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统编《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九课《心中的“110”》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心中的110“是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九课,是“安全护我成长”这一单元的最后一课。本单元包括“生命最宝贵”、“安全记心上”和“心中的‘110’”三个主题。“心中的“110”是继学习前面两个主题的基础上,再一次了解身边潜藏着的安全隐患,从而感知自我保护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在与之相关的渗透着道德和法治意识的实践活动中,进一步培养学生自护自救的意识和能力。本课包括“有点警惕性”和“不要上当受骗”两个话题。皆在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应时时提高警惕性,不要轻易相信陌生人,不要上当受骗,并学会处理好与陌生人之间的关系。二、【学情分析】从学年段特点分析,三年级的孩子正是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时期,孩子们善于发现、乐于表达,并能借助访谈、网络收集相关资料。但不少孩子对生活中的安全隐患仍麻痹大意,安全意识比较淡薄,自我保护的能力弱。红旗小学学生见多识广,对生活中青少年自护自救的案例应该有一些了解,课堂中我们尽力创设丰富的活动场景,让孩子们在体验、合作、探究中学习成长。三、【设计理念】本课时教学内容为“有点警惕性”和“不要上当受骗”。《道德与法治》课程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在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基础上,把课堂用孩子们非常熟悉并喜爱的“大风车”节目串联起来,让孩子们在“风车放映厅”-“风车智慧城”-“风车棒棒糖”-“风车达人榜”系列活动中“说”“论”“演”,明白身边潜藏的安全隐患,增强自我防范的意识,并掌握自护自救的本领。四、【教学目标】1.了解独自在家时可能潜藏的安全隐患,增强自我防范意识。2.能识破生活中潜藏的危险,并能掌握自护自救的方法。3.了解和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树立法治意识。五、【教学重难点】能识破生活中潜藏的安全隐患,并能掌握自护自救的方法,从而进一步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六、【教学准备】风车道具、调查问卷、课件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过程】课前交流师:孩子们,看过“大风车”节目吗?今天我们要上一堂很特别的课,老师将在我们班录制一期属于我们红旗小学的“大风车节目”。你们高兴吗?【设计意图】通过共聊“大风车”节目,拉近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科之间的距离,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热情,为后面的学习奠定了基础。活动一:风车放映厅讲“熊哥哥和熊妹妹”的故事。换位思考,互动交流。【设计意图】通过走近故事“熊哥哥和熊妹妹”,让孩子们达成初步的认识—“对陌生人没有任何的警惕性”的做法是欠妥的。活动二:风车智慧城(一)第一层面:警惕性高1.播放视频“借东西”“修燃气”“送快递”。2.通过“该不该开门呢?”的回答中了解孩子们认识起点。(二)第二层面:遇事情,多动脑师:绝大多数孩子都认为不开,那老师有两个困惑请大家帮帮我:A怎样才能辨别出他们是不是骗子呢?B不开门的话,我们可以怎么做?小组合作,完善资料。小组汇报,提升认识。(三)第三层面:办法活,防受骗1.出示案例,学会分辨。2.情景演绎,学以致用。【设计意图】考验独自在家时陌生人来访时孩子们的第一反映,了解孩子们的认识起点;通过对核心问题的小组合作探讨,增强孩子们的自我防范的意识;在接下来的情景表演中,升华孩子们的认识,学会灵活应用,防止受骗。相机渗透团队意识,培养合作精神。活动三:风车棒棒糖情景再现:吴华被骗。互动交流:寻找识破骗局契机。终极较量面对面:探讨自救。【设计意图】通过多媒体情景再现,再一次考验孩子们的自我保护的意识。面对生活中防不胜防的骗局,通过“终极较量面对面”让孩子们在思辨的过程中掌握自救的办法。活动四:风车达人榜我是宣传员,传递正能量。点题“心中的‘110’”是什么。【设计意图】此环节是课堂的总结和升华,孩子们在宣传员的扮演中进一步强化了安全意识,并积极把课堂学习所得与同伴和家人分享。课堂结语:同学们,今天的“大风车”节目录制到此结束。我将把这期节目光盘慎重的交到你们的杨校长手中,希望有更多的同学们加入到“珍爱生命自我保护”的行列中来。当然,我们也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今天学习所得与同伴、家人分享。九、板书设计心中的“110”警惕性高自护遇事情多动脑办法活防受骗不慌乱多冷静自救不放弃找机会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