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期末检测试卷(历社部分)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期末检测试卷(历社部分)

资源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期末检测试卷(历社部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1.(2020七上·仙居期末)为满足人们多样化的需求,各区域之间会发生联系,实现优势互补。下列各 区域间的联系,属于人才交流的是(  )
A.玉环的文旦销往仙居
B.浙江某大学生在网上查询深圳人才市场的信息
C.仙居的小杨老师到西藏支教
D.新疆的张某到上海做生意
2.(2020七上·仙居期末)人文环境由地球上的各种社会、经济活动和现象构成,如人口、人种、语言、宗教和生产活动等方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世界人种分布既有大范围的集中,又有小范围的零星分布
B.汉语是世界上使用最广的语言
C.西亚居民多使用阿拉伯语,主要信仰基督教
D.世界各大平原都是人口分布的稠密地区
3.(2020七上·仙居期末)下列四幅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中,能够反映仙居气候的是(  )
A.A B.B C.C D.D
4.(2020七上·仙居期末)黄河和长江是我们的母亲河,它们孕育了一代代辛勤聪颖的中国人。距今约七千年,生活在长江流域的居民是(  )
A.元谋人 B.半坡居民 C.北京人 D.河姆渡人
5.(2020七上·仙居期末)春秋战国时期,儒墨两家并驾齐驱,故有“非儒即墨”之说。下列主张出自儒家的是(  )
①无为而治
②因材施教
③“仁政”“礼治’
④“兼爱”“非攻”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6.(2020七上·仙居期末)据《华阳国志·蜀志》记载:“(成都平原)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这主要得益于战国时期李冰主持修建的(  )
A.都江堰 B.驰道 C.灵渠 D.大运河
7.(2020七上·仙居期末)歌手林俊杰在歌曲《曹操》中唱到“东汉末年分三国,烽火连天不休”歌词中的“分三国”是指历史上的三国鼎立,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的战役是(  )
A.官渡之战 B.巨鹿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
8.(2020七上·仙居期末)生产工具的发展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变革,从而推进经济的发展,下列按时间先后出现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②①③④ D.①③②④
9.(2020七上·仙居期末)中国古代文化是悠久的,也是灿烂的,它既是我们这个伟大民族的历史存在的见证,又是现代文化的基础。下列人物与其成就的搭配,不正确的是(  )
A.蔡伦--改进了造纸术 B.王羲之--《洛神赋图》
C.祖冲之--创制《大明历》 D.张仲景--《伤寒杂病论》
10.(2020七上·仙居期末)《晋书·食货治》记载东晋后期南方的情形是:“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当时南方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有(  )
①北方人民南迁,为江南地区带来大量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
②江南地区较安定,统治者重视发展经济。
③江南地区农业、手工业发展,商业繁荣,城市兴盛。
④江南优越的自然环境为其发展提供了有利保障。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3小题,共30分)
11.(2020七上·仙居期末)地图是学习地理的工具,也是最好的老师,学会了从地图中获取信息,学习地理就会变得轻松有趣。读下列地图,回答问题。
(1)写出图1中A地的经纬度坐标A:   ; B地位于    (半球位置);C地位于   纬度地区(填高、中、低),位于   (填温度带)。
(2)读图2:甲地位于乙地的   方向;等高线a的海拔是   米。
(3)图2中河流①和河流②哪个流速更快?河流    (填数字)更快,理由是    。
12.(2020七上·仙居期末)中国历史源远流长,中华文明绚丽多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及至秦,焚诗书,坑术士,六艺从此缺焉。”——《史记》
“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于是上从其计。——《汉书》
材料三:魏初风俗至陋。迁都之后革易旧俗,亦可谓雷厉风行。民族根底,莫如语言。语言消灭,未有不同化于他族者,孝文以仰慕中原文化之故,至欲自举其语言而消灭之,其改革之心,可谓勇矣。——《两晋南北朝史》
(1)请写出年代尺中A所处的时期和B所在时期的时代特征。
(2)根据材料二说说秦始皇和汉武帝为加强思想统治分别采取了怎样的措施?有什么共同的作用?
