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菏泽市成武一中2011-1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9科10份)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山东省菏泽市成武一中2011-1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9科10份)

资源简介

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学分认定测试
高二物理试题
第Ⅰ卷 (选择题 共40分)
一、不定项选择题(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许多科学家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做出了重要贡献,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
B.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
C.安培提出了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力公式
D.楞次提出了关于感应电动势大小的规律
2.关于电磁感应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穿过螺线管的磁通量发生变化时,螺线管内部就一定有感应电流产生
B.只要电路的一部分作切割磁感线运动,电路中就一定有感应电流
C.线圈中磁通量变化越大,线圈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一定越大
D.线圈中电流变化越快,线圈中产生的自感电动势一定越大
3.电感和电容对交变电流的阻碍作用的大小不但跟电感、电容本身有关,还跟交流电的频率有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感是通直流、阻交流,通高频、阻低频
B.电容是通直流、阻交流,通高频、阻低频
C.电感是通直流、阻交流,通低频、阻高频
D.电容是通交流、隔直流,通低频、阻高频
4.关于磁通量的概念,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磁感应强度越大,穿过闭合回路的磁通量也越大
B.磁感应强度越大,线圈面积越大,则磁通量也越大
C.穿过线圈的磁通量为零,但磁感应强度不一定为零
D.磁通量发生变化,一定是磁场发生变化引起的
5. 如图1,闭合线圈上方有一竖直放置的条形磁铁,磁铁的S极朝下。当磁铁向下运动时(但未插入线圈内部)( )
A.线圈中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图中箭头方向相反,磁铁与线圈相互吸引
B.线圈中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图中箭头方向相反,磁铁与线圈相互排斥
C.线圈中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图中箭头方向相同,磁铁与线圈相互吸引
D.线圈中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图中箭头方向相同,磁铁与线圈相互排斥
6.一个矩形线圈在匀强磁场中转动产生的交流电 V,那么( )
A.频率是50Hz
B.当t = 0时,线圈平面恰好与中性面重合
C.当 s时,e有最大值
D.有效值为V
7.矩形线圈在匀强磁场中匀速转动,从中性面开始转动180°角过程中,平均感应电动势和最大电动势之比为( )
A.π/2 B.2/π C.2π D.π
8.如图2(a)所示,两个闭合圆形线圈A、B的圆心
重合,放在同一水平面内,线圈A中通以如图(b)所示的变化电流,t=0时电流方向为顺时针(箭头所示)。在t1—t2时间内,对于线圈B,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线圈B内有顺时针方向的电流,线圈有扩张的趋势
B.线圈B内有顺时针方向的电流,线圈有收缩的趋势
C.线圈B内有逆时针方向的电流,线圈有扩张的趋势
D.线圈B内有逆时针方向的电流,线圈有收缩的趋势
9.如图3所示,在一蹄形磁铁两极之间放一个矩形线框abcd。磁铁和线框都可以绕竖直轴OO′自由转动。若使蹄形磁铁以某角速度转动时,线框的情况将是( )
A.静止 B.沿与磁铁相反方向转动
C.随磁铁同方向转动 D.要由磁铁具体转动方向来决定
10.如图4所示,A、B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小灯泡,L为自感系数很大、电阻可以忽略的带铁芯的线圈,则( )
A.电键S闭合瞬间,A、B同时发光,随后A灯变暗,B灯变亮
B.电键S闭合瞬间,B灯亮,A灯不亮
C.断开电键S瞬间,A、B灯同时熄灭
D.断开电键S瞬间,B灯立即熄灭,A灯突然闪亮一下再熄灭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60分)
二、填空题(共12分)
11.(8分)如图5所示器材可用来研究电磁感应现象及确定感应电流方向。
(1)在给出的实物图中,用实线作为导线将实验仪器连成实验电路。
(2)将线圈L1插入L2中,合上开关。能使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原电流的绕行方向相同的实验操作是( )
A.插入软铁棒
B.拔出线圈L1
C.使变阻器阻值变大
D.断开开关
12.(4分)如图6所示,把一根条形磁铁从同样高度插到线圈中同样的位置处,第一次迅速插入,第二次缓慢插入,两情况下线圈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的大小关系是E1____E2;通过线圈截面电量的大小关系是ql____q2。(填“=”、“>”“<”)
三、计算题(本题共4小题,共48分.解答时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3.(10分)如图7所示,边长为L的正方形金属框,质量为m,电阻为R,用细线把它悬挂于一个有界的匀强磁场边缘,金属框的上半部处于磁场内,下半部处于磁场外.磁场随时间变化规律为B=kt(k>0),已知细线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2mg,求从 t=0开始,经多长时间细线会被拉断?
14. (10分)某村在较远的地方建立了一座小型水电站,发电机的输出功率为100 kW,输出电压为500 V,输电导线的总电阻为10 Ω,导线上损耗的电功率为4 kW,该村的用电电压是220 V.
(1)输电电路如图8所示,求升压、降压变压器的原、副线圈的匝数比;
(2)如果该村某工厂用电功率为60 kW,则该村还可以装“220 V 40 W”的电灯多少盏?
15.(14分)如图9所示,两足够长的光滑金属导轨竖直放置,相距为L,一理想电流表与两导轨相连,匀强磁场与导轨平面垂直.一质量为m、有效电阻为R的导体棒在距磁场上边界h处静止释放.导体棒进入磁场后,流经电流表的电流逐渐减小,最终稳定为I.整个运动过程中,导体棒与导轨接触良好,且始终保持水平,不计导轨的电阻.求:
(1)磁感应强度的大小B;
(2)电流稳定后,导体棒运动速度的大小v;
(3 )流经电流表电流的最大值Im.
16.(14分)如图10所示,质量m1=0.1 kg,电阻R1=0.3 Ω,长度l=0.4 m的导体棒ab横放在U型金属框架上.框架质量m2=0.2 kg,放在绝缘水平面上,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相距0.4 m的MM′、NN′相互平行,电阻不计且足够长,电阻R2=0.1 Ω的MN垂直于MM′.整个装置处于竖直向上的匀强磁场中,磁感应强度B=0.5 T.垂直于ab施加F=2 N的水平恒力,ab从静止开始无摩擦地运动,始终与MM′、NN′保持良好接触.当ab运动到某处时,框架开始运动.设框架与水平面间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g取10 m/s2.
(1)求框架开始运动时ab速度v的大小;
(2)从ab开始运动到框架开始运动的过程中,MN上产生的热量Q=0.1 J,求该过程ab位移x的大小
N
图1
图2
图3
L
A
B
S
图5
图7
图4
图5
图6
图7
图8
图9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学分认定测试
高二语文试题
(总分150分,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共36分)
一、(36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   )
A.毁家纾shū难 惨怛dá 冠盖相属shǚ 垂涎xián三尺
B 皭jiào然 濯淖nào 笃仁dǔ 折券juàn弃责
C.罄qìng 竹难书 缧绁léixiè 狱掾yuàn 力能扛gāng鼎
D.偻lǚ 行 郦食其lìshíqí 田父fǔ 异物间jiàn进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攻城掠地 妒贤嫉能 运筹帷幄 对薄公堂
B.令行禁止 与世推移 暴虎冯河 豪杰蜂起
C.按部就班 全神灌注 不知稼穑 高山仰止
D.搏闻强志 忧愁幽思 志洁行廉 礼贤下士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故重黎氏世序天地 序:理,这里是主管的意思。
B、?史记石室金匮之书 ?:缀集。
C、伏羲至纯厚 至:到。
D、史记放绝 史记放绝:史书废弃。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 )
①乃喟然而叹曰 ②孙子膑脚,而论兵法。
③是余之罪也夫 ④夫《诗》《书》隐约者。
A、 两个“而”不同,两个“夫”也不同。 B、两个“而”不同,两个“夫”相同。
C、两个“而”相同,两个“夫”不同。 D、两个“而”不同,两个“夫”相同。
5、下列加点字与“难为俗人言也”中的“为”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
A、重为乡党所笑 B、为十表,本纪十二。
C、故士有画地为牢 D、不足为外人道也。
6.下列句子中全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
①此两家常折券弃责 ②遂坐上坐,无所诎 ③不如决策东乡 ④无内诸侯军……距之 ⑤乃详尊怀王为义帝 ⑥诸所过毋得掠卤,秦人憙,秦军解 ⑦因以文谕项羽
A.①②③④⑤⑥⑦ B. ①②③④⑤⑥
C. ①②③④⑥⑦ D. ①③④⑤⑥⑦
7.下列句子中的特殊句式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
①诸将过此者多 ②又与秦军战于蓝田南 ③怀王者,吾家项梁所立耳 ④楚与诸侯之慕从者数万人 ⑤项羽王诸将之有功者 ⑥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⑦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 ⑧系颈以组
A. ①④\②⑧\③⑦\⑤⑥ B. ①④⑤\②⑧\③\⑥⑦
C.①④⑤\②⑧\③⑦\⑥ D. ①④⑤\②\③⑦⑧\⑥
8.下列句子中的词类活用现象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
①公始常欲奇此女,  ②与贵人武负、王媪见其上常有龙,怪之 ③避仇从之客,因家沛焉 ④降章邯  ⑤会项伯欲活张良 ⑥父老苦秦苛法久矣 ⑦沛公然其计  ⑧欲约分王关中  ⑨沛公从百余骑
A.①②⑥\⑦\③⑧\④⑤⑨   B.①②⑥⑦\③⑧\④⑤⑨
C.①②\⑥\⑦\③⑧\④⑤⑨  D.①②⑥⑦\③⑧\④\⑤⑨ 
二(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赌符 (清)蒲松龄
韩道士,居邑中之天齐庙。多幻术,共名之“仙”。先父与最善,每适城,辄造之。一日,与先叔赴邑,拟访韩,适遇诸途。韩付钥曰:“请先往启门坐,少旋我即至。”乃如其言。诣庙发扃,则韩已坐室中。
先是,有敝族人嗜博赌,因先父亦识韩。值大佛寺来一僧,赌甚豪。族人见而悦之,罄资往赌,大亏;心益热,典质田产复往,终夜尽丧。邑邑不得志,便道诣韩,精神惨澹,言语失次。韩问之,具以实告。韩笑云:“常赌无不输之理。倘能戒赌,我为汝复之。”族人曰:“倘得珠还合浦,花骨头(注:赌具)当铁杵碎之!”韩乃以纸书符,授佩衣带间。嘱曰:“但得故物即已,勿得陇复望蜀也。”又付千钱,约赢而偿之。
族人大喜而往。僧验其资,易之,不屑与赌。族人强之,请以一掷为期。僧笑而从之。乃以千钱为孤注。僧掷之无所胜负,族人接色,一掷成采;僧复以两千为注,又败;渐增至十余千,明明袅色,呵之,皆成卢雉:计前所输,顷刻尽。阴念再赢数千亦更佳,乃复博,则色渐劣;心怪之,起视带上,则符已亡矣,大惊而罢。载钱归庙,除偿韩外,追而计之,并末后所失,适符原数也。已乃愧谢失符之罪。韩笑曰:“已在此矣。固嘱勿贪,而君不听,故取之。”
异史氏曰:“天下之倾家者,莫速于博;天下之败德者,亦莫甚于博。入其中者,如沉迷海,将不知所底矣。迨夫全军尽没,热眼空窥。视局中则叫号浓焉,技痒英雄之臆;顾橐底而贯索空矣,灰寒壮士之心。引颈徘徊,觉白手之无济;垂头萧索,始玄夜以方归。幸交谪之人眠,恐惊犬吠;苦久虚之腹饿,敢怨羹残。既而鬻子质田,冀珠还于合浦:不意火灼毛尽,终捞月于沧江。及遭败后我方思,已作下流之物;试问赌中谁最善,群指无裤之公。甚呜呼!败德丧行,倾产亡身,孰非博之一途致之哉!” 选自清代蒲松龄《聊斋志异》)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每适城,辄造之 造:造访,拜访
B.族人见而悦之,罄资往赌 罄:用尽
C.阴念再赢数千亦更佳 阴:暗中,暗地里
D.既而鬻子质田 质:对质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又付千钱,约赢而偿之 /还而与之俱赐死杜邮
B. 乃以千钱为孤注 / 仆以口语遭遇此祸
C. 天下之倾家者 /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D. 冀珠还于合浦 /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11.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直接表现韩道士身怀奇幻之术的一项是
①诣庙发扃,则韩已坐室中 ②典质田产复往,终夜尽丧 ③韩乃以纸书符,授佩衣带间 ④明明袅色,呵之,皆成卢雉 ⑤起视带上,则符已亡矣 ⑥追而计之,并末后所失,适符原数也
A. ①③⑤ B. ②④⑥ C.①④⑤ D.②③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道士会一些奇幻之术,作者已故的父亲曾经跟他有交情;在交往时,韩道士也偶用幻术和大家开个小玩笑。
B.蒲氏有个嗜好赌博的族人,通过蒲松龄的父亲认识了韩道士;有一次,这位族人在赌场输得几乎倾家荡产,非常懊丧,顺路去拜访韩道士。
C.族人佩戴着韩道士所送的书符去赌博,连连取胜,不仅赢回了自己输掉的钱,还另外赢取了一些送给韩道士作为感谢。
D.作者最后以辛辣幽默的笔触,对喜好赌博的人做了深刻批判。“异史氏”实为作者代称,蒲松龄常用这一名称对所讲的故事进行评论。
第Ⅱ卷(共114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与先叔赴邑,拟访韩,适遇诸途。(3分)
②僧验其资,易之,不屑与赌。族人强之,请以一掷为期。(4分)
③败德丧行,倾产亡身,孰非博之一途致之哉!(3分)
14.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8分)
朝耕
袁中道(明)
荷锄出茅屋,月色白如素。过林滴水声,一天好雾露。
东方犹未光,灿灿动霞路。不觉叱牛声,惊起双白鹭。
①诗歌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现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回答。(4分)
②从整首诗来看,诗人采用了怎样的手法来写景?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4分)
15.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故《易》曰: ,差以千里。(《太史公自序》)
(2)夫运筹策帷帐之中, ,吾不如子房。(《高祖本纪》)
(3)吾闻富贵者送人以财, 。(《孔子世家》)
(4)孔子曰:“君子固穷, 。(《孔子世家》)
(5) ,衣食足而知荣辱。(《管仲列传》
(6) ,时不利兮骓不逝。(《 项羽本纪》)
三、(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登山
①在齐鲁平原和丘陵上,有许多山难说高耸,也无胜境,只是有几方北朝的摩崖,却时常调动起我攀登向上的心情。大块面的石壁刻字繁多,往往是一篇经文;小块面的石壁则刻上一个字或几个字。石块如此坚硬,人如此柔软,却能借助凿子榔头,挖出一道道波磔的痕迹。已经是深秋了,指头触及石面,有一股凉沁沁的感觉,使爬山沁出的燥热一下子散去了许多,不由地靠了上去。
②大山小岭,在我看来都是突出大地肌肤的骨头,或嶙峋或和缓,总是坦露着突兀和孤傲,如果连成一脉,像极了一道漫长的脊梁,风骨坚硬。人生的短暂,使人更加倚重巨大之物,对于坚硬沉重有一种深刻的崇拜。北朝人曾说:“缣竹易销,金石难灭,托以高山,永留不绝。”这么一来,把自己所思所想寄寓于崇高也就顺理成章。两个月间,我从南方两次飞抵邹城,第一次上了铁山、岗山、峄山,第二次上了葛山、水牛山,也就是因山上的摩崖刻石,倘无亲见、亲抚,我要向学生们讲这些北朝书法,还真有些心虚——以前我是依据书本图片而言说的,粗略而过,而今,我可以加入不少感性的成分,其中就有关于向上而行的心情。许多事情亲历的过程中,情绪就附着了上去。时光散漫而缥缈,守上十天半月,看不出这些摩崖有什么细微之变,可是百年千年,这种散漫缥缈的力量就十分凝练了。
③一个人在平地的时日居多,倾斜陡峭对于行路者而言,消耗精神和体力。人们在攀援时难以健步如飞,而且随着高度的提升,萌生出难乎为继的悲观,往往一念之差,有人就登不到顶。此时,他认为最适宜的就是坐下歇歇。坐下来多么舒适啊,甚至此处风光更有诱惑力,使人乐意调整原定计划,改变目标,使上山前的心高气傲稍稍打点折扣,甚至就很自然地找一个理由,解脱了自己。行程中有着许多变数,都会本着随意而调整甚至推翻,这也就削弱了应有的毅力和意志,往往一咬牙可以持续的,都轻易地放弃了,还不觉得有何不妥。时日久了,顺势成了惯性,对难度也就有意地回避,以为人生如此可谓明智,却不知将错过无限的风光。
④我的体力未必超过同行者,速度也不快,只是不愿停下,渐渐就升到了高处。我对陌生的高处有一种好奇,它们是以一种什么样的状态存在的?这一点,只有亲见才能解悬,因而不能吝惜自己的脚力。这使我向上的心情里充满喜悦和期待,从未怨艾山势陡峭山径狭隘。沿着不同的倾斜度,在递进中移步换景,那些平地的寻常情绪如薄雾般退去,而那种如朝阳升起时的豁亮,突然充满了胸腔。
⑤山顶上有的是巨石,相互依靠、叠嵌,坚实无移。多少风雨把小石块都冲到山涧里去了,最终剩下这些巨大之物。我热爱一切敦厚硬朗之物,加之巨大,我猜度它们不会轻易变形或者如风转瞬消逝,尤其是在两块巨石的缝隙中,人陷入一个幽深的时光场域,被强大的力量裹挟着,一切抵御和抗拒都属徒劳。北方的秋风比南方凌厉,旋转着来去,我都有些被掀动了。我倚靠的这些巨石能久远乎?
