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4.3《平面镜成像》导学案班级小组名姓名小组评价教师评价学习目标:1、如何用实验探究得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平面镜成像的应用。用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做成像图及光路传播。学习重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学习难点:平面镜成像的原理。一、自主学面镜:成像特点:等大、等距、垂直、对称、虚像①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②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③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④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⑤物体在平面镜里所成的像是虚像。成像原理:光的反射定律作用:成像、改变光路实像和虚像:实像:实际光线会聚点所成的像虚像: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会聚点所成的像⑵球面镜:定义:用球面的内表面作反射面。性质:凹面镜能把射向它的平行光线会聚在一点;从焦点射向凹面镜的反射光是平行光应用:太阳灶、手电筒、汽车头灯定义:用球面的外表面做反射面。性质:凸面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凸面镜所成的象是缩小的虚像应用:汽车后视镜☆汽车司机前的玻璃不是竖直的,而是上方向内倾斜,除了可以减小前进时受到的阻力外,从光学角度考虑这样做的好处是:使车内的物体的像成在司机视线上方,不影响司机看路面。汽车头灯安装在车头下部:可以使车前障碍物在路面形成较长的影子,便于司机及早发现。二、合作交流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1、猜想与假设:2、设计并进行实验(1)、需要哪些实验器材?(2)、为什么选择这些器材?各有什么作用?3、进行实验按照设计的步骤完成实验,做好观察,并做好实验记录,设计表格如下:实验次数物到平面镜的距离/cm像到平面镜的距离/cm象与物的大小比较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在玻璃板后放一光屏,在蜡烛这边通过玻璃看(填“有”或“无”)像,再观察屏上(填“有”或“无”)烛焰的像,说明平面镜成的是。4、分析论证: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和所记录的数据,可得平面镜成像的特点5、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如右图,原理是,S’为S的像。三、达标检测1、物体在平面镜里所成的像是____(“虚”或“实”)像,像的大小跟物的大小___,像和物的直线跟镜面__,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2、许多学校在一进楼门的位置都竖立着一块平面镜,同学们站在镜子前成(填“实”或“虚”)像,当同学们走近镜子时,像的大小(填“变大”“变小”或“不变”)。3、在检查视力时,医生让小王观察前方平面镜中的视力表来确定视力,实际上视力表在小王的后方,他在镜中看到的是视力表的立的像;若小王的眼睛到虚像的距离是5m,眼睛到平面镜的距离为2.3m,则他的眼睛到实际的视力表的距离为m。4、小红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是,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水平台上,再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进行观察,如图所示(1)选择玻璃板代替镜子的目的是;(2)所用刻度尺的作用是;(3)选用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4)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器所在位置放上一光屏,则光屏上(填“能”或“不能”)接收到烛焰的像,所以平面镜成的是像;(5)将蜡烛远离玻璃板,它的像将(填“变大”“变小”或“不变”)5、在平面镜前放一支铅笔,如果要使铅笔与它的像垂直,铅笔应该和镜面成___度,当铅笔跟平面镜成α角,笔和像之间的夹角应为____度.6、身高1.60m的同学站在平面镜前2m的地方,这个同学在平面镜中的像高______m,像与平面镜的距离______m,这个同学向镜前移动0.5m,此时像与他的距离为_______m.7、一个同学站在平面镜前1m处,则镜中的像与他相距()A1mB.0.5mC.0mD.2m8、一只鸟在平静的湖面上飞行,有时我们看到好像鸟在水中游动,有时看到鸟的阴影在水面上移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前者是鸟的影,后者是鸟的像;B.前者是鸟的像,后者是鸟的影;C.