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团团圆圆过中秋》教学设计执教者:熊燕(广州市白云区京溪小学)课题名称《团团圆圆过中秋》教学设计授课学校广州市白云区京溪小学学段低年段年级二年级教材版本或校本教材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单元第一单元页码第14-15页一、学习内容分析教材分析本课是二年级《道德与法治》第一单元《我们的节假日》的第四课。教材设置了三个主题活动,分别是“我们这样过中秋”、“中秋节、团圆夜”和“秋天里还有什么节日”,旨在让学生了解一些中秋习俗有关的知识,理解中秋团圆的内涵感,借月思亲的情怀,进一步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本课通过“中秋”,引导学生了解中国传统节日,了解基本的节日民俗和节日的含义,感受各民族共有的节日与传统,产生民族的归属感;通过文化共同体的节日、习俗教育,帮助学生奠基公共意识;并且引导儿童通过“回忆以往的中秋怎么过”去品出生活的文化与道德的意蕴,使儿童成为文化传统的承载者,同时教育学生爱父母长辈,体贴家人,尊敬和关爱老人。“团团圆圆过中秋”一课本身就是情感的教育,亲情的教育,人文的教育,传统的教育,是生活的体验。教学中应力求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在课前搜集整理资料,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上利用多媒体、视频、音频等现代信息技术使孩子们在生动有趣的活动中体验和学习,将团圆、亲情、友情、风俗、民间故事、音乐、诗文等融为一体的,使学生在知识上扩大视野,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在心灵上相互沟通。使学生在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感受到了中华民族传统风俗的博大精深,理解中秋节团圆的涵义,理解中秋节是中国人情感的节日,团圆的节日,感受亲情与友情,理解中国人骨子里血浓于水的情感。学情分析中秋节是一个传统的节日,学生对实际生活的中秋节不是了解很多,只限于知道要吃月饼,没有感受到中秋的月圆也代表着人的团圆。学生对一些问题不能很好的了解,比如台湾的回归。课前让学生利用网络等搜集中秋节的习俗、自己家以前过中秋节的图片及视频等资料,课堂上借助多媒体平台,打破时空的限制,让学生更多的了解中秋节,加深学生对中秋节的体验,对中华民族博大精深文化的了解,让学生在“团团圆圆过中秋”的节日气氛里体会家人之间的亲情,能够愉快、积极地生活,能够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祖国之情。教学目标(含重难点)学习目标:情感目标:在话中秋、品中秋、送祝福等一系列活动中,学会热爱祖国的传统节日,懂得关爱他人。通过活动,激发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渗透盼望祖国统一的思想,体会家庭欢乐、生活甜美的幸福。知识目标:1.了解中秋节的一些传说与由来以及中秋节的习俗。2.使学生知道中秋节是为了团圆而过中秋节,感受我国中秋节的习俗以及蕴含的民族文化。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借助网络等收集资料的能力,通过生生合作,学会交流、分享,提高思维和表达能力。(2)重难点:1.了解中秋节的有关习俗,进一步认识中秋。2.知道身边的人是怎样过中秋节的。在“团团圆圆过中秋”的节日氛围之中能够体会到家人之间的亲情。二、教学环境选择(勾选)1.移动终端()2.交互式电子设备()3.云课堂计算机课室()4.虚拟/增强/混合现实类()5.创客/STEAM类()6.人工智能类()7.其他(√)三、教学资源准备1.教师准备:利用网络收集相关图片、音频、视频、动画素材等,制作多媒体课件。2.学生准备:利用网络等搜集中秋节的习俗资料,和家长一起找一些以前中秋节的照片或视频。四、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谜语激趣,导入新课1.小朋友们,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首儿歌。请齐读。2.这首儿歌中的“佳节”,是什么节?3.中秋节就要到了,今天,咱们二5班来了这么多客人,我们就和客人们一起过一个团团圆圆的中秋节,好不好?板书课题。齐读儿歌:“迎佳节,庆丰收,歌舞表演乐融融,月饼香,月饼甜,全家欢乐大团圆。”学生回答:中秋节课前播放音频《爷爷为我打月饼》,营造中秋的节日氛围,唤起学生对节日的记忆,并由此引出本课话题“过中秋”。多媒体出示中秋节日特色的图片,出示儿歌,引入中秋节,把学生带入中秋节愉快的氛围中。品中秋之品月饼1.过中秋,当然少不了吃月饼了。你们爱吃月饼吗,吃过什么口味的月饼?现在,小组的同学一起分享品尝月饼吧。2.老师随机采访一下同学,你吃出了什么味道?