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地理期末考试试卷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地理期末考试试卷

资源简介

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地理期末考试试卷
一、选择题
1.(2021七上·渑池期末)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世界上最炎热的大洲是(  )
A.亚洲 B.南美洲 C.非洲 D.大洋洲
(2)世界气温分布的基本规律是(  )
A.北半球中纬度的等温线比南半球中纬度平直
B.同一纬度,陆地气温均高于海洋
C.同一纬度,海洋气温均高于陆地
D.气温大致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逐渐递减
(3)图中★所示位置,气温明显低于同纬度地区的原因是(  )
A.纬度因素 B.海陆因素 C.气候异常 D.地形因素
2.(2021七上·渑池期末)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ABC三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纬度因素 B.海陆因素 C.地形因素 D.人为因素
(2)图中C、D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纬度因素 B.海陆因素 C.地形因素 D.人为因素
(3)关于图中E地气候,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
A.纬度较高,气候寒冷
B.位于中纬度,气温年较差大
C.位于亚欧大陆西岸,季风带来了丰富的降水
D.气候特征为全年温和湿润
3.(2021七上·渑池期末) 2018年10月,小明从北京飞往东京旅行。结合左图和右图“北京、东京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回答下列各题。
(1)与北京相比,小明感觉东京的气候(  )
A.温和湿润 B.炎热干燥 C.寒冷干燥 D.炎热潮湿
(2)影响东京和北京气候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纬度位置 B.地形因素 C.河流因素 D.海陆位置
4.(2021七上·渑池期末)下列气候现象与其主要影响因素,正确的组合是(  )
A.“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纬度因素
B.青藏高原纬度较低,但是气候寒冷﹣﹣地形因素
C.海南岛终年如夏,黑龙江省北部冬季漫长﹣﹣海陆因素
D.“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地形因素
5.(2021七上·渑池期末)阅读图1和图2,完成下面小题。
(1)从图1可知,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  )
A.海拔在200米以下;纬度在20°以下的地区
B.海拔在200米以上;纬度在20°S---40°S地区
C.海拔在200米以下;纬度在20°N--40°N地区
D.海拔在200米以上;纬度在20°以下的地区
(2)图2中由于海拔导致人口稀少的是(  )
A.A地 B.B地 C.C地 D.D地
6.(2016·云南)如图,下列叙述可由“世界人口增长曲线图”中分析得出的是(  )
A.世界人口数量在不断增长
B.1900年以来,世界人口增长缓慢
C.世界人口的增长速度一直以来都比较均匀
D.人口数量的变化与自然因素无关
7.(2021七上·渑池期末)读图,世界人口总数-人口自然增长率散点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大洲,人口数量最多
B.人口数量最少的大洲,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
C.自然增长率低的大洲,人口密度均较小
D.发达国家最多的大洲,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
8.(2021七上·渑池期末)人口长期增长过缓,可能带来的问题是(  )
A.新生儿数量增多,社会负担过重
B.老龄人口增加,社会负担过重
C.新生儿数量减少,社会消费水平下降
D.老龄人口减少,环境质量变差
9.(2021七上·渑池期末)随着我国国力的增长及国际影响力的提升,来我国留学的人员也日益增多。下图为外国某来华留学人员。
完成下列各题。
(1)该青年体质特征的描述,恰当的是(  )
A.眼(珠)黑肤黄 B.嘴唇较厚
C.鼻梁高挺 D.体毛较多
(2)作为原住居民,该青年最有可能来自是(  )
A.欧洲俄罗斯 B.非洲刚果
C.亚洲韩国 D.大洋洲澳大利亚
10.(2021七上·渑池期末)下列语言中,不属于联合国工作语言的是(  )
A.汉语 B.葡萄牙语 C.英语 D.阿拉伯语
11.(2021七上·渑池期末)人口迁移造成语言的传播和文化的扩散。南美洲广泛使用的语言是(  )
A.汉语 B.英语 C.俄语 D.西班牙语
12.(2019七上·锦州期末)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和范围最广的语言分别是(  )
A.西班牙语、英语 B.汉语、法语
C.俄语、阿拉伯语 D.汉语、英语
13.(2018八上·北京期末)读图,大洲轮廓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世界三大宗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都起源于(  )
A.甲 B.乙 C.丙 D.丁
(2)大洲甲的南部主要人种为(  )
A.黄种人 B.白种人 C.黑种人 D.混血人
(3)区域①②③④中,以汉语为母语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4.(2021七上·渑池期末)当地时间2019年4月15日傍晚,法国巴黎圣母院突发大火,造成近800年历史的箭形塔尖倒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次日发表声明:“巴黎圣母院是历史、建筑和宗教遗产的杰出代表,也是文学遗产的丰碑,是我们集体记忆中独一无二的存在。”
(1)巴黎圣母院建筑属于(  )
A.佛教建筑 B.伊斯兰教建筑
C.基督教建筑 D.犹太教建筑
(2)巴黎圣母院的遗产类型是(  )
A.自然遗产 B.非物质遗产
C.文化遗产 D.自然、文化双遗产
15.(2021七上·渑池期末)如图是哪个重要国际经济合作组织的标志(  )
A.世界贸易组织 B.亚太经合组织
C.一带一路 D.六方会谈
二、综合题
16.(2021七上·渑池期末)读世界气候类型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A,B,C,D是四个不同的地点,①、②、③、④分别是这四个地点的气温曲线与降水柱状图。读图写出二者之间的对应关系:A对应   ;B对应   ;C对应   ;D对应   。
(2)从①、②、③、④中任意选择一种气候类型,填写它的“气候名片”。
选择的气候图序号 气候类型名称 气温特征 降水特征
 
 
 
 
17.(2021七上·渑池期末)读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对比这两种亚热带地区的气候特征的异同。
18.(2021七上·渑池期末)读图,观察位于温带地区的3种典型气候类型的气候特征,填写表格。
地方 气候类型 气候特征  
中国·北京      
英国·伦敦      
蒙古·乌兰巴托      
19.(2021七上·渑池期末)图为亚洲南部三大半岛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甲半岛盛产   资源,信仰的宗教是   ,主要语言是   。
(2)图中乙半岛地形以   为主。从风向看,乙半岛夏季盛行   风,冬季盛行   风;该半岛气候的主要特点是终年高温、旱雨季分明,这种气候类型是   。从经济发展水平看,该半岛的国家属于   国家;半岛的主要人种是   ;在世界主要语言的分布中,是   主要分布地区;乙半岛是世界三大宗教中   教的起源地;从世界人口的分布看,是世界人口的   地区,人口密度   ,从经济发展的历史看,这里   发展早,开发历史悠久。半岛北部是世界著名的地震带   地带,是   板块和   板块的挤压碰撞地区,地震多发。
(3)图中丙半岛人种主要是   ,主要的宗教信仰是   ,典型的宗教建筑景观是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1)C
(2)D
(3)D
【知识点】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解析】【分析】(1)非洲全称阿非利加洲阿非利加(Africa)是阳光灼热的意思.非洲3/4的面积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绝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气温在20℃以上,气候普遍暖热,因而被称为热带大陆”,故世界上最炎热的大洲是非洲,故答案为:C。(2)与北半球相比,南半球由于海洋面积广大,陆地面积较小,海陆差异小,等温线较北半球平直。故A错误。在相同的太阳辐射条件下,海洋表面和陆地表面温度的变化有很大的不同,纬度相同的地方,在夏季,海洋上气温低些,陆地上气温高些.在冬季,陆地上气温低些,海洋上气温高些,因此同纬度海陆比较要看季节不同而定,故BC错误。世界气温分布规律从纬度位置看:从低纬度向高纬度气温逐渐降低,由低纬度的年平均气温20℃以上,向高纬度逐渐降低,降低至-20℃,甚至更低。故D正确。故答案为:D。(3)图中★所示位置是青藏高原地区,该地海拔高,气温低。因此该地的年平均气温明显低于同纬度其他地区。故该地气温明显低于同纬度地区的原因是地形因素,故D正确,故答案为:D。
