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6《家乡特色代代传》 教学目标 情感与态度:使学生通过对家乡特色的了解和认知,初步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丰富多彩,认识其历史意义和价值,知道家乡特色文化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培养对家乡特色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意识。 行为与习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家乡特色文化和使用特色文化的习惯,并能汲取精华,进行创新,让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生活中的一部分。 知识与技能: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相关条例,感受家乡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色魅力,通过实践让学生热爱家乡特色,传承家乡特色。 过程与方法: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家乡名吃、工艺,向大家展示自己的方言,学打太极拳,运用多种方法传承家乡的特色文化。 教学重点 知道家乡传统文化的丰富多彩。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对家乡文化的传承意识。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同学们,你是哪里人?你来介绍一下家乡吧!(生介绍家乡)听了你的介绍,老师觉得蓬莱真是太美了,谢谢第一个环节:定位家乡,了解特色 节点1:走进家乡,导入新课从刚才大家对家乡的介绍,老师感受到你对它的熟悉与热爱,可以说我们都是烟台人,我们的家乡是烟台!烟台位于胶东半岛的的东北部,是一座古老又现代的文化名城,今天这节课老师和大家一起学习家乡特色代代传。(齐读课题) 2:观看视频,寻找特色先来看一段短视频,找一找我们的家乡烟台有什么特色?(烟台宣传视频,进入本节课学习)你找到了哪些特色?(学生交流)我们的家乡真是太可爱了, 【设计意图:通过烟台城市宣传片,让学生对家乡进行全方位的了解,勾起他们对家乡特色的回忆,提高探索的欲望和兴趣。】 第二个环节:寻找家乡特色 师:烟台的历史悠久,传统特色源远流长,让我们来一次家乡特色之旅吧。 节点1:传统美食鲁菜之都俗话说民以食为天,我们就从吃开始谈起,烟台依山傍海,都创造出哪些美食呢?介绍给大家听一听。(板书传统美食)学生介绍:鲅鱼饺子、 鱼锅片片、韭菜炒海肠、葱烧海参......教师点拨:我们蓬莱最有名的当属蓬莱小面了,同学们吃过吗?那我得考考你了,蓬莱小面最重要的传人是谁?生:蓬莱小面的传人是清末民初的衣福堂。因他做的蓬莱小面最正宗,人们又称蓬莱小面为“衣福堂小面”。(评价:你知道的真多)小结:同学们对家乡的名菜都很了解啊,堪称美食家了,说的老师都流口水了,让我们来一起大饱眼福吧。(图片展示)你们知道吗?正是因为我们这里盛产海鲜,逐渐形成了我国八大菜系之首的鲁菜,在古书《鲁菜之乡》有专门的记载,"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烟台还被授予"中国鲁菜之都"的称号,是全国唯一获此殊荣的城市。在央视节目《舌尖上的中国》还专门介绍了鲁菜呢。 【设计意图:民以食为天,学生最先想到的家乡特色就是吃,从烟台名菜、家常菜入手,更贴近生活,同时拓展知识,我们的家乡是有名的鲁菜之都,提升自豪感。】 风味小吃 过渡:烟台除了全国知名的菜系,其实,在民间还有各种各样有趣的风味小吃 活动1:边听边说 糖画 :图片。看,这是什么?你在哪见过?糖画师父用他灵巧的手画出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糖画,我们来听一则小朋友的写的作文做糖画。(听音频) 糖画又好玩又好吃。可别小瞧它,它起源于明朝,有上百年的历史了呢。爆米花:再给大家看个老物件,猜猜这是什么?用来干什么的?你吃过用这个机器爆出来的爆米花吗?来给大家说说(生交流)(老师像你们这么大的时候,经常有爆米花的来走街串巷,小孩子们从家里拿来玉米,给个手艺钱,他就摇动转炉开始爆了,只听彭的一声巨响,袋子里就喷出了雪白松软的爆米花,这是我们小时候最喜欢的零食。)我们来看看爆米花究竟是怎么爆出来的?(视频)这种爆米花机的历史更古老,它起源于宋朝,有上千年历史了。 活动2边吃边说:谈了这么多传统美食,你想说点什么呀?(学生交流)难道没有想品尝的吗?老师给大家带来了我们烟台特有的小吃:地瓜干,请同学吃,说说味道如何? 