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肇庆市地质中学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历史第二次段考试卷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广东省肇庆市地质中学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历史第二次段考试卷

资源简介

(
…………○…………外…………○…………装…………○…………订…………○…………线…………○…………
) (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 (
…………○…………内…………○…………装…………○…………订…………○…………线…………○…………
)
登陆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广东省肇庆市地质中学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历史第二次段考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
1.(2021八下·肇庆月考)题1图是摘自著名文史学者宋云彬先生的日记。这段日记记载的会议应该是( )
各单位代表发言完毕,继续讨论下列各案:一、政协组织法;……三、定都北平,改称北平为北京;…争辩数小时,幸有周恩来做主持,能控制,居然逐案通过……
题1图
A.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B.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C.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2.(2021八下·肇庆月考)歌曲《走进新时代》:“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歌词中“站起来”就当时而言是指新中国的成立( )
A. 加入社会主义阵营 B. 赢得了中华民族的独立
C. 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 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3.(2021八下·肇庆月考)在云山之战中,志愿军第三十九军有一个战士,面对重达55吨的坦克,毫无惧色,在激战中爬上了正在疯狂射击的美军坦克,高举手榴弹寻找可以投进去的缝隙。”材料中描述的战争是( )
A. 抗日战争 B. 抗美援朝 C. 鸦片战争 D. 甲午中日战争
4.(2021八下·肇庆月考)1950年6月,新中国在新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到1952年底土改基本完成时,全国粮食总产量由1950年的1.32亿吨增长为1.63亿吨,人均粮食由1950年的239.4公斤增长为285.2公斤。这从本质上反映出( )
A. 新中国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 B. 生产关系的变革对生产力的推动
C. 土地改革促进了国家工业化建设 D. 生产的发展推动了新政权的巩固
5.(2021八下·肇庆月考)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开幕词中毛主席说:“我们这次会议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1949年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材料中“里程碑”是指( )
A.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B.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C. 新的国家领导人的选举 D. 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的制定
6.(2021八下·肇庆月考)题6图是一支中华牌铅笔,它于1957年9月制造。这支铅笔见证的史实是( )
题6图
A. 新中国成立 B. 三大改造 C. 土地改革 D. 改革开放
7.(2021八下·肇庆月考)漫画是一种以简单而夸张的手法来描绘生活或时事的图画。题7图反映了当时我国( )
题7图
A. 完成了国民经济调整任务 B. 工业生产高速发展
C. 片面追求高指标、高速度 D. 对国内主要矛盾缺乏认识
8.(2021八下·肇庆月考)题8图是《人民日报》于2019年9月27日刊登的一篇报道
题8图
报道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到的“铁人精神”指的( )
A. 艰苦创业精神 B. 清正廉洁精神 C. 乐于助人精神 D. 崇尚科学精神
9.(2021八下·肇庆月考)作家姜淑梅在书中写道:“李少连,北京人,平常厂里机器出了毛病,他一收拾就好。造反派说他是技术权威,有海外关系,还是资本家成分。白天开批斗会……听说晚上斗得更狠”这种现象出现在( )
A. 文化大革命时期 B. “大跃进”时期 C. 过渡时期 D. 改革开放时期
10.(2021八下·肇庆月考)“文革”后,邓小平支持关于真理标准的大讨论。在1978年12月的中央工作会议上,作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成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材料表明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突破口是( )
A. 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 B. 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
C. 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 D. 经济路线的拨乱反正
11.(2021八下·肇庆月考)学者任世江指出:“分田到户在那些已经使用机械生产的平原地区显然是倒退。因为单干就要废弃机耕,而农业现代化的表现就是耕作机械化。但是,农民宁愿出力出汗也愿意分田到户。”农民宁愿分田到户是因为( )
A. 农民可获得土地的承包经营权 B. 机械化不利于农业生产
C. 农民可自由支配所有劳动成果 D. 分田后土地归农民所有
12.(2021八下·肇庆月考)据国家统计局统计的报告显示,2017年末,我国城镇常住人口已经达到8.1亿人,比1978年末增加6.4亿人,年均增加1644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8.52%,比1978年末提高40.6个百分点,年均提高1.04个百分点。这得益于( )
A. 土地改革 B. 一五计划 C. 改革开放 D. 三大改造
13.(2021八下·肇庆月考)在《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提到“这种模式的主要弊端是:政企职责不分,条块分割………分配中平均主义严重…造成了企业缺乏应有的自主权……使本来应该生机盎然的社会主义经济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活力。”为了改变这种弊端,国家在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
A. 实行政企分开 B. 实行按劳分配 C. 扩大企业自主权 D. 增强企业活力
14.(2021八下·肇庆月考)汕头为我国对外开放的第一批经济特区之一,如题14图。下列关于经济特区的设立,说法错误的是( )
题14图
A. 1978年,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经济特区
B. 特区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
C. 深圳、珠海毗邻香港和澳门,汕头则是著名的侨乡
D. 经济特区的设立体现中国顺应世界经济的发展潮流
15.(2021八下·肇庆月考)题15图是1959-1994年北京市百货零售网点数量统计图,根据该图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北京市百货零售网点数量统计示意图
题15图
A.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导致零售网点减少
B. 第一个五年计划推动了零售网点发展
C.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推动了零售网点大幅增长
D.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推动了零售网点大幅增长
16.(2021八下·肇庆月考)1999年11月,中美达成关于中国“入世”双边协议,题16表是一份关于中国“入世”的调查访问,这份调查访问表明受访者认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
问题 认同比例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符合中国人的利益? 98.9%
可以享受双边和多边贸易的各种好处? 89%
有利于中国人民提高生活水平? 80%
带来了一些压力和挑战? 86%
题16图
A. 符合少数人的利益 B. 有利于实现互利共赢
C. 会给中国造成负面影响 D. 使中国成为经济强国
17.(2020八下·昆山期中)邓小平高度评价了这次大会的历史地位,认为这次大会将是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以来最重要的一次会议。在这次大会上,他明确提出要“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这次大会”是指( )
A. 中共十二大 B. 中共十三大 C. 中共十四大 D. 中共十五大
18.(2021八下·肇庆月考)区域发展是精准扶贫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按照精准扶贫的要求,加大对集中连片特困地区、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的政策支持和财政投入,高度重视非贫困村的脱贫,着力解决建设基础设施、健全公共服务、发展产业等问题,防止出现贫困“死角”。材料体现了“四个全面”中的哪一项内容( )
A. 全面从严治党 B. 全面深化改革 C. 全面依法治国 D.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19.(2021八下·肇庆月考)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建国初期为解决民族问题确立了( )
A.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 政治协商制度
C. 科教兴国战略 D.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0.(2021八下·肇庆月考)“近日来,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多国多点扩散,人类的发展面临严峻挑战。我们不会忘记在中国抗疫最艰难的时刻,100多个国家和数十个国际组织表示支持与慰问。在有效控制疫情并积累一定成功经验后,中国向10多个国家分享中国最新研究成果、防疫理念及综合举措等……友好互助,世界构筑起抗击病毒的共同防线。”(摘自学习强国《全球战疫》)此材料说明( )
A.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重要性 B. 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必要性
C.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性 D. 坚决反对美国霸权主义的紧迫性
21.(2021八下·肇庆月考)1972年,中国致函联合国非殖民化特别委员会,指出“香港是被英国当局占领的中国领土的一部分,解决香港问题完全是属于中国主权范围内的问题,根本不属于通常所谓‘殖民地范畴’”联合国采纳了中国的立场。中国政府这一举措( )
A. 奠定了独立自主外交的基础 B. 掌握了解决香港问题的主动
C. 体现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 D. 得到了联合国授权收回香港
22.(2021八下·肇庆月考)题22表是台湾媒体整理的大陆领事馆近期救助台湾同胞的案例,这些案例( )
时间 事故 大陆大使馆做法
2018年9月 因台风台湾网被用日本关西机场 积极协助台湾同胞撤离关西机场
2018年8月 一名台湾女青年赴阿富汗旅行,因受骗流落街头 及时对该青年提供救助
2017年9月 墨西哥发生强震,5名台胞受困 迅速赶到现场教授
2017年1月 巴塞隆纳发生恐怖袭击,2名台湾游客受伤 派员操望
题22图
A. 反映了出国旅游的台胞人数越来越多 B. 促进了两岸的经济文化交流
C. 说明我国政府坚持“两岸一家亲”的理念 D. 显示了国家维护主权的决心
23.(2021八下·肇庆月考)题23图是两幅阅兵仪式的图片,根据图片能说明的是( )
题23图
1949年阅兵 2019年阅兵
A. 我国已经成为世界军事力量最强国家 B. 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C. 我国军事力量实现全面国产化 D. 我国已全面实现科技强军
24.(2021八下·肇庆月考)从1949年至1955年4月,除社会主义国家外,在亚非,同中国建交的仅5个亚洲国家。亚非会议后至1959年,同中国建交的亚非国家达到15个,增加了6个亚洲国家和4个非洲国家。材料表明中国参加亚非会议( )
A. 完全摆脱了外交孤立困境 B. 消除与帝国主义国家的矛盾
C. 打开了中国外交的新空间 D. 为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5.(2021八下·肇庆月考)1979年7月1日,中美签订贸易关系协定。1990年底,美国在各国来华投资中居首位。1991年,中美双边贸易额增长到142亿美元,比1979年增长近五倍。1978年缔结《中日和平友好条约》,中国成为日本对外投资的重要市场。1988年,日本在中国投资兴办三资企业共654家,协议总额21.94亿美元。这表明( )
