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8讲氯气的制备,Cl-的检验【新课导入】1.回顾初中阶段H2,CO2的实验室制备的装置图,思考,Cl2的实验室制备会有什么异同点?知识点一:氯气的实验室制法1.1774年,瑞典化学家舍勒在研究软锰矿(主要成分是MnO2)时,把浓盐酸与软锰矿混合在一起加热,发现有黄绿色气体生成。反应原理:4HCl(浓)+MnO2MnCl2+Cl2↑+2H2O试剂选取:固体+液体,加热反应装置:注意事项:①应使用分液漏斗;②烧瓶下应垫石棉网;③应用酒精灯加热;加热温度不宜过高,减少HCl的挥发④应用浓盐酸;⑤多余Cl2应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⑥MnO2在该反应中作氧化剂,也可用KMnO4代替,故酸化高锰酸时不可用盐酸酸化;⑦随着盐酸浓度变稀,不能再反应生成氯气,也就是说MnO2过量,盐酸也不会反应完全。2.其它实验室制氯气的反应原理:(1)16HCl+2KMnO4===2KCl+2MnCl2+8H2O+5Cl2↑;(2)6HCl(浓)+KClO3===KCl+3H2O+3Cl2↑;(3)4HCl+Ca(ClO)2===CaCl2+2H2O+2Cl2↑。3.实验室中制取气体装置的设计:?实验室中制取气体的装置包括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根据实际需要,还可增加除杂装置和尾气处理装置等。?选择各部分装置时,应注意∶依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气体的发生装置;依据气体及其所含杂质的性质,选择除杂装置;依据气体的密度、气体在水中的溶解性,以及是否与水反应,选择收集装置;依据气体的性质,选择尾气处理装置。?装置的连接顺序一般为∶发生装置→除杂装置(如需要)→收集装置→尾气处理装置(如需要)。(1)常见的发生装置:固+固液+固(液)液+固→(2)常见的除杂装置:浓硫酸(液体)碱石灰(固体)碱石灰(固体)(3)常见的收集装置:排液体法向上排空气法向下排空气法(4)常见的尾气处理装置:4.氯气实验室制备的相关计算:5.氯气的验满(1)将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靠近盛Cl2的瓶口,观察到试纸立即变蓝,则证明已经集满。(2)将蘸有浓氨水的玻璃棒靠近瓶口,产生白烟,则证明已经收集满。(3)观察法:氯气是黄绿色气体(4)将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靠近盛氯气的瓶口,观察到试纸立即发生先变红后褪色的变化,则证明已集满【思考交流】1.饱和食盐水,浓硫酸的作用是什么?能否与浓硫酸位置调换?饱和食盐水的作用是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气体,浓硫酸是干燥氯气,不能调换位置。2.NaOH溶液的作用是进行尾气处理,那么能够用Ca(OH)2溶液替代吗?不用Ca(OH)2溶液吸收的原因是Ca(OH)2溶解度小,溶液浓度低,吸收不完全3.用含HCl146g的浓盐酸与足量的MnO2反应;87gMnO2与足量浓盐酸反应。两种方法制得的氯气是否相等?为什么?不相等;第二种方法多一些,因为浓盐酸随着反应的进行会变成稀盐酸,无法与MnO2继续反应产生氯气。4.实验结束后的操作流程?实验结束后,先使反应停止并排出装置中残留的Cl2,再拆卸装置,避免污染空气5.是否所有气体制备实验都要进行尾气处理?尾气处理主要针对有毒或对环境有污染的气体。【题型讲解】1.实验室用浓盐酸和二氧化锰制氯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浓盐酸在该反应中表现出酸性和还原性B.该方法是瑞典化学家舍勒最先发现的C.该反应的氧化产物是二氯化锰,还原产物是氯气D.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MnO2+4H++2Cl-Mn2++Cl2↑+2H2O【答案】C2.下列装置应用于实验室制取氯气并回收氯化锰溶液,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用装置甲制取氯气B.用装置乙除去氯气中的少量氯化氢C.用装置丙收集氯气并防止污染空气D.用装置丁分离二氧化锰和氯化锰溶液【答案】B3.实验室用下列两种方法制取氯气:①用含292gHCl的浓盐酸与足量的MnO2反应;②用174gMnO2与足量浓盐酸反应。若不考虑HCl的挥发,则反应后所得氯气的质量( )A.方法①比方法②多B.方法②比方法①多C.两种方法一样多D.无法比较【答案】B4.可用下图所示装置干燥、收集及尾气处理的气体是A.NH3B.Cl2C.COD.H2【答案】B5.实验室制备氯气的装置如图。