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7.(2021八下·柯桥月考)纵观中日两国近代历史,明治维新和戊戌变法具有很多相似之处。下列对两次事件影响的表述最恰当的是(  )
A.都建立了资产阶级政权
B.都是为挽救民族危机而进行的改革
C.都向西方学习,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度
D.都实现了富国强兵,走上对外扩张道路
【答案】B
【知识点】清末变法图强的尝试与文教革新
【解析】【分析】日本的明治维新和中国的戊戌变法分别发生在19世纪中期和19世纪末期,其时中日两国都面临严峻的内忧外患的形势,因此都是为应对各自民族危机而进行的救亡图存运动。
A项都建立了资产阶级政权表述不恰当,戊戌变法以失败而告终,没有建立资产阶级政权,不符合题意;
B项都是为挽救民族危机而进行的改革表述最恰当,符合题意;
C项都向西方学习,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度表述不恰当,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都是向西方学习,但戊戌变法并没有因此确立君主立宪制,中国仍然是一个封建君主专制国家,不符合题意;
D项都实现了富国强兵,走上对外扩张道路表述不恰当,明治维新使日本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危机,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使日本逐渐强大起来,走上对外扩张道路,但戊戌变法以失败告终,因而并没有实现富国强兵的目的,也没有走上对外扩张道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维新变法和明治维新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理解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掌握明治维新和戊戌变法的异同。
8.(2021八下·柯桥月考)学习历史应该了解它的来龙去脉。下列有关历史事件中因果联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
A.清朝的厂卫制度使专制达到了顶峰
B.查理一世的统治致使巴黎人民爆发起义
C.波士顿倾茶事件标志独立战争爆发
D.罗伯斯庇尔的一系列措施使法国大革命达到顶峰
【答案】D
【知识点】美国的诞生;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皇权膨胀
【解析】【分析】A项清朝的厂卫制度使专制达到了顶峰表述错误,明朝设“厂卫”机构,是明朝君主专制高度强化的一种表现,设军机处标志着封建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不符合题意;
B项查理一世的统治致使巴黎人民爆发起义表述错误,查理一世是英国国王,致使巴黎人民爆发起义的是路易十六的统治,不符合题意;
C项波士顿倾茶事件标志独立战争爆发表述错误,波士顿倾茶事件,是美国独立战争的导火线,而来克星顿枪声,标志着独立战争的爆发,不符合题意;
D项罗伯斯庇尔的一系列措施使法国大革命达到顶峰表述正确,法国大革命期间,罗伯斯庇尔采取措施,平息国内叛乱,打退反法联军把法国大革命推向高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历史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9.(2021八下·柯桥月考)他反对思想僵化,强调独立思考,主张维新变法,并提出“以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启蒙思想,比卢梭早100年,堪称启蒙主义之先驱。这里“他”是(  )
A.王阳明 B.康有为 C.李贽 D.黄宗羲
【答案】D
【知识点】新旧交替的明清文化
【解析】【分析】明末清初的思想家黄宗羲,批判君主专制,提出“以天下为主,君为客”的观点。
ABC三项和题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题意;
D项黄宗羲反对思想僵化,强调独立思考,主张维新变法,并提出“以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启蒙思想,比卢梭早100年,堪称启蒙主义之先驱,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学生对黄宗羲的识记能力。要求准确识记黄宗羲的思想主张。
10.清朝是我国古代最后一个王朝,采取了很多巩固国家统一的措施。下列属于清朝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管理的措施的是(  )
①改土归流
②实行盟旗制
③设立宣政院
④确立金瓶掣签制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C
【知识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解析】【分析】元朝加强对西藏的管辖,在中央设立宣政院,负责管辖西藏地区的事务,从此,西藏成为元朝的正式行政区。排除含③的选项。
C项①②④属于清朝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管理的措施,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清朝巩固国家统一的措施的相关知识。组合选择题一般排除一个错误内容即可获取正确答案,部分题目需要经过两次排除,但有一小部分题目所有内容都正确。
二、非选择题
11.(2021八下·柯桥月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在1840年战争失败以后被迫付给英国的赔款、大量的非生产性的鸦片消费、鸦片贸易所引起的金银外流、外国竞争对本国工业的破坏性影响、国家行政机关的腐化,这一切造成了两个后果:旧税更重更难负担,旧税之外又加新税。
——摘编自马克思《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
材料二:咸丰皇帝在位期间,受南方农民大起义的影响,直隶也有少数农民起义。在此情况下,恭亲王担当起了保卫京畿的重任。咸丰三年,他被任命为署理领侍卫内大臣,参与京城巡防事宜。
(1)根据材料一,分析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接近破产的原因。
(2)材料二中的“南方农民大起义”指的是什么?