小组的同学一起分享品尝月饼。交流自己喜欢的口味。学生交流:月饼是圆圆的,吃到嘴里的感觉是香香的,甜甜的。播放音频《爷爷为我打月饼》,创设热闹、其乐融融的节日氛围。通过节日的特色食品,让学生认识到节日传达着人们美好的愿望:月饼圆圆象征着团圆,月饼甜甜象征生活甜美。品中秋之品团圆1.谁还记得去年你们家中秋节是怎么过的?给你什么感觉?2.今年的中秋节在下周一,算上这个周末共有3天休息,你们家打算怎么过中秋节?3.请翻到书本第15页默读这段话,文中的小朋友心情怎样的?为什么?因为他们全家团圆了。4.可是有很多人因为工作的原因不能够与家人团聚,你们家有过这样的情况吗?你心情怎样?5.教师小结:天上月圆,人间团圆。团聚、团圆与思念,都是中秋节的味道。学生结合自己带来的图片、视频谈自己的切身感受。学生交流、谈论,发表自己的感想。学生默读教材,感受家人团圆的难得与高兴的心情。学生交流,体会我们的幸福生活是有的人牺牲了小家的团圆换来的。学生欣赏多媒体图片,感受中秋佳节浓浓的亲情。多媒体出示部分学生自己带来的图片、视频,品家庭团圆之乐。让学生交流自己过节的期待。多媒体出示电子课本,与学生课本同步展示,给教学带来方便。多媒体出示中秋要值班的小视频,通过这一环节的设计,学生对坚持在岗位上的劳动者多了一份敬意。赞扬各行各业为了大家舍小家坚持在工作岗位上的人们。出示天上月圆,人间团圆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团聚、团圆与思念,都是中秋节的味道。品中秋之品诗词1.每逢佳节倍思亲,古人经常用诗词来表达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出示图片1,问:看到这幅画,你会想起哪首古诗?出示图片2:请给这幅画配一句诗。2.你还知道哪些有关月亮的诗吗?3.师小结:这些诗句,让我们似乎看到一轮明月下浓浓的乡情。学生看图猜诗句或给画配诗,积累中秋诗词。美美地品读: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课件出示图画,让学生猜诗句或给画配诗。生动、有趣,学生学得饶有兴趣。在玩中积累中秋诗词,感受其中蕴含的民族文化。多媒体出示有关月亮的诗,学生美美地读,美美地品,在优美的意境中积累优秀传统文化,感受中华诗文浩如烟海,博大精深,把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承下去。品中秋之品民族团圆1.同学们,今天咱们班级这个小家庭团聚了。又可以和家人团圆,很幸福。小家盼团圆,我们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也盼团圆。可是我们的祖国母亲还有一个孩子还没有回来,这个孩子就是祖国的宝岛——台湾!2.中秋节,是海峡两岸共同的传统节日。我们来看看台湾怎样过中秋的吧。3.我们期盼,台湾早日回到祖国的怀抱。学生看地图,了解台湾的位置。谈自己对台湾的了解。学生观看多媒体台湾过中秋的图片以及台湾和福建都流行的中秋博饼游戏。多媒体出示祖国地图,了解台湾的位置。知道台湾自古就是我国的领土,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出示台湾过中秋的图片介绍台湾和福建的中秋娱乐活动---博饼,感受两岸文化同根同源。期待中华民族大团圆早日实现。送祝福1.中秋节快到了,就让我们把美好的祝福送给自己最想送的人吧。2.谁先来表达你的祝福?想送给谁?(老师简单读几个)3.就让这红红的灯笼带着大家的美好祝福来迎接中秋的到来吧!学生把祝福写在便利贴上,贴在黑板上的灯笼上。学生交流自己写的祝福卡。中秋节寄托着人们的美好愿望,带着大家的美好祝福来迎接中秋的到来。总结激情、拓展延伸1.美好的时光总是过得太快,这节课又接近尾声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2.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话中秋、品中秋,送祝福,知道了团聚、团圆、思念都是中秋节的味道,也感受到浓浓的友情、亲情、乡情和民族情。这其实就是一种爱国情怀(板书)。希望同学们以后更加热爱我们的传统节日,更加热爱我们的祖国。最后老师也想送给同学们一份美好的祝福,祝福:月圆人圆事事圆,板书。学生谈这节课自己的收获和老师一起回顾这节课的内容,一起感受浓浓的节日气氛。课堂总结是一种提升,回顾课堂内容,把一节课的知识、活动融合在一起,从而把中秋这一传统节日和友情、亲情、乡情和民族情结合起来。进行爱国情感的教育。在过节的同时,感受我国中秋节的习俗以及蕴含的民族文化。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渗透盼望祖国统一的思想,体会家庭欢乐、生活甜美的幸福。五、教学评价设计课前:今天,老师还给大家带了礼物哦,想要吗?老师只送给上课认真的同学,我们看四大组,哪个组最棒,哪些同学最棒,老师就会送给他。(黑板上标出1-4组,哪个小组有一个同学发言就得一个小印章)课中:1.这个同学说得真好,他可是在课前收集了资料的。大家要向他学习。2.