⑥在过来的路上,机声轰鸣,粉尘漫天,由于此地石质优良,许多石材厂已挺进石山比试着开采的进度。在我的生活经验里,许多山峰或者已被亿万“愚公”夷为平地了,或者被从厚实的腹中穿过,成为灯火通明的隧道。崇山化为平地,免去了人们的步履劳苦,甚至就舒适地驾驭着钢铁坐骑,飞驰而过。
⑦我一直觉得“开门见山”可以视为一幅带着粗朴门框的风景画——在蜿蜒起伏中,满眼青绿,有鸟鸣传来,还有草木身上沁出的滋味。我乐意在夕阳下抵达山中,然后过夜。古人说:“山堂夜坐,汲泉煮茗。至水火相战,如听松涛清芬满怀,云光潋滟,此时幽气,故难以俗人言矣。”你看,不知不觉,由于向上,把自己当做雅士了。
⑧登顶之后,人才松了一口气。许多无名山岭,顶峰的确无瑰奇风光可睹,只是山风清冽,气息清幽,异于平地。俯视下方,清晰朦胧,常态异态,都已得到充分享用。难道这还不够吗?
16.作者在第①段中说“只是有几方北朝的摩崖,却时常调动起我攀登向上的心情”,为什么?请简要回答。(4分)
17.文章第②段和第⑦段分别引用了古人的诗文,请简要说明其妙处。(4分)
18.文章第③段较大篇幅的议论,在文中有何作用?(4分)
19.有人说文章的第⑥段可以删掉,你认为呢?请说明理由。(6分)
四、(12分)
20.下列句子顺序已被打乱,请按照正确的顺序重新排列。(只填写序号)(4分)
①这是他历经风雨后的坦然和真情的告白
②然而无论他走到哪里,他的名字就响彻在那里的天空中
③苏轼一生风雨,一生坎坷
④让人知道应该用感激、豁达的心境去挑战自己未来的人生
⑤他的“一蓑风雨任平生”道尽了千古的真理
⑥让人懂得了应该用开朗、宽容、阔达的心去面对人、事和物
21.将下面的消息概括为一句话。(不超过15字)(4分)
财政部决定,通过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证券交易所市场发行2011年记账式付息国债。本期国债为十年期,固定利率附息债,计划发行面值总额260亿元,全部进行竞争性招标。本期债券采用多种价格招标方式,标的为利率,3月4日招标,3月5日开始发行并计息。本次国债上市后,可以在各交易场所间相互托管。
22阅读下面一段文字,从中找出能概括《寒江独钓图》主要特点的三个词语。(4分)
我在那幅《寒江独钓图》前伫立良久,沃雪千里,地老天荒,只有一只孤影,一叶篷舟……想起明人胡应麟所说,“独钓寒江雪,五字极闹”,这个“闹”字很刁,一下子就点化了柳公《江雪》一诗中昂扬的活力。我钦佩胡应麟,他分明是将柳宗元心底的世界,玩味透彻了。原来,画中的枯寂,不过是一种表象。那恍若轻绸的溪泉正在冰雪下面漾动,诱人的芭蕉正在雪天里挺立,而渚上的小舟,亦正在无声中悠然地划行。或许只有雪天的凄冷空旷,方能凸显生命的温热充实。那片苍茫空阔,并非一无所有,而是国画中的留白。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五、(60分)
2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清代乾隆年间,有甲乙两个书法家,甲极认真地模仿古人,讲究每一笔每一划都要酷似某某,如某一横要像米芾,某一捺要像苏东坡。乙则正好相反,他苦苦地钻研,要求每一笔每一划都不同于古人。有一天,甲嘲讽乙说:“请问仁兄,您的字哪一笔是古人的?”乙听了并不生气,而是笑眯眯地反问了一句:“也请问仁兄,您的字,究竟哪一笔是您自己的?”
请根据阅读后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②自拟标题;③自定立意;④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⑤文体特征鲜明。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学分认定测试
高二地理试题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生用时100分钟。考试结束后,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填涂在试卷答题纸和答题卡规定的地方。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北京时间2012年4月11日消息,据美国宇航局太空网10日报道,火星表面干涸的熔岩流已经创作出非常逼真的大象眼睛和鼻子的图案。据此回答1~2题:
1.火星上的火山喷发是 ( )
A.自然灾害 B.环境问题 C.自然异变 D.致灾因子
2.灾情大小的衡量标准是 ( )
A.直接经济损失 B.间接经济损失
C.人员伤亡 D.人类社会和自然资源的损失
2011年第11号热带风暴“南玛都”于8月31日2时20分在福建晋江市登陆。登陆时中心最大风力8级(20米/秒)。受其影响,福建部分地区出现狂风暴雨。据此回答3~5题:
3.下图中能够反映“莫兰蒂”气流运动特征的是 ( )
4.在此次台风袭击中,福建地区遭受巨大财产损失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 )
A.地势低平,泄洪困难,内涝严重 B.台风强度大,易深入内地
C.人口密度大,人口、城市集聚 D.防灾意识弱,防灾能力低
5.减轻台风灾害损失的主要措施是 ( )
A.修筑海防大堤 B.及时发布预防或警报
C.营造防护林带 D.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
2011年3月10日云南盈江5.8级地震发生后,云南省地震局组织专家在实地调查基础上,编绘了云南盈江5.8级地震烈度分布图。据此回答6~7题:
6.关于甲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为震源 B.位于震中附近 C.烈度最小 D.震级最大
7.若甲地为震中,则 ( )
A.震级a>b>c B.b处受到的破坏程度一定比a c处大
C.b处比a处先感觉到地震 D.甲为地震烈度最高区
下图为广东省1975~1995年干旱、洪涝、台风、风暴潮农田成灾面积率过程线图,读图完成8~9题。
8.广东省干旱、洪涝灾害频繁的主要原因
是 ( )
A.纬度位置较低、太阳辐射强
B.季风气候降水变化大
C.位于东南沿海,地形雨较多 D.地势低、河流多,易成洪涝
9.为了减少自然灾害对人类生命财产和经济建设造成的影响,下列采取的措施正确的是
( )
A.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是防御干旱的有效措施
B.目前对洪涝仍无有效的防御方法
C.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有利于减轻和避免台风灾害
D.应用全球定位系统是减轻气象灾害的重要措施
据史料记载,晋咸和三年(328年),榆次:雨雹破瓦、折木,苗稼荡然。据此回答10~12题。
10.材料中的自然灾害属于 ( )
A.气象灾害 B.水文灾害 C.生物灾害 D.地质灾害
11.在晋咸和三年的雨雹灾害中,主要造成的影响是 ( )
A.人员伤亡 B.财产损失 C.自然资源损失 D.环境受到污染
12.榆次位于陕西省,自然灾害频发的原因是 ( )
A.位于黄土高原,地形崎岖 B.季风气候大陆性强,气温、降水变率大
C.受太行山脉的影响,降水量大 D.位于非季风区,气候要素多变
我国位于北半球中纬度环球灾害带与环太平洋灾害带交会的位置,是世界自然灾害发生广泛、灾种多样、灾情严重的国家之一。据此回答13~14题。
13.我国自然灾害的特征并不表现在 ( )
A.灾种特点——种类多、频次高 B.灾情特点——成灾人口与农业灾情严重
C.地域差异特点——地域差异显著 D.灾种特点——现代火山活动频繁,地壳运动强烈
14.我国自然灾害多发的原因是 ( )
A.地处世界两条灾害带的交会处,灾害多发
B.经济迅速发展,是世界经济最活跃的地区之一
C.人口基数大,增长快,是世界上的人口稠密区之一
D.灾害防御能力有限,灾害监测系统不健全
2012年1月12日中国社会报消息:经核定,2011年,各类自然灾害造成全国4.3 亿人次受灾,1126 人死亡(含失踪112人),939.4万人次紧急转移安置;农作物受灾面积3247.1万公顷,其中绝收289.2 万公顷;房屋倒塌93.5万间,损坏331.1万间;直接经济损失3096.4亿元(不含港澳台地区数据)。据此完成15~16题:
15.我国东部地区农业灾情特别严重的原因是 ( )
①耕地集中 ②人口众多 ③灾种集中 ④农作物播种面积广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6.与东南部相比,西北部牧业灾害具有更大的风险和更重的灾情。是因为西部地区( )
①草原面积广阔,经济落后 ②经营粗放,靠天养畜 ③自然灾害种类多样
④农业受灾体脆弱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2011年7月21日零时起,汶川县突降暴雨,致使汶川生命线都汶公路多处发生泥石流而中断,目前尚未接到人员伤亡报告。有关专家称,汶川泥石流将持续100年。据此回答17~18题:
17.材料中的泥石流发生在我国的川滇山地,其成因类型最有可能是 ( )
A.冰川泥石流 B.降雨泥石流
C.暴雨激发的黄土泥石流 D.暴雨引发的泥石流
18.下列关于我国滑坡、泥石流分布叙述正确的是( )
A.具有与地震相对一致的同步性
B.滑坡、泥石流主要发生在我国山区
C.青藏高原是我国滑坡、泥石流重灾区
D.在地域分布上具有广泛和相对分散的分布特点
2012年4月14日,位于云南省曲靖市沾益县城北50公里马雄山东麓的珠江正源几近干涸。由于三年连旱,昔日水流潺潺的珠江源头,如今只有一股缓缓渗出的地下水。据此完成19~20题:
19.我国旱灾频发,主要原因是 ( )
A.气温比同纬度地区高 B.受副高控制范围广
C.降水量的时空变化大 D.多受大陆气团控制
20.在我国,干旱与洪涝常相伴而生,其主要形成因素是 ( )
A.季风活动 B.地面状况 C.太阳辐射 D.海陆位置
台风是广东省主要的气象灾害。读下图并结合相关知识,回答21~22题:
21.下列选项中,台风、风暴潮灾害严重的岸段位于 ( )
A.惠州南部、汕尾南部、揭阳东南部 B.阳江南部、广州南部、珠海东南部
C.湛江东部、中山东部,汕头东南部 D.茂名南部、东莞西部、潮州东南部
22.台风过境前后,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
A.台风来临前搬走窗口等处的花盆 B.大风雨时就近在临时建筑物旁躲避
C.台风来临前准备好必要的应急物品 D.台风中心刚过,仍需留在安全地带
读长江流域水灾直接经济损失年际变化图,回答23~25题:
23.从图中看出,长江流域 1954 年
和 1983 年两次水灾直接经济损失较
严重,这两次水灾都是 ( )
A.集中性暴雨所致
B.下游排水不畅所致
C.上游水土流失所致
D.中游围湖造田所致
24.长江流域成为水文灾害多发区的人为原因是 ( )
①滥伐森林,水土流失 ②围湖造田 ③是我国经济核心地带 ④位于季风气候区 ⑤东部临海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④⑤
25.长江流域的东部沿海一带除了洪涝灾害外,还可能受到较大影响的自然灾害有( )
①台风 ②风暴潮 ③寒潮 ④地震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011年5月19日上午,一架小型直升机山东从鄄城县一处临时机场起飞,前往成武县执行美国白蛾防治任务,这标志着菏泽市2011年飞机防治美国白蛾战役正式打响。在今后1个月的时间里,菏泽动用6架飞机对全市190万亩疫情严重区域实施飞防作业。美国白蛾原产于同属北温带的美国中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随美国士兵装备物资来到亚洲。据此完成26~27题:
26.原产美国的美国白蛾在中国形成灾害,这反映出自然灾害的特征是 ( )
A.区域性 B.广泛性 C.严重性 D.联系性
27.美国白蛾在我国形成灾害而在美国不成灾的原因是 ( )
A.美国灭虫技术高 B.美国气候不适应
C.我国缺少天敌 D.我国食源广泛
读中国部分生物灾害局部分布图,回答28~29题。
28.关于图中1、2、3、4图例所代表的生物
灾害依次是 ( )
A.稻瘟病、小麦锈病、棉铃虫病、落叶松毛虫
B.飞蝗、稻瘟病、小麦锈病、油松毛虫
C.落叶松毛虫、小麦锈病、云南松毛虫、棉铃虫病
D.小麦锈病、棉铃虫病、稻瘟病、落叶松毛虫
29.在塔里木河流域易遭受的生物灾害是( )
A.水稻病、马尾松毛虫、棉铃虫病
B.小麦锈病、棉铃虫病、飞蝗
C.水稻病、鼠灾、飞蝗 D.小麦锈病、松毛虫、棉铃虫病
读我国局部地区简图,回答30~31题。
30.图示地区进行交通运输建设时,应充分考虑的地
质灾害是 ( )
A .水土流失 B .滑坡、泥石流
C .冻土 D.火山
31.为减轻图示地区地质灾害的威胁,下列措施合理的
是 ( )
A.加强对地质灾害的科学研究,建立灾情监测预警系统
B.加强对地质灾害的治理,就可以减少地震的发生频率
C.依靠工程、生物措施,彻底杜绝地质灾害
D.加强防灾、减灾宣传.组织当地居民向平原地区迁移
2011年第二号热带风暴“桑达”于5月25日下午加强为强台风,未来几天或登陆我国。国家防总召开防台风工作视频会议,要求密切监测台风动向,建立健全台风监测预报预警机制。据此回答32~33题:
32.要准确掌握热带风暴的生成、移动及发展状况宜采用 ( )
A.人工拍摄 B.遥感技术 C.全球定位系统 D.多媒体技术
33.遥感技术优于人工探测的优点不包括 ( )
A.探测范围广 B.受地面限制少 C.速度快周期短 D.全球性、连续性
GIS中,不同类型的地理空间信息储存在不同的图层上,叠加不同的图层可以分析不同要素间的相互关系。据此回答34~35题。
34.洪水前的某湖泊图层与洪灾期的图层相叠加,可以 ( )
A.分析洪水灾害的成因 B.预测洪灾结束时间
C.了解洪水淹没范围 D.计算洪灾损失
35.发生地震灾害时,利用GlS可以进行 ( )
A.预测地震灾害发生的时间 B.了解灾情状况
C.分析地震危害 D.计算灾害损失额
救灾物资的储备是灾前准备的核心任务,不同地区灾种有差异,所以救灾物资的储备应因时、因地、因灾种而异。据此回答36~37题。
36.若某救灾物资储备基地的储备物资中,节水设施、救生器具以及净水剂等比重较大,则该基地最有可能是 ( )
A.武汉 B.成都 C.西安 D.昆明
37.探生仪器、破拆工具、顶升设备和起重设备等多用于以下哪种储备 ( )
A.地质灾害 B.海洋灾害 C.生物灾害 D.气象灾害
北京时间2012年4月17日11时50分在智利(南纬32.6,西经71.4)发生6.5级地震, 震源深度30公里。据此完成38~39题:
38.地震发生时,在家中的日本居民不正确的避震方法是 ( )
A.若在平房来不及跑时,可迅速躲到桌下、床下及紧挨墙根下和坚固家具旁
B.正在用火时,随手关掉煤气开关或用电开关
C.在楼房可选择厨房、浴室等空间小而不易塌落的空间避震
D.迅速钻到床柜里
39.在震后的互救中,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
①先救近,后救远 ②先救老人、小孩,再救其他人 ③先救“生”,后救“人” ④要注意保护支撑物,但抢救时可以不考虑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40.有关龙卷风的自救防护措施,错误的是 ( )
A.在家时,务必远离门窗和围墙 B.在家时,应该躲到小房间内抱头蹲下
C.在野外,应就近寻找低洼地伏于地面 D.在野外,可以躲在大树后
二、非选择题:
41.(10分)2010年4月以来,冰岛南部埃亚菲亚德拉冰川附近火山多次大规模喷发,火山熔岩不仅融化了部分冰川,导致山洪暴发、道路桥梁被毁,腾空而起的火山灰更使欧洲部分空域成为航空禁区。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⑴冰岛是欧洲西北部的一个岛国,处在 板块和 板块之间;从板块移动方向看,冰岛位于板块的 边界(填“生长”或“消亡”)。
⑵火山喷发是地球内部的岩浆受到强大的 作用,沿着薄弱地带喷涌出地表的现象。成因上,火山喷发所形成的岩石属于 。
⑶冰岛火山喷发的烟尘缓缓向英国、挪威、德国、波兰等国飘移。“吹瘫”了欧洲空中交通,其原因主要是该地区受到 风的影响。
⑷火山喷发时产生的火山灰云团,削弱了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反映在“大气热量平衡示意图”中相应的数字编号是 ;增强了射向近地面的大气逆辐射,图中相应的数字编号是 。从理论上说,空中火山灰云团使得当地昼夜温差变 。
⑸监测冰岛火山灰的扩散面积和浓度变化所利用的技术手段主要是 ( )
A.遥感技术 B.全球定位系统 C.地理信息系统 D.数字地球
42.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自2012年1月23日以来,受频频袭来的冷空气影响,亚欧部分地区持续遭遇极寒天气,有些地区甚至出现了百年来最低气温,我国内蒙、黑龙江部分地区,最低气温持续跌破-40oC,欧洲超550人因寒冷天气身亡;日本许多地区普降特大暴雪,个别地区积雪超过3米 中国气象局的专家介绍,北极涛动、拉尼娜现象是引起这次极端天气的罪魁祸首。北极涛动是北极高空的气压高于常年数值,将更多冷空气挤向中纬度地区的现象。
材料二 日本暴雪分布图
(1)据图描述本次极寒天气中日本暴雪空间分布的特点。(4分)
(2)简述减轻雪灾应采取的措施。(6分)
43.)堰塞湖是指河道因山崩、冰绩物、泥石流或火山熔岩阻塞而成的湖泊。
下图为“5·12”汶地震中北川县地质灾害发育程度分区示意图。结合有关知识,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⑴说出汶川地震引发的地质灾害类型。据图说明极重灾区空间分布的特点。
⑵分析唐家山堰塞湖形成的自然原因。
44.材料一:2010年9月28日至10月9日,海南岛又出现了持续强降雨,并且具有累计雨量大、局地强度强、持续时间较长等特点。在持续暴雨的影响下,海南部分地区出现城乡内涝,道路、村庄和农田被淹,农业生产和国庆节假日旅游等受到较大影响。
材料二:海南岛2000年至2010年同期(9月28日至10月9日)平均累计降水量变化
材料三:2010年国庆前后影响海南的三大台风路径图
(1) 分析导致海南岛此次暴雨形成的主要原因。(6分)