图中涉及气体发生、除杂、干燥、收集、尾气处理装置,其中错误的是( )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D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氯气的性质活泼,它与氢气混合后立即发生爆炸②实验室制取氯气时,为了防止环境污染,多余的氯气可以用氢氧化钙溶液吸收③新制氯水的氧化性强于久置氯水的④检验HCl气体中是否混有Cl2的方法是将气体通入硝酸银溶液中⑤除去HCl气体中的Cl2,可将气体通入饱和食盐水中A.①②③ B.②③④C.③D.③⑤【答案】C7.欲除去Cl2中的少量HCl气体,可选用( )A.NaOH溶液B.饱和食盐水C.浓硫酸D.石灰水【答案】B8.二氧化锰(MnO2)与浓盐酸混合加热可得到氯气,如图是制取Cl2并探究化学性质的装置图。(1)圆底烧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若要得到干燥纯净的气体,则B中应盛放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___,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C中应盛放的试剂是________,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3)E中若装有淀粉碘化钾溶液,能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的密度比空气_____,且_______(填“能”或“不能”)溶于水,难溶于饱和食盐水,因此可用_____________法或排饱和食盐水法收集。(5)G中的试剂可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饱和食盐水吸收混合气体中的HCl浓硫酸吸收混合气体中的水蒸气溶液变蓝大能向上排空气NaOH溶液知识点二:氯离子的检验1.向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2-3ml稀盐酸、NaCl、Na2CO3溶液,然后各滴入几滴AgNO3溶液,观察现象,再分别加入少量稀硝酸,观察现象。试剂滴入AgNO3溶液的现象及反应原理滴入稀硝酸的现象及反应原理稀盐酸白色沉淀Ag++Cl-=AgCl↓沉淀不溶解AgCl沉淀不溶于稀硝酸NaCl溶液白色沉淀Ag++Cl-=AgCl↓沉淀不溶解AgCl沉淀不溶于稀硝酸Na2CO3溶液白色沉淀2Ag++CO32-=Ag2CO3↓沉淀溶解,有气体生成Ag2CO3+2H+=2Ag++H2O+CO2↑可以看到,滴入AgNO3溶液后,三支试管中都有白色沉淀生成,前良知试管中的白色沉淀不溶于稀硝酸,这是AgCl沉淀,第3支试管中的沉淀溶于稀硝酸,这是Ag2CO3沉淀,显然,如果溶液中存在CO32-时,用AgNO3溶液检验Cl-会受到干扰,因此,检验Cl-要排除CO32-等离子的干扰,应该先在被检测的溶液中滴入适量稀硝酸,使其酸化,再加AgNO3溶液,如产生白色沉淀,可判断溶液中含有Cl-。2.氯离子(Cl-)的检验方法(1)选用试剂:AgNO3溶液、稀HNO3(2)实验原理:Ag++Cl-===AgCl↓(3)实验现象:产生白色沉淀(4)答题模板:取少量待测液于试管中,加入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若有白色沉淀产生,证明溶液中含有Cl-3.注意事项:(1)加稀硝酸的目的:排除CO等离子的干扰(2)不能用稀盐酸酸化,因为会引入Cl-(3)如果SO、CO和Cl-可能同时存在,可以先检验SO是否存在[用Ba(NO3)2溶液],然后再检验CO和Cl-是否存在【题型讲解】1.将AgNO3溶液滴加到下列溶液中,不会有白色沉淀生成的是()A.氯化钠溶液B.次氯酸钠溶液C.氯水D.盐酸溶液【答案】B2.对于溶液中某些离子的检验及结论一定正确的是( )A.某溶液加AgNO3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有Cl-B.某溶液加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加入盐酸,沉淀不消失,说明原溶液中有Cl-C.加入足量稀盐酸无明显现象,再加入氯化钡溶液后有白色沉淀产生,一定有SOD.加入碳酸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盐酸沉淀消失,一定有Ba2+【答案】C3.在未知液中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加入稀硝酸后,沉淀部分溶解,有无色无味的气体生成,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由此判断水溶液中含有()A.Cl-、SOB.Cl-、NOC.Cl-、COD.Cl-、OH-【答案】C4.下列检验中,处理的措施正确的是( )A.检验某铁矿石中是否含有Fe3+时,用HNO3酸化后再加足量NaOH溶液B.