【点评】(1)非洲被称为“热带大陆”是因为大部分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非洲气候分布特点是以赤道为轴,南北对称分布。以热带雨林气候为中心,向南北依次分布着热带草原气候、亚热带和热带沙漠气候和地中海气候,此外在非洲东部还分布着高原山地气候。
(2)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规律有三条:①从纬度位置看:从低纬度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②从海陆位置看: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气温并不一样,夏季陆地气温高,冬季海洋气温高;③从海拔高度看:地势越高气温越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
(3)影响气温的因素有地形地势、纬度、海陆位置、洋流及人类活动等。具体表现为:随纬度升高,气温逐渐降低;地势越高,气温越低;沿海地区温差小,内陆地区温差大;暖流流经地区气温高,寒流流经地区气温低;人类不合理活动造成如今的“温室效应”及城市的“热岛效应”等。
2.【答案】(1)A
(2)B
(3)D
【知识点】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分布及其特点;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解析】【分析】(1)A属于热带雨林气候,B属于极地气候,C属于温带季风气候,三种气候类型分布在不同纬度,因此ABC三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纬度因素,A正确,B、C、D错误。故答案为:A。(2)C属于温带季风气候,D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两者同属温带气候,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不是纬度,A错误。温带季风气候位于沿海地区的大陆东岸,温带大陆性气候深居内陆,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海陆位置,B正确。地形不是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C错误。人为因素对气候类型影响不大,D错误。故答案为:B。(3)E地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全年温和湿润,A错误。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湿润,年温差小,B错误。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受西风带控制,降水丰富,C错误。温带海洋性气候,气候特征是全年温和湿润,年温差小,D正确。故答案为:D。
【点评】(1)影响气温的因素有地形地势、纬度、海陆位置、洋流及人类活动等。具体表现为:随纬度升高,气温逐渐降低;地势越高,气温越低;沿海地区温差小,内陆地区温差大;暖流流经地区气温高,寒流流经地区气温低;人类不合理活动造成如今的“温室效应”及城市的“热岛效应”等。
(2)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在南北纬40度到60度之间的大陆西岸地区,由于常年受温和的盛行西风的控制,形成了终年温和湿润的气候特征,降水在年内分配比较均匀,温差较小,冬不冷夏不热。主要分布在西欧地区。
3.【答案】(1)A
(2)D
【知识点】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分布及其特点;气温曲线图与降水量柱状图;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解析】【分析】(1)从图中可知,北京和东京夏季都是高温多雨,冬季北京是寒冷干燥,东京则是温和湿润;A符合题意。(2)北京和东京纬度位置差不多,但是东京位于沿海地区,气候呈海洋性,故影响东京和北京气候差异的主要原因是海陆位置;D符合题意。
【点评】(1)日本以温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四季分明,海洋性非常显著。全国南北气温差异十分显著,绝大部分地区属于四季分明的温带气候,位于南部的冲绳则属于亚热带,而北部的北海道却属于亚寒带。
(2)影响气候的自然因素有地形地势、纬度、海陆位置、洋流等。具体表现为:随纬度升高,气温逐渐降低;地势越高,气温越低;沿海地区温差小,内陆地区温差大;暖流流经地区气温高,降水多,寒流流经地区气温低,降水少;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此外人类活动也会影响气候变化,如“温室效应”及城市的“热岛效应”、“雨岛效应”等。
4.【答案】B
【知识点】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解析】【分析】“人间四月芳菲尽”指的是山脚下或平原地区,由于温度较高,花开较早,而“山寺”之中由于海拔较高,温度较低,花开较晚;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降低,因此夏季当全国普遍高温的时候,该处低温.这是由于地形因素的影响;受纬度因素影响,我国冬季气温南北温差大,越往南气温越高,因此海南岛终年如夏,黑龙江省北部冬季漫长;受海陆因素影响,甘肃玉门关受夏季风影响不明显,降水少,因此有“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之说.故选:B.
【点评】影响气候的因素主要有: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洋流、人类活动等.
5.【答案】(1)C
(2)C
【知识点】世界人口的分布(人口密度、分布特点及原因)
【解析】【分析】(1)从图1可知,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海拔在200米以下,大约占60%,B、D错误。纬度在20°N--40°N地区,大约占80%,A错误。分布在海拔在200米以下,纬度在20°N--40°N地区,C正确。故答案为:C。(2)A地位于我国东部地区,以平原为主,人口众多,A错误。B位于印度,以平原和高原为主,人口众多,B错误。C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人口稀少,C正确。D位于美国中东部,以平原为主,人口众多,D错误。故答案为:C。
【点评】(1)目前世界大量人口主要集中在海拔200米以下的地方,多属平原、丘陵,地势低平,土地利用率高,负载量大,人口往往集中。如中国沿海平原带、欧洲平原带、南美平原带、非洲几内亚湾沿岸平原带都是世界人口集中地区。气候湿热的热带雨林地区,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终年严寒的高纬地区,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等都是人口分布比较稀疏的地区。
(2)青藏高原南起喜马拉雅山脉南缘,北至昆仑山、阿尔金山和祁连山北缘,西部为帕米尔高原和喀喇昆仑山脉,东及东北部与秦岭山脉西段和黄土高原相接。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为东亚、东南亚和南亚许多大河流发源地。青藏高原起伏平缓,雪山连绵,冰川广布,是我国面积最大,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有“世界屋脊”之称。
6.【答案】A
【知识点】世界主要人口问题及解决措施;世界人口的数量与增长
【解析】【分析】如图人类有漫长的发展历史.公元1800年以前,世界人口增长得相当缓慢,此后世界人口进入迅速增长的时期.到2011年10月底,世界人口总数突破70亿.目前,世界人口仍以较快的速度在持续增长.故选:A.
【点评】人口的自然增长主要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的.近几十年来,随着生活和医疗水平的提高,婴儿死亡率逐渐降低,人的寿命不断延长.这样人口自然增长率一直较高,导致世界人口迅速增长.考查世界的人口问题,要理解记忆.
7.【答案】D
【知识点】世界人口的数量与增长
【解析】【分析】世界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大洲是非洲,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是亚洲,故A错误;世界上人口最少的大洲是大洋洲(南极洲除外),世界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的大洲是欧洲,故B错误;欧洲人口自然增长率低,但人口稠密,故C错误;欧洲是世界上发达国家数量最多的大洲,该大洲也是世界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的大洲,故D正确.故答案为:D.