(3)材料三体现了孝文帝改革的哪些措施?(不得照抄原文) 并说说这次改革的积极影响。
13.(2020七上·仙居期末)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旨在借“丝绸之路”这一历史符号,沟通历史与未来,连接中国与世界。
材料一:
材料二:踏着串串悠长的驼铃声,一支支驼队驮着中原丝织品、服饰、铜镜、瓷器、茶叶……去了,驮着造纸术、冶铁术、灌溉术去了。一支支驼队驮着皮毛、琥珀、苜蓿、石榴、葡萄来了,驮着佛经、乐器、杂技艺术来了。开通的这条丝绸之路穿过岁月的风尘,永远镌刻在人类文明的史册上。
——《二十五史详解》
材料三:“一带一路” 建设的核心内容是促进基础设施建设和互联互通,促使各国政策和发展战略相互对接,深化务实合作,促进协调联动发展,共同开辟更加光明的前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越来越多的国家热烈响应和积极参与,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正在释放越来越强大的感召力和引领力。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1)材料一中图1陆上丝绸之路开辟于哪个朝代?   它的开通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   
写出图2中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经过的海峡、大洋、大洲和运河名称。
A   (海峡)B   (大洋)C   (大洲)D   (运河)
(2)读材料二概括丝绸之路的作用?
(3)根据材料三说说今天中国重提丝绸之路,共建“一带一路”有什么现实意义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区域合作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①“ 玉环的文旦销往仙居 ”属于物产交流;②“ 浙江某大学生在网上查询深圳人才市场的信息 ”属于信息交流;③“ 仙居的小杨老师到西藏支教 ”属于人才交流:④“ 新疆的张某到上海做生意 ”属于经济交流。ABD不符合题意,C项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区域之间交流的原因:各地自然条件不同,物产也不同;满足人们物质生活多样化的需求,实现优势互补;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的差异。区域之间交流的形式:物产、信息、物资、人员、技术、资金等。
2.【答案】A
【知识点】世界人口密集区和稀疏区;世界三大人种的特点及分布;世界主要语言及分布;世界主要宗教及分布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世界人种分布既有大范围的集中,又有小范围的零星分布,正确。汉语是世界上使用最广的语言,错误,是最多的。西亚居民多使用阿拉伯语,主要信仰基督教,错误,应该是伊斯兰教。世界各大平原都是人口分布的稠密地区,错误,例如,亚马孙平原上人口稀少。 BCD不符合题意,A项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我们根据肤色,体毛,头发等体征将人种划分为三大类,即黄色人种、白色人种、黑色人种,白种人主要分布在欧洲、北非、西亚、大洋洲、北美洲、南亚、南美洲东南部;黄种人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东南部、南北美洲北部,印第安人和主要居住在北冰洋沿岸的原著居民因纽特人也是黄种人;黑种人主要分布在非洲、大洋洲。
3.【答案】D
【知识点】描述气候的两大特点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的知识,结合给出的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可知,A是热带雨林气候,B是地中海气候,C是温带季风气候,D是亚热带季风气候。仙居的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ABC不符合题意,D项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在气温变化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中,一般横坐标轴表示月份,纵坐标轴左侧表示气温,右侧表示降水量,气温年变化用平滑的曲线表示,降水年变化用长方形柱状表示;观察气温曲线图,可以知道气温最高月和气温最低月,气温最高值和气温最低值,观察降水柱状图,可以知道降水集中的月份和各月降水量。然后根据规律“以温定带,以水定型”进一步确定其气候类型。
4.【答案】D
【知识点】原始的农业聚落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距今约7000年的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在浙江余姚河姆渡村,地处长江流域。
ABC三项和题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题意;
D项河姆渡人距今约七千年,生活在长江流域,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河姆渡原始居民及学生的识记能力。识记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相关史实。
5.【答案】C
【知识点】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据题干信息及所学可知,儒家思想强调“因材施教”,且突出“仁政”“礼治”,故②③正确。无为而治是道家思想,故排除①。“兼爱”“非攻”是墨家思想,故排除④。
C项②③出自儒家,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儒家学说的思想主张,要求识记基础史实。
6.【答案】A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兴亡
【解析】【分析】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岷江中游修筑的都江堰,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它消除了岷江水患,灌溉了大片农田,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因而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两千多年来,都江堰一直造福于人民。
