菁华学校2012年中考历史复习考纲:中国近代史部分(八上)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菁华学校2012年中考历史复习考纲:中国近代史部分(八上)

资源简介

菁华学校2012年中考历史复习考点汇编---中国近代史部分
★第一学习主题:列强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抗战 (打开中国国门,掠夺原料、倾销商品,变中国为其殖民地)
一、《南京条约》的内容和影响----第一次鸦片战争
1、时间:1842年8月 2、性质:中国近代史上丧权辱国的第一个不平等的条约
3、内容: ①割香港岛给英国; ②赔款2100万银元;
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允许英国在通商口岸派驻领事。(同在福建省的是厦门、福州)。 ④中国征收英商货物进出口关税应由两国协商。(对中国影响最大,最能实现英国侵华目的)
4、影响:标志着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二、《马关条约》的内容和影响
1、1894年,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史称甲午中日战争。
2、《马关条约》签定的时间、内容及影响:
1)、时间:1895年, 2)、签定者:清政府代表李鸿章和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签定。
3)、地点:日本马关
4)、内容:①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及附属岛屿给日本。 ②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 。③增开苏州(江苏)、杭州、沙市、重庆为通商口岸。 ④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5)、影响或危害:《马关条约》使中国丧失了大片领土和更多的主权,刺激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进程。
4、《马关条约》中对中国民族工业危害最大的是: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5、刺激了帝国主义开始瓜分中国的条约是:《马关条约》。
三、《辛丑条约》签定的时间、内容和影响---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时间:1901年,共计11国。
2、内容: ①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加上利息共计9.8亿多。②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加入反帝性质的组织。③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④在北京东交民巷设“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驻守,不准中国人在区内居住。
3、影响(危害): ①《辛丑条约》极大的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②从此,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③中国完全陷入了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4、使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的标志是:,《辛丑条约》的签定。表现在:清政府保证永远严禁中国人民成立或加入反帝性质的组织
5、近代赔款最多的条约是:《辛丑条约》。
6、结合有关条约概述一下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过程?
1)、《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半封建地国家。2)、《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3)、《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陷入了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第二学习主题:近代化的起步
一:洋务派创办的军用和民用工业
洋务运动时间及代表: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前后共计30年),中央以奕訢为代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为代表。
2、口号及内容:
①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创办军事工业。主要有曾国藩创办的安庆内军械所(第一个军事工业)、曾国藩和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最大的军事工业)和左宗堂创办的福州船政局。
②后期以“求富”为口号,创办民用工业。主要有李鸿章创办的轮船招商局和开平矿务局,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和湖北织布局。
③另外还创办新式学堂,选派留学生,筹建了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
二、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1、性质: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2、目的:通过学习和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
3、作用和影响
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但它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培养了一批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②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对西方列强的侵略也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③ 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三、中国同盟会的成立和三民主义
1、时间:1905年,日本东京。
2、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
3、孙中山在其机关报《民报》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十六字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
“民生”三大主义,简称三民主义。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4、中国第一个全国性质的统一的资产阶段革命政党是:中国同盟会
5、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三民主义。 其核心是“民权”主义。
四、武昌起义—揭开了辛亥革命的序幕
1、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的主力军是:倾向革命的新军。
2、具体组织和发动这次起义的团体是:文学社和共进会。
五、中华民国的成立
1、时间:1912年1月1日(民国元年)
2、概况:①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告中华民国正式成立。中华民国以南京为首都,改用公历,以中华民国纪元,1912年为民国元年。3月,孙中山颁布了参议院制定的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3、公元纪年与民国纪年的换算
差值为1911年 公元纪年=民国纪年+1911
民国纪年=公元纪年-1911
六、辛亥革命历史意义
性质: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功绩:它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同时也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③局限性:但是,辛亥革命没有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也没有改变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性质,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
七:新文化运动:
开始的标志: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第二期改为《新青年》)。
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 两面大旗:民主 、 科学。
主阵地:《新青年》和北京大学。
内容:①提倡民主,反对专制;②提倡科学,反对迷信;③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新文化运动的前期是反对孔教,后期则宣传马克思主义。
6、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
①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②它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对封建专制制度和封建思想文化进行了一次猛烈的扫荡,促进了中国人民特别是知识青年的觉醒。
③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也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做了思想准备。
★第三学习主题: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一、五四爱国运动
1、时间及原因:1919年,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的失败。
2、开始标志:1919年5月4日,北京大学等3000多名学生,在天安门前集合,游行示威。
3、口号:“外争国权,内惩国贼”、“还我山东”、“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其中最能反映运动性质的口号是:“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五四爱国运动的历史意义:
①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②在这次运动里,中国无产阶段开始登上政治舞台,表现了伟大的力量。③对宣传马克思主义起了推动作用④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提供了阶级基础和思想基础。。
5、五四运动的精神:不屈不挠、勇于斗争、坚持真理和爱国主义精神。
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中共一大召开的时间、地点、内容及意义
1)时间、地点:1921年7月23日,上海。共计13位代表参加,代表全国五十多名党员。
2)内容:①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党纲,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段,在中国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和实现共产主义;②确定党的中心工作是组织和领导工人运动;③大会选举陈独秀担任中央局书记。
意义: ①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②中共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③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了。
三:人民军队的建立
1、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人,率领革命军在南昌举行起义。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统治的第一枪,同时也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军队进行了武装斗争的开始,是创建人民军队的开端。(总指挥:贺龙)
2、建军节:8月1日成为人民军队诞生的纪念日。
四、遵义会议的内容及意义?
