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1《大家排好队》 教学目标 通过活动体验,帮助学生改变前习俗阶段的思维认知,引导学生站在自己和他人的角度认识公共生活中排队的重要性和意义,从内心认同排队的必要性。 知道在生活中哪些地方、哪些情况下需要排队。 讨论交流如何解决排队中常见问题的方法。 了解排队时要人人排、有先后、有间距等基本规则,懂得排队在特殊情况下既要遵守规则,也要礼让,不能僵化地守规则。学会在生活中正确地排队,逐步养成自觉排队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通过活动体验,帮助学生改变前习俗阶段的思维认知,引导学生站在自己和他人的角度认识公共生活中排队的重要性和意义,从内心认同排队的必要性。 学会在生活中正确地排队,逐步养成自觉排队的好习惯。 教学过程 引入话题,唤醒生活 教师展示礼物:高老师来自遥远的山东省蒙阴县,想到能和常州市解放路小学的孩子一起上课,老师特别高兴,我还专门为大家准备了礼物呢,(展示礼物)想要的同学到前面来拿吧。 学生领取礼物,教师录像。 教师随机采访:(1)采访拿到礼物的学生:你拿到了什么礼物?谁也拿到了礼物?喜欢吗?(2)采访没有拿到礼物的学生:你想说什么?心情怎么样? 教师引导思考:有没有更好的方式来领礼物? 5.教师适时引导总结,板书课题。设计意图:一是通过亲身体验的方式来让学生初步感知排队的意义,二是拉近老师与学生的距离。采访交流环节聚焦学生的内心,引导学生畅所欲言说出自己真实的体会,达到初步感知排队重要性这一目标。 (二)课中体验,深化感悟 活动一、排队故事屋 守秩序 教师借助图片讲述自己的排队故事:游蒙山时因有人不排队造成拥堵耽误时间。 引导学生分析:为什么平时下山只需要15分钟,这次我们却等了两个小时?学生充分交流认识到,有人想快点下山,不排队、不讲秩序,导致大家耽误了很长时间。 教师总结:公共场所排好队,有秩序能让我们又快又好地完成一件事情。板书:秩序。 设计意图:教师讲述自己的亲身经历作为范例,引导学生走近生活,知道排队才会有秩序。二.重安全 学生先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自己生活中遇到的不排队的事情。教师帮助学生唤起生活中不排队导致的混乱场面的回忆:你能描述一下当时的情景吗?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你是怎么做的?你想对这些人说什么? 教师补充视频资料:濮阳县发生的学校踩踏事故和5.12大地震时桑枣中学学生有序撤离。3.引导学生谈感受:你想说什么呢? 4.教师总结: 一排一乱形成鲜明对比,看来排队事虽小,却能让我们多一份安全保障。板书:安全。 设计意图:学生交流唤醒生活体验,视频对比提升道德情感,感受排队的必要性。 讲公平 教师播放上课伊始学生领礼物时的视频。 学生谈感受。 引导学生基于诚实的基础上说出自己当时不排队的真实想法。 教师再次采访没有拿到礼物的学生的感受。 教师适时总结:刚才同学们领取礼物时秩序是混乱无序的,看来还是排队好,它可能会让我们自己感到稍微有点不舒服,但排队对大多数人来说,会比较公平。板书:公平。 设计意图:视频回放,自我反思,感悟公平。 (三)拓展提升 1.通过图片展示学生生活中非常熟悉的不排队的情景。 2.引导学生深刻反思自己的日常行为。以前上公交车的时候,可能担心抢不到座位就不排队,那现在呢?以前去接水的时候,可能想早点喝到水就不排队,那现在呢?以前发本子的时候,我可能怕拿到不好的本子就不排队,那现在呢? 3.学生自我反思:你在生活中还曾经什么时候没排队?你现在又是怎样想的? 教师总结:在公共场所我们不能光考虑自己的感受,因为不排队就会让事情变得一团糟。 设计意图:从教师范例到走近生活,到学生交流回顾生活,再到视频回放后的自我反思,走进生活深刻反思。在教师的引导下,师生交流的内容无论从时间上、空间上,都离学生越来越近。学生在心理上对排队重要性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刻,他们开始从单纯的自我意识,到现在开始考虑群体利益,提升了道德情感。 活动二:排队大搜索 学校里 引导学生先说一说在学校里哪些地方需要排队。 因为上下楼梯是学生每天必须经历的、又是最容易发生事故的地方,教师对什么时候上下楼梯要排队这一细节进行精准指导, 学生交流,教师强调:在人多的时候上下楼梯一定要排队。 生活中 学生交流在生活中需要排队的的地方有哪些? 教师总结:需要排队的地方有很多,在人多、很多人都去干一件事情的时候就需要排队。活动三、生活体验馆模拟乘坐电梯,让孩子们知道先来后到、先下后上。不光乘坐电梯要遵守这样的规则,乘坐公交车等也要遵守这样的规则。 活动四、生活导航仪 以王叔叔的事情为例,交流特殊情况下的排队。 教师总结:迟到不是插队的理由,但当别人遇到紧急情况的时候,我们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也要学会礼让。 拓展生活中其他情况下的礼让4.补充资料:补充《常州市民文明公约》、《中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相关的条款,引导学生认识到在公共场所要排队、讲秩序是每个人应该做的。 活动五:小手拉大手 出示排队推动日标志,教师介绍:现在很多城市都把每个月的11日定为自觉排队日。看,11多像两个自觉排队的小朋友啊,你愿意加入到他们中来吗? 老师希望你们能够呼吁身边更多的小朋友和大朋友加入到我们的队伍中,说一说最想提醒谁在什么时候要排队? 让我们小手拉起大手,让排队成为习惯,请把你最想说的话写在提示卡上吧。教师引导学生排队上台领取提示卡。 4.教师指导学生书写提示卡,交流提示卡。 5.展示生活中有序排队的图片,教师配乐进行课堂总结:看,排着队伍的小火车开进了校园,我们的路队整整齐齐,课间活动紧张有序。小火车也开到了我们的生活中,马路上的交通畅通无阻,公共场所的人们文明礼让,我们的城市变得更加和谐、美好! 设计意图:在学生已有的初步排队意识的基础上,上升到明晰的规则意识和践行意识。走进公共场所,让排队成为自己的习惯,从他律走向自律,主动过有道德的生活,学生实现了自我道德认知的超越。 课后践行、内化感悟 课下请把提示卡写完并送给要提醒的人,让他们也加入自觉排队的队伍中来。 2.在《排队歌》的歌声中结束本课学习,教师引导学生放回板凳,排好队、有秩序地回教室。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