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嵊州市十二校联考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人文地理·法治期末试卷(历社部分)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浙江省嵊州市十二校联考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人文地理·法治期末试卷(历社部分)

资源简介

(
…………○…………外…………○…………装…………○…………订…………○…………线…………○…………
) (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 (
…………○…………内…………○…………装…………○…………订…………○…………线…………○…………
)
登陆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浙江省嵊州市十二校联考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人文地理·法治期末试卷(历社部分)
一、选择题
1.(2020七上·嵊州期末)为顺利通过“全国文明城市”评选,嵊州市各社区工作人员和党员志愿者组成“平安巡防队”,在社区内展开巡逻,这是社区在实行 。( )
A. 管理功能 B. 政治功能 C. 经济功能 D. 文化功能
2.(2020七上·嵊州期末)唐代诗人白居易诗日:“人间四月尽芳菲,山寺桃花始感开"。从地理学角度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重要因素是( )
A. 纬度因素 B. 海陆因素 C. 地形因素 D. 人体感觉
3.(2020七上·嵊州期末)读图,完成下面下题。
(1)下图甲乙丙丁四点最有可能出现瀑布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图中A、B两个山峰高度相差( )
A.238米
B.46米
C.350米
D.192米
(3)等高线地形图中阴影区域的地形是( )
A.高原
B.盆地
C.丘陵
D.山地
4.(2020七上·嵊州期末)央视热播的《舌尖上的中国》獎食节目展现了中国各地传统美食的生产、加工工艺。假设该剧组想拍摄我国最早种植水稻的专题片,你认为以下最符合他们拍摄要求的外景地点是( )
A. 元谋人遗址 B. 北京人遗址 C. 河姆渡遗址 D. 半坡遗址
5.(2020七上·嵊州期末)在中华民族的血脉中,一直流淌着“工匠精神”的基因。正是古代工匠的追求极致、追求品质的精神,造就了下图中的两件绝世青铜精品它们铸造于( )
A. 夏朝 B. 商朝 C. 周朝 D. 秦朝
6.(2020七上·嵊州期末)有学者评论道:“中国之教,得孔子而后立。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中国之境,得汉武而后定。”下列史实与此评论中“教”“政”“境” 相匹配的是( )
A. 儒家思想、分封制、西域都护
B. 罢黜百家、郡县制、北击匈奴
C. 儒家思想、中央集权制、北击匈奴
D. 道家思想、王位世袭制、万里长城
7.(2020七上·嵊州期末)小明同学为某单元设计了以下示意图,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该单元的主题是( )
A. 中华文明的起源
B.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C. 统一国家的建立
D.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8.(2020七上·嵊州期末)为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我国坚持中西医结合,有效促进了患者的顺利康复。我国医学源远流长,早在1800多年前就有一位名医著有《伤寒杂病论》一书,被后世尊称为“医圣”,他是( )
A. 张仲景 B. 华佗 C. 司马迁 D. 扁鹊
9.(2020七上·嵊州期末)在历史课上,同学们讲了许多关于三国鼎立的故事,下列 故事所反映的史实对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影响最大( )
A. 官渡之战 B. 赤壁之战 C. 三顾茅庐 D. 闻鸡起舞
二、综合题
10.(2020七上·嵊州期末)我们班里即将迎来两位外国交换生,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艾莎来自B________洲,瑞内博来自A ________洲, 这两个大洲相隔的大洋②是________洋。
(2)大洲B与C的分界线是________海峡,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区所在的大洲是________(填字母),跨经度最广的大洲是________(填字母)。
(3)E大洲是________,其中独占一整块大陆的国家是________。
(4)艾莎一家最有可能信仰的宗教是________,瑞内博属于________人种。
11.(2020七上·嵊州期末)中华民族的发展史是一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汉时期我国的民族关系 呈现出明显的区域特征,即西部的贸易和交流日益频繁,在汉武帝时期尤为明显;南方地区的开发和融合加强,而北方边境却战争不断。
材料二:“然寄凿空, 诸后使往老皆称博望侯,以为质于外国,外国由是信之。”
——《汉书·张骞传》
材料三:如果说从平城到洛阳的北魏是汉化先行者,那么西魏、北周就是追随者……北周政权,折射出中华民族历史重新走向全国统一的曙光……清朝的统一,建立在魏晋南北朝民族大融合的基础之上。
——《简明中国读本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汉时期"西部的贸易和交流频繁"通过什么路线实现的?秦汉时期,在北方边境主要与哪个少数民族战争不断?