A. 外交政策的调整利于经济建设 B. 中国外交成就卓越
C. 美国在中国投资推动中美建交 D. 中国的发展严重依赖于外国
26.(2021八下·肇庆月考)在21世纪初,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的重大事件是( )
A. 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B.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C. 提出“一带一路”倡议 D. 加入中美经济战略对话
27.(2021八下·肇庆月考)中共十九大对于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作出了新的概括,下列表述属于这一新变化的是( )
A. 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的矛盾
B.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矛盾
C. 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与落后的社会主义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D.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28.(2021八下·肇庆月考)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基本原则。下面不符合这一原则的是( )
A. 西藏和平解放——祖国大陆获得统一
B. 农业合作化运动——推动了中国农业的发展
C.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新途径
D. 香港、澳门回到了祖国怀抱——标志着祖国统一大业彻底完成
29.(2021八下·肇庆月考)下图照片中仰头大笑的是时任中国外交部副部长乔冠华,小明认为乔冠华大笑的原因是因为1971年10月( )
A. 联合国大会恢复我国会员国地位 B. 联合国大会批准了我国加入联合国
C. 香港回归,中国完成统一大业 D. 中美建立正式外交关系
30.(2021八下·肇庆月考)近年来中国海军武器装备不断更新换代,海军已由水面舰艇部队、潜艇部队、海军航空兵等多兵种组成,活动范围逐步扩大。这足见中国的( )
A. 军力已居世界第一 B. 海洋时代已经结束
C. 陆军发展相对滞后 D. 国防力量逐渐增强
二、非选择题
31.(2021八下·肇庆月考)强国梦是中国梦的重要内容,强国梦是对历史的回眸与觉醒,是近百年来中华民族不断努力奋斗的追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工业化道路的问题……从制度选择的层面去考察,在世界范围内,无非有两条道路:一条是资本主义工业化的道路;一条是社会主义工业化的道路。从方法或具体路径选择的层面去考察,按照陈云的说法:“工业化不外三条路:重轻并进,先重后轻,先轻后重”。
——沙健孙《毛泽东思想通论》
材料二:1957年10月15日,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开辟了我国南北交通和桥梁建设的新历史。中国从来没有完全用自己的力量建设一座规模巨大的铁路桥梁。三年来,在人力、物力、财力上得到国家大力支持,又得到苏联专家的无私援助,工程技术人员选择了最合理的线路和桥式。全部工程用自己的材料由自己的人力来建设,因此,这个工程也将是我国一座最好的桥梁建设学校,将为我国培养出一批桥梁建设人才。
——摘自《人民日报》社论《努力修好武汉长江大桥》(1954年2月6日)
材料三:长三角在经济上指以上海为龙头的江苏、浙江经济带。这里是中国目前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经济总量规模最大、最存在发展潜力的经济板块。在长江三角洲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过程中,外商直接投资起到巨大促进作用。1985-2003年,长三角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增长了288倍,年均增长率达37%,占全国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比重由1985年的5.46%上升到2003年的49%。
——《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形势综述》
材料四:在中共十九大上,习近平庄严宣告: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中国要主动参与和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重视科技力量,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与世界共同发展。
——中共十九大报告《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初期工业化建设的总体规划。
(2)根据材料二,归纳武汉长江大桥的建成的有利因素。
(3)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初期的工业化建设的重大意义。
(4)根据材料三,指出长三角经济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结合所学知识,长三角经济的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我国对外开放进程中的哪一个阶段?
(5)结合材料四,从工业化的角度谈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途径。
32.(2021八下·肇庆月考)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为实现国家统一不懈努力。澳门的回归,见证了祖国统一是大势所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9年10月1日,澳门濠江中学杜岚校长,在澳葡管治下,毅然升起五星红旗,并理直气壮地说:“我是中国人,新中国成立,我们的国旗,我们要升起”!
题32-1图
材料二:

1999年12月20日中葡澳门政权交接仪式 1999年到2017年澳门生产总值示意图
题32-2图 题32-3图
材料三:“濠江中学的爱国主义传承有悠久历史。”杜岚老校长70年前的感人一幕,让习近平主席念念不忘:“新中国成立当天,在当时还是澳葡管治的时候,杜岚老校长毅然升起了五星红旗。这种强烈的爱国心和勇气,是一个带有标志性意义的爱国主义表现,也映照出澳门广大同胞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
——《人民日报》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观摩澳门濠江中学历史公开课发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杜岚校长“毅然升起五星红旗”并理直气壮的理由。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推动澳门回归的伟大构想。根据材料二中题32-3图归纳澳门的经济发展概况。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伟大构想”对澳门产生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归纳习近平总书记发言中强调的精神。
(4)结合所学知识,另举一例史实说明“祖国统一是大势所趋”这一观点。作为中华儿女,就如何维护祖国统一谈谈你的看法。
33.(2021八下·肇庆月考)新中国成立后,外交工作逐步展开,在国际社会、国际关系体系中赢得了应有的一席之地,为以后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更重大、更积极的作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材料一:不承认旧中国的任何外交关系,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凡同台湾当局断绝外交关系,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采取友好态度的外国政府,中国政府愿意在平等、互利及在相互尊重领土主权的基础上与之建立外交关系。对外关系从中国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把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发展各国友好合作,促进共同繁荣作为根本目标。
——摘自唐培吉《中国近现代对外关系史》
材料二:
历届联大讨论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时支持中国票数变化示意图 题33图
材料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活动及成就:(一)中国全面参与联合国事务。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二)倡导召开了联合国五个常任理事首脑的历史性首次会晤;(三)积极参加亚太经合组织的各项活动;(四)倡导和推动建立上海合作组织。
(1)据材料一,概括新中国外交的特点。并用20世纪50年代中国外交史实予以说明(举一例)。
(2)根据材料二,指出1955年~1970年中国在联合国获得支持率呈现的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能够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概括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活动的特点。
(4)综上所述,请谈谈你对新中国外交的看法。
答案解析部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
1.【答案】 B
【考点】人民政协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A选项,七届二中全会于1949年3月在西柏坡召开,会议决定党的工作重心由农村转向城市;
B选项,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于1949年9月在北京召开,会议决定改“北平”为“北京”,作为新中国的首都;
C选项,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于1954年召开,北平早已改名为北京;
D选项,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978年召开,作出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落脚点在于考查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中的“时空观念”,题干中关键词为“ 定都北平,改称北平为北京 ”解决此类问题时,对基础知识掌握的熟练程度较高。
2.【答案】 B
【考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A选项 , 加入社会主义阵营是新中国成立后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所决定的;
B选项,新中国成立,推翻了三座大山,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C选项,1954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国家根本大法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属于政治民主建设;
D选项,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故答案为:B
【点评】有题干中关键字眼“ 当家作主站起来”不难得出本题考查新中国成立的意义,只需熟练掌握相关基础知识即可。
3.【答案】 B
【考点】抗美援朝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中“志愿军”“美军”等关键字眼,可迅速地推断出材料描述的是抗美援朝战争。1950年10月,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抗美援朝中涌现的革命英雄人物事迹。
4.【答案】 B
【考点】土地改革
【解析】【分析】首先排除A选项, 新中国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是新中国成立的影响意义之一。
土地改革是对生产关系进行调整、变革;根据材料中的两组数据,不难得出:国家进行土地改革之后,农民生产积极性、社会生产力提高,所以全国的人均粮食和粮食总产量得到大幅度提升;因此,生产力的提高,其实质是生产关系的变革。土地改革完成,彻底推翻了封建土地制度,农民翻了身积极拥护新生政权,这巩固了新政权;此外由于土地改革,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为国家工业化作了准备;但这些都是土地改革的影响,据此C、D排除。
故答案选:B
【点评】本题侧重考查学生根据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需熟练掌握土地改革的影响与意义相关的知识。
5.【答案】 D
【考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
A选项,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的标志是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
B选项,1949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
C选项,这次会议虽进行了国家领导人的选举,但新中国成立时也进行了国家领导人的选举,谈不上“里程碑”事件;