【点评】人类有漫长的发展历史,公元1800年以前,世界人口增长得相当缓慢,此后世界人口进入迅速增长的时期。到2011年10月底,世界人口总数突破70亿。目前,世界人口仍以较快的速度在持续增长。其中非洲是世界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大洲,欧洲很多国家人口呈现负增长或零增长。
8.【答案】B
【知识点】世界主要人口问题及解决措施
【解析】【分析】在欧洲的一些国家,比如意大利、德国和瑞典,近些年来新生儿数量减少,老龄人口增加,人口一直处于负增长状态,已引起劳动力短缺、人口老龄化、社会负担过重等问题;依据题意,故答案为:B。
【点评】发展中国家目前主要面临的人口问题是人口出生率高,自然增长速度快,青少年及儿童比重过大等,这就造成巨大的人口增长惯性,不利于人口、经济、教育、就业和环境等问题的解决,但为将来可以储备大量劳动力。而发达国家目前面临着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有些国家甚至出现人口零增长和负增长的情况,出现了人口老龄化、劳动力不足,社会负担加重等问题。
9.【答案】(1)A
(2)C
【知识点】不同的人种
【解析】【分析】(1)黄色人种,皮肤呈黄色或黄棕色,眼睛呈棕色,头发又黑又直,脸型宽平,鼻梁和身材皆为中等高度。白色人种,皮肤呈白色或浅棕色,眼色和发色都比较浅,头发呈波浪状,鼻梁高挺,嘴唇较薄,身材也比较高。黑色人种,皮肤和眼睛呈黑棕色,头发卷曲,鼻形扁平,嘴唇厚并且向外翻,下巴较低,四肢较长。读图可知,该青年皮肤呈黄色或黄棕色,眼睛呈棕色,头发又黑又直,嘴唇较薄,脸型宽平,鼻梁和身材皆为中等高度,为黄色人种。故答案为:A。(2)黄色人种皮肤呈黄色或黄棕色,眼睛呈棕色,头发黑直,脸型宽平,鼻梁和身材皆为中等高度;读图可知,该青年为黄色人种。黄色人种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因此作为原住居民,该青年最有可能来自是亚洲韩国。故答案为:C。
【点评】(1)人种是根据人类体质方面的差异(如肤色、眼色、毛发、脸型等)划分的。按照肤色差异,世界人口可以分为三大人种,即黄色人种、白色人种和黑色人种。亚洲东部和东南部、北美洲北部等地的人种主要是黄色人种;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人种主要是黑色人种。白色人种主要分布在欧洲、西亚、北非以及北美洲、大洋洲。
(2)黄色人种泛指所有聚居在亚洲东部和东南部地区的当地人群及美洲印第安人。其中分布在东北亚中国、蒙古、朝鲜、日本等地的人类称为典型蒙古人种,而居住在东南亚地区的人群称为南亚蒙古人种。也有学者将蒙古人种具体分为北亚、东北亚、北极、东亚、南亚等类型。
10.【答案】B
【知识点】世界的主要语言及其分布
【解析】【分析】 世界联合国的工作语言有汉语、英语、俄语、法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根据题意,结合选项.
故选:B.
【点评】世界联合国的工作语言有汉语、英语、俄语、法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其中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英语是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
11.【答案】D
【知识点】世界的主要语言及其分布
【解析】【分析】汉语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中国,A错误。英语主要分布在欧洲的英国,北美洲的美国和南亚的印度等地,B错误。俄语主要分布在俄罗斯,C错误。南美洲部分地区以前是西班牙的殖民地,所以南美洲广泛使用的语言是西班牙语,D正确。故答案为:D。
【点评】世界六大语言的分布区:汉语主要分布于中国及新加坡、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英语主要分布于欧洲西部、北美洲、大洋洲等地区;俄语主要分布于俄罗斯及东欧部分地区;法语主要分布在法国、非洲的中部和西部;西班牙语主要分布在西班牙及拉丁美洲大部分国家;阿拉伯语主要分布在西亚和北非的主要国家。
12.【答案】D
【知识点】世界的主要语言及其分布
【解析】【分析】解: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有13.7亿多,中国主要使用汉语,另外,东南亚一些国家也使用汉语,因此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英国的殖民地曾经遍布全球,英语也随之传播,因此英语成为世界上分布最广泛的语言。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汉语主要分布的国家和地区包括中国、新加坡共和国、蒙古、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越南、缅甸、老挝、朝鲜、韩国、日本、美国西部州和夏威夷州等国家和地区。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会说汉语的人大约有16亿,居世界人口数量使用语言第一(占世界人口使用语言五分之一),使用广泛度居世界第二(英语广泛度第一,有5000多万外国人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汉语是联合国承认的官方六大的工作语言之一。
13.【答案】(1)B
(2)C
(3)B
【知识点】世界的主要语言及其分布;不同的人种;世界三大宗教
【解析】【分析】地球上大部分是海洋覆盖,小部分陆地,在陆地上有七大洲,除南极洲外,其他六大洲都有常住人口。
⑴世界三大宗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都起源于亚洲,其中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发源于西亚,佛教起源于南亚,以上四个大洲轮廓图中,甲是非洲,乙是亚洲,丙是北美洲,丁是南美洲,故选B。
⑵由图可知,甲大洲是世界上面积第二大洲-非洲,该大洲南部90%以上是黑色人种,有“黑种人故乡”的称号,该洲北部以白色人种为主,故选C。
⑶区域①②③④中,①是非洲东北部的埃及,以阿拉伯语为母语,②是中国,以汉语为母语,③是美国,以英语为母语,④是巴西,以葡萄牙语为母语,故选B。
故答案为:(1)B;(2)C;(3)B。
【点评】(1)该小题主要考查世界三大宗教的发源地,识记即可。
(2)该小题主要考查黑色人种的分布地区,理解回答即可。
(3)该小题主要考查汉语的分布地区,理解回答即可。
14.【答案】(1)C
(2)C
【知识点】世界的主要语言及其分布;聚落与世界文化遗产
【解析】【分析】(1)佛教建筑主要是佛塔和佛寺,A错误。伊斯兰教建筑主要是清真寺,B错误。法国巴黎圣母院建筑属于基督教建筑,C正确。犹太教建筑是犹太教堂,D错误。故答案为:C。(2)“自然遗产”代表地球演化历史中重要阶段的突出例证;代表进行中的重要地质过程、生物演化过程以及人类与自然环境相互关系的突出例证;独特、稀有或绝妙的自然现象、地貌或具有罕见自然美地域,A错误。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且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B错误。文化遗产是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物,C正确。巴黎圣母院建筑不属于自然遗产,D错误。故答案为:C。
【点评】(1)基督教与佛教、伊斯兰教并称三大宗教。基督教是世界第一大宗教。至今主要发达国家,除了日本,都是基督教文化主导的国家,尤其在欧洲、美洲、非洲、亚洲、大洋洲的广泛地区。伊斯兰教发源于阿拉伯半岛,主要传播于亚洲、非洲,以西亚、北非、西非、中亚、南亚次大陆和东南亚最为盛行。佛教发源于古印度。
(2)世界遗产是指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遗产委员会确认的人类罕见的、无法替代的财富,是全人类公认的具有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的文物古迹及自然景观。世界遗产包括世界文化遗产(包含文化景观)、世界自然遗产、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三类。广义概念,根据形态和性质,世界遗产分为物质遗产(文化遗产、自然遗产、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15.【答案】A
【知识点】国际经济合作中的重要组织
【解析】【分析】由图可知,以上图标是世界贸易组织的标志,是由许多国家为减少贸易壁垒而设置的国际组织,故答案为:A。
【点评】世界贸易组织是当代最重要的国际经济组织之一, 有“经济联合国”之称,前身是关税与贸易总协定。1995年1月1日正式开始运作,该组织负责管理世界经济和贸易秩序,总部设在瑞士日内瓦莱蒙湖畔。其基本原则是通过实施市场开放、非歧视和公平贸易等原则,来实现世界贸易自由化的目标。自2001年12月11日开始,中国正式加入WTO,标志着中国的产业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16.【答案】(1)③;②;④;①
(2)①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严寒、夏季凉爽降水集中夏季(降水季节分配不均,6-9月降水较多),年降水量少(大约500毫米以下)。
②热带沙漠气候、全年高温全年少雨。
③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全年多雨。
④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温和、夏季炎热冬季少雨(湿润)、夏季多雨。