(2)材料二中张骞“凿空”指什么?张骞“凿空”后,西汉政府设置了什么机构对西域地区进行有效管辖?
(3)北魏成为“汉化先行者”得益于谁的改革?根据材料三指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交融的历史作用?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从秦汉至魏晋南北朝政府处理民族关系的主要方式有哪些?(写出两种)
12.(2020七上·嵊州期末)中华文明延绵不绝,统一始终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主流,中国几千年的政治制度、思想文化的传承、变革有力地保证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三:秦始皇的统一思想是不要人民读书,他的手段是刑罚的制裁;汉武帝的统一思想是要人民只读一种书,他的手段是利禄引诱,结果,始皇失败了,武帝成功了。——顾颉刚《秦汉的方士与儒生》
(1)材料一的图示反映了我国什么时期实行的哪一种政治制度?对当时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列举秦汉在政治制度上的创新。
(3)材料三中秦始皇“不要人民读书”和汉武帝“要人民只读一种书”分别指什么历史事件?汉武帝“利禄引诱”的具体措施有哪些?
(4)请概括上述材料中举措的共同作用。
答案解析部分
一、选择题
1.【答案】 A
【考点】社区功能
【解析】【分析】根据题中信息可知, 嵊州市各社区工作人员和党员志愿者组成“平安巡防队”,在社区内展开巡逻,这是社区在实行管理功能。BCD不符合题意,A项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社区的主要功能有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和管理功能。社区政治功能包括选举、落实政策等;经济功能包括社区工厂,超市等;社区文化功能包括文体活动、娱乐活动等;社区管理功能包括组织社区居民进行自治管理,搞好社区卫生、社会保障、文化、计生和治安等各项管理。
2.【答案】 C
【考点】描述气候的两大特点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唐代诗人白居易诗日:“人间四月尽芳菲,山寺桃花始感开"。从地理学角度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重要因素是地形因素。 ABD不符合题意,C项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根据影响自然景观的因素进行分析解答。图示地区从山麓到山顶自然景观呈垂直变化,是由于气候呈垂直变化造成的,由于受地形因素影响,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海拔每升高1000来,气温下降6℃,从山麓到山顶气温不同。降水也有差异。迎风坡降水多,山脚下降水较少,所以自然景观呈垂直变化。
3.【答案】 (1)A
(2)A
(3)B
【考点】地形图的判读
【解析】【分析】(1)、根据图中信息可知,甲地位于陡崖处,并且有河流流经,最有可能出现瀑布。乙地位于山谷出口,落差较小。丙地位于山谷,但没有河流流经。丁地有河流,但落差很小,不可能出现瀑布。BCD不符合题意,A项正确。
故答案为:A。
(2)、根据图中信息可知,A地的海拔是大于300米,小于350米,B山峰的海拔是大于550米,小于600米。图中A、B两个山峰高度相差大于200,小于300米,故答案选A。BCD不符合题意,A项正确。
故答案为:A。
(3)、根据图中信息可知,等高线地形图中阴影区域的地形是盆地 。ACD不符合题意,B项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等高线重合的部位是陡崖.等高线密集,坡度陡,等高线稀疏,坡度缓。
4.【答案】 C
【考点】原始的农业聚落
【解析】【分析】生活在距今约七千年浙江省余姚市(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使用磨制石器、骨器、用耒耜耕地,住干栏式房屋,过着定居生活,种植水稻。他们还饲养家畜,会制造陶器、简单的玉器和原始乐器,会挖水井。
AB两项元谋人和北京人不会农业种植,不符合题意;
C项河姆渡遗址是最符合他们拍摄要求的外景地点,符合题意;
D项半坡遗址不符合他们拍摄要求,半坡居民种植粟,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识记能力。理解并识记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相关史实。
5.【答案】 B
【考点】夏、商、西周的兴亡
【解析】【分析】青铜文化是古代先进文化的一种重要表现,商朝的青铜器制造规模大,技艺精湛,品种多。其中有世界上现存最大的青铜器司母戊鼎,四羊方尊造型奇特,是青铜器中的精品。
ACD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项商朝铸造图中的两件绝世青铜精品,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商代的青铜器。识记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是我国商朝时期青铜器的精品。
6.【答案】 C