D选项,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国第一部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属于里程碑的事件。
故答案为:D
【点评】考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地位,学生在熟练掌握相关知识的前提下再根据材料进行简单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6.【答案】 B
【考点】三大改造,公私合营
【解析】【分析】根据图中铅笔上“公私合营”,可迅速定位1953至1956年的“三大改造”时期,其中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从1954年开始。
A选项,新中国成立,1949年;
C选项,土地改革,1950年6月至1952年底;
D选项,改革开放,十一届三中全会才作出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侧重考查学生的时空观念,抓住“公私合营”即可迅速破题。
7.【答案】 C
【考点】正确看待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解析】【分析】根据漫画中“1958年小麦总产量”结合所学知识,可解读出“大跃进”“超英赶美”等相关信息。1958年八大二次会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之后全国掀起大跃进高潮,主要特点是“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等。早在1956年,中共八大就已正确分析了国内的主要矛盾,故D答案排除;
大跃进运动反映了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中国经济落后的状况,但急于求成而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造成了国民经济的困难,才有1961年开始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故A答案排除;
图片中反应的是“小麦产量”属于农业,故B答案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熟练掌握大跃进及人民公社化运动的表现、影响等相关知识即可。
8.【答案】 A
【考点】社会主义建设成就
【解析】【分析】根据图片中“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可圈定时间范围,即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这时期涌现出大批的英雄模范人物:铁人王进喜,党的好干部焦裕禄,解放军好战士雷锋等等。其中以王进喜为代表的艰苦创业精神,就被誉为”铁人“精神。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以”家国情怀“为落脚点考查了学生的分析材料以及知识点的识记能力,需掌握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涌现出的众多英雄模范人物事迹。
9.【答案】 A
【考点】“文化大革命”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中”造反派“”批斗会“等关键字眼,可知材料描述的时代为”文化大革命“,民主法治遭到严重破坏,社会生产秩序陷于混乱。故A符合题意,其他三项均与题干无关。
故答案为:A。
【点评】熟练掌握文化大革命的表现和危害。
10.【答案】 A
【考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
【解析】【分析】从答案的叙述上来讲,A、B、C、D均是正确。但就本题而言,由材料中”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成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可得出,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以”思想上的解放“为突破口的。A选项符合题意,其他三项与材料无关。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侧重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抓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主题报告“这个关键字眼即可破题。
11.【答案】 A
【考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解析】【分析】从唯物史观来分析,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机械化是有利于农业生产的,但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的生产力还不足以大力发展耕作机械化,故B选项错误;
根据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需向国家缴纳农业税等之后的剩余产品才可自由支配,而不是可自由支配所有劳动成果,故C选项错误;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以公有制为基础的,农民对土地只有承包经营权,而无使用权,故D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较深,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点的识记的同时,更侧重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需非常熟练地掌握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各方面的内容。
12.【答案】 C
【考点】改革开放的意义
【解析】【分析】材料中两组数据的对比都是以”1978年末“为起点,可迅速得出,这一系列的变化是在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即改革开放,故C选项符合题意;其它三项答案均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时空观念“把握,掌握改革开放相关知识点即可。
13.【答案】 D
【考点】国有企业改革
【解析】【分析】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先农村后城市,1984年城市改革全面展开,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难度不大,识记即可。
14.【答案】 A
【考点】经济特区
【解析】【分析】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迈开了改革开放的步伐,1980年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经济特区,故A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考查学生对改革开放相关内容的掌握情况,注意理解。
15.【答案】 C
【考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及相关知识可知:
A选项,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于1956年完成,图中百货零售网店从1977年以后呈增加趋势,不符题意;
B选项,一五计划1957年完成,重点发展重工业。而且图中,直到1977年零售网点还成下降趋势;
D选项,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是2001年,题干中未体现。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不仅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还考查学生是否能灵活运用已掌握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解决本题时,学生要仔细分析图片信息,要注意细节。
16.【答案】 B
【考点】世界贸易组织
【解析】【分析】首先排除A选项,可以明显看出,题干中未体现。
表格中前三个问题,反映出绝大部分受访者认为中国会在入世之后得到巨大利益,最后一问反映出中国也会有巨大压力和挑战,这是世贸组织的其他成员国带来的。因此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有利于实现互利共赢。
表格中第四个问题, 86%的受访者认为给中国”带来了一些压力和挑战“,而非”负面影响“,故C选项排除。
D选项,材料中未体现。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根据读图进行分析问题的能力,需熟练掌握中国入世的相关知识。
17.【答案】 A
【考点】邓小平理论
【解析】【分析】A.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82年,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邓小平明确提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 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故选项A符合题意;
B.中共十三大,不符合题意;
C.中共十四大,不符合题意;
D.中共十五大,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中国共产党建国后召开的会议较多,内容多,要注意区别识记。
18.【答案】 D
【考点】“四个全面”
【解析】【分析】材料中” 高度重视非贫困村的脱贫,着力解决建设基础设施、健全公共服务、发展产业等问题,这些是关乎民生的社会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有利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D选项正确。其它三项与材料无关。
故答案为:D
【点评】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需结合四个全面战略具体分析。
19.【答案】 D
【考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A选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制度为国家根本政治制度;
B选项,政治协商制度是国家基本政治制度;
C选项,科教兴国是国家发展的一项强国战略;
D选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也是国家基本政治制度,但是关于解决民族问题的。
故答案为:D
【点评】考查学生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内涵的理解。
20.【答案】 C
【考点】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时代主题,“中国梦”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分析可知,新冠疫情新形势之下,人类的发展面临严峻挑战,任何国家都不能独善其身。面对这新形势,构建起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抗击疫情就显得尤为重要,故C选项符合题意。其它三项,与材料表达信息不符。
故答案为:C
【点评】考查“人类命运共同体”新理念的内涵,需根据具体材料分析。
21.【答案】 B
【考点】香港回归
【解析】【分析】中国独立后即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A选项不符合题意
;改革开放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C选项不符合题意;
香港问题是中国内政,其回归不容谈判,不必取得任何国家同意,不必取得联合国的授权,D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以“家国情怀”为落脚点,考查学生对香港问题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
22.【答案】 C
【考点】海峡两岸交往
【解析】【分析】海峡两岸祖国统一是大势所趋,不可阻挡。根据材料,台湾民众遭遇困难,大陆积极援助,这体现了大陆秉持海峡两岸一家亲的理念,积极促进国家统一。只有C选项符合题意,其它三项均与材料无关。
故答案为:C
【点评】考查学生台湾问题,因为涉及的相关知识面广,所以就需要根据材料具体分析,最后得出答案。
23.【答案】 B
【考点】钢铁长城
【解析】【分析】根据图片材料及相关所学知识可知:
A选项,中国的军事力量并不是世界最强的国家,不选;
C选项,我国军事力量实现大部分国产化,“全面”国产化太绝对,不选;
D选项,从图片信息中看不出来,不选。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在掌握相关知识点后,灵活判断即可。
24.【答案】 C
【考点】万隆会议及“求同存异”外交方针
【解析】【分析】A选项,这时期中国虽打开了外交的新空间,但还没有完全摆脱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主义阵营对中国的外交孤立;
B选项,材料中未体现中国消除与帝国主义国家的矛盾;
D选项,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是2001年。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比较灵活,考查了学生是否能准确分析材料的能力,主要考查中国参加亚非会议的相关史实。
25.【答案】 A