(2) 用(√、×)判断下表中应对洪水灾害的行为是否正确。(4分)序号行为判断
①室内进水前,要及时拉断电源,以防引起触电事故
②在室外要站在地势较高处,洪水猛涨时,或用绳子或被单等物将身体与烟囱、树木等固定物相连,以避免被洪水卷走
③被洪水围困时,可用手电筒、哨子、旗帜、鲜艳的衣服发出求救信号
④如遇泥石流,在可能行动的时候,应迅速沿泥石流运动的方向躲避

a
b
c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学分认定测试
高二政治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分值:100分,时间:100分钟。
第一卷(选择题 共60分)
注意事项:1.答卷Ⅰ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科目用2B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答卷Ⅰ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题签上。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所给选项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涂在答题卡上)
1.中国古代有许多充满哲学智慧的故事,如“拔苗助长”“塞翁失马”等。这些寓言故事说明哲学的智慧(  )
A.源自于古典文献的流传
B.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C.产生于人们对世界的自觉思考
D.源于哲学家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2.人生在平淡中寻找幸福,在细微中品味幸福,在孤独中守望幸福,在遗忘中怀念幸福。幸福的生活需要哲学的指引,这是因为(  )
A.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
B.哲学是哲学家对自己实践活动的科学总结
C.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D.真正的哲学就是生活本身
3.甲乙两人都因高考失利而落榜。甲认为,高考落榜是天命所致,我应顺应天命,另谋其他出路;乙认为,事在人为,没有过不去的坎,我要复读,再考一次。由此可见(  )
①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②哲学源于对实践问题的思考 ③生活需要科学世界观的指导 ④学习哲学是走向成功的关键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4.下列关于哲学的理解正确的是(  )
①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 ②哲学是人们对整个自然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③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④哲学家对具体科学进行概括和总结才形成哲学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5.“没有哲学思想,科学家便只是一个做粗活的工匠;一个艺术家,如果没有哲学思想,便只是个供人玩乐的艺人。”这句话从一定程度上正确地指出了(  )
①哲学可以代替科学和艺术 
②科学和艺术都要受到哲学的影响 
③哲学对科学和艺术具有指导作用
④哲学是万能的,没有哲学就没有科学和艺术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6.影片《盗梦空间》中的男主人公不仅可以进入别人的梦境对其植入思想,而且认为这些思维的能量是不可限量的,人们甚至可以通过思维进行犯罪。这部影片事实上关注了哲学的基本问题,这个问题就是(  )
A.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B.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
C.思维和存在有没有斗争性的问题
D.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7.下列成语与“梅花香自苦寒来”这一诗句包含共同哲理的是( )
A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B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C 金无赤足,人无完人 D 满招损,谦受益
8.下列属于唯物主义观点的是(  )
A.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B.生死有命,富贵在天
C.我思故我在
D.物是观念的集合
9.清朝诗人翁格在《暮春》中写道:“莫怨春归早,花余几点红。留将根蒂在,岁岁有东风。”诗句蕴含的哲理是( )
①世界是运动的
②物质运动的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③自然界的变化发展有其固有规律
④在客观规律面前,人是无能为力的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0.下面这幅漫画中,“只要闭上眼睛,世界上就没有什么悬崖”的观点(  )
①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②认为意识决定物质
③强调物质决定意识 ④歪曲了世界
的本来面目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①③
11.在实现“十二五规划”的征途中,“对于中央的政策,有的同志习惯于照搬照抄,大而化之,不注意认真落实;有的同志主观随意,不切实际,不求实效,不考虑后果。”从唯物论角度看,上述做法违背了 ( )
①物质决定意识原理 ②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③一切从实际出发 ④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①②③④
12.俗语“依葫芦画瓢”、“照猫画虎”错在( )
(1)违背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原则(2)否认了矛盾的特殊性原理(3)违背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原则(4)否认了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的哲学 原理
A. ①②③④ B.①②③C. ①②④(4)D.②③④
13.下列具有辩证法思想的是( )
(1)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2)是亦彼也,彼亦是也
(3)对症下药,量体裁衣 (4)因时制宜,因地制宜
A.①②③( B. ①②③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4.理论创新是中国共产党的活力之源。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成为人类思想史上迄今为止最科学、最经得起考验的理论体系,奥秘就在于它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根本原因是(  )
A.它是科学的理论体系
B.它是以实践为基础的哲学
C.它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D.它是建立在辩证法基础上的哲学
15.中国“导弹之父”、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在带研究生时,一开始不上专业课,而是让学生学习《自然辩证法》、《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矛盾论》、《实践论》等马克思主义哲学著作,经考试合格后,才开始学习专业课。钱老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 (  )
A.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B.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C.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D.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伟大的认识工具
16.“树欲静而风不止”这句话反映了(  )
A.客观事物的存在与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B.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物质的
C.自然物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
D.物质就是指树、风等自然物
17.目前我国已启动了包括上海在内的7个省市的碳排放交易试点,鼓励试点地区结合自身实际,探索建立区域碳排放交易体系,为今后在全国建立统一的碳排放交易市场进行有益探索。可见,先试点后推广全国的哲学依据是
A.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原理 B 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C. 事物的发展是曲折性与前进性的统一D 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18.“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
A.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B.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
C.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中
D.人类社会具有物质性
19.下面这幅漫画主要说明了(  )
A.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联系而不是偶然的联系
B.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本质的联系而不是现象的联系
C.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必然的联系而不是偶然的联系
D.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深层的联系而不是表面的联系
20.下列既体现唯物辩证法联系的观点,又体现唯物辩证法发展的观点的有( )
①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②唇亡齿寒
③邯郸学步 ④吐故纳新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21.“兢慎”一词,见于唐杜荀鹤《泾溪》一诗:“泾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覆人。却是平流无险处,时时闻说有沉沦。”这首诗的哲学寓意主要是( )
A、矛盾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
B、意识具有反作用
C、矛盾双方依据一定条件向对立面转化
D、事物的发展是前进行和曲折性的统一
22.对“造境”而言,无论如何虚构,“其材料必取之于自然,而其构造也亦必从自然之法则。故虽理想家亦写实家也”。这一观点(  )
A.否认了事物之间质的区别
B.否认了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C.承认了物质决定意识
D.承认了意识先于物质而存在
23.食品安全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也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一定要始终把质量安全放在首位。这体现的生活与哲学观点是 ( )
①联系的观点 ②抓住主要矛盾
③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 ④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④ D.①④
24.散文随笔的写作,只要心有意态,笔有情氛,信马由缰,收桨放舟,乱花飞絮,野溪奔流,一任天然。这种写作一旦开笔,听任心灵的解脱与呈现;大脑愈有空白,笔下愈有意外而惊人的灵性出现。这段话表明(  )
A.意识是对客观事物的真实反映
B.意识对客观事物具有反作用
C.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
D.意识可以摆脱客观规律进行想象和创造
25.下列说法体现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的有( )
① 守株待兔 ② 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③ 水滴石穿 绳锯木断④物极必反
⑤墨守成规 ⑥吃一堑长一智 ⑦一趾之疾 丧七尺之躯
⑧失败为成功之母 ⑨ 断章取义 ⑩ 统筹兼顾
A.②③⑦ B. ④⑤⑥⑧ C. ①⑨⑩ D. ③⑥⑨
26.促进经济增长,全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要求我们坚持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大方向不能动摇,必须坚持把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有机结合起来。材料体现的辩证法道理是
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B.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C.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D.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27.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许多成语、典故中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庖丁解牛”、“画龙点晴”、“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所蕴含的哲学道理依次是
①一切真知都来源于实践 ②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③做事情要善于把握重点 ④联系是普遍的,要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A.④③②① B.②③④① C.①③②④ D.②③①④
28.在听完一位成功的企业家讲课后,一些来自企业的学员感到有些失望,便问:“你讲的那些内容我们也差不多知道,可为什么我们之间的差距会那么大呢?”这位企业家回答说:“那是因为你们仅是知道,而我却做到了,这就是我们的差别。”这句话表明实践高于理论认识,因为实践具有(  )
A.社会性 B.历史性
C.能动性 D.直接现实性
29.“万事如意”从哲学上看违背了( )哲理
A世界的物质性 B矛盾的普遍性
C矛盾特殊性 D运到的绝对性
30.在平面内,若直线a丄c,直线b丄c,则a∥b;在空间中,若直线a丄c,直线b丄c,则直线a与直线b不一定平行。这说明了(  )
A.人们难于完全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
B.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具有反复性
C.真理具有客观性
D.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第二卷 (非选择题 共40分)
31.(8分)辨析: 矛盾的特殊性存在于矛盾的普遍性之中,因而矛盾的特殊性离不开矛盾的普遍性。
32.(8分)2012年年3月5日,是毛泽东主席为雷锋精神题词五十周年。为此, 省政协委员、山东行政学院管理系副主任何爱华认为,“雷锋精神给我们的人生以丰富的营养”。并指出,雷锋精神体现的是人性中至善至美的部分,学习雷锋更是学习做人的本质,“雷锋精神永远不过时”。做好身边小事也是雷锋精神的体现,学习雷锋要与现代精神结合起来并具体化,形成可操作的德行标准和行为规范,树立更多榜样,让雷锋“活”起来。
请从意识的作用角度,简要分析在新时代大力弘扬“雷锋精神”的必要性。
33.(12分) 太阳活动呈周期性变化,周期约11.2年。
根据以往观测太阳活动的规律分析,专家们预计,太阳活动将在5月份达到最强。
由于人们还没有完全掌握太阳活动的规律,这个预计会有一定误差,但误差不会太大。
据此,健康专家提请人们注意,太阳剧烈活动时产生的大量紫外线会伤害人的皮肤,人们应根据紫外线的强弱采取一定的防晒措施。在紫外线强的时候,外出要戴帽子、戴太阳镜、打阳伞,尽量穿长袖浅色衣服。
结合上述材料,谈谈其中蕴涵着哪些哲学观点?