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Cl-时,用HCl酸化后再加AgNO3溶液C.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CO32-时,先加入稀盐酸,再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D.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SO时,用HCl酸化后再加BaCl2溶液【答案】D5.为了证明氯酸钾晶体中含有氯元素,选用下面给出的试剂和操作进行验证。其操作顺序正确的是()①滴加AgNO3溶液;②加水溶解;③过滤,取滤液;④与二氧化锰混合加热;⑤加稀HNO3 ;⑥与浓盐酸反应;⑦与NaOH溶液混合加热;⑧用淀粉-KI试纸A.⑥⑦①⑤ B.⑥⑧C.④②③①⑤D.②①⑤【答案】C【课堂总结】【课后作业】1.某化学小组用下图所示装置制取氯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装置图中至少存在两处明显错误B.该实验中收集氯气的方法不正确C.为了防止氯气污染空气,必须进行尾气处理D.在集气瓶的导管口处放一片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可以证明是否有氯气逸出【答案】B2.下列离子检验的方法不正确的是()A.某溶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一定有Cl-离子B.某溶液中加入盐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可能有SO42-离子C.某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生成蓝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一定有Cu2+离子D.某溶液中加入稀硫酸溶液产生无色气体,说明原溶液中可能有CO32-离子【答案】A3.下列关于实验室制氯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该反应是一个氧化还原反应,其中二氧化锰是氧化剂B.HCl表现还原性和酸性C.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MnO2+4H++4Cl-MnCl2+2H2O+Cl2↑D.该方法是瑞典化学家舍勒最先发现的答案 C4.氯仿(CHCl3)可用作麻醉剂,常因保存不慎而被空气氧化产生剧毒物质COCl2(光气)和氯化氢,为防止事故发生,使用前要检验氯仿是否变质,应选用的检验试剂是( )A.水B.AgNO3溶液C.NaOH溶液D.KI溶液答案 B5.某化学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氯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装置图中存在三处明显错误B.该实验中收集氯气的方法不正确C.为了防止氯气污染空气,必须进行尾气处理D.在集气瓶答案 B6.下列关于氯气的实验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或实验效果的是( )①可用于氯气的收集;②可用于除去氯气中少量的氯化氢气体;③可证明氯气具有漂白性;④可用于实验室氯气的尾气吸收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④答案 D7.如图所示仪器可用于实验室制备少量无水FeCl3,仪器连接顺序正确的是( )A.a-b-c-d-e-f-g-hB.a-e-d-c-b-h-i-gC.a-d-e-c-b-h-i-gD.a-c-b-d-e-h-i-f答案 B8.在实验室中用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反应制备干燥纯净的氯气。进行此实验,所用仪器如图:(1)连接上述仪器的正确顺序(填各接口处的字母): 接 ; 接 ; 接 ; 接 。?(2)装置中,饱和食盐水的作用是 ;NaOH溶液的作用是 。?(3)化学实验中常用湿润的淀粉KI试纸检验是否有Cl2产生。如果有Cl2产生,可观察到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写出下列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①气体发生装置中进行的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NaOH溶液中发生的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E C D A B H G F(2)除去氯气中的HCl杂质 吸收多余的氯气(3)试纸变蓝 2KI+Cl22KCl+I2(4)①MnO2+4HCl(浓)MnCl2+Cl2↑+2H2O②2NaOH+Cl2NaCl+NaClO+H2O9.ICl(氯化碘)是红棕色液体,熔点为13.9℃,沸点为97.4℃,易和水反应(与氯气类似),接触空气时能形成五氧化二碘,能与许多单质发生作用,溶于乙醇、乙醚等。