【考点】中美建交,中日建交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可知自1979中美建交后,美国对华投资迅速增加,这将有利于中国经济的发展;1978年 缔结《中日和平友好条约》 后,日本对华投资也迅速增加,也将会促进中国的经济发展。所以A选项符合题意。其它三项,与材料无关。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落脚点是“史料实证”,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让学生通过分析材料得知,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之后,中国经济发展的状况如何。
26.【答案】 A
【考点】世界贸易组织
【解析】【分析】A选项,中国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正确;
B选项,中共十八大以后才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理念,不选;
C选项,中共十八大以后才提出“一带一路”战略倡议,不选;
A选项,中美经济战略对话,仅是中美之间的关系问题,广泛度比不上前面三项。
故答案为:A
【点评】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需熟练掌握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相关知识。
27.【答案】 D
【考点】中共十九大
【解析】【分析】根据中共十九大的判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在新时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所以D选项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需熟练掌握十九大的相关内容。
28.【答案】 D
【考点】香港回归,澳门回归,历史上台湾与祖国大陆的三次分离
【解析】【分析】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为解决台湾问题,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知识这个构想为香港澳门的回归开辟了途径。香港澳门的回归,中国在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但台湾问题仍未解决。所以D选项的表述明显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中国统一大业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
29.【答案】 A
【考点】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
B选项,中国本身就为联合国创始成员国之一,只是合法席位长期被台湾非法占去;
C选项,香港于1997年回归祖国;
D选项,中美于1979年建交。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相关知识的掌握,需重点掌握重大外交事件的时间、成果、影响等。
30.【答案】 D
【考点】钢铁长城,海、陆、空军的建设,导弹部队的组建与发展,新时代强军之路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及相关知识可知:
A选项,中国军力不是世界第一;
B选项,当今世界各国争相加强海权力量;
C选项,中国一直以来都是陆军大国,只是近年来开始注重海空军力量的均衡发展。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中国的国防建设相关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二、非选择题
31.【答案】 (1)走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优先发展重工业(先重后轻)。
(2)国家的支持;苏联的援助;劳动人民的不懈努力。
(3)使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4)外商直接投资;设立沿海经济开放区。
(5)以科技进步为动力,大力发展工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考点】第一个五年计划,对外开放区的扩大
【解析】【分析】(1)新中国成立后,仍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为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中国政府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基本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结合材料中的 “无非有两条道路: ······一条是社会主义工业化的道路。······工业化不外三条路······先重后轻······“ ,可得出答案: 走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优先发展重工业
(2)根据材料中” 三年来,在人力、物力、财力上得到国家大力支持,又得到苏联专家的无私援助,工程技术人员选择了最合理的线路和桥式。全部工程用自己的材料由自己的人力来建设,因此,这个工程也将是我国一座最好的桥梁建设学校,将为我国培养出一批桥梁建设人才。 “可将武汉长江大桥建成的有利因素归纳为三个层次,即”国家的支持“、”苏联的援助“、”劳动人民的努力“。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一五计划对中国的影响重大:中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4)根据材料三中” 在长江三角洲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过程中,外商直接投资起到巨大促进作用。1985-2003年,长三角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增长了288倍,年均增长率达37%,占全国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比重由1985年的5.46%上升到2003年的49%。 “可知:长三角的迅速发展,和外商的投资是分不开的。而外商能够在这些地区投资,得益于中国在长三角地区设立经济开放区。
(5)由材料四中” 重视科技力量 ······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可知,习总书记的殷切希望: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要” 以科技进步为动力,大力发展工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
故答案为:(1) 走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优先发展重工业(先重后轻);
(2) 国家的支持;苏联的援助;劳动人民的不懈努力;
(3) 使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4) 外商直接投资;设立沿海经济开放区;
(5) 以科技进步为动力,大力发展工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信息以及运用知识的能力,需要识记、理解一五计划对外开放等相关知识。
32.【答案】 (1)澳门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之一;(或澳门的领土主权属于中国;主要体现“澳门主权属于中国”)
(2)构想:一国两制;概况:澳门经济发展呈上升趋势。影响:一国两制在澳门的成功实践促进(推动了、有利于)澳门地区的发展(繁荣)。
(3)精神:爱国主义。
(4)史实: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或“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对台基本方针的提出,有利于推进祖国统一大业。看法: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行“一国两制”的方针;维护祖国统一整个中华民族的强烈愿望;任何反对一国两制和防止祖国统一的行为都必须制止;反对任何分裂祖国领土和干涉中国主权的行为。
【考点】“一国两制”,香港回归,澳门回归
【解析】【分析】(1)澳门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自明朝被葡萄牙非法攫取已有几百年,近代以来中国经受了百多年的屈辱,但民族逐渐觉醒,新中国成立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作为流着中华民族血液的杜岚校长,自然理直气壮。
(2)为解决台湾问题,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一国两制提出后为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开辟了途径;根据图片信息,澳门在回归后的经济发展状况曲线成上升趋势,由此可得:澳门的回归有利于澳门地区的发展。
(3)根据材料中 “濠江中学的爱国主义传承有悠久历史。······· 这种强烈的爱国心和勇气,是一个带有标志性意义的爱国主义表现,也映照出澳门广大同胞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 可得出,习总书记强调的是爱国主义。
(4)调动所学知识,不难得出,香港回归是“祖国统一是大势所趋”的有力例证。作为中华儿女,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行“一国两制”方针,必须坚决抵制任何企图分裂祖国领土和干涉中国主权行为的个人、团体、国家。
故答案为:(1) 澳门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之一(或澳门的领土主权属于中国;主要体现“澳门主权属于中国”) ;
(2) 构想:一国两制;概况:澳门经济发展呈上升趋势。影响:一国两制在澳门的成功实践促进(推动了、有利于)澳门地区的发展(繁荣) ;
(3) 精神:爱国主义 ;
(4) 史实: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或“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对台基本方针的提出,有利于推进祖国统一大业。看法: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行“一国两制”的方针;维护祖国统一整个中华民族的强烈愿望;任何反对一国两制和防止祖国统一的行为都必须制止;反对任何分裂祖国领土和干涉中国主权的行为。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及知识运用的能力,需掌握“一国两制”构想,”统一大业“等相关知识。
33.【答案】 (1)特点:独立自主、和平外交。史实:1953年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1955年,在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 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2)上升;原因:①受到亚非拉国家的支持;②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提高;③美国霸权地位的衰落。
(3)实行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推进新型区域合作。
(4)看法:新中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综合国力不断提升;外交政策适时调整;外交家的努力与智慧值得赞赏。
【考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全方位外交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中”不承认旧中国的任何外交关系,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 ······ 中国政府愿意在平等、互利及在相互尊重领土主权的基础上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可得出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的方针; 可用的20世纪50年代中国外交史实有许多,如: 1953年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1955年,在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 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2)根据图片, 1955年~1970年中国在联合国获得支持率呈现的趋势曲线成上升趋势。中国之所以能够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最主要是国家综合国力的提高,所谓弱国无外交;其次和亚非拉地区尤其是非洲国家的支持是分不开的;最后,和这时期美国霸权地位的衰落也有关;
(3)根据材料中” 中国全面参与联合国事务。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 “可得出,中国实行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根据材料中” 积极参加亚太经合组织的各项活动,倡导和推动建立上海合作组织。 “可得出中国倡导推进新型区域合作;
(4)本题开放性较强,考查学生的运用能力,在联系前面几题的情况下言之成理即可。如第一题,讲的是中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这是一个大体方向;第二题中国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最主要的因素是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这是一个方向;第三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实行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并积极倡导推进新型区域合作,这是外交政策的调整和补充,是一个方向。