前者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后者是光的反射形成的;D.二者都是鸟的像,形成原理一样。9、照镜子时,平面镜中“人”的大小取决于()A.人本身的大小B.平面镜的大小C.人到平面镜的距离D.平面镜放置的高低10、一只猴子在井边玩是看见水中有一“月亮”,就要去捞,结果什么也没捞到,关于水中的“月亮”离水面的远近,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月亮”就在水的表面上;B.和猴子眼睛到水面的距离相等;C.等于井中水的深度;D.和天上月亮到水面的距离相等11、白天在房间里照镜子时,为了能清晰地看见自己的面容,应该()A.面部正对着窗口B.镜子正对着窗口C.面部和镜子都对着窗口D.以上说法都不对12、一人从平面镜中看到对面墙上钟的像如下图所示,则实际时间为(????)??A.3:40??B.4:20??C.8:20???D.9:4013、小明的写字台上有一盏台灯。晚上在灯前学习的时候,铺在台面上的玻璃“发出”刺眼的亮光,影响阅读。在下面的解决方法中,最简单、效果最好的是()A.把台灯换为吊灯B.把台灯放到正前方C.把台灯移到左臂外D.把台灯移到右臂外侧14、承承的小猫在平面镜前欣赏自己的全身像,此时它所看到的像是下图中的()四、课后反思:1、在图中,S’为发光点S在平面镜中的像点,在图中画出平面镜的位置.2、某发光点S发出的两条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分别沿O1A和O2B方向射出,根据平面镜成像规律,在图中画出发光点S的位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活动目标:·通过探究活动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活动准备:一块平板玻璃、两只相同的蜡烛、尺子、笔等。提出问题:平面镜成像时。像的位置、大小根物体的位置、大小有什么关系?猜想与假设:根据平常人在照镜子时,人与镜子中像的关系做出你的预测。制定计划设计实验:探究的问题实验方案(1)我们怎样确定像的位置?移动蜡烛B,使蜡烛B与蜡烛A在镜中的像重合,蜡烛B所在的位置就是蜡烛A在平面镜中所成像的位置。(2)怎么确定蜡烛A在平面镜中的像是虚像。移开蜡烛B,用白纸做屏幕放在该位置,白纸上没有蜡烛A的像,因此,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3)通过什么现象使我们知道平面镜成的像与物等大。等长的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而且蜡烛B好像也被点燃了。(4)为什么用玻璃板作平面镜?用镜子做该实验有什么不方便?透过玻璃板能清楚地看到蜡烛B,若用镜子,因看不到蜡烛B,也就无法确定蜡烛B与蜡烛A的像重合的位置。(5)实验过程中,刻度尺有什么作用?测量、比较蜡烛A和蜡烛A的像到玻璃板的距离。(6)平面镜所成的像一定与物体左、右相反吗?不一定,例如物体在水中的倒影,与物体是上、下相反的。(7)通过实验,你能总结得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吗?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8)日常生活中哪些物体也能像平面镜一样成像。平静的水面、光亮的金属、磁砖表面、平板玻璃等。?分析论证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九问九答1问:为什么选用玻璃板而不选用普通平面镜做此实验?答:一方面玻璃板能够象普通平面镜一样成像,另一方面,玻璃板是透明的,可以看到后面的情况,这样便于确定像的位置和比较像与物的大小.2问:用什么样的玻璃板较好?答:表面光滑平整,厚度比较薄,最好是半透明(如茶色)的.3问:对物体有何要求?答:要有大小和外形完全相同的两个物体;要能稳定地放在水平桌面上;自身明亮些(最好是自身能发光的).如两个等大的棋子、两支等大的蜡烛等.4问:把玻璃板固定在水平桌面上时,应注意什么?答:应把玻璃板竖直地固定在水平桌面上,不要歪斜.5问:怎样确定像的位置?答:先在玻璃板的前面放一个物体,观察到玻璃板里有像时,再拿另一个等大的物体在玻璃板的后面前后左右移动,直到这个物体与前一物体的像刚好完全重合时为止,此时后面物体的位置即为前面物体的像的位置.6问:如何说明像与物是等大的?答:根据后面的物体与前面的物体的像刚好完全重合,而两个物体又是大小相等的,可以判定像与物体是等大的.7问:怎样探究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答:移去后一个物体,在它的位置(即像的位置)处放一张白纸作为光屏,直接观察光屏,发现光屏上并不能得到物体的像,从而证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8问:怎样探究像和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的关系?答:确定出像的位置后,用铅笔描下像、物和平面镜的位置,然后用刻度尺测量出像和物到平面镜的距离,再进行比较.9问:实验时,物体在平面镜里的像太暗了不好观察怎么办?答:可以用光照亮物体(注意不是照亮镜面),也可以用自身明亮的物体(如蜡烛火焰),还可以想办法让玻璃板后面尽量暗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