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快乐过新年 【教材分析】 《大家一起过春节》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5课《快乐过新年》的第二个主题,它包括“春节习俗”、“春节习俗和讲究”、“绘本《团圆》”三个部分,重点在于引导学生了解并体验我国的新年习俗,关注各地新年习俗的不同,让学生懂得新年的基本礼仪,以主动、积极的状态迎接传统节日的到来,在文明祥和的氛围中与家人一起庆祝新年。 【教学目标】 知道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感受春节阖家团圆给每个家庭成员带来的温暖和快乐。2.了解各地一些过春节的习俗,感受红红火火中国年的独特魅力。模块一:主题活动准备,收集资料,初步了解春节1.课前引导孩子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了解新年的来历,初步感知新年,准备一些新年小装饰品,剪窗花、做灯笼感受春节的喜庆气氛。2.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及相应教具等。模块二:课堂学习活动,红红火火过春节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了解过年贴福字的来历、讲究,初步认知习俗所蕴含的文化意义。2. 小组合作完成福字作品,锻炼动手能力,为新年增添喜庆的气氛。 教学难点:学生年龄较小,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能力较弱,引导学生乐于与同伴合作、制作福字是本课的难点。 【教学过程】 音乐渲染,导入“过春节” 欣赏歌曲《新年好》,随音乐一起唱。 介绍春节是中国传统节日,初步了解过新年的重大意义。 【设计意图】:情境教学是一种符合小学生心理、生理成长特点的教学方法。本课一开始就通过喜庆热闹的歌曲《新年好》营造了一种浓浓的情境氛围。 激趣谈话,揭示主题。 春节是我们中国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节日,你们喜欢春节吗?2018年春节你最开心的事? 2.今天就让咱们在这教室一起过个年吧! 【设计意图】:通过分享春节最开心的事情,为进一步感受新年的热闹和隆重奠定基础。 欢欢喜喜“知春节” 学生说“年兽”的传说,了解春节的来历,激发兴趣。 过年啦“鞭炮声”,将学生带入到过年的热闹气氛中。 快快乐乐“说春节” 介绍除夕、初一、初五和元宵节是春节中最热闹最有讲究的四天,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交流这四天做了什么事情?在交流中感知春节的习俗和讲究。 学生能总结出除夕这天会贴春联、包饺子、吃年夜饭、看春晚、放鞭炮......等习俗。 在噼里啪啦的鞭炮声中迎来大年初一,通过分享大年初一他们的活动,能体会到初一主要习俗是穿新衣戴新帽、串门拜年、压岁发红包。 大年初五的习俗部分同学没有在意,个别同学能讲出初五大扫除、祭财神,补充放鞭炮破五和开市、包饺子等习俗。 元宵节学生们比较熟悉,都能讲出吃元宵、看花灯,个别学生能说出踩高跷,引导学生回忆逛庙会、猜灯谜、舞龙舞狮等传统庆祝活动。 【设计意图】陶行知说“生活即是教育”,学生展示的是“生活”,大家听到的却是“教育”,一场感受家庭温暖、家庭幸福的爱的教育。 四 热热闹闹“过春节” 通过提问贴春联的美好寓意和知识,怎样判断上下联体验贴对联、读春联等活动感受新年的热闹。 通过讨论包饺子包硬币、枣花生等体会过年的美好愿望。 通过采访年夜饭和谁一起吃?让学生感受中国人过年讲究团圆,通过观看团圆短片,将回家过年的信念和种子埋在孩子们的心底。 通过送出新年祝福,感受新年迎祥纳福的喜庆,体验新年的幸福感。 5.通过分享新年的愿望,体会新年新气象,新年新愿望,努力开启新的一年的生活。 【设计意图】:源于生活的话题旨在打开孩子的“话匣子”,课堂不是一味的灌输,而是互动的、活动的,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合作交流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在快乐中“过年”,而不是在痛苦中“上课”。 五 、 情感升华,共度“中国年” 总结:“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无论中国人身处何地,无论用怎样的方式来庆祝春节,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对祖国、对亲人的爱都是一样的,大家的心里都有满满的幸福。这个环节带领学生感受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感受各式各样的庆祝新年的方式,体会中国 新年的快乐。 【设计意图】:这里是情感的升华,是思想的浓缩,是真情的释放,唯有中国汉族及其他少数民族的盛节能体现中国人的幸福,折射出人民的生活越来越美好。 六.最后:一首春节童谣结束本节课,与课堂伊始相互照应,引导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新年的悠久历史。 七、作业超市:1、搜集更多的少数民族庆祝新年的方式,制作新年集锦卡。2、与身边同学分享新年趣事,感受传统新年的美好乐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