故答案为:
(1) 特点:独立自主、和平外交。史实:1953年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1955年,在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 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2) 上升;原因:①受到亚非拉国家的支持;②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提高;③美国霸权地位的衰落;
(3) 实行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推进新型区域合作;
(4) 看法:新中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综合国力不断提升;外交政策适时调整;外交家的努力与智慧值得赞赏。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精确解读材料信息,并将知识运用的能力,需掌握中国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中国不同时期的外交特点等相关知识。
1 / 1(
…………○…………外…………○…………装…………○…………订…………○…………线…………○…………
) (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 (
…………○…………内…………○…………装…………○…………订…………○…………线…………○…………
)
登陆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广东省肇庆市地质中学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历史第二次段考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
1.(2021八下·肇庆月考)题1图是摘自著名文史学者宋云彬先生的日记。这段日记记载的会议应该是( )
各单位代表发言完毕,继续讨论下列各案:一、政协组织法;……三、定都北平,改称北平为北京;…争辩数小时,幸有周恩来做主持,能控制,居然逐案通过……
题1图
A.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B.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C.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答案】 B
【考点】人民政协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A选项,七届二中全会于1949年3月在西柏坡召开,会议决定党的工作重心由农村转向城市;
B选项,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于1949年9月在北京召开,会议决定改“北平”为“北京”,作为新中国的首都;
C选项,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于1954年召开,北平早已改名为北京;
D选项,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978年召开,作出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落脚点在于考查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中的“时空观念”,题干中关键词为“ 定都北平,改称北平为北京 ”解决此类问题时,对基础知识掌握的熟练程度较高。
2.(2021八下·肇庆月考)歌曲《走进新时代》:“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歌词中“站起来”就当时而言是指新中国的成立( )
A. 加入社会主义阵营 B. 赢得了中华民族的独立
C. 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 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答案】 B
【考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A选项 , 加入社会主义阵营是新中国成立后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所决定的;
B选项,新中国成立,推翻了三座大山,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C选项,1954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国家根本大法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属于政治民主建设;
D选项,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故答案为:B
【点评】有题干中关键字眼“ 当家作主站起来”不难得出本题考查新中国成立的意义,只需熟练掌握相关基础知识即可。
3.(2021八下·肇庆月考)在云山之战中,志愿军第三十九军有一个战士,面对重达55吨的坦克,毫无惧色,在激战中爬上了正在疯狂射击的美军坦克,高举手榴弹寻找可以投进去的缝隙。”材料中描述的战争是( )
A. 抗日战争 B. 抗美援朝 C. 鸦片战争 D. 甲午中日战争
【答案】 B
【考点】抗美援朝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中“志愿军”“美军”等关键字眼,可迅速地推断出材料描述的是抗美援朝战争。1950年10月,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抗美援朝中涌现的革命英雄人物事迹。
4.(2021八下·肇庆月考)1950年6月,新中国在新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到1952年底土改基本完成时,全国粮食总产量由1950年的1.32亿吨增长为1.63亿吨,人均粮食由1950年的239.4公斤增长为285.2公斤。这从本质上反映出( )
A. 新中国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 B. 生产关系的变革对生产力的推动
C. 土地改革促进了国家工业化建设 D. 生产的发展推动了新政权的巩固
【答案】 B
【考点】土地改革
【解析】【分析】首先排除A选项, 新中国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是新中国成立的影响意义之一。
土地改革是对生产关系进行调整、变革;根据材料中的两组数据,不难得出:国家进行土地改革之后,农民生产积极性、社会生产力提高,所以全国的人均粮食和粮食总产量得到大幅度提升;因此,生产力的提高,其实质是生产关系的变革。土地改革完成,彻底推翻了封建土地制度,农民翻了身积极拥护新生政权,这巩固了新政权;此外由于土地改革,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为国家工业化作了准备;但这些都是土地改革的影响,据此C、D排除。
故答案选:B
【点评】本题侧重考查学生根据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需熟练掌握土地改革的影响与意义相关的知识。
5.(2021八下·肇庆月考)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开幕词中毛主席说:“我们这次会议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1949年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材料中“里程碑”是指( )
A.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B.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C. 新的国家领导人的选举 D. 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的制定
【答案】 D
【考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
A选项,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的标志是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
B选项,1949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
C选项,这次会议虽进行了国家领导人的选举,但新中国成立时也进行了国家领导人的选举,谈不上“里程碑”事件;
D选项,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国第一部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属于里程碑的事件。
故答案为:D
【点评】考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地位,学生在熟练掌握相关知识的前提下再根据材料进行简单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6.(2021八下·肇庆月考)题6图是一支中华牌铅笔,它于1957年9月制造。这支铅笔见证的史实是( )
题6图
A. 新中国成立 B. 三大改造 C. 土地改革 D. 改革开放
【答案】 B
【考点】三大改造,公私合营
【解析】【分析】根据图中铅笔上“公私合营”,可迅速定位1953至1956年的“三大改造”时期,其中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从1954年开始。
A选项,新中国成立,1949年;
C选项,土地改革,1950年6月至1952年底;
D选项,改革开放,十一届三中全会才作出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侧重考查学生的时空观念,抓住“公私合营”即可迅速破题。
7.(2021八下·肇庆月考)漫画是一种以简单而夸张的手法来描绘生活或时事的图画。题7图反映了当时我国( )
题7图
A. 完成了国民经济调整任务 B. 工业生产高速发展
C. 片面追求高指标、高速度 D. 对国内主要矛盾缺乏认识
【答案】 C
【考点】正确看待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解析】【分析】根据漫画中“1958年小麦总产量”结合所学知识,可解读出“大跃进”“超英赶美”等相关信息。1958年八大二次会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之后全国掀起大跃进高潮,主要特点是“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等。早在1956年,中共八大就已正确分析了国内的主要矛盾,故D答案排除;
大跃进运动反映了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中国经济落后的状况,但急于求成而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造成了国民经济的困难,才有1961年开始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故A答案排除;
图片中反应的是“小麦产量”属于农业,故B答案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熟练掌握大跃进及人民公社化运动的表现、影响等相关知识即可。
8.(2021八下·肇庆月考)题8图是《人民日报》于2019年9月27日刊登的一篇报道
题8图
报道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到的“铁人精神”指的( )
A. 艰苦创业精神 B. 清正廉洁精神 C. 乐于助人精神 D. 崇尚科学精神
【答案】 A
【考点】社会主义建设成就
【解析】【分析】根据图片中“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可圈定时间范围,即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这时期涌现出大批的英雄模范人物:铁人王进喜,党的好干部焦裕禄,解放军好战士雷锋等等。其中以王进喜为代表的艰苦创业精神,就被誉为”铁人“精神。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以”家国情怀“为落脚点考查了学生的分析材料以及知识点的识记能力,需掌握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涌现出的众多英雄模范人物事迹。
9.(2021八下·肇庆月考)作家姜淑梅在书中写道:“李少连,北京人,平常厂里机器出了毛病,他一收拾就好。造反派说他是技术权威,有海外关系,还是资本家成分。白天开批斗会……听说晚上斗得更狠”这种现象出现在( )
A. 文化大革命时期 B. “大跃进”时期 C. 过渡时期 D. 改革开放时期
【答案】 A
【考点】“文化大革命”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中”造反派“”批斗会“等关键字眼,可知材料描述的时代为”文化大革命“,民主法治遭到严重破坏,社会生产秩序陷于混乱。故A符合题意,其他三项均与题干无关。
故答案为:A。
【点评】熟练掌握文化大革命的表现和危害。
10.(2021八下·肇庆月考)“文革”后,邓小平支持关于真理标准的大讨论。在1978年12月的中央工作会议上,作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成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材料表明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突破口是( )