(3)综合上述材料,分析19世纪四五十年代清政府面临怎样的统治危机。
【答案】(1)清政府的腐败;鸦片战争后,清政府支付大量赔款,增加了政府财政困难;鸦片大量输入,白银外流;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
(2)太平天国运动。
(3)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清政府在两次鸦片战争中都失败)和国内人民的反抗
【知识点】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中国在1840年战争失败以后被迫付给英国的赔款、大量的非生产性的鸦片消费、鸦片贸易所引起的金银外流、外国竞争对本国工业的破坏性影响、国家行政机关的腐化,这一切造成了两个后果:旧税更重更难负担,旧税之外又加新税。”可知,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接近破产的原因是清政府腐败,鸦片战争后,清政府支付大量赔款,增加了政府财政困难,鸦片输入导致白银大量外流,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
(2)据材料二“咸丰皇帝在位期间,受南方农民大起义的影响,直隶也有少数农民起义。在此情况下,恭亲王担当起了保卫京畿的重任。咸丰三年,他被任命为署理领侍卫内大臣,参与京城巡防事宜”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方农民大起义”指的是太平天国运动,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太平军于1853年占领南京,改名为天京,定为都城,建立起与清朝对峙的政权。
(3)综合上述材料可知,19世纪四五十年代清政府内外交困,面临西方资本主义的侵略和国内人民的反抗的危机。
故答案为:(1)清政府的腐败;鸦片战争后,清政府支付大量赔款,增加了政府财政困难;鸦片大量输入,白银外流;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
(2)太平天国运动。
(3)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清政府在两次鸦片战争中都失败)和国内人民的反抗。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及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
12.(2021八下·柯桥月考)社会进步源于各种力量的推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进口原棉数量表(年平均数单位:百万磅)
时间 数量
1750—1769 2.81
1770—1789 10.15
1790—1804 35.78
材料二:欧美各国生产排序变化表。
时间 英国 德国 美国
1860年世界工业生产量位次 1 4 3
1910年世界工业生产量位次 3 2 1
材料三:公元1300-1820年中国和西欧人均GDP比较
  1300年 1400年 1500年 1820年
中国 600元 600元 600元 600元
西欧 593元 676元 771元 1204元
注:按照1990年国际元单位计算
资料来源: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统计》
(1)结合工业革命中的重大发明,指出表格中数据变化的原因。
(2)说说材料二中欧美各国工业生产排序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主要原因。
(3)从材料三的表格中可以看出,从1500年到1820年西欧的经济发展呈现出怎样的趋势?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哪些史实促进了这一趋势的出现?
【答案】(1)材料一可以看出,1790 年后,英国进口原棉的数量大幅度增加。原因:工业革命开始后,瓦特改良蒸汽机,成为工业生产的动力机器,在纺织领域推广开来,棉纺织业获得了比较大的发展。
(2)1860年到1910年英国在欧美各国工业生产排序下降,而美国、德国后来居上。美国和德国进行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来居上,工业势头超过英国。
(3)西欧的经济呈现上升趋势。1,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促进贸易的发展);2,资产阶级革命,建立资本主义制度,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3,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英国进口原棉数量表”可见1790 年后,英国进口原棉的数量大幅度增加。联系所学知识,18世纪60年代,工业革命在英国兴起,随着瓦特改良蒸汽机的生产部门得到广泛的使用,蒸汽机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动力,大大提高了劳动效率,蒸汽机的广泛使用促使棉纺织技术的革新,棉纺织业获得了比较大的发展。 (2)从材料二“欧美各国生产排序变化表”可以看出:美德实力增强,英国实力下降。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后,美国、德国率先使用新技术,经济发展迅速,后来居上,超过了英国。
(3)第一小问,通过数据比较可知,西欧经济不断增长,人均GDP赶超中国。第二小问,抓住“1500年到1820年”这个重要时间信息,结合所学,从新航路的开辟、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确立、工业革命的开展等角度分析原因。
故答案为:(1)材料一可以看出,1790 年后,英国进口原棉的数量大幅度增加。原因:工业革命开始后,瓦特改良蒸汽机,成为工业生产的动力机器,在纺织领域推广开来,棉纺织业获得了比较大的发展。
(2)1860年到1910年英国在欧美各国工业生产排序下降,而美国、德国后来居上。美国和德国进行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来居上,工业势头超过英国。
