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3.8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天气预报的制作流程,体会科技的发展。 难点:了解天气预报的制作流程。 活动研究 一、探索: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 [材料准备:每位同学一张稿纸、学生活动手册] 1.这是气象站目前正在使用的气象观测仪器。介绍部分仪器。 2. 提问:那天气预报到底是怎么做出来的呢?谁来说一说? 为了让大家更清楚地了解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老师带来了一段视频。(播放视频。) 4. 大家都看过天气预报节目吧!请大家根据老师的资料(建议:当地前几天的气象资料),准备一篇气象播报稿。然后小组内先来轮流播报,再请小组内最佳天气小主播来台上,为我们播报天气预报。 学生准备,小组练习,上台展示。 二、研讨:天气预报未来的发展 [材料准备:多媒体课件] 1.提问:准确的天气预报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请设想一下未来的天气预报会有哪些发展和改变呢?说说你的推测和理由。 2.天脸介绍 我们气象部门正在借助人工智能的算法,让“天脸”像“人脸”一样变得可被识别。这是目前正在尝试的天脸摄像头,它能自动识别云状、云量、结霜等天气现象,让天气要素能更实时、精准地被观测。 理解与应用 1.天气预报主要由分布在全球各地的气象部门制作并发布。 2.制作天气预报,大致有五个步骤:数据收集、数值天气预报、气象员做出预报,天气会商、发布天气预报。 精炼反馈 1、把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按照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 ①发布天气预报②收集数据③数值天气预报④天气会商⑤气象员做出预报 A.②④③⑤① B.②③④⑤① C.②③⑤④① D.②③④①⑤ 【答案】C 【详解】根据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可知,包括数据收集,数值天气预报,气象员做成预报,天气会商,发布天气预报。 2、下列关于天气预报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由专业工作人员对一个观测点,气象卫星等的数据进行分析与报告 B.天气预报和实际的天气情况可能会不同 C.每一次预报都是准确无误的 【答案】B 【详解】天气预报和实际的天气情况可能会不同。天气预报受到自然,人为和时间等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并不能保证完全准确。 3、在卫星云图中,绿色区域表示( )。 A.海洋 B.陆地 C.云区 【答案】B 【详解】卫星云图上,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陆地,蓝色绿色区域都为晴天;白色是云雨区,白色愈白云层愈厚,降雨的概率越大。 【点评】本题还可以考查气候的两大要素:气温和降水。天气:一个地方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它是时刻变化着的;气候: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般变化不大。天气的两个特点:①同一时刻,不同地方的天气不同;②不同时刻,同一地方的天气也可能不相同。风向和风力与风向标:①风向是指风的来向②风力是指风的强弱,用风级表示,有1~12级风③风向标宽的一头表示风向,箭尾指向风的去向,即大头吹小头④风尾在风杆的右侧。天气预报:预报阴晴、风雨、气温等。天气符号。空气质量:了解空气质量的内容;明白空气质量的意义;认识空气质量的指数、级别及状况等。 4、 全球不同的地区放飞探空气球的时间应该( )。 A.全球统一 B.由国家决定 C.由地区决定 【答案】A 【详解】按照国际惯例,分布于全球的1000多个高空探测站都必须在每天的早上7时15分和凌晨1时15分准时放飞带有探测仪的气球,并在规定时间内,将全球同一时段不同地点的高空气流温度、压力、湿度及风向、风速等数据汇报至设立于欧洲的世界气象中心,以便世界各地的预报专家对气象数值进行全面分析和判断,进而得出预报结论。 5、(多选)气象员对未来一定时间内的天气做出预报需要结合哪些信息?( ) A.地面观测站的仪器获取的观测资料 B.超级计算机做出的数值天气预报 C.当地的天气和气候特点 【答案】ABC 【详解】考查天气预报需要结合的信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