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拟用下列仪器制备氯化碘。回答下列问题:(1)检查A装置气密性的方法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上述装置,按气流方向连接的顺序为____________(装置可重复使用),A装置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C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E装置中的物质反应时需放在水浴中,控制温度大约40℃,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5)按上述连接好的装置进行实验,实验步骤如下:①检查装置气密性后,装入药品;②打开分液漏斗活塞;③关闭分液漏斗活塞;④停止加热E装置,充分冷却;⑤水浴加热E装置请按正确的顺序填入上述步骤的序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在A装置后可连接如图所示装置,当反应结束关闭分液漏斗活塞后,关闭K,该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ICl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从A装置的导管口连接一个导管伸入水中,关闭分液漏斗活塞,微热圆底烧瓶,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停止加热后,有一段水柱倒吸入导管,说明A装置气密性良好(答案合理即可)(2)ACBEBD MnO2+4H++2Cl-Mn2++Cl2↑+2H2O(3)除去Cl2中混有的HCl气体(4)减少I2的升华和ICl的挥发(5)①②⑤④③(6)储存多余的Cl2(7)ICl+H2O==HIO+HCl10.某化工厂生产的漂白粉,产品说明书如下:漂白粉使用说明书主要成分:次氯酸钙、氯化钙用法用量:每次取漂白粉2g,水1000mL,配成0.2%~0.3%的浊液。将病人用具浸泡其中5~10分钟,如需要,浓度可提高,时间可延长。注意事项:……回答下列问题:(1)请你为漂白粉写一份保存、使用的注意事项(不超过35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用化学方程式表示:①漂白粉的生产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一般情况下,漂白粉失效的主要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密封、避光保存在阴凉处,随配随用,勿接触皮肤,不能用以漂洗丝、毛织品等(2)①2Ca(OH)2+2Cl2===Ca(ClO)2+CaCl2+2H2O②Ca(ClO)2+CO2+H2O===CaCO3↓+2HClO、2HClO2HCl+O2↑第8讲氯气的制备,Cl-的检验【新课导入】1.回顾初中阶段H2,CO2的实验室制备的装置图,思考,Cl2的实验室制备会有什么异同点?知识点一:氯气的实验室制法1.1774年,瑞典化学家舍勒在研究软锰矿(主要成分是MnO2)时,把浓盐酸与软锰矿混合在一起加热,发现有黄绿色气体生成。反应原理:4HCl(浓)+MnO2MnCl2+Cl2↑+2H2O试剂选取:固体+液体,加热反应装置:注意事项:①应使用分液漏斗;②烧瓶下应垫石棉网;③应用酒精灯加热;加热温度不宜过高,减少HCl的挥发④应用浓盐酸;⑤多余Cl2应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⑥MnO2在该反应中作氧化剂,也可用KMnO4代替,故酸化高锰酸时不可用盐酸酸化;⑦随着盐酸浓度变稀,不能再反应生成氯气,也就是说MnO2过量,盐酸也不会反应完全。2.其它实验室制氯气的反应原理:(1)16HCl+2KMnO4===2KCl+2MnCl2+8H2O+5Cl2↑;(2)6HCl(浓)+KClO3===KCl+3H2O+3Cl2↑;(3)4HCl+Ca(ClO)2===CaCl2+2H2O+2Cl2↑。3.实验室中制取气体装置的设计:?实验室中制取气体的装置包括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根据实际需要,还可增加除杂装置和尾气处理装置等。?