【知识点】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分布及其特点;气温曲线图与降水量柱状图
【解析】【分析】(1)A位于南美洲巴西亚马孙平原地区,属于热带雨林气候。B位于非洲北部的撒哈拉沙漠地区,属于热带沙漠气候。C位于中国东部,属于季风气候。D位于亚欧大陆的北部,俄罗斯境内,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①为温带大陆性气候,②为热带沙漠气候,③为热带雨林气候、④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所以A对应③;B对应②;C对应④;D对应①。(2)①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严寒、夏季凉爽降水集中夏季(降水季节分配不均,6-9月降水较多),年降水量少(大约500毫米以下)。②热带沙漠气候全年高温全年少雨。③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全年多雨。④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温和、夏季炎热冬季少雨(湿润)、夏季多雨。
【点评】(1) 判断气候类型时,一定要抓住两个最重要的指标即气温和降水,然后分步骤判断。第一步要判断出该气候类型所属的半球;第二步是以温定带,这里的“温”是指最冷月均温,“带”是指气候类型所属的温度带;第三步是以雨定型,确定目标,根据已知的降水状况特点,就可以在较小的范围内判断出某一具体的气候类型。
(2)热带沙漠气候分布在南北回归线附近,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者信风的控制,气流下沉,形成了终年高温少雨的气候特征,主要分布于北非撒哈拉沙漠、阿拉伯半岛及澳大利亚中部等地区。亚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亚欧大陆东部,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冬季夏季风向不同,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主要分布于我国秦岭—淮河以南,日本南部等地区。同纬度其他大陆东部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不显著,我们称之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17.【答案】相同点:两种气候都夏季高温,最热月平均气温在20℃以上;冬季最冷月平均气温都在0℃以上。年内降水的季节分配不均匀。不同点:地中海气候冬季降水多,夏季降水少;与气温配合,表现出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的气候特点。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多,冬季降水少,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表现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湿润)的气候特点。
【知识点】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分布及其特点;气温曲线图与降水量柱状图
【解析】【分析】亚热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主要分布在中国东南部、美国东南部、巴西东南部,以及阿根廷、澳大利亚等的沿海地区,其最突出的特征是,冬季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湿润,四季分明;地中海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以地中海地区最为典型,所以称为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是地中海气候最显著的特征。故二者的共同点是:两种气候都夏季高温,最热月平均气温在20℃以上;冬季最冷月平均气温都在0℃以上,年内降水的季节分配不均匀。不同点:地中海气候冬季降水多,夏季降水少;与气温配合,表现出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的气候特点。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多,冬季降水少,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表现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湿润)的气候特点。
【点评】(1)描述气候特征通常从气温和降水两大要素入手。气温特征包括气温最高值和最低值出现的时间,气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等;降水特征包括降水集中的月份,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等。
(2)年内各月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即气候直方图,是最常见的气候资料表示方法,它是将地理数据信息采用图像的形式给予形象的显示,它能直观地反映地理事物的时空分布规律及事物之间的联系。在读图时要注意气温与降水的数据值及变化。
18.【答案】
地方 气候类型 气候特征
中国·北京 温带季风气候 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
英国·伦敦 温带海洋性气候 全年温和多雨,气温年较差小
蒙古·乌兰巴托 温带大陆性气候 冬冷夏热,年较(温)差大;年降水量小(集中夏季)
【知识点】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分布及其特点;气温曲线图与降水量柱状图
【解析】【分析】北京属于温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35°N至55°N的大陆东岸,气候特征是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伦敦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纬40度到60度的大陆西岸,气候特征是全年温和多雨,气温年较差小。乌兰巴托位于蒙古,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主要分布在35°N~55°N之间的北美大陆和亚欧大陆,气候特征是冬冷夏热,年较(温)差大;年降水量小(集中夏季)。
【点评】(1)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在南北纬40度到60度之间的大陆西岸地区,由于常年受温和的盛行西风的控制,形成了终年温和湿润的气候特征,降水在年内分配比较均匀,温差较小,冬不冷夏不热。主要分布在西欧地区。
(2)温带大陆性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纬40°~60°的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内陆地区和南美东南部。由于远离海洋,或者地形阻挡,湿润气团难以到达,因而干燥少雨,气候呈极端大陆性,气温年、月较差为各气候类型之最。
19.【答案】(1)石油;伊斯兰教;阿拉伯语
(2)高原;西南;东北;热带季风气候;发展中;白色人种;英语;佛;稠密;大;农业;地中海-喜马拉雅;印度洋;亚欧
(3)黄色人种;佛教;佛寺或佛塔
【知识点】不同的人种;世界三大宗教;亚洲的自然环境(地形地势、气候、河流);亚洲的人口与国家
【解析】【分析】(1)甲半岛是阿拉伯半岛,阿拉伯半岛石油资源丰富,盛产石油,阿拉伯半岛居民多信仰伊斯兰教,使用阿拉伯语。(2)乙半岛是印度半岛,印度半岛地形以高原为主。印度半岛属于终年高温、旱雨季分明的热带季风气候,夏季盛行西南季风,冬季盛行西北季风。从经济发展水平看,该半岛的国家属于发展中国家。印度半岛以白种人为主,在世界主要语言的分布中,是英语的主要分布区。印度半岛的印度是世界第二大人口大国,从世界人口的分布看,是世界人口的稠密区,所以该半岛人口密度大。该地区农业发展历史悠久,农业发达。印度半岛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属于板块的挤压碰撞地区,地壳活跃,多地震,半岛北部是世界著名的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3)图中丙半岛是东南亚的中南半岛,东南亚地区以黄种人为主,居民多信仰佛教,典型的宗教建筑景观是佛教佛寺或佛塔。
【点评】(1)中东是目前世界上石油储量最大、生产和输出石油最多的地区,石油主要分布在波斯湾及其沿岸地区。中东是世界上阿拉伯人的主要聚居地区之一,是伊斯兰教的发源地,阿拉伯人普遍信奉伊斯兰教。中东也是基督教和犹太教的发源地,伊斯兰教、基督教和犹太教都把耶路撒冷奉为圣城。
(2)南亚大部分地区属热带季风气候,一年分热季(3-5月)、雨季(6-10月)和凉季(11月至次年2月),全年高温,各地降水量相差很大。西南季风迎风坡降水极其丰富,是世界降水最多的地区之一(如印度的乞拉朋齐),西北部则降水较少。
南亚地形分为三部分,北部是喜马拉雅山地,平均海拔超出6000米;中部为大平原(由印度河、恒河和布拉马普特拉河冲积而成),河网密布,农业发达;南部为德干高原和东西两侧的海岸平原,高原与海岸平原之间为东高止山脉和西高止山脉。
(3)南亚既是世界古文明发源地之一,又是佛教、印度教等宗教的发源地。目前,佛教主要流传于斯里兰卡和不丹;印度教主要盛行于印度和尼泊尔;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和马尔代夫等国的居民主要信奉伊斯兰教。宗教对南亚各国社会有着深刻影响。
