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3.7 眼睛与光学仪器 【教学目标】 ?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眼睛的构造,知道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 2.了解眼镜是怎样矫正视力的 二、过程和方法 1.通过探究分析怎样矫正近视眼与远视眼 2.尝试应用已知的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和凸透镜成像规律等科学知识来解决相关问题、解释有关现象,获得初步的分析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主题活动,使学生具有眼保健意识 2.有将科学规律、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的意识 【重点难点】 1. 重点:眼睛成像原理和调节作用、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矫正 2. 难点:眼睛的调节作用、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矫正 【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法、观察法、讲授法等 【教学准备】 课件、学案、实验器材(视力表;实物投影仪,小气球,眼球模型;眼睛的构造和成像原理挂图、投影片;远视眼及其矫正的挂图;度数不同的近视眼镜、远视眼镜)多媒体等 【课时安排】 一课时 【设计理念】 1.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2.体现物理的学科特点,注重科学探究 3.感性体验上升为理性知识,过程与知识并重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 入 新 课 1、回顾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口诀 一倍焦距定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异测实像倒,同侧虚像正;虚像变近且变小。 2、风景图片展示,让学生观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神奇,引导学生认识眼睛获取信息的重要性。 1、学生思考回答。 2、学生观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神奇,能意识到眼睛的重要。 先利用提问引起学生的注意;后展示图片,激起学生求知的兴趣,并愿意探索其中的奥秘。 过渡 我们需要用眼睛观察这美丽的世界,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熟悉而又陌生的眼睛吧!过度提问:想知道眼睛是如何看到物体的呢? 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3.7 眼睛与光学仪器”这一章节。 展示目标 展示本节课教学目标。 新 课 教 学 新课 教学 新课教学 眼 睛 1、人眼的成像原理类似什么? 2、你了解人眼的结构吗? 3、眼睛中的晶状体相当于_ ?,眼球后部的视网膜相当于___? 4、眼睛是怎样看到物体的呢? 5、对于眼睛,你想知道什么?或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1、阅读教材并回答。 理解、记忆。 完成导学案相关内容。 4、思考回答问题 通过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通过介绍,感受到身边处处有物理,物理并不深奥难懂。 过渡 大家的问题提得很好,由于时间所限,我们不可能每个问题都在课堂上研究,这节课我们先来看看视觉的形成,其他问题大家可以回去查资料、研究,好吗? 视觉的形成 介绍视觉的形成: 物体射入眼睛里的光经过 “凸透镜”折射后,在视网膜上形成的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通过视神经传给大脑,产生视觉,于是我们就看到了物体,而且应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认真观察理解记忆。 了解视觉形成过程,动画直观展示,易于理解。 眼睛成像原理 动画演示: 引导学生思考眼镜成像的原理和凸透镜成像类似 观看、思考 人眼成像的原理 类比法的应用 通过动画,让学生直观感受,体会;尝试类比、归纳法的应用。 知识链接 你能看出凸透镜的焦距与其厚度有什么关系吗? 1、仔细观察,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2、学生回答。 强调:凸透镜越厚,焦距越小,对光的会聚能力越强。 通过展示创设情景,引发思考。 过渡 正常人的眼睛是怎样看近处和远处的物体的呢? 眼睛的调节 1、展示模型和动画,让学生仔细观察。 强调:正常人的眼的自我调节能力较强: a.看近处物体:使晶状体变凸,焦距变小,从而使像成在视网膜上. b.看远处物体:使晶状体变薄,焦距变大,从而使像成在视网膜上. 注意:晶状体的调节能力是有限度的. 2、简介正常人眼成像特点 学生仔细观察 借助媒体演示情景,帮助理解 视力矫正及眼镜度数计算 播放近视、远视动画,让学生观察思考: a、近视眼为何看近物清楚、远物模糊? b、远视眼为何看远物清楚、近物模糊? 2、分析近视、远视产生的原因: a、近视的成因:主要是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曲度过大。成像在视网膜的前面。 b、远视的成因:主要是眼球的前后径过短或晶状体曲度变小。成像在视网膜的后面。 视力矫正 让学生观察思考讨论怎样矫正近视、远视 近视眼看远处应配戴何种透镜? 远视眼看近处应配戴何种透镜 了解形成近视的原因,树立爱眼意识 5、简介眼镜的度数计算 眼镜的度数D=100/f 学生认真观察思考。 观看模型,思考、理解。 讨论、思考怎样矫正近视、远视 学生观看动画了解眼镜度数的计算 增强学生观察思考能力 借助媒体演示情景,帮助理解 归纳小结及 学习评估 展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请学生思考本节课学到了什么? 对照左侧的学习目标,评估自己的学习情况 加强学生的记忆,巩固新知识。 教 学 反 馈 展示课堂练习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 跟着幻灯片做练习 跟着完成导学案相关内容 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巩固、区分,并把学过的应用于生活。 作业 完成导学案余下内容 课堂作业详见导学案达标检测1、2、3 3、预习课本75-79页 板 书 设 计 3.7 眼镜与光学仪器 教学反思 本节教学,根据我们的实际情况教学思路大体是:从学生比较熟悉、成像原理又较为简单的眼睛开始,首先介绍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以及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那么患了近视眼和远视眼如何矫正呢?为什么近视眼镜的镜片是凹透镜、远视眼镜的镜片是凸透镜?接下来的“活动1”就来研究这些学生比较关心的问题。下节课主要介绍眼睛看到的景象不能准确地保存和再现,于是人们发明了照相机。“影像的保存”介绍照相机的基本结构和成像原理。显微镜和望远镜也是利用透镜成像的原理制成的,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精密仪器,但相对来说它们的成像情况比较复杂,所以教学安排最后让学生认识显微镜和望远镜。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