34.(12分)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2012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主体功能区规划,充分发挥各地特色和优势,进一步提高区域发展的协调性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认真落实 西部大开发新10年的政策措施,加大实施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力度,加快推进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积极支持东部地区转型发展、在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竞 争与合作。要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贫困地区的扶持力度。 努力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保持社会和谐稳定,以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运用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知识,分析说明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对提升我国经济实力和国际影响力的作用。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学分认定测试
高二化学试题
说明: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2、、答题前,先将班级、姓名、考试号、座号等正确填写在答题卡、答题纸指定的区域内。所有试题的答案都必须工整书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否则无效。
3、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Mn-55, Ag-108, H-1,Al-27,Fe-56,C-12,N-14,O-16,Na-23,S-32,Cl-35.5,
第Ⅰ卷 选择题 (共54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8小题,每题3分,共5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1993年的世界十大科技新闻称中国学者徐志傅和美国科学家穆尔共同合成了世界上最大的碳氢分子,其中一个分子由1134个碳原子和1146个氢原子构成,关于此物质说法错误的是
A.是烃类化合物 B.常温下呈固态
C.分子中可能含不饱和碳原子 D.不能在空气中燃烧
2.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C4H9Cl,它的可能的结构有几种
A.2 B.3 C.4 D.5
3. 某有机物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等物质的量的水和二氧化碳,则该有机物必须满足的条件是
A. 分子中的C、H、O的个数比为1:2:3
B. 分子中C、H个数比为1:2
C. 该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4
D. 该分子中肯定不含氧元素
4.下列物质的命名中肯定正确的是
A.2,2—二甲基丁烷 B.3,3—二甲基丁烷
C.2—甲基—3—乙基丁烷 D.4—甲基—3—乙基己烷
5.下列化学方程式中,书写不正确的是
A.+NaOH→+H2O
B.2CH3CH2OH+2Na→2CH3CH2ONa+H2↑
C.
D.
6.下列各组物质中,互为同系物的是
A.与 B.与
C.与 D.与
7.下列是除去括号内杂质的有关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A.乙醇(乙醛)——加水,振荡静置后分液
B.乙酸乙酯(乙酸)——加乙醇、浓硫酸加热
C.乙烯(乙炔)——将气体通过盛KMnO4溶液的洗气瓶
D.苯(苯酚)——加足量NaOH溶液,振荡静置后分液
8.下列各有机物在不同条件下,既能发生水解反应,又能发生消去反应,还能发生酯化反应的是
9.鉴别乙醇、乙醛、乙酸应选用的试剂最好是
A.Na2CO3溶液 B.汽油 C.水 D.新制Cu(OH)2悬浊液
10.某芳香族化合物的分子式为C8H6O2,它的分子(除苯环外不含其他环)中不可能有
A.两个羟基 B.一个醛基 C.两个醛基 D.一个羧基
11.某有机物的结构式为(右下图)它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的反应有
①加成 ②水解
③酯化 ④氧化
⑤中和 ⑥消去
A.②③④  B.①③⑤⑥
C.①③④⑤ D.②③④⑤⑥
12.某学生用2ml1mol/L的CuSO4溶液4ml0.5mol/L的NaOH溶液混合,然后加入0.5ml4%的HCHO溶液,加热至沸腾,未见红色沉淀,实验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A.甲醛量太少 B.硫酸铜量少 C.NaOH量少 D.加热时间短
13 .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是人体生命活动必需的三大营养物质。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植物油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B.淀粉水解的最终产物是葡萄糖
C.葡萄糖能发生氧化反应和水解反应
D.蛋白质溶液遇到硫酸铜后产生的沉淀能重新溶于水
14.“绿色化学”对化学反应提出了“原子经济性”(原子节约)的新概念及要求,理想原子经济性反应是原料分子中的原子全部转化成所需要的产物,不产生副产物,实现零排放。下列反应类型一定符合这一要求的是
①取代反应 ②加成反应 ③消去反应 ④水解反应 ⑤酯化反应 ⑥加聚反应
A.②④ B.①④ C.③⑤ D.②⑥
15.有机物分子中原子间(或原子与原子团间)的相互影响会导致物质化学性质的不同。下列事实不能说明上述观点的是
A.苯酚能跟NaOH溶液反应,乙醇不能与NaOH溶液反应
B.乙烯能发生加成反应,乙烷不能发生加成反应
C.甲苯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苯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D.发生硝化反应时,苯需要加热,甲苯在常温下就能进行
16.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能发生酯化反应的酸一定是羧酸 ②油脂水解后得到的醇是丙三醇 ③天然蛋白质水解的最后产物是多种α—氨基酸 ④淀粉、纤维素、油脂都是高分子化合物 ⑤蛋白质溶液中加入K2SO4溶液后,蛋白质从溶液中析出,这种变化叫变性
A. ③ B. ③④ C.②③ D.①⑤
17.有6种物质:①乙烷;②乙烯;③乙炔;④苯;⑤甲苯;⑥溴乙烷;其中既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也不能与溴水反应使溴水褪色的是
A.①②③⑤ B.④⑥ C.①④⑥ D.②③⑤
18.某物质可能含有:a.甲酸、b.乙酸、c.甲醇、d.甲酸甲酯四种物质中的一种或几种,在鉴别时有下列现象:①可发生银镜反应;②加入新制Cu(OH)2悬浊液,沉淀不溶解;③与含酚酞的NaOH溶液共热,发现溶液中红色逐渐变浅至无色.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a、b、c、d都有
B.一定无a,一定有b,可能有c、d
C.有c和d
D.一定有d,可能有c,一定无a、b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46分)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共16分)
19.(10分)在下列物质中选择相应的序号填空:
A .甲烷 B .乙烯 C .乙炔 D .甲苯 E .1-丁醇 F .乙酸乙酯 G .甘氨酸
①分子结构为正四面体的是 ;
②能发生消去反应的是 ;
③能发生水解反应的是 ;
④能与溴水反应并使其褪色的是 ;
⑤与酸或碱都能反应生成盐的是 。
20.(6分)某芳香族化合物的分子式为C7H8O,根据下列实验现象确定其结构简式:(要求:每小题只需给出一个答案即可。)
①不能与金属钠反应,其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②能与钠反应,但遇FeCl3不显色______________ __ __ __________。
③能与钠反应且遇FeCl3显紫色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三、实验题
21.(10分)酯是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广泛应用于溶剂、增塑剂、香料、粘合剂及印刷、纺织等工业。乙酸乙酯的实验室和工业制法常采用如下反应:
CH3COOH+C2H5OH CH3COOC2H5+H2O
请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欲提高乙酸的转化率,可采取的措施有 、 等。
(2)若用右图所示装置来制备少量的乙酸乙酯,产率往往偏低,
其原因可能为 、 等。
(3)此反应以浓硫酸为催化剂,可能会造成 、 ___________等问题。
(4)目前对该反应的催化剂进行了新的探索,初步表明质子酸离子液体可用作反应的催化剂,且能重复使用。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乙酸和乙醇以等物质的量混合)
同一反应时间 同一反应温度
反应温度/℃ 转化率(%) 选择性(%) 反应时间/h 转化率(%) 选择性(%)
40 77.8 100 2 80.2 100
60 92.3 100 3 87.8 100
80 92.6 100 4 92.3 100
120 94.5 98.7 6 93.0 100
选择性100%表示反应生成的产物是乙酸乙酯和水
①根据表中数据,下列 (填字母)为该反应的最佳条件。
A.120℃,4h B.80℃,2h
C.60℃,4h D.40℃,3h
② 当反应温度达到120℃时,反应选择性降低的原因可能为 。
四、推断题
22.(10分)`H是一种香料,可用下图的设计方案合成.
已知:①在一定条件下,有机物有下列转化关系:
②烃A和等物质的量的HCl在不同的条件下发生加成反应,既可以生成只含有一个甲基的B,也可以生成含有两个甲基的F.
(1)D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烃A→B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F→G的化学反应类型为________.