1 / 1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地理期末考试试卷
一、选择题
1.(2021七上·渑池期末)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世界上最炎热的大洲是(  )
A.亚洲 B.南美洲 C.非洲 D.大洋洲
(2)世界气温分布的基本规律是(  )
A.北半球中纬度的等温线比南半球中纬度平直
B.同一纬度,陆地气温均高于海洋
C.同一纬度,海洋气温均高于陆地
D.气温大致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逐渐递减
(3)图中★所示位置,气温明显低于同纬度地区的原因是(  )
A.纬度因素 B.海陆因素 C.气候异常 D.地形因素
【答案】(1)C
(2)D
(3)D
【知识点】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解析】【分析】(1)非洲全称阿非利加洲阿非利加(Africa)是阳光灼热的意思.非洲3/4的面积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绝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气温在20℃以上,气候普遍暖热,因而被称为热带大陆”,故世界上最炎热的大洲是非洲,故答案为:C。(2)与北半球相比,南半球由于海洋面积广大,陆地面积较小,海陆差异小,等温线较北半球平直。故A错误。在相同的太阳辐射条件下,海洋表面和陆地表面温度的变化有很大的不同,纬度相同的地方,在夏季,海洋上气温低些,陆地上气温高些.在冬季,陆地上气温低些,海洋上气温高些,因此同纬度海陆比较要看季节不同而定,故BC错误。世界气温分布规律从纬度位置看:从低纬度向高纬度气温逐渐降低,由低纬度的年平均气温20℃以上,向高纬度逐渐降低,降低至-20℃,甚至更低。故D正确。故答案为:D。(3)图中★所示位置是青藏高原地区,该地海拔高,气温低。因此该地的年平均气温明显低于同纬度其他地区。故该地气温明显低于同纬度地区的原因是地形因素,故D正确,故答案为:D。
【点评】(1)非洲被称为“热带大陆”是因为大部分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非洲气候分布特点是以赤道为轴,南北对称分布。以热带雨林气候为中心,向南北依次分布着热带草原气候、亚热带和热带沙漠气候和地中海气候,此外在非洲东部还分布着高原山地气候。
(2)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规律有三条:①从纬度位置看:从低纬度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②从海陆位置看: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气温并不一样,夏季陆地气温高,冬季海洋气温高;③从海拔高度看:地势越高气温越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
(3)影响气温的因素有地形地势、纬度、海陆位置、洋流及人类活动等。具体表现为:随纬度升高,气温逐渐降低;地势越高,气温越低;沿海地区温差小,内陆地区温差大;暖流流经地区气温高,寒流流经地区气温低;人类不合理活动造成如今的“温室效应”及城市的“热岛效应”等。
2.(2021七上·渑池期末)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ABC三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纬度因素 B.海陆因素 C.地形因素 D.人为因素
(2)图中C、D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纬度因素 B.海陆因素 C.地形因素 D.人为因素
(3)关于图中E地气候,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
A.纬度较高,气候寒冷
B.位于中纬度,气温年较差大
C.位于亚欧大陆西岸,季风带来了丰富的降水
D.气候特征为全年温和湿润
【答案】(1)A
(2)B
(3)D
【知识点】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分布及其特点;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解析】【分析】(1)A属于热带雨林气候,B属于极地气候,C属于温带季风气候,三种气候类型分布在不同纬度,因此ABC三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纬度因素,A正确,B、C、D错误。故答案为:A。(2)C属于温带季风气候,D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两者同属温带气候,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不是纬度,A错误。温带季风气候位于沿海地区的大陆东岸,温带大陆性气候深居内陆,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海陆位置,B正确。地形不是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C错误。人为因素对气候类型影响不大,D错误。故答案为:B。(3)E地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全年温和湿润,A错误。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湿润,年温差小,B错误。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受西风带控制,降水丰富,C错误。温带海洋性气候,气候特征是全年温和湿润,年温差小,D正确。故答案为:D。
【点评】(1)影响气温的因素有地形地势、纬度、海陆位置、洋流及人类活动等。具体表现为:随纬度升高,气温逐渐降低;地势越高,气温越低;沿海地区温差小,内陆地区温差大;暖流流经地区气温高,寒流流经地区气温低;人类不合理活动造成如今的“温室效应”及城市的“热岛效应”等。
(2)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在南北纬40度到60度之间的大陆西岸地区,由于常年受温和的盛行西风的控制,形成了终年温和湿润的气候特征,降水在年内分配比较均匀,温差较小,冬不冷夏不热。主要分布在西欧地区。
3.(2021七上·渑池期末) 2018年10月,小明从北京飞往东京旅行。结合左图和右图“北京、东京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回答下列各题。
(1)与北京相比,小明感觉东京的气候(  )
A.温和湿润 B.炎热干燥 C.寒冷干燥 D.炎热潮湿
(2)影响东京和北京气候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纬度位置 B.地形因素 C.河流因素 D.海陆位置
【答案】(1)A
(2)D
【知识点】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分布及其特点;气温曲线图与降水量柱状图;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解析】【分析】(1)从图中可知,北京和东京夏季都是高温多雨,冬季北京是寒冷干燥,东京则是温和湿润;A符合题意。(2)北京和东京纬度位置差不多,但是东京位于沿海地区,气候呈海洋性,故影响东京和北京气候差异的主要原因是海陆位置;D符合题意。
【点评】(1)日本以温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四季分明,海洋性非常显著。全国南北气温差异十分显著,绝大部分地区属于四季分明的温带气候,位于南部的冲绳则属于亚热带,而北部的北海道却属于亚寒带。
(2)影响气候的自然因素有地形地势、纬度、海陆位置、洋流等。具体表现为:随纬度升高,气温逐渐降低;地势越高,气温越低;沿海地区温差小,内陆地区温差大;暖流流经地区气温高,降水多,寒流流经地区气温低,降水少;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此外人类活动也会影响气候变化,如“温室效应”及城市的“热岛效应”、“雨岛效应”等。
4.(2021七上·渑池期末)下列气候现象与其主要影响因素,正确的组合是(  )
A.“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纬度因素
B.青藏高原纬度较低,但是气候寒冷﹣﹣地形因素
C.海南岛终年如夏,黑龙江省北部冬季漫长﹣﹣海陆因素
D.“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地形因素
【答案】B
【知识点】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解析】【分析】“人间四月芳菲尽”指的是山脚下或平原地区,由于温度较高,花开较早,而“山寺”之中由于海拔较高,温度较低,花开较晚;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降低,因此夏季当全国普遍高温的时候,该处低温.这是由于地形因素的影响;受纬度因素影响,我国冬季气温南北温差大,越往南气温越高,因此海南岛终年如夏,黑龙江省北部冬季漫长;受海陆因素影响,甘肃玉门关受夏季风影响不明显,降水少,因此有“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之说.故选:B.
【点评】影响气候的因素主要有: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洋流、人类活动等.