A项都江堰是战国时期李冰主持修建的,符合题意;
BCD三项和题干材料不符,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都江堰水利工程的相关史实及学生识记历史知识的能力。注意掌握都江堰修建的时间、地点、人物以及作用。
7.【答案】C
【知识点】三国鼎立与西晋统一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220年曹操的儿子曹丕废掉汉献帝,自称皇帝,国号魏,定都洛阳,东汉结束,进入三国时期。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222年,孙权称王,国号吴,229年,孙权称帝,定都建业,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
ABD三项和题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题意;
C项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三国形成的标志,要求识记基础史实。
8.【答案】A
【知识点】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夏、商、西周的兴亡;诸侯争霸和社会变革
【解析】【分析】骨耜在河姆渡时期就已经得到了使用;青铜器是商周时期;铁农具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耧车出现于西汉时期。综上,①②③④的排序正确。
A项①②③④排列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生产工具的发展,要求识记基础知识。
9.【答案】B
【知识点】昌盛的秦汉文化;三国魏晋南北朝文化
【解析】【分析】A项蔡伦--改进了造纸术搭配正确,东汉时期,宦官蔡伦总结西汉以来的经验,用树皮、破布、麻头和旧渔网做原料造纸,改进了造纸术,从而使纸逐渐普遍使用,成为主要的书写材料,不符合题意;
B项王羲之--《洛神赋图》搭配不正确,东晋王羲之集书法之大成,写出的字或端秀清新或“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他的代表作《兰亭集序》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王羲之被后人称为“书圣”; 《洛神赋图》是顾恺之的代表作,符合题意;
C项祖冲之--创制《大明历》搭配正确,南朝的祖冲之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祖冲之利用并发展前人创造的“割圆术”,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数字(3.1415926-3.1415927之间),这项成果领先世界近一千年;由他撰写的《大明历》是当时最科学最进步的历法,对后世的天文研究提供了正确的方法;祖冲之还设计制造了指南车、水碓磨、千里船,不符合题意;
D项张仲景--《伤寒杂病论》搭配正确,东汉末年,张仲景收集了许多民间药方,写成了《伤寒杂病论》,全面阐述了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提倡预防疾病,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在书中,收录了300对个药方,到现在仍被人们所借鉴,他医术高明,医德高尚,后世尊称他为“医圣”,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古代文化成就,要求识记基础史实。
10.【答案】B
【知识点】东晋南朝政局与江南地区的开发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东晋时期江南经济得到开发,主要原因包括北民南迁、统治者重视经济和自然环境优越,故①②④正确。③该项是南方社会经济发展的结果,故排除③。
B项①②④是当时南方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东晋南方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
11.【答案】(1)170°E,40°N或东经170°,北纬40°;北半球、西半球。;低;热带
(2)西北;1000
(3)①;河流①处等高线密集,坡度较陡,河流流速快。
【知识点】地形图的判读;经线和经度;纬线和纬度;方向;比例尺
【解析】【分析】(1)、向北增大是北纬,向南增大是南纬,向东增大是东经,向西增大是西经。可以判断出该图纬度是北纬度。根据图中信息可知,写出图1中A地的经纬度坐标A:170°E,40°N或东经170°,北纬40°; B地位于北半球,西半球;C地位于低纬度地区,位于热带。
(2)、读图2:采用经纬网定位法,以乙地建立方向坐标,甲地位于乙地的西北方向;更加图中等高距是200米,等高线a的海拔是1000米。
(3)、图2中河流①流速更快,理由是河流①处等高线密集,坡度较陡,河流流速快。
【点评】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的高度一定相同;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缓;相邻的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高度差称为等高距,同一幅图中等高距是相同的。
12.【答案】(1)A:夏商周;B:统一多民族国家
(2)焚书坑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共同作用:统一思想,巩固统治(加强中央集权)