(3)西欧的经济呈现上升趋势。1、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促进贸易的发展);2、资产阶级革命,建立资本主义制度,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3、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两则材料为依托,考查两次工业革命和从1500年到1820年、推动西欧人均GDP 变化的主要原因。解答材料解析题需要首先读懂材料,然后结合问题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最后根据所学和材料有效信息组织答案。
13.(2021八下·柯桥月考)1895年是中国近代前期历史的一个转折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资料三则。
资料卡片1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江苏巡抚李鸿章致总理衙门原函》
资料卡片2
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废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梁启超《变法通议》
资料卡片3
曾经是顽固保守的官员,对国家积弱状况并无深切了解但是有切肤体会的平民百姓,以及始终自觉承负着使命的知识阶层,似乎在1895年的刺激中,一下子都成了“改革者”。
——葛兆光(1895年的中国:思想史上的象征意义》
材料二:1895年,面对大国地位的衰落和中华民族危机的进一步加深,改良派和革命派以各自的方式展开救亡运动。1895年发生或萌发的诸多事件,加速了近代中国的政治变革与社会转型,对近代中国有着多重意义。
——孔亭《1895年:近代中国的多重意义》
(1)概括资料卡片1中李鸿章的主要主张,举例说明其为实现这一主张所做的努力。
(2)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指出近代中国“1895年发生或萌发的诸多事件”。
(3)1895年对近代中国具有转型意义。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论证这一观点。(要求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答案】(1)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科技(或:学习西方军事器物)
努力:创办江南制造总局等军事工业;创办轮船招商局等民用工业;创建北洋水师等近代海军。
(2)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签订《马关条约》;康有为等人发动公车上书;台湾人民掀起反割台斗争。
(3)从洋务运动时期的学习西方科技转向学习西方的制度;康有为、梁启超等主张变革中国的政治制度,实行君主立宪制;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开始兴起。从较为开明的官员主张学习西方到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各阶层的共识:官员、平民百姓、知识阶层都成了“改革者”;张謇等大力倡导“实业救国”。 (若能从“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列强的经济侵略从以商品输出为主到以资本输出为主”等角度展开论述,只要言之有理也可同样得分)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狂潮;洋务运动与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清末变法图强的尝试与文教革新
【解析】【分析】(1)资料卡片1“......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表明李鸿章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科技。李鸿章在军事工业方面创办了江南制造局,在民用企业方面创办了轮船招商局和上海机器织布局,除了创办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外,还有派遣学员去英国学习,筹建北洋舰队等。
(2)1895年,清政府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战败,被迫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此后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1895年,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发动正在北京参加会试的1000多名举人联名上书,请求光绪帝实行变法,史称“公车上书”,拉开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1895年甲午战争及《马关条约》签订后,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3)本题属于开放性问题,学生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史论结合,条理清晰的论证这一观点即可。
故答案为:(1)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科技(或:学习西方军事器物)。努力:创办江南制造总局等军事工业;创办轮船招商局等民用工业;创建北洋水师等近代海军。
(2)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签订《马关条约》;康有为等人发动公车上书;台湾人民掀起反割台斗争。
(3)从洋务运动时期的学习西方科技转向学习西方的制度;;康有为、梁启超等主张变革中国的政治制度,实行君主立宪制;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开始兴起。从较为开明的官员主张学习西方到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各阶层的共识:官员、平民百姓、知识阶层都成了“改革者”;张謇等大力倡导“实业救国”。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甲午战争等相关知识。要求具备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浙江省柯桥区联盟学校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社会法治6月份独立作业(联考)试卷(历社部分)
一、选择题