5.(2021七上·渑池期末)阅读图1和图2,完成下面小题。
(1)从图1可知,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  )
A.海拔在200米以下;纬度在20°以下的地区
B.海拔在200米以上;纬度在20°S---40°S地区
C.海拔在200米以下;纬度在20°N--40°N地区
D.海拔在200米以上;纬度在20°以下的地区
(2)图2中由于海拔导致人口稀少的是(  )
A.A地 B.B地 C.C地 D.D地
【答案】(1)C
(2)C
【知识点】世界人口的分布(人口密度、分布特点及原因)
【解析】【分析】(1)从图1可知,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海拔在200米以下,大约占60%,B、D错误。纬度在20°N--40°N地区,大约占80%,A错误。分布在海拔在200米以下,纬度在20°N--40°N地区,C正确。故答案为:C。(2)A地位于我国东部地区,以平原为主,人口众多,A错误。B位于印度,以平原和高原为主,人口众多,B错误。C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人口稀少,C正确。D位于美国中东部,以平原为主,人口众多,D错误。故答案为:C。
【点评】(1)目前世界大量人口主要集中在海拔200米以下的地方,多属平原、丘陵,地势低平,土地利用率高,负载量大,人口往往集中。如中国沿海平原带、欧洲平原带、南美平原带、非洲几内亚湾沿岸平原带都是世界人口集中地区。气候湿热的热带雨林地区,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终年严寒的高纬地区,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等都是人口分布比较稀疏的地区。
(2)青藏高原南起喜马拉雅山脉南缘,北至昆仑山、阿尔金山和祁连山北缘,西部为帕米尔高原和喀喇昆仑山脉,东及东北部与秦岭山脉西段和黄土高原相接。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为东亚、东南亚和南亚许多大河流发源地。青藏高原起伏平缓,雪山连绵,冰川广布,是我国面积最大,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有“世界屋脊”之称。
6.(2016·云南)如图,下列叙述可由“世界人口增长曲线图”中分析得出的是(  )
A.世界人口数量在不断增长
B.1900年以来,世界人口增长缓慢
C.世界人口的增长速度一直以来都比较均匀
D.人口数量的变化与自然因素无关
【答案】A
【知识点】世界主要人口问题及解决措施;世界人口的数量与增长
【解析】【分析】如图人类有漫长的发展历史.公元1800年以前,世界人口增长得相当缓慢,此后世界人口进入迅速增长的时期.到2011年10月底,世界人口总数突破70亿.目前,世界人口仍以较快的速度在持续增长.故选:A.
【点评】人口的自然增长主要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的.近几十年来,随着生活和医疗水平的提高,婴儿死亡率逐渐降低,人的寿命不断延长.这样人口自然增长率一直较高,导致世界人口迅速增长.考查世界的人口问题,要理解记忆.
7.(2021七上·渑池期末)读图,世界人口总数-人口自然增长率散点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大洲,人口数量最多
B.人口数量最少的大洲,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
C.自然增长率低的大洲,人口密度均较小
D.发达国家最多的大洲,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
【答案】D
【知识点】世界人口的数量与增长
【解析】【分析】世界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大洲是非洲,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是亚洲,故A错误;世界上人口最少的大洲是大洋洲(南极洲除外),世界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的大洲是欧洲,故B错误;欧洲人口自然增长率低,但人口稠密,故C错误;欧洲是世界上发达国家数量最多的大洲,该大洲也是世界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的大洲,故D正确.故答案为:D.
【点评】人类有漫长的发展历史,公元1800年以前,世界人口增长得相当缓慢,此后世界人口进入迅速增长的时期。到2011年10月底,世界人口总数突破70亿。目前,世界人口仍以较快的速度在持续增长。其中非洲是世界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大洲,欧洲很多国家人口呈现负增长或零增长。
8.(2021七上·渑池期末)人口长期增长过缓,可能带来的问题是(  )
A.新生儿数量增多,社会负担过重
B.老龄人口增加,社会负担过重
C.新生儿数量减少,社会消费水平下降
D.老龄人口减少,环境质量变差
【答案】B
【知识点】世界主要人口问题及解决措施
【解析】【分析】在欧洲的一些国家,比如意大利、德国和瑞典,近些年来新生儿数量减少,老龄人口增加,人口一直处于负增长状态,已引起劳动力短缺、人口老龄化、社会负担过重等问题;依据题意,故答案为:B。
【点评】发展中国家目前主要面临的人口问题是人口出生率高,自然增长速度快,青少年及儿童比重过大等,这就造成巨大的人口增长惯性,不利于人口、经济、教育、就业和环境等问题的解决,但为将来可以储备大量劳动力。而发达国家目前面临着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有些国家甚至出现人口零增长和负增长的情况,出现了人口老龄化、劳动力不足,社会负担加重等问题。
9.(2021七上·渑池期末)随着我国国力的增长及国际影响力的提升,来我国留学的人员也日益增多。下图为外国某来华留学人员。
完成下列各题。
(1)该青年体质特征的描述,恰当的是(  )
A.眼(珠)黑肤黄 B.嘴唇较厚
C.鼻梁高挺 D.体毛较多
(2)作为原住居民,该青年最有可能来自是(  )
A.欧洲俄罗斯 B.非洲刚果
C.亚洲韩国 D.大洋洲澳大利亚
【答案】(1)A
(2)C
【知识点】不同的人种
【解析】【分析】(1)黄色人种,皮肤呈黄色或黄棕色,眼睛呈棕色,头发又黑又直,脸型宽平,鼻梁和身材皆为中等高度。白色人种,皮肤呈白色或浅棕色,眼色和发色都比较浅,头发呈波浪状,鼻梁高挺,嘴唇较薄,身材也比较高。黑色人种,皮肤和眼睛呈黑棕色,头发卷曲,鼻形扁平,嘴唇厚并且向外翻,下巴较低,四肢较长。读图可知,该青年皮肤呈黄色或黄棕色,眼睛呈棕色,头发又黑又直,嘴唇较薄,脸型宽平,鼻梁和身材皆为中等高度,为黄色人种。故答案为:A。(2)黄色人种皮肤呈黄色或黄棕色,眼睛呈棕色,头发黑直,脸型宽平,鼻梁和身材皆为中等高度;读图可知,该青年为黄色人种。黄色人种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因此作为原住居民,该青年最有可能来自是亚洲韩国。故答案为:C。
【点评】(1)人种是根据人类体质方面的差异(如肤色、眼色、毛发、脸型等)划分的。按照肤色差异,世界人口可以分为三大人种,即黄色人种、白色人种和黑色人种。亚洲东部和东南部、北美洲北部等地的人种主要是黄色人种;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人种主要是黑色人种。白色人种主要分布在欧洲、西亚、北非以及北美洲、大洋洲。
(2)黄色人种泛指所有聚居在亚洲东部和东南部地区的当地人群及美洲印第安人。其中分布在东北亚中国、蒙古、朝鲜、日本等地的人类称为典型蒙古人种,而居住在东南亚地区的人群称为南亚蒙古人种。也有学者将蒙古人种具体分为北亚、东北亚、北极、东亚、南亚等类型。
10.(2021七上·渑池期末)下列语言中,不属于联合国工作语言的是(  )
A.汉语 B.葡萄牙语 C.英语 D.阿拉伯语
【答案】B
【知识点】世界的主要语言及其分布
【解析】【分析】 世界联合国的工作语言有汉语、英语、俄语、法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根据题意,结合选项.
故选:B.