A. 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 B. 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
C. 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 D. 经济路线的拨乱反正
【答案】 A
【考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
【解析】【分析】从答案的叙述上来讲,A、B、C、D均是正确。但就本题而言,由材料中”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成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可得出,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以”思想上的解放“为突破口的。A选项符合题意,其他三项与材料无关。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侧重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抓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主题报告“这个关键字眼即可破题。
11.(2021八下·肇庆月考)学者任世江指出:“分田到户在那些已经使用机械生产的平原地区显然是倒退。因为单干就要废弃机耕,而农业现代化的表现就是耕作机械化。但是,农民宁愿出力出汗也愿意分田到户。”农民宁愿分田到户是因为( )
A. 农民可获得土地的承包经营权 B. 机械化不利于农业生产
C. 农民可自由支配所有劳动成果 D. 分田后土地归农民所有
【答案】 A
【考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解析】【分析】从唯物史观来分析,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机械化是有利于农业生产的,但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的生产力还不足以大力发展耕作机械化,故B选项错误;
根据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需向国家缴纳农业税等之后的剩余产品才可自由支配,而不是可自由支配所有劳动成果,故C选项错误;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以公有制为基础的,农民对土地只有承包经营权,而无使用权,故D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较深,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点的识记的同时,更侧重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需非常熟练地掌握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各方面的内容。
12.(2021八下·肇庆月考)据国家统计局统计的报告显示,2017年末,我国城镇常住人口已经达到8.1亿人,比1978年末增加6.4亿人,年均增加1644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8.52%,比1978年末提高40.6个百分点,年均提高1.04个百分点。这得益于( )
A. 土地改革 B. 一五计划 C. 改革开放 D. 三大改造
【答案】 C
【考点】改革开放的意义
【解析】【分析】材料中两组数据的对比都是以”1978年末“为起点,可迅速得出,这一系列的变化是在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即改革开放,故C选项符合题意;其它三项答案均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时空观念“把握,掌握改革开放相关知识点即可。
13.(2021八下·肇庆月考)在《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提到“这种模式的主要弊端是:政企职责不分,条块分割………分配中平均主义严重…造成了企业缺乏应有的自主权……使本来应该生机盎然的社会主义经济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活力。”为了改变这种弊端,国家在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
A. 实行政企分开 B. 实行按劳分配 C. 扩大企业自主权 D. 增强企业活力
【答案】 D
【考点】国有企业改革
【解析】【分析】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先农村后城市,1984年城市改革全面展开,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难度不大,识记即可。
14.(2021八下·肇庆月考)汕头为我国对外开放的第一批经济特区之一,如题14图。下列关于经济特区的设立,说法错误的是( )
题14图
A. 1978年,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经济特区
B. 特区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
C. 深圳、珠海毗邻香港和澳门,汕头则是著名的侨乡
D. 经济特区的设立体现中国顺应世界经济的发展潮流
【答案】 A
【考点】经济特区
【解析】【分析】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迈开了改革开放的步伐,1980年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经济特区,故A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考查学生对改革开放相关内容的掌握情况,注意理解。
15.(2021八下·肇庆月考)题15图是1959-1994年北京市百货零售网点数量统计图,根据该图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北京市百货零售网点数量统计示意图
题15图
A.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导致零售网点减少
B. 第一个五年计划推动了零售网点发展
C.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推动了零售网点大幅增长
D.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推动了零售网点大幅增长
【答案】 C
【考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及相关知识可知:
A选项,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于1956年完成,图中百货零售网店从1977年以后呈增加趋势,不符题意;
B选项,一五计划1957年完成,重点发展重工业。而且图中,直到1977年零售网点还成下降趋势;
D选项,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是2001年,题干中未体现。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不仅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还考查学生是否能灵活运用已掌握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解决本题时,学生要仔细分析图片信息,要注意细节。
16.(2021八下·肇庆月考)1999年11月,中美达成关于中国“入世”双边协议,题16表是一份关于中国“入世”的调查访问,这份调查访问表明受访者认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
问题 认同比例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符合中国人的利益? 98.9%
可以享受双边和多边贸易的各种好处? 89%
有利于中国人民提高生活水平? 80%
带来了一些压力和挑战? 86%
题16图
A. 符合少数人的利益 B. 有利于实现互利共赢
C. 会给中国造成负面影响 D. 使中国成为经济强国
【答案】 B
【考点】世界贸易组织
【解析】【分析】首先排除A选项,可以明显看出,题干中未体现。
表格中前三个问题,反映出绝大部分受访者认为中国会在入世之后得到巨大利益,最后一问反映出中国也会有巨大压力和挑战,这是世贸组织的其他成员国带来的。因此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有利于实现互利共赢。
表格中第四个问题, 86%的受访者认为给中国”带来了一些压力和挑战“,而非”负面影响“,故C选项排除。
D选项,材料中未体现。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根据读图进行分析问题的能力,需熟练掌握中国入世的相关知识。
17.(2020八下·昆山期中)邓小平高度评价了这次大会的历史地位,认为这次大会将是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以来最重要的一次会议。在这次大会上,他明确提出要“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这次大会”是指( )
A. 中共十二大 B. 中共十三大 C. 中共十四大 D. 中共十五大
【答案】 A
【考点】邓小平理论
【解析】【分析】A.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82年,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邓小平明确提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 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故选项A符合题意;
B.中共十三大,不符合题意;
C.中共十四大,不符合题意;
D.中共十五大,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中国共产党建国后召开的会议较多,内容多,要注意区别识记。
18.(2021八下·肇庆月考)区域发展是精准扶贫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按照精准扶贫的要求,加大对集中连片特困地区、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的政策支持和财政投入,高度重视非贫困村的脱贫,着力解决建设基础设施、健全公共服务、发展产业等问题,防止出现贫困“死角”。材料体现了“四个全面”中的哪一项内容( )
A. 全面从严治党 B. 全面深化改革 C. 全面依法治国 D.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答案】 D
【考点】“四个全面”
【解析】【分析】材料中” 高度重视非贫困村的脱贫,着力解决建设基础设施、健全公共服务、发展产业等问题,这些是关乎民生的社会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有利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D选项正确。其它三项与材料无关。
故答案为:D
【点评】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需结合四个全面战略具体分析。
19.(2021八下·肇庆月考)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建国初期为解决民族问题确立了( )
A.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 政治协商制度
C. 科教兴国战略 D.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答案】 D
【考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A选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制度为国家根本政治制度;
B选项,政治协商制度是国家基本政治制度;
C选项,科教兴国是国家发展的一项强国战略;
D选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也是国家基本政治制度,但是关于解决民族问题的。
故答案为:D
【点评】考查学生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内涵的理解。
20.(2021八下·肇庆月考)“近日来,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多国多点扩散,人类的发展面临严峻挑战。我们不会忘记在中国抗疫最艰难的时刻,100多个国家和数十个国际组织表示支持与慰问。在有效控制疫情并积累一定成功经验后,中国向10多个国家分享中国最新研究成果、防疫理念及综合举措等……友好互助,世界构筑起抗击病毒的共同防线。”(摘自学习强国《全球战疫》)此材料说明( )
A.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重要性 B. 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必要性
C.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性 D. 坚决反对美国霸权主义的紧迫性
【答案】 C
【考点】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时代主题,“中国梦”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分析可知,新冠疫情新形势之下,人类的发展面临严峻挑战,任何国家都不能独善其身。面对这新形势,构建起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抗击疫情就显得尤为重要,故C选项符合题意。其它三项,与材料表达信息不符。