1.(2021八下·柯桥月考)明朝中期以后,中国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是在商品经济发达的(  )
A.苏州、松江等地 B.广州
C.北京 D.中原地区
2.(2021八下·柯桥月考)有史学家指出:“如果说鸦片战争的震撼主要冲击了沿海地区的话,那么持续四年之久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则把沉重的震撼带到了中国的社会中枢。”以下史实能支持这一说法的是(  )
A.把香港岛割让给英国 B.列强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房
C.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D.八国联军进入紫禁城
3.(2020八下·丽水期末)同文馆开创时期的课程,只限于外国语言文字。开始只设英语馆,后来逐渐增加了俄、日、法、德等语言。四年后,京师同文馆开办科学馆。此外,同文馆有个商定,只准教学生学习语言文字,是万万不准传教的。这反映同文馆创办的直接目的是(  )
A.培养翻译、科技人才 B.宣传维新变法的思想
C.仿效西方的政治制度 D.实现高等教育近代化
4.(2021八下·柯桥月考)历史人物在人类历史的发展中有重要影响。下列历史人物与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康熙帝:一系列措施巩固和发展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②林则徐:虎门销烟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③张謇:实业救国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④容闳:推动留学生计划促进了中国学子对西方的了解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5.(2021八下·柯桥月考)中国古代某书附有123幅插图,包含有《乃粒》(谷物)、《乃服》(纺织)、《彰施》(染色)、《杀青》(造纸)、《佳兵》(兵器)等十八篇。这本著作是(  )
A.《天工开物》 B.《农政全书》
C.《徐霞客游记》 D.《本草纲目》
6.(2021八下·柯桥月考)人类社会中无数次的变革说明了“思想理论是社会变革的先导,而社会变革又是对思想理论的落实和实践”。以下能够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
A.启蒙思想——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B.地圆学说——理性主义
C.人文主义——德国统一
D.马克思主义——英国宪章运动
7.(2021八下·柯桥月考)纵观中日两国近代历史,明治维新和戊戌变法具有很多相似之处。下列对两次事件影响的表述最恰当的是(  )
A.都建立了资产阶级政权
B.都是为挽救民族危机而进行的改革
C.都向西方学习,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度
D.都实现了富国强兵,走上对外扩张道路
8.(2021八下·柯桥月考)学习历史应该了解它的来龙去脉。下列有关历史事件中因果联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
A.清朝的厂卫制度使专制达到了顶峰
B.查理一世的统治致使巴黎人民爆发起义
C.波士顿倾茶事件标志独立战争爆发
D.罗伯斯庇尔的一系列措施使法国大革命达到顶峰
9.(2021八下·柯桥月考)他反对思想僵化,强调独立思考,主张维新变法,并提出“以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启蒙思想,比卢梭早100年,堪称启蒙主义之先驱。这里“他”是(  )
A.王阳明 B.康有为 C.李贽 D.黄宗羲
10.清朝是我国古代最后一个王朝,采取了很多巩固国家统一的措施。下列属于清朝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管理的措施的是(  )
①改土归流
②实行盟旗制
③设立宣政院
④确立金瓶掣签制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二、非选择题
11.(2021八下·柯桥月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在1840年战争失败以后被迫付给英国的赔款、大量的非生产性的鸦片消费、鸦片贸易所引起的金银外流、外国竞争对本国工业的破坏性影响、国家行政机关的腐化,这一切造成了两个后果:旧税更重更难负担,旧税之外又加新税。
——摘编自马克思《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
材料二:咸丰皇帝在位期间,受南方农民大起义的影响,直隶也有少数农民起义。在此情况下,恭亲王担当起了保卫京畿的重任。咸丰三年,他被任命为署理领侍卫内大臣,参与京城巡防事宜。
(1)根据材料一,分析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接近破产的原因。
(2)材料二中的“南方农民大起义”指的是什么?
(3)综合上述材料,分析19世纪四五十年代清政府面临怎样的统治危机。
12.(2021八下·柯桥月考)社会进步源于各种力量的推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进口原棉数量表(年平均数单位:百万磅)
时间 数量
1750—1769 2.81
1770—1789 10.15
1790—1804 35.78
材料二:欧美各国生产排序变化表。
时间 英国 德国 美国
1860年世界工业生产量位次 1 4 3
1910年世界工业生产量位次 3 2 1
材料三:公元1300-1820年中国和西欧人均GDP比较
  1300年 1400年 1500年 1820年
中国 600元 600元 600元 600元
西欧 593元 676元 771元 1204元
注:按照1990年国际元单位计算
资料来源: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统计》
(1)结合工业革命中的重大发明,指出表格中数据变化的原因。
(2)说说材料二中欧美各国工业生产排序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主要原因。
(3)从材料三的表格中可以看出,从1500年到1820年西欧的经济发展呈现出怎样的趋势?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哪些史实促进了这一趋势的出现?