【点评】世界联合国的工作语言有汉语、英语、俄语、法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其中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英语是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
11.(2021七上·渑池期末)人口迁移造成语言的传播和文化的扩散。南美洲广泛使用的语言是(  )
A.汉语 B.英语 C.俄语 D.西班牙语
【答案】D
【知识点】世界的主要语言及其分布
【解析】【分析】汉语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中国,A错误。英语主要分布在欧洲的英国,北美洲的美国和南亚的印度等地,B错误。俄语主要分布在俄罗斯,C错误。南美洲部分地区以前是西班牙的殖民地,所以南美洲广泛使用的语言是西班牙语,D正确。故答案为:D。
【点评】世界六大语言的分布区:汉语主要分布于中国及新加坡、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英语主要分布于欧洲西部、北美洲、大洋洲等地区;俄语主要分布于俄罗斯及东欧部分地区;法语主要分布在法国、非洲的中部和西部;西班牙语主要分布在西班牙及拉丁美洲大部分国家;阿拉伯语主要分布在西亚和北非的主要国家。
12.(2019七上·锦州期末)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和范围最广的语言分别是(  )
A.西班牙语、英语 B.汉语、法语
C.俄语、阿拉伯语 D.汉语、英语
【答案】D
【知识点】世界的主要语言及其分布
【解析】【分析】解: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有13.7亿多,中国主要使用汉语,另外,东南亚一些国家也使用汉语,因此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英国的殖民地曾经遍布全球,英语也随之传播,因此英语成为世界上分布最广泛的语言。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汉语主要分布的国家和地区包括中国、新加坡共和国、蒙古、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越南、缅甸、老挝、朝鲜、韩国、日本、美国西部州和夏威夷州等国家和地区。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会说汉语的人大约有16亿,居世界人口数量使用语言第一(占世界人口使用语言五分之一),使用广泛度居世界第二(英语广泛度第一,有5000多万外国人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汉语是联合国承认的官方六大的工作语言之一。
13.(2018八上·北京期末)读图,大洲轮廓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世界三大宗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都起源于(  )
A.甲 B.乙 C.丙 D.丁
(2)大洲甲的南部主要人种为(  )
A.黄种人 B.白种人 C.黑种人 D.混血人
(3)区域①②③④中,以汉语为母语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1)B
(2)C
(3)B
【知识点】世界的主要语言及其分布;不同的人种;世界三大宗教
【解析】【分析】地球上大部分是海洋覆盖,小部分陆地,在陆地上有七大洲,除南极洲外,其他六大洲都有常住人口。
⑴世界三大宗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都起源于亚洲,其中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发源于西亚,佛教起源于南亚,以上四个大洲轮廓图中,甲是非洲,乙是亚洲,丙是北美洲,丁是南美洲,故选B。
⑵由图可知,甲大洲是世界上面积第二大洲-非洲,该大洲南部90%以上是黑色人种,有“黑种人故乡”的称号,该洲北部以白色人种为主,故选C。
⑶区域①②③④中,①是非洲东北部的埃及,以阿拉伯语为母语,②是中国,以汉语为母语,③是美国,以英语为母语,④是巴西,以葡萄牙语为母语,故选B。
故答案为:(1)B;(2)C;(3)B。
【点评】(1)该小题主要考查世界三大宗教的发源地,识记即可。
(2)该小题主要考查黑色人种的分布地区,理解回答即可。
(3)该小题主要考查汉语的分布地区,理解回答即可。
14.(2021七上·渑池期末)当地时间2019年4月15日傍晚,法国巴黎圣母院突发大火,造成近800年历史的箭形塔尖倒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次日发表声明:“巴黎圣母院是历史、建筑和宗教遗产的杰出代表,也是文学遗产的丰碑,是我们集体记忆中独一无二的存在。”
(1)巴黎圣母院建筑属于(  )
A.佛教建筑 B.伊斯兰教建筑
C.基督教建筑 D.犹太教建筑
(2)巴黎圣母院的遗产类型是(  )
A.自然遗产 B.非物质遗产
C.文化遗产 D.自然、文化双遗产
【答案】(1)C
(2)C
【知识点】世界的主要语言及其分布;聚落与世界文化遗产
【解析】【分析】(1)佛教建筑主要是佛塔和佛寺,A错误。伊斯兰教建筑主要是清真寺,B错误。法国巴黎圣母院建筑属于基督教建筑,C正确。犹太教建筑是犹太教堂,D错误。故答案为:C。(2)“自然遗产”代表地球演化历史中重要阶段的突出例证;代表进行中的重要地质过程、生物演化过程以及人类与自然环境相互关系的突出例证;独特、稀有或绝妙的自然现象、地貌或具有罕见自然美地域,A错误。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且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B错误。文化遗产是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物,C正确。巴黎圣母院建筑不属于自然遗产,D错误。故答案为:C。
【点评】(1)基督教与佛教、伊斯兰教并称三大宗教。基督教是世界第一大宗教。至今主要发达国家,除了日本,都是基督教文化主导的国家,尤其在欧洲、美洲、非洲、亚洲、大洋洲的广泛地区。伊斯兰教发源于阿拉伯半岛,主要传播于亚洲、非洲,以西亚、北非、西非、中亚、南亚次大陆和东南亚最为盛行。佛教发源于古印度。
(2)世界遗产是指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遗产委员会确认的人类罕见的、无法替代的财富,是全人类公认的具有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的文物古迹及自然景观。世界遗产包括世界文化遗产(包含文化景观)、世界自然遗产、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三类。广义概念,根据形态和性质,世界遗产分为物质遗产(文化遗产、自然遗产、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15.(2021七上·渑池期末)如图是哪个重要国际经济合作组织的标志(  )
A.世界贸易组织 B.亚太经合组织
C.一带一路 D.六方会谈
【答案】A
【知识点】国际经济合作中的重要组织
【解析】【分析】由图可知,以上图标是世界贸易组织的标志,是由许多国家为减少贸易壁垒而设置的国际组织,故答案为:A。
【点评】世界贸易组织是当代最重要的国际经济组织之一, 有“经济联合国”之称,前身是关税与贸易总协定。1995年1月1日正式开始运作,该组织负责管理世界经济和贸易秩序,总部设在瑞士日内瓦莱蒙湖畔。其基本原则是通过实施市场开放、非歧视和公平贸易等原则,来实现世界贸易自由化的目标。自2001年12月11日开始,中国正式加入WTO,标志着中国的产业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二、综合题
16.(2021七上·渑池期末)读世界气候类型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A,B,C,D是四个不同的地点,①、②、③、④分别是这四个地点的气温曲线与降水柱状图。读图写出二者之间的对应关系:A对应   ;B对应   ;C对应   ;D对应   。
(2)从①、②、③、④中任意选择一种气候类型,填写它的“气候名片”。
选择的气候图序号 气候类型名称 气温特征 降水特征
 
 
 
 
【答案】(1)③;②;④;①
(2)①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严寒、夏季凉爽降水集中夏季(降水季节分配不均,6-9月降水较多),年降水量少(大约500毫米以下)。
②热带沙漠气候、全年高温全年少雨。
③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全年多雨。
④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温和、夏季炎热冬季少雨(湿润)、夏季多雨。
【知识点】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分布及其特点;气温曲线图与降水量柱状图
【解析】【分析】(1)A位于南美洲巴西亚马孙平原地区,属于热带雨林气候。B位于非洲北部的撒哈拉沙漠地区,属于热带沙漠气候。C位于中国东部,属于季风气候。D位于亚欧大陆的北部,俄罗斯境内,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①为温带大陆性气候,②为热带沙漠气候,③为热带雨林气候、④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所以A对应③;B对应②;C对应④;D对应①。(2)①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严寒、夏季凉爽降水集中夏季(降水季节分配不均,6-9月降水较多),年降水量少(大约500毫米以下)。②热带沙漠气候全年高温全年少雨。③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全年多雨。④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温和、夏季炎热冬季少雨(湿润)、夏季多雨。