小结:我们家乡的人最会晒地瓜干了,软糯香甜又易于保存。这些传统的鲁菜、名吃,都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 【设计意图:对于家乡的特色小吃学生分的不是很清楚,只是谈他们所知道的小吃,因此此环节主要通过师生交流,让学生能了解家乡小吃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即可。】 节点2:民间艺术过渡:非物质文化遗产包含很多,看,这些节庆仪式、民间工艺也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 板书:民间艺术欣赏艺术图片:面塑草编掖县石雕毓璜顶庙会海阳大秧歌 胶东大鼓皮叫虎窗花师:这些具有家乡特色的传统民间艺术,你见过多少呀?在哪里见的?(生交流)有的同学还带来了一些工艺品,来给大家看一看。学生展示自己带的工艺品,师随机采访:说说你带的是什么?同学们有会剪纸的吗?是在哪学的?(你家里人有会剪纸的吗?)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小工艺品,知道是什么吗?它叫皮叫虎,是老师小时候特别流行的玩具呢,我们同学现在都不玩了吧。你喜欢这些民间工艺吗?(生交流) 这些流传上百年的民间艺术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有的依然深受人们喜爱,有的却逐渐淡出人们视线,即将消失,对此,你想说些什么呀?我们要保护它们,在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中明确规定,每个公民都有保护它们的责任和义务。板书:保护 【设计意图:身边的工艺品更会引起学生的兴趣,通过图片展示和老师的介绍,让学生了解到这些都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们的逐渐消失,是文化史上的一大损失。】 其实除了这些,我们自身也都自带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来看一段视频,猜猜我们身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什么? 节点3:家乡方言 观看方言视频,你猜到了吗?原来方言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你会说方言吗?来给大家说几句。 板书:家乡方言请学生展示方言师:你们听懂了吗?你觉得我们的家乡方言怎么样?师小结:说着家乡的方言,可真亲切呀。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方言,无论离开家乡多远多久,家乡都永远铭记在心。唐代诗人贺知章曾经有一首诗: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设计意图:结合传统文化,方言的引入让学生对家乡更具亲切感和自豪感,原来我们天天说的方言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让学生有了更深刻的体验。】 节点4习俗文化: 我们烟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还有很多,其中有一项更是记入了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录,来看一看(奥运太极展示)太极拳的门派有很多,我们烟台主要是吴氏太极,它的第四代传人孔庆乐师父在烟台正式开班授课,广招弟子。同学们想不想学个一招半式?随视频学太极小结:太极不仅强身健体,更是令我们骄傲的家乡习俗文化之一,不仅受到中国人的喜爱,外国人也非常推崇。 板书:习俗文化 【设计意图:家乡的地方戏很多,如胶东大鼓、海阳大秧歌,在选择时我觉得吴氏太极更具有影响力,不仅中国人喜欢,外国人也很喜欢,尤其是选入08奥运,学生在观看、模仿的过程中对家乡的自豪感提升到新的高度。】 第三个环节:特色代代传 节点1:回顾总结同学们,了解了我们家乡这么多的特色,你有什么想说的?师评价:这些历时几百年,甚至几千年的传统特色都是祖先为我们留下的文化瑰宝。我们应该怎样做呢?是的,我们不仅要保护家乡特色文化,更要学着去传播和继承它。(板书:传承) 节点2:结尾升华,传承文明和谐(图片展示)在家乡飞速变化的今天,传统特色与现代文化是如此和谐的存在,融入在“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里,共同的爱好拉近了心的距离,共同的语言传播着爱的力量,生活是如此幸福和温暖,家乡特色代代传更是和谐与文明的传递。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