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必杀技]固体物质的溶解度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中考必杀技]固体物质的溶解度

资源简介

[中考必杀技]固体物质的溶解度
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是指在一定的温度下,某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一般用字母s表示,其单位是克(符号为g)。在未注明溶剂的情况下,通常溶解度指的是物质在水里的溶解度。例如:在20℃时,100g水里最多能溶36g氯化钠(这时溶液达到饱和状态),我们就说在20℃时,氯化钠在水里的溶解度是36g。固体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比较大。
对于溶解度的意义的表达一般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在某温度时,100g水里最多能溶解多少克某物质;另一种是在某温度时,100g水里溶解多少克某物质,溶液达到饱和状态。
说明:①条件:在一定温度下。
温度是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的重要因素。不同温度下,固体物质的溶解度不同,如硝酸钾在20 ℃的溶解度是31.6 g,而在60 ℃的溶解度是110 g。因此只有指明温度时,溶解度才有意义。
②标准:在100 g溶剂里。
溶解度的标准是统一的,即规定在100 g溶剂里。这里尤其需要注意,是在100 g溶剂里,而不是在100 g溶液里。
③状态:达到饱和状态。
达到饱和状态,即物质的溶解达到了最大限度,才能体现出某种物质的溶解能力大小。
④量:质量,单位通常为克。
状元笔记
(1)理解溶解度概念要抓住四个要素,即①条件:一定温度;②标准:100 g溶剂;③状态:饱和状态;④量:质量(克)。
(2)固体溶解度与溶解性的关系
溶解性 易溶 可溶 微溶 难溶
溶解度(室温)/g 大于10 1~10 0.01~1 小于0.01
说明:室温一般指的是在20 ℃时。
【示例】下列对“20 ℃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 g”的解释正确的是( )
A.20 ℃时,31.6 g硝酸钾溶解在水中
B.20 ℃时,100 g溶液中含31.6 g硝酸钾
C.31.6 g硝酸钾溶解在100 g水中达到饱和状态
D.20 ℃时,31.6 g硝酸钾溶解在100 g水中恰好达到饱和状态
解析: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 g溶剂(通常溶剂为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A中未指明溶剂量100 g及溶液达到饱和状态;B中溶液为100 g而不是溶剂为100 g,也未指明溶液达到饱和状态;C中未指明温度,因此A、B、C都是错误的。只有D的理解符合溶解度的四要素,是正确的。
答案:D
2.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活动与探究:绘制溶解度曲线
用纵坐标表示溶解度,横坐标表示温度,根据课本表9-1提供的数据,绘制几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
意义及应用:
①溶解度曲线表示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因此已知温度可以查出某物质的溶解度;已知某物质的溶解度也可以查出其对应的温度;也可以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时的溶解度大小。
②溶解度曲线的走势表示某物质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大部分固体物质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表现在曲线向上延伸(即上升),且比较陡,例如硝酸钾;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表现在曲线比较平坦,例如氯化钠;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表现在曲线向下延伸(即下降),例如氢氧化钙。
③两条曲线的交叉点表示两种溶质在某一对应温度下具有相同的溶解度。
④在溶解度曲线上的每一个点都表示溶质在某温度下的溶解度,此时的溶液必然是恰好饱和的溶液;在溶解度曲线下方的点,则表示溶液是不饱和溶液;在溶解度曲线上方的点,则表示未溶解的溶质与饱和溶液共存的混合物或过饱和溶液(慢慢改变饱和溶液的温度,溶液中本应析出晶体但实际还没有析出晶体,此时称过饱和溶液。这是一个不稳定状态,若搅拌或加入少量晶粒,即有大量晶体析出,溶液即变为饱和溶液)。
状元笔记
物质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可从点(即曲线上的点、两曲线交点)、线(曲线走势)、面(曲线上方、曲线下方)三方面去理解。
【示例】如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t3 ℃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
(2)t2 ℃时,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溶解度大小相等。
(3)三种物质中,___________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最大,___________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最小,___________的溶解度随温度的上升反而下降。
解析:沿t3点向上作垂线,分别从三条曲线上找到三个点,从高到低的顺序,也就是此时溶解度大小的顺序,即a>c>b;两条曲线的交叉点表示两种溶质在某一对应温度下具有相同的溶解度。显然,t2 ℃时a、c的溶解度大小相等;根据三曲线的走势可推出三种物质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
答案
(1)a>c>b (2)a c (3)a b c
3.影响气体物质溶解度的因素
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不仅跟气体的性质有关,还跟压强和温度有关。
①当压强不变时,随着温度的升高,气体的溶解度减小;
②当温度不变时,随着压强的增大,气体的溶解度增大。
状元笔记
固体的溶解度只受温度影响,大多数固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而气体的溶解度,受温度和压强两个方面的影响。
【示例】小华用煮沸后刚冷却的水养鱼,不久鱼儿就死了。下列能比较合理地解释此现象的叙述是( )
A.煮沸后刚冷却的水中溶入更多的氧气
B.煮沸后刚冷却的水中溶入更多的二氧化碳
C.水中溶解的氧气在煮沸过程中逸出而减少
D.水中细菌在煮沸的过程中被杀死
解析:温度升高,气体的溶解度变小。水煮沸后,其中溶解的氧气减少;用其养鱼,鱼会因缺氧而死亡。
答案:C
【命题方向】
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设置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对固体溶解度的意义、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使用等相关问题的分析、推断、表达的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等。这类题目常与“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特点及其针对性”、“固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及其随温度的变化规律”、“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使用”、“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有关计算”等联系起来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并且,常在选择题中以判断对错的形式出现,还经常常在填空题的里出现。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特点,固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及其随温度的变化规律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特别是,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意义和有关计算,固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及其随温度的变化情况,以及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使用的综合考查,是近几年中考的重中之重。
【解题方法点拨】
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熟记和理解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意义和有关计算方法,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特点及其针对性,溶解现象、原理和溶解过程,物质的溶解和结晶,固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及其随温度的变化情况,以及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使用等相关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细致地阅读、分析题意等,联系着生活实际,细心地进行探究解答即可。
爱心提示:所谓固体的溶解度,实际上就是该固体在100g水里所形成的饱和溶液中的溶质的质量,它对应的溶剂的质量也就是100g。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