选择各部分装置时,应注意∶依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气体的发生装置;依据气体及其所含杂质的性质,选择除杂装置;依据气体的密度、气体在水中的溶解性,以及是否与水反应,选择收集装置;依据气体的性质,选择尾气处理装置。?装置的连接顺序一般为∶发生装置→除杂装置(如需要)→收集装置→尾气处理装置(如需要)。(1)常见的发生装置:固+固液+固(液)液+固→(2)常见的除杂装置:浓硫酸(液体)碱石灰(固体)碱石灰(固体)(3)常见的收集装置:排液体法向上排空气法向下排空气法(4)常见的尾气处理装置:4.氯气实验室制备的相关计算:5.氯气的验满(1)将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靠近盛Cl2的瓶口,观察到试纸立即变蓝,则证明已经集满。(2)将蘸有浓氨水的玻璃棒靠近瓶口,产生白烟,则证明已经收集满。(3)观察法:氯气是黄绿色气体(4)将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靠近盛氯气的瓶口,观察到试纸立即发生先变红后褪色的变化,则证明已集满【思考交流】1.饱和食盐水,浓硫酸的作用是什么?能否与浓硫酸位置调换?2.NaOH溶液的作用是进行尾气处理,那么能够用Ca(OH)2溶液替代吗?3.用含HCl146g的浓盐酸与足量的MnO2反应;87gMnO2与足量浓盐酸反应。两种方法制得的氯气是否相等?为什么?4.实验结束后的操作流程?5.是否所有气体制备实验都要进行尾气处理?【题型讲解】1.实验室用浓盐酸和二氧化锰制氯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浓盐酸在该反应中表现出酸性和还原性B.该方法是瑞典化学家舍勒最先发现的C.该反应的氧化产物是二氯化锰,还原产物是氯气D.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MnO2+4H++2Cl-Mn2++Cl2↑+2H2O2.下列装置应用于实验室制取氯气并回收氯化锰溶液,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用装置甲制取氯气B.用装置乙除去氯气中的少量氯化氢C.用装置丙收集氯气并防止污染空气D.用装置丁分离二氧化锰和氯化锰溶液3.实验室用下列两种方法制取氯气:①用含292gHCl的浓盐酸与足量的MnO2反应;②用174gMnO2与足量浓盐酸反应。若不考虑HCl的挥发,则反应后所得氯气的质量( )A.方法①比方法②多B.方法②比方法①多C.两种方法一样多D.无法比较4.可用下图所示装置干燥、收集及尾气处理的气体是A.NH3B.Cl2C.COD.H25.实验室制备氯气的装置如图。图中涉及气体发生、除杂、干燥、收集、尾气处理装置,其中错误的是( )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氯气的性质活泼,它与氢气混合后立即发生爆炸②实验室制取氯气时,为了防止环境污染,多余的氯气可以用氢氧化钙溶液吸收③新制氯水的氧化性强于久置氯水的④检验HCl气体中是否混有Cl2的方法是将气体通入硝酸银溶液中⑤除去HCl气体中的Cl2,可将气体通入饱和食盐水中A.①②③ B.②③④C.③D.③⑤7.欲除去Cl2中的少量HCl气体,可选用( )A.NaOH溶液B.饱和食盐水C.浓硫酸D.石灰水8.二氧化锰(MnO2)与浓盐酸混合加热可得到氯气,如图是制取Cl2并探究化学性质的装置图。(1)圆底烧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若要得到干燥纯净的气体,则B中应盛放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___,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C中应盛放的试剂是________,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3)E中若装有淀粉碘化钾溶液,能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的密度比空气_____,且_______(填“能”或“不能”)溶于水,难溶于饱和食盐水,因此可用_____________法或排饱和食盐水法收集。(5)G中的试剂可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知识点二:氯离子的检验1.向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2-3ml稀盐酸、NaCl、Na2CO3溶液,然后各滴入几滴AgNO3溶液,观察现象,再分别加入少量稀硝酸,观察现象。