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案三单]2012年中考一轮化学复习学案:溶液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一案三单]2012年中考一轮化学复习学案:溶液

资源简介

《溶液》问题导读—评价单
姓名: 班级: 学号: 设计者
【学习目标】
1.了解溶液的特征、组成、性质及溶解时所产生的现象;
2.了解溶液在工农业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3.学会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学会配制溶液;
4.记住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概念,知道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5.了解溶解度的含义;
6.了解影响溶解性的因素,认识溶解度曲线。
【学习重点】溶解度;溶解度曲线;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学习难点】溶解度;溶解度曲线
【课 型】复习
【本课关键词】饱和溶液 溶解度 溶质质量分数
【导读过程】
一、溶液的形成
1.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的 、 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注意:⑴溶液不一定无色,如CuSO4溶液为 色、FeSO4溶液为 色 、Fe2(SO4)3溶液为 色;⑵液体不一定就是溶液,因为有些液体是纯净物,如水、酒精。溶液至少由两种物质组成,它属于混合物;⑶一种物质可以同时分散一种或几种物质,例如:海水中可溶解氯化钠、氯化镁、硝酸钾等多种物质;⑷加快固体溶解速率的方法有: 、 或将固体研成粉末。
2.溶质和溶剂的确定:溶液是由________和________两部分组成的。
①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时,固体、气体是____________,液体是_________;
②两种液体互相溶解时,通常把量多的一种叫做________,量少的一种叫做________;
③当溶液中有水存在时,无论水的量有多少,习惯上都把水看作____,另一种物质看作___;
④通常不指明溶剂的溶液,一般是指以____作溶剂的溶液。
二、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3.在溶解过程中发生了两种变化,一种是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向水中扩散,这个过程__________热量;另一种是溶质分子(或离子)与水分子作用,形成水合分子(或水合离子),这个过程__________热量。形成溶液时是放热还是吸热,取决于这两个过程放出和吸收热量的多少。
三、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4.在____________下,在__________里,不能继续溶解某种物质的溶液,叫做这溶质的____________,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__________。
5.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间的相互转化:
四、溶解度
6.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在_________,某固态物质在_________溶剂里达到_________时所溶解的_________,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7.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溶质和溶剂本身的性质(内因);温度(外因)。一般来说,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_________;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_________;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_________。
8.气体溶解度: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外部因素有 和 。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 ,随压强增大而 。
五、物质的结晶
9.溶液中的溶质从溶液中以________的形式析出过程叫做________。
10.结晶的方法:①蒸发溶剂法,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_________的物质(如_________)的结晶;②冷却热饱和溶液法,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_________的物质(如_________)的结晶。
六、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11.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与________之比。计算公式:溶质的质量分数=×100%
七、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的配制
12.实验所需仪器:_____ ___(溶质为固体时)、________、________、药匙、________。