大家来评一评这位同学的介绍吧?3.你说得真好,声音又响亮,奖你一张笑脸贴纸。4.你谈了自己这节课的收获,你觉得自己收获大吗?课末:这节课同学们的表现都很棒,都可以得到老师的礼物哦。六、板书设计4团团圆圆过中秋?话中秋团聚友情月圆人圆事事圆品中秋团圆亲情、乡情爱国情怀送祝福思念民族情七、教学反思“团团圆圆过中秋”一课本身就是情感的教育,亲情的教育,人文的教育,传统的教育,是生活的体验。本节课资料准备充分,为了让学生更多地了解中秋节的来历、习俗和相关的传统文化,课前收集了大量的资料、图片,在执教过程中,以话中秋、品中秋、送祝福三个大的活动环节,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把有关图片、音频、视频、课件串联起来,将团圆、亲情、友情、风俗、民间故事、音乐、诗文等融为一体的,使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活动中体验和学习。学生身在课室,知道了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人们过中秋的盛况,知晓了这一节日的来龙去脉,对节日的认识有了立体感。学生在活动中不仅理解了中秋节团圆的涵义,理解中秋节是中国人情感的节日,团圆的节日,也潜移默化地感受到浓浓的友情、亲情、乡情和民族情,感受到了中华民族传统风俗的博大精深,理解中国人骨子里血浓于水的情感。从而很好地进行了爱国情怀的渗透和培养。这节课的良好效果,使我更确信了现代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价值:1.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学习效率。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将先进的多媒体信息技术引入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创设声、像、图文并茂的教学内容和情境,唤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使学生的注意力和求知欲与课堂教学融合在一起,学生的学习会更加积极和努力,这样学生的学习效果会事半功倍。2.能扩充学生学习空间,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利用多媒体、微课等形式开展教学活动,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加理想的教学环境,补足学生的生活体验,学生学习的空间变大;选择学习的内容变宽;学习的方式变多,可以让学生获取更多的知识。而且对于学生不仅仅是视觉上的改变,更是听觉、感觉上的改变。学生可以通过观察直观画面,展开丰富的想象,进行积极思维,从而培养观察能力、想象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思维向纵深发展,最终促进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3.能搭建交流平台,形成师生沟通新模式。课堂上信息技术的使用,很受乐于接受新事物的学生的欢迎。学生会觉得老师能与时俱进,而拉近与老师的心里距离。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学生能放松大脑皮层,不管是记忆力还是创造力都能达到新的高度,使得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同时多媒体表现力强,让师生之间的话题不断拉升和延长,老师也可以针对某一教学内容设置出合理的问题,让学生进行交流和讨论,这样可以把机会给更多的同学去阐述自己的观点,让他们畅所欲言,在知识上扩大视野,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在心灵上相互沟通。从而共同进步、共同提高。不再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够自由地、畅通无阻地交流,为师生、生生的沟通搭建了交流平台,形成一种沟通新模式。学生成了真正的学习的主人,老师是他们的学习伙伴,是学习中的引导者和合作者。由此我也认识到:在现在的信息时代,我们教师应该与时俱进,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教学能力和信息技术素养,把信息技术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去。这是当今信息时代不断进步的切实需要,也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只有这样,才能让当下的准确信息和教学内容有机地整合,从而实现教学的真正目的,培养出现代信息社会需要的人才。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