【考点】百家争鸣,秦始皇开创大一统,大一统的汉朝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孔子是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孔子的儒家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影响很大。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实行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在秦朝建立的,是秦始皇首创的。汉武帝时期,曾派卫青和霍去病出击匈奴,解除了匈奴对西汉王朝的威胁。故史实与材料评论中“教”“政”“境”相匹配的是儒家思想、中央集权制度、北击匈奴。
ABD三项理解错误,不符合题意;
C项儒家思想、中央集权制、北击匈奴与题干评论中“教”“政”“境” 相匹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孔子的思想、秦始皇和汉武帝大一-统的措施及学生的理解能力。注意准确识记孔子的思想、秦始皇和汉武帝大一-统的措施。
7.【答案】 D
【考点】三国鼎立与西晋统一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图示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三国、东晋十六国和南北朝是典型的政权分立时期,同时政权分立各民族相互交往,促进了民族融合,如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北方民族的融合。故这一时期的特点是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A项中华文明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不符合题意;
B项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是夏商周的时代特征,不符合题意;
C项统一国家的建立符合秦朝的特征,不符合题意;
D项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是该单元的主题,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特点,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示意图信息。
8.【答案】 A
【考点】昌盛的秦汉文化
【解析】【分析】东汉末年,张仲景收集了许多民间药方,写成了《伤寒杂病论》,全面阐述了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他医术高明,医德高尚,后世尊称他为“医圣”。《伤寒杂病论》重点论述了人体感受风寒之邪而引起的一系列的病理变化以及如何辨别治疗的方法,还提出了“治未病”理论,提倡预防疾病。该书总结了前人的医学之大成,并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系统的阐述了多种外感疾病以及杂病的辨别和治疗,理法方药俱全,奠定了我国中医治疗学的基础。
A项张仲景著有《伤寒杂病论》一书,被后世尊称为“医圣”,符合题意;
BCD三项和题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张仲景的成就。题干关键信息是“著有《伤寒杂病论》一书”“医圣”。
9.【答案】 B
【考点】三国鼎立与西晋统一
【解析】【分析】在赤壁之战后,曹操退守黄河流域一带,不敢再轻易南下;孙权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势力得到巩固;刘备乘机占领湖北、湖南的大部分地区,又向西进占四川,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ACD三项和题干材料不符,不符合题意;
B项赤壁之战所反映的史实对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影响最大,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赤壁之战,要求具备对历史知识的准确理解能力。
二、综合题
10.【答案】 (1)北美;非;大西洋
(2)白令;D;G
(3)大洋洲;澳大利亚
(4)基督教;黑色
【考点】大洲和大洋,世界三大人种的特点及分布,世界主要宗教及分布
【解析】【分析】(1)、根据题中信息,艾莎来自B是北美洲,瑞内博来自A是非洲, 这两个大洲相隔的大洋②是大西洋。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大洲B是北美洲与C是亚洲的分界线是白令海峡,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区所在的大洲是D是南美洲(填字母),跨经度最广的大洲是G是南极洲(填字母)。
(3)、根据图中信息可知,E大洲是大洋洲,其中独占一整块大陆的国家是澳大利亚。
(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艾莎一家最有可能信仰的宗教是基督教,瑞内博属于黑色人种。