13.操作步骤:如果用固体和液体配制溶液,则操作步骤一般为:①____ ;②____ ;③____ 。如果液体与液体之间按一定比例配制溶液,则在通常过程中无需用托盘天平称取,只需用量筒量取,因此操作步骤就通常为:①____ ;②____ ;③____ 。
八、溶液的稀释
14.因为溶液稀释前后,___ 的质量不变,所以若设稀释前的浓溶液质量为m,其溶质质量分数为a%,稀释时加入水的质量为n,稀释后溶质的质量分数为b%,则___ 。
答案:
1.均一 稳定 蓝 浅绿 黄 搅拌 加热
2.溶质 溶剂 溶质 溶剂 溶剂 溶质 溶剂 溶质 水
3.吸收 放出
4.一定温度 一定量溶剂 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5.升高 溶剂 降低 溶质 溶剂
6.一定温度 100g 饱和状态 质量
7.增大 很小 减小
8.温度 压强 减小 增大
9.晶体 结晶
10.较小 NaCl 较大 KNO3
11.溶质质量 溶液质量 溶质质量 溶液质量
12.托盘天平 烧杯 玻璃棒 量筒
13.计算 称量 溶解 计算 量取 溶解
14.溶质2012年中考一轮化学复习学案:溶液
【学习目标】
1.了解溶液的特征、组成、性质及溶解时所产生的现象;
2.了解溶液在工农业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3.学会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学会配制溶液;
4.记住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概念,知道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5.了解溶解度的含义;
6.了解影响溶解性的因素,认识溶解度曲线。
【知识梳理】
一、溶液的形成
1.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的 、 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注意:⑴溶液不一定无色,如CuSO4溶液为 色、FeSO4溶液为 色 、Fe2(SO4)3溶液为 色;⑵液体不一定就是溶液,因为有些液体是纯净物,如水、酒精。溶液至少由两种物质组成,它属于混合物;⑶一种物质可以同时分散一种或几种物质,例如:海水中可溶解氯化钠、氯化镁、硝酸钾等多种物质;⑷加快固体溶解速率的方法有: 、 或将固体研成粉末。
2.溶质和溶剂的确定:溶液是由________和________两部分组成的。
①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时,固体、气体是____________,液体是_________;
②两种液体互相溶解时,通常把量多的一种叫做________,量少的一种叫做________;
③当溶液中有水存在时,无论水的量有多少,习惯上都把水看作____,另一种物质看作___;
④通常不指明溶剂的溶液,一般是指以____作溶剂的溶液。
二、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3.在溶解过程中发生了两种变化,一种是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向水中扩散,这个过程__________热量;另一种是溶质分子(或离子)与水分子作用,形成水合分子(或水合离子),这个过程__________热量。形成溶液时是放热还是吸热,取决于这两个过程放出和吸收热量的多少。
三、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4.在____________下,在__________里,不能继续溶解某种物质的溶液,叫做这溶质的____________,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__________。
5.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间的相互转化:
四、溶解度
6.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在_________,某固态物质在_________溶剂里达到_________时所溶解的_________,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7.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溶质和溶剂本身的性质(内因);温度(外因)。一般来说,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_________;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_________;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_________。
8.气体溶解度: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外部因素有 和 。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 ,随压强增大而 。
五、物质的结晶
9.溶液中的溶质从溶液中以________的形式析出过程叫做________。
10.结晶的方法:①蒸发溶剂法,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_________的物质(如_________)的结晶;②冷却热饱和溶液法,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_________的物质(如_________)的结晶。
六、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11.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与________之比。计算公式:溶质的质量分数=×100%