13.(2021八下·柯桥月考)1895年是中国近代前期历史的一个转折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资料三则。
资料卡片1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江苏巡抚李鸿章致总理衙门原函》
资料卡片2
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废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梁启超《变法通议》
资料卡片3
曾经是顽固保守的官员,对国家积弱状况并无深切了解但是有切肤体会的平民百姓,以及始终自觉承负着使命的知识阶层,似乎在1895年的刺激中,一下子都成了“改革者”。
——葛兆光(1895年的中国:思想史上的象征意义》
材料二:1895年,面对大国地位的衰落和中华民族危机的进一步加深,改良派和革命派以各自的方式展开救亡运动。1895年发生或萌发的诸多事件,加速了近代中国的政治变革与社会转型,对近代中国有着多重意义。
——孔亭《1895年:近代中国的多重意义》
(1)概括资料卡片1中李鸿章的主要主张,举例说明其为实现这一主张所做的努力。
(2)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指出近代中国“1895年发生或萌发的诸多事件”。
(3)1895年对近代中国具有转型意义。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论证这一观点。(要求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近代前夜危机
【解析】【分析】明朝中后期,在苏州、松江等地的纺织业中出现“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生产方式,机户是早期的资本家,机工是早期的雇佣工人,他们之间这种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是一种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
A项苏州、松江等地明朝中期以后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符合题意;
BCD三项和题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及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明朝中后期以后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的表现。
2.【答案】C
【知识点】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
【解析】【分析】根据“第二次鸦片战争”和所学可知,1856年10月,英法联军为主凶,美俄两国为帮凶,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一路烧杀,攻入北京,闯进圆明园,掠夺珍宝。为掩人耳目,他们又放火焚烧圆明园。
ABD三项都不能支持题干说法,不符合题意;
C项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能支持题干说法,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第二次鸦片战争和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要求运用所学解读题干信息。
3.【答案】A
【知识点】洋务运动与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解析】【分析】京师同文馆是清末第一所官办外语专门学校,由恭亲王奕?于1861年1月(咸丰十年十二月)奏请开办,并于1862年8月24号正式开办,初以培养外语翻译、洋务人才为目的,以外国人为教习,专门培养外文译员。
A项培养翻译、科技人才是题干反映的同文馆创办的直接目的,符合题意;
BC两项说法错误,京师同文馆设立于洋务运动时期,洋务运动没触及西方的政治制度,不符合题意;
D项实现高等教育近代化和题干材料不符,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京师同文馆及学生准确解读历史材料的能力。解答本题要熟记京师同文馆创办的有关内容。
4.【答案】C
【知识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鸦片战争;洋务运动与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解析】【分析】1839年6月3日,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虎门销烟是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鸦片战争后签订的中英《南京条约》,严重破坏了领土和主权的完整,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使中国逐渐成为外国资本主义的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②林则徐:虎门销烟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说法错误,排除。
C项①③④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历史人物及其主要活动的重要影响。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5.【答案】A
【知识点】新旧交替的明清文化
【解析】【分析】明朝杰出的科学家宋应星所著的《天工开物》,总结明代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还反映了明代我国手工工场的生产面貌,涉及到农业和手工业等三十多个生产部门,作者在书中强调人类要和自然相协调、人力要和自然力相配合。据“中国古代某书附有123幅插图,包含有《乃粒》(谷物)、《乃服》(纺织)、《彰施》(染色)、《作咸》(制盐)、《陶埏》(陶瓷)、《杀青》(造纸)、《佳兵》(兵器)等十八篇。”及所学知识可知,这本书应是《天工开物》。
A项《天工开物》是题干描述的著作,符合题意;
BCD三项和题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宋应星的《天工开物》记述的内容的相关史实。识记宋应星的《天工开物》记述的内容的相关史实。
6.【答案】A
【知识点】工人斗争及马克思主义诞生;启蒙运动
【解析】【分析】18世纪末、19世纪初,启蒙思想在拉美广泛传播。启蒙运动中自由、平等的理念唤醒了拉丁美洲人民的民族独立意识,冲击了拉丁美洲人民根深蒂固的绝对服从观念,进而促进拉丁美洲人民逐渐走上独立道路。
A项启蒙思想——拉丁美洲独立运动能够佐证题干观点,符合题意;