【点评】各大洲之间往往以山脉、河流、湖泊、运河、海峡等地理事物为分界线。苏伊士运河是非洲与亚洲的分界线;巴拿马运河是北美洲与南美洲的分界线;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是亚洲与欧洲分界线;白令海峡是亚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南美洲与南极洲的分界线是德雷克海峡;直布罗陀海峡是欧洲与非洲的分界线。
11.【答案】 (1)丝绸之路; 匈奴
(2)张骞出使西域或张骞开辟了通往西域的道路;西域都护
(3)北魏孝文帝或孝文帝;为实现全国统一奠定了基础或促进了全国统一
(4)战争、和平交往(友好交往)、和亲
【考点】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北方的民族融合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丝绸之路和匈奴问题,要求具备准确分析材料信息及知识的识记能力。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汉武帝时期,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丝绸之路。第二小问,结合所学可知,北方边境主要是与匈奴战争不断。
(2)本题考查张骞通西域和西域都护,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据材料二“然骞凿空,诸后使往者皆称博望侯,以为质于外国,外国由是信之。”可知,汉武帝为反击匈奴,于公元前138年,派张骞出使西域。张骞到过大宛、大月氏等国,获得了前所未闻的西域资料,也向各国介绍了汉朝的情况。司马迁将此行称为“凿空”。公元前119年,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诸国也纷纷派使者回访,汉朝终于和西域各国建立了友好关系。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了西域都护府,这是新疆地区正式接受中央政权管辖的开始。
(3)本题考查孝文帝改革,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据材料三“如果说从平城到洛阳的北魏是汉化先行者,那么西魏、北周就是追随者……北周政权,折射出中华民族历史重新走向全国统一的曙光……隋朝的统一,建立在魏晋南北朝民族大融合的基础之上。”北魏成为“汉化先行者”得益于孝文帝的改革。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交融的历史作用是为为隋朝的统一奠定基础。
(4)本题考查中央政府处理民族关系的主要方式,要求运用所学分析归纳问题。中央政府处理民族关系的主要方式有:设立管辖机构、友好贸易往来。
故答案为:(1)丝绸之路; 匈奴。
(2)张骞出使西域或张骞开辟了通往西域的道路;西域都护。
(3)北魏孝文帝或孝文帝;为实现全国统一奠定了基础或促进了全国统一。
(4)战争、和平交往(友好交往)、和亲。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三则文字材料为背景依托,考查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西域都护的设置、孝文帝改革等知识及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西域都护的设置、孝文帝改革等相关史实。
12.【答案】 (1)西周;分封制。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同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
(2)皇帝制、郡县制、中央集权制度;实施“推恩令”、刺史制度
(3)秦始皇“不要人民读书”:焚书坑儒;汉武帝“要人民只读一种书”: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武帝在长安兴办太学,以儒家的《诗》《书》《礼》《易》《春秋》作为教材,培养统治阶级需要的儒学人才,儒士也进入各级政权机构
(4)巩固(维护、加强)统治或加强中央集权。
【考点】夏、商、西周的兴亡,秦始皇开创大一统,大一统的汉朝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周实行了分封制。西周通过分封制,加强了统治,开发了边疆,使西周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2)秦统治者在政治体制上建立了郡县制、皇帝制度和以三公九卿为代表的中央集权的官僚制度。汉武帝在政治上接受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规定诸侯王除嫡长子继承王位外,还可以推“私恩”,把王国封地分给其他子弟,皇帝封这些子弟为侯。建立刺史制度,监视地方,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3)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中秦始皇“不要人民读书”是指焚书坑儒。汉武帝“要人民只读一种书”是指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以外的其他各家思想都受到排斥。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利禄引诱”的具体措施有:加强礼制建设,重视儒学,重用儒生,通儒家经典成为求取功名利禄的主要资本;在都城长安兴办太学,让一些博士去主持教学,招收“弟子员”。