七、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的配制
12.实验所需仪器:_____ ___(溶质为固体时)、________、________、药匙、________。
13.操作步骤:如果用固体和液体配制溶液,则操作步骤一般为:①____ ;②____ ;③____ 。如果液体与液体之间按一定比例配制溶液,则在通常过程中无需用托盘天平称取,只需用量筒量取,因此操作步骤就通常为:①____ ;②____ ;③____ 。
八、溶液的稀释
14.因为溶液稀释前后,___ 的质量不变,所以若设稀释前的浓溶液质量为m,其溶质质量分数为a%,稀释时加入水的质量为n,稀释后溶质的质量分数为b%,则___ 。
【典题精析】
考点1:溶液
命题分析:溶液概念的考查往往与实际生产生活相联系,与身边的物质相结合。如判断碘酒是否为溶液,溶剂是什么,判断植物油、糖等是否能与水形成溶液等。
【例1】(2011兰州)溶液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下列各物质属于溶液的是( )
A.蒸馏水 B.碘酒 C.石灰浆 D.植物油
解析:本题考查溶液的概念。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蒸馏水、植物油是纯净物,故不属于溶液;碘酒是固体碘和酒精组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石灰浆是混合物,但不均一、稳定,故不属于溶液。
答案:B
触类旁通1:下列有关溶液性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煮沸的咸汤比煮沸的水温度高
B.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
C.食盐水能导电是因为食盐水中含有较多自由移动的离子
D.消除路面上的积雪可以撒些盐,使冰雪较快融化
触类旁通2:学习了溶液的概念后,老师的提问及同学的回答如下图所示:
(1)以上三位同学中能够正确描述溶液特征的是 同学。
老师接着问:“你们还想知道什么 ”
王华回答:“不溶于水的物质能溶于其它溶剂吗 ”
李佳回答:“影响物质在水中溶解能力的因素有哪些 ”
(2)如果用实验回答王华的问题,则应该选择的溶质和溶剂分别是: 、 。
考点2: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命题分析:该考点的命题方向是通过设置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物质的溶解现象、溶解所导致的温度的变化情况以及吸热或放热现象;还考查学生对与之相关的实际问题的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等。
【例2】((2011苏州)将适量的下列物质溶解于水的过程中,会使溶液的温度显著降低的是 ( )
A.浓硫酸 B.硝酸铵 C.火碱 D.蔗糖
解析:物质在溶解时经常伴随有吸热放热现象。溶解时溶液的温度升高有氢氧化钠固体、浓硫酸,温度降低的是硝酸铵固体。
答案:B
触类旁通3: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打开弹簧夹,将液体a滴入试管①中与固体b接触,若试管②中的导管口没有气泡产生,则液体a和固体b的组合可能是
A.稀盐酸和碳酸钠 B.水和生石灰
C.锌和稀盐酸 D.水和硝酸铵
考点3: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命题分析:主要考查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相互转化方法、判断方法及其与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关系,溶解度概念和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例3】(2011泸州市)下列有关饱和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比不饱和溶液的大
B.饱和溶液降温析出晶体后的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C.任何饱和溶液升温后都会变成不饱和溶液
D.一定温度下,向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加入水后会变成不饱和溶液
解析:本题考查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间的关系。A项,没有说是否是同种溶质,也没有说是否是同一温度故是错误的,应改为同种溶质,同一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比不饱和溶液的大;B项,饱和溶液降温析出晶体后的溶液,说明该温度时,不能继续溶解固体,该溶液此时是饱和溶液;C项,氢氧化钙和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其饱和溶液升温后仍然是饱和溶液,只有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物质,其饱和溶液升温后才会变成不饱和溶液;D项,一定温度下向饱和溶液中加入水后一定能变成不饱和溶液。
答案:D
触类旁通4:20℃时,将不同质量的食盐固体分别放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后过滤,所得溶液质量与加入食盐质量的对应关系如下:其中所得溶液属于饱和溶液的是
A B C D
加入食盐质量/g 10 20 30 40
所得溶液质量/g 110 120 130 136
考点4: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