(3)措施:迁都洛阳;学汉语。积极影响:促进了民族交融,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兴亡;秦始皇开创大一统;大一统的汉朝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夏商周时期和秦汉时期的时代特征,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年代尺信息。据A处“早期国家和社会变革”可知,禹建立夏王朝,标志着中国早期国家的诞生,所以A处是夏商周时期;根据B处“秦汉时期”可知,秦朝建立统一国家,秦汉时期不断巩固,秦汉时期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2)本题考查秦始皇和汉武帝加强思想统治,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及至秦,焚诗书,坑术士,六艺从此缺焉。”反映了秦始皇焚书坑儒;“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反映了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结合所学可知,两者都是加强思想专制的措施,有利于统一思想,巩固统治。
(3)本题考查孝文帝改革,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据“迁都之后革易旧俗”得出迁都洛阳;据“至欲自举其语言而消灭之”得出学汉语。关于影响,结合所学可知,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交融,北方经济得到恢复与发展,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故答案为:(1)A:夏商周;B:统一多民族国家。
(2)焚书坑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共同作用:统一思想,巩固统治(加强中央集权)。
(3)措施:迁都洛阳;学汉语。积极影响:促进了民族交融,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商周时期和秦汉时期的时代特征,秦始皇和汉武帝加强思想统治,孝文帝改革的相关知识。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
13.【答案】(1)汉朝(西汉);张骞出使西域;马六甲海峡;印度洋;非洲;苏伊士运河
(2)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3)实现中国与沿线各国之间的合作共赢(或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知识点】探究丝绸之路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地图信息。据材料一“陆上丝绸之路”相关信息,结合所学可知此丝路开辟于汉朝;与张骞出使西域相关。根据地图信息及所学可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从中国出发,经由马六甲海峡、印度洋到达非洲,其中经苏伊士运河到达地中海沿岸。
(2)本题考查丝绸之路的作用,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据材料二“中原丝织品、服饰、铜镜、瓷器、茶叶……去了,驮着造纸术、冶铁术、灌溉术去了。一支支驼队驮着皮毛、琥珀、苜蓿、石榴、葡萄来了,驮着佛经、乐器、杂技艺术来了。开通的这条丝绸之路穿过岁月的风尘,永远镌刻在人类文明的史册”,结合所学从东西方经济与文化交流以及国际地位说明其历史作用。
(3)本题考查当今中国与沿线国家共建“一带一路”的现实意义,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概括材料信息。据材料三“‘一带一路’建设的核心内容是促进基础设施建设和互联互通,促使各国政策和发展战略相互对接,深化务实合作,促进协调联动发展,共同开辟更加光明的前景”,结合现实热点及所学概括的出其意义是实现中国与沿线各国之间的合作共赢(或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故答案为:(1)汉朝(西汉);张骞出使西域;马六甲海峡;印度洋;非洲;苏伊士运河。
(2)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3)实现中国与沿线各国之间的合作共赢(或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丝绸之路的相关知识。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概括材料信息。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期末检测试卷(历社部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1.(2020七上·仙居期末)为满足人们多样化的需求,各区域之间会发生联系,实现优势互补。下列各 区域间的联系,属于人才交流的是(  )
A.玉环的文旦销往仙居
B.浙江某大学生在网上查询深圳人才市场的信息
C.仙居的小杨老师到西藏支教
D.新疆的张某到上海做生意
【答案】C
【知识点】区域合作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①“ 玉环的文旦销往仙居 ”属于物产交流;②“ 浙江某大学生在网上查询深圳人才市场的信息 ”属于信息交流;③“ 仙居的小杨老师到西藏支教 ”属于人才交流:④“ 新疆的张某到上海做生意 ”属于经济交流。ABD不符合题意,C项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区域之间交流的原因:各地自然条件不同,物产也不同;满足人们物质生活多样化的需求,实现优势互补;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的差异。区域之间交流的形式:物产、信息、物资、人员、技术、资金等。
2.(2020七上·仙居期末)人文环境由地球上的各种社会、经济活动和现象构成,如人口、人种、语言、宗教和生产活动等方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世界人种分布既有大范围的集中,又有小范围的零星分布
B.汉语是世界上使用最广的语言
C.西亚居民多使用阿拉伯语,主要信仰基督教
D.世界各大平原都是人口分布的稠密地区
【答案】A
【知识点】世界人口密集区和稀疏区;世界三大人种的特点及分布;世界主要语言及分布;世界主要宗教及分布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世界人种分布既有大范围的集中,又有小范围的零星分布,正确。汉语是世界上使用最广的语言,错误,是最多的。西亚居民多使用阿拉伯语,主要信仰基督教,错误,应该是伊斯兰教。世界各大平原都是人口分布的稠密地区,错误,例如,亚马孙平原上人口稀少。 BCD不符合题意,A项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我们根据肤色,体毛,头发等体征将人种划分为三大类,即黄色人种、白色人种、黑色人种,白种人主要分布在欧洲、北非、西亚、大洋洲、北美洲、南亚、南美洲东南部;黄种人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东南部、南北美洲北部,印第安人和主要居住在北冰洋沿岸的原著居民因纽特人也是黄种人;黑种人主要分布在非洲、大洋洲。