故答案为:C
【点评】考查“人类命运共同体”新理念的内涵,需根据具体材料分析。
21.(2021八下·肇庆月考)1972年,中国致函联合国非殖民化特别委员会,指出“香港是被英国当局占领的中国领土的一部分,解决香港问题完全是属于中国主权范围内的问题,根本不属于通常所谓‘殖民地范畴’”联合国采纳了中国的立场。中国政府这一举措( )
A. 奠定了独立自主外交的基础 B. 掌握了解决香港问题的主动
C. 体现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 D. 得到了联合国授权收回香港
【答案】 B
【考点】香港回归
【解析】【分析】中国独立后即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A选项不符合题意
;改革开放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C选项不符合题意;
香港问题是中国内政,其回归不容谈判,不必取得任何国家同意,不必取得联合国的授权,D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以“家国情怀”为落脚点,考查学生对香港问题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
22.(2021八下·肇庆月考)题22表是台湾媒体整理的大陆领事馆近期救助台湾同胞的案例,这些案例( )
时间 事故 大陆大使馆做法
2018年9月 因台风台湾网被用日本关西机场 积极协助台湾同胞撤离关西机场
2018年8月 一名台湾女青年赴阿富汗旅行,因受骗流落街头 及时对该青年提供救助
2017年9月 墨西哥发生强震,5名台胞受困 迅速赶到现场教授
2017年1月 巴塞隆纳发生恐怖袭击,2名台湾游客受伤 派员操望
题22图
A. 反映了出国旅游的台胞人数越来越多 B. 促进了两岸的经济文化交流
C. 说明我国政府坚持“两岸一家亲”的理念 D. 显示了国家维护主权的决心
【答案】 C
【考点】海峡两岸交往
【解析】【分析】海峡两岸祖国统一是大势所趋,不可阻挡。根据材料,台湾民众遭遇困难,大陆积极援助,这体现了大陆秉持海峡两岸一家亲的理念,积极促进国家统一。只有C选项符合题意,其它三项均与材料无关。
故答案为:C
【点评】考查学生台湾问题,因为涉及的相关知识面广,所以就需要根据材料具体分析,最后得出答案。
23.(2021八下·肇庆月考)题23图是两幅阅兵仪式的图片,根据图片能说明的是( )
题23图
1949年阅兵 2019年阅兵
A. 我国已经成为世界军事力量最强国家 B. 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C. 我国军事力量实现全面国产化 D. 我国已全面实现科技强军
【答案】 B
【考点】钢铁长城
【解析】【分析】根据图片材料及相关所学知识可知:
A选项,中国的军事力量并不是世界最强的国家,不选;
C选项,我国军事力量实现大部分国产化,“全面”国产化太绝对,不选;
D选项,从图片信息中看不出来,不选。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在掌握相关知识点后,灵活判断即可。
24.(2021八下·肇庆月考)从1949年至1955年4月,除社会主义国家外,在亚非,同中国建交的仅5个亚洲国家。亚非会议后至1959年,同中国建交的亚非国家达到15个,增加了6个亚洲国家和4个非洲国家。材料表明中国参加亚非会议( )
A. 完全摆脱了外交孤立困境 B. 消除与帝国主义国家的矛盾
C. 打开了中国外交的新空间 D. 为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答案】 C
【考点】万隆会议及“求同存异”外交方针
【解析】【分析】A选项,这时期中国虽打开了外交的新空间,但还没有完全摆脱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主义阵营对中国的外交孤立;
B选项,材料中未体现中国消除与帝国主义国家的矛盾;
D选项,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是2001年。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比较灵活,考查了学生是否能准确分析材料的能力,主要考查中国参加亚非会议的相关史实。
25.(2021八下·肇庆月考)1979年7月1日,中美签订贸易关系协定。1990年底,美国在各国来华投资中居首位。1991年,中美双边贸易额增长到142亿美元,比1979年增长近五倍。1978年缔结《中日和平友好条约》,中国成为日本对外投资的重要市场。1988年,日本在中国投资兴办三资企业共654家,协议总额21.94亿美元。这表明( )
A. 外交政策的调整利于经济建设 B. 中国外交成就卓越
C. 美国在中国投资推动中美建交 D. 中国的发展严重依赖于外国
【答案】 A
【考点】中美建交,中日建交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可知自1979中美建交后,美国对华投资迅速增加,这将有利于中国经济的发展;1978年 缔结《中日和平友好条约》 后,日本对华投资也迅速增加,也将会促进中国的经济发展。所以A选项符合题意。其它三项,与材料无关。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落脚点是“史料实证”,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让学生通过分析材料得知,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之后,中国经济发展的状况如何。
26.(2021八下·肇庆月考)在21世纪初,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的重大事件是( )
A. 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B.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C. 提出“一带一路”倡议 D. 加入中美经济战略对话
【答案】 A
【考点】世界贸易组织
【解析】【分析】A选项,中国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正确;
B选项,中共十八大以后才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理念,不选;
C选项,中共十八大以后才提出“一带一路”战略倡议,不选;
A选项,中美经济战略对话,仅是中美之间的关系问题,广泛度比不上前面三项。
故答案为:A
【点评】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需熟练掌握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相关知识。
27.(2021八下·肇庆月考)中共十九大对于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作出了新的概括,下列表述属于这一新变化的是( )
A. 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的矛盾
B.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矛盾
C. 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与落后的社会主义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D.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答案】 D
【考点】中共十九大
【解析】【分析】根据中共十九大的判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在新时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所以D选项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需熟练掌握十九大的相关内容。
28.(2021八下·肇庆月考)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基本原则。下面不符合这一原则的是( )
A. 西藏和平解放——祖国大陆获得统一
B. 农业合作化运动——推动了中国农业的发展
C.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新途径
D. 香港、澳门回到了祖国怀抱——标志着祖国统一大业彻底完成
【答案】 D
【考点】香港回归,澳门回归,历史上台湾与祖国大陆的三次分离
【解析】【分析】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为解决台湾问题,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知识这个构想为香港澳门的回归开辟了途径。香港澳门的回归,中国在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但台湾问题仍未解决。所以D选项的表述明显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中国统一大业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
29.(2021八下·肇庆月考)下图照片中仰头大笑的是时任中国外交部副部长乔冠华,小明认为乔冠华大笑的原因是因为1971年10月( )
A. 联合国大会恢复我国会员国地位 B. 联合国大会批准了我国加入联合国
C. 香港回归,中国完成统一大业 D. 中美建立正式外交关系
【答案】 A
【考点】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
B选项,中国本身就为联合国创始成员国之一,只是合法席位长期被台湾非法占去;
C选项,香港于1997年回归祖国;
D选项,中美于1979年建交。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相关知识的掌握,需重点掌握重大外交事件的时间、成果、影响等。
30.(2021八下·肇庆月考)近年来中国海军武器装备不断更新换代,海军已由水面舰艇部队、潜艇部队、海军航空兵等多兵种组成,活动范围逐步扩大。这足见中国的( )
A. 军力已居世界第一 B. 海洋时代已经结束
C. 陆军发展相对滞后 D. 国防力量逐渐增强
【答案】 D
【考点】钢铁长城,海、陆、空军的建设,导弹部队的组建与发展,新时代强军之路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及相关知识可知:
A选项,中国军力不是世界第一;
B选项,当今世界各国争相加强海权力量;
C选项,中国一直以来都是陆军大国,只是近年来开始注重海空军力量的均衡发展。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中国的国防建设相关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二、非选择题
31.(2021八下·肇庆月考)强国梦是中国梦的重要内容,强国梦是对历史的回眸与觉醒,是近百年来中华民族不断努力奋斗的追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工业化道路的问题……从制度选择的层面去考察,在世界范围内,无非有两条道路:一条是资本主义工业化的道路;一条是社会主义工业化的道路。从方法或具体路径选择的层面去考察,按照陈云的说法:“工业化不外三条路:重轻并进,先重后轻,先轻后重”。
——沙健孙《毛泽东思想通论》
材料二:1957年10月15日,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开辟了我国南北交通和桥梁建设的新历史。中国从来没有完全用自己的力量建设一座规模巨大的铁路桥梁。三年来,在人力、物力、财力上得到国家大力支持,又得到苏联专家的无私援助,工程技术人员选择了最合理的线路和桥式。全部工程用自己的材料由自己的人力来建设,因此,这个工程也将是我国一座最好的桥梁建设学校,将为我国培养出一批桥梁建设人才。
——摘自《人民日报》社论《努力修好武汉长江大桥》(1954年2月6日)
材料三:长三角在经济上指以上海为龙头的江苏、浙江经济带。这里是中国目前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经济总量规模最大、最存在发展潜力的经济板块。在长江三角洲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过程中,外商直接投资起到巨大促进作用。1985-2003年,长三角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增长了288倍,年均增长率达37%,占全国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比重由1985年的5.46%上升到2003年的49%。
——《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形势综述》
材料四:在中共十九大上,习近平庄严宣告: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中国要主动参与和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重视科技力量,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与世界共同发展。
——中共十九大报告《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初期工业化建设的总体规划。
(2)根据材料二,归纳武汉长江大桥的建成的有利因素。
(3)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初期的工业化建设的重大意义。
(4)根据材料三,指出长三角经济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结合所学知识,长三角经济的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我国对外开放进程中的哪一个阶段?