命题分析:有关溶解度曲线的综合题在试题设计上,常将溶解度的概念及意义、结晶的方法、饱和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及其转化、溶质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等核心知识与溶解度曲线结合起来,突出命题的能力立意,这类试题仍将是中考命题的重点。
【例5】(2011山西)右图是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P点的含义是 ;
(2)t2℃时,将60gA物质放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为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其质量为 g;
(3)若将A物质从A和少量B的混合溶液中分离出来,宜采用的提纯方法是 ;
(4)将t2℃ 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溶质质量分数关系为A B。
【解析】本题考查固体物质溶解度曲线及意义。(1)P点是两条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明在交点温度(即t1℃)时,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2)t2℃时,A物质的溶解度是50g,该温度下100g水中最多只能溶解50gA物质,60gA放入100g水中不能全部溶解,所得溶液为饱和溶液,溶液质量为150g。(3)A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而且变化比较明显,若要提纯A物质应用冷却热饱和溶液法结晶或降温结晶。(4)由溶解度曲线图可以看出,当温度由t2℃降至t1℃时A物质析出晶体,形成t1℃时的饱和溶液;由于B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增大,降至t1℃时形成B物质的不饱和溶液,所以在t1℃时溶质的质量分数A大于B。
【答案】(1)t1℃时,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饱和 150 (3)冷却热饱和溶液(或降温结晶) (4)> (或大于)
触类旁通5: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
(1)2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 g;
(2) 欲将40时℃乙物质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
是 ;
(3) 40℃时,将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各100g,分别降温到20℃,所得
甲物质溶液的质量 (选填“>”或“=”或“<”)乙物质溶液的质量。
考点5:溶质的质量分数
命题分析:命题时常结合饱和溶液、溶解度曲线等考查对溶质质量分数意义的理解。解题时一定要明白溶质质量、溶剂质量在温度等条件变化时的变化情况。
【例6】(2011.广州市)向l00g10%NaOH溶液中加入12.5gNaOH固体,完全溶解后.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 ( )
A. 12. 5% B.20% C.22.5% D.25%
解析:这是关于溶质的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计算时需注意加入12.5g氢氧化钠固体,溶质的质量增加了12.5g,同时溶液的质量也增加了12.5g,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 0%
答案:B
触类旁通6: 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配制100g 10%的氯化钠溶液时,需要 g氯化钠固体。
①称量时如果用质量为23.1g的烧杯盛放固体,在托盘天平上已放30g的砝码,则天平上的游码位置应是右图的 (填字母)。
②下列仪器中,量取水时需要用
到d和 仪器(填序号),溶解时需要用到e和 仪器(填序号)。
a.烧杯、b.10mL量筒、c.100mL量筒、d.滴管、e.玻璃棒、f.药匙、g.蒸发皿。
(2)在粗盐提纯中,将氯化钠溶液蒸发至有较多量固体析出后,应 ,并用玻棒不断搅拌,利用余热将余下溶液蒸发至干。
当堂检测
1.(2011.天津市)配制溶液时,下列溶剂中最常用的是 ( )
A. 酒精 B. 水 C. 汽油 D. 植物油
2.(2011.大连市)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洗涤剂可乳化餐具上的油污 B.汽油可溶解衣服上的油渍
C.氢氧化钠溶液可直接用作厨房清洁剂 D.长期用硬水洗涤的衣物会变硬
3.(2011.广州市)向l00g10%NaOH溶液中加入12.5gNaOH固体,完全溶解后.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 ( )
A. 12. 5% B.20% C.22.5% D.25%
4.(2011.河南省)用氯化钠固体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不需要用到的仪器是 ( )
A.烧杯 B.量筒 C.托盘天平 D.蒸发皿
5.(2011.聊城市)以下是KCl部分溶解度数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温度/℃ 0 20 40 60
溶解度 /g 27.6 34.0 40.0 45.5
A. KCl饱和溶液中不能再溶解其他物质
B. 20℃时,100g饱和KCl溶液中含KCl 34.0g
C. 20℃时KCl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小于40℃时KCl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D. 60℃时将溶质质量分数为30%的KCl 溶液降温至40℃,有晶体析出
