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7 我与动物交朋友 教学目标: 情感与态度:喜欢动物,能够感受到小动物给生活带来的乐趣,唤起保护动物的意识和责任感。 行为与习惯:能够与小动物和谐相处,能分享与小动物交往的愉快经历,能照料自己喜欢的动物。 知识与技能:知道动物是人类的朋友,动物生活有需求。明白动物跟我们一样有生命,需要我们尊重和爱护。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看视频等活动,由动物之间能友好相处,进而明确人与动物也能同在同生,和谐相处。2.借助讲故事、听有声绘本等活动了解动物的习性,培养学生爱护动物的情感及对自然的好奇心,提升珍爱动物生命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喜欢和动物交朋友,能够善待动物、保护动物,与大自然有共在感。 教学难点:懂得如何正确与动物相处,在生活中自觉热爱、保护动物。 教学过程 师生谈话,导入新课 谈话。师:嗨,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这节课老师要和大家一起学习什么吗?你是怎么知道的?2.导入新课。看来你们很有观察力,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我与动物交朋友。 【出示课题:我与动物交朋友】 【设计意图:学习不仅在课堂上,而是无处不在的。学会观察也是一年级小学生的必修课,该环节在于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 了解动物,我喜欢 听音猜猜猜——身边的动物我熟悉(1)师点声音,生猜动物。(2)回忆在哪里见过这些动物。(3)小结:从刚才的交流中,我发现小朋友们已经熟悉身边的动物了,有的小朋友已经开始了解动物并跟动物交朋友了,这是多么好的开端啊! 【设计意图:先闻其声,再见其形。通过辨别动物的声音——猜动物,呈现动物的图片——见尊容,忆动物的生活场所——知根源,一个小环节足以了解孩子们对身边动物的了解情况,为后文体会人与动物“同生同在”奠定扎实的基础。】 观看视频——自然界中的动物和谐相处 出示观看要求:请小朋友们瞪大眼睛,认真观察画面中动物在一起是怎样生活的?她们哪个动作让你感到很温暖?(2)观看视频。(3)小结。(粘贴板书背景:半个地球——上面有各种典型动物的图片) 【设计意图:“和谐”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键词,本课中我要努力创设情境,让孩子们感受到多层面的和谐,如:动物之间的和谐相处,人与动物之间的和谐相处等。我查找《动物世界》中的真实事件,用镜头还原生活,通过视频的观看,让孩子们感受动物世界的快乐与安详,体会动物之间尤其是异族动物之间相处的和谐与美好。】 走近动物——道德认知(1)学生介绍喜欢的动物 【设计意图:由点到面,由详到简,多角度打开学生的思维,让她们感知到,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动物朋友,人类的动物朋友很多。】 走近动物,深入了解①小组成员商议要观察的动物,小组长认领。②温馨提示:各小组在观察时,先不说话,用眼睛看着它,看看你能发现什么?每个人小声地和它说两句话,看他有什么反应?③小组观察。④交流。发现了什么?跟它说什么了?跟他说话时有什么反应?⑤小结:刚才小朋友和小动物能安静的相处,我发现你们都是爱小动物的孩子。其实啊,小动物也是一个独立的生命,它们也有喜怒哀乐,只是不能和我们不一样的说话、做事,但我们都是平等的。 【设计意图:让学生近距离的观察动物,感受动物的外在有诸多跟人类不一样的地方,要渗透一种“生命都是平等的”思想,这样便于从孩子们心底里自然而然地升腾起对动物的爱与保护。】 图片展示,认识野生动物(1)图片展示。(选取地球上有代表性的动物引导学生进行认知。)(2)小结。【设计意图:用图片的方式呈现地球上有代表性的动物,让孩子们感受地球上的动物是多种多样的,每种动物各有不同,但都能友好相处。把动物和人类放在一起相提并论,让孩子们感受到人和动物都是地球村的居民,进而感受到生命都是平等的。】 分享故事,深化认知 说故事。(1)学生个人说自己与动物之间友好相处的小故事。(2)小结。 【设计意图:知道根据动物的需求来照顾动物是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前提和保障。一年级的孩子喜欢动物,想跟动物亲近,但不了解动物的习性,不知道该怎样正确地与小动物相处,课堂上老师有必要进行适当地提醒。师生对话的过程中,告诉孩子们要知道动物生活有需求,要根据动物的需求来照顾它,陪伴它,替小动物考虑,这样做才能保证跟小动物和谐相处,友好相伴,再次深化“和谐”。】 借助绘本,升华情感 怎样才是真喜欢(1)播放《长颈鹿妈妈的诉说》。(2)师生交流。(3)小结。【设计意图: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指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从小抓起、从学校抓起。孩子是社会文明的传承人,学校教育要跟上时代步伐。为此,本环节围绕“文明”这一核心词,引导学生争做遵守动物园规定的文明小学生。同时用有声绘本故事这种新颖的形式,让学生感受到喜欢动物就要考虑动物的需求,真喜欢动物就要保护动物!】 联系生活谈伤害动物的事件。(1)学生交流。(2)小结。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行为习惯对道德与法治任课教师来说是责无旁贷的。生活中因自己的无知而伤害小动物的事件频繁发生,可怕的是这种无心的伤害并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还在一而再再而三地发生。本环节的目的就是要告诫孩子们生活中哪些行为值得学习与借鉴,哪些行为要制止。】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