(4)E+G→H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H有多种同分异构体,其中含有一个羧基,且其一氯代物有两种的是________________.(用结构简式表示)
五、计算题
23.(10分)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某有机物,分子中共含有10个原子,其原子核外共有32个电子,lmol该有机物在氧气中完全燃烧时需要4molO2,回答:
(1)求该有机物的分子式。
(2)若该有机物可使溴水褪色,但不发生银镜反应,取0.2mol该有机物与足量钠反应,能产生2.24L H2(标准状况),则该有机物的结构简式可能是什么
(3)若该有机物能发生银镜反应,则其结构简式是什么 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学分认定测试
高二生物试题
第Ⅰ卷(共50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45小题,1---40题每题1分,41---45题每题2分。共50分)
1.有关基因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限制酶只在获得目的基因时才用 B.重组质粒的形成是在细胞内完成的
C.质粒都可作为载体 D.蛋白质的结构成分为合成目的基因提供原料
2.右图所示为限制酶切割某DNA分子的过程,从图中可知,该限制酶能识别的碱基序列及切点是( )
A.CTTAAG,切点在C和T之间
B.CTTAAG,切点在G和A之间
C.GAATTC,切点在G和A之间
D.GAATTC,切点在C和T之间
3.下列属于PCR技术的条件的是( )
①单链的脱氧核苷酸序列引物 ②目的基因所在的DNA片段
③脱氧核苷酸 ④核糖核苷酸 ⑤DNA连接酶
⑥DNA聚合酶 ⑦DNA限制性内切酶
A.①②③⑤ B.①②③⑥ C.①②③⑤⑦ D.①②④⑤⑦
4.关于下图DNA分子片段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限制性内切酶可作用于①部位,解旋酶作用于③部位
B.②处的碱基缺失导致染色体结构的变异
C.把此DNA放在含15N的培养液中复制2代,子代中含15N的DNA占3/4
D.该DNA的特异性表现在碱基种类和(A+T)/(G+C)的比例上
5.某科学家从细菌中分离出耐高温淀粉酶(Amy)基因a,通过基因工程的方法,将a转到马铃薯植株中,经检测发现Amy在成熟块茎细胞中存在。这一过程涉及 ( )
A.目的基因进入受体细胞后,可随着马铃薯的DNA分子的复制而复制,传给子代细胞
B.基因a导入成功后,将抑制细胞原有的新陈代谢,开辟新的代谢途径
C.细菌的DNA分子较小,可直接作为目的基因,导入受体中不需要整合到马铃薯的DNA分子中
D.目的基因来自细菌,可以不需要运载体直接导入受体细胞
6.采用基因工程的方法培养抗虫棉,下列导入目的基因的作法正确的是( )
①将毒素蛋白注射到棉受精卵中 ②将编码毒素蛋白的DNA序列注射到棉受精卵中
③将编码毒素蛋白的DNA序列与质粒重组导入细菌,用该细菌感染棉花体细胞,再进行组织培养 ④将编码毒素蛋白的DNA序列与质粒重组,注射到棉花子房,并进入受精卵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④①
7.下列关于基因工程成果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在医药卫生方面,主要用于诊断治疗疾病
B.在农业上主要是培养高产、稳产、品质优良和具有抗药性的农作物
C.在畜牧养殖业上培育出了体形巨大、品质优良的动物
D.在环境保护方面主要用于环境监测和对污染环境的净化
8.我国科学家运用基因工程技术,将苏云金芽孢杆菌的抗虫基因导入棉花细胞并成功表达,培育出了抗虫棉。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基因非编码区对于抗虫基因在棉花细胞中的表达不可缺少
B.重组DNA分子中增加一个碱基对,不一定导致毒蛋白的毒性丧失
C.抗虫棉的抗虫基因可通过花粉传递到近缘作物,从而造成基因污染
D.转基因棉花是否具有抗虫特性是通过检测棉花对抗生素抗性来确定的
9.采用基因工程技术将人凝血因子基因导入山羊受精卵,培育出了转基因羊。但是,人凝血因子只存在于该转基因羊的乳汁中。以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可用显微注射技术将含有人凝血因子基因的重组DNA分子导入羊的受精卵
B.人体细胞中凝血因子基因编码区的碱基对数目,等于凝血因子氨基酸数目的3倍
C.在该转基因羊中,人凝血因子基因存在于乳腺细胞,而不存在于其他体细胞中
D.人凝血因子基因开始转录后,DNA连接酶以DNA分子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mRNA
10.基因工程技术可使大肠杆菌合成人的蛋白质。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常用相同的限制性内切酶处理目的基因和质粒
B.DNA连接酶和RNA聚合酶是构建重组质粒必需的工具酶
C.可用含四环素的培养基检测大肠杆菌中是否导入了重组质粒
D.导入大肠杆菌的目的基因不一定能成功表达
11.基因工程和蛋白质工程的区别 ( )
A.基因工程需对基因进行分子水平操作,蛋白质工程不对基因进行操作
B.基因工程合成的是天然存在的蛋白质,蛋白质工程合成的可以不是天然存在的蛋白质
C.基因工程是分子水平操作,蛋白质工程是细胞水平(或性状水平)
D.基因工程完全不同于蛋白质工程
12.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可以归纳为: 对此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A表示的过程为脱分化,其结果是形成了一群能旺盛分裂的薄壁细胞
B.植物组织培养所依据的细胞学原理是细胞的全能性
C.③→④过程指植物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阶段
D.将②包裹上人造种皮可获得人工种子
13.如图是“白菜一甘蓝”杂种植株的培育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图示“白菜—甘蓝”植株是有性生殖
B.愈伤组织的代谢是自养需氧型
C.上述过程中包含着有丝分裂,细胞分化和减数分裂等过程
D.“白菜—甘蓝”杂种植株具有的性状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14.A种植物细胞(基因型为Aa),B种植物细胞(基因型为Bb);去掉细胞壁后,诱导两种细胞的原生质体融合,形成单核的杂种细胞。若经过组织培养得到的杂种植株是 ( )
A.二倍体,基因型为AaBb B.二倍体,基因型为AAaaBBbb
C.四倍体,基因型为AaBb D.四倍体,基因型为AAaaBBbb
15.甘薯种植多年后易积累病毒而导致品种退化,目前生产上采用组织培养的方法快速繁殖脱毒的种苗,以保证该品种的品质和产量。那么采用的组织应该是 ( )
A.叶肉 B.根尖 C.茎尖 D.花粉
16.右图是人工种子的模式图,请据图判断不正确的是 ( )
A.③④⑤分别相当于种子的种皮、胚乳和胚
B.④将来可以发育成一株完整的植株
C.③④细胞中所含的染色体组数与⑤中的不同
D.在⑤中可添加固氮细菌、防病虫农药等来提高产量
17.一般来说,动物细胞体外培养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 )
①无毒的环境 ②无菌的环境 ③合成培养基需加血浆 ④温度与动物体温相近
⑤需要02,不需要 C02 ⑥C02能调培养液pH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⑤⑥ D.①②③④⑥
18.关于动物细胞培养的错误叙述是 ( )
A.用于培养的细胞大都取自胚胎或幼龄动物的器官或组织’
B.将所取的组织先用胰蛋白酶等进行处理使其分散成单个细胞
C.在培养瓶中要定期用胰蛋白酶使细胞从瓶壁上脱离,制成悬浮液
D.动物细胞培养只能传10到50代左右,所培育的细胞会衰老死亡
19.英国科学家应用哪一种关键的细胞工程技术,培育出著名的“克隆绵羊”——多利( )
A.细胞和组织培养 B.细胞融合 C.动物胚胎移植 D.体细胞核移植
20.单克隆抗体技术在疾病诊断和治疗以及生命科学研究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下列关于单克隆抗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特异性强、灵敏度高 B.与抗癌药物结合可制成“生物导弹”
C.体外培养B淋巴细胞可大量分泌单克隆抗体
D.由效应B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而成的杂交瘤细胞分泌
21.用动物细胞工程技术获取单克隆抗体,下列实验步骤中错误的是( )
A.将抗原注入小鼠体内,获得能产生抗体的B淋巴细胞
B.用纤维素酶处理B淋巴细胞与小鼠骨髓瘤细胞
C.用聚乙二醇作诱导剂,促使能产生抗体的B淋巴细胞与小鼠骨髓瘤细胞融合
D.筛选杂交瘤细胞,并从中选出能产生所需抗体的细胞群,培养后提取单克隆抗体
22.下列关于细胞工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细胞核移植和细胞融合技术中,都改变了细胞中的染色体数
B.通过组织培养可以迅速获得大量脱毒植物幼苗
C.经细胞核移植培育出的新个体只具有一个亲本的遗传性状
D.克隆动物的性状与供细胞核的个体性状完全相同
23.某同学在学习“细胞工程”时,列表比较了动植物细胞工程的有关内容,你认为有几处不正确?( )
植物细胞工程 动物细胞工程
技术手段 植物组织培养 植物体细胞杂交 动物细胞培养和融合 单抗制备等
特殊处理 酶解法去除细胞壁 胰蛋白酶处理制细胞悬浮液
融合方法 物理方法 化学方法 物理方法 化学方法
典型应用 无病毒植物的培育、人工种子 、种间植物杂交等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等
培养液区别 蔗糖是离体组织赖以生长的成分 动物血清不可缺少
A . 0 B. 1 C. 2 D. 3
24.判断卵子是否受精的标志是( )
A.当卵黄膜和透明带的间隙可以观察到一个极体时
B.当卵黄膜和透明带的间隙可以观察到二个极体时
C.当卵黄膜和透明带的间隙可以观察到三个极体时
D.当卵黄膜和透明带的间隙中极体消失时
25.受精作用的实质是( )
A.精子与卵细胞识别 B.精子附着与卵膜
C.精、卵细胞膜融合 D.精子的细胞核与卵细胞的细胞核相融合
26.下列能正确表示高等动物胚胎发育顺序的是( )
A.受精卵一囊胚一卵裂一原肠胚一组织器官的分化
B.卵一卵裂一原肠胚一组织器官分化 ·
C.受精卵一囊胚一原肠胚一幼体
D.受精卵一桑椹胚一囊胚一原肠胚一组织器官的分化一幼体
27.下列关于体外受精技术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体外受精的操作过程需要在适宜的温度下进行
B.体外受精采集的是初级卵母细胞和初级精母细胞
C.体外受精技术已成为一项常规的动物繁殖技术
D.体外受精技术可用于研究动物生殖细胞的发生机制
28.采集的卵母细胞,都要体外经人工培养成熟后,才能与获能的精子受精,以下原因不正确的是( )
A.卵子从输卵管中冲出也要经历类似精子获能的过程
B.动物排出的卵子成熟程度不同
C.体外人工培养至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时,才算成熟
D.冲出的卵子还需要培养一段时间由小变大
29.供、受体母牛选择好后,要用激素进行同期发情处理的原因是( )
A.防止受体牛不愿意接受胚胎
B.只有受体与供体的生理状态相同,被移植的胚胎才能继续正常发育
C.只要发情排卵后,各阶段时间内的变化,供、受体生理状态完全相同
D.同期发情处理后,卵细胞和精子受精结合能力强
30.下列有关动物胚胎移植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受孕母畜体内的早期胚胎能够移植 ,
B.受体母畜必须处于与供体母畜同步发情的状态
C.超数排卵技术要使用一定的激素
D.试管婴儿的受精及胚胎发育过程在试管内完成
31.下列描述的过程中,涉及胚胎移植的是( )
A.超数排卵后体内受精获得多个早期胚胎
B.体外受精并培养成早期胚胎
C.利用体细胞核移植技术繁殖动物
D.动物细胞培养
32.关于桑椹胚和囊胚的比较,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囊胚期细胞分化是由于遗传物质突变引起的
B.囊胚期的细胞出现了细胞分化,但遗传物质未发生改变
C.桑椹胚的各细胞结构功能基本相同
D.囊胚期内细胞团和滋养层细胞差异不是复制水平的差异,而是转录水平的差异引起的
33.表现型不同的母牛生育出基因型完全相同的牛,产生这一结果的最可能的原因是( )
A.试管动物培养 B.胚胎移植 C.胚胎分割移植 D.受精卵分割移植
34.有关胚胎干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可以用于治疗由于细胞坏死,退化或功能异常引起的疾病
B.是研究体外细胞分化的理想材料
C.培养过程与动物细胞培养完全相同
D.细胞体积小,细胞核大,核仁明显
35.据统计,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全世界包括基因制药在内的生物技术药物的销售额,以年均30%的速度增长,生物制药已成为2l世纪的朝阳产业。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我们可以利用转基因工程技术使哺乳动物本身变成“批量生产药物的工厂”
B.对于基因制药,我们应该科学的认识和评估,保障公众的知情权
C.利用转基因技术还可以进行基因治疗,现在技术已经完全成熟
D.由于转基因生物的安全问题,国家应建立相应的评估及预警机制
36.对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发生争论,与科学发展水平的限制有密切关系。下列关于基因的相关知识中,不可能是争论的原因的是:( )
A. 对基因的结构和调控机制等的了解仍相当有限
B. 所转移的基因有不少是异种生物之间的基因转移
C. 外源基因插入宿主基因组的部位往往是随机的
D. DNA重组技术需要有精心设计的“分子工具”
37.下列哪项明显体现出了转基因生物引发的食物安全问题:( )
A. 转基因猪细胞中含有人的生长激素基因,因而猪的生长速度快,个体大
B. 转基因大米中含有β—胡萝卜素,营养丰富,产量高
C. 转基因植物合成的某些新蛋白质,引起个别人过敏
D. 让转基因牛为人类生产凝血因子,并在奶牛中提取
38.为解决不孕夫妇的生育问题而诞生的“试管婴儿”与“设计试管婴儿”的区别是:( )
A. 根据愿望设计婴儿性别 B. 根据愿望生育一个婴儿
C. 根据需要取用婴儿的造血干细胞 D. 根据需要取用婴儿的器官
39.下列关于基因身份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它是能够证明个人全部基因结构的证件
B. 它是能够提供个人完整遗传信息的证件
C. 它是记录个人某些基因资讯的证件
D. 用基因身份证去看病预见将来,已在实践中广泛应用
40.以美国、英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以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为由发动了伊拉克战
争。其所指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有多种,其中包括神经毒气,神经毒气一旦释放出来,很
容易进入人的神经细胞造成功能障碍,甚至杀死神经细胞。神经毒气容易进入细胞的原
因是:( )
A. 神经细胞膜上有大量的神经毒气载体
B. 神经细胞膜上有神经毒气通道
C. 神经细胞膜与神经毒气的结合能力很强
D. 神经毒气能以简单扩散的方式透过细胞膜
41.在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①一个表达载体的组成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
②有了启动子才能驱动基因转录出mRNA
③终止子的作用是使转录在所需要的地方停止
④所有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完全相同的
②③ B.①④ C.①② D.③④
42.某生物的基因型为AaBB,通过下列技术可以分别将它转变为以下基因型的生物:
①AABB;②aB;③AaBBC;④AAaaBBBB。则以下排列正确的是 (    )
A.诱变育种、转基因技术、花药离体培养、细胞融合
B.杂交育种、花药离体培养、转基因技术、多倍体育种
C.花药离体培养、诱变育种、多倍体育种、转基因技术
D.多倍体育种、花药离体培养、诱变育种、转基因技术
43.英国克隆羊“多利”的产生,番茄-马铃薯的创造,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依次所属的生物工程技术为( )
A.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基因工程 B.细胞工程、细胞工程、细胞工程
C.基因工程、细胞工程、细胞工程 D.细胞工程、基因工程、基因工程
44.一般情况下,下列的细胞中分化程度由高到低的顺序依次是( )
①卵细胞 ②受精卵 ③胚胎干细胞 ④造血干细胞 ⑤神经细胞
A.⑤①②③④ B.⑤③①②④ C.⑤①④②③ D.⑤①④③②
45.我国首例“虎狮兽”是利用了雄虎的精子和雌狮的卵子进行“体外受精”而产生。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在体外受精前,要对精子进行获能处理
B.用化学物质处理掉卵黄膜便于精子进入
C.抽取精子、卵子的细胞核进行融合
D.精子入卵后进行人工处理防止多精入卵
第二卷(共5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
46.(11分)下图是利用基因工程技术生产人胰岛素的操作过程示意图,请据图作答。
(1)能否利用人的皮肤细胞来完成①过程? ,为什么?