6.(2011.无锡市)右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t1℃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顺序为AB.t2℃时,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C.t3℃时B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变成不饱和溶液
D.若要将组成在N点的A溶液转变为M点的A溶液,可以采取恒温蒸发溶剂的方法
7.(2011.合肥市)蔗糖是生活中常用的调味品,其溶解度曲线如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蔗糖在热水中的溶解度比在冷水中的小
B.将蔗糖饱和溶液蒸发溶剂后恢复至原温度,有结晶现象
C.温度升高,溶液中蔗糖的质量分数一定增大
D.t1度和t2度时的两份蔗糖溶液,所含溶质的质量不可能相等
8.(2011.南京市)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溶液的配置和粗盐的初步提纯实验。
(1)配置150g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
①计算:需要氢氧化钠固体的质量为 g;
水的体积为 mL(水的密度近似看作1g/cm3)
②称量:调节托盘天平平衡后,将 放在托盘天平的左盘,称量其质量。
然后再右盘添加 。最后添加氢氧化钠固体,直至天平平衡。
③溶解:用量筒量取所需的水,倒入装有氢氧化钠固体的烧杯里,用玻璃棒 ,使其溶解,并冷却至室温。
④存储:把配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塞好橡皮塞并 ,放到指定的地方。
(2)粗盐的初步提纯实验
①称取5.0g粗盐,用药匙逐步加入10mL水中,知道粗盐不再溶解为止。还需要进行的实验步骤的顺序为:称量剩余粗盐、 (填编号)
A. 过滤 B. 计算产率 C. 蒸发 D. 称量精盐
②过滤操作如右图所示,指出其中的错误之处:




参考答案:
知识梳理:
1.均一 稳定 蓝 浅绿 黄 搅拌 加热
2.溶质 溶剂 溶质 溶剂 溶剂 溶质 溶剂 溶质 水
3.吸收 放出
4.一定温度 一定量溶剂 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5.升高 溶剂 降低 溶质 溶剂
6.一定温度 100g 饱和状态 质量
7.增大 很小 减小
8.温度 压强 减小 增大
9.晶体 结晶
10.较小 NaCl 较大 KNO3
11.溶质质量 溶液质量 溶质质量 溶液质量
12.托盘天平 烧杯 玻璃棒 量筒
13.计算 称量 溶解 计算 量取 溶解
14.溶质
触类旁通:
1.B 2. ⑴李佳 ⑵碘 酒精 (石蜡 汽油等,答案不唯一)
3.D 4.D 5.(1) 40 (2) 加水或降温 (3)<
6. (1)10 ① B ② c a (2)停止加热(或熄灭酒精灯)
当堂检测
1.B 2.C 3.B 4.D 5.D 6.C 7.B
8.(1)①15 135 ②烧杯 砝码 ③搅拌 ④贴上标签
(2)①ABCD
②未用玻璃棒引流 滤纸高出漏斗边缘 滤纸未紧贴漏斗内壁 漏斗下端尖嘴未紧靠烧杯B的内壁(大题无顺序要求,合理均可给分)



量《溶液复习》问题训练—评价单
姓名: 班级: 学号: 设计者
1.(2011.无锡市)下列烹饪用的调味品与足量水充分搅拌,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 )
A.食盐 B.黄酒 C.白糖 D.橄榄油
2.(2011.成都市)衣服、餐具上的油污可以用加入洗涤剂的水洗掉,因为洗涤剂( )
A.可以软化水 B.具有乳化的功能 C.可以沉降杂质 D.溶于水时放热
3.(2011.大连市)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洗涤剂可乳化餐具上的油污 B.汽油可溶解衣服上的油渍
C.氢氧化钠溶液可直接用作厨房清洁剂 D.长期用硬水洗涤的衣物会变硬
4.(2011.苏州市)将适量的下列物质溶解于水的过程中,会使溶液的温度显著降低的是 ( )
A.浓硫酸 B.硝酸铵 C.火碱 D.蔗糖
5.(2011.苏州市)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下列溶液,能达到目的的是 ( )
A.称取5.0g氯化钾,溶解在95ml.水中,充分搅拌
B.称取5.0g生石灰,放入95ml,水中,充分搅拌
C.量取5 0mL浓盐酸,倒入95ml.水中,充分搅拌
D.称取5.0g碳酸钙,放入95mL水中,充分搅拌
6.(2011.广州市)向l00g10%NaOH溶液中加入12.5gNaOH固体,完全溶解后.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 ( )
A. 12. 5% B.20% C.22.5% D.25%
7.(2011.聊城市)以下是KCl部分溶解度数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温度/℃ 0 20 40 60
溶解度 /g 27.6 34.0 40.0 45.5
A. KCl饱和溶液中不能再溶解其他物质
B. 20℃时,100g饱和KCl溶液中含KCl 34.0g
C. 20℃时KCl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小于40℃时KCl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D. 60℃时将溶质质量分数为30%的KCl 溶液降温至40℃,有晶体析出
8.(2011.桂林市)25℃时向一定量不饱和KNO3溶液中逐渐加入KNO3固体,则下列图像中能正确表示此过程溶质质量变化规律的是 ( )
9.(2011.合肥市)蔗糖是生活中常用的调味品,其溶解度曲线如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蔗糖在热水中的溶解度比在冷水中的小
B.将蔗糖饱和溶液蒸发溶剂后恢复至原温度,有结晶现象