(4)三则材料中的举措都巩固了统治,加强了中央集权。
故答案为:(1)西周;分封制。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同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
(2)皇帝制、郡县制、中央集权制度;实施“推恩令”、刺史制度。
(3)秦始皇“不要人民读书”:焚书坑儒;汉武帝“要人民只读一种书”: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武帝在长安兴办太学,以儒家的《诗》《书》《礼》《易》《春秋》作为教材,培养统治阶级需要的儒学人才,儒士也进入各级政权机构。
(4)巩固(维护、加强)统治或加强中央集权。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分封制、秦汉统治者在政治制度上的创新举措、秦皇汉武加强思想统治的措施等知识及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分封制、秦汉统治者在政治制度上的创新举措、秦皇汉武加强思想统治的措施。
1 / 1(
…………○…………外…………○…………装…………○…………订…………○…………线…………○…………
) (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 (
…………○…………内…………○…………装…………○…………订…………○…………线…………○…………
)
登陆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浙江省嵊州市十二校联考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人文地理·法治期末试卷(历社部分)
一、选择题
1.(2020七上·嵊州期末)为顺利通过“全国文明城市”评选,嵊州市各社区工作人员和党员志愿者组成“平安巡防队”,在社区内展开巡逻,这是社区在实行 。( )
A. 管理功能 B. 政治功能 C. 经济功能 D. 文化功能
【答案】 A
【考点】社区功能
【解析】【分析】根据题中信息可知, 嵊州市各社区工作人员和党员志愿者组成“平安巡防队”,在社区内展开巡逻,这是社区在实行管理功能。BCD不符合题意,A项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社区的主要功能有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和管理功能。社区政治功能包括选举、落实政策等;经济功能包括社区工厂,超市等;社区文化功能包括文体活动、娱乐活动等;社区管理功能包括组织社区居民进行自治管理,搞好社区卫生、社会保障、文化、计生和治安等各项管理。
2.(2020七上·嵊州期末)唐代诗人白居易诗日:“人间四月尽芳菲,山寺桃花始感开"。从地理学角度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重要因素是( )
A. 纬度因素 B. 海陆因素 C. 地形因素 D. 人体感觉
【答案】 C
【考点】描述气候的两大特点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唐代诗人白居易诗日:“人间四月尽芳菲,山寺桃花始感开"。从地理学角度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重要因素是地形因素。 ABD不符合题意,C项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根据影响自然景观的因素进行分析解答。图示地区从山麓到山顶自然景观呈垂直变化,是由于气候呈垂直变化造成的,由于受地形因素影响,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海拔每升高1000来,气温下降6℃,从山麓到山顶气温不同。降水也有差异。迎风坡降水多,山脚下降水较少,所以自然景观呈垂直变化。
3.(2020七上·嵊州期末)读图,完成下面下题。
(1)下图甲乙丙丁四点最有可能出现瀑布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图中A、B两个山峰高度相差( )
A.238米
B.46米
C.350米
D.192米
(3)等高线地形图中阴影区域的地形是( )
A.高原
B.盆地
C.丘陵
D.山地
【答案】 (1)A
(2)A
(3)B
【考点】地形图的判读
【解析】【分析】(1)、根据图中信息可知,甲地位于陡崖处,并且有河流流经,最有可能出现瀑布。乙地位于山谷出口,落差较小。丙地位于山谷,但没有河流流经。丁地有河流,但落差很小,不可能出现瀑布。BCD不符合题意,A项正确。
故答案为:A。
(2)、根据图中信息可知,A地的海拔是大于300米,小于350米,B山峰的海拔是大于550米,小于600米。图中A、B两个山峰高度相差大于200,小于300米,故答案选A。BCD不符合题意,A项正确。
故答案为:A。
(3)、根据图中信息可知,等高线地形图中阴影区域的地形是盆地 。ACD不符合题意,B项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等高线重合的部位是陡崖.等高线密集,坡度陡,等高线稀疏,坡度缓。
4.(2020七上·嵊州期末)央视热播的《舌尖上的中国》獎食节目展现了中国各地传统美食的生产、加工工艺。假设该剧组想拍摄我国最早种植水稻的专题片,你认为以下最符合他们拍摄要求的外景地点是( )