BCD三项都不能佐证题干观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思想理论和社会变革的关系及学生的理解能力。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7.【答案】B
【知识点】清末变法图强的尝试与文教革新
【解析】【分析】日本的明治维新和中国的戊戌变法分别发生在19世纪中期和19世纪末期,其时中日两国都面临严峻的内忧外患的形势,因此都是为应对各自民族危机而进行的救亡图存运动。
A项都建立了资产阶级政权表述不恰当,戊戌变法以失败而告终,没有建立资产阶级政权,不符合题意;
B项都是为挽救民族危机而进行的改革表述最恰当,符合题意;
C项都向西方学习,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度表述不恰当,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都是向西方学习,但戊戌变法并没有因此确立君主立宪制,中国仍然是一个封建君主专制国家,不符合题意;
D项都实现了富国强兵,走上对外扩张道路表述不恰当,明治维新使日本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危机,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使日本逐渐强大起来,走上对外扩张道路,但戊戌变法以失败告终,因而并没有实现富国强兵的目的,也没有走上对外扩张道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维新变法和明治维新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理解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掌握明治维新和戊戌变法的异同。
8.【答案】D
【知识点】美国的诞生;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皇权膨胀
【解析】【分析】A项清朝的厂卫制度使专制达到了顶峰表述错误,明朝设“厂卫”机构,是明朝君主专制高度强化的一种表现,设军机处标志着封建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不符合题意;
B项查理一世的统治致使巴黎人民爆发起义表述错误,查理一世是英国国王,致使巴黎人民爆发起义的是路易十六的统治,不符合题意;
C项波士顿倾茶事件标志独立战争爆发表述错误,波士顿倾茶事件,是美国独立战争的导火线,而来克星顿枪声,标志着独立战争的爆发,不符合题意;
D项罗伯斯庇尔的一系列措施使法国大革命达到顶峰表述正确,法国大革命期间,罗伯斯庇尔采取措施,平息国内叛乱,打退反法联军把法国大革命推向高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历史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9.【答案】D
【知识点】新旧交替的明清文化
【解析】【分析】明末清初的思想家黄宗羲,批判君主专制,提出“以天下为主,君为客”的观点。
ABC三项和题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题意;
D项黄宗羲反对思想僵化,强调独立思考,主张维新变法,并提出“以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启蒙思想,比卢梭早100年,堪称启蒙主义之先驱,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学生对黄宗羲的识记能力。要求准确识记黄宗羲的思想主张。
10.【答案】C
【知识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解析】【分析】元朝加强对西藏的管辖,在中央设立宣政院,负责管辖西藏地区的事务,从此,西藏成为元朝的正式行政区。排除含③的选项。
C项①②④属于清朝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管理的措施,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清朝巩固国家统一的措施的相关知识。组合选择题一般排除一个错误内容即可获取正确答案,部分题目需要经过两次排除,但有一小部分题目所有内容都正确。
11.【答案】(1)清政府的腐败;鸦片战争后,清政府支付大量赔款,增加了政府财政困难;鸦片大量输入,白银外流;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
(2)太平天国运动。
(3)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清政府在两次鸦片战争中都失败)和国内人民的反抗
【知识点】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中国在1840年战争失败以后被迫付给英国的赔款、大量的非生产性的鸦片消费、鸦片贸易所引起的金银外流、外国竞争对本国工业的破坏性影响、国家行政机关的腐化,这一切造成了两个后果:旧税更重更难负担,旧税之外又加新税。”可知,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接近破产的原因是清政府腐败,鸦片战争后,清政府支付大量赔款,增加了政府财政困难,鸦片输入导致白银大量外流,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
(2)据材料二“咸丰皇帝在位期间,受南方农民大起义的影响,直隶也有少数农民起义。在此情况下,恭亲王担当起了保卫京畿的重任。咸丰三年,他被任命为署理领侍卫内大臣,参与京城巡防事宜”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方农民大起义”指的是太平天国运动,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太平军于1853年占领南京,改名为天京,定为都城,建立起与清朝对峙的政权。
(3)综合上述材料可知,19世纪四五十年代清政府内外交困,面临西方资本主义的侵略和国内人民的反抗的危机。
故答案为:(1)清政府的腐败;鸦片战争后,清政府支付大量赔款,增加了政府财政困难;鸦片大量输入,白银外流;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
(2)太平天国运动。
(3)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清政府在两次鸦片战争中都失败)和国内人民的反抗。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及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
12.【答案】(1)材料一可以看出,1790 年后,英国进口原棉的数量大幅度增加。原因:工业革命开始后,瓦特改良蒸汽机,成为工业生产的动力机器,在纺织领域推广开来,棉纺织业获得了比较大的发展。