3.(2020七上·仙居期末)下列四幅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中,能够反映仙居气候的是(  )
A.A B.B C.C D.D
【答案】D
【知识点】描述气候的两大特点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的知识,结合给出的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可知,A是热带雨林气候,B是地中海气候,C是温带季风气候,D是亚热带季风气候。仙居的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ABC不符合题意,D项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在气温变化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中,一般横坐标轴表示月份,纵坐标轴左侧表示气温,右侧表示降水量,气温年变化用平滑的曲线表示,降水年变化用长方形柱状表示;观察气温曲线图,可以知道气温最高月和气温最低月,气温最高值和气温最低值,观察降水柱状图,可以知道降水集中的月份和各月降水量。然后根据规律“以温定带,以水定型”进一步确定其气候类型。
4.(2020七上·仙居期末)黄河和长江是我们的母亲河,它们孕育了一代代辛勤聪颖的中国人。距今约七千年,生活在长江流域的居民是(  )
A.元谋人 B.半坡居民 C.北京人 D.河姆渡人
【答案】D
【知识点】原始的农业聚落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距今约7000年的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在浙江余姚河姆渡村,地处长江流域。
ABC三项和题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题意;
D项河姆渡人距今约七千年,生活在长江流域,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河姆渡原始居民及学生的识记能力。识记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相关史实。
5.(2020七上·仙居期末)春秋战国时期,儒墨两家并驾齐驱,故有“非儒即墨”之说。下列主张出自儒家的是(  )
①无为而治
②因材施教
③“仁政”“礼治’
④“兼爱”“非攻”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答案】C
【知识点】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据题干信息及所学可知,儒家思想强调“因材施教”,且突出“仁政”“礼治”,故②③正确。无为而治是道家思想,故排除①。“兼爱”“非攻”是墨家思想,故排除④。
C项②③出自儒家,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儒家学说的思想主张,要求识记基础史实。
6.(2020七上·仙居期末)据《华阳国志·蜀志》记载:“(成都平原)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这主要得益于战国时期李冰主持修建的(  )
A.都江堰 B.驰道 C.灵渠 D.大运河
【答案】A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兴亡
【解析】【分析】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岷江中游修筑的都江堰,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它消除了岷江水患,灌溉了大片农田,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因而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两千多年来,都江堰一直造福于人民。
A项都江堰是战国时期李冰主持修建的,符合题意;
BCD三项和题干材料不符,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都江堰水利工程的相关史实及学生识记历史知识的能力。注意掌握都江堰修建的时间、地点、人物以及作用。
7.(2020七上·仙居期末)歌手林俊杰在歌曲《曹操》中唱到“东汉末年分三国,烽火连天不休”歌词中的“分三国”是指历史上的三国鼎立,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的战役是(  )
A.官渡之战 B.巨鹿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
【答案】C
【知识点】三国鼎立与西晋统一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220年曹操的儿子曹丕废掉汉献帝,自称皇帝,国号魏,定都洛阳,东汉结束,进入三国时期。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222年,孙权称王,国号吴,229年,孙权称帝,定都建业,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
ABD三项和题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题意;
C项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三国形成的标志,要求识记基础史实。
8.(2020七上·仙居期末)生产工具的发展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变革,从而推进经济的发展,下列按时间先后出现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②①③④ D.①③②④
【答案】A
