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大气热力环流》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想 地球上的大气这一单元各部分内容前后之间的关联性很强,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是本单元的基础,也是理解大气运动的突破口。 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一些由浅入深的问题,并联系学生身边的一些现象,并借助于现代化多媒体计算机技术,把抽象的大气运动具体、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便于学生认识发展过程的实现,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这样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欲望,而且还可以实现培养学生探索知识、发展能力的目标。地面冷热不均而引起大气的运动可采用直观图示法进行教学。 1教材分析:热力环流主要阐明了大气运动最简单的运动形式,用图示的形式形象地讲解了地面的冷热不均引起大气密度和气压的变化,进而形成热力环流的过程。还介绍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及生活中的一些常见例子如城市风等。教材的线索是:水平方向上冷热不均—→大气垂直运动(空气受热膨胀上升或空气冷却收缩下沉)——→水平方向上气压差异—→大气水平运动。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边讲边画热力环流基本模式图。 2学情分析:大气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与一系列的知识有关,尤其是物理学的知识,学生在理解的过程中相对来说比较困难,同时,这部分的知识还涉及到等压面这一空间概念,但由于高中阶段刚开始学习立体几何,空间概念建立不牢固,空间想象力不足,所以本节课的学习对于学生有一定难度。但是,大气的水平运动——风是自然界中常见的天气现象,与现实生活联系密切,学生已有感性认识,学习积极性较高。还有大气压强与高度的关系,物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太阳辐射的纬度分布不均等内容在初中接触过,有一定的基础。因此在教学时要讲清基本概念和规律,并注重理论联系生活实际。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掌握热力环流的概念,熟练阅读热力环流示意图,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并培养学生观察、思维、想象和判断的能力。 ②通过绘制热力环流图,训练学生绘制简单原理示意图的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的绘图能力和理解问题的能力。 ③能够利用热力环流原理解答生产、生活中的热力环流问题。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对地理事物的观测判断能力和运用理论知识指导实践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① 使学生经历“感知地理知识——理解地理知识——巩固地理知识——应用地理知识”的思维过程。 ②在提出问题到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会分析、推理、归纳等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分析、理解、观察热力环流,培养学生探索自然、热爱科学的精神。 ②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意识,逐步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③通过对热岛效应的介绍和城市风的分析,让学生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三、教学方法 由于该部分内容理论性较强,同时与其他学科知识联系比较紧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势必会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启发式问题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让学生在一系列问题的思考及探讨中,掌握所学的知识,并将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原因以及原理的运用。 难点:运用热力环流的理论去解释城市风、海陆风和山谷风。 五、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创设情景 导入新课 展示图片“”烧炭老翁与臭豆腐老汉的争执断案”过渡到热力环流(板书题目)。 思考 激发学习兴趣。 2、案例引入,复习气压有关知识 教学新 课 学习气压与密度,气压与高度的关系的知识。 设问:看图根据气压的概念得出同一地点气压和高度的关系的结论 设问:气压与密度的结论 3.再引导学生注意气压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特 点和同一水平面上气压大小与密度的比较。 4.结论:在垂直方向上,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在同一水平面上,空气密度越大气压值越高。 (板书气压与高度的关系) 学生思考并回答 引入气压知识复习,为后面分析热力环流形成作铺垫。 3、案例引入,学习等压面有关知识 教 学 新 课 根据气压值相等过渡到等压面的教学。 请学生观察理想中等压面的分布状况 介绍等高面与等压面的概念. 学生思考并回答 直观教学,形成感性认识。学生通过观看、分析、思考、回答,教师的讲解、归纳来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化繁为简,一环扣一环,加深理解。 4图片演示 教 学 新 课 假设地表受热均匀的情况下等压面的分布情况 设问 等压面与地面有着怎样的关系? 学生观察、思考、领会并得出结论。 引入气压和等压面的知识复习,为后面打好原理的基础。 5、动画演示若A、B、C三地受热不均匀时大气运动的状况。 教 学 新 课 提出热力环流的概念并分析冷热不均的原因。 1.假若A地受热,B、C两地冷却,此时大气首先会怎么样运动?(板书大气的垂直运动) 2.垂直运动后,高空中同一水平高度上空气密度和气压将如何变化? 3.此时高空同一高度空气是怎样运动的?(板书大气的水平运动及流向特点) 4明确热力环流的形成 5ABC三地同一高度气压还是一样的吗?等压面还是平行的吗?(板书等压面的形状和特点) 学生观察、领会,并动手在草稿上画出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通过动画演示热力环流形成过程,这样学生通过观看、分析、思考、回答,教师的讲解、归纳来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 6、动画演示归纳概热力环流的成因、总结过程 教 学 新 课 小结: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称为热力环流。并说明它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板书热力环流的根本原因)。 边听,边做笔记 培养归纳能力,强化理解。深化对地理现象发展过程的认识。 7、讨论生活中的热力环流现象 教 学 新 课 1讨论分析城市风的形成原因和流向以及有大气污染的企业工厂及绿化带布局的位置。 2让学生分析讨论濒海地区昼夜风向差异并动手海陆间的热力环流得出海陆风。 3展示山谷风图片引导学生断案 学生讨论并回 激发兴趣,鼓励参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以致用。 8、课堂小结 小结 总结:热力环流1概念 2原理 3常见形式 思考、归纳、总结 培养归纳能力,强化理解。 9课堂练习 七、板书设计 一气压 1.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 2.同一水平高度,空气密度越大,气压值越高 3.近地面:热--低压 冷--高压 4. 等压面凸高凹低 5.近地面气压与高空相反 二、大气运动 1垂直运动 热--上升 冷--下沉 2水平运动 (风)---由高压指向低压 三、热力环流的根本原因:地表冷热不均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