【点评】(1) 判断气候类型时,一定要抓住两个最重要的指标即气温和降水,然后分步骤判断。第一步要判断出该气候类型所属的半球;第二步是以温定带,这里的“温”是指最冷月均温,“带”是指气候类型所属的温度带;第三步是以雨定型,确定目标,根据已知的降水状况特点,就可以在较小的范围内判断出某一具体的气候类型。
(2)热带沙漠气候分布在南北回归线附近,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者信风的控制,气流下沉,形成了终年高温少雨的气候特征,主要分布于北非撒哈拉沙漠、阿拉伯半岛及澳大利亚中部等地区。亚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亚欧大陆东部,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冬季夏季风向不同,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主要分布于我国秦岭—淮河以南,日本南部等地区。同纬度其他大陆东部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不显著,我们称之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17.(2021七上·渑池期末)读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对比这两种亚热带地区的气候特征的异同。
【答案】相同点:两种气候都夏季高温,最热月平均气温在20℃以上;冬季最冷月平均气温都在0℃以上。年内降水的季节分配不均匀。不同点:地中海气候冬季降水多,夏季降水少;与气温配合,表现出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的气候特点。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多,冬季降水少,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表现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湿润)的气候特点。
【知识点】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分布及其特点;气温曲线图与降水量柱状图
【解析】【分析】亚热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主要分布在中国东南部、美国东南部、巴西东南部,以及阿根廷、澳大利亚等的沿海地区,其最突出的特征是,冬季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湿润,四季分明;地中海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以地中海地区最为典型,所以称为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是地中海气候最显著的特征。故二者的共同点是:两种气候都夏季高温,最热月平均气温在20℃以上;冬季最冷月平均气温都在0℃以上,年内降水的季节分配不均匀。不同点:地中海气候冬季降水多,夏季降水少;与气温配合,表现出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的气候特点。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多,冬季降水少,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表现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湿润)的气候特点。
【点评】(1)描述气候特征通常从气温和降水两大要素入手。气温特征包括气温最高值和最低值出现的时间,气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等;降水特征包括降水集中的月份,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等。
(2)年内各月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即气候直方图,是最常见的气候资料表示方法,它是将地理数据信息采用图像的形式给予形象的显示,它能直观地反映地理事物的时空分布规律及事物之间的联系。在读图时要注意气温与降水的数据值及变化。
18.(2021七上·渑池期末)读图,观察位于温带地区的3种典型气候类型的气候特征,填写表格。
地方 气候类型 气候特征  
中国·北京      
英国·伦敦      
蒙古·乌兰巴托      
【答案】
地方 气候类型 气候特征
中国·北京 温带季风气候 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
英国·伦敦 温带海洋性气候 全年温和多雨,气温年较差小
蒙古·乌兰巴托 温带大陆性气候 冬冷夏热,年较(温)差大;年降水量小(集中夏季)
【知识点】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分布及其特点;气温曲线图与降水量柱状图
【解析】【分析】北京属于温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35°N至55°N的大陆东岸,气候特征是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伦敦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纬40度到60度的大陆西岸,气候特征是全年温和多雨,气温年较差小。乌兰巴托位于蒙古,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主要分布在35°N~55°N之间的北美大陆和亚欧大陆,气候特征是冬冷夏热,年较(温)差大;年降水量小(集中夏季)。
【点评】(1)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在南北纬40度到60度之间的大陆西岸地区,由于常年受温和的盛行西风的控制,形成了终年温和湿润的气候特征,降水在年内分配比较均匀,温差较小,冬不冷夏不热。主要分布在西欧地区。
(2)温带大陆性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纬40°~60°的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内陆地区和南美东南部。由于远离海洋,或者地形阻挡,湿润气团难以到达,因而干燥少雨,气候呈极端大陆性,气温年、月较差为各气候类型之最。
19.(2021七上·渑池期末)图为亚洲南部三大半岛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甲半岛盛产   资源,信仰的宗教是   ,主要语言是   。
(2)图中乙半岛地形以   为主。从风向看,乙半岛夏季盛行   风,冬季盛行   风;该半岛气候的主要特点是终年高温、旱雨季分明,这种气候类型是   。从经济发展水平看,该半岛的国家属于   国家;半岛的主要人种是   ;在世界主要语言的分布中,是   主要分布地区;乙半岛是世界三大宗教中   教的起源地;从世界人口的分布看,是世界人口的   地区,人口密度   ,从经济发展的历史看,这里   发展早,开发历史悠久。半岛北部是世界著名的地震带   地带,是   板块和   板块的挤压碰撞地区,地震多发。
(3)图中丙半岛人种主要是   ,主要的宗教信仰是   ,典型的宗教建筑景观是   。
【答案】(1)石油;伊斯兰教;阿拉伯语
(2)高原;西南;东北;热带季风气候;发展中;白色人种;英语;佛;稠密;大;农业;地中海-喜马拉雅;印度洋;亚欧
(3)黄色人种;佛教;佛寺或佛塔
【知识点】不同的人种;世界三大宗教;亚洲的自然环境(地形地势、气候、河流);亚洲的人口与国家
【解析】【分析】(1)甲半岛是阿拉伯半岛,阿拉伯半岛石油资源丰富,盛产石油,阿拉伯半岛居民多信仰伊斯兰教,使用阿拉伯语。(2)乙半岛是印度半岛,印度半岛地形以高原为主。印度半岛属于终年高温、旱雨季分明的热带季风气候,夏季盛行西南季风,冬季盛行西北季风。从经济发展水平看,该半岛的国家属于发展中国家。印度半岛以白种人为主,在世界主要语言的分布中,是英语的主要分布区。印度半岛的印度是世界第二大人口大国,从世界人口的分布看,是世界人口的稠密区,所以该半岛人口密度大。该地区农业发展历史悠久,农业发达。印度半岛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属于板块的挤压碰撞地区,地壳活跃,多地震,半岛北部是世界著名的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3)图中丙半岛是东南亚的中南半岛,东南亚地区以黄种人为主,居民多信仰佛教,典型的宗教建筑景观是佛教佛寺或佛塔。
【点评】(1)中东是目前世界上石油储量最大、生产和输出石油最多的地区,石油主要分布在波斯湾及其沿岸地区。中东是世界上阿拉伯人的主要聚居地区之一,是伊斯兰教的发源地,阿拉伯人普遍信奉伊斯兰教。中东也是基督教和犹太教的发源地,伊斯兰教、基督教和犹太教都把耶路撒冷奉为圣城。
(2)南亚大部分地区属热带季风气候,一年分热季(3-5月)、雨季(6-10月)和凉季(11月至次年2月),全年高温,各地降水量相差很大。西南季风迎风坡降水极其丰富,是世界降水最多的地区之一(如印度的乞拉朋齐),西北部则降水较少。
南亚地形分为三部分,北部是喜马拉雅山地,平均海拔超出6000米;中部为大平原(由印度河、恒河和布拉马普特拉河冲积而成),河网密布,农业发达;南部为德干高原和东西两侧的海岸平原,高原与海岸平原之间为东高止山脉和西高止山脉。
(3)南亚既是世界古文明发源地之一,又是佛教、印度教等宗教的发源地。目前,佛教主要流传于斯里兰卡和不丹;印度教主要盛行于印度和尼泊尔;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和马尔代夫等国的居民主要信奉伊斯兰教。宗教对南亚各国社会有着深刻影响。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