【知识点】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夏、商、西周的兴亡;诸侯争霸和社会变革
【解析】【分析】骨耜在河姆渡时期就已经得到了使用;青铜器是商周时期;铁农具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耧车出现于西汉时期。综上,①②③④的排序正确。
A项①②③④排列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生产工具的发展,要求识记基础知识。
9.(2020七上·仙居期末)中国古代文化是悠久的,也是灿烂的,它既是我们这个伟大民族的历史存在的见证,又是现代文化的基础。下列人物与其成就的搭配,不正确的是(  )
A.蔡伦--改进了造纸术 B.王羲之--《洛神赋图》
C.祖冲之--创制《大明历》 D.张仲景--《伤寒杂病论》
【答案】B
【知识点】昌盛的秦汉文化;三国魏晋南北朝文化
【解析】【分析】A项蔡伦--改进了造纸术搭配正确,东汉时期,宦官蔡伦总结西汉以来的经验,用树皮、破布、麻头和旧渔网做原料造纸,改进了造纸术,从而使纸逐渐普遍使用,成为主要的书写材料,不符合题意;
B项王羲之--《洛神赋图》搭配不正确,东晋王羲之集书法之大成,写出的字或端秀清新或“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他的代表作《兰亭集序》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王羲之被后人称为“书圣”; 《洛神赋图》是顾恺之的代表作,符合题意;
C项祖冲之--创制《大明历》搭配正确,南朝的祖冲之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祖冲之利用并发展前人创造的“割圆术”,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数字(3.1415926-3.1415927之间),这项成果领先世界近一千年;由他撰写的《大明历》是当时最科学最进步的历法,对后世的天文研究提供了正确的方法;祖冲之还设计制造了指南车、水碓磨、千里船,不符合题意;
D项张仲景--《伤寒杂病论》搭配正确,东汉末年,张仲景收集了许多民间药方,写成了《伤寒杂病论》,全面阐述了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提倡预防疾病,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在书中,收录了300对个药方,到现在仍被人们所借鉴,他医术高明,医德高尚,后世尊称他为“医圣”,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古代文化成就,要求识记基础史实。
10.(2020七上·仙居期末)《晋书·食货治》记载东晋后期南方的情形是:“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当时南方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有(  )
①北方人民南迁,为江南地区带来大量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
②江南地区较安定,统治者重视发展经济。
③江南地区农业、手工业发展,商业繁荣,城市兴盛。
④江南优越的自然环境为其发展提供了有利保障。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B
【知识点】东晋南朝政局与江南地区的开发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东晋时期江南经济得到开发,主要原因包括北民南迁、统治者重视经济和自然环境优越,故①②④正确。③该项是南方社会经济发展的结果,故排除③。
B项①②④是当时南方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东晋南方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3小题,共30分)
11.(2020七上·仙居期末)地图是学习地理的工具,也是最好的老师,学会了从地图中获取信息,学习地理就会变得轻松有趣。读下列地图,回答问题。
(1)写出图1中A地的经纬度坐标A:   ; B地位于    (半球位置);C地位于   纬度地区(填高、中、低),位于   (填温度带)。
(2)读图2:甲地位于乙地的   方向;等高线a的海拔是   米。
(3)图2中河流①和河流②哪个流速更快?河流    (填数字)更快,理由是    。
【答案】(1)170°E,40°N或东经170°,北纬40°;北半球、西半球。;低;热带
(2)西北;1000
(3)①;河流①处等高线密集,坡度较陡,河流流速快。
【知识点】地形图的判读;经线和经度;纬线和纬度;方向;比例尺
【解析】【分析】(1)、向北增大是北纬,向南增大是南纬,向东增大是东经,向西增大是西经。可以判断出该图纬度是北纬度。根据图中信息可知,写出图1中A地的经纬度坐标A:170°E,40°N或东经170°,北纬40°; B地位于北半球,西半球;C地位于低纬度地区,位于热带。
(2)、读图2:采用经纬网定位法,以乙地建立方向坐标,甲地位于乙地的西北方向;更加图中等高距是200米,等高线a的海拔是1000米。
(3)、图2中河流①流速更快,理由是河流①处等高线密集,坡度较陡,河流流速快。
【点评】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的高度一定相同;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缓;相邻的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高度差称为等高距,同一幅图中等高距是相同的。
12.(2020七上·仙居期末)中国历史源远流长,中华文明绚丽多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及至秦,焚诗书,坑术士,六艺从此缺焉。”——《史记》
“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于是上从其计。——《汉书》
材料三:魏初风俗至陋。迁都之后革易旧俗,亦可谓雷厉风行。民族根底,莫如语言。语言消灭,未有不同化于他族者,孝文以仰慕中原文化之故,至欲自举其语言而消灭之,其改革之心,可谓勇矣。——《两晋南北朝史》
(1)请写出年代尺中A所处的时期和B所在时期的时代特征。
(2)根据材料二说说秦始皇和汉武帝为加强思想统治分别采取了怎样的措施?有什么共同的作用?
