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13课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课程标准】通过了解明清时期统一全国和经略边疆的相关举措,知道南海诸岛、台湾及其包括钓鱼岛在内的附属岛屿是中国版图的一部分,认识这一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奠定的重要意义;通过认识明清时期封建专制的发展、世界变化对中国的影响,认识中国社会面临的危机。【学习目标】比较宰相制与内阁制,认识政治体系的变化;结合郑和下西洋的影响、倭患和西方殖民者的入侵,认识明朝所面临的世界形势;梳理明朝对北方瓦剌和鞑靼、藏族地区和东北地区的管辖措施。【学习重难点】重点:明朝面临的内部和外部问题难点:明朝政治制度的变化【学习过程】一、明朝政治制度的变化1.明朝的建立时间:建立者:朱元璋明太祖1368年都城:应天府(南京)、朱棣时期迁都北京。北控蒙古、西有西域、东北征服了女真族、西南方管辖西藏,并在青藏地区设有羁縻卫所,明代极盛时国土面积约达一千万平方公里。2.明朝中枢体制的变化(1).废除宰相制度“帝以惟庸为才,宠任之。……独相数岁,生杀黜陟,或不奏径行。内外诸司上封事,必先取阅,害己者辄匿不以闻。四方躁进之徒,及功臣武夫失职者争走其门,馈遗金帛名马玩好,不可胜数。”朱元璋的理想是,公卿互相牵制,大权集于皇帝。但明初的中书丞相,实际上是居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这一制度与朱元璋的理念有很大反差。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的原因?直接原因:胡惟庸专权乱政;根本原因:相权过大,威胁皇权。废丞相,权分六部,直属皇帝。废除宰相制度15年后,明太祖得意地总结道“……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制相互牵制),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洪武十七年(1384年),自九月十四日到二十一日的八天内,内外诸司送到皇宫的奏章共1160件。这些奏章有讲一件事的,也有讲两三件事的,共计3291件事,皇帝平均一天要处理411件事。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披被。影响:①皇帝集皇权和相权于一身,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②加重了皇帝的政务负担。(2)设立内阁制度明太祖革中书省,归其政于六部。又仿宋制,置殿阁大学士,而其官不备,其人亦无所表见。成祖简翰林官直文渊阁,参预机务。其时章疏直达御前,多出宸断。儒臣入直,备顾问而已。至仁宗而后,诸大学士历晋尚书、保、傅,品位尊崇,地居近密,而纶言批答,裁决机宜,悉由票拟,阁权之重偃然汉、唐宰辅,特不居丞相名耳。明朝大学士叶向高言:“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之职,原非宰相。中有一二权势稍重者,皆上窃君上之威灵,下侵六曹之职掌,终以贾祸。臣备员六年,百凡(全部)皆奉圣断,分毫不敢欺负。部务尽听主者,分毫不敢与闻。”师:内阁首辅是不是宰相?比较项宰相明朝内阁性质中央一级行政机构皇帝的侍从咨询机构职权行政、决策侍从、咨询任职方式选拔任命直接由皇帝任命本质封建君主专制的需要君主专制加强的产物对君权的影响制约君权强化君权(3)宦官专权局面的出现材料一洪武年“司礼监,掌宫廷礼仪,凡正旦、冬至等节,命妇朝贺等礼,则掌其班位仪注及纠察内官人员违犯礼法者。材料二“司礼今为十二监中第一署,其长与首揆对柄机要,睑书、秉笔与管文书房,则职同次相。其僚佐及小内使,俱以内翰自命,若外之词林。内官监视吏部,掌升造差遣之事。今虽称清要,而其权俱为司礼矣。”材料三明武宗时候,司礼监太监“遂专掌机密,凡进御章奏及降敕批疏,无有不经其出纳者”。材料四然内阁之票拟,不得不决于内监之批红。师:讲述:明朝中后期皇帝怠政,宠信宦官,掌握“厂卫”特务机构并代为批红牵制内阁,逐步形成宦官专权的局面二、海上交通与沿海形势(一)郑和下西洋1、背景(1)明朝前期政治稳定、国力的强盛;(2)统治者大力发展海外贸易;(3)航海技术、造船技术的发达;(4)郑和个人能力和勇于探索的精神。2、目的宣扬国威,加强同海外的联系。明朝奉行“厚往薄来”政策,对竭诚朝贡者“皆倍偿其价”“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所取无名宝物不可胜计,而中国耗废亦不赀。”概况:15世纪前期,明成祖派遣宦官郑和率领船队先后7次远航海外,访问了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评价①积极:是世界历史上规模空前的远洋航行,在资金、装备、技术等方面大大领先于半个多世纪之后的欧洲远洋航海家的航行。②消极:其目的主要是“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给明朝带来较大的财政负担,后来未能持续。(二)沿海新形势——戚继光抗倭、西方殖民者骚扰侵略势力化解行动?结果倭寇实行海禁政策;戚继光抗倭;逐渐放松对私人海外贸易的限制肃清了东南沿海的倭寇,东南沿海形势稳定下来葡萄牙多次挫败葡萄牙武力夺取的阴谋取得了澳门的居住权荷兰、西班牙荷兰和西班牙,先后占据了台湾岛的南部和北部。明朝末年,西班牙被荷兰击败,退出台湾。三、内陆边疆与明清易代(一)内陆边疆1.明蒙朝贡关系:元朝灭亡后,草原上的蒙古人逐渐形成鞑靼、瓦剌两大集团。为防御蒙古人南下,明朝重新修筑了长城。明中期,瓦剌和鞑靼不断威胁明朝北部边防,两次突破长城深入内地,瓦剌还曾经在一次战役中俘虏了明英宗。1571年,鞑靼首领俺答汗与明朝订立和议,接受明朝册封。双方恢复并扩大贸易关系,直到明末基本上维持了和平局面。2.经略西藏明廷封授给当地僧俗首领法王、王等称号,并设立了行都指挥使司等机构管理西藏军民事务,任用藏族上层人士进行管理。3.招抚东北:明朝前期,派人到东北招抚,在黑龙江流域设立了奴儿干都司,并广泛对东北地区女真部落首领封授官号。小结:明朝与边疆的关系:1战争与和议互市并存因俗而治,笼络上层。(二)明清易代——清朝的建立16、17世纪之交,女真建州部首领努尔哈赤逐渐统一女真各部1616年,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称汗,国号大金,并对明朝展开进攻1636年皇太极称帝,改国号为“大清”1644顺治帝时,多尔衮打败李自成,入主北京。经过20多年的战斗,清朝确立了在全国的统治。小结:明清时期,中国日益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第13课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一、明朝政治制度的变化(一)、明朝建立(二)、明朝政治制度的变化1废除宰相制度2设内阁2宦官专权二、海上交通和沿海形势1、郑和下西洋2、明朝的抗倭斗争:戚继光抗倭3、欧洲殖民者在中国的活动三、内陆边疆和明清易代(一)、内陆边疆(二)、明清易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