C.温度升高,溶液中蔗糖的质量分数一定增大
D.t1度和t2度时的两份蔗糖溶液,所含溶质的质量不可能相等
10.(2011.河南省)右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甲的溶解度人干乙的溶解度
B.t℃时,甲、乙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C.升高温度能使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D.10℃时,分别用100g水配制甲、乙的饱和溶液,所需甲的质量大于乙的质量
11.(2011.天津市)溶液在生产和科研中具有广泛的用途,与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
(1)衣服上沾有的油污,可用汽油洗去,是因为汽油能 (填“溶解”或“乳化”)油污。
(2)喝了冰镇汽水以后,常常会打嗝。这种现象说明气体的溶解度与 有关。
(3)某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
20℃时,要使接近饱和的该物质的溶液变为饱和溶液,通常可采用三种方法,它们分别是 、 、 。
12.(2011.泰安市)右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回答下列问题:
(1)3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 g;
(2)当温度为 ℃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3)甲中含有少量的乙,若提纯甲,可采用 法(填“降温结晶”、“蒸发结晶”或“过滤”)。
13.(2011.日照市)下图是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Cl溶液的实验操作示意图:
(1)用上图表示的序号表示配制溶液的正确操作顺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②中,有一种塑料仪器,其名称是___________。
(3)称量NaCl时,天平平衡后的状态如图⑤所示,游 码标尺示数见右图,则称取的NaCl质量为 。
(4)根据计算需要量取水的体积是 (水的密度为1g/mL)。量取读数时,下图视线角度正确的是_____。(选填字母标号)
(5)称量NaCl质量完毕放回砝码时,发现有一个砝码缺损了一个小角,若其他操作步骤正确,则所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0%。
14.(2011.日照市)KNO3和KCl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如下表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60 70
溶解度/g KNO3 13.3 20.9 31.6 45.8 63.9 85.5 110 138
KCl 27.6 31.0 34.0 37.0 40.0 42.6 45.5 48.3
(1)依据上表数据,绘制KNO3和KCl的溶解度曲线,右图中能表示KNO3溶解度曲线的是 。(填m或n)
(2)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 KNO3和KCl在某一温度时具有相同的溶解度x,则x的取值范围是 。
(3)10℃时,131g 饱和KCl溶液,蒸发10g水后,再降温到10℃,可析出KCl晶体的质量为 。
(4)如右图所示,20℃时,将盛有饱和KNO3溶液的小试管放入盛水的烧杯中,向水中加入某物质后,试管中有晶体析出。加入的物质可能是下列中的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氢氧化钠固体 B.生石灰固体 C.冰块
D.硝酸铵固体 E.浓硫酸
15.(2011.南昌市)向装有等量水的A、B、C烧杯中分别加入10g、25g、25gNaNO3固体,充分溶解后,现象如图一所示。
(1)烧杯中的溶液一定属于饱和溶液的是 (填序号);
(2)图二能表示NaNO3溶解度曲线的是 (填“甲”或“乙”);
(3)由图二分析,若分别将100g甲、乙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到t1℃,对所得溶液的叙述正确的 (填序号)。
A.甲、乙都是饱和溶液 B.所含溶剂质量:甲<乙
C.溶液质量:甲>乙 D.溶质质量分数:甲>乙
自我评价: 同伴评价: 学科长评价:
参考答案:
1.D 2.B 3.C 4.B 5.A 6.B 7.D 8.C 9.B 10.B
11. (1)溶解 (2)温度 (3)升高温度 增加溶质 蒸发溶剂
12.(1)30 (2)20 (3)降温结晶
13.(1)②⑤①④③ (2)药匙 (3)18.2g
(4)163.8 mL D (5)小于
14.(1)m (2)34.0 g < x < 37.0 g
(3)3.1 g (4)CD
15.(1) B (2) 甲 (3)B、D《溶液复习》问题生成—评价单
姓名: 班级: 学号: 设计者
【教师生成的问题】
1.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吗?溶液都是澄清的、透明的、无色的吗?并分别举例说明。
2.在严寒的冬天,水容易结成冰,而盐水却不容易结冰,这是为什么呢?
3.用洗洁精和汽油都能除去衣物上的油污,其原理一样吗?
4.如何判断某一溶液是否饱和
5.什么是溶质的质量分数?它表示的含义是什么?
【学生生成的问题】
参考答案:
1.蒸馏水(或酒精、汽油等)不是溶液。KMnO4(紫红色)、FeCl2溶液(浅绿色)、CuSO4溶液(蓝色)
2.因为盐水是溶液,其凝固点比水低。
3.洗洁精除油污是利用了其乳化作用,而汽油除油污是因为油污溶解在汽油中了。
4.向溶液中加入少量同种溶质,观察是否继续溶解。
5.溶质质量分数是用来描述物质组成的一种方法.实质上就是溶质在溶液中所占的百分比。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