(3)材料三体现了孝文帝改革的哪些措施?(不得照抄原文) 并说说这次改革的积极影响。
【答案】(1)A:夏商周;B:统一多民族国家
(2)焚书坑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共同作用:统一思想,巩固统治(加强中央集权)
(3)措施:迁都洛阳;学汉语。积极影响:促进了民族交融,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兴亡;秦始皇开创大一统;大一统的汉朝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夏商周时期和秦汉时期的时代特征,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年代尺信息。据A处“早期国家和社会变革”可知,禹建立夏王朝,标志着中国早期国家的诞生,所以A处是夏商周时期;根据B处“秦汉时期”可知,秦朝建立统一国家,秦汉时期不断巩固,秦汉时期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2)本题考查秦始皇和汉武帝加强思想统治,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及至秦,焚诗书,坑术士,六艺从此缺焉。”反映了秦始皇焚书坑儒;“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反映了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结合所学可知,两者都是加强思想专制的措施,有利于统一思想,巩固统治。
(3)本题考查孝文帝改革,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据“迁都之后革易旧俗”得出迁都洛阳;据“至欲自举其语言而消灭之”得出学汉语。关于影响,结合所学可知,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交融,北方经济得到恢复与发展,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故答案为:(1)A:夏商周;B:统一多民族国家。
(2)焚书坑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共同作用:统一思想,巩固统治(加强中央集权)。
(3)措施:迁都洛阳;学汉语。积极影响:促进了民族交融,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商周时期和秦汉时期的时代特征,秦始皇和汉武帝加强思想统治,孝文帝改革的相关知识。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
13.(2020七上·仙居期末)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旨在借“丝绸之路”这一历史符号,沟通历史与未来,连接中国与世界。
材料一:
材料二:踏着串串悠长的驼铃声,一支支驼队驮着中原丝织品、服饰、铜镜、瓷器、茶叶……去了,驮着造纸术、冶铁术、灌溉术去了。一支支驼队驮着皮毛、琥珀、苜蓿、石榴、葡萄来了,驮着佛经、乐器、杂技艺术来了。开通的这条丝绸之路穿过岁月的风尘,永远镌刻在人类文明的史册上。
——《二十五史详解》
材料三:“一带一路” 建设的核心内容是促进基础设施建设和互联互通,促使各国政策和发展战略相互对接,深化务实合作,促进协调联动发展,共同开辟更加光明的前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越来越多的国家热烈响应和积极参与,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正在释放越来越强大的感召力和引领力。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1)材料一中图1陆上丝绸之路开辟于哪个朝代?   它的开通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   
写出图2中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经过的海峡、大洋、大洲和运河名称。
A   (海峡)B   (大洋)C   (大洲)D   (运河)
(2)读材料二概括丝绸之路的作用?
(3)根据材料三说说今天中国重提丝绸之路,共建“一带一路”有什么现实意义
【答案】(1)汉朝(西汉);张骞出使西域;马六甲海峡;印度洋;非洲;苏伊士运河
(2)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3)实现中国与沿线各国之间的合作共赢(或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知识点】探究丝绸之路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地图信息。据材料一“陆上丝绸之路”相关信息,结合所学可知此丝路开辟于汉朝;与张骞出使西域相关。根据地图信息及所学可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从中国出发,经由马六甲海峡、印度洋到达非洲,其中经苏伊士运河到达地中海沿岸。
(2)本题考查丝绸之路的作用,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据材料二“中原丝织品、服饰、铜镜、瓷器、茶叶……去了,驮着造纸术、冶铁术、灌溉术去了。一支支驼队驮着皮毛、琥珀、苜蓿、石榴、葡萄来了,驮着佛经、乐器、杂技艺术来了。开通的这条丝绸之路穿过岁月的风尘,永远镌刻在人类文明的史册”,结合所学从东西方经济与文化交流以及国际地位说明其历史作用。
(3)本题考查当今中国与沿线国家共建“一带一路”的现实意义,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概括材料信息。据材料三“‘一带一路’建设的核心内容是促进基础设施建设和互联互通,促使各国政策和发展战略相互对接,深化务实合作,促进协调联动发展,共同开辟更加光明的前景”,结合现实热点及所学概括的出其意义是实现中国与沿线各国之间的合作共赢(或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故答案为:(1)汉朝(西汉);张骞出使西域;马六甲海峡;印度洋;非洲;苏伊士运河。
(2)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3)实现中国与沿线各国之间的合作共赢(或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丝绸之路的相关知识。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概括材料信息。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