A. 元谋人遗址 B. 北京人遗址 C. 河姆渡遗址 D. 半坡遗址
【答案】 C
【考点】原始的农业聚落
【解析】【分析】生活在距今约七千年浙江省余姚市(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使用磨制石器、骨器、用耒耜耕地,住干栏式房屋,过着定居生活,种植水稻。他们还饲养家畜,会制造陶器、简单的玉器和原始乐器,会挖水井。
AB两项元谋人和北京人不会农业种植,不符合题意;
C项河姆渡遗址是最符合他们拍摄要求的外景地点,符合题意;
D项半坡遗址不符合他们拍摄要求,半坡居民种植粟,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识记能力。理解并识记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相关史实。
5.(2020七上·嵊州期末)在中华民族的血脉中,一直流淌着“工匠精神”的基因。正是古代工匠的追求极致、追求品质的精神,造就了下图中的两件绝世青铜精品它们铸造于( )
A. 夏朝 B. 商朝 C. 周朝 D. 秦朝
【答案】 B
【考点】夏、商、西周的兴亡
【解析】【分析】青铜文化是古代先进文化的一种重要表现,商朝的青铜器制造规模大,技艺精湛,品种多。其中有世界上现存最大的青铜器司母戊鼎,四羊方尊造型奇特,是青铜器中的精品。
ACD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项商朝铸造图中的两件绝世青铜精品,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商代的青铜器。识记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是我国商朝时期青铜器的精品。
6.(2020七上·嵊州期末)有学者评论道:“中国之教,得孔子而后立。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中国之境,得汉武而后定。”下列史实与此评论中“教”“政”“境” 相匹配的是( )
A. 儒家思想、分封制、西域都护
B. 罢黜百家、郡县制、北击匈奴
C. 儒家思想、中央集权制、北击匈奴
D. 道家思想、王位世袭制、万里长城
【答案】 C
【考点】百家争鸣,秦始皇开创大一统,大一统的汉朝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孔子是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孔子的儒家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影响很大。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实行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在秦朝建立的,是秦始皇首创的。汉武帝时期,曾派卫青和霍去病出击匈奴,解除了匈奴对西汉王朝的威胁。故史实与材料评论中“教”“政”“境”相匹配的是儒家思想、中央集权制度、北击匈奴。
ABD三项理解错误,不符合题意;
C项儒家思想、中央集权制、北击匈奴与题干评论中“教”“政”“境” 相匹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孔子的思想、秦始皇和汉武帝大一-统的措施及学生的理解能力。注意准确识记孔子的思想、秦始皇和汉武帝大一-统的措施。
7.(2020七上·嵊州期末)小明同学为某单元设计了以下示意图,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该单元的主题是( )
A. 中华文明的起源
B.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C. 统一国家的建立
D.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答案】 D
【考点】三国鼎立与西晋统一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图示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三国、东晋十六国和南北朝是典型的政权分立时期,同时政权分立各民族相互交往,促进了民族融合,如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北方民族的融合。故这一时期的特点是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A项中华文明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不符合题意;
B项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是夏商周的时代特征,不符合题意;
C项统一国家的建立符合秦朝的特征,不符合题意;
D项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是该单元的主题,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特点,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示意图信息。