。(2分)
(2)过程②必需的酶是 酶,过程③必需的酶是 酶。
(3)与人体细胞中胰岛素基因相比,通过②过程获得的目的基因不含有非编码区和 。
(4)若A中共有a个碱基对,其中鸟嘌呤有b个,则③④⑤过程连续进行4次,至少需要提供胸腺嘧啶 个。
(5)在利用AB获得C的过程中,必须用 切割A和B,使它们产生
,再加入 ,才可形成C。
(6)为使过程⑧更易进行,可用 (药剂)处理D。
47.(10分)现有甲、乙两个烟草品种(2n=48),其基因型分别为aaBB和AAbb,这两对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且在光照强度大于800勒克司时,都不能生长,这是由于它们中的一对隐性纯合基因(aa或bb)作用的结果。
取甲乙两品种的花粉分别培养成植株,将它们的叶肉细胞制成原生质体,并将两者相混,使之融合,诱导产生细胞团。然后,放到大于800勒克司光照下培养,结果有的细胞团不能分化,有的能分化发育成植株。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两烟草品种花粉的基因型分别为 和 。
(2)将叶肉细胞制成原生质体时,使用 破除细胞壁。
(3)在细胞融合技术中,常用的化学促融剂是 。
(4)细胞融合后诱导产生的细胞团叫 。
(5)在大于800勒克司光照下培养,有 种细胞团不能分化;不能分化的细胞团是由
的原生质体融合来的(这里只考虑2个原生质体的相互融合)。由能分化的细胞团分化发育成的植株,其染色体数是 ,基因型是 。该植株自交后代中,在大于800勒克司光照下,出现能生长的植株的概率是 。
48. (6分))动物的淋巴细胞虽然能够合成特异性抗体,但可惜它不能在体内繁殖,所以始终只是一份“自身之物”,没有多大作为。另一方面,癌细胞(如骨髓瘤细胞)却刚好相反,它本身虽然不能产生抗体,也没有什么用处,可是却能在体外长期生长,无限增殖。1975年,英国剑桥大学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的柯勒和米尔斯坦别出心裁,把小鼠的淋巴细胞和小鼠的骨髓瘤细胞融合起来,成为一株杂交瘤细胞。这个杂交瘤细胞由于融合了两家之长,因此不但能稳定地分泌抗体(这是淋巴细胞的特点),而且也能在体外稳定的繁殖(这是肿瘤细胞的专长),于是第一次实现了在体外大量生产抗体的愿望。如下图所示。
回答以下问题:
(1)你认为两位科学家欲获得产生抗体的淋巴细胞,对老鼠A的必须处理措施是:

(2)杂交瘤细胞繁殖进行的是      分裂。
(3)单克隆抗体注入体内后可以自动追踪抗原(病原体或癌变细胞)与之结合,而绝不攻击任何正常细胞,故称为“生物导弹”,这是利用了        。
(4)由图中可见,单克隆抗体可以从体内和体外获得,工业化制备单克隆抗体一般是通过
获得。
(5)单克隆抗体具有特异性强、纯度高、 、容易标准化生产等优点。
(6)(多选题)下列属于单克隆抗体在实践上应用的实例是 (  )
A.治疗各种肿瘤,如制成“生物导弹”,将药物定向地带到肿瘤细胞所在部位
B.用于器官移植中的免疫排斥治疗
C.治疗由于免疫系统的紊乱导致的各种疾病
D.培育成功转基因抗虫棉
49.以下是科学家采用不同方法培育良种牛的过程,a–h为操作过程,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每空2分,共计14分)
⑴ 写出图中C牛的操作流程: (用图中字母
加箭头的形式回答),其产生过程属于 生殖。
⑵ 图中A、B牛的产生与C牛的产生在技术上最大的不同之处是运用了
技术,该技术在生殖方式上属于 生殖。
⑶ 图中f过程是在 时期进行的,该时期的主要特点之一是
细胞开始出现 。
⑷ 用文字和箭头组合的形式写出牛的个体发育过程:

50. (每空1分,共9分)
阅读材料请回答下列有关细胞工程和胚胎工程的问题:一对健康夫妇生下一男婴,一岁时脑出血死亡,二年后女方怀孕6个月时,经羊水及脐带血诊断为男孩且患血友病,遂引产。于是夫妇俩到广州中山医院附属医院做试管婴儿。医生培养7个活体胚胎,抽取每个胚胎1~2个细胞检查后,选两个胚胎移植,最后一个移植成功,出生了一健康婴儿,她是我国第三代试管婴儿。请回答:
(1)试管婴儿技术作为现代生物技术和母亲正常怀孕生产的过程的相同之处是 ,不同点在于 。
(2)如果B、b表示正常基因和血友病基因,则父、母亲的基因型分别是 、
。如果该夫妇再生一男孩,患血友病的概率是 。
(3)胚胎移植是否成功,与供体和受体的生理状况有关。大量的研究已经证明,受体对移人子宫的外来胚胎 免疫排斥反应,这为胚胎在受体内的存活提供了可能。
(4)医生抽取活体胚胎的1或2个细胞后,可通过观察其性染色体的形态来判断早期胚胎的性别,你认为医生应选用 性胚胎进行移植,应用现代生物技术,现在人们已能够选取最理想的胚胎,其基因型应该是 。自然状态下,出现这样的胚胎的概率是 。该实例体现了现代科学技术应用于社会和人类生活的重要意义。
G A A T T C
C T T A A G
G
C T T A A
G
A A T T C

G
C
A
T
A
T
G
C
A
T
A
T
15N
14N







人胰岛细胞
大肠杆菌
胰岛素
mRNA
A

人胰岛素
人胰岛素
大量的A
重复进行









B
C
D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学分认定测试
高二数学(理科)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复数的虚部( )
2、过抛物线上一点P的切线的倾斜角是 ( )
A、90° B、60° C、45° D、30°
3.函数y=x2cosx的导数为( )
(A) y′=2xcosx-x2sinx (B) y′=2xcosx+x2sinx
(C) y′=x2cosx-2xsinx (D) y′=xcosx-x2sinx
4.函数( )
A.在上单调递增 B.在上单调递增,在上单调递减
C.在上单调递减 D.在上单调递减,在上单调递增
5.已知函数有极大值和极小值,则的取值范围( )
A. B. C. D.
6.某个命题与正整数有关,若当时该命题成立,那么可推得当时该命题也成立,现已知当时该命题不成立,那么可推得( )
(A)当时,该命题不成立 (B)当时,该命题成立
(C)当时,该命题成立 (D)当时,该命题不成立
7.有这样一段演绎推理是这样的“有些有理数是真分数,整数是有理数,则整数是真分数”结论显然是错误的,是因为 ( )
A.大前提错误 B.小前提错误 C.推理形式错误 D.非以上错误
8、用反证法证明命题“三角形的内角中至少有一个不大于60°”时,反设正确的是( )
A、假设三个内角都不大于60° B、假设三个内角都大于60°
C、假设三个内角至多有一个大于60° D、假设三个内角至多有两个大于60°
9、设f(n)>0(n∈N*),且f(2)=4,对任意n1、n2∈N*有f(n 1+n 2)=
f(n 1)+ f(n 2)恒成立,则猜想f(n)的一个表达式为( )
A、f(n)= n 2 B、f(n)= n + 2 C、f(n)= 2 n D、f(n)= 2 n
10.函数在上( )
A.有最大值,无最小值 B.有最大值和最小值
C.有最小值,无最大值 D.无最值
11.如图是函数的导函数的图象,给出下列命题:
①是函数的极值点;
②是函数的最小值点;
③在处切线的斜率小于零;
④在区间上单调递增。
则正确命题的序号是( )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2.某通讯公司推出一组手机卡号码,卡号的前七位数字固定,从“×××××××0000”到“×××××××9999”共10000个号码.公司规定:凡卡号的后四位带有数字“4”或“7”的一律作为“优惠卡”,则这组号码中“优惠卡”的个数为
A.2000 B.4096 C.5904 D.8320
二、填空题: (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13.已知为一次函数,且,则=_______.
14、若三角形的内切圆的半径为,三边长为,则三角形的面积;根据类比的思想,若四面体的内切球的半径为R,四个面的面积为,则四面体的体积= .
15.若复数z=+(m2-2m-15)i是实数,则实数m=___________.
16.观察下列式子 , … … ,
则可归纳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http: / / www. / )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4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本小题满分12分)
设复数,若,求实数的值。
18、(本小题满分12分)已知曲线 .
(1)求曲线在(1,1)点处的切线的方程;
(2)求由曲线、直线和直线所围成图形的面积
19、(本小题满分12分)某种型号的汽车在匀速行驶中每小时耗油量y(升)关于行驶速度x(千米/小时)的函数解析式可以表示为:已知甲、乙两地相距100千米。
(Ⅰ)当汽车以40千米/小时的速度匀速行驶时,从甲地到乙地要耗油多少升?
(Ⅱ)当汽车以多大的速度匀速行驶时,从甲地到乙地耗油最少?最少为多少升?
20. (12分)已知函数
(1)求函数=的最大值;
(2)若,求证:
21、(本题满分12分)设

求的值;
猜想与的关系,并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22、(本小题满分14分)
已知函数.
(Ⅰ)若,求曲线在处切线的斜率;
(Ⅱ)求的单调区间;
(Ⅲ)设,若对任意,均存在,使得,求的取值范围.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学分认定测试
高二数学(文科)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已知且,则实数的值等于(  )
A. B. C. D.
2.已知曲线在点M处的瞬时变化率为-4,则点M的坐标是( )
A (1,3) B (-4,33) C (-1,3) D 不确定
3.若是偶函数,且当时,,则不等式的解集是( )
A.{x|-1<x<0} B.{x|x<0或1 <x<2}
C.{ x|0<x<2} D.{ x|1<x<2}
4. 设为正整数,,
经计算得
观察上述结果,可推测出一般结论( )
A. B. C. D.以上都不对
5.函数的定义域为开区间,导函数在内的图象如图所示,则函数在开区间内有极大值点(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6.设,映射:把集合中的元素x映射到集合的元素2x+x,则在映射下,若集合的元素x映射到集合的元素,则x= ( )
A.2 B.3 C.4 D.5
7.已知是R上的单调增函数,则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         D.
8.若集合,,且,则 ( )
A.2,或,或0 B.2,或,或0,或1 C.2 D.
9.已知(x+i)(1-i)=y,则实数x.y分别为( )
A x=-1,y=1 B x=-1,y=2 C x=1,y=1 D x=1,y=2
10.若复数Z=(x2-1)+(x-1)i为纯虚数,则实数x的值为( )
A.1 B.1或-1 C.-1 D.-2
11.在复平面内,复数(1+i)(2-i)对应的点位于(  )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
12下列四个命题正确的是 ( )
①线性相关系数r越大,两个变量的线性相关性越强;反之,线性相关性越小。
②残差平方和越小的模型,拟合的效果越好。
③用相关指数R2来刻画回归效果,R2越小,说明模型的拟合效果越好。
④随机误差e是衡量预报精确度的一个量,它满足E(e)=0
A.①③ B.②④ C. ①④ D②③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13.已知,,且,则实数的范围是
14.设、是两个集合,定义,
,则 ;
15.已知函数f(x)= 则=_________;
16.已知函数无极值,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共74分)
17.(12分)已知集合A={x∈R∣x2-2x-8=0},B={x∈R∣x2+ax+a2-12=0},若A∩B=B,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18.(12分)已知定义在R上的偶函数f(x)满足f(2+x)=f(2-x),当x∈[0,2]时,f(x)=2x-1求x∈[-4,0]时f(x)的表达式。
19. (12分)已知函数,在曲线上的点处的切线方程为.