(2)1860年到1910年英国在欧美各国工业生产排序下降,而美国、德国后来居上。美国和德国进行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来居上,工业势头超过英国。
(3)西欧的经济呈现上升趋势。1,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促进贸易的发展);2,资产阶级革命,建立资本主义制度,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3,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英国进口原棉数量表”可见1790 年后,英国进口原棉的数量大幅度增加。联系所学知识,18世纪60年代,工业革命在英国兴起,随着瓦特改良蒸汽机的生产部门得到广泛的使用,蒸汽机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动力,大大提高了劳动效率,蒸汽机的广泛使用促使棉纺织技术的革新,棉纺织业获得了比较大的发展。 (2)从材料二“欧美各国生产排序变化表”可以看出:美德实力增强,英国实力下降。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后,美国、德国率先使用新技术,经济发展迅速,后来居上,超过了英国。
(3)第一小问,通过数据比较可知,西欧经济不断增长,人均GDP赶超中国。第二小问,抓住“1500年到1820年”这个重要时间信息,结合所学,从新航路的开辟、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确立、工业革命的开展等角度分析原因。
故答案为:(1)材料一可以看出,1790 年后,英国进口原棉的数量大幅度增加。原因:工业革命开始后,瓦特改良蒸汽机,成为工业生产的动力机器,在纺织领域推广开来,棉纺织业获得了比较大的发展。
(2)1860年到1910年英国在欧美各国工业生产排序下降,而美国、德国后来居上。美国和德国进行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来居上,工业势头超过英国。
(3)西欧的经济呈现上升趋势。1、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促进贸易的发展);2、资产阶级革命,建立资本主义制度,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3、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两则材料为依托,考查两次工业革命和从1500年到1820年、推动西欧人均GDP 变化的主要原因。解答材料解析题需要首先读懂材料,然后结合问题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最后根据所学和材料有效信息组织答案。
13.【答案】(1)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科技(或:学习西方军事器物)
努力:创办江南制造总局等军事工业;创办轮船招商局等民用工业;创建北洋水师等近代海军。
(2)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签订《马关条约》;康有为等人发动公车上书;台湾人民掀起反割台斗争。
(3)从洋务运动时期的学习西方科技转向学习西方的制度;康有为、梁启超等主张变革中国的政治制度,实行君主立宪制;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开始兴起。从较为开明的官员主张学习西方到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各阶层的共识:官员、平民百姓、知识阶层都成了“改革者”;张謇等大力倡导“实业救国”。 (若能从“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列强的经济侵略从以商品输出为主到以资本输出为主”等角度展开论述,只要言之有理也可同样得分)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狂潮;洋务运动与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清末变法图强的尝试与文教革新
【解析】【分析】(1)资料卡片1“......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表明李鸿章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科技。李鸿章在军事工业方面创办了江南制造局,在民用企业方面创办了轮船招商局和上海机器织布局,除了创办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外,还有派遣学员去英国学习,筹建北洋舰队等。
(2)1895年,清政府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战败,被迫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此后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1895年,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发动正在北京参加会试的1000多名举人联名上书,请求光绪帝实行变法,史称“公车上书”,拉开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1895年甲午战争及《马关条约》签订后,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3)本题属于开放性问题,学生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史论结合,条理清晰的论证这一观点即可。
故答案为:(1)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科技(或:学习西方军事器物)。努力:创办江南制造总局等军事工业;创办轮船招商局等民用工业;创建北洋水师等近代海军。
(2)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签订《马关条约》;康有为等人发动公车上书;台湾人民掀起反割台斗争。
(3)从洋务运动时期的学习西方科技转向学习西方的制度;;康有为、梁启超等主张变革中国的政治制度,实行君主立宪制;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开始兴起。从较为开明的官员主张学习西方到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各阶层的共识:官员、平民百姓、知识阶层都成了“改革者”;张謇等大力倡导“实业救国”。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甲午战争等相关知识。要求具备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