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4.2探究汽化和液化的特点》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描述固、液和气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列举自然界和生活中不同状态的物质及其应用。 (2)知道什么是汽化和液化,知道汽化吸热、液化放热。 (3)知道什么是蒸发和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知道沸腾现象和沸腾的特点,知道什么是沸点。 (4)能用汽化和液化的知识说明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过程和方法 (5)经历水的沸腾的实验探究过程,观察水沸腾时的现象,学习用图像法表示实验数据,发现谁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6)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促使学生乐于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知识。 【教学重点】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认识液体沸腾的特点。 【教学难点】用“温度—时间”图象来处理实验数据。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交流合作、讨论。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温度计、浸了酒精的棉花球。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教师:水是生命之源,同样的水分子,以不同的形态装扮着我们的生活。 投影水的三种状态图片: 2、投影物态变化的图片,引导学生讨论物态发生了什么变化? (1)冰雪融化;(2)火山爆发, 岩石→岩浆;(3)常温下,干冰→二氧化碳气体。 小结:同一种物质的三种状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物质形态之间的转化与 有关(温度)。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一)汽化的一种方式——蒸发 1、教师演示:用酒精棉在黑板上写“5”字。 让学生观察后,讨论:黑板上的“酒精”到哪里去了?你闻到了什么? 久不下雨,池塘里的的“水”到哪里去了?电吹风吹湿头发、晾晒衣服时,头发和衣服上的“水”跑到哪里去了? 引出汽化的定义: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现象,就叫做汽化。 2、让学生观察图片——干裂的土地、寒冬的池塘 让学生思考、讨论:(1)土壤中的水到哪里去了?失去水分发生在哪里?表面还是内部?(2)寒冷的冬天,水能否蒸发变成水蒸气?(3)夏天、冬天的气温高低不同,湿衣服都可以晾干。这说明蒸发是在什么温度条件下发生的呢? 引出蒸发的定义:物理学中,把只在液体表面进行的汽化现象叫做蒸发。 强调:蒸发只发生在液体的表面;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发生;蒸发是缓慢的汽化现象。 3、议一议: 拖过的地面、湿衣服或者洒过水的路面在夏日、在严冬变干的时间是否相同? 对上述情况思考: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哪些?怎样让衣服干的更快些?4、投影教材图4—14,引导学生观察并讨论:蒸发的快慢跟哪些因素有关? 液体的温度越高,蒸发 ;液体表面积越大,蒸发 ;液体表面附近的空气流动越快,蒸发 。 5、减慢(加快)蒸发的应用: (1)投影、讨论:我国新疆输水常用的“坎儿井”位于地下,这有什么好处?(“坎儿井”处地下,这样减缓了水面附近空气流动,降低水的温度,减慢了水的蒸发。) 现在农村地区为了节约用水,常用管道代替沟渠输水。这种方式有什么好处?为什么?(答:可减少水的蒸发、渗漏) (2)讨论、投影减慢蒸发的其他事例:①水果蔬菜保鲜膜;②水果蔬菜放入冰箱。 (3)讨论、投影加快蒸发的事例:①晒稻谷摊开、向阳、通风;②电吹风吹热风; ③热风干手器。 6、提出问题:往手臂上滴一滴酒精有什么感觉?这说明:液体蒸发时,向外界放热还是从外界吸热? 想一想、做一做:有两支温度计、浸有酒精的棉花球,怎样证明蒸发吸热呢? 结论:液体蒸发时从周围的物体吸收热量,使周围物体和自身的温度下降,蒸发具有致冷作用。 (二)探究汽化的另一种方式——沸腾 1、提出问题:大家烧过开水吗?水在沸腾时有什么特征?水沸腾后如果继续加热,是不是温度会越来越高? 2、引导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回答上面的问题,也可以提出自己的猜想与假设。 3、投影实验装置示意图,引导学生讨论需要注意的事项:我们应如何组装实验器材?自下而上还是自上而下?温度计如何正确放置?如何缩短加热时间? 提醒学生需要重点观察:(1)沸腾前、沸腾时气泡上升时的变化;沸腾前水的温度变化;沸腾后继续加热,温度是否变化。 4、播放“水的沸腾实验演示”视频,学生观看并记录实验现象。 5、引导学生汇报实验现象:(1)水在沸腾前和在沸腾时的气泡的变化情况分别是怎样的?(2)沸腾前水的温度有什么变化?沸腾后继续加热,水的温度变化吗? 6、学生根据记录的温度描点画图,画出“温度—时间”图象,教师评点。 7、引导学生分析、得出实验结论:(1)沸腾是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 的剧烈的汽化现象。(2)水在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叫做沸点。 8、学生阅读教材90页“几种液体的沸点”,讨论: (1)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40℃、-5℃时氨分别是什么状态?为什么? (2)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测量沸水的温度能用酒精温度计吗?为什么? 三、课堂小结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了哪些收获,还有哪些困惑? 2、引导学生比较蒸发和沸腾的异同点: 不同点 蒸发 沸腾 发生温度 任何温度 达到沸点 发生部位 液体表面 液体表面和内部 程度 缓慢 剧烈 相同点 1、都是汽化现象 2.都要吸热 四、课堂练习: 1、下列事例中,不能加快液体蒸发的是( ) A.将湿衣服放在阳光下 B.将蔬菜装入保鲜袋并放入冰箱的冷藏室内 C.喝热茶时,对着热茶吹气 D.将地上的积水用扫帚向四周扫开 2、湿衣服晾一段时间会变干,这实际上是水的______过程,它是物态变化中的______现象的一种,它可以在______温度下进行。 3、一杯40℃的酒精,打开盖子酒精不断蒸发,余下的酒精温度______40℃(填:高于、低于或等于)。 4、下列关于液体沸腾时的特点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液体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 B.液体沸腾时需要吸热 C.沸腾是只发生在液体内部的一种汽化现象 D.水沸腾时的温度不一定是100℃ 5、下列现象中不属于利用蒸发吸热的是( ) A.夏天天热时常在地上撒些水 B.医生往发烧病人的头上擦些酒精来缓解病情 C.夏天从游泳池刚上岸的人被风一吹感觉很冷 D.吃冰棒可以解热 7.如图所示,在试管里装入适量的水,将其放入也装有适量水的大烧杯中,然后加热大烧杯。当大烧杯里的水开始沸腾,试管里的水也会沸腾吗? 板书设计 4.2探究汽化和液化的特点 一、物态变化 1、物质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 2、同一种物质的三种状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二、汽化 1、汽化:液态 气态 2、蒸发:只在液体表面进行的缓慢的汽化现象;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发生。 蒸发吸热,有降温致冷作用。 3、影响蒸发的因素: (1)液体的温度; (2)液体表面积; (3)液体表面附近的空气流动快慢 4、沸腾:是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水在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叫做沸点。 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