8.(2020七上·嵊州期末)为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我国坚持中西医结合,有效促进了患者的顺利康复。我国医学源远流长,早在1800多年前就有一位名医著有《伤寒杂病论》一书,被后世尊称为“医圣”,他是( )
A. 张仲景 B. 华佗 C. 司马迁 D. 扁鹊
【答案】 A
【考点】昌盛的秦汉文化
【解析】【分析】东汉末年,张仲景收集了许多民间药方,写成了《伤寒杂病论》,全面阐述了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他医术高明,医德高尚,后世尊称他为“医圣”。《伤寒杂病论》重点论述了人体感受风寒之邪而引起的一系列的病理变化以及如何辨别治疗的方法,还提出了“治未病”理论,提倡预防疾病。该书总结了前人的医学之大成,并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系统的阐述了多种外感疾病以及杂病的辨别和治疗,理法方药俱全,奠定了我国中医治疗学的基础。
A项张仲景著有《伤寒杂病论》一书,被后世尊称为“医圣”,符合题意;
BCD三项和题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张仲景的成就。题干关键信息是“著有《伤寒杂病论》一书”“医圣”。
9.(2020七上·嵊州期末)在历史课上,同学们讲了许多关于三国鼎立的故事,下列 故事所反映的史实对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影响最大( )
A. 官渡之战 B. 赤壁之战 C. 三顾茅庐 D. 闻鸡起舞
【答案】 B
【考点】三国鼎立与西晋统一
【解析】【分析】在赤壁之战后,曹操退守黄河流域一带,不敢再轻易南下;孙权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势力得到巩固;刘备乘机占领湖北、湖南的大部分地区,又向西进占四川,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ACD三项和题干材料不符,不符合题意;
B项赤壁之战所反映的史实对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影响最大,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赤壁之战,要求具备对历史知识的准确理解能力。
二、综合题
10.(2020七上·嵊州期末)我们班里即将迎来两位外国交换生,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艾莎来自B________洲,瑞内博来自A ________洲, 这两个大洲相隔的大洋②是________洋。
(2)大洲B与C的分界线是________海峡,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区所在的大洲是________(填字母),跨经度最广的大洲是________(填字母)。
(3)E大洲是________,其中独占一整块大陆的国家是________。
(4)艾莎一家最有可能信仰的宗教是________,瑞内博属于________人种。
【答案】 (1)北美;非;大西洋
(2)白令;D;G
(3)大洋洲;澳大利亚
(4)基督教;黑色
【考点】大洲和大洋,世界三大人种的特点及分布,世界主要宗教及分布
【解析】【分析】(1)、根据题中信息,艾莎来自B是北美洲,瑞内博来自A是非洲, 这两个大洲相隔的大洋②是大西洋。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大洲B是北美洲与C是亚洲的分界线是白令海峡,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区所在的大洲是D是南美洲(填字母),跨经度最广的大洲是G是南极洲(填字母)。
(3)、根据图中信息可知,E大洲是大洋洲,其中独占一整块大陆的国家是澳大利亚。
(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艾莎一家最有可能信仰的宗教是基督教,瑞内博属于黑色人种。

【点评】各大洲之间往往以山脉、河流、湖泊、运河、海峡等地理事物为分界线。苏伊士运河是非洲与亚洲的分界线;巴拿马运河是北美洲与南美洲的分界线;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是亚洲与欧洲分界线;白令海峡是亚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南美洲与南极洲的分界线是德雷克海峡;直布罗陀海峡是欧洲与非洲的分界线。
11.(2020七上·嵊州期末)中华民族的发展史是一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汉时期我国的民族关系 呈现出明显的区域特征,即西部的贸易和交流日益频繁,在汉武帝时期尤为明显;南方地区的开发和融合加强,而北方边境却战争不断。
材料二:“然寄凿空, 诸后使往老皆称博望侯,以为质于外国,外国由是信之。”
——《汉书·张骞传》
材料三:如果说从平城到洛阳的北魏是汉化先行者,那么西魏、北周就是追随者……北周政权,折射出中华民族历史重新走向全国统一的曙光……清朝的统一,建立在魏晋南北朝民族大融合的基础之上。
——《简明中国读本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汉时期"西部的贸易和交流频繁"通过什么路线实现的?秦汉时期,在北方边境主要与哪个少数民族战争不断?
(2)材料二中张骞“凿空”指什么?张骞“凿空”后,西汉政府设置了什么机构对西域地区进行有效管辖?
