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064260012547600《主要植被与自然环境》-教学设计 一、课标解读: 1.课标内容: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主要植被,说明其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2.课标解读: ①"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是本部分教学建议的教学方法。原因有二,第一,从实际情况看,每一种地带性植被占有的空间范围较大,即当人们处于一个地方时,其地带性植被不需要识别就可很方便地查到;第二,教学主要在课堂上进行,有可能的课外实践活动多局限于当地,在野外对其他地区地带性植被的识别很难做到,故对于这一部分建议通过视频、图片等的方式完成教学。 ②“识别主要植被”中“植被”是一个地区各种植物群落的总称,指的是天然植被。 其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所介绍的"植被"应重点关注地带性植被。其二,"主要植被"类似于"举例",即教材编写选择一些典型的植被作为案例,而不是系统介绍所有植被。其三,"识别"的重点在"区别",即对比不同植被的生态特征,从而区分它们的类型。 ③"植被与环境的关系",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理解。其一,关注植被整体与环境的关系,而非具体植物与环境的关系。其二在环境各要素中,对植被影响较大的是热量和水分,因此,可从热量、水分条件的差异讲述植被与环境的关系。其三,植被的特点,如垂直结构、生态特征,是植被适应环境而形成的,可作为植被与环境关系的具体表现。 二、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湘教版必修一第五章第一节教材内容,按照从外及内认识地球表层系统的认知次序,教材将植被安排在大气、水、地貌三个要素之后呈现,这既突出植物在自然环境中的特殊意义,大气、水、地貌等自然环境要素属于无机界,植被属于有机界,又通过植被与自然环境其他要素相互关系的介绍,引导学生较为综合地认识自然环境,初步形成自然环境整体性的观念。 三、学情分析 生活当中,植被随处可见,学生对于植被已有一定生活感知,但学生局限于感性认识,难以自主实现地理规律原理与个人经验的结合,对概念、理论的归纳能力较弱。并且由于人类活动的强烈影响,学生生活环境中见到的都是人工植被,故学生难以实现系统的、科学的认知,形成规范的地理规律原理。因此,教师可以采用适当的方法给予辅助和引导,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活动探究能力的训练,启发学生自主完成新知的建构。 四、教学目标 1.通过校园植物调查,了解不同类型的植物所生存的环境存在区别,掌握特定区域的植被类型的形成原因及主要影响因素,加强学生区域认知培养; 2.通过校园内不同植物生存环境的观察,探究影响植被的主要因素和植被对区域自然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 3.通过实验探究,体会珍惜爱护天然植被的重要性,让学生认识到人地协调观在人类改造自然、利用自然的指导意义; 4.通过校园植物调查,让学生掌握观察、识别植被的方法,继而探究植被与环境的关系,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植被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教学难点:植被对环境的适应性,植被对环境的影响 六、教学方法 依照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为学生构建校园植物调查的学习情景,注重地理实践力的培养,做到学生探究和老师点拨相结合,小组合作探究和学生个人探究相结合。实现了“师生互动”以及“生生互动”,让学生展开联想,拓展思路,把问题引向深入,高质量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本节课用到启发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活动探究法、实验探究法等教学方法。 七、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导入:(播放图片) 因为一棵树,爱上一座城!视频当中的这棵的白蜡树,凭借它的美成为了一棵网红树。其实除了这课网红树,很多的树种,比如道路两旁的法国梧桐、校园里的银杏等,每到秋季,都被点缀成了金黄。让我们感受到了,不同植被随着季节的转换呈现出来的不同的美。那植被与环境的关系是怎样的呢,我们一起进入今天的学习内容《植被与环境》。 通过图片感知植物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通过学生身边的自然景观,让学生直观的感受植物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从生活中的地理景观引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 一、 环 境 对 植 被 的 影 响 探究一 校园植物调查 我们43中的同学为了探究植被与环境的关系,成立了植物调查小组,在校园里做了一个校园植物调查,现在我们就跟随他们来看看他们的调查过程吧。 播放片段一(室外-宥坐园) 1.解释温带落叶阔叶林秋冬季节落叶的原因,并描述其植被特征。 播放片段二(室内-科学种植园) 2.请分别说出热带、亚热带植物的特征。为什么温带落叶阔叶植被可以直接种植在室外,而天堂鸟、榕树却要种植在室内,并需要放置暖气呢? 播放片段三(荒漠植被) 3.请说出这类植被的特征,并判断其生存的环境。 观看视频,小组探究,思考问题,回答问题。 通过观看学校植物调查过程,突破课堂的限制,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到,植被依赖于自然环境。并且通过视频让学生间接参与校园植物调查,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为学生创设真实情境,引导学生思考问题。 探究二 世界植被探索之旅 43中同学为了进一步了解植被与环境的关系,经过查阅资料,找到了6幅不同地区的植被景观图,现在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识别图片上典型植被类型,写出植被特点,并将其放置在正确的位置。 ① 典型植被名称 植被特征 因素 新加坡 (1°N,104°E) 长沙 (28°N,113°E) 石家庄 (38°N,114°E) 赤塔 (52°N,113°E) ② 典型植被名称 植被特征 因素 石家庄 (38°N,114°E) 呼和浩特 (40°N,111°E) 乌鲁木齐 (43°N,87°E) 归纳: 在大尺度上,植被的分布主要决定于气候条件,特别是其中的热量和水分条件,以及两者的组合状况。 以小组为单位观看图片,识别图片上典型植被类型,写出植被特点,并将其放置在正确的位置。 通过图片,为学生创设情境,直观感受不同地区植被类型及特点,在空间上感知植被的分布主要决定于气候条件。 二、 植 被 对 环 境 的 影 响 探究三 植被对环境的影响 自然环境中的热量、光照、地形影响到植被的形态和生活机能,以及分布,那植被对自然环境也会有影响吗?有哪些影响呢?我们现在通过一个实验来探究一下。 我们选取了一个长满植被的土地,一个没有植被覆盖的裸地,同时向两个不同类型的土地倾倒了2000ml的水,会发生什么现象呢?请同学们,注意观察视频中的实验现象,完成表格,并思考植被破坏会对环境产生怎样的影响。 观察内容 有植被 无植被 地表径流多少 土壤侵蚀强弱 地貌变化大小 总结:地表失去植被,拦截降水的功能下降,地表径流和地下水的形成过程会发生改变,地表极易发生水土流失,于是土壤趋于贫瘠化,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减弱,对空气质量也会产生影响……这样的连锁反应,最终会导致整个地理环境的退化。 观看实验视频,完成表格,并思考问题。 通过实验的形式让学生直观感受到植被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引发学生对于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思考,培养学生人地协调观。 总结:我们要重视植被保护,改善生态环境,建设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中国! 课后探究:根据自己的兴趣在石家庄选择一个地区做植被调查,为建设美丽石家庄献言献策。 板书: 主要植被与自然环境 一、主要植被 二、植被与环境 森林 草原 荒漠 地形 水分 热量 影响 影响 植被 环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