试剂滴入AgNO3溶液的现象及反应原理滴入稀硝酸的现象及反应原理稀盐酸白色沉淀Ag++Cl-=AgCl↓沉淀不溶解AgCl沉淀不溶于稀硝酸NaCl溶液白色沉淀Ag++Cl-=AgCl↓沉淀不溶解AgCl沉淀不溶于稀硝酸Na2CO3溶液白色沉淀2Ag++CO32-=Ag2CO3↓沉淀溶解,有气体生成Ag2CO3+2H+=2Ag++H2O+CO2↑可以看到,滴入AgNO3溶液后,三支试管中都有白色沉淀生成,前良知试管中的白色沉淀不溶于稀硝酸,这是AgCl沉淀,第3支试管中的沉淀溶于稀硝酸,这是Ag2CO3沉淀,显然,如果溶液中存在CO32-时,用AgNO3溶液检验Cl-会受到干扰,因此,检验Cl-要排除CO32-等离子的干扰,应该先在被检测的溶液中滴入适量稀硝酸,使其酸化,再加AgNO3溶液,如产生白色沉淀,可判断溶液中含有Cl-。2.氯离子(Cl-)的检验方法(1)选用试剂:AgNO3溶液、稀HNO3(2)实验原理:Ag++Cl-===AgCl↓(3)实验现象:产生白色沉淀(4)答题模板:取少量待测液于试管中,加入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若有白色沉淀产生,证明溶液中含有Cl-3.注意事项:(1)加稀硝酸的目的:排除CO等离子的干扰(2)不能用稀盐酸酸化,因为会引入Cl-(3)如果SO、CO和Cl-可能同时存在,可以先检验SO是否存在[用Ba(NO3)2溶液],然后再检验CO和Cl-是否存在【题型讲解】1.将AgNO3溶液滴加到下列溶液中,不会有白色沉淀生成的是()A.氯化钠溶液B.次氯酸钠溶液C.氯水D.盐酸溶液2.对于溶液中某些离子的检验及结论一定正确的是( )A.某溶液加AgNO3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有Cl-B.某溶液加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加入盐酸,沉淀不消失,说明原溶液中有Cl-C.加入足量稀盐酸无明显现象,再加入氯化钡溶液后有白色沉淀产生,一定有SOD.加入碳酸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盐酸沉淀消失,一定有Ba2+3.在未知液中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加入稀硝酸后,沉淀部分溶解,有无色无味的气体生成,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由此判断水溶液中含有()A.Cl-、SOB.Cl-、NOC.Cl-、COD.Cl-、OH-4.下列检验中,处理的措施正确的是( )A.检验某铁矿石中是否含有Fe3+时,用HNO3酸化后再加足量NaOH溶液B.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Cl-时,用HCl酸化后再加AgNO3溶液C.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CO32-时,先加入稀盐酸,再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D.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SO时,用HCl酸化后再加BaCl2溶液5.为了证明氯酸钾晶体中含有氯元素,选用下面给出的试剂和操作进行验证。其操作顺序正确的是()①滴加AgNO3溶液;②加水溶解;③过滤,取滤液;④与二氧化锰混合加热;⑤加稀HNO3 ;⑥与浓盐酸反应;⑦与NaOH溶液混合加热;⑧用淀粉-KI试纸A.⑥⑦①⑤ B.⑥⑧C.④②③①⑤D.②①⑤【课堂总结】【课后作业】1.某化学小组用下图所示装置制取氯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装置图中至少存在两处明显错误B.该实验中收集氯气的方法不正确C.为了防止氯气污染空气,必须进行尾气处理D.在集气瓶的导管口处放一片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可以证明是否有氯气逸出2.下列离子检验的方法不正确的是()A.某溶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一定有Cl-离子B.某溶液中加入盐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可能有SO42-离子C.某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生成蓝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一定有Cu2+离子D.某溶液中加入稀硫酸溶液产生无色气体,说明原溶液中可能有CO32-离子3.下列关于实验室制氯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该反应是一个氧化还原反应,其中二氧化锰是氧化剂B.HCl表现还原性和酸性C.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MnO2+4H++4Cl-MnCl2+2H2O+Cl2↑D.