答: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遵义举行政治局扩大会议。内容:会议批判了党中央领导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肯定了毛泽东关于红军作战的基本原则,增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党委。
2)历史意义:①遵义会议结束了 “左”倾冒险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的领导地位。②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第四学习主题: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一、九·一八事变:
1、经过: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炸毁南满铁路柳条湖的一段路轨,反诬中国军队所为,以此为借口,炮轰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占领沈阳,是为“九·一八”事变。
2、影响: 1)、由于蒋介石政府实行“不抵抗”政策,不到半年,东北三省沦陷,变成了日本的殖民地。
3)、中国开始了局部抗战。
二、西安事变:(张学良和杨虎城,逼蒋抗日。)
1、如何解决:在中国共产党的努力下,蒋介石接受了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西安事变以和平方式解决。
2、结果:和平解决。
3、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4、和平解决的历史意义: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的基本结束,促进了国共合作抗日局面的出现。
三、“七七事变”。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是全面侵华的标志也是中国全面抗战的开始。
四、南京大屠杀
1、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陷南京后,对南京和平居民进行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在6个星期之内,日军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30多万人。这是日本侵略者对中国人民犯下的一个严重罪行。
2、启示:牢记历史,不忘国耻,勤奋学习,振兴中华。
五、台儿庄战役(国民党在徐州会战期间取得的胜利)  
抗战以来国民党正面战场所取得的一次重大胜利,台儿庄战役,指挥者:李宗仁。它沉重打击了日寇的嚣张气焰,鼓舞了中国人民抗战胜利的信心。)
六、百团大战(共产党 )主动出击 百团大战、彭德怀。 
七、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和伟大的历史意义?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一百多年来反抗外国侵略取得的第一次伟大胜利,洗雪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
②是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
③中华民族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也空前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第五学习主题:人民解放战争
一、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反攻)序幕的是: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二、三大战役
1、战略决战,三大战役(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2、三大战役简况 (地图见课本P118)
(1)辽沈战役:解放东北,为平津战役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2)淮海战役:刘伯承、邓小平、陈毅、粟裕、谭震林指挥,为解放长江以南各省奠定了基础
(3)平津战役:解放华北全境。
3、意义:三大战役基本消灭了国民党的精锐部队,使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成为定局。
4、三大战役中消灭敌人最多的战役是:淮海战役。
5、有关淮海战役-(课本上有关这次战役的地图非常重要)。
1)、时间:1948年10月-----1949年1月。 2)、参战部队:中原解放军、华东解放军。
3)、作战中心:徐州。 4)、歼敌中心:碾庄、双堆集、陈官庄。
5)、淮海战役总前委(从左到右):粟裕、邓小平、刘伯承、陈毅、谭震林。
6)、历史意义:为解放长江以南地区奠定了基础。
三、渡江战役 (地图见课本P122)
1949年4月23日(民国三十八年),人民解放军进入南京城,占领总统府。宣告了国民党在大陆22年统治的覆灭。(1927——1949年,即蒋介石建立南京国民政府到南京解放)
★第六学习主题:经济和思想文化
1. 状元企业家张謇
甲午中日战争后,南通人张謇毅然弃官回乡,走上了“实业救国”的曲折道路。19世纪末20世纪初,他先后创办了南通大生纱厂等18个企业。张謇还提出了“父教育而母实业”的口号,创办中国第一所师范-----南通师范学校和中国第一座博物馆----南通博物苑。
2、魏源与《海国图志》
1)时间:魏源在鸦片战争期间编成了《海国图志》。
2)主要内容:书中系统介绍了世界各国的情况,总结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的教训。
3)编书目的:“师夷长技以制夷”,即学习西方的长处,用以抵抗西方的侵略。
4)具体做法:他在书中主张设厂制造舰船、枪炮,学习西方养兵练兵的方法,培养掌握西方技术的人才,鼓励学习科学技术,改革以科举考试取士的制度,设立翻译馆,翻译介绍西方书籍。
5)地位和作用:《海国图志》是我国第一部比较系统地介绍世界各国情况的著作,对于帮助人们开阔视野和了解世界有重要作用。该书传入日本后,对日本的明治维新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3.严复和《天演论》
1)、19世纪末,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严复
2)、严复译述英国生物学家赫胥黎的《天演论》,介绍了进化论思想。
3)、他根据“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生物进化观点和“世道必进,后胜于今”的社会进步理论,认为中国若不求进步必然灭亡。
4)、这些主张对当时救亡图存、变法维新运动起了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