①若时有极值,求的表达式;
②在①的条件下,若对任意x1 x2∈[-3,1],不等式∣f(x1)-f(x2)∣<2m+1 恒成立,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20.(12分)已知函数f(x)=x3-ax+2在x=1时有极值,求函数的单调区间与极值。
21.(12分)已知函数y=f(x)的定义域为R,且对任意a,b∈R,都有f(a+b)=f(a)+f(b)。当x>0时,f(x)<0恒成立。
①证明:函数y=f(x)是R上的减函数。
②证明:函数y=f(x)是奇函数 。
22. (14分)已知f(x)=ax3-6ax2+c在[-1,2]上的最大值为3,最小值为-29.求a.c的值。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学分认定测试
高二历史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考号分别填写在答题卡及答题纸上。
3.选择题的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纸上。
4.非选择题写在答题纸对应区域内,不准超出各题指定的区域。
5.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 共60分)
一、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计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梭伦的演说词中提到:“我注目凝视,悲哀充溢着我的心,这爱奥尼亚最古老的地方,竟至陷入绝境”,我们可以从中看出:①梭伦忧国忧民的思想 ② 雅典的阶级矛盾相当尖锐 ③ 对雅典民主政治的绝望 ④ 雅典的社会危机相当严重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2.梭伦改革的积极作用有
①从根本上解决了贵族和平民的矛盾 ②大大促进了雅典农工商业的发展 ③奠定了城邦民主政治的基础 ④解除了雅典平民沦为奴隶的威胁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②③ D.①②③
3.下列事件与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现象相关的是
①井田制的确立 ②铁农具和牛耕出现③新兴地主的出现④百家争鸣⑤频繁的争霸战争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②③④⑤
4.《史记·商君列传》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这主要是因为商鞅变法:
A、允许工商者入仕为官 B准许土地自由买卖
C、承认土地归私人所有 D、规定按军功授爵赐田
5. 北魏孝文帝改革政策之所以能够实施,是因为
① 它适应了当时中原地区先进的生产力 ② 得到鲜卑贵族的广泛支持 ③ 孝文帝个人改革的态度坚决 ④ 广大北方人民支持政府改革
A. ① ② B. ② ③ C . ① ③ D . ② ④
6.北宋中期封建统治面临着严重的危机,具体表现在
①土地兼并现象严重 ②农民反抗斗争此起彼伏 ③冗官冗兵冗费 ④少数民族的威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7.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造成了中期积贫积弱的局面,这说明
A强化国家机器才能保障改革的进行
B改革必须强化中央集权
C政治改革要注意精兵简政
D加强中央集权必然增加官吏数量
8.加尔文学说传播到欧洲许多地区,日内瓦成了宗教改革一个重要的国际中心,被称为“新教的罗马”。加尔文学说之所以能够在西欧广泛传播,主要是因为( )
A.他宣传信仰得救,反对天主教的等级观念
B.他否定教皇统治人民的权力
C.他的先定论将上帝摆到了至高无上的地位
D.他的学说符合当时新兴资产阶级的愿望
9.阿里改革失败的原因是
①封建统治本身的弊端 ②欧洲列强的干预 ③阿里政权的穷兵黩武 ④ 奥斯曼帝国凭借强大的武力进行镇压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
10.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进步之处在于
①加强了封建专制统治 ②引进了西方资本主义的科技和思想文化 ③推动了停滞不前的埃及社会历史的进程 ④结束了埃及长期的混乱状态,实现了国家的统一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11.1861年俄国改革以前,工业资本家30%是农奴身份,财产随时有可能被地主侵占。这一问题反映的本质是
A.俄国政治制度已不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B.俄国资本主义经济落后于西方
C.俄国资产阶级的力量比较弱小
D.俄国的农奴社会地位有所提高
12.19世纪上半叶的日本人曾经这样记述日本社会中封建统治阶级与商人的关系:“今世的诸侯,不论大小……都是对富商卑躬屈膝,以期能向他们借钱,并仰赖江户、京都等地的商人以维持生计。”下列对这段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
A、日本封建统治者十分重视商业的发展
B、日本商人的政治地位高于诸侯
C、随着日本经济的发展,富商地位、实力有所上升
D、商人成为日本封建幕府统治的阶级基础
13.木户孝允明确指出:“立国之本,惟在用人,而期望人才千载相继而无穷者,惟在于教育而已。”材料反映明治政府“文明开化”的重点是( )
A、教育改革 B、军事改革
C、培养出国人才 D、社会生活习俗改革
14.戊戌变法失败的最主要的客观原因是
A.袁世凯出卖维新派 B.封建顽固势力非常强大
C.维新派的软弱妥协 D.帝国主义的破坏
15.戊戌变法运动最深远的历史影响在于
A、促进思想启蒙 B、发展资本主义
C、推动政治改革运动 D、掀起民族民主革命
16、祈盼“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是我国劳动人民的一个美好愿望,这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一个特点是
A.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有家畜养殖的传统
B.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C.用牛力耕田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
D.采用“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
17、明万历年间“瓷镇(景德镇)上佣工,皆聚四方无籍游徒,每日不下数万人”。这一记载包含的历史信息主要有 ( )
①流动人口众多 ②制瓷业发达
③官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 ④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A.①②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18、下面是我国古代某地区居民的职业结构表。这里的“某地区”应该是 ( )
职业 自耕农和地主 佃农 工场工人 商人、工场主
占人口比例 24% 36% 30% 10%
A.汉代江南地区 B.唐代关中地区
C.宋代太湖地区 D.明代苏杭地区
19、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中写道:除了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下列属于这场“商业革命”的史实是 ( )
A.白银普遍流通,商业资本活跃 B.流通领域出现纸币
C.商帮开始兴起 D.生产领域出现工场手工业
20、作为农耕文明政权与文化集结地和辐射中心的都城,承载着深邃的历史底蕴,而从西汉、唐和北宋都城的城市布局上可以看出,城市在功能上呈现出新的变化趋势。这突出反映了
A.工商皆本的主流思想 B.学术文化的活跃
C.农业和手工业的发达 D.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
21.明清时期(鸦片战争之前),中国在农耕文明轨道上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并分离出一些迥异于传统经济模式的变异,这些变异带有向工业文明演进的趋向。其中“迥异于传统经济模式的变异”主要是指
A.私营手工业占据了主导地位
B.“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雇佣关系
C.江南出现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
D.白银逐步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22、读《清代中期农业税与工商杂税变化趋势图》,从中我们可得到的信息包括 ( )
① 农业税相对稳定 ② 工商杂税逐渐增长并超过农业税
③ 商品经济发展 ④ 导致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23.为了梦想,为了财富,扬帆起航,向着茫茫大海,向着未知的远方……西方人将15世纪中期到17世纪中期称为“扩张时代”。这个时代产生的世界影响是
A.打破了各大洲相对孤立的状态
B.引起欧洲的工业革命
C.加快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衰落
D.推动了欧洲工业革命的发展
24.“举头铁索路行空,电气能收夺化工。从此不愁鱼雁少,音书万里一时通。”此诗赞扬的是下列哪一项事业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A.铁路运输 B.航运 C.航空 D.电报通讯
25.近代以来,城市化成为社会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推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主要因素是
A.新航路的开辟 B.交通工具的改进
C.工业革命的扩展 D.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26.19世纪中期,促进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多方面因素有
①殖民活动的拓展 ②工业革命的进行
③国际贸易的扩展 ④交通运输的进步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27.近现代史上,科技革命不仅大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而且造就了许多新职业。下列职业出现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汽船船长—空姐—汽车售票员—火车司机
B.汽车售票员—汽船船长—火车司机—空姐
C.汽船船长—火车司机—汽车售票员—空姐
D.汽车售票员—空姐—汽船船长—火车司机
28.1934年,中国银行以低于市场价格买走烟台张裕酒厂25万的股票,从而控制了这家最大的工业化葡萄酒厂。这反映出影响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是
A.外国资本的压制 B.封建主义的束缚
C.官僚资本的侵蚀 D.股票市场的紊乱
29.右图是我国近代清末宣统年间发行的股票。下列对其体现的有关信息叙述正确的是
A.是中国最早的股票,开风气之先
B.当时中国已经成为市场经济国家
C.当时中国经济近代化的一种表现
D.中国金融证券业发达,大量企业上市
30、有学者这样描述中国近代经济的基本格局:“第一世界已是马达隆隆、汽笛长鸣,是工业文明曙光初现,而第三世界则依然是‘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传统的畜牧业经济,第二世界则是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男耕女织,耕织结合的传统农业经济。”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近代工业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 ②民族工业占绝对优势
③经济发展存在明显区域差别 ④形成均衡发展的经济格局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二、非选择题:(第31题14分,第32题16分,33题25分,共计55分。)
31.(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冬十月丁未,诏曰:“朕承乾在位,十有五年。每览先王之典,经纶百氏,储畜既积,黎元永安。今富强者并兼山泽,贫弱者望绝一廛,致令地有遗利,民无余财,或因饥馑以弃业,而欲天下太平,百姓丰足,安可得哉”?
——《魏书·高祖纪上》
材料二 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今人未可非商鞅,商君能令政必行。
——王安石
(1)材料一反映了怎样的社会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北魏孝文帝采取了怎样的措施?作用如何?(8分)
(2)依据材料二回答,商鞅是如何保证新法顺利推行的?结合孝文帝改革的措施,谈谈他是如何化解改革阻力的?(6分)
32.(16分)19世纪中期俄日两国通过改革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世纪60年代……改革使斗争空前激烈,俄罗斯站在一个十字路口:它是把西方模式作为“现代化的普世道路”而遵循前进,还是找一条“俄罗斯特殊性”之路?这就是此后半个世纪展示在俄罗斯大地上的基本事态,它涉及思想与文化斗争、政治与经济斗争。
——钱乘旦为《现代化的特殊性道路》所作序言
材料二 1862年,高杉晋作对中国遭到列强侵略颇有感触,他说:“绝非隔岸观火……孰能保证我国不遭此事态?险矣哉!”他认为清政府之所以衰败,在于……既不造能闯过万里波涛之军舰,也不造能防御敌人于数十里之外的大炮,并使彼国志士所译《海国图志》绝版。因循苟且,空度岁月,徒然提倡固陋之说。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实现现代化道路的“西方模式”是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中是如何体现“俄罗斯特殊性”的。(8分)
(2)材料二中高杉晋作认为中国衰败的原因有哪些?为避免重蹈覆辙,日本后来采取了怎样的应对措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8分)
33、(25分)新航路开辟开启了人类文明以海洋争夺为中心的“海洋时代”,深刻改变人类对世界的认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海洋时代”的来临——
材料一 托勒密留下的传统地理观念——赤道附近的海水会“沸腾”,南方炎热,生命无法存在。1418年的第一次试航就因为船员对赤道太恐惧而被迫返航。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第一位穿越赤道的航海家是谁?(2分)推动航海家们打破恐惧、挑战海洋的“无形之手”有哪些?(4分)
“海洋时代”下的世界——
材料二 新航路开辟后,以欧洲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步形成。
(2)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描述世界市场形成的主要过程。(4分)
“海洋时代”下的中国——
材料三 有学者认为,18世纪中后期西方“选择了海洋”,中国“选择了陆地”。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选择了陆地”指的是中国实行了什么政策?(2分)导致中国“选择了陆地”的因素有哪些?(2分)
材料四 有学者认为,洋务派是近代中国“海洋意识”较强的阶层,他们呼吁加强海防,开发海洋。
(4)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材料四的观点。(2分)
“海洋时代”下史学观念的演变——
材料五 15、16世纪以来人们通常使用“哥伦布发现美洲”的提法,“发现”的意思是“使所有人和所有民族都并入欧洲文明”。1984年,部分拉美学者倡议改称“美洲发现——两个文明汇合”。199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张以“两个大陆相遇500年”为主题,举行哥伦布航抵美洲纪念活动。
(5)“发现美洲”的提法是站在什么立场上看待哥伦布远航美洲的?(2分)“两个文明汇合”和“两个大陆相遇”提法的合理性是什么?(2分)
材料六 20世纪70—80年代,西方史学界在世界历史的编纂方面总体上进人了全球文明史。“全球史观”的基本特征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各个相互影响的活动范围在这个发展进程中愈来愈扩大,各民族的原始闭关自守状态则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此自发地发展起来的各民族之间的分工而消灭得愈来愈彻底,历史也就在愈来愈大的程度上成为全世界的历史。”
(6)按照材料六的研究角度来研究世界近代史,可能会对l5世纪—l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哪些重要事件评价较高?(3分)按照材料六的研究角度,评价航路开辟。(2分)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学分认定测试
高二英语试题
第I卷(共105分)
第一部分:听力(共两节,满分30分)
第一节
请听下面5段对话,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1. What can we learn from the two speakers
A. The woman won’t go to the concert.
B. The woman and the man will eat together.
C. The woman will go home for dinner.
2. What are the speakers doing now
A. They are having a rest.
B. They are reading a book.
C. They are climbing a hill.
3. What did the man do last night
A. He did nothing.
B. He watched a play.
C. He stayed at home.
4. Where are the speakers talking now
A. At an airport. B. At a hotel. C. In a bookstore.
5. What does the woman wish to do
A. Call her friends. B. Call home. C. Call her classmates.
第二节
听第六段材料,回答第6至第7两个小题。
6. What’s wrong with Torres
A. He has a bad cold. B. He has a high fever.
C. He has a bad toothache.
7. Why is Torres upset
A. Because he feels uncomfortable.
B. Because he is not in school.
C. Because he is sick.
听第七段材料回答第8至第9两个小题。,
8. What kind of accident is the man in
A. Boat accident. B. Car accident. C. Train accident.
9. How does the man feel
A. Calm. B. Happy. C. Anxious.
听第八段材料回答第10至第12三个小题。,
10. Where does this conversation take place
A. In the street. B. On the telephone.
C. At the man’s home.
11. What are the questions about
A. Health. B. Work. C. Hobbies.
12. How often does the man speaker take exercises
A. Sometimes. B. Often. C. Never.
听第九段材料,回答第13至第16四个小题。
13. What is the dialogue about
A. A library. B. An accident. C. A robbery.
14. What’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speakers
A. They are police officers.
B. They are a police officer and a woman.
C. They are a police officer and a robber.
15. Where does this dialogue take place
A. In the street. B. In the police station. C. In the woman’s home.
16. What is the color of the robber’s hair
A. Brown. B. Red. C. Black.
听第10段材料,回答第17至第20四个小题。
17. What did Peter find when he woke up one morning
A. His house was surrounded by the flood.
B. There was water all over the floor.
C. His car was upside down in the street.
18. What is the usual rainfall of the whole month of June in Peter’s hometown
A. About 16 inches. B.About 17 inches C. About 64 inches.
19. How many people became homeless after the flood
A. About 17. B. About 64. C. Over 2,500
20. What does the passage mainly tell us
A. A big flood struck Peter’s hometown.
B. Many people died in a serious flood.
C. How people fought against a natural disaster.
第二部分:英语知识运用(满分35分)
一、单项填空(共15小题,每一小题1分;满分15分)
21. Do you know the brave people ______ the police ______ looking into the murder case
A.assist; in B. assist; with C. assisting; with D.assisting; in
22. She doesn’t go out very often as looking after her child ______ almost all her time.
A. takes away B. takes up C. takes in D. takes over
23. _______ by his friends, he decided to start his own business.
A. Being encouraged B.Encouraging C.Encouraged D. Having encouraged
24. The former headmaster was _______ taking bribes(贿赂)and sentenced to years’ imprisonment.
A. charged of B. reminded of C. accused of D. spoken of
25. —Well done. Congratulations!
—Well, we just carried out the work_______.
A. as told B. as are told C. as telling D. as they told
26. Not only ________ give people relaxation and pleasure,but ________increase their knowledge of any kind.
A. can travel; it can B. travel can; can it
C. can travel; can it D. travel can; it can
27. Even though he doesn’ t ______ cheating in the exam, sometimes he does it.
A.approve B.approve of C. agree to D. appoint
28. _______, Carolina couldn’t get the door open.
A. Might she as try B. As she might try
C. Try as she might D. She might try
29. In the company he is _____ to Tom, while in life he is Tom’s junior ____ two years.
A. senior; by B. junior; by C. senior; to D. junior; to
30. He was ______ for work, for he could not imagine life without it.
A. expected B. eager C. worried D. proud
31. The book ________ many of the problems we have come across in our study.
A. says B. covers C. talks D. refers
32. When I was at your age, my father told me that I should go and work wherever_______most.
A. needed me B. I was needed C. I wanted D. asked
33. — Can I look at the menu for a few more minutes before I decide
-— Of course. ____, sir.
A. Enjoy yourself B. Make yourself at home
C. Take your time D. It doesn’t matter
34. I thought, at that time, that this was just a story but then I ______ it with my own eyes many times.
A. witnessed to B. witnessed
C. a witness to D. give witness to
35. -- We are going to hold a sports meeting tomorrow.