(5)结合材料四,从工业化的角度谈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途径。
【答案】 (1)走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优先发展重工业(先重后轻)。
(2)国家的支持;苏联的援助;劳动人民的不懈努力。
(3)使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4)外商直接投资;设立沿海经济开放区。
(5)以科技进步为动力,大力发展工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考点】第一个五年计划,对外开放区的扩大
【解析】【分析】(1)新中国成立后,仍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为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中国政府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基本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结合材料中的 “无非有两条道路: ······一条是社会主义工业化的道路。······工业化不外三条路······先重后轻······“ ,可得出答案: 走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优先发展重工业
(2)根据材料中” 三年来,在人力、物力、财力上得到国家大力支持,又得到苏联专家的无私援助,工程技术人员选择了最合理的线路和桥式。全部工程用自己的材料由自己的人力来建设,因此,这个工程也将是我国一座最好的桥梁建设学校,将为我国培养出一批桥梁建设人才。 “可将武汉长江大桥建成的有利因素归纳为三个层次,即”国家的支持“、”苏联的援助“、”劳动人民的努力“。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一五计划对中国的影响重大:中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4)根据材料三中” 在长江三角洲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过程中,外商直接投资起到巨大促进作用。1985-2003年,长三角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增长了288倍,年均增长率达37%,占全国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比重由1985年的5.46%上升到2003年的49%。 “可知:长三角的迅速发展,和外商的投资是分不开的。而外商能够在这些地区投资,得益于中国在长三角地区设立经济开放区。
(5)由材料四中” 重视科技力量 ······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可知,习总书记的殷切希望: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要” 以科技进步为动力,大力发展工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
故答案为:(1) 走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优先发展重工业(先重后轻);
(2) 国家的支持;苏联的援助;劳动人民的不懈努力;
(3) 使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4) 外商直接投资;设立沿海经济开放区;
(5) 以科技进步为动力,大力发展工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信息以及运用知识的能力,需要识记、理解一五计划对外开放等相关知识。
32.(2021八下·肇庆月考)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为实现国家统一不懈努力。澳门的回归,见证了祖国统一是大势所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9年10月1日,澳门濠江中学杜岚校长,在澳葡管治下,毅然升起五星红旗,并理直气壮地说:“我是中国人,新中国成立,我们的国旗,我们要升起”!
题32-1图
材料二:

1999年12月20日中葡澳门政权交接仪式 1999年到2017年澳门生产总值示意图
题32-2图 题32-3图
材料三:“濠江中学的爱国主义传承有悠久历史。”杜岚老校长70年前的感人一幕,让习近平主席念念不忘:“新中国成立当天,在当时还是澳葡管治的时候,杜岚老校长毅然升起了五星红旗。这种强烈的爱国心和勇气,是一个带有标志性意义的爱国主义表现,也映照出澳门广大同胞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
——《人民日报》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观摩澳门濠江中学历史公开课发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杜岚校长“毅然升起五星红旗”并理直气壮的理由。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推动澳门回归的伟大构想。根据材料二中题32-3图归纳澳门的经济发展概况。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伟大构想”对澳门产生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归纳习近平总书记发言中强调的精神。
(4)结合所学知识,另举一例史实说明“祖国统一是大势所趋”这一观点。作为中华儿女,就如何维护祖国统一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 (1)澳门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之一;(或澳门的领土主权属于中国;主要体现“澳门主权属于中国”)
(2)构想:一国两制;概况:澳门经济发展呈上升趋势。影响:一国两制在澳门的成功实践促进(推动了、有利于)澳门地区的发展(繁荣)。
(3)精神:爱国主义。
(4)史实: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或“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对台基本方针的提出,有利于推进祖国统一大业。看法: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行“一国两制”的方针;维护祖国统一整个中华民族的强烈愿望;任何反对一国两制和防止祖国统一的行为都必须制止;反对任何分裂祖国领土和干涉中国主权的行为。
【考点】“一国两制”,香港回归,澳门回归
【解析】【分析】(1)澳门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自明朝被葡萄牙非法攫取已有几百年,近代以来中国经受了百多年的屈辱,但民族逐渐觉醒,新中国成立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作为流着中华民族血液的杜岚校长,自然理直气壮。
(2)为解决台湾问题,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一国两制提出后为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开辟了途径;根据图片信息,澳门在回归后的经济发展状况曲线成上升趋势,由此可得:澳门的回归有利于澳门地区的发展。
(3)根据材料中 “濠江中学的爱国主义传承有悠久历史。······· 这种强烈的爱国心和勇气,是一个带有标志性意义的爱国主义表现,也映照出澳门广大同胞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 可得出,习总书记强调的是爱国主义。
(4)调动所学知识,不难得出,香港回归是“祖国统一是大势所趋”的有力例证。作为中华儿女,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行“一国两制”方针,必须坚决抵制任何企图分裂祖国领土和干涉中国主权行为的个人、团体、国家。
故答案为:(1) 澳门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之一(或澳门的领土主权属于中国;主要体现“澳门主权属于中国”) ;
(2) 构想:一国两制;概况:澳门经济发展呈上升趋势。影响:一国两制在澳门的成功实践促进(推动了、有利于)澳门地区的发展(繁荣) ;
(3) 精神:爱国主义 ;
(4) 史实: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或“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对台基本方针的提出,有利于推进祖国统一大业。看法: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行“一国两制”的方针;维护祖国统一整个中华民族的强烈愿望;任何反对一国两制和防止祖国统一的行为都必须制止;反对任何分裂祖国领土和干涉中国主权的行为。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及知识运用的能力,需掌握“一国两制”构想,”统一大业“等相关知识。
33.(2021八下·肇庆月考)新中国成立后,外交工作逐步展开,在国际社会、国际关系体系中赢得了应有的一席之地,为以后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更重大、更积极的作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材料一:不承认旧中国的任何外交关系,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凡同台湾当局断绝外交关系,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采取友好态度的外国政府,中国政府愿意在平等、互利及在相互尊重领土主权的基础上与之建立外交关系。对外关系从中国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把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发展各国友好合作,促进共同繁荣作为根本目标。
——摘自唐培吉《中国近现代对外关系史》
材料二:
历届联大讨论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时支持中国票数变化示意图 题33图
材料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活动及成就:(一)中国全面参与联合国事务。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二)倡导召开了联合国五个常任理事首脑的历史性首次会晤;(三)积极参加亚太经合组织的各项活动;(四)倡导和推动建立上海合作组织。
(1)据材料一,概括新中国外交的特点。并用20世纪50年代中国外交史实予以说明(举一例)。
(2)根据材料二,指出1955年~1970年中国在联合国获得支持率呈现的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能够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概括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活动的特点。
(4)综上所述,请谈谈你对新中国外交的看法。
【答案】 (1)特点:独立自主、和平外交。史实:1953年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1955年,在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 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2)上升;原因:①受到亚非拉国家的支持;②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提高;③美国霸权地位的衰落。
(3)实行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推进新型区域合作。
(4)看法:新中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综合国力不断提升;外交政策适时调整;外交家的努力与智慧值得赞赏。
【考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全方位外交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中”不承认旧中国的任何外交关系,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 ······ 中国政府愿意在平等、互利及在相互尊重领土主权的基础上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可得出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的方针; 可用的20世纪50年代中国外交史实有许多,如: 1953年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1955年,在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 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2)根据图片, 1955年~1970年中国在联合国获得支持率呈现的趋势曲线成上升趋势。中国之所以能够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最主要是国家综合国力的提高,所谓弱国无外交;其次和亚非拉地区尤其是非洲国家的支持是分不开的;最后,和这时期美国霸权地位的衰落也有关;
(3)根据材料中” 中国全面参与联合国事务。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 “可得出,中国实行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根据材料中” 积极参加亚太经合组织的各项活动,倡导和推动建立上海合作组织。 “可得出中国倡导推进新型区域合作;
(4)本题开放性较强,考查学生的运用能力,在联系前面几题的情况下言之成理即可。如第一题,讲的是中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这是一个大体方向;第二题中国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最主要的因素是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这是一个方向;第三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实行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并积极倡导推进新型区域合作,这是外交政策的调整和补充,是一个方向。
故答案为:
(1) 特点:独立自主、和平外交。史实:1953年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1955年,在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 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2) 上升;原因:①受到亚非拉国家的支持;②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提高;③美国霸权地位的衰落;
(3) 实行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推进新型区域合作;
(4) 看法:新中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综合国力不断提升;外交政策适时调整;外交家的努力与智慧值得赞赏。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精确解读材料信息,并将知识运用的能力,需掌握中国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中国不同时期的外交特点等相关知识。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