该方法是瑞典化学家舍勒最先发现的4.氯仿(CHCl3)可用作麻醉剂,常因保存不慎而被空气氧化产生剧毒物质COCl2(光气)和氯化氢,为防止事故发生,使用前要检验氯仿是否变质,应选用的检验试剂是( )A.水B.AgNO3溶液C.NaOH溶液D.KI溶液5.某化学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氯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装置图中存在三处明显错误B.该实验中收集氯气的方法不正确C.为了防止氯气污染空气,必须进行尾气处理D.在集气瓶6.下列关于氯气的实验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或实验效果的是( )①可用于氯气的收集;②可用于除去氯气中少量的氯化氢气体;③可证明氯气具有漂白性;④可用于实验室氯气的尾气吸收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④7.如图所示仪器可用于实验室制备少量无水FeCl3,仪器连接顺序正确的是( )A.a-b-c-d-e-f-g-hB.a-e-d-c-b-h-i-gC.a-d-e-c-b-h-i-gD.a-c-b-d-e-h-i-f8.在实验室中用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反应制备干燥纯净的氯气。进行此实验,所用仪器如图:(1)连接上述仪器的正确顺序(填各接口处的字母): 接 ; 接 ; 接 ; 接 。?(2)装置中,饱和食盐水的作用是 ;NaOH溶液的作用是 。?(3)化学实验中常用湿润的淀粉KI试纸检验是否有Cl2产生。如果有Cl2产生,可观察到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写出下列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①气体发生装置中进行的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NaOH溶液中发生的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ICl(氯化碘)是红棕色液体,熔点为13.9℃,沸点为97.4℃,易和水反应(与氯气类似),接触空气时能形成五氧化二碘,能与许多单质发生作用,溶于乙醇、乙醚等。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拟用下列仪器制备氯化碘。回答下列问题:(1)检查A装置气密性的方法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上述装置,按气流方向连接的顺序为____________(装置可重复使用),A装置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C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E装置中的物质反应时需放在水浴中,控制温度大约40℃,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5)按上述连接好的装置进行实验,实验步骤如下:①检查装置气密性后,装入药品;②打开分液漏斗活塞;③关闭分液漏斗活塞;④停止加热E装置,充分冷却;⑤水浴加热E装置请按正确的顺序填入上述步骤的序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在A装置后可连接如图所示装置,当反应结束关闭分液漏斗活塞后,关闭K,该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ICl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某化工厂生产的漂白粉,产品说明书如下:漂白粉使用说明书主要成分:次氯酸钙、氯化钙用法用量:每次取漂白粉2g,水1000mL,配成0.2%~0.3%的浊液。将病人用具浸泡其中5~10分钟,如需要,浓度可提高,时间可延长。注意事项:……回答下列问题:(1)请你为漂白粉写一份保存、使用的注意事项(不超过35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用化学方程式表示:①漂白粉的生产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一般情况下,漂白粉失效的主要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8讲 氯气的制备,Cl-的检验(学生版).doc 第8讲 氯气的制备,Cl-的检验(教师版).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