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 课 题 团团圆圆过中秋 设计者 郑艺 学情分析 中秋节是中华民族共同欢庆的传统节日,居住在世界各地的华人都有过中秋节的习俗,也都有“每逢佳节倍思亲”的说法。学生在生活中也接触到过关于中秋节的零星认识或参与了部分活动,但是对于节日的来由以及民族的民俗风情和节日特色还体会得不够。本课通过中秋节的来历、中秋节的日期、中秋节的传说故事、中秋节的诗歌以及参与中秋节的文化娱乐活动的设计,帮助学生了解传统节日隐含的深厚文化底蕴,引起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教学目标 1、了解中秋节的来历、传统故事,培养学生对传统节日的兴趣; 2、知道中秋节的日期,能从日历中找到中秋节; 3、能够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从活动中加深对节日的喜爱之情。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重难点 1、了解中秋节的来历、传统故事,培养学生对传统节日的兴趣。 2、能够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从活动中加深对节日的喜爱之情。 课前准备 1、歌曲“但愿人长久”。? 2、嫦娥奔月、玉兔捣药、吴刚伐桂等故事资料。? 第1课时 教学过程 设计说明 情景导入,提示目标 同学们,我们刚过了一个很重要的传统节日,是什么节?对“中秋节”揭示课题并板书课题。多么美好的时刻啊!所以人们都盼着农历的八月十五快点到来。(出示:挂历) 农历是我国的一种传统历法,农历是我们祖先智慧的结晶。 请学生到挂历上找找,今年的中秋节是几月几日? 今年的中秋节是公历的 月 日。 那对于中秋节这节课,我们要完成什么目标呢? 请看:学习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我知道中秋节的来历。 2、了解关于中秋节的传说故事,我能复述这些故事。 结合刚刚过完的传统节日,让学生从生活中来学习本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自主学习我能行 1、学生自己读课本,了解中秋节的来历。 2、抽生汇报自学情况。 为什么这个节日要称为“中秋节”呢?(农历的八月十五正处在秋季的正中和满月之时而得名,八月十五的月亮就像圆盘,天上的月亮圆圆满满,地上的人们也想着团团圆圆啊!中秋节,俗称“团圆节”。) 三、合作学习齐参与 一个多么美丽的节日啊,关于中秋节还有很多美丽的传说呢,你们知道哪些? 我们举行一个小小故事会吧,你还知道哪些关于中秋节的传说,就来说给大家听听,其他同学可以补充。 ⑴ 嫦娥奔月,学生可以补充其他版本。(相传,嫦娥是后羿的妻子,偷吃了从王母娘娘那里要来的不死之药,立刻身轻如燕,直向月亮飞去。到了月宫,嫦娥日夜思念着人间。) 小结:在寂静的月宫里,嫦娥时时思念着人间,盼望着团圆。 (2)师:吴刚伐桂 (吴刚是汉代西河人,跟随仙人学道,因为犯了错误,被罚在月宫中砍桂树。桂树被吴刚砍了千百年,还是老样子。原来这是一棵神树,被砍的缺口马上就会合拢。) 小结:当我们在中秋节望月亮的时候,仿佛还能感觉到吴刚在奋力地砍着桂树。相传,月宫里还住着一只可爱的兔子呢。 玉兔捣药 (嫦娥居住在冷冷清清的月宫里,时时思念着人间。于是,她就叫玉兔为她捣药,想吃些能重新降落人间的灵药,回到家人身边。可是,玉兔没有捣成灵药,于是嫦娥无法返回人间,便成了月宫中的主人。) 小结:举头望月的时候,我们不由地会想起这些美丽的传说。 美丽的传说伴随着这个美丽团圆的节日。 当我们再次仰望洁白的月亮,同学们的脑海中肯定有了更加奇妙的想象。学生自由发言。(我仿佛看见……) 出示中秋节和八月十五字样,加强学生的记忆。 了解农历的一些知识,知道中秋节是农历的八月十五,而每年相对应的公历会不同。 在传说故事的讲述中,感受到传统节日的悠久历史,让学生感受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 ? ? ? ?? 学生在回答时是对前面知识的回顾,也可以打开丰富的想象。 四、课堂检测 1、这节课我们了解的神话故事是:(嫦娥 ),( 伐桂)和( 捣药)。 2、中秋节俗称(团圆节),时间在(农历八月十五),因处在(秋季正中)和(满月之时)而得名,中秋节是人们(团聚)和 (娱乐)的节日。 通过检测让学生了解并掌握中秋节的知识。 五、小结 你有什么收获? 对本节知识进行回顾 六、课后练习 今天,同学们欣赏了美丽的传说,对中秋节有了更深的了解,体会着这个团圆的节日带给我们美的享受。在这样的节日里,人们都会怎样庆祝呢,请同学们去看看书,问问长辈,相信你们一定会学到更多的精彩内容。 留给学生问题,提供找资料的方法,促使学生更有效地拓展学习。 板书设计: 中 秋 节 农历八月十五 团 圆 幸 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