-- __________ it rains
A. How about B. What if C. If only D. Even if
二.完型填空(共20小题,每一小题1分;满分20分)
One day, not too long ago, the employees of a large company in St. Louis, Missouri returned from their lunch break and were greeted with a sign on the front door. The sign said,“ Yesterday the person who had been hindering(阻碍) your 36 in this company passed away. We 37 you to join the funeral in the room that has been 38 in the gym. ”
At first everyone was sad to 39 that one of their colleagues had died, 40 after a while they started getting 41 about who this person might be.
The excitement 42 as the employees arrived at the gym to pay their last 43 . Everyone wondered,“ Who is this person that was hindering my growth Well, 44 he’s no longer here! ”
One by one the 45 got closer to the coffin(棺材) and when they looked inside it, they 46 became speechless. They stood over the coffin, 47 into silence, as if someone had 48 the deepest part of their soul.
There was a mirror inside the coffin—everyone who looked inside it could see himself. There was also a 49 next to the mirror that 50 , “ There is only one person who is capable to 51 limits to your growth: it is YOU. ”
You are the only person who can revolutionize(使变化) your 52 . You are the only person who can 53 your happiness, realization and success. You are the only person who can help yourself. Your life does not change when your boss changes, your friends change, your parents change, your partner changes or your company changes. Your life changes when YOU change, when you go 54 your limiting beliefs and when you realize that you are the only one 55 for your life.
36. A. ability B. progress C. talent D. practice
37. A. demand B. allow C. invite D. advise
38. A. started B. prepared C. opened D. created
39. A. learn B. receive C. notice D. find
40. A. for B. or C. so D. but
41. A. angry B. sorry C. curious D. nervous
42. A. grew B. appeared C. improved D. developed
43. A. sights B. attentions C. appreciations D. respects
44. A. at least B. in fact C. at once D. in general
45. A. employees B. managers C. friends D. citizens
46. A. quickly B. finally C. obviously D. suddenly
47. A. worried B. depressed C. shocked D. embarrassed
48. A. broken B. touched C. stolen D. changed
49. A. letter B. sign C. mark D. page
50. A. told B. warned C. wrote D. read
51. A. set B. take C. put D. get
52. A. business B. heart C. life D. success
53. A. realize B. satisfy C. influence D. consider
54. A. for B. upon C. over D. beyond
55. A. reasonable B.responsible C.suitable D. valuable
第三部分 阅读理解(共20小题,每一小题2分;满分40分)
阅读下列短文,从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
A
Jeremy Shu-how Lin, who is a professional basketball player in New York Knicks has become the most popular basketball player both in America and China. In February, 2012, he appeared on Times with a title Linsanity, which is ones of the most important magazines.
Jeremy Lin was born in Los Angeles, California, and grew up in the San Francisco Bay Area city of Palo Alto. His parents moved from Taiwan in the mid-1970s, and his maternal grandmother immigrated to southern Taiwan in the late 1940s from Pinghu, Zhejiang in China.
Lin’s two brothers, Josh and Joseph, are all interested in playing basketball. But only Lin plays basketball in NBA now. As a graduate from Harvard University. Lin has high intelligence of basketball, but his career in NBA isn’t smooth. Before he went to New York Knicks, he ever played in Golden state Warriors in 2010-2011 season. In 2011-2012 season, he played with some big basketball stars like J-R Smith, Carmolo Anthony and Amar’e Studemire and got more time to play in matches. On February 10th,2012, Jeremy Lin scored 38 points in the match, against Los Angles Lakers leaded by Kobo Bryant.
After the match, Kobo said,“Players playing that well don’t usually come out of nowhere. it seems like they come out of nowhere, but if you go back and take a look, his skill level was probably there from the beginning. It probably just went unnoticed.”
For Jeremy Lin, the trip of basketball has just begun.
56. From the Paragraph one, we can know that ____.
A. Jeremy is the most popular basketball just in China
B. Jeremy has got another nickname Linsanity
C. Times is the most important magazine
D. the magazine’s name is Linsanity
57. The underlined word“immigrated” in the second paragraph probably means____.
A. escaped B. flied C. moved D. referred
58. The author writes the third paragraph mainly to tell us that____.
A. Lin has two brothers who helped him a lot
B. Lin’s basketball career is not smooth though he is very clever
C. Lin has many friends as some big basketball stars
D. Lin and his team beat Los Angles Lakers
59. From the third paragraph, we know that_____.
A. Lin and his two brothers all graduated from Harvard University
B. Lin once played in Golden state Warriors
C. Joseph was a big basketball star in New York Knicks
D. Kobo Bryant was a leader of Los Angles Lakers
60. What can we infer from the last two paragraphs
A. Lin is likely to do better in his future basketball career.
B. Lin just begins his trip to America for playing basketball
C. Lin’s basketball career must be smooth in the future.
D. Lin will come out of nowhere as a best player.
B
  A few days ago I asked my sons’ governess(女家庭教师)Julia to come into my study. “Be seated, Julia, ”I said, “Let’s settle our accounts. I guess you most likely need some money, but maybe you’re too polite to mention it. Now then, we agreed on thirty dollars a month...”
  “Forty.”
  “No, thirty. I made a note of it. I always pay our governess thirty. Well, um, you’ve been here two months, so...”
  “Two months and five days.”
  “Exactly two months. I made a special note of it. That means you have sixty dollars coming to you. Take off nine Sundays... you know you didn’t work with Tom on Sundays, you only took walks. And three holidays... ”Julia was biting her finger nail nervously, her face red, but - not a word.
  “Three holidays, therefore take off twelve dollars. Four days Tom was sick and there were no lessons, as you were occupied only with Dick. Three days you had a toothache and my wife gave you permission not to work after lunch. Twelve and seven - nineteen. Take nineteen off ... that leaves. hmm.... forty one dollars. Correct?”
  Julia’s left eye reddened with tears welling up. Her chin trembled; she coughed nervously and blew her nose, but - still not a word.
  “Around New Year’s Day you broke a teacup and a saucer; take off two dollars. The cup cost more, it was a treasure of the family, but- forget it. When didn’t I take a loss! Then, due to your neglect (疏忽), Tom climbed a tree and tore his jacket; take away ten. Also due to your carelessness the maid stole Dick’s shoes. You ought to watch everything! You get paid for it. So, that means five more dollars off. The tenth of January I gave ten dollars.”
  “You didn’t. ”sobbed Julia.
  “But I made a note of it.”
  “Well... if you say so.”
  “Take twenty seven from forty one -that leaves fourteen.”
  Both her eyes were filled with tears. Beads of sweat stood on the thin pretty little nose. Poor girl!
  “Only once was I given any money,” she whispered, her voice trembling, “and that was by your wife. Three dollars, nothing more.”
  “Really You see now, and I didn’t know that! Take three from fourteen.. leaves eleven. Here’s your money, my dear. Three, three, three, one and one. Here it is !”
  I handed her eleven dollars. She took them and pocketed them.
  “Merci (法语: 谢谢),”she whispered.
  I jumped to my feet and started pacing the room. I was overcome with anger. “For what, this - ‘merci’ ” I asked.
  “For the money. ”
  “But you know I’ve cheated you - robbed you ! I have actually stolen from you ! Why this‘merci’?”
  “In my other places they didn’t give me anything at all.”
  “They didn’t give you anything No wonder! I played a little joke on you, a cruel lesson, just to teach you... I’m going to give you all the eighty dollars! Here they are in the envelope all ready for you... Is it really possible to be so spineless(懦弱) Why didn’t you protest Why were you silent Is it possible in this world to be without teeth and claws(爪)—to be such a fool ”
  Embarrassed, she smiled. And I could read her expression,“It is possible.”
  I asked her pardon for the cruel lesson and, to her great surprise, gave her the eighty dollars. She murmured her little“merci”several times and went out. I looked after her and thought,“How easy it is to crush the weak in this world !”
  61.While talking to Julia, the writer expected from her ________.
  A. a protest           B. gratitude
  C. obedience           D. an explanation
  62.What shocked the writer was Julia’s ________.
  A. nervousness in front of her boss
  B. acceptance of injustice
  C. shyness when talking about money
  D. reluctance to express herself
  63.The writer said, “Is it possible in this world to be without teeth and claws ” He was actually telling the governess ________.
  A. to be more aggressive
  B. to be more careful in her work
  C. to protect her right
  D. to live independently
  64.At the end of the story, the writer said,“ How easy it is to crush the weak in this world!”to show ________.
  A. his understanding of Julia’s anxiety
  B. his worry about Julia’s future
  C. his concern on the living condition of working - class people
  D. his sympathy for the mental state of those exploited
  65.From the story, we can tell that Julia’s employer was ________.
  A. greedy but honest
  B. ill - tempered but warm - hearted
  C. strict but forgiving
  D. none of the above
C
  So long as teachers fail to distinguish between teaching and learning , they will continue to undertake to do for children that which only children can do for themselves. Teaching children to read is not passing reading on to them. It is certainly not endless hours spent in activities about reading. Douglas insists that“ reading cannot be taught directly and schools should stop trying to do the impossible”.
  Teaching and learning are two entirely different processes. They differ in kind and function. The function of teaching is to create the conditions and the climate that will make it possible for children to devise the most efficient system for teaching themselves to read. Teaching is also public activity. It can be seen and observed.
  Learning to read involves all that each individual does to make sense of the world of printed language. Almost all of it is private ,for learning is an occupation of the mind ,and that process is not open to public scrutiny.
  If teacher and learner roles are not interchangeable ,what then can be done through teaching that will aid the child in the quest(探索)for knowledge Smith has one principal rule for all teaching instructions. “Make learning to read easy, which means making reading a meaningful, enjoyable and frequent experience for children. ”
  When the roles of teacher and learner are seen for what they are, and when both teacher fulfil them appropriately, then much of the pressure and feeling of failure for both is eliminated. Learning to read is made easier when teachers create an environment where children are given the opportunity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leaning to read by reading.
  66.The problem with the reading course as mentioned in the first paragraph is that ________.
  A. it is one of the most difficult school courses
  B. students spend endless hours in reading
  C. reading tasks are assigned with little guidance
  D. too much time is spent in teaching about reading
  67.The teaching of reading will be successful if ________.
  A. teachers can improve conditions at school for the students
  B. teachers can enable students to develop their own way of reading
  C. teachers can devise the most effcient system for reading
  D. teachers can make their teaching activities observable
  68.The underlined word“ scrutiny” most probably means“________”.
  A. inquiry            B. observation
  C. control            D. suspicion
  69.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learning to read will no longer be a difficult task when ________.
  A. children become highly motivated
  B. teacher and learner roles are interchangeable
  C. teaching helps children in the search for knowledge
  D. reading enriches children’s experience
  70.The main idea of the passage is that ________.
  A. teachers should do as little as possible in helping students learn to read
  B. teachers should encourage students to read as widely as possible
  C. reading ability is something acquired rather than taught
  D. reading is more complicated than generally believed
 
D
The hand, the eyes, and the brain work together to make human beings different from other animals. No other animals have all three parts to work together. No animals can do what human beings can do. Humans can do many things and feel many things with the hand. The hand can hold onto things and make things because the thumb works with the fingers. This fifth finger is strong. Most animals don’t have thumbs. The thumb can press against the other fingers. Without a thumb to press against the fingers, it is difficult to hold onto anything. The thumb and fingers can also fit the flat surface of a box and the curved (不平的) surface of a pencil. We can feel that something is hot or cold, soft or hard, smooth or rough. The hand, with thumb and fingers, is one of the best tools we have. Most animals see a flat picture. Their eyes can only see how high and how wide something is. Some animals see a different picture with each eye. Some don’t see in colour. Humans see one picture with both eyes working together. We can see how high and how wide something is. We can also see how far in front of or in back of something a thing is. The brain tells other parts of the body how to work. Some of the things the body does are automatic; that is, we don’t have to think about them. For example, we don’t have to think to make our heart beat or our stomach work. The brain tells the eyes and hands how to make useful and beautiful things. That is how human beings become tool makers and artists. That is how human can have richer and better lives than other animals.
71. Human beings are different from other animals because ___________.
A. human beings have the hands, the eyes, and the brain working all the time
B. other animals also have hands, the eyes, and the brain
C. human beings work together with other animals
D. the hands, the eyes, and the brain of the human can work together
72.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when you say you hold onto something, you mean
___________.
A. you have it in your hand and keep it there by putting your fingers firmly round it
B. you have it in your arms and keep it there by putting your fingers firmly round it
C. you feel it with your hands
D. you press the fingers of your right hand against those of your left hand
73. The author tells us that no animals can do what humans can do. He gives quite a few facts to support the idea. One of them is that ___________.
A. most animals don’t see in colour
B. the humans see a thing with both eyes working together
C. only humans can see how high and how wide a thing is
D. some animals can see only one picture
74. ___________ is automatic.
A. Breathing B. Driving a car C. Making a chair D. Playing football
75. People who make beautiful things are usually called ___________.
A. toolmakers B. artists C. scientists D. drivers
第II卷 (共45分)
第四部分 书面表达
第一节 阅读表达(共5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15分)
阅读下面短文并回答问题,然后将答案写到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请注意问题后的字数要求)。
One out of many important things for the whole family to do is to have dinner together. Researchers began reporting the benefits of family dinner about a decade ago, focusing mainly on how it affects children. Studies show that those families who eat dinner at least 3 or 4 times a week together, benefit in many ways.
Eating together helps families achieve open communication and build stronger and healthier relationships. Children have better grades at school and are better adjusted as teens and adults, and the entire family enjoys healthier nutrition. For many families, eating dinner together proves to be good and effective way to reduce the risk of youth rates of addiction, and helps to raise healthier children. It is also a great time to share the events of the day, discuss news and ideas and just be together and enjoy each other's company.
During dinner time parents have better opportunity to show that they are the prior to their children. Sitting at the same table and sharing meals is where and when parents can find out more about their children's school performance, daily activities and attitudes toward life. When parents have all this information they can better direct their kids toward positive things in life. They also have better chance to reduce the possibility that children will get involved with alcohol, tobacco, and illegal drugs.
However, family researchers say that the benefits of family dinner by no means can be considered as automatic. Parents can sit down to dinner with their kids every day and achieve nothing. ____________________ if there is too much arguing going on, if there is no meaningful conversation or, what is even worse, if there is just plain silence during gathering.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