(3)北魏成为“汉化先行者”得益于谁的改革?根据材料三指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交融的历史作用?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从秦汉至魏晋南北朝政府处理民族关系的主要方式有哪些?(写出两种)
【答案】 (1)丝绸之路; 匈奴
(2)张骞出使西域或张骞开辟了通往西域的道路;西域都护
(3)北魏孝文帝或孝文帝;为实现全国统一奠定了基础或促进了全国统一
(4)战争、和平交往(友好交往)、和亲
【考点】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北方的民族融合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丝绸之路和匈奴问题,要求具备准确分析材料信息及知识的识记能力。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汉武帝时期,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丝绸之路。第二小问,结合所学可知,北方边境主要是与匈奴战争不断。
(2)本题考查张骞通西域和西域都护,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据材料二“然骞凿空,诸后使往者皆称博望侯,以为质于外国,外国由是信之。”可知,汉武帝为反击匈奴,于公元前138年,派张骞出使西域。张骞到过大宛、大月氏等国,获得了前所未闻的西域资料,也向各国介绍了汉朝的情况。司马迁将此行称为“凿空”。公元前119年,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诸国也纷纷派使者回访,汉朝终于和西域各国建立了友好关系。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了西域都护府,这是新疆地区正式接受中央政权管辖的开始。
(3)本题考查孝文帝改革,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据材料三“如果说从平城到洛阳的北魏是汉化先行者,那么西魏、北周就是追随者……北周政权,折射出中华民族历史重新走向全国统一的曙光……隋朝的统一,建立在魏晋南北朝民族大融合的基础之上。”北魏成为“汉化先行者”得益于孝文帝的改革。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交融的历史作用是为为隋朝的统一奠定基础。
(4)本题考查中央政府处理民族关系的主要方式,要求运用所学分析归纳问题。中央政府处理民族关系的主要方式有:设立管辖机构、友好贸易往来。
故答案为:(1)丝绸之路; 匈奴。
(2)张骞出使西域或张骞开辟了通往西域的道路;西域都护。
(3)北魏孝文帝或孝文帝;为实现全国统一奠定了基础或促进了全国统一。
(4)战争、和平交往(友好交往)、和亲。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三则文字材料为背景依托,考查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西域都护的设置、孝文帝改革等知识及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西域都护的设置、孝文帝改革等相关史实。
12.(2020七上·嵊州期末)中华文明延绵不绝,统一始终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主流,中国几千年的政治制度、思想文化的传承、变革有力地保证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三:秦始皇的统一思想是不要人民读书,他的手段是刑罚的制裁;汉武帝的统一思想是要人民只读一种书,他的手段是利禄引诱,结果,始皇失败了,武帝成功了。——顾颉刚《秦汉的方士与儒生》
(1)材料一的图示反映了我国什么时期实行的哪一种政治制度?对当时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列举秦汉在政治制度上的创新。
(3)材料三中秦始皇“不要人民读书”和汉武帝“要人民只读一种书”分别指什么历史事件?汉武帝“利禄引诱”的具体措施有哪些?
(4)请概括上述材料中举措的共同作用。
【答案】 (1)西周;分封制。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同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
(2)皇帝制、郡县制、中央集权制度;实施“推恩令”、刺史制度
(3)秦始皇“不要人民读书”:焚书坑儒;汉武帝“要人民只读一种书”: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武帝在长安兴办太学,以儒家的《诗》《书》《礼》《易》《春秋》作为教材,培养统治阶级需要的儒学人才,儒士也进入各级政权机构
(4)巩固(维护、加强)统治或加强中央集权。
【考点】夏、商、西周的兴亡,秦始皇开创大一统,大一统的汉朝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周实行了分封制。西周通过分封制,加强了统治,开发了边疆,使西周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2)秦统治者在政治体制上建立了郡县制、皇帝制度和以三公九卿为代表的中央集权的官僚制度。汉武帝在政治上接受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规定诸侯王除嫡长子继承王位外,还可以推“私恩”,把王国封地分给其他子弟,皇帝封这些子弟为侯。建立刺史制度,监视地方,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3)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中秦始皇“不要人民读书”是指焚书坑儒。汉武帝“要人民只读一种书”是指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以外的其他各家思想都受到排斥。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利禄引诱”的具体措施有:加强礼制建设,重视儒学,重用儒生,通儒家经典成为求取功名利禄的主要资本;在都城长安兴办太学,让一些博士去主持教学,招收“弟子员”。
(4)三则材料中的举措都巩固了统治,加强了中央集权。
故答案为:(1)西周;分封制。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同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
(2)皇帝制、郡县制、中央集权制度;实施“推恩令”、刺史制度。
(3)秦始皇“不要人民读书”:焚书坑儒;汉武帝“要人民只读一种书”: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武帝在长安兴办太学,以儒家的《诗》《书》《礼》《易》《春秋》作为教材,培养统治阶级需要的儒学人才,儒士也进入各级政权机构。
(4)巩固(维护、加强)统治或加强中央集权。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分封制、秦汉统治者在政治制度上的创新举措、秦皇汉武加强思想统治的措施等知识及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分封制、秦汉统治者在政治制度上的创新举措、秦皇汉武加强思想统治的措施。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