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9张PPT)部编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2.树之歌猜一猜冬天光着头,春夏长绿发,就有一只腿,小鸟喜欢它。谜底()树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树之歌》。课文导入梧桐掌枫松柏装桦耐守疆银杉化桂wútóngzhǎngfēngzhuānghuàsōngbǎiyínnàishǒujiāngshānhuàguì我会认梧桐枫左边木字旁表示它们都是树木,右边的字就提示了它们的读音。掌组词:手掌脚掌巴掌识字方法字理识字法疆指事字,左边是一个“弓”字和一个“土”字,表示以弓记步来丈量土地,右边的三横两田表示田之间的疆域界限。本义为田界。北疆杨壮桐枫松柏棉杉化桂我会写杨yáng组词:杨树白杨易写错“木”作为偏旁,最后一笔捺改为点。我会写壮zhuàng组词:壮观壮士不要写成“土”。易写错飞流直下的瀑布气势壮观。枫fēng组词:枫叶枫树不要写成“又”。易写错杉shān组词:水杉银杉最后一撇比前两撇长。易写错桂guì组词:桂树桂花是两个“土”。易写错秋天到了,金桂飘香。化石:存留在岩石中的古生物遗体或遗迹。造句:自然博物馆里陈列着一具庞大的恐龙化石。词语理解银杏:落叶乔木,叶片扇形。又称公孙树。造句:春天,银杏树上长出了新叶。耐寒:经得起寒冷。造句:梅花的特点是耐寒。读完课文,说一说课文写了几种树,分别是什么?课文一共写了(11)种树,分别是杨树、榕树、梧桐树、枫树、松树、柏树、木棉、桦树、银杏、水杉、金桂。整体感知认真读课文第一句,思考:1.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2.杨树、榕树、梧桐树有什么特点?在文中圈出来。课文讲解杨树高,榕树壮,梧桐树叶像手掌。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梧桐树的叶子比作手掌,生动地写出了梧桐树叶的形状。杨树---高榕树壮榕树原产于热带亚洲,以树形奇特,枝叶繁茂,树冠巨大而著称。枝条上生长的气生根,向下伸入土壤形成新的树干称之为“支柱根”。榕树高达30米,可向四面无限伸展。其支柱根和枝干交织在一起,形似稠密的丛林,因此被称之为“独木成林”。梧桐树叶像手掌梧桐树叶像手掌。银杏树叶像()。松树叶儿像()。小扇银针仿写比喻句认真读课文第二句,思考:1.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2.枫树、松柏有什么特点?在文中圈出来。3.“红、绿”突出了什么?枫树秋天叶儿红,松柏四季披绿装。“披”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松柏描写得很形象。“红、绿”两个字使我们好像看到了枫叶的火红,松柏的四季常青的鲜艳色彩。枫树---红柏树---绿认真读课文第三句,思考:1.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2.你知道了什么?木棉喜暖在南方,桦树耐寒守北疆。这句话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木棉和桦树的生长环境。木棉桦树认真读课文第四句,思考:1.银杏、水杉、金桂有什么特点?2.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银杏水杉活化石,金桂开花满园香。比喻朗读指导:朗读时描写树木特点的词语要重读,突出树木特点的同时,读出儿歌的节奏韵律。银杏:最早出现于3.45亿年前,被科学家称为“活化石”,“植物界的熊猫”。现存种子植物中最古老的孑遗植物。从栽种到结果要二十多年,四十年后才能大量结果,能活到一千多岁,是树中的老寿星。水杉金桂——香树之歌杨树榕树梧桐树枫树松柏木棉桦树银杏水杉金桂大自然树木繁多课文结构本文是一首介绍树木特征的归类识字儿歌。大自然中的树木还很多,要想知道更多的树,还可以找找相关的资料。课文主题一、看拼音,写词语yángshùzhuànglìmùmiángùihuā杨树壮丽木棉桂花随堂小练二、换一换,把下列生字换一个偏旁组成另外一个字,并组词。例:疯-枫(枫树)绵——()()洞——()()伯——()()场——()()棉棉花桐梧桐柏柏树杨杨树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朗诵指导:儿歌每一行结构相似,都是树木名称加上树木特点,“像手掌,叶儿红,披绿装,守北疆,满院香”等词语要适当重读,突出树木特点,整首儿歌朗读基调应该是轻快活泼的。背诵指导:在正确朗读的基础上,可以同桌合作,读一个学生说树名,一个学生说特点,并用拍手打节奏的方法感受儿歌韵味,再借助图片进行记忆背诵。课后习题解析2.读一读,记一记。泡桐白桦云杉翠柏桂花枫叶松子白果老师来指导:朗读这两组词语时,应注意“泡”是多音字,它的另一个读音,还可以组词“泡沫”。“桦”是翘舌音,“翠”是平舌音。泡桐、白桦、云杉、翠柏都指树木。松子是松树的种子,是重要的中药。白果又称银杏果实,外壳坚硬,果肉味甘略苦。pāo3.读一读,想想下面几句话的意思。参考答案:1.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大意是十年的时间可以培育一棵树木,100年的时间才可以培育一个人才,比喻培养人才是长久之计,也表示培养人才很不容易,“树”是培养的意思。2.树高百尺,叶落归根。大意是树长的再高,落叶还是要回到树根,比喻事物总有一定的归宿,多指作客他乡的人最终要回到故乡。3.树无根不长,人无志不立。大意是说人要有志向,人没有志向,就像树没有根。小朋友让我们一起来为树木挂名牌吧,注意在制作名牌的同时认识树木,也可以认养树木。课后作业